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紅軍

  • 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取得成功的幾個重要因素
    :本文分析了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一是堅強的領導力量,包括堅持黨的領導,杰出領袖人物發揮重要作用,黨員和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等;二是科學的理論路線,包括堅持科學理論指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等;三是鮮明的人民立場,包括站穩價值基石,宣傳發動群眾,匯聚人民力量等;四是英勇的犧牲奮斗,包括與兇惡殘暴的追兵阻敵、嚴酷惡劣的自然環境、內部錯誤思想和錯誤行為堅決斗爭;五是嚴明的紀律規矩,包括嚴格執行群眾紀律和軍事紀律等。關鍵詞

    文教資料 2023年8期2023-08-20

  • 中央紅軍的第一支騎兵連
    ,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翻越了長征途中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盤山。六盤山下有條自北向南流淌的小河,名叫青石河。在青石河的岸邊,有一個小村子,只有20來戶人家。村子里面,排列著一些破敗的窯洞和一些黃土壘砌的土坯房,這個地方叫青石嘴。就是在這里,中央紅軍殲滅了國民黨東北軍的兩個騎兵連,組建起了中央紅軍第一支騎兵連。當中央紅軍偵察部隊翻越六盤山時,在青石嘴西面的山洼里抓到一個東北軍的便衣探子。經審問得知,門炳岳騎兵第十三團負責向寧夏固原運送軍裝和彈藥的兩個連,剛進入青

    新長征 2022年6期2022-06-16

  • 一碗剁蕎面
    說:“當年,中央紅軍來了,他們穿得少。群眾都穿棉衣了,他們還是單衣,還有穿半截褲、茅草鞋的。為了支援中央紅軍,群眾收集大批糧食和生活用品,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走出了送糧大軍?!睋都t色中華》報道:“本縣北區工農同志聞中央紅軍北上勝利后,于舊歷10月5日舉行歡迎中央紅軍北上勝利的大會。到會四百多人,他們提筐攜籃拿來26雙慰勞紅軍的鞋,兩只羊,還有數不清的蒸饃、油糕、茄子、南瓜、落花生、梨、棗……”其中,“一碗剁蕎面”的故事至今廣為流傳。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后,毛

    今古傳奇·雙月號 2022年2期2022-05-18

  • 中央紅軍長征在貴州期間的標語演變
    桂丹【摘要】中央紅軍長征經過貴州地區時,留下了大量的宣傳標語。這些標語真實且生動地記錄了紅軍在貴州時期所進行宣傳的內容以及革命斗爭的歷程。長征時期的標語在每一階段所展現的內容都不盡相同,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娟P鍵詞】中央紅軍;長征;標語;演變【中圖分類號】H31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3-0112-02基金項目:2018年度貴州省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中央紅軍在貴州軍事歷史遺

    今古文創 2021年3期2021-09-10

  • 中央紅軍婁山關之戰若干史實考辨
    則從未考察。中央紅軍突破烏江,黔軍已成驚弓之鳥,因而紅四團奪取婁山關的戰斗并不十分激烈。隨著中共中央決定將戰略重點轉向川西,中央紅軍主動放棄婁山關。因為渡江計劃一再受挫,中共中央打算重新在黔北建立根據地。血戰婁山關,奠定了遵義大捷的基礎,而婁山關的失守則使得遵義頓失北部屏障。由于處于敵軍直接威脅之下,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踏上新的征程。婁山關保衛戰之所以模糊不清,一方面是因為有關資料極為稀少,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研究者對現有資料存在明顯誤判?!娟P鍵詞】婁山關;

    紅廣角 2021年2期2021-07-11

  • 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 ——江西于都
    、中央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8.6萬人在江西于都集結出發,實行戰略大轉移,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于都縣,瞻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察看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原于都縣城東門渡口,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深情緬懷當年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在蘇區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他指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一定要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倍加珍惜我們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實踐·黨的教育版 2021年4期2021-05-06

  • 中央紅軍過桂北時的民族工作及時代啟示
    要:桂北是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也是湘江戰役發生地。在湘江戰役中,黨充分認識到民族工作對突破敵軍湘江封鎖線的重要性、緊迫性,于是從桂北民族矛盾復雜與突圍轉移的實際需要出發,制定、宣傳并貫徹了黨的民族政策,爭取少數民族群眾及上層人士的支持,為中央紅軍順利通過桂北提供了保障。研究中央紅軍在桂北民族政策的成功實踐,為新時代做好黨的民族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證,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是解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1年6期2021-04-06

