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提斯

  • 江并流地區,是特提斯構造帶由東西轉向近南北的轉折部位,該構造域完整記錄了勞亞大陸與岡瓦納大陸之間特提斯洋形成與消亡,以及隨后兩個大陸拼合、碰撞等地質演化歷史,是全球最復雜的造山帶和中國最重要的有色-貴金屬成礦帶之一。數十年來,前人在西南三江地區開展了基于翔實地質資料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西南三江古特提斯“多島弧盆系”模式。在此基礎上,系統厘定和劃分了西南三江成礦帶,通過對成礦帶和成礦系統的詳細解剖,提出了該區古生代“多島弧盆成礦論”新認識,揭示出西南三江演化經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22年1期2023-01-19

  • 西藏南部加查-曲松地區碰撞型混雜巖的厘定及其地質意義
    巖由于記錄了新特提斯洋前新生代的俯沖-增生演化過程而得到大量研究[4-8]。然而,由于缺乏詳細的物質組構和構造變形特征的相關研究,研究者往往忽視了特提斯喜馬拉雅北緣存在碰撞型混雜巖的可能性,以及其記錄印度-歐亞板塊碰撞信息的重要性。因此,西藏南部印度-歐亞板塊匯聚帶至今還未有碰撞型混雜巖的報道。西藏南部特提斯喜馬拉雅東緣加查—曲松—朗縣地區晚三疊世復理石建造作為印度-歐亞板塊碰撞帶前緣靠近雅魯藏布江縫合帶的物質[5,8-9],可能保存和記錄了印度-歐亞板塊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6期2023-01-13

  • 帕米爾構造結結構特征與構造演化
    記錄了最完整的特提斯演化及新特提斯洋關閉后陸內隆升過程。然而,對帕米爾不同地體的構造屬性、原特提斯洋俯沖極性、古特提斯階段是否存在雙向俯沖、新特提斯洋俯沖導致的盆山耦合效應以及新生代大規模堿性巖漿活動的地球動力學背景等關鍵科學問題,仍存在很大爭議。筆者等全面總結了前人對帕米爾構造結的研究成果,結合野外地質調查,對帕米爾構造結顯生宙以來的構造演化過程做了概括性總結。研究表明,北帕米爾既不是塔里木前寒武紀基底的一部分,也不是三疊紀增生雜巖,它的主體是寒武紀原特

    地質論評 2022年5期2022-09-26

  • 藏南浪卡子地區卡龍輝長巖的時代、成因及其大地構造意義*
    大的高原,是新特提斯洋閉合后通過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作用而成的,形成了地球上海拔最高、陸殼最厚的陸—陸碰撞造山帶——喜馬拉雅造山帶,是理解板塊構造理論和特提斯域地質演化的天然實驗室。特提斯喜馬拉雅帶位于喜馬拉雅碰撞造山帶的北緣,具有OIB型特征的早白堊世基性巖漿作用廣泛發育,同時伴有A型花崗巖,因而顯示出雙峰式巖漿活動特征,代表了伸展構造背景下的巖漿作用產物(Zhu et al.,2009;朱弟成等,2013;Liu et al.,2015a;呂 曉 春

    地質科學 2022年2期2022-03-30

  • 東昆侖原、古特提斯構造轉換與巖漿銅鎳鈷硫化物礦床成礦作用
    的深入研究,新特提斯之前存在原特提斯和古特提斯兩期古老特提斯構造演化階段的認識已逐漸成為共識,但原特提斯和古特提斯構造演化是一個新老交替的關系,還是時間上延續不一,或存在并存階段,目前是學術界非常關注的問題。同時,對于東昆侖夏日哈木超大型巖漿銅鎳鈷硫化物礦床(簡稱“夏日哈木礦床”)的發現和研究,前人提出了該礦床形成于原特提斯島弧和碰撞后伸展環境,以及古特提斯裂谷背景等不同認識,引起了廣泛關注。因此,原特提斯和古特提斯構造演化與夏日哈木礦床關系的研究,既是重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2022年1期2022-03-21

