?

錯失

  • 需求動機影響社交媒體錯失恐懼的機制探究:一個鏈式中介模型的實證檢驗*
    負面情緒[1],錯失恐懼也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熱議[2]。據國外調查顯示,約有75%的年輕人體驗到錯失恐懼,在我國這一比例為78.3%,隨著網絡化與智能化進程的推進,錯失恐懼將變得愈加普遍。2013年Przybylski將錯失恐懼定義為個體因擔心錯失他人的新奇經歷或其他事物而產生的一種彌散性焦慮,它是個體害怕被外部的社會世界排斥的心理狀態,擔心錯過外部世界發生變動或被自己的人際網絡排斥在外[3]。Przybylski對錯失恐懼的定義更適合Web1.0的信息環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23年5期2023-05-10

  • 大學生錯失恐懼與微信成癮的關系:一項交叉滯后分析
    研究[7]發現,錯失恐懼與社交媒體使用之間存在密切關聯。錯失恐懼,是指當其他個體從社交媒體上獲得了有意義的經歷,而自身錯過生活事件,感到焦慮的一種心理狀態。有研究表明錯失恐懼影響大學生手機社交媒體依賴[8],但也有研究發現社交媒體使用會引發錯失恐懼[9],兩者可能存在顯著正相關[10];而另外一些研究卻發現兩者相關性不顯著[11]。因此,兩者間的內在聯系成了當下眾多研究關注的焦點, 然而得出的結論卻并不一致。第一種觀點強調社交媒體的使用會影響個體錯失恐懼的

    教育生物學雜志 2022年5期2022-10-21

  • 中學生錯失恐懼的潛剖面分析
    010022)錯失恐懼,也稱錯失焦慮(fear of missing out, FoMO),是一種由于擔心錯過他人新奇、有趣的經歷或收獲,而持續處于焦慮不安或恐懼的狀態[1].患有錯失恐懼的個體害怕他人正從事著自己不知道的正性事件,自己卻一無所知,因而常常希望自己可以一直跟進他人所做之事[1-2].相關研究顯示,錯失恐懼水平較高往往會導致個體沉迷于社交媒體使用[3]、智能手機成癮[4-6]、網絡成癮、低頭行為[7-8]、學業不佳[9]、睡眠質量不好[10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10-08

  • 大學生羞怯與自我損耗:消極應對方式和錯失恐懼的鏈式中介效應
    介作用.1.3 錯失恐懼與羞怯、自我損耗錯失恐懼,也稱錯失焦慮,是指個體擔心錯過他人的新奇經歷或其他信息而產生的一種彌漫性的焦慮[17].個體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有限的,當個體有限的資源被消耗后,容易出現自我損耗[2].錯失恐懼是個體自我調節受阻的一種表現,當個體自我調節能力下降時,會消耗其有限資源,產生自我損耗.根據錯失恐懼整合模型,個體人格特質是錯失恐懼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羞怯會導致個體錯失恐懼的產生[18].羞怯者渴望社會支持,但又害怕遭到他人拒絕,容易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10-08

  • 大學生孤獨感與負性情緒的關系:錯失恐懼和社交網絡成癮的鏈式中介作用*
    關因素有孤獨感、錯失恐懼、手機成癮以及社交媒體的使用[4-6]等。其中,孤獨感是大學生出現心理和行為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孤獨感是個體知覺到對社會交往的渴望與實際水平存在差異,或無法建立與重要他人的關系紐帶時體驗到的消極情感[4]。因此,揭示孤獨感與大學生負性情緒之間作用的內部機制,對預防大學生心理和行為問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錯失恐懼是個體因擔心錯失他人的新奇經歷或正性事件而產生的一種彌散性焦慮[5]。錯失恐懼的產生與特定心理需要的缺失有關,

    濟寧醫學院學報 2022年4期2022-08-19

  • 錯失恐懼對大一年級新生手機依賴的影響:孤獨感和心理韌性的中介作用
    性手機使用行為與錯失恐懼、孤獨感、心理韌性關系密切[3-5]。大一年級新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和轉折期,在面對學習和生活壓力時易過度使用網絡作為消遣娛樂方式,從而形成網絡依賴[6]。手機依賴是問題性手機使用行為和網絡依賴的一種表現。本研究旨在探討大一年級新生手機依賴行為的發生機制,以提高大一年級新生的適應能力,減少手機依賴行為。錯失恐懼是指個體與他人正在做的事情保持持續聯系的愿望,并擔心錯過的一種焦慮狀態[7]。個體由于長時間害怕錯過他人正在做或者經歷的正

