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歌

  • 馬山民歌的傳承與保護
    34020)馬山民歌是流傳于荊州區馬山鎮一帶的民歌形式,是荊州民歌發展的搖籃,在整個湖北民歌音樂寶庫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楚地的“揚歌”“田歌”。馬山民歌的創作源泉來自荊楚地區人民的勞作感受,其奇特的音樂風格和表現形態具有濃厚的原生態特色,有著獨特的鄉土風情和鄉土氣息。馬山民歌有《喇叭調》《調》《叮當調》《伙調》《伙計調》五大調,內容豐富多彩。2008年,馬山民歌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還編入當地中小學音樂教材進行傳唱普及,馬

    文化產業 2019年13期2019-12-27

  • 地方民歌進課堂對民歌的傳承意義探究
    關注與保護。地方民歌是一個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的代表,其承載著很多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形式,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如何促進地方民歌的傳承與發展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就目前來看,地方民歌的發展與傳承情況并不樂觀,在流行音樂的影響下,地方民歌逐漸被人們淡忘,而地方民歌在社會中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對此,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民歌的傳承與發展,就需要加強對民歌的教育。通過將地方民歌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可以使得更多的人認識民歌、愛上民歌,進而更好地推

    戲劇之家 2019年29期2019-11-14

  • 小學民歌教學初探
    品均來源于生活,民歌亦不例外。民歌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在生產、生活的勞動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它不僅是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更承載著各民族發展的歷史。在民歌的教學實踐中,我從加強了解,為唱響民歌鋪好路;投入地聽,感受各民族民歌韻味;唱好民歌,走進各族人民生活等方面進行探索,很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民歌的興趣,提高了他們演唱民歌的水平以及欣賞民歌的能力?!娟P鍵詞】民歌 教學【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

    課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2018-03-16

  • “原生態”民歌與“新生態”民歌的區別、關系與互動
    5300)什么是民歌?顧名思義,民歌就是勞動人民創作并演唱的歌曲。其唱詞總是運用方言演繹,并反映當地人文生態;其曲調總表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唱歌抒情是勞動人民與生俱來的交流本能,他們還隨之掌握了編詞度曲的本領,并以此作為“獻藝亮才”的高層追求。因此,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妙歌麗曲數不勝數。過去年代的民歌依靠口頭傳接,當代的民歌則有許多是借助媒體傳播。過去的民歌由于產生于自然的生產和生活環境中,因此可稱為“原生態”民歌;當代的民歌由于大多存在于歌壇、舞臺表演的環

    音樂傳播 2018年2期2018-01-25

  • 探討陜北民歌的生存環境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016)一、陜北民歌的生存環境在不同地域發展中,人們的生活習慣、文化色彩也是不同的,民歌也為其中的主要部分,特別是陜北民歌。毛澤東、黨中央在延安和陜北地區,對陜北民歌的產生和發展有深遠影響。延安時期,很多工作者都熱衷與對民歌的收集和改編,促進民歌的完整性。同時,他們不斷奔波在不同區域,實現不同民族的民歌交流和融合,為陜北民歌提供更大廣闊性,也提升了陜北民歌的自然性。陜北民歌和所有的民歌一樣,都是人們真實情感的表達,民歌源于生活。但是,經過有效改編,能將存其

    北方音樂 2018年19期2018-01-23

  • 試論地方民歌演唱技巧的提高
    民族文化。其中,民歌是中華藝術文化的瑰寶,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民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地方民歌的藝術特征,并對地方民歌演唱技巧的提高做了重點論述,以期能夠促進地方民歌的可持續發展。關鍵詞:地方民歌;演唱技巧;提高;特征0 引言針對民歌來說,我國的民歌與西方的民歌內涵不一樣,我國的民歌有很多的稱呼,其中包括聲、調、詩、辭、謠、曲等。一般情況下,人們對民歌的定義為:民歌主要是流傳于民間的,能夠直接反映出普通人民生活和情感的歌曲。地方

