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頸髓

  • 顱腦損傷合并頸椎頸髓損傷手術研究*
    顱腦損傷合并頸椎頸髓損傷發生率不高,約為6.9%[1]。也有研究指出顱腦外傷患者進行頸椎CT或者頸椎MRI檢查發現合并頸椎、頸髓損傷的發生率高達22.1%[3]。顱腦損傷合并頸椎頸髓損傷,如果漏診,容易導致治療延誤,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在臨床救治過程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顱腦損傷合并頸椎頸髓損傷患者早期診斷、院前急救、如何提高確診率、合并傷治療方式選擇、頸部手術方案及時機選擇、術后注意事項、護理康復、前沿進展等方面綜述如下。1 早期診斷顱腦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3年10期2023-08-22

  • 頸髓損傷患者氣管切開的時機選擇研究
    510010)頸髓損傷是脊柱外科及神經外科領域常見的危重癥疾病之一,致傷因素眾多,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外力作用于頸椎,使其發生過屈或過伸活動,導致頸椎管內的脊髓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危險性極高。一般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四肢肌力及感覺減退,嚴重者可危及呼吸系統及循環系統,甚至引起呼吸循環衰竭,該病治療周期長,預后不佳,病死率高[1-2]。目前頸髓損傷早期的主要救治原則是以預防呼吸系統等方面的并發癥及盡早行頸髓減壓手術為主。一旦患者出現撤離機械后通氣困難,或是氣道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21年1期2021-01-28

  • 頸髓損傷患者呼吸系統并發癥危險因素分析 及其對提高護理干預效果的作用
    221000)頸髓損傷是致殘率比較高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病癥,其臨床表現有受損部位以下感官、運動以及括約肌出現使用障礙。頸髓損傷發生在不同的脊髓節段,會導致呼吸肌發生不同程度障礙、咳嗽功能下降、支氣管出現分泌物增多以及痙攣等情況,以此誘發呼吸系統并發癥。療養周期是比較長的,而且治療費用較高[1]。呼吸系統并發癥是造成頸髓損傷患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關于頸髓損傷患者呼吸系統并發癥危險因素的相關研究也逐漸多起來,但從護理角度研究、預防危險因素的研究較少[2]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20年51期2020-12-08

  • 椎弓根釘棒聯合全椎板切除術治療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
    正祥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通常為外力造成頸部損傷后,X線和CT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而癥狀和體征異常。2011年9月~2016年9月,我科采用椎弓根釘棒聯合全椎板切除術治療35例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患者,報道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病例資料本組35例,男29例,女6例,年齡29~68(55.11±10.65)歲。受傷原因:車禍傷19例,高處跌傷11例,摔傷5例。按ASIA神經功能分級標準:A級1例,B級21例,C級11例,D級2例?;颊咧饕憩F:頸后部疼痛及

    臨床骨科雜志 2020年5期2020-11-03

  • 對導致急性頸髓損傷患者并發低鈉血癥危險因素的探討
    37000)急性頸髓損傷是骨科的常見病。導致患者發生急性頸髓損傷的主要原因是其從高處墜落等。多數急性頸髓損傷患者存在體內水電解質紊亂的情況,極易使其并發低鈉血癥[1]。相關的研究表明,并發低鈉血癥的急性頸髓損傷患者發生神經功能障礙及死亡的風險極高[2]。因此,找出導致急性頸髓損傷患者并發低鈉血癥的危險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這些因素進行預防,是改善其預后的關鍵環節。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急性頸髓損傷患者并發低鈉血癥的危險因素。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次

    當代醫藥論叢 2020年5期2020-05-14

  • 簡易呼吸鍛煉裝置改善頸髓損傷病人呼吸功能的臨床研究*
    昌330006)頸髓損傷病人呼吸功能障礙是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2]。目前臨床上改善頸髓損傷患者呼吸狀況的措施常常因患者遵醫行為差,或需特殊儀器設備和專業康復人員,臨床開展和普及仍較困難。我們借鑒胸腔閉式引流工作原理,利用鹽水瓶及輸液器自制一種簡易肺功能鍛煉裝置,并將該裝置應用于頸髓損傷患者,進行呼吸鍛煉?,F報道該裝置在臨床中的使用效果。1 臨床資料與方法1.1 病例選擇 選擇有自主呼吸、能主動配合進行呼吸功能鍛煉,且無肺部感染、肋骨骨折、