    教育生物學雜志 2022年3期2022-06-27

  • 大學新生錯失恐懼與社交網站使用強度的交叉滯后分析
    切的又一現象——錯失恐懼.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FoMO)是指個體因擔心會錯失他人所擁有的新奇經歷或正性事件而產生的一種彌散性焦慮感[6].研究發現,錯失恐懼會導致負面情緒產生,并與抑郁和嚴重焦慮相關[7].錯失恐懼水平較高的個體會出現問題手機使用[7]、低頭癥[8]等社交網站使用問題行為.因此當前對社交網站使用與錯失恐懼關系的研究成為關注的焦點,但是研究結論并不一致.其主要分歧點在于社交網站使用和錯失恐懼的作用方向問題.有3種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06-22

  • 社交媒體使用強度對中職生學業成績的影響:錯失焦慮的中介作用
    。還有研究表明,錯失焦慮也會對學生的學業表現及工作效率產生極大影響[11]。錯失焦慮(fear of missing out,FoMO)是指個體若處于缺場事件且未能得知想知道的事情時,會產生焦慮心理,它廣泛存在,主要表現為持續性地想要知道別人正在做的事[12]。錯失焦慮具有極大的危害,早在2011年Kuss 等人就發現FoMO 是引起社交媒體過度使用甚至成癮的一個重要原因[13]。還有學者經研究表明,錯失焦慮不僅會誘發認知失敗,影響學業成績,甚至會危害個體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2期2022-05-06

  •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護理本科生錯失焦慮與手機依賴相關性分析及影響因素研究
    新的心理問題,即錯失焦慮。Przybylski等[1]將錯失焦慮定義為一種普遍的擔憂,即自己可能會缺席他人的有益經歷,其特點是渴望持續了解他人正在做的事情。錯失焦慮在社交媒體使用、心理社會適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2]。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大學生多采用線上教學,易出現手機依賴[3],手機依賴可產生許多負面影響[4],同時長期人際交往以及文化生活的缺失,不利于學生的精神生活和基本心理需要。個體的基本心理需要滿足程度和錯失焦慮呈負相關,當個體基本心理需要

    臨床護理雜志 2021年5期2021-11-07

  • “選擇恐懼”,你有嗎
    能已經被一種叫“錯失恐懼”的負面情緒籠罩了。錯失恐懼在心理學上也叫作資訊癖,是指個體由于害怕錯過或者失去什么而產生的一種彌散性焦慮,是技術進步和社會信息激增帶來的產物。在日常生活中持續查看社交媒體或參加社交活動,就是錯失恐懼的典型外在行為表現。而害怕錯過,會讓人變得猶豫不決,無法正常做出自己滿意的選擇;如果必須做出決定,就會很恐慌,甚至汗流浹背,最后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感,也就發展成了“選擇恐懼”。這些恐懼會給個體帶一定的心理壓力,提高抑郁水平,降低主觀幸福

    家庭醫藥 2021年19期2021-10-21

  • “選擇恐懼”,你有嗎
    能已經被一種叫“錯失恐懼”的負面情緒籠罩了。錯失恐懼在心理學上也叫作資訊癖,是指個體由于害怕錯過或者失去什么而產生的一種彌散性焦慮,是技術進步和社會信息激增帶來的產物。在日常生活中持續查看社交媒體或參加社交活動,就是錯失恐懼的典型外在行為表現。而害怕錯過,會讓人變得猶豫不決,無法正常做出自己滿意的選擇;如果必須做出決定,就會很恐慌,甚至汗流浹背,最后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感,也就發展成了“選擇恐懼”。這些恐懼會給個體帶一定的心理壓力,提高抑郁水平,降低主觀幸福

    家庭醫藥 2021年10期2021-10-18

  • 人生是一次長途旅行
    地的一處風景,而錯失了沿途無數的風景。但蕓蕓眾生,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他們到某處旅行,只是為了抵達某處;他們登山,只是為了登上山頂,所以在他們旅行的目的地,才到處刻著“到此一游”,可他們哪里知道,為這“到此一游”,他們錯失了多少沿途的風景。在阿爾卑斯山路上,有不少提醒游客的標語:“慢慢走,欣賞??!”為抵達目的地,而急不可耐,而大步流星,是欣賞不到沿途風景的。人生是一次長途旅行,人生的意義不是為了抵達目的地,而是為了享受過程,目的地是一個點,而過程是一根長長

