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派

  • 世界孟河醫派發展聯盟正式成立
    臨之際,世界孟河醫派發展聯盟在江蘇常州正式成立。成立儀式特邀海內外中醫藥領域專家學者,共商中醫藥傳承創新大計,共謀孟河醫派振興發展之路,推動中醫藥更好地服務人類健康福祉。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評價說,世界孟河醫派發展聯盟的成立,是中醫藥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和發揚的重要舉措。孟河醫派崇尚醫德,注重教育,包容開放,開拓創新,以其高深的學術造詣、豐富的臨床經驗,哺育出了許多全國有名的醫學大家,是近代中醫名家的搖籃。希望孟河醫派的傳人要積極探索,深入研究,做好守正創新

    江蘇中醫藥 2023年11期2023-11-08

  • 2023 全國和江蘇省中醫膏方學術大會暨世界孟河醫派發展聯盟大會在常州召開
    術大會暨世界孟河醫派發展聯盟大會在江蘇常州隆重召開?!叭嗣裼⑿邸眹覙s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中國科學院院士顧寧,國醫大師施杞,全國名中醫陳意、吳勉華,岐黃學者季光、程海波、方祝元,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朱岷,常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林,常州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何小茜,中華中醫藥學會監事長曹正逵等領導和嘉賓現場出席大會開幕式。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國醫大師鄒燕勤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向大會致以祝賀。中國工程院院

    江蘇中醫藥 2023年11期2023-11-08

  • 基于《孟河四家醫籍》探討孟河醫家使用的動物類中藥臨方炮制
    代廣泛使用。孟河醫派是發源于江蘇常州的地域性醫學流派,在驚風、痹癥、腫脹、風濕病、心系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均有動物類中藥的應用,近代孟河醫家更是擴過大了其應用范圍[1-2]。然而,其廣泛的臨床應用離不開精當的炮制技藝,孟河醫派講究“依方如法”炮制,故自東漢三國時期,歷經南北朝陶弘景、宋代許叔微、明代王肯堂、清代張秉成,直至咸豐、同治年間發展形成以“費、馬、巢、丁”為代表性的孟河四大醫家,并總結出51個動物類中藥品種,近200個炮制品種[3]。1 孟河醫派

    環球中醫藥 2023年10期2023-11-01

  • 立足傳承,堅實江蘇中醫流派發展基礎 ——在江蘇省中醫流派研究院成立大會專家咨詢會上的發言
    薈萃,孕育出吳門醫派、孟河醫派、龍砂醫派、澄江針灸學派等眾多著名的中醫學術流派。吳門醫派、孟河醫派等中醫學術流派鼎盛于明清,名震海內外,并不斷開枝散葉,培育出海派中醫、金陵醫派等近現代著名學術流派,學術傳人中名醫薈萃。江蘇地區中醫流派是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其豐厚的學術資源值得我們去繼承、發揚、推廣。江蘇省中醫流派研究院的成立,必將有力推動江蘇地區中醫流派的傳承創新發展。我就其建設方案略提幾點建議如下:1 研究中醫流派要與傳承發展特色的中醫、中藥學密切結合通

    江蘇中醫藥 2023年10期2023-10-17

  • 2020—2021年度中醫學術流派研究進展?
    ,多以某某地域加醫派的形式命名,如龍江醫派、孟河醫派等;其三是提出了一定的學術主張,但是以獨到的臨床診療技藝為特色的學術流派,多以某某??萍恿髋傻男问矫?,如嶺南婦科流派、清宮正骨流派等,也就是??菩詫W術流派涉及的研究。2020—2021年度,本領域研究主要圍繞以上這三個方面展開,同時還有對于學術流派研究中共性問題的思考。本文重點以中國知網(CNKI)中文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和出版相關著作為主要信息來源,對2020—2021年度中醫學術流派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22年11期2023-01-23

  • 《江蘇省中醫藥條例》背景下的吳門醫派師承工作創新性研究*
    性學術流派。吳門醫派作為其中的一顆明珠,對我國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20年7月31日,江蘇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了《江蘇省中醫藥條例》,并于2020年10月1日起實施。條例的頒布與實施對吳門醫派等江蘇地域性醫學流派的傳承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為傳統中醫藥師承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1 背景意義2020年10月1日,《江蘇省中醫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開始施行,同時,1999年頒布的《江蘇省發展中醫條例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2年23期2023-01-09

  • 明清江蘇醫派的特點剖析
    期的江蘇醫學,以醫派林立為主要發展特點,成為中醫史中具有鮮明特色的一部分,如“甲天下”的吳中醫派,“冠吳中”的孟河醫派,“溫病創始”的山陽醫派及“善使運氣”的龍砂醫派等。這些醫派的產生與形成對我國中醫藥的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健康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為更好地挖掘、傳承與推廣醫派的學術思想及經驗,茲就明清時期江蘇主要醫派的特點作一探討。1 吳門醫派之特點吳門醫派發源于蘇州,吳為蘇州的古稱,自清代名醫唐大烈將蘇州地區三十一位醫家的醫論醫著編著成《吳醫匯講》[2