  • 特提斯海變遷對全球動物分布的影響
    的古海洋——“特提斯?!?Tethys Sea),以古希臘海洋之神的妻子命名[1].特提斯海主要存在于中生代(2.5億~6 500萬年前),是現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前身.那時地處歐亞大陸西南端的阿爾卑斯山、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尚未形成,非洲北部淹沒在水下,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是寬闊的海道,而不是如今狹長的地中海.特提斯海有漫長的消亡史,現存的地中海、黑海、咸海和里海都是特提斯海消失后的遺跡[2].近年來,解析全球動物多樣性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和規律成為動物學家

    河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年5期2021-10-22

  • 特提斯構造域東段疊合盆地演化和油氣成藏規律特征初論
    要: 通過分析特提斯構造域東段區域地質和含油氣盆地勘探開發基礎數據,從板塊構造演化入手,系統編制特提斯構造域東段沉積構造演化剖面圖和生儲蓋組合剖面圖,研究盆地演化階段、疊合特征、油氣成藏條件及油氣藏類型,揭示中亞和中國西部前陸盆地演化和油氣富集規律異同。研究表明:古亞洲洋、古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控制了特提斯構造域東段的區域構造分帶、盆地演化、盆地類型及油氣成藏模式。根據古洋殼縫合線可分為北、中、南3個構造帶,古生代以來多期微板塊的拼貼,導致特提斯構造域東段

    地質論評 2021年5期2021-10-19

  • 從多島弧盆系構造看西特提斯造山系構造演化
    05201)西特提斯帶現今構造格局通常認為與阿爾卑斯期新特提斯洋閉合有關(Bernoulli and Jenkyns,1974;Burchfiel,1980),目前對于阿爾卑斯期的構造單元劃分和中生代以來構造演化相對較清晰(Schmid et al.,2008,2020;van Hinsbergen et al.,2020)。但是古生代和中生代之交的構造演化歷史研究相對薄弱(Stampfli and Hochard,2009;耿全如等,2021)。傳統觀點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21年2期2021-07-20

  • 特提斯地質調查研究進展綜述
    uess提出“特提斯(Tethys)”概念(Seng?r,1984),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板塊學說建立以來至今,國內外眾多學者致力于特提斯地質研究,編制了一系列不同比例尺地質調查與研究成果圖件,出版了一系列與特提斯有關的地質-資源-環境專著及論文,極大地推動了特提斯地質研究進展,但不同學者給予特提斯的含義不盡相同。有關特提斯是小洋盆還是大洋,是羅迪尼亞(Rodinia)超大陸解體以來業已存在還是晚古生代或是中生代才發生、發展,是特提斯形成演化爭議的焦點問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21年2期2021-07-20

  • 特提斯中西段古生代洋陸格局與構造演化
    610081)特提斯是一個古老的地質概念,最初由奧地利地質學家Suess于1893年提出,原意是指現今的歐亞大陸以南和南美-非洲大陸以北,從加勒比海越過大西洋,從阿爾卑斯山、喀爾巴阡山、土耳其-伊朗高原、喜馬拉雅山,直至東南亞的廣大地域存在一個巨型的中生代海洋(,1979;Stampfli and Borel,2002,2004)。隨著全球地質調查與研究的不斷深入,特提斯的概念已經擴展了。目前認為,中元古代全球范圍內的格林威爾期造山作用(發生于10~13億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21年2期2021-07-20

  • 蘇門答臘中部Panti早始新世S型花崗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新特提斯構造意義
    化學特征及其新特提斯構造意義余小清1, 2, 錢 鑫1, 2*, 張玉芝1, 2, 徐 暢1, 2, 王岳軍1, 2(1.廣東省地球動力作用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中山大學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廣東 廣州 510275; 2.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 廣東 珠海 519082)蘇門答臘地處特提斯構造域與印度洋島弧系統之內, 區內廣泛發育中?新生代火成巖。這些火成巖對特提斯構造帶的延伸及界定具有重要意義, 但目前對于蘇門答臘島的研究程度較低。本文選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21年3期2021-06-30

  •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5 篇論文獲得“2021 年度中國地質調查局期刊百篇優秀論文”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主辦,應用地質調查中心、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和探礦工藝研究所合辦的地質類中文核心期刊。2021 年,為響應中國地質調查局關于推動局期刊高質量發展,舉辦“2021 年度中國地質調查局期刊百篇優秀論文”評選活動的號召,《沉積與特提斯地質》推薦了10 篇于2020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正式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綜述論文,其中5 篇論文獲獎,獲獎率在27 家局屬期刊中名列前茅,獲獎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21年4期2021-04-13