    江西醫藥 2020年4期2020-04-28

  • 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的MRI診斷與神經功能評價價值
    培源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SCIWFAD)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頸髓損傷,占所有頸髓損傷的3%~16%[1-2],致殘致死率極高?;颊呖沙霈F脊髓中央性綜合征、不完全性脊髓損傷綜合征、完全性脊髓損傷綜合征及Brown-Sequard綜合征等脊髓損傷臨床表現,但無頸椎骨折脫位的影像征象[3]。MRI是SCIWFAD診斷最主要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不僅

    磁共振成像 2019年8期2019-11-02

  • 磁共振擴散峰度成像評價頸椎病脊髓微觀結構的變化
    的值,并比較病變頸髓、鄰近病變頸髓和正常頸髓的FA、ADC和MK值。3.圖像分析通過使用Matlab,Version Release 2012a/7.14(MathWorks,Natick,Massachusetts)中的內部軟件(Diffusion and Kurtosis Estimator)對MK、FA、平均擴散率(MD)圖進行分析,獲得DKI參數的數據。在矢狀位T2WI圖像上繪制病變頸髓、鄰近病變頸髓和正常頸髓中的標準化感興趣區域(ROI),ROI

    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19年4期2019-10-18

  • 頸后路單開門支撐鋼板椎管擴大成形術治療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
    0)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指的是在先天性、發育性或退行性等因素導致的頸椎管狹窄、頸椎發育異常、黃韌帶肥厚、頸椎不穩或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等基礎上,因外傷造成頸椎間盤向后突出、黃韌帶皺褶向前突出等,促使頸椎管進一步狹窄,頸髓受壓,導致四肢出現感覺或運動障礙,但影像學檢查未見頸椎骨折脫位[1]。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的治療主要通過手術對神經組織減壓,并重建脊柱穩定性,繼而減輕頸髓水腫,以降低頸髓內壓力、改善頸髓血液循環,繼而降低繼發性頸髓損傷風險,且手術治療是目前降低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9年6期2019-07-25

  • 高原地區急性頸髓損傷早期并發癥危險因素分析
    ,王福榮, 李沛頸髓損傷是一種較為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具有一定的致殘性,主要病變為頸髓受損平面下括約肌、自主神經功能、感覺及運動功能障礙等[1]?;颊邠p傷后通常發生一系列的并發癥,對全身多系統的功能產生一定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調查顯示,頸髓損傷是最為常見的脊髓損傷節段,患者早期死亡的高峰期為3~6 d,有75%左右的患者死亡時間在頸髓損傷后2周內[3]。西寧為低氧低壓的高海拔地區,初到西寧的人會出現一定的急性高原低氧反應,且由于西寧地區

    疑難病雜志 2019年7期2019-07-23

  • 脊髓型頸椎病頸髓與手術效果間關系的DTI研究
    成本的增加。術前頸髓的功能狀態對手術效果有關鍵影響,因此準確評價頸髓的結構與功能,探索與手術效果的聯系,最終判斷最佳手術時機,對提高手術效果和提升醫療效率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擴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作為可以無創評價頸髓微觀結構的影像學技術[1],能夠揭示手術前后頸髓微觀結構的變化,從而探討頸髓結構與手術效果及術后恢復間的關系。表1 各序列的主要掃描參數材料與方法1.病例資料本研究納入2017年1月-2017年

    放射學實踐 2018年9期2018-10-08

  • GE 3.0T MR擴散張量成像在急慢性頸髓損傷中的應用研究△
    2026)急慢性頸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在臨床中較為常見,急性頸髓損傷多見于頸部外傷,慢性損傷多由頸髓慢性壓迫所致,常見于脊髓型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MR T2WI序列能較好顯示頸髓信號及形態改變,是診斷急慢性頸髓損傷的首選重要檢查方法。但發現頸髓內高信號影時已多屬于晚期不可逆性損傷,常規MR對早期頸髓損傷的程度不易準確判斷,對頸髓的功能狀況及細微結構變化也不能做出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8年6期2018-06-07

  • 頸椎前路減壓植骨、鈦鋼板內固定治療非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的療效觀察
    0)非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頸髓損傷,臨床上,由于此種損傷不易被早期發現,因此容易被誤診或者漏診,也就在無形中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1]。隨著臨床上對非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認識的提高,越來越多脊柱外科醫生傾向于采取手術治療。本次研究中選取了78例非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患者,對所有患者實施了頸椎前路減壓植骨、鈦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后,通過臨床效果以及影像結果顯示,效果比較顯著?,F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78例2014年7月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81期2018-01-20