  • 中央紅軍突破湘江損失慘重的原因分析
    化,最終導致中央紅軍的重大損失。關鍵詞:中央紅軍;長征;湘江戰役;損失;原因中圖分類號:K26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20)02-0124-05收稿日期:2020-01-20作者簡介:黃革新,男,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副校長,高級政工師,研究方向為黨史黨建。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的湘江戰役,損失了2萬余人。中央紅軍損失如此慘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觀來講,國民黨軍的力量非常強大,參與追剿的部隊多達26個師30多萬人,且裝備精良,而中央紅軍

    桂海論叢 2020年2期2020-05-26

  • 中央紅軍長征過桂北對廣西革命運動的推動
    陳垣君摘要:中央紅軍長征過廣西期間,嚴格執行有關紀律,關心群眾疾苦,并以實際行動支援各族群眾的革命,贏得了民眾的支持,他們為紅軍提供物資,擔任向導和翻譯,救護紅軍傷病員和收留掉隊戰士,部分青壯年參加紅軍隊伍。中央紅軍在桂北停留時間不長,但播下了革命的火種,提高了沿線民眾的革命覺悟,促進了先進思想在廣西的傳播,對廣西革命運動的發展是一個有力的推動。關鍵詞:中央紅軍;長征;桂北;廣西革命運動中圖分類號:K26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

    桂海論叢 2020年2期2020-05-26

  • 陜北紅色文化的“兩條線”及其發展階段研究
    洲;毛澤東;中央紅軍;兩條線中圖分類號:K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0)12-0084-02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陜北的紅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這里處處是紅色熱土?;仡欔儽奔t色文化的發展歷程,陜北紅色文化的發展主要圍繞兩條主線,一條是從李子洲到中共陜北特委再到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后并入西北

    學理論·下 2020年12期2020-03-25

  • 周恩來與“雞鳴三省”會議
    三省”會議是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研究了中央紅軍的行動方針,強調了中央蘇區及鄰近蘇區堅持游擊戰爭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作出了戰略方針的具體指示,完成了中共中央最高權力的順利交接,在中共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半u鳴三省”會議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周恩來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關鍵詞]中央紅軍;長征;周恩來;“雞鳴三省”會議[中圖分類號]D2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599(2020)01-0071-06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2-24

  • 中央紅軍長征順利通過粵北原因再析
    1月13日,中央紅軍在粵北地區先后突破了國民黨軍前三道封鎖線,為紅軍長征打開了繼續前進的通道。在此期間,周恩來、朱德等中央紅軍領導人沖破共產國際對國民黨實力派的固化認識,同陳濟棠達成“借道”協議,為中央紅軍通過粵北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紅軍干部、戰士表現出堅定的信念與戰斗精神是行軍順利的強大精神支撐;行軍途中人民群眾的支援與救助則為中央紅軍提供了有力的后備保障。中央紅軍在實施戰略轉移的關鍵時刻,秉持靈活務實的決策原則,使紅軍避免了可能遭受的慘重損失,為中央

    紅廣角 2019年5期2019-12-18

  • 中央紅軍長征西進云南,巧渡 金沙江兩個史實的考證
    郝曉伍摘要: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南渡烏江后,采取了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佯攻貴陽,大踏步西進云南,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為實現北上抗日的戰略目標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有的著述和文章在介紹這段長征歷史時,與史實不那么吻合。筆者根據有關原始資料,對中央紅軍越過湘黔線到渡過金沙江這段戰斗征程進行考證,重點考證中央紅軍“一天就走120里”和“如入無人之境”兩個問題。關鍵詞:中央紅軍 ? 西進云南 ? 考證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南渡烏江后,采取了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佯攻貴陽,乘云