  • 喜報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成功入編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地質學類核心期刊。這是本刊自創刊以來首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近年來,《沉積與特提斯地質》編輯部及主辦單位高度重視辦刊質量,為提升期刊質量,改選和擴大了編輯委員會成員,增加學術界有影響力的專家,編委由原來的28人增至52人。為擴大稿源,編輯部主動向專家約稿,策劃出版了多期專輯,對所收稿件認真審核,堅持執行“三審三?!敝贫?嚴把刊物的質量關。同時進一步完善期刊管理辦法,推進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21年2期2021-04-13

  •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錄用論文網絡首發公告
    情報?!冻练e與特提斯地質》已與《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簽署協議,經我刊審定錄用的稿件,可在年、卷、期和頁碼暫不確定的情況下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CAJ-N)出版平臺進行網絡首發,確定刊期后,經過編輯、校對、排版、印刷等環節出版紙質期刊。按國家有關網絡連續型出版物管理規定,網絡首發論文視為正式出版論文,《沉積與特提斯地質》編輯部與《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共同為論文作者頒發論文網絡首發證書。論文作者可以從中國知網論文檢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21年2期2021-04-13

  • 投稿須知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只接收在線投稿,不接收紙質投稿或郵箱投稿。期刊網址http://cjyttsdz.ijournals.cn,作者通過本刊網站“用戶登錄”注冊、登錄,進行網上投稿、查稿。如果是新作者(即第一次投稿),請先注冊(用戶名為郵箱),注冊時請提供真實姓名、單位、聯系電話、e-mail等。如果已經擁有用戶名和密碼,直接登錄即可。如果忘記密碼可以用郵箱找回;如果需變更為新用戶名,請聯系編輯部?!舯究壳安捎萌f方學術不端檢測系統進行學術不端檢測,我們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21年2期2021-04-13

  • 特提斯構造域典型構造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探討 ——以物理模擬成果為例
    100081)特提斯構造域是分布于歐亞大陸的一條巨型緯向造山帶,西起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經中東、青藏高原,至中南半島及印度尼西亞[1]。這一構造域內既發育有一系列的蛇綠混雜巖帶,也分布有大量的油氣和固體礦產資源,是研究洋-陸碰撞、陸-陸碰撞和油氣、金屬礦產運移、富集機制的理想場所。前人對該帶內典型區段構造變形特征[2-4]、油氣和固體礦產資源分布特征、成礦規律[5-9]進行了大量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勘探并發現了大量的大型-超大型油氣田及金屬礦床。構造物理模擬實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21年1期2021-02-25

  • 特提斯地球動力學
    金委員會發布〈特提斯地球動力系統〉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標志特提斯研究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該重大研究計劃最初于2012年由朱日祥帶領一個小組開始醞釀,2014年進入實質性論證階段。原擬名稱為〈絲路滄海與資源能源〉,后考慮為區別于〈一帶一路〉而改為現名稱。但特提斯,這個古老的地質術語,它究竟隱含何等重要的科學問題,以及中國科學家圍繞特提斯這一主題,究竟要開展哪些方面的重要工作,都是我國地學界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本文從特提斯的概念和它的基本

    巖石學報 2020年6期2020-08-12

  • 三江特提斯南段多期構造活動的鋯石裂變徑跡證據*
    板塊特征,屬東特提斯構造帶南部巨型彎轉地帶,在漫長地質演化過程中,構造巖漿活動頻繁而強烈,成礦條件優越,是目前特提斯構造動力學研究的熱點地區(鄧軍等, 2012)。三江地區經歷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消亡和陸陸碰撞等大陸巖石圈和大洋巖石圈兩種構造體制之間的轉換,諸如泛非期原特提斯消亡,加里東期陸內造山,晚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期俯沖碰撞造山等多次構造事件(劉增乾等, 1993; 李興振等, 1999; 潘桂棠等, 2003),完整記錄超級

    巖石學報 2019年5期2019-06-04

  •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征稿簡則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原《巖相古地理》),創刊于1981年,系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主辦的地質類學術期刊。辦刊30余年來,《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已經形成了沉積學的專業特色和特提斯構造域的地域特色?!冻练e與特提斯地質》主要報道與沉積學或與特提斯地質構造域有關的新成果和新進展?!冻练e與特提斯地質》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CKNI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期刊、同方數據、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統計源期刊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19年2期2019-03-19