  • 急性創傷性頸髓損傷的手術治療
    述評·急性創傷性頸髓損傷的手術治療魏梁鋒1王守森1*章翔2(1廈門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福州總醫院)神經外科,福建 福州 350025;2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外科,陜西 西安 710032)脊髓損傷; 頸椎; 急性; 手術治療; 無骨折脫位魏梁鋒,男,醫學博士,福州總醫院神經外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擔任全軍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脊柱脊髓學組委員。主要從事脊髓脊柱神經外科亞專業的臨床工作和研究。擅長脊髓損傷、脊髓腫瘤及頸/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癥和頸

    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 2017年3期2018-01-08

  • 試析DTI的rFA、rADC對脊髓型頸椎病中頸髓壓迫的診斷價值
    對脊髓型頸椎病中頸髓壓迫的診斷價值蔡 亮2潘硯章2(1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鞍山醫院 影像中心,遼寧 鞍山 114014;2 天津海濱人民醫院超聲影像科,天津 300280)目的分析DTI的相對FA值(rFA)、相對ADC值(rADC)在脊髓型頸椎病頸髓壓迫診斷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對象主要選取我院190脊髓型頸椎病頸髓壓迫患者,根據常規MRI檢查結果分為Ⅰ組(72例)、Ⅱ組(60例)、Ⅲ組(58例),選同期頸椎正常的健康志愿者50例設為Ⅳ組,觀察各組r

    中國醫藥指南 2017年30期2017-11-13

  • 高海拔地區急性頸髓損傷早期并發癥多因素分析及治療策略研究*
    )高海拔地區急性頸髓損傷早期并發癥多因素分析及治療策略研究*鄭峰,許喆,張富財(青海省人民醫院 骨科,青海 西寧 810007)目的探究高海拔地區急性頸髓損傷早期并發癥多因素分析及治療策略。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青海省人民醫院骨科收治的302例急性頸髓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患者早期并發癥的分布,單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高海拔地區急性頸髓損傷早期并發癥的危險因素。結果302例急性頸髓損傷患者中共241(79.80%)例存在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7年24期2017-11-02

  • MRI對成人無放射學影像異常頸髓損傷早期診斷的應用價值
    無放射學影像異常頸髓損傷早期診斷的應用價值劉 倩,張英華,馬曉暉,崔建嶺,趙 建(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CT/MR室,河北 石家莊 050051)目的探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對成人無放射學影像異常頸髓損傷早期診斷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98例被確診為無放射學異常的成人頸髓損傷患者的MRI表現和臨床資料。結果98例無放射學異常成人頸髓損傷患者受傷原因以交通事故為主?;颊進RI檢查特征明顯, 好發部位以C4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7年10期2017-10-19

  • 減壓術中應用激素聯合甘露醇對頸髓損傷的療效觀察
    激素聯合甘露醇對頸髓損傷的療效觀察張治國 施龍寶 李志超 王 琦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北京 100142目的探討地塞米松聯合甘露醇輔助減壓術對頸椎骨折伴頸髓損傷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方法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收治的80例頸椎骨折伴頸髓損傷患者采用抽簽隨機法分為對照組(40例,實施減壓術治療)和觀察組(40例,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地塞米松聯合甘露醇輔助治療),觀察治療前后2組神經功能[日本骨科學會(JOA)評分]及預后效果[頸椎功能障礙指數量表(NDI)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7年18期2017-10-12

  • 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殘障接受度與社會關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
    特010030)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殘障接受度與社會關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王桂紅1,劉彥淑1,高美麗2(1內蒙古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50;2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30)目的:探討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殘障接受度與社會關系質量水平的相關性,以期指導臨床心理治療.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4-01/2016-05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96例頸髓損傷康復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殘障接受度量表(ADS)、社會

    轉化醫學電子雜志 2017年8期2017-09-19

  • 正常頸髓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的定量分析
    華2殷信道1正常頸髓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的定量分析1.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醫學影像科 (江蘇 南京 210006)2.江蘇省第二中醫院醫學影像科(江蘇 南京 210017)倪 豐1單 華2殷信道1目的 通過對正常頸髓磁共振張量成像(DTI)的研究,探討磁共振張量成像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對30例正常志愿者行頸椎磁共振常規序列(MRI)及磁共振張量成像(DTI)檢查,測量并比較所有椎間盤層面頸髓的各向異性(FA)值及表觀擴散系數(ADC)值,同時重建并分析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年8期2017-08-11