    中國醫藥導報 2022年8期2022-12-11

  • 歷史人文視域下的虞山醫派研究*
    210023虞山醫派是江蘇常熟地區形成的醫學流派,代表人物可追溯至殷商時期之巫咸。據《江蘇省志·衛生志》載,巫咸亦為江蘇最早從事醫療活動之人[1]。宋元時期,受儒家文化影響,此派醫學逐漸成形。代表人物有宋代獨創仰手曲肘取穴灸法之潘琪,有元代精于養生和“治痰”之王珪,其所創礞石滾痰丸沿用至今[2]。此外,元代尚從善與常熟亦有淵源,甚有學者認為其即為常熟名醫[3],其所著《傷寒紀玄妙用集》《本草元命苞》較為有名,尤其是《本草元命苞》,為元代時任平江路常熟州知州

    中醫學報 2022年9期2022-11-15

  • 基于虞山醫派“術德合一”思想的床邊教學及考核模式
    10023)虞山醫派是江蘇常熟地區形成的中醫學術流派,歷代醫家以“術德合一”為其行醫之準則,此思想是醫學亙古不變之追求,亦是醫學生臨證教學必須之法則,源于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傷寒論》之“道術合一”理念,亦與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之“大醫精誠”觀相一致,即醫術與醫德相結合,符合當代教育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1]。隨著現代中醫教育的發展,教學方式雖逐漸多元,然此“術德合一”思想一直為虞山醫家所傳承。我校與常熟市中醫院聯合開設了虞山醫派“術德合一”思想課程,針

    醫學教育管理 2022年5期2022-11-08

  • 歷史地理學視域下的吳門醫派學術探究?
    呈,形成了以孟河醫派、吳門醫派、山陽醫派、金陵醫派、龍砂醫派為代表的地域性學術流派,吳門醫派是其中頗具地方特色的醫學流派。吳門醫派之稱最早見于明·楊循吉《蘇談》,又稱吳中醫派、吳中醫學,素有“吳中醫學甲天下”之說。吳門醫派歷來以“儒醫多、御醫多、醫學世家多、著作多、溫病學說發源地”等特點而著稱于中醫流派之林[1]。歷史地理學是研究在歷史發展中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中醫學術流派的起源與發展離不開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尤其是地域性中醫學術流派。因此,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22年7期2022-08-17

  • 吳門有醫
    醫。蘇州作為吳門醫派及“溫病學說”發祥地,群眾根基至深。吳門醫派也每每于“時疫”流行之際挺身而出,并有著大量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方法。今天,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逐漸從“有病治病”兼而“有病早治”“無病早防”?!跋雌鹬?、治未病之疾,醫之于無事之前”正是中醫思想?!短K州市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將著力推進五大工程,高水平推動中醫藥強市建設。吳門醫派的下一個發展高峰令人期待。(丁?。?B8B5975-20E4-4D4A-A812-F0D7F3

    現代蘇州 2022年11期2022-07-05

  • 乘勢而上,在吳門醫派的“高原”上筑“高峰”
    丁云對于吳門醫派而言,近期是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機遇的多重疊加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對 “十四五”時期的中醫藥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蘇州將在“十四五”期間全力打造居民健康水平高、醫療服務水平高、公共衛生安全高、人民群眾滿意度高的健康中國典范城市;國家推進實施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國家戰略,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落戶蘇州,蘇州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合作共建國家醫學中心……當機會來臨時,就必須抓住。蘇州市中醫醫院院長徐俊華評價:“這是傳承、創新

    現代蘇州 2022年11期2022-07-05

  • 吳門醫派和溫病學說的碎碎念
    重點。這就是吳門醫派或者說中醫醫學流派產生的土壤:在吳地水濕偏重的氣候條件下,病中帶了溫熱和濕。元末明初,蘇州醫學形成一項以溫熱病診療為主的理論體系,也是吳門醫派施診精髓所在?!安贿^既然醫學是一門自然科學,中醫藥學首先有自然科學的屬性,沒有醫術,治不好病。在此基礎上,中醫藥學確實還有一部分社會科學的屬性?!碧K州市吳門醫派研究院主任、蘇州市中醫學會副秘書長歐陽八四強調。什么是“濕”?所謂傷寒、溫熱,是廣義上的外在因素“風寒暑濕燥火”在人體內產生的反應?!皾瘛?/div>

    現代蘇州 2022年11期2022-07-05

  • 乘勢而上,在吳門醫派的“高原”上筑“高峰”
    者 丁云對于吳門醫派而言,近期是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機遇的多重疊加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對 “十四五”時期的中醫藥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蘇州將在“十四五”期間全力打造居民健康水平高、醫療服務水平高、公共衛生安全高、人民群眾滿意度高的健康中國典范城市;國家推進實施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國家戰略,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落戶蘇州,蘇州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合作共建國家醫學中心……當機會來臨時,就必須抓住。蘇州市中醫醫院院長徐俊華評價:“這是傳承、