    祖國 2019年12期2019-07-15

  • 中央紅軍長征途中開展宣傳工作的形式、效果及現實啟示
    的最終勝利,中央紅軍充分采用報紙、標語、戲劇、歌曲等宣傳形式針對紅軍戰士、沿途群眾及白軍官兵開展了大量的具有針對性的宣傳活動,取得了鼓舞紅軍戰士、爭取沿途群眾、瓦解白軍官兵的良好效果。長征時期宣傳工作的經驗對如今我們黨開展宣傳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和借鑒意義。關鍵詞:中央紅軍;長征;宣傳工作;形式;效果;現實啟示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2.017[中圖分類號]G219.29;K264.4? ?[文獻標識碼]A[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9年2期2019-07-15

  • 從湘江戰役看國民黨軍閥內部矛盾
    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死地的罪惡企圖。關鍵詞:湘江戰役;中央軍;內部矛盾;中央紅軍紅軍長征是震驚寰宇的偉大壯舉,而湘江戰役則是這一壯舉中令人矚目的紅色驚嘆號。中央紅軍從連續突破國民黨第一、第二、三道封鎖線之后,由出發前的8.6萬人銳減到6萬人左右,為了“剿滅”紅軍,蔣介石利用湘江天險,在興安、全州、灌陽三地布設了第四道封鎖線,打造阻擊紅軍渡過湘江的“鐵三角口袋陣”,調動了16個師30余萬人,5個航空大隊50多架飛機,在湘江東岸構置一個以湘軍和桂軍兩邊夾擊,

    新絲路(下旬) 2019年3期2019-06-11

  • 中央紅軍長征的第一份宣言書
    路在哪里》是中央紅軍長征初期由毛澤東和朱德聯名散發的傳單,被譽為“紅軍長征的第一份宣言書”。這份誕生于85年前的紅軍傳單,揭露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主張,指明了工農勞苦大眾的出路。全文一氣呵成,有理有據,為中央紅軍長征期間對沿途民眾的宣傳工作,以及為沿途民眾了解“共產黨所主張的蘇維埃與紅軍”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時至今日,《出路在哪里》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關鍵詞】中央紅軍;紅軍長征;紅軍傳單;粵北;宣言書【中圖分類號

    紅廣角 2019年6期2019-02-10

  • 中央紅軍長征在仁懷
    日,長征中的中央紅軍進入貴州。從此,中央紅軍就與貴州、與遵義,特別是與仁懷聯系在一起。1935年1月15日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獲得了充分軍事決定權的毛澤東,指揮了四渡赤水等經典戰例,打破了蔣介石圍剿紅軍的計劃。紅軍長征在仁懷期間,向群眾宣傳黨的主張,開展群眾工作,與當地人民建立了魚水深情。新時期,仁懷人民要弘揚長征精神,走好實現“中國夢”的新的

    西部學刊 2018年6期2018-09-20

  • 淺述川陜蘇區青年對策應紅軍入川長征創造的條件
    ,有力策應了中央紅軍強行渡過大渡河北上長征,創造了必不可少的條件。關鍵詞:川陜蘇區;青年;中央紅軍;長征;條件川陜蘇區是我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創建的全國第二大蘇區。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從1932年底建立到1935年春撤離為止,共兩年多的時間,川陜蘇區人民和紅四方面軍在黨中央、川陜省委的領導下,開展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自紅軍入川后,川陜蘇區青年踴躍參加紅軍,他們在創建,鞏固和擴大根據地的過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為革命

    魅力中國 2018年32期2018-03-26

  • 中共中央落腳陜甘外因略析
    用。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選擇落腳陜甘,使中國革命由小變大、由弱變強,開啟了光輝的歷程。那么,陜甘作為“碩果僅存”的紅色根據地,在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選擇落腳的過程中,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報紙因素外,許多潛在的因素同樣不可忽視。關鍵詞:中共中央;中央紅軍;陜甘革命根據地;落腳點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仡櫄v史,我們發現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總離不開外因和內因這兩個方面的因素。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選擇落腳陜甘,筆者查閱眾多史

    山東青年 2017年5期2017-10-09

  • 中央紅軍長征落腳點再探
    更堅定信心。中央紅軍落腳陜甘根據地,是遵義會議后成熟的黨中央團結一致,科學分析各種情況,制定正確的北上創建川陜甘根據地戰略構想,并根據情況變化進行符合實際調整的結果,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關鍵詞]中央紅軍;中共中央;長征;落腳點關于中央紅軍長征落腳點問題,占主流的觀點是,中共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于1935年9月18日到達甘肅岷縣以南的哈達鋪,在從當地找到的報紙上獲悉陜北紅軍和根據地依然存在的情況,毛澤東提出到陜北去,即“一張報紙決定落腳點”說。筆者認為,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 2016年3期2017-05-10