  • MRI在兒童無放射學影像異常頸髓損傷中的早期診斷價值
    無放射學影像異常頸髓損傷中的早期診斷價值劉 倩,張英華,馬曉暉,崔建嶺*,趙 建(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CT/MR室,河北 石家莊 050051)目的深入了解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對兒童無放射學異常頸髓損傷的早期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560例急性頸椎損傷患兒臨床和放射學影像的特點,從中再篩選普通平片和CT掃描檢查未發現異常者,進一步接受MRI檢查并進行結果對比。結果選入32例無放射學影像異常的頸髓損傷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7年6期2017-08-07

  • 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的手術治療
    世淵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的手術治療譚建基,唐燦銳,歐銳金,溫銳燦,李世淵目的探討手術治療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羅定市人民醫院收治的35例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對于頸髓前方受壓,單節段或雙節段致壓的19例患者采用前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前路組),對頸髓后方受壓,多節段受累伴椎管狹窄、后縱韌帶骨化、黃韌帶肥厚的16例患者采用后路單開門椎管成形術(后路組)。根據日本骨科學會(JOA)評分和

    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 2017年2期2017-06-07

  • 過伸性頸髓損傷的MRI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4044)過伸性頸髓損傷的MRI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分析韓 旭,金根洋*(解放軍第101醫院骨科,江蘇 無錫 214044)目的探討頸椎過伸性損傷中損傷節段的頸髓MRI特點,分析相關因素,指導臨床診斷。方法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無骨折脫位型頸髓過伸性損傷患者53例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損傷節段MRI特點,將患者分為3組:單個椎間盤突出組(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HNP)15例,合并頸椎病組(cervical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58期2017-03-08

  • 3.0 T MRI功能成像在急性創傷性頸髓損傷中的研究進展
    成像在急性創傷性頸髓損傷中的研究進展賴丙林1,2,呂國士2(1.承德醫學院研究生學院,河北承德067000;2.中國人民解放軍251醫院影像科,河北張家口075000)急性頸髓損傷(ACSCI)是最常見的創傷性中樞神經損傷之一,致殘、致死率較高,當T2WI發現頸髓異常信號時,提示頸髓損傷嚴重,因此選用一種有效、精確、無創的影像學技術早期發現ACSCI,盡早干預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尤為關鍵。目前,無創性MRI功能成像不僅可觀察頸髓的形態及信號改變,還可進行頸髓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7年1期2017-01-14

  • 正常頸髓擴散張量成像擴散參數的影響因素和相關性研究
    陳士躍論 著正常頸髓擴散張量成像擴散參數的影響因素和相關性研究第二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影像科(上海 200433)陳士躍目的探討在正常成人頸段脊髓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DTI)中脊髓節段、軸索及年齡因素對其擴散系數(ADC)值和各向異性分數(FA)值的影響。方法36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齡分成3組接受常規頸椎3.0T磁共振成像(MRI)及頸髓DTI檢查;根據頸椎體解剖定位,頸髓分為上段(C1/2-C2/3)、中段(C3/4-C4/5)及下段(C5/6-C6/7),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6年1期2017-01-10

  • 頸髓損傷早期呼吸衰竭相關因素分析
    劉飛俊 吳忠偉頸髓損傷早期呼吸衰竭相關因素分析朱燁 陳劍 何登偉 劉飛俊 吳忠偉目的 分析頸髓損傷早期發生呼吸衰竭的主要影響因素。方法 統計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21例頸髓損傷患者的呼吸衰竭發生率,并進一步分析年齡、頸髓損傷程度、損傷節段、合并肺部疾病、血流動力學情況等與呼吸衰竭之間的關系,找出影響呼吸衰竭發生的臨床因素。結果 121例頸髓損傷患者中發生呼吸衰竭28例,高齡、頸髓損傷嚴重程度、頸髓損傷節段、既往肺部疾病史、低血壓與呼吸衰竭的