    現代蘇州 2022年11期2022-06-24

  • “讀圖時代”的常州傳統中醫文化
    大焉??墒?,孟河醫派與傳統文化的命運一樣,在當代西方文化的沖擊下日益式微,其保護與傳承就成了題中應有之義。中央電視臺探索與發現頻道于2016年播出紀錄片《孟河醫派》,為古老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中醫的現代傳播、傳承與發揚光大架起了不朽的橋梁與便捷的媒介。紀錄片《孟河醫派》是常州市委宣傳部、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制,常州廣播電視臺、新北區孟河鎮黨委聯合出品,江蘇亞細亞影視制作有限公司和南京電影制片廠聯合承制?!睹虾?span class="hl">醫派》歷時兩年拍攝制作,攝制組先后奔赴江

    翠苑 2022年2期2022-05-13

  • 中和醫派思想指導下益氣溫陽補腎湯治療腎病綜合征機制探討
    損害[1]。中和醫派思想,以“中和”思想為核心,尚中貴和,持中守一而醫百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核心精髓是中和,中醫作為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中和思想亦貫穿了中醫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的始終,指導臨床用藥和診治[2]。中醫認為,心肺在膈之上為陽,腎肝在膈之下為陰,此上下臟也,進而對于腎病綜合征的主要治療原則在于利濕消腫。腎病綜合征根據其臨床表現可隸屬于“水腫”等范疇,是外邪入侵、脾腎素虛等原因導致患者精氣外泄,封藏失職,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以致風寒濕邪壅

    光明中醫 2022年8期2022-05-07

  • 從吳門醫派對疫病的辨證論治探討新冠肺炎的防治
    廣泛的主要有孟河醫派、新安醫派、嶺南醫派和吳門醫派[2]。吳門醫派起源于明初之時,清代時發展達到鼎盛,元代時即有“言醫者莫盛于中吳”之說,后有“吳地多名醫”[3]。吳門醫派最為重要的成就在于對疫病進行了系統理論的闡述和辨證論治。吳門醫派疫病學說的典型代表人物包括吳又可、葉天士、薛生白、尤在涇等名醫名家,代表作包括《溫熱論》《瘟疫論》《濕熱論》等,同時還誕生了中國的第一部中醫醫學刊物《吳醫匯講》。吳門醫派提出了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疫病學說及邪伏膜原等中醫學經典理

    中醫研究 2022年12期2022-03-14

  • 湖湘醫派古代醫家與現代醫家治療癲狂病處方用藥規律對比與探析
    數據庫,探討湖湘醫派古代醫家與現代醫家對癲狂病的理、法、方、藥等的認識;通過對比分析,尋求治療癲狂病的藥物演變與規律及癲狂致病的特性與共性,為癲狂病的治療提供參考。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古代醫家醫案研究資料主要來源于《湖湘名醫典籍精華叢書》148種,選取清代及以前湖湘醫家論治癲狂病的處方。主要引用內容有《湖湘名醫典籍精華-內科卷·雪堂公醫學真傳·癲狂癇歌》《湖湘名醫典籍精華-內科卷·癲狂條辨》《湖湘名醫典籍精華-綜合卷·羅氏會約醫鏡·論癲狂》《湖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2年23期2022-02-15

  • 《江蘇中醫膏方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簡介
    劉沈林教授、孟河醫派代表性傳承人申春悌教授、岐黃學者沈洪教授等為主審專家,由黃亞博、霍介格、羅興洪等專家主要執筆,匯集了來自全省26家單位共計56位專家,包括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和省名中醫30位,吳門醫派、孟河醫派、龍砂醫派等地方流派負責人3位,以及省中醫藥學會、中西醫結合學會相關分支機構負責人,經多次研討,數易其稿,并于2021年12月上旬公示,2021年12月21日正式發布。意 義《共識》是江蘇省中醫藥學會出臺的首個膏方指導性規范,凝聚全省中醫藥界專家

    江蘇中醫藥 2022年1期2022-01-14

  • 基于中和醫派之當歸四逆中和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
    萬物的功德。中和醫派的學術思想即是上醫治未病,守神明,順陰陽,暢氣機,養心怡情,續命延年。中和醫派對“中和”的學術思想進行了歸納并將其應用于中醫臨床疾病診療中,不限定于特定藥材與傳統經方,辨證施治,實現了陰陽的極致“中和”[1]。此外,中和醫派思想認為小病調氣血,大病理陰陽[2],因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鍵在于把握氣血陰陽,當以氣血陰陽“中和”為治療原則。當歸四逆湯是由當歸、桂枝等中藥材組成的湯劑,中和醫派由氣血陰陽入手,從根源治療疾病,該方劑具有養血散