  • 地質學
    成與1億年以前特提斯洋俯沖和亞歐板塊與加里曼丹地體的陸島碰撞直接有關。同期發生的區域規模的燕山晚期南嶺花崗巖基對應特提斯洋向華南俯沖的第二巖漿帶?;诘厍蛭锢碣Y料提出的這個陸島俯沖碰撞假說還需要更多巖石學的直接證據證實。結論:應用重力異常進行了多尺度密度反演提取地殼變形的構造信息,可以揭示了南嶺造山帶的地殼結構和形成演化。研究認為,在1億年以前特提斯洋的俯沖和亞歐板塊與加里曼丹地體的陸島碰撞導致南嶺的最終形成。同期發生的區域規模的燕山晚期南嶺花崗巖基對應特

    中國學術期刊文摘 2018年18期2018-02-08

  • 海陸奇談
    化的呢?消逝的特提斯洋同學們知道,地球已經有46億歲了,但是你們知不知道,在這超漫長的歲月中,海和陸的格局在不斷發生著變化。陸地時而會被海洋取代,海洋也會不知不覺消失了蹤影。特提斯洋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我們在今天的地圖上是找不到特提斯洋的。但事實上,在距今2.52億年至6600萬年之間(即中生代時期)的將近2億年的時間里,它曾經赫然存在著。要講清楚特提斯洋的故事,必須先交代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奧地利地質學家諾伊邁爾。1885年,他在研究中生代時期的海洋沉積物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7年9期2018-01-22

  • 特提斯海灣傳奇
    質學家們稱為“特提斯?!?。從今天的亞洲東方到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特提斯海通達萬里,留下一處處奇跡,讓后人驚艷不已。特提斯海東面生長著環狀的喀斯特島礁,島礁如鏈如堤分隔了特提斯的淺海與深海。深海無邊無際與古太平洋相連,淺海遼闊寧靜,臺風與海嘯,被堅固的島礁群擋在在近海之外,這里是海生爬行動物與海百合家族的快樂家園。小巧而機靈的貴州龍是這片水域的驕子與寵兒,他們結伴而行四處獵食,享受著溫暖海灣提供的豐盛美餐。他們時而暢游大海,用細長的尾巴拍打朵朵浪花;他們時而爬

    大眾科學 2017年4期2017-05-02

  • 行走在青藏高原上
    藏高原地質(新特提斯演化及印度/亞洲板塊等)地層古生物及古海洋學研究。到目前,他已經承擔了諸多項目,取得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成果。雅魯藏布江縫合帶南緣處于板塊碰撞帶的前鋒地帶,其地層、構造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碰撞作用的強烈影響而產生變形甚至遭受破壞,局部地段(構造混雜巖帶)已具有造山帶的性質。李國彪決定采用造山帶綜合地層學的理論與方法對其進行研究。而對于該帶逆沖一推覆構造十分發育的地區,他則認為解決其地層問題的關鍵是建立正確的區域構造框架,綜合多方面的資料確定構

    科學中國人 2017年1期2017-03-16

  • 埃及有個鯨之谷
    個好價錢。發現特提斯洋1893年,奧地利地質學家愛德華·休斯根據阿爾卑斯山脈與非洲的化石記錄,提出古代的勞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之間,曾經有一片大海存在。休斯將這個史前海域命名為特提斯海。后來,板塊構造論推翻了休斯的推斷,將特提斯海更名為特提斯洋。不過,休斯還是被今天的人們看作是特提斯洋的發現者。史前大洋特提斯鯨之谷沙漠所處的地區,在很久以前,是一片史前大洋。在距今大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晚期,史前超級大陸“盤古大陸”南部出現了一道裂谷,并逐漸形成了一片大洋,

    科學之友 2016年16期2016-10-28

  • 西藏仲巴縣特提斯喜馬拉雅早白堊世日朗組玄武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構造意義
    )?西藏仲巴縣特提斯喜馬拉雅早白堊世日朗組玄武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構造意義葛玉魁,王成善,戴緊根,李亞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北京100083)特提斯喜馬拉雅地層中廣泛分布早白堊世火山碎屑巖,但對這套火山碎屑巖的源區缺乏有力的約束。在特提斯喜馬拉雅中西段仲巴地區白堊系日朗組地層中發現一套玄武巖夾層,該玄武巖為堿性玄武巖,表現為LREE富集的分布型式,與典型的OIB和區域上的板內玄武巖類似。玄武巖Nb含量介于下地殼與上地殼之間,Th含量略低