    浙江臨床醫學 2016年8期2016-10-25

  • 中重型顱腦損傷合并頸椎頸髓損傷的臨床分析
    顱腦損傷合并頸椎頸髓損傷的臨床分析趙聯慶(勝利油田中心醫院,257034)目的 探究中重型顱腦損傷合并頸椎頸髓損傷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顱腦損傷合并頸椎頸髓損傷患者作為研究樣本,依據損傷時間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24 h)30例,對照組(>24 h)30例,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回顧分析,觀察對比兩組死亡率與遠期生活質量。結果 實驗組死亡率為10.0%,對照組為6.7%,兩組死亡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大醫生 2016年1期2016-03-15

  • 3例頸髓損傷死亡案例的法醫學討論分析
    陳亮 袁啟勇3例頸髓損傷死亡案例的法醫學討論分析陳亮1袁啟勇2在筆者的法醫實際檢案工作中,發現外力作用于頸部或軀干致頸椎、頸髓損傷致死案例并不鮮見。由于認識不足或經驗欠缺,常規解剖檢驗中頸椎檢查常常被忽略,造成死因難以確定或不準確。故筆者認為在可能傷及頸髓的案件中,尸體檢驗常規行頸椎檢查。頸髓損傷;中樞性呼吸功能驟停;呼吸肌麻痹;椎動脈損傷1 案例例1,趙某,26歲,農民,某日晚與他人打斗時,被他人打擊頭面部后當場死亡。尸檢:左顳頂部頭皮下血腫,面部多處皮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年30期2016-02-15

  • 3.0T高清彌散加權成像診斷脊髓型頸椎病
    清彌散加權成像;頸髓目前椎管減壓術為脊髓型頸椎病(CSM)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但恰當及時的手術時間及客觀指標仍舊值得商榷。研究表明,彌散加權成像(DWI)較常規方法具有更大的靈敏度〔1〕。在實際應用中,多用表觀擴散系數(ADC)對彌散運動進行量化衡量。目前,諸多與DWI有關的研究表明,在發生CSM時,水分子擴散運動增加,ADC值相應升高,但其病理機制并不十分明確。DWI可以分成單次激發回波平面DWI及多次激發回波平面DWI技術。最近,多次激發回波平面成像脈沖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年11期2016-02-02

  • 照顧者反應及其對頸髓損傷患者殘障接受度的影響
    照顧者反應及其對頸髓損傷患者殘障接受度的影響毛小丹,顏佩華,江黛琪(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浙江 溫嶺 317500)目的了解頸髓損傷患者的照顧者反應和殘障接受度現狀,并探討照顧者反應對殘障接受度的影響,為改善患者殘障接受度提供參考。方法采用中文版照顧者反應評估量表和殘障接受度量表,對253例頸髓損傷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照顧者反應和殘障接受度現狀,比較不同殘障接受度患者照顧者反應的差別,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和分層回歸分析法,探討照顧者反應對頸髓損傷患

    護理學報 2015年5期2015-12-18

  • 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MRI表現和損傷部位表觀彌散系數與損傷程度的相關性①
    生偉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MRI表現和損傷部位表觀彌散系數與損傷程度的相關性①王曉明,陳麗娟,賈永庚,萬玉珍,運彩虹,周亮,王生偉目的探討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患者MRI表現及其損傷部位表觀彌散系數(ADC)值與損傷程度的相關性。方法對46例無骨折脫位型頸髓損傷患者和20例正常志愿者行MRI常規和彌散加權成像(DWI)檢查。對損傷部位ADC值與Frankel分級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MRI常規檢查,患者中脊髓水腫22例,髓內出血8例,出血水腫混合型14例,無異常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5年4期2015-12-13

  • 正常人與早期頸髓損傷患者MRI表觀彌散系數的比較①
    袁媛正常人與早期頸髓損傷患者MRI表觀彌散系數的比較①衛波1,2a,周紅俊1,2a,李建軍1,2b,徐建民1,2c,劉根林1,2a,鄭櫻1,2a,郝春霞1,2a,張纓1,2a,王一吉1,2a,康海瓊1,2a,逯曉蕾1,2a,袁媛1,2a目的比較正常人與早期頸髓損傷患者表觀彌散系數(ADC)的變化。方法對18例早期頸損患者和5例健康對照者進行MRI T1WI、T2WI和彌散加權成像(DWI)檢查,獲得頸髓不同平面的ADC值和ADC圖。結果和結論早期頸髓患者的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5年4期2015-12-13