    保健與生活 2021年14期2021-07-14

  • 20年未還錄像帶女子錯失多份工作
    歸還一盤錄像帶而錯失多個工作機會。報道稱,卡倫·麥克布萊德年少時曾住在俄克拉何馬州,她于1999年租了一盤《小女巫塞布麗娜》錄像帶,卻未能及時歸還。據卡倫回憶,她完全忘了這件事,可能是當時的室友把錄像帶拿走了,室友有兩個女兒,一個8歲、一個10歲左右,《小女巫塞布麗娜》顯然是那兩個小姑娘感興趣的內容,自己對它根本不感冒??▊愒诨楹笤噲D改隨夫姓時才發現,自己居然在2000年3月就被指控侵占租賃財產,而當年的店鋪也在2008年停業??▊愒诮邮懿稍L時表示,自己曾

    環球時報 2021-04-272021-04-27

  • 女大學生基本心理需求滿足與手機成癮的關系:錯失焦慮的中介作用及社會支持的調節作用
    大學生手機成癮。錯失焦慮(Fear of Missing Out,FOMO)又稱為“錯失恐懼”,是指個體因擔心錯過或遺漏他人的新奇經歷或正性事件而產生的一種彌散性焦慮[15]。它屬于廣泛性焦慮的一種亞型,國外調查數據表明,在年輕人中大約有75%的人能體驗到錯失恐懼,在中國這一比例為78.3%[16-17]。根據使用與滿足理論,社會和心理因素能夠誘發個體使用社交媒體,社交媒體使用與個體的人際交往關系密切,使用社交媒體能夠一定程度上滿足個體的社交需求[18-1

    山東女子學院學報 2021年3期2021-04-22

  • 多維狀態無聊在本科護生社交網絡中的社會比較與錯失焦慮間的中介效應
    心理健康[4]。錯失焦慮是指個體因擔心錯失他人的新奇經歷或正性事件而產生的一種彌散性焦慮[5],高錯失焦慮的個體會更頻繁地使用社交媒體[6-7], 錯失焦慮水平越高手機社交媒體依賴性也越強[8]。 錯失焦慮與社交網絡中的社會比較都與社交網絡的使用有關,但兩者之間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 多維狀態無聊是一種普遍的情緒體驗,每個人在生命的某個時刻都感受過無聊,特別是處在一個單調、重復的環境或活動中[9]。研究表明,無聊與青少年問題性移動社交網絡使用呈正相關[10]

    護理學報 2021年6期2021-04-14

  • 錯失恐懼”那些事兒
    那不妨了解一下“錯失恐懼”吧!錯失恐懼是什么錯失恐懼最早由美國作家安妮·斯塔梅爾提出,隨后心理學家對其進行了概念界定。最初,心理學家沃恩提出的定義為:因為擔心錯失“同伴做得比自己好、知道或擁有的比自己多”之類的信息而產生的焦慮不安的感受。后來,有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觀點:錯失恐懼指的是個體因擔心自己錯失他人有意義的經歷而產生的一種彌散性焦慮,而且有錯失恐懼的人具有期待持續知曉他人所做之事的顯著特點。這些定義看起來有點抽象,其實錯失恐懼描述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

    百科知識 2021年6期2021-03-30

  • 社交媒體使用與錯失焦慮的關系:一項元分析*
    良社交媒體使用與錯失焦慮的關系:一項元分析張亞利李 森俞國良(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872)社交媒體使用與錯失焦慮均是當下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現象, 諸多研究探討了兩者間的內在聯系, 但研究結果卻存在很大差異。為明確兩者之間的整體關系, 以及產生分歧的原因, 對檢索后獲得的65項研究(70個獨立樣本)使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了元分析。結果發現:社交媒體使用與錯失焦慮存在顯著正相關(= 0.38, 95% CI [0.34, 0

    心理學報 2021年3期2021-03-04

  • 錯失恐懼對上海市大學生高危性行為的影響*
    了廣泛關注,其中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FOMO)是大學生當前廣泛存在的一種焦慮心理,它是一種個體在其缺席的事件中未能獲得想知道的經歷時所產生的焦慮心理,通常表現為持續參加社交活動或查看社交媒體[5]。大學生的高危性行為的發生依托于自身的社交網絡,其對社交網絡的認知態度可能對性行為產生潛在影響。因此,本文嘗試從根植于社交網絡的錯失恐懼角度出發,以上海市各類高校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實證分析與理論分析相結合,探討錯失恐懼與大學生高危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21年1期2021-03-02