  • 中央紅軍長征落腳點再探
    更堅定信心。中央紅軍落腳陜甘根據地,是遵義會議后成熟的黨中央團結一致,科學分析各種情況,制定正確的北上創建川陜甘根據地戰略構想,并根據情況變化進行符合實際調整的結果,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關鍵詞]中央紅軍;中共中央;長征;落腳點關于中央紅軍長征落腳點問題,占主流的觀點是,中共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于1935年9月18日到達甘肅岷縣以南的哈達鋪,在從當地找到的報紙上獲悉陜北紅軍和根據地依然存在的情況,毛澤東提出到陜北去,即“一張報紙決定落腳點”說。筆者認為,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 2016年3期2017-05-10

  • 最危急的關頭:中央紅軍進軍貴州
    。中共中央及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機關及中央紅軍一、三、五、八、九軍團共八萬六千人,從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瑞金、于都、長汀、寧化等地出發,踏上了向西突圍的征程。中央紅軍長征開始時,王明“左”傾路線領導者計劃到湘西會合紅二、紅六軍團。在長征中,他們實行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采取“甬道掩護”“大搬家”式的奪路突圍方式,使紅軍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蔣介石得悉中央紅軍轉移湘西的消息,電令下達“湘桂黔會剿計劃大綱”,在中央紅軍西

    當代貴州 2016年41期2017-03-15

  • 熬鹽迎親人懋功大會師 ——長征中紅四方面軍迎接中央紅軍
    四方面軍迎接中央紅軍達維會師紀念碑默默訴說著那段歷史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以后,經劍閣、中壩、北川等地,向懋功進發。1935年6月上旬,部隊到達茂州。當時部隊遇到的困難愈來愈多,路難走極了,糧食吃光了,連鹽巴也成了問題。一連半個多月,天天是白水煮野菜。由于缺鹽少糧,同志們日益消瘦,有的還患了浮腫病。但面臨與中央紅軍的會合,紅四方面軍全軍上下還是歡欣鼓舞,群情高昂?!坝?span class="hl">中央紅軍北上”成為官兵的普遍口號。為了做好與中央紅軍在懋功會師的準備,紅四方面軍的領導要求

    關愛明天 2016年12期2016-12-20

  • 數字看長征
    5年11月,中央紅軍,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六軍,先后從贛南閩西、從川北嘉陵江、從豫東南、從湘西踏上遠征之路。當時誰也沒有想到,他們的雙腳將踩出一段舉世無雙的壯舉——1936年10月,當四支紅色大軍在黃土高原上緊緊相擁時,他們的遠征從此有了一個輝煌的名字:長征?!鰪?span class="hl">中央紅軍1934年10月10日離開江西瑞金開始戰略轉移,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方面軍在陜甘蘇區勝利會師,長征共歷時兩年?!鏊穆芳t軍部隊長征途中共轉戰14個省份,走遍大半個中國。其中,

    共產黨員(遼寧) 2016年19期2016-11-27

  • 長征時期各路紅軍的協同配合
    紅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六軍團以及紅二十五軍是長征時期我黨的重要軍事力量。他們在這一時期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為長征最終的勝利和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學界對長征時期各路軍隊配合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紅四方面軍對中央紅軍配合研究,而對于紅二、六軍團以及紅二十五軍對中央紅軍的配合研究較少。經查閱史料書籍,本文將長征時期幾路紅軍的配合加以整理歸納,主要論述各路紅軍在軍事上密切配合牽制了敵人以及長征期間各路紅軍配合的經驗。紅軍;配合;長征在國

    決策與信息 2016年23期2016-11-26

  • 數字長征
    夜征程從主力中央紅軍出發之日算起,到長征勝利結束之日為止,以中央紅軍到達陜北計算,總共用了1年零10天,計375天。其中,夜間行軍18天,駐足休整51天,打仗71天。如果按1936年10月22日三大主力會師甘肅會寧計算,應該是2年13天,總計743天。紅二方面軍1935年11月19日開始長征,實際時間是339天。紅四方面軍1936年7月5日開始北進,到會寧用了108天。紅25軍長征歷時10個月。