    現代地質 2016年1期2016-09-28

  • 桂西那坡基性巖地球化學: 峨眉山地幔柱與古特提斯俯沖相互作用的證據
    眉山地幔柱與古特提斯俯沖相互作用的證據陳雪峰1, 劉希軍1*, 許繼峰1, 2, 時毓1, 李政林1, 梁瓊丹1,黃文龍1, 廖帥1, 吳偉男1(1.桂林理工大學 廣西有色金屬隱伏礦床勘查及材料開發協同創新中心 & 廣西隱伏金屬礦產勘查重點實驗室, 廣西 桂林 541004; 2.中國科學院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廣東廣州 510640)華南板塊西南緣、越北地塊以北桂西那坡縣城以西及西南一帶發育一套晚二疊世基性巖, 由層狀、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16年3期2016-08-04

  • 羌塘盆地白堊系黑色巖系生烴母質研究
    系;羌塘盆地;特提斯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西藏地區,是當前國內勘探程度最低的油氣遠景區之一[1],通常認為發育了4套主力烴源層,由下至上包括上三疊統肖茶卡組(T3x)、中侏羅統布曲組(J2b)、中侏羅統夏里組(J2x)和上侏羅統索瓦組下段(J3s1)[2]。最近,在北羌塘坳陷南部中央隆起附近的勝利河—長蛇山一帶,于下白堊統索瓦組上段(K1s2)中發現了一套海相的黑色巖系,揭示了一套可能的新烴源層系[3-4]。前人對K1s2展開了系統的工作[4-7],但對其生

    石油實驗地質 2016年1期2016-02-26

  • 鉀鹽大礦何處尋?中國小板塊(陸塊)找鉀探索
    礦呢?到古老的特提斯海相去找!古老的特提斯海在哪里?西方世界有一個非常古老的神秘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茫茫古地中海中,有片大陸上曾經有一個非常發達的古代文明世界,稱為“亞特蘭蒂斯”文明,由于某一天地殼發生巨大裂陷和火山噴發等變化運動,最終使其沉入海底消失了。據不同學者考證,這個發育了古代文明的陸地(Atlantic,或譯大西洲)在地質學中稱小板塊,它就位于現今的地中海一帶,也就是古老的特提斯?;蜓蟮臍堄嗪5貐^。圖1:2億多年前(三疊紀)特提斯洋及中國小

    地球 2015年1期2015-12-24

  • 復興絲路 合作共贏——“亞洲特提斯造山與成礦暨高等教育合作國際研討會”紀實
    流是大勢所趨。特提斯造山帶是新生代以來全球規模最大的造山帶,它的形成與演化對全球構造及礦產資源與能源形成分布有著重要影響,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2014年10月12日上午,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學部、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陸構造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亞洲特提斯造山與成礦暨高等教育合作國際研討會”開幕式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八角樓會議室隆重召開。研討會旨在探討該領域亞洲區域的熱點問題,通過“古特提斯

    科學中國人 2015年4期2015-12-07

  • 地質學
    ”造山帶中“古特提斯縫合帶”的連接許志琴,李源,梁鳳華,等中國大陸西北部的“古特提斯縫合帶”如何與東面的“秦嶺-大別-蘇魯”造山帶連接,是涉及中國大陸中部構造格架的關鍵問題之一.南秦嶺造山帶中的古特提斯蛇綠巖帶和東秦嶺-桐柏-大別-蘇魯造山帶中三疊紀高壓-超高壓變質帶的對比,以及一條位于兩者之間的220~204 Ma的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帶的存在,提供了它們之間關系的新的視角,為此,我們提出南秦嶺的勉略蛇綠巖帶向東通過寧陜-湘河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帶,和大陸俯沖與