    光明中醫 2021年24期2021-12-25

  • 錢塘醫派本草氣化學說研究
    310053錢塘醫派,指的是明末至清代浙江錢塘(今杭州)形成的以盧之頤、張卿子為開山鼻祖,以張志聰、張錫駒為中堅人物,以高世栻與仲學輅為傳承代表,以侶山堂為主要活動場所,以維護舊論為學術主張,集講學、研經與診療活動于一體的醫學流派[1]5。最早提出錢塘醫派的學者為清代名醫陳修園,其在《醫學三字經》的醫學源流第一篇中寫道:“大作者,推錢塘?!盵2]并注曰:“張志聰,號隱庵,高世栻,號士宗,俱浙江錢塘人也。國朝康熙間,二公同時學醫,與時不合,遂閉門著書,以為傳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1年12期2021-11-30

  • 基于學生品格提升的中學德育體系構建 ——以常州市新北區孟河中學為例
    齊梁故里、是孟河醫派的發源地、是革命先驅惲代英的故鄉,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最美特色小城鎮50強。孟河醫派的形成,革命先烈惲代英的英勇事跡,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發揚,歷史上一代代優秀人才的出現,這不是偶然,背后是文化的傳承(孟河醫派的核心是求變),是孟河人民追夢之心的傳承。(二)學校文化基礎孟河中學在近七十多年的辦學實踐中,不斷構建和諧人文校園。在過去的幾年里不斷發展和強化感恩校園文化,取得顯著成效,促進了全體生師和諧發展。人要學會感恩,人最大的孝是事業

    教書育人 2021年32期2021-11-29

  • 吳門醫派的認知度調查及傳承發展途徑研究
    的中醫流派有吳門醫派、山陽醫派、孟河醫派、金陵醫派等中醫學術流派。洪靜等認為,中醫學術流派是“中醫學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獨特學術思想或主張和獨到臨床診療技藝,有清晰的學術傳承脈絡,并有一定歷史影響和公認度的學術派別。[2]”中醫流派具有傳承思想技能、凝聚人才、驅動思路與方法創新的三大社會功能[3],對當地的中醫藥發展和人才支持政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吳門醫派概述凡是發生在吳地地區的醫學活動都可以稱之為吳醫,吳中醫學的區域范圍與現在的蘇州地區

    魅力中國 2021年19期2021-11-28

  • 葛惠男:傳承創新,吳門醫派未來或有新的突破
    列文虎克,比吳門醫派的名醫葉天士早出生了三十年,但是單論兩人頭銜,恐怕絕大多數人會覺得列文虎克是現代人,而葉天士是古代人。諸如此類對于吳門醫派的誤解還有許多,想要讓吳門醫派更好地發展,江蘇省名中醫葛惠男認為,以開放創新的眼光了解吳門醫派,拋除刻板印象是關鍵。創新,是吳門醫派的里程碑意義談起吳門醫派在蘇州的發展歷程,葛惠男介紹說,宋室南遷后,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隨之南移,帶來了新的醫學知識,促進了吳中醫學的發展,元代就有了“臺醫者莫盛于中吳”之說。16

    現代蘇州 2021年16期2021-09-14

  • 從文獻的整理看中醫學術流派的發展
    如《學派、流派、醫派芻議》《我國醫學流派時空變遷分析》《古代文化意識形態對中醫學術流派形成的影響》《中醫地域醫學研究芻議》《沒有新學說就沒有新流派》《小者小異,大者大異——論地域中醫流派的分化與拓展》等。正如《中國地域文化通覽》中指出:“地域文化是按地理區域劃分的中國文化的若干分支。研究區域文化,實際上就是研究文化的空間分布及其特征?!盵1]一般來說,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前學術界把華夏(中華)文化作為上位文化,將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視為

    中醫文獻雜志 2021年1期2021-03-27

  • 吳門醫派治療消渴用藥規律研究*
    215131吳門醫派是蘇州太湖流域的地方性醫學流派,歷代名醫輩出。吳門醫派起源于周,發展于宋元,繁榮于明,鼎盛于清,中西匯通于民國。吳門醫派學術成就獨樹一幟,以清初葉天士《溫熱論》的問世為標志,開創了溫病學說,確立了以蘇州為中心的溫病學派的學術地位。同時,吳門醫派在醫經、傷寒、本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針灸等各學科均有創新并且自成體系(門派)。由此,形成了“吳中多名醫,吳醫多著述,溫病學說倡自吳醫”的三大特點[1-2]。吳門醫家不僅開創并發展了

    河南中醫 2021年3期2021-03-22

  • “蘇州娃”探尋“吳文化”
    開設了“小荷吳門醫派”“評彈雅韻”等多個紅領巾小社團,著力打造校園傳統文化特色品牌。吳門醫派,傳承中醫文化中國傳統的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蘇州的“吳門醫派”就是其中之一?!皡情T醫派” 素有“吳中醫學甲天下”的美名,是吳地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為了更好地傳承這一家鄉優秀傳統文化,學校少先隊組織隊員們成立了“小荷吳門醫派”紅領巾社團,在實踐活動中引領隊員們學習傳統中醫藥文化知識,了解中醫藥文化內涵,弘揚“吳門醫派”中醫藥文化精髓。在學校領導的支持和多方協