  • 錯失恐懼對大學生手機冷落行為的影響:手機成癮和自我控制的作用
    察顯得至關重要。錯失恐懼指因擔心錯過他人的新奇經歷或精彩事件而產生的一種彌散性焦慮,是一種負性情緒,并作為一種穩定的人格特質長期存在。錯失恐懼水平較高的個體習慣性地擔心自己錯過某些東西,此種心理現象是自我調節受阻導致的。依據自我決定理論的基本觀點, 有效的自我調節依賴于基本心理需要的滿足。因此,當自身的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及時滿足時,個體就會出現自我調節受阻, 錯失恐懼就會發生[3]。錯失恐懼是手機冷落行為發生的重要預測因素,當個體產生錯失恐懼的時候,就會低

    教育生物學雜志 2020年4期2020-12-25

  • 大學生孤獨感與錯失焦慮:有調節的中介模型
    108)1 引言錯失焦慮是一種彌散型的廣泛型焦慮, 是指個體當得知他人擁有比自己更精彩的經歷或者信息而自己不知道時,產生的一種不安的消極情緒(Silvia,Laura, & Giulia, 2018)。錯失焦慮表現為渴望與朋友交流,渴望知曉他人生活中發生的事,不斷查看社交 軟 件 等 (Przybylski, Kou, & Dehaan et al,2013)。 因此,錯失焦慮進一步可被細分為錯失信息焦慮與錯失情境焦慮, 分別從心理特征和外在表現上來定義(

    心理研究 2020年4期2020-09-22

  • 大學生心理彈性對錯失焦慮的影響 ——思維抑制的中介作用
    的負向預測作用。錯失焦慮是一種害怕錯過他人經歷的精彩的事件而產生的一種較為隱晦的和普遍的焦慮情緒,認為別人經歷了自己未參與其中的有價值的經歷,并渴望與他人保持聯系[13]。也有人認為錯失焦慮是一種新的人格結構,擁有這種人格的個體不愿意錯過世界上正在發生的重要事件[14]。錯失焦慮是一種彌散型的焦慮情緒[15],經常和社交媒體成癮聯系在一起,錯失焦慮高的個體可能會有更嚴重的手機成癮[16]。自我決定理論認為,個體有歸屬、勝任和自主的需要,勝任是指在社會交往中

    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0年4期2020-09-01

  • 哲理思辨
    便不再重現;不該錯失的一旦錯失,便難再重拾。假話雖然好聽,卻是專門說給虛榮聽的;大話固然動聽,則是專門說給虛偽聽的。永遠對最后說:“最后的話到最后才能說?!弊詈髮τ肋h說:“永遠的話永遠也不能說?!甭松猛?,有必由之路,亦有必經之路。所以,上路前找準自身坐標和起步時選對前行方向同等重要。路漫漫其修遠,故只有不棄和勇于求索,才會承上啟下,甚至后來居上。(秋聲摘自《哲理思辨》)

    思維與智慧·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8-27

  • 護士錯失焦慮與智能手機依賴及工作沉浸的關系
    項研究證實個體的錯失焦慮(Fear of Missing Out,FoMO)是導致問題性手機使用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7-12]。本文以內科護士為研究對象,探討其錯失焦慮、問題性手機使用與工作沉浸的現狀以及三者間的關系,為減少護士的問題性手機使用行為及其消極影響,并促進護士獲得更多的工作沉浸體驗提供參考。1 對象與方法1.1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19年8~9月對合肥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的內科護士進行調查。入選標準:工作1年以上;注冊護士;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

    護理學雜志 2020年5期2020-04-09

  • 哲理思辨
    便不再重現;不該錯失的一旦錯失,便難再重拾。假話雖然好聽,卻是專門說給虛榮聽的;大話固然動聽,則是專門說給虛偽聽的。永遠對最后說:“最后的話到最后才能說?!弊詈髮τ肋h說:“永遠的話永遠也不能說?!甭松猛?,有必由之路,亦有必經之路。所以,上路前找準自身坐標和起步時選對前行方向同等重要。路漫漫其修遠,故只有不棄和勇于求索,才會承上啟下,甚至后來居上。(秋聲摘自《哲理思辨》 圖/雨田)

    思維與智慧 2020年16期2020-04-02

  • 《斷腸謎》
    難留?;诋敵?,吾錯失口,有上交,無下交。皂白何須問?分開不用刀;從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這是一首數字隱秘詩,將數字用謎語的形式展現出來。此篇每句話作為“拆字格”修辭的謎面,謎底正好順次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十個數字。下樓來,金錢卜落:“下”字“卜落”為一;問蒼天,人在何方:“天”字“人”去為二;恨王孫,一直去了:“王”字去“一直”為三;詈冤家,言去難留:“詈”字“言”去為四;悔當初,吾錯失口:“吾”字失“口”為五;有上交,無