    中國學術期刊文摘 2015年14期2015-10-31

  • 埃及有個鯨之谷
    個好價錢。發現特提斯洋1893年,奧地利地質學家愛德華·休斯根據阿爾卑斯山脈與非洲的化石記錄,提出古代的勞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之間,曾經有一片大海存在。休斯將這個史前海域命名為特提斯海。后來,板塊構造論推翻了休斯的推斷,將特提斯海更名為特提斯洋。不過,休斯還是被今天的人們看作是特提斯洋的發現者。史前大洋特提斯鯨之谷沙漠所處的地區,在很久以前,是一片史前大洋。在距今大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晚期,史前超級大陸“盤古大陸”南部出現了一道裂谷,并逐漸形成了一片大洋,

    小學科學 2015年9期2015-09-28

  • 探索中國陸塊找鉀① ---中國東特提斯域成鉀作用及模式
    ---中國東特提斯域成鉀作用及模式劉成林*1宣之強2曹養同1王立成1王春連1趙艷軍1張華11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北京1000372 中化礦山總局地質研究院,河北涿州 072754提要中國陸塊海相成鉀規律及預測(973)課題五年硏究,完成構建我國海相盆地鉀鹽成礦理論及“模式”構建?!爸袊鴸|特提斯域成鉀作用及模式”從中國海相蒸發巖盆地成鹽聚鉀探索中,得出:氣侯、物源及構造在時間和空間上“三位一體”耦合作用成鉀理論,對東特提斯域成鉀提出了“多級盆地

    化工礦產地質 2015年4期2015-09-22

  • 特提斯洋晚中生代—古近紀重大事件研究進展*
    210023東特提斯洋晚中生代—古近紀重大事件研究進展*胡修棉?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南京 210023東特提斯域西藏南部地區發育晚中生代至古近紀的連續海相地層序列,是研究東特提斯演化、印度-亞洲大陸碰撞以及眾多的古海洋事件理想的研究地區,是了解晚中生代溫室地球不可或缺的重要窗口。主要基于中國西藏南部海相沉積的資料,對近年來東特提斯洋古海洋事件(如大洋缺氧事件、大洋紅層、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和重大地質事件(早白堊世印度北緣火山事件、晚白堊世構造抬

    自然雜志 2015年2期2015-05-08

  • 古南海構造屬性及其與特提斯和古太平洋構造域的關系
    南海地區經歷了特提斯構造域和太平洋構造域,是兩大構造域疊合影響的地區,具有特殊的大地構造環境,地質現象復雜[1](圖1)。西部和南部的印—澳板塊向北漂移和俯沖,東部則是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向北西西漂移和俯沖,因此在歐亞板塊、印度板塊、澳大利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海等板塊的相互作用之下,經歷了復雜的地質演化過程,形成了裂谷、海盆、擠壓、走滑等多種地質構造現象,以及陸殼、過渡殼、洋殼等多種不同性質的下伏地殼[2-3]。南海地區的地質構造形成演化受這些不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4年5期2014-12-25

  • 陜西鳳太礦集區絲毛嶺金礦床成礦時代的Ar~Ar年齡證據
    世時期位于東古特提斯構造域中的南秦嶺碰撞造山帶大規模構造巖漿流體活動的產物。關鍵詞:金礦床;熱液蝕變;絹云母;40Ar/39Ar測年;鳳太礦集區;古特提斯構造域中圖分類號:P611.1文獻標志碼:A 摘要:絲毛嶺金礦床位于陜西鳳太多金屬礦集區的西北部,產于NWW向脆韌性剪切構造帶中,礦體賦存于絲毛嶺向斜北翼上泥盆統星紅鋪組的斑點狀鐵白云質粉砂質千枚巖。金礦化類型包括蝕變巖型和石英脈型兩種,成礦過程可劃分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2014年3期2014-10-21

  •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征稿啟事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原《巖相古地理》,創刊于1981年)系國土資源部主管,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主辦的地質學術期刊。辦刊30余年來,已經形成了沉積學的專業特色和特提斯(青藏高原)的地域特色。主要報道沉積學、地層學、礦床學、巖石學以及石油地質、構造地質、環境地質等學科(專業)方面的新成果和新進展?!冻练e與特提斯地質》現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統計源期刊,并被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各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13年4期2013-08-15