    藝術科技 2016年8期2016-05-14

  • 安徽民歌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方式研究
    30061)安徽民歌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方式研究陸 偉(合肥師范學院,安徽 合肥 230061)安徽民歌為我國文化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從而讓我國傳統文化永葆生機。本文將站在高師音樂教育的角度,對安徽民歌的傳承方式展開分析和研究,從而為安徽民歌在新時代的發展和傳承提供有效的路徑。安徽民歌;音樂教育;傳承方式;藝術1 安徽民歌的藝術特色和審美特色1.1 安徽民歌具有明顯的地域色彩安徽民歌具有較強的地域色彩,這與特定的歷史發展背景、地域文化以及風土人情等諸多方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年3期2016-03-12

  • 河北省民歌信息化資源庫建設構想研究*
    0024)河北省民歌信息化資源庫建設構想研究*侯軼男(河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河北省位于我國華北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文化悠久,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誕生了豐富的民歌文化。隨著時代發展和大眾思想觀念的逐步更新,對民歌信息化資源的整合也成為河北民歌藝術文化發展工作的重要內容。本文對河北省民歌信息化資源庫建設的構想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以下幾點可行性建議。河北??;民歌文化;資源庫;建設;構想一直以來,河北省的民歌體系都依賴于河北當地

    黃河之聲 2016年17期2016-02-03

  • 流行音樂與民歌教學整合
    代,讓喜歡和熱愛民歌的人越來越少,這就使得民歌教學難以順利的開展,因此對于民歌教學來說,如何調動學習者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民歌教學有效性,并將民歌藝術繼續傳承和發揚下去,是當前音樂教育者需要面對的重要挑戰。在民歌教學中,以流行音樂為著力點,將流行音樂與民歌教學相結合,也不失為一種可以嘗試的教學手段。一、順應民歌流行化,積極轉變民歌教學觀念在當前這個流行元素盛行的時代,流行音樂也得到了人們的歡迎,而且因其具有的時代性和大眾性,歌詞朗朗上口,更是得到了廣泛的傳

    戲劇之家 2015年7期2015-06-01

  •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民歌概念之爭
    0年代,學者們就民歌的定義問題進行了一場廣泛的討論,我們回顧一下這場討論的始末,借此了解一下民歌的界定問題,這對于今天的民歌研究和教學工作也有實際意義。1983年第1期的《人民音樂》發表了宋大能的文章《振興民歌之路》,這篇文章是在1982年四川省民歌調演的背景下寫成的。作者發現在這次民歌調演中,非常強調、鼓勵新民歌的創作,根據這次調演的有關統計,由專業和業余的音樂人創作、改編的作品竟然占到了全部調演曲目的94%。宋大能在文中充分地肯定了這次民歌調演活動,認

    音樂生活 2014年7期2014-03-11

  • 原生態民歌與舞臺民歌關系探微
    很多人在談原生態民歌的時候,往往并不清楚這個詞的含義,不知何為民歌的原生態,不了解原生態民歌與舞臺民歌的典型特征,這從客觀上影響了原生態民歌和舞臺民歌的健康發展。比較典型的例子是近兩年出現的“民間派”與“學院派”之間的爭辯,這場爭論至今仍在延續,尚沒有一個結論性的說法。筆者認為,原生態民歌與舞臺民歌是一對有著緊密聯系,卻又有著不同特征的兩類事物,它們之間并不存在你死我亡的矛盾和沖突,完全可以共生共榮。本文想就此有關問題與業內同仁進行探討。一、 原生態民歌

    人民音樂 2006年4期2006-05-17

  • 陜北民歌
    黃褐色的土地上面民歌是長勢最好的植物我從母親湖蕩入人生一直感覺到這種誘人的成熟氣息民歌的營養如同小米先輩們面如菜色或者燦若星辰的日子始終那樣雄渾大度正是食用了民歌的緣故民歌在黃土塬上生長民歌在歷史里生長民歌在隨便某個季節都揮灑成熟的氣息因此我老是聽見鐮刀的聲音有日頭或者無日頭的日子有雨水或者無雨水的日子總是這樣

    中國青年 1991年11期1991-08-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