    意林 2020年2期2020-02-17

  • 大五人格與大學生社交媒體自我控制失?。?span class="hl">錯失恐懼的作用
    因素(大五人格和錯失恐懼)以及變量間的關系進行探討,給高校和大學生本身社交媒體使用的監管和自控提供建議和啟發。自我控制是個體有意識地自主調控沖動行為,抵制滿足直接需要和愿望的能力。當個體難以抵制誘惑而做出與目標相沖突的行為時,自我控制失敗便發生了。自我控制失敗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存在,是整個人類社會的核心問題之一(董軍,付淑英,盧山,楊紹峰,齊春輝,2018)。在互聯網領域,自我控制失敗也會導致一系列問題,如問題性或病理性的社交媒體使用。Du等(2018)指出

    應用心理學 2019年2期2019-04-29

  • 健康新詞典
    錯失恐懼癥】總在擔心失去或錯過什么的焦慮心情。在鋪天蓋地的社交網絡中,人的決策、情緒及情感極易受其影響,總是懷疑錯過了什么,害怕就時間安排作出了錯誤的決定。?誅分析:社交網絡既是引發錯失恐懼癥的根源,也是治愈錯失恐懼癥的藥方。面對“錯失恐懼癥”,要學會做自己的主人,至少,學會偶爾與手機說再見?!臼砥F象】指人們在信息誘導下,只認準一種食物或者藥物對自己的身體有益,就只去吃這種東西,而忽略了更多有這種作用的食物或藥物。?誅分析:信息時代的誤導,多少聰明人也

    家庭科學·新健康 2018年11期2018-11-16

  • 別讓“錯失恐懼癥”控制了你
    ,便是典型的 “錯失恐懼癥”。錯失恐懼是人們因擔心錯失他人的新奇經歷等而產生的一種廣泛性焦慮。人們持續參加社交活動或查看社交媒體等是錯失恐懼的外在行為表現,強烈期待知曉他人所做之事是錯失恐懼的內在認知體驗。也就是說,我們平時總是生怕錯過每一條朋友圈,明明知道絕大多數的群聊消息沒有營養也要點開查看,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等行為都是錯失恐懼的體現。這種總在擔心失去或錯過什么的焦慮心情,也稱“局外人困境”。越來越多的人患上“錯失恐懼癥”“錯失恐懼癥”最早由作家

    婦女 2018年7期2018-09-19

  • 扭傷腳還要跳廣場舞 不去就失眠
    ?不善調壓易患“錯失恐懼癥”有些人總有一種“機不可失,時不我待”的焦慮感,他們害怕錯過每一個他們認為對自己有價值或有意義的事情,一旦錯過,就會感到非常遺憾甚至苦惱或不安,如同失去了非常寶貴的東西一樣。這是典型的“錯失恐懼癥”,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心理,可能與曾經錯過一些重要事情的經歷有關,因為害怕再次錯過,變得矯枉過正,甚至對一些無足輕重的機會也變得過于緊張。當然,焦慮情緒比較嚴重、不善于調節壓力的人也容易出現類似的表現。林阿姨就是因為害怕錯過與廣場舞隊的溝通

    樂活老年 2018年2期2018-06-26

  • 怎樣告別“錯失恐懼癥”?
    ?不善調壓易患“錯失恐懼癥”生活中,有些人總有一種“機不可失,時不待我”的焦慮感。這類人害怕錯過每一件他們認為對自己有價值或有意義的事情,一旦錯過,就會感到非常遺憾,甚至苦惱或不安,如同失去了非常寶貴的東西。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皇甫麗認為,這是典型的“錯失恐懼癥”,出現這種心理,可能與曾經錯過一些重要事情的經歷有關,因為害怕再次錯過而矯枉過正,甚至對一些無足輕重的機會也變得過于緊張。焦慮情緒比較嚴重、不善于調節壓力的人也容易出現類似表現。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8年9期2018-05-14

  • 錯失恐懼:我又錯過了什么?*
    這樣一種因為擔心錯失而引發的焦慮性狀態,相關研究者將之稱為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 FoMO;Grohol, 2011; Miller, 2012),即因擔心錯失他人的新奇經歷或正性事件而產生的一種彌散性焦慮(Vaughn, 2012)。錯失恐懼廣泛存在于線上和線下情景中(Fake,2011;Morford,2010),且對人們的一系列心理與行為具有重要影響。例如,錯失恐懼水平更高的個體更可能使用社交媒體(Lai,Altavill