    輔導員 2020年6期2020-04-23

  • 基于數據挖掘的孟河四家治療咳嗽用藥規律研究
    秦空 傅延齡孟河醫派發源于明末清初的江蘇常州孟河[1],至清道光年間日漸繁盛,是近代知名的地域性醫學流派,以費、馬、巢、丁四家最能體現孟河醫派的學術特點。孟河醫派以其傳承有序、用藥平和以及善治內外兩科在中醫界有著巨大影響,丁甘仁在《診余集》序中評價孟河醫派為“吳中醫學甲天下,孟河名醫冠吳中”[2]。孟河醫派治療咳嗽各有特點,如劉美秀等[3]總結費伯雄注重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重在健脾調肝治咳;馬培之善于溫潤止咳,顧及脾腎;丁甘仁治咳嗽辨外感內傷,同時顧及病家的

    環球中醫藥 2020年2期2020-04-14

  • 從《腎氣丸》小議干地黃
    典配方,也是中和醫派求本求和之技術模板,是中和醫派常用之經方名方,也是扶陽派之名方。腎氣丸原方重用干地黃,是重在激發人體生命之本的原動力。醫圣仲景干地黃是新鮮地黃之涼透曬干之物,即鮮地黃之干燥品,類似當今生地黃尚未蒸煮之干原藥材。其關鍵作用是"宣血","宣血"之作用應該是活血、涼血、化瘀之綜合效應之融合作用,不是單純理解為涼血或活血。其核心是鼓舞激勵人體血之運行和功效,激發生命之真,提升機體生命之源動力!尤其是用于危急重癥搶救的犀角地黃湯、清營湯等,都重用

    光明中醫 2020年16期2020-03-04

  • 基于知識圖譜的地域中醫流派研究狀況的分析
    研究主要涉及新安醫派、孟河醫派、上海醫派、嶺南醫派、吳門醫派、龍江醫派、錢塘醫派、八桂醫派、燕京醫派、湖湘醫派、永嘉醫派、盱江醫派、齊魯醫派、長安醫派等[1-3]。研究地域中醫流派,有利于豐富與完善中醫理論體系、促進中醫學術傳承、提高臨床療效,從而推動中醫事業的發展。有鑒于此,筆者通過文獻檢索,構建知識圖譜,對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結構進行了數據挖掘,以期為今后研究提供參考信息。1 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1.1 數據來源選用CNKI數據庫,在中醫藥分類下,以各

    科技資訊 2019年5期2019-05-14

  • 博采眾長,醫人無數:94歲孟河派老中醫的養生經
    志冠吳中”的孟河醫派再一次風靡大江南北。江蘇省中醫院的張繼澤老先生就是孟河醫派第四代傳人之一,面色紅潤、精神矍鑠的張老指著當年上海醫專的畢業證書笑瞇瞇地說:“我可是科班出身的孟河醫派傳人?!?幼承庭訓,傳繼家學張繼澤,原名張新暉,1926年出生于江蘇省丹陽縣荊林上寨村。祖父輩經商,父親張澤生因從小體弱多病,便拜縣內名醫張晉卿門下學醫三年,后有幸成為孟河醫派掌門人馬培之(文植)的嫡傳弟子、丹陽流派的創始人賀季衡的得意門生。張繼澤從小學習成績好,可在10歲那年

    祝您健康 2019年5期2019-04-30

  • 金元時期的老中醫
    人公翁泉海以孟河醫派著名醫家費伯雄、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為原型,通過一個個治病救人的故事串聯,來講述和反映祖國醫學的傳承與發展。中醫流派傳承已逾千年,不同地域、不同時間涌現了許多中醫流派,除了上述起源于晚清時期的孟河醫派,還有傷寒學派、滋陰派、寒涼派、溫病學派、新安醫派等,他們學有專長,代代相傳,興盛不衰,各領風騷?!叭逯T戶分于宋,醫之門戶分于金元?!北酒趯┰降浇鹪獣r期,走近金元四大家:寒涼派的“瀉火大家”劉完素、攻邪派的“用情高手”張從正、補土

    中醫健康養生 2019年4期2019-04-12

  • 從翁泉海批評『以形補形』說開去
    泉海的原型是孟河醫派傳人費伯雄、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的結合體。其中,費伯雄(1800—1879)是清代中期名醫,也是孟河醫派的奠基人,曾兩度應召入宮治病,獲道光皇帝賞賜匾額“是活國手”,其師古不泥古、廣納百家的學術作風在劇中也有所體現。另一位孟河醫派的杰出人物丁甘仁(1865—1926),是近代著名中醫和中醫教育家,精通內、外、婦、兒,創辦上海中醫專門學校。1921年,上海中醫學學會成立,丁甘仁任會長。從生活年代看,《老中醫》的主角翁海泉與之有很多契合之