  • 滇西錫礦帶地質特征與成礦構造背景
    。滇西錫礦帶受特提斯構造演化的影響,板塊活動控制明顯。關于西南三江縫合帶及特提斯構造演化階段還存在比較大的爭議。因此,滇西錫礦帶的成礦地球動力學和成巖成礦機制備受地質研究者[2-4]重視。對滇西錫礦帶的產出部位(大陸內部碰撞造山帶,還是大陸邊緣巖漿?。?、控礦區域構造活動期次(主要是古—中特提斯構造影響,還是新特提斯構造影響),以及對含礦巖體的成因類型、成巖成礦構造模型、地球動力學背景等方面的認識仍有較大差異。本文結合滇西錫礦帶野外地質特征和系統總結前人的研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年4期2013-01-04

  • 緬甸Tarlay 2011年地震與古特提斯縫合帶的活動構造
    11年地震與古特提斯縫合帶的活動構造E-mail: hhlaaung@gmail.com.0 IntroductionThe eastern Myanmar can be tectonically divided into two terranes: Shan Massif in the west and the Than Lwin fold belt to the east. The Than Lwin suture zone is located be

    地球學報 2012年1期2012-09-20

  • 伊朗中部原特提斯殘余的評價及構造環境:據地球化學研究
    伊朗中部原特提斯殘余的評價及構造環境:據地球化學研究E-mail: m_poshtkoohi@yahoo.com.Fig. 1 Simplified structural map of central Iran and constituent crustal blocks (after Jackson and McKenzie,1984; Alavi, 1991; Ramezani and Tucker, 2003)Tectonic evidences f

    地球學報 2012年1期2012-09-20

  • 特提斯喜馬拉雅多重基性巖漿事件:追溯新特提斯洋的生存時限
    特提斯喜馬拉雅多重基性巖漿事件:追溯新特提斯洋的生存時限Supported by the SinoProbe Project (SinoProbe-2-6) a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41073024, 41273034).E-mail: zls1970@gmail.com.Processes accompanied the breakup of continents,spreadi

    地球學報 2012年1期2012-04-01

  • 泰國北部Inthanon帶外來硅質巖塊的中、晚二疊世放射蟲:對與古特提斯消減有關的混雜巖形成時代的約束
    放射蟲:對與古特提斯消減有關的混雜巖形成時代的約束Middle and Late Permian Radiolarians from Allochthonous Chert Blocks in the Inthanon Zone, Northern Thailand: Constraints for the Formation Age of Mélange Fabric Related to Paleo-Tethys SubductionYoshihito

    地球學報 2012年1期2012-04-01

  • 泰國北部Inthanon帶混雜巖碎屑鋯石U-Pb年齡及碎屑巖巖石學和地球化學研究:對古特提斯消減和匯聚的啟示
    化學研究:對古特提斯消減和匯聚的啟示The accretionary complex related to the Paleo-Tethys subduction was developed along western margin of the Indochina Block in northern Thailand.The provenance, source rock compositions, and sediment supply system

    地球學報 2012年1期2012-04-01

  • 拉薩地塊和羌塘地塊多個二疊紀基性巖及一個古特提斯海山的初步古地磁結果:對模擬東岡瓦納晚古生代裂解的暗示
    基性巖及一個古特提斯海山的初步古地磁結果:對模擬東岡瓦納晚古生代裂解的暗示*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hungd@hku.hk.Preliminary Paleomagnetic Results from Various Permian Mafic Units on the Lhasa and Qiangtang Blocks, plus a Paleotethyan Sea-mount: Implications f

    地球學報 2012年1期2012-04-01

  • 臺灣東部海域花東盆地的地質特征:位于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的新特提斯洋殘余?
    洋板塊之間的新特提斯洋殘余?The Huatung Basin (20°30’-23°30’N/121°30’-123°E; maximum water depth: 5500 m) locates east off Taiwan. It is bordered by the Coastal Range of Taiwan and the North Luzon Arc to the west, the West Philippine Sea to the

    地球學報 2012年1期2012-04-01

  •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征稿啟示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原《巖相古地理》,創刊于1981年)系國土資源部主管,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主辦的地質學術期刊。辦刊20余年來,已經形成了沉積學的專業特色和特提斯(青藏高原)的地域特色。主要報道沉積學、地層學、礦床學、巖石學,以及石油地質、構造地質、環境地質等學科(專業)方面的新成果和新進展?!冻练e與特提斯地質》現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統計源期刊,并被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 2010年4期2010-08-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