    黨的生活(黑龍江) 2016年11期2016-11-19

  • 長征歌謠的民間性與變異性
    ? ?要: 中央紅軍在貴州期間由紅軍將士和當地群眾創作的長征歌謠,以另一種形式對中央紅軍的行動進行了記錄和敘述。這些歌謠在表達上具有民間性,在內容上存在變異性,值得深入分析研究。關鍵詞: 中央紅軍 ? ?長征歌謠 ? ?民間性 ? ?變異性中央紅軍在貴州期間,創作了許多宣揚革命的詩歌、歌謠,當地群眾也編唱了許多歌頌紅軍、思念紅軍的歌謠。這些作品或敘事、或抒情、或議論,以另一種形式對中央紅軍的行動進行了記錄和敘述,反映了當時的斗爭與生活,再現了那段可歌可泣的

    文教資料 2016年20期2016-11-07

  • 數字看長征
    5年11月,中央紅軍,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六軍,先后從贛南閩西、從川北嘉陵江、從豫東南、從湘西踏上遠征之路。當時誰也沒有想到,他們的雙腳將踩出一段舉世無雙的壯舉——1936年10月,當四支紅色大軍在黃土高原上緊緊相擁時,他們的遠征從此有了一個輝煌的名字:長征?!鰪?span class="hl">中央紅軍1934年10月10日離開江西瑞金開始戰略轉移,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方面軍在陜甘蘇區勝利會師,長征共歷時兩年?!鏊穆芳t軍部隊長征途中共轉戰14個省份,走遍大半個中國。其中,

    共產黨員·上 2016年10期2016-11-07

  • 中央紅軍在長征中犧牲的團級和團級以上干部簡介
    0月10日,中央紅軍(后稱紅一方面軍)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長征,至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陜北吳起鎮長征結束。到長征勝利結束時,中央紅軍的8.6萬多人僅剩7000多人。筆者無法將在長征途中犧牲的所有烈士一一列出,故僅把搜集到的中央紅軍在長征中犧牲(或病逝)的團級和團級以上的干部簡介如下,權當紀念之。一洪超(1909—1934),湖北黃梅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等職。1934年10月21日,中央紅軍長征第一仗在江西省信豐打響,其在

    黨史博覽 2016年10期2016-10-31

  • 近十年來中央紅軍長征落腳點研究述評
    [摘 要] 中央紅軍從1934年10月10日晚開始實行戰略轉移,到1936年10月22日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這一過程中幾易落腳點。關于落腳點的選擇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一直受到學界關注。本文綜合近10年來的相關學術論文,對中央紅軍長征落腳點的研究現狀做一述評。[關鍵詞] 中央紅軍 長征 落腳點 述評2016年是中國三大主力紅軍長征勝利會師80周年。1936年10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靜寧地區會師,偉大的長征勝利結束。關于長

    黨史文苑 2016年10期2016-09-10

  • 三明蘇區對中央紅軍長征的歷史貢獻
    滯敵人,掩護中央紅軍主力行動,為世界戰爭史上的傳奇——長征,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關鍵詞:三明蘇區;中央紅軍;長征;歷史貢獻三明地處福建省中西部,是海峽西岸經濟區連接沿海、輻射內陸的重要區域,全市12個縣(市、區)都屬于革命老區。作為年輕的工業城市,三明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親臨這一區域從事波瀾壯闊的革命實踐。這一時期的革命斗爭史頁是三明革命史中最

    大東方 2016年7期2016-05-30

  • 80年來中央紅軍長征轉戰貴州研究資料述論
    )?80年來中央紅軍長征轉戰貴州研究資料述論裴恒濤 (遵義師范學院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貴州遵義 563002)摘要:貴州是中央紅軍長征轉戰時間最長、地域最廣、影響最大的省份之一。80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數量可觀的研究資料。文章對中央紅軍轉戰貴州時期的研究資料從港臺及國外研究情況和大陸研究現狀兩個方面展開述評。關鍵詞:中央紅軍;貴州;述論2015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貴州是中央紅軍長征轉戰的重要地區,是中央紅軍轉戰時間最長、地域最廣、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2期2016-02-14