    中醫健康養生 2019年4期2019-04-12

  • 專訪曹可凡:西醫演了回老中醫
    陳寶國飾演的孟河醫派傳人翁泉海、馮遠征飾演的趙閔堂一起,組成了“老中醫鏘鏘三人行”。與孟河醫派淵源不淺許多人都知道,曹可凡是學西醫出身,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現交大醫學院)碩士畢業。但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和劇中講述的“孟河醫派”的淵源竟然這么深?!霸卺t科大學讀書的時候學過一個學期的中醫,望聞問切、針灸推拿、拔火罐,我都挺有興趣的,雖然只是學一些皮毛,但已經覺得中醫很難很難,尤其是背那些中藥的功能,聽上去都差不多?!焙髞硭麨殡娨晞 独现嗅t》做案頭功課,把當年

    新民周刊 2019年11期2019-04-03

  • 中醫學術流派的社會功能?
    表人物。作為齊魯醫派家族傳承的典型,徐氏自五世祖徐熙開始,八代之中出現了11位名醫,成就了中醫世家[3]。金元時期,張元素在總結前人學術成就的基礎上創立了較為系統的臟腑寒熱虛實辨證體系,也就是易水之學。張元素將學說思想傳給李杲和王好古,李杲又將張氏的學說傳授給了羅天益。到了明代,薛己、李中梓、張介賓等醫家私淑張元素和李東垣的學說,后來又有趙獻可私淑薛立齋之學。經后學弟子們不斷發揮,最終形成了匯聚眾多著名的易水學派。2.2 中醫學術流派凝聚人才功能中醫學術流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9年9期2019-01-10

  • 中醫傳承,有光明就有希望
    城西路1號的孟河醫派書院,總是因為朱紅大門、鏤空花窗、坡式屋頂、飛檐上翹、青磚黛瓦的江南古典建筑風格引得路人駐足觀賞,但是在這個書院的內部則不像外表那么平靜,緊迫的氛圍時刻圍繞在孟河醫派傳承學會會長顧書華的身邊。由顧書華組織的孟河醫派老中醫傳承隊伍的人數每年都在減少,從2007年-2016年,曾經在冊的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和老上海中醫學院畢業的869名孟河醫派丁氏傳人中,目前也只剩下10多位還健在?!叭绻@些老先生都去世后,我們就無從知曉孟河醫派到底是如何傳承

    中國新聞周刊 2018年1期2018-03-07

  • 電視人物傳記片《孟河醫派》的藝術特色
    醫學甲天下,孟河醫派貫吳中”的說法,但多數人對于孟河醫學背后的故事可能所知不多。電視人物傳記片《孟河醫派》,以介紹常州武進孟河費、馬、巢、丁四大家族名醫為主題,于2016年4月11日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首播,引起了較大關注。全片分“名醫名鎮”、“務存精要”、“仁心仁術”、“薪火相傳”、“古義新知”5集,每集約39分鐘。攝制組歷時兩年輾轉數十省采訪百余人完成拍攝,主要講述孟河各家的高超醫術、高尚醫德及各派的傳承脈絡,重點敘述清末民初時期費伯

    中醫文獻雜志 2018年4期2018-01-18

  • 吳門醫派建中強心顆粒對心力衰竭(氣陽虛證)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
    10029)吳門醫派建中強心顆粒對心力衰竭(氣陽虛證)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萬洪峰1戴友平2△(1.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南京210029;2.江蘇省中醫院,江蘇南京210029)目的觀察吳門醫派建中強心顆粒對氣陽虛證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變異性(HRV)的影響。方法 將患者7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中藥組,各39例。對照組常規西藥治療,中藥組加用吳門醫派建中強心顆粒,兩組療程均為4周。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NT-proBNP水平、HRV指標

    中國中醫急癥 2017年6期2017-07-18

  • 基于數據挖掘的孟河醫派治療濕熱性溫病的中醫用藥規律研究*
    于數據挖掘的孟河醫派治療濕熱性溫病的中醫用藥規律研究*王一戰1范吉平2△蘇 芮2徐志男1狄 波2杜新亮2(1.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北京 100040;2.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 100700)目的 探討孟河醫派治療濕熱性溫病的中醫用藥特點及規律。方法 收集孟河醫派治療濕熱性溫病的中醫證治資料,提取醫案的中醫處方,經過數據標準化處理并建立數據庫,運用中醫傳承輔助系統挖掘其用藥規律。結果 共納入處方115例。核心藥物為茯苓、枳實、半夏、竹茹、荷梗、通草、大豆