    心理科學進展 2018年3期2018-03-24

  • 學會取舍告別“錯失恐懼癥”
    ?不善調壓易患“錯失恐懼癥”生活中,有些人總有一種“機不可失,時不待我”的焦慮感。他們害怕錯過每一個他們認為對自己有價值或有意義的事情,一旦錯過,就會感到非常遺憾甚至苦惱或不安,如同失去了非常寶貴的東西一樣。這是典型的“錯失恐懼癥”,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心理可能與曾經錯過一些重要事情的經歷有關,因為害怕再次錯過,變得矯枉過正,甚至對一些無足輕重的機會也變得過于緊張。當然,焦慮情緒比較嚴重、不善于調節壓力的人也容易出現類似的表現。案例中所說的林阿姨就是因為害怕錯

    家庭科學·新健康 2018年1期2018-01-31

  • 錯失選項的積極結果對責任與后悔關系的影響*
    史曉冉 史慧穎?錯失選項的積極結果對責任與后悔關系的影響*趙翊馨 史曉冉 史慧穎(西南大學心理學部, 重慶 400715)目前在后悔與責任關系的研究中, 錯失選項的積極結果通常是已知的。本研究旨在考察在該結果未知的情況下二者關系可能出現的變化, 明確結果評價和認知失調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結果發現, 錯失選項的積極結果已知時, 責任會放大后悔, 此時個體對現有結果低評價、對錯失結果高評價, 認知失調水平更高; 當該結果未知時, 個體對現有結果高評價、對錯失結果

    心理科學進展 2018年1期2018-01-19

  • 錯過了,不算什么
    是杠杠滴!終于將錯失的榮譽彌補回來。錯失,是一種無奈,也是生活中難以回避的一種結局。有的人為錯失愛情而悔恨,有的人為錯失機遇而自責。為此,總有一種“機不可失,時不我待”、“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的焦慮感,緊張感。這種情形在年輕人中比較多見?!爸苣┑谋荣惒诲e,一定不能落下?!眲倓傊芏?,大學生小劉就反復提醒自己??傻搅酥苣?,因為別的事情未能如期看到比賽,小劉的心理悵然若失,暗自感傷,似乎自己“錯過”了一件無法彌補的大事。除了電影、電視等吸引人的節目,有些機會

    大眾健康 2016年4期2016-05-31

  • 淺議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幾個誤區
    區;扼殺;限制;錯失;積極性;一言堂【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課堂教學評價是衡量一位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水平、教學方法、個人智慧、文化修養、師德素質等諸方面的重要手段?!敖虒W評價”是課程實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經過近兩年的新課程教學實踐,我深切地體會到恰當評價學生的價值,同時也發現了我們在課

    課外語文·下 2016年5期2016-05-14

  • 告別“錯失恐懼癥”
    活步調中,這類“錯失恐懼癥”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八麄兪且粋€矛盾的綜合體,總在擔心自己錯過了什么?!毙睦韺W家詹妮斯·雷貝卡這樣說道。如何告別“錯失恐懼癥”, 詹妮斯·雷貝卡和其他一些專家給出了下面的一些建議:記下欣慰的論斷在日記或電腦中記下那些令自己欣慰的論斷,如我的眼光很獨特,我的經歷同樣有趣,我擁有的別人未必有,我今天只看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同時,記得把自己這些欣慰的想法與周圍的人分享。這是告別“錯失恐懼癥”的第一步,這一步可以有效緩解患得

    思維與智慧·下半月 2015年5期2015-05-25

  • 告別“錯失恐懼癥”
    匆步調中,這類“錯失恐懼癥”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八麄兪且粋€矛盾的綜合體,總在擔心自己錯過了什么?!毙睦韺W家詹妮斯·雷貝卡這樣說道。如何告別“錯失恐懼癥”, 詹妮斯·雷貝卡和其他專家給出了一些建議:記下欣慰的論斷在日記或電腦中記下那些令自己欣慰的論斷,如我的眼光很獨特、我的經歷同樣有趣、我擁有的別人未必有、我今天只看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同時,記得把自己這些欣慰的想法與周圍的人分享。這是告別“錯失恐懼癥”的第一步,這一步可以有效緩解患得患失的心理

    知識窗 2015年1期2015-05-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