  • 紅四軍主力下井岡山與中央紅軍長征比較研究
    力下井岡山與中央紅軍長征比較研究□孫偉(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 教學科研部,江西 井岡山343600)[摘要]紅四軍主力下井岡山與中央紅軍長征,有很多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相同點:轉移的直接原因都是國民黨的重兵圍剿;經濟困難是轉移的重要原因;轉移前都進行了較為周密的準備;國民黨都采取了兵分兩路圍堵、清剿的策略;部隊在遭受重大損失后都轉危為安。不同點:轉移的戰略意圖不同;毛澤東在轉移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同;受到“左”傾錯誤的影響程度不同;對全國革命形勢的影響程度不同。[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 2016年3期2016-02-12

  • 中共中央初到西北蘇區的群眾工作
    為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在西北立足、鞏固和發展,實現由國內戰爭向抗日民族戰爭轉變,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關鍵詞:中央紅軍;長征勝利;西北蘇區;群眾工作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西北蘇區后,在外有國民黨軍大兵壓境,內有蘇區“肅反”造成的危機,尤其對西北蘇區的基本情況和蘇區軍民對中央的態度等都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勢下,何以立足?何以生存?何以發展?是面臨的現實而重大問題。黨中央堅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西北蘇區廣大民眾,不僅立身了,而且發展了,從此開創了以西北

    蘇區研究 2016年1期2016-02-03

  • 定邊縣:中央紅軍長征入陜第一縣
    長域定邊縣:中央紅軍長征入陜第一縣◎文/李長域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至今已有75年。其中,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的長征,已有76年。說到中央紅軍的長征,有一個問題或許會使人們很感興趣,那就是:他們是從哪里最早進入陜西、陜北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呢?答案就是在定邊縣。定邊縣位于陜西省的西北部,其北與內蒙古為鄰,西與寧夏接壤,東與靖邊縣和過去的保安縣為界(后改稱志丹縣,志丹縣與原定邊縣相鄰部分于1942年劃入新設立的吳旗縣;吳旗縣近年改稱吳起縣),

    西部大開發 2011年12期2011-09-19

  • 長征前期的非戰斗減員
    的著述在講到中央紅軍湘江之戰的損失時,基本上都表述為“中央紅軍與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余人”。這樣的表述給人的感覺是,中央紅軍這5萬余人的損失,基本上是湘江之戰造成的。其實,在湘江戰役之前,中央紅軍就有較大的減員。近年來經考證,在突破敵人的前三道封鎖線時,中央紅軍已減員2.2萬人,湘江之戰紅軍損失3萬余人。減員分戰斗傷亡減員和非戰斗減員兩種情況。中央紅軍經過前三道封鎖線時,基本上是順利的,戰斗減員主要是湘江之戰造成的。無須避諱的是,

    共產黨員(遼寧) 2010年17期2010-04-10

  • 國民黨主體視野下的湘江戰役
    “追剿” 中央紅軍一、蔣介石的杰作——湘江戰役的老辣策劃1933年9月,蔣介石親任總司令組織發動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五次“圍剿”,由于一系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中央紅軍反“圍剿”失利,主力被迫于1934年10月21日突圍西征,并于1934年11月13日至15日從宜章坪石通過了第三道封鎖線。1934年10月中旬,蔣介石得知紅軍主力有突圍的跡象,立即召集會議,對紅軍行動方向作出判斷。從東路軍作戰所獲資料分析,蔣介石認為紅軍不是戰術機動,而是戰略轉移。以后,蔣介

    黨史文苑 2009年6期2009-04-22

  • 四渡赤水
    不得不放棄,中央紅軍準備撤離遵義,此時,蔣介石正集中兵力向遵義合圍而來。那么,中央紅軍將往哪個方向突圍,中國革命的道路又將走向何方?遵義會議之后,中央紅軍雖然沒有實現在遵義建立蘇區的目標,但是全軍上下沒有絲毫灰心,毛澤東重新指揮紅軍,從此紅軍作戰有了明確的目標,就是要從遵義向北,先進入貴州北部,突破川軍和黔軍的阻擊進入四川南部,從這里渡過長江再進入四川的腹部,最終和紅四方面軍會合,建立一個更大、更穩定的蘇區。要實現這一計劃,第一步須從遵義向北占領黔北的一個

    百家講壇 2008年23期2008-12-2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