    中國中醫急癥 2017年1期2017-02-21

  • 中和醫派之旗在云嶺飄揚! ——兼賀《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中和醫派臨床經驗集》出版!
    中和醫派之旗在云嶺飄揚! ——兼賀《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中和醫派臨床經驗集》出版!云南出版集團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隆重出版了《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中和醫派臨床經驗集》!這是中華中醫藥中和醫派的又一新著!標志著中華中醫藥中和醫派之大旗在云嶺之巔迎風招展,高高飄揚!2014年以來,先后在云南省中醫院、云南中醫學院、云南省中醫藥學會、云南省衛計委、云南省科技廳及云南省宜良縣人民醫院等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學術團體,開展了多種多次以中醫藥中和學術思想為中心的學術活動,先后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7年24期2017-01-28

  • 中和醫派的又一力作 ——讀《醫道中和——國醫大師孫光榮臨證心法要訣》有感
    中和醫派的又一力作 ——讀《醫道中和——國醫大師孫光榮臨證心法要訣》有感最近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推出了《醫道中和——國醫大師孫光榮臨證心法要訣》,這是中華中醫藥中和醫派的又一力作,是國醫大師孫光榮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研究傳承的最新成果,此乃杏林之喜,中和之華。細品此書,發之肺腑,的確是一本好書!為什么說這是一本好書呢?主要是在于作者的“傳承”很到位。當今市場上有不少傳承類的中醫圖書,但是有許多因為作者發揮較多,很難看到名老中醫的真正的臨證思想了,更多的可以說是作者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7年16期2017-01-27

  • 民國時期江蘇地區中醫學會的醫派特征
    蘇地區中醫學會的醫派特征邵怡,李文林,姚惠萍,高華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民國時期江蘇地區中醫文化發達,為了更好地發揚中醫文化事業,極具影響力的重要醫派紛紛創辦各類中醫學會組織,較為著名的有吳門醫派的蘇州國醫學校、孟河醫派的上海中醫學會、澄江針灸醫派的中國針灸學研究社,它們對深入探討中醫藥學術、交流醫療技能、提高醫療技術,弘揚中醫藥文化起著重要的作用。民國;江蘇地區;中醫學會;中醫醫派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后,西方醫學大量傳入我國,中醫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 2017年6期2017-01-26

  • 基于孟河醫派興盛背景的分析,研究人文素養在中醫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醫文化·基于孟河醫派興盛背景的分析,研究人文素養在中醫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陳靚 何廣益 任北大 張保春“吳中醫學甲天下,孟河醫生冠吳中”,孟河醫派以高深的學術造詣、豐富的臨床經驗、眾多的名醫名家,成為中醫學歷史長河里一顆璀璨的明珠。本文通過文獻梳理法與實地調研法,從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良好的經濟狀況、文化繁榮和三教圓融、朝廷嘉獎和姻親關系這幾個方面來探究孟河醫派的形成、興盛背景,并通過對比分析得出人文素養是孟河醫派興盛的關鍵點,這為現今中醫人才培養提供

    環球中醫藥 2016年12期2016-03-12

  • 顧書華:領跑者與后來者
    的興趣。守住孟河醫派文化的根常州是中醫流派“孟河醫派”重要人物丁甘仁先生的故鄉,“孟河醫派”于明末清初發源于常州孟河鎮。2009年,顧書華出資復建了早年被拆毀的丁甘仁故居。2010年,顧書華與常州市新北區衛生局合作成立“常州新北孟河中醫門診部”,開展臨癥醫療和帶教傳承工作,動員南京、上海等地的德高望重的孟河醫派丁氏學派名家大師及他們的弟子,來門診部設立“孟河醫派宗師傳承工作室”。2012年,顧書華籌建了國內第一家以中醫文化為特色的傳統書院——孟河醫派書院。

    中國新聞周刊 2015年48期2016-01-04

  • 孟河醫派鼓脹用藥規律新探
    10023)孟河醫派鼓脹用藥規律新探周軼群1陳超1陳仁壽2薛博瑜2(1.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蘇蘇州 215101;2.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南京 210023)搜集整理孟河醫派治療鼓脹的相關文獻,并進行頻數統計后分析發現補虛藥、利水滲濕藥、活血化瘀藥等出現頻次較高;關聯規則分析提示常用藥物組合包括:茯苓和澤瀉、茯苓和陳皮、茯苓和白術等;R型聚類分析得到7個高頻用藥聚類組合。孟河醫派在治療鼓脹用藥處方思想為用藥輕靈、和法緩治,消中有補、補中有通,師于古人、

    江蘇中醫藥 2015年11期2015-11-12

  • 紅領巾學當小中醫
    是我國中醫藥孟河醫派的發祥地。學校少先隊多年來依托這塊風水寶地的文脈資源,堅持帶領少年兒童走近家鄉名醫,了解孟河醫派的醫德精神,并讓隊員們在“學做小中醫”和“爭做小藥農”等饒有生活情趣的活動中感受中醫文化,學習中醫知識,體驗中醫醫術,踐行中醫精神。尤其是隊員們能在小藥農活動中識草藥、采草藥、種草藥、背中草藥口訣,這樣的活動既富文學性,又有趣味性、實用性,是不可多得、一枝獨秀的傳統文化教育好活動,值得山區和農村少先隊組織借鑒。利用地域資源、注重生活實踐、充滿

    少先隊活動 2015年8期2015-05-30

  • 吳醫與吳門醫派
    009吳醫與吳門醫派歐陽八四蘇州市中醫醫院,江蘇 蘇州 215009以吳文化的興起梳理吳醫產生的客觀條件及吳醫形成的歷史源流,在此基礎上,隨著吳醫溫病學派的崛起,探討具有吳中地區特色的吳門醫派形成的歷史進程。吳醫;吳門醫派;中醫流派吳文化的興起是吳醫產生的客觀條件,隨著吳醫的不斷傳播,其影響也不斷擴大,其后溫病學派創立,成為吳門醫派學術的核心內容。從吳醫到吳門醫派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歷史發展時期,吳門醫派作為獨樹一幟的中醫學術流派,既是吳醫的精華,也是“吳中

    西部中醫藥 2015年8期2015-02-22

  • 論明清時期虞山醫派
    )論明清時期虞山醫派馬俊杰(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南京 210046)明清時期江南中醫繁盛,虞山醫派地位舉足輕重,其傳承張仲景之說而知常達變,并啟創后世溫病之先河,對江南乃至中醫學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其代表人物有趙用賢、趙開美父子、繆仲淳、柯琴、錢潢及余聽鴻等。為深入了解虞山醫派的發展軌跡及其對江南中醫發展的貢獻,故圍繞虞山醫派形成的時代背景、傳承發展仲景學說的貢獻及對江南其他醫學流派的影響簡述之,以窺見一斑。虞山醫派;明清時期;江南中醫;時代背景;學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5年11期2015-01-25

  • 淺談吳門溫病學派對江蘇地區其他醫派的學術影響※
    派對江蘇地區其他醫派的學術影響※楊 斕1曽 莉2李文林2張 云1張稚鯤1郝桂榮1楊 秦1(1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南京210046;2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210046)以地域命名的江蘇地區中醫流派:吳門醫派、孟河醫派和山陽醫派在學術思想上相互滲透,各有創新。其中吳門醫派以溫病學術思想為著,而其對其他流派的學術影響亦最為深遠。江蘇醫派;吳門醫派;孟河醫派;山陽醫派醫學學術流派是通過一代甚至數代人廣泛和長期的臨床實踐,從實踐上升到理論體系,形成獨特統一的學術思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3年23期2013-08-15

  • 特色館藏資源“江蘇醫學流派數據庫”的開發與建設*
    如常州地區的孟河醫派、蘇州地區的吳門醫派、溫病學派。中醫界素有“吳中名醫甲天下,孟河名醫冠吳中”之稱,此外,淮安地區的山陽醫派、南通以陳實功為代表的外科學派等在中醫學發展歷史上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民國期間全國中醫藥最高研究機構中央國醫館就設在南京,時江蘇擁有以張簡齋為代表的一大批名醫,他們的醫術醫德在海內外廣為流傳??梢哉f,江蘇中醫流派基本涵蓋了中醫流派的全部內容,能夠反映我國中醫流派的全貌。借此承建CALIS三期專題特色數據庫子項目,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

    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年4期2012-04-18

  • 應用中和醫派調氣活血抑邪湯臨床體會※
    李彥知?應用中和醫派調氣活血抑邪湯臨床體會※楊劍峰1李彥知2(1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東風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呼和浩特 010050;2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雜志社,北京 100031)調氣活血抑邪湯;中和醫派;對藥;角藥;中醫藥療法中和醫派是以孫光榮教授為代表的具有獨自學術思想和臨床實踐經驗的新興學術派別,其代表方是調氣活血抑邪湯。在中和醫派的基本學術思想指導下,應用調氣活血抑邪湯治療內科雜癥,療效顯著,頗有一些心得,現簡要總結如下,以期有益于臨床推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2年6期2012-01-28

  • 吳門醫派之源、涵、流芻議
    術流派——“吳門醫派”。1 源南宋鄭樵謂“學術之茍且,由源流之不分”。筆者以為,學術之精,緣于源流之久遠。吳門中醫何以成為中醫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重要學術流派?是因為其源遠流長。早在周代的沈羲,漢代的赤松子、負局,南北朝的顧歡等方士都已在吳地制丸煉丹,施濟百姓,消災除病。據《蘇州府志》載,唐朝周廣為蘇州第一位御醫。南北朝?梁天嘉二年,蘇州僧人知聰,精通醫術,他攜《內外典》、《本草經脈經》、《明堂圖》等164卷醫書東渡,長期在日本傳授漢方醫及針術。其后輩亦精醫術

    環球中醫藥 2010年6期2010-04-0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