  • 小劑量氨茶堿治療急性頸髓損傷后心動過緩42例
    量氨茶堿治療急性頸髓損傷后心動過緩42例單可記 段 慧 王怡潔 許汪斌目的 探討小劑量氨茶堿對急性頸髓損傷后心動過緩患者的療效。方法 42例急性頸髓損傷后心動過緩患者, 首次靜脈注射氨茶堿負荷量5 mg/kg(10~30 min), 之后 0.5 mg/(kg·h)持續靜脈泵注10~14 d。治療期間每2天監測茶堿血藥濃度。分析治療有效率, 同時觀察和記錄患者的嘔吐、躁動和抽搐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42例患者中37例有效, 5例無效, 有效率為88.10

    中國實用醫藥 2015年8期2015-06-01

  • 急性頸髓外傷的DTI臨床應用
    頸部影像學·急性頸髓外傷的DTI臨床應用劉艷輝, 高陽, 牛廣明目的:探討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DTI)在急性頸髓外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41例急性頸髓外傷(外傷后3天內)患者行常規MRI、DTI和擴散張量纖維束成像(DTT)檢查。41例患者按照常規T2WI上有無異常信號,分為陽性組(17例)和陰性組(24例);選取年齡、性別相匹配的15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分析各組中表觀擴散系數(ADC)、各向異性分數(FA)、平行于頸髓長軸、前后徑和左右徑的本征值(λ

    放射學實踐 2015年8期2015-04-22

  • 頸髓損傷患者發生醫院獲得性肺炎的影響因素研究
    王崇佳?·論著·頸髓損傷患者發生醫院獲得性肺炎的影響因素研究顧春江,陶初華,丁偉國,俞鈺賢,王崇佳目的 分析頸髓損傷患者醫院獲得性肺炎(HAP)的發病情況,探討其影響因素,為預防HAP提供參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選擇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358例頸髓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是否發生HAP分為HAP組和非HAP組,采用單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頸髓損傷患者發生HAP的影響因素。結果 HAP多發

    中國全科醫學 2015年23期2015-02-21

  • 頸椎退變對外傷性頸髓損傷的影響探討
    頸椎退變對外傷性頸髓損傷的影響探討任金鋼目的 就頸椎退變對外傷性頸髓損傷的影響進行探討。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40例外傷性頸髓損傷患者按輕、中、重三種程度將其隨機分為A、B、C三組,比較三組患者術前、術后JOA評分和SF-36量表總體健康因子評分。結果 三組患者術前、術后JOA評分均有改善,組間比較A組患者優于B組患者和C組患者,而B組患者同樣優于C組患者,A組患者的改善率為95%,B組患者的改善率為80%,C組患者的改善率為5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年7期2015-01-31

  • 磁共振成像特點與脊髓型頸椎病辨證治療療效的相關性
    ~24個月,均有頸髓受損臨床癥狀。1.2檢查設備 MRI設備為Philips AchieVa 3.0T TX MRI 雙梯度多源發射磁共振掃描儀?;颊哐雠P位,采用16通道頭頸聯合線圈(SENSE-NV16),頸部常規MRI掃描,矢狀位、橫斷面T1WI和T2WI及SPAIR序列成像。掃描參數:SE T1WI:TR 400~700 ms,TE 8 ms;FSE T2WI:TR 2 500~4 000 ms,TE 110 ms,視野24×24,矩陣256×256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年23期2014-09-13

  • DTI技術與常規MRI在脊髓型頸椎病觀察脊髓損傷中的對比研究
    根據T2WI圖像頸髓病變區信號不同,將CSM患者分為頸髓病變區高信號組(C組,13例)和等信號組(B組,47例),正常對照組(A組,40例)。觀察常規T2WI圖,測量DTI不同參數值,比較不同組別ADC值和FA值的變化。結果 常規T2WI等信號患者(B組),雖然常規T2WI沒有顯示出病變脊髓異常信號改變,但是DTI參數值出現變化,FA值降低,提示病變脊髓各向異性減低;ADC值升高,反映各向同性增高。常規T2WI高信號患者(C組),FA值進一步減低,脊髓出現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4年3期2014-06-28

  • 頸髓損傷DTI研究進展
    能等障礙[1]。頸髓損傷的后果更加嚴重,致殘、致死率更高,以至于給家庭以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頸髓損傷如果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評價脊髓損傷的最佳方法,尤其是擴散張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術可以無創性研究活體內組織、器官的分子彌散特征及病理變化。目前,該技術已應用于腦、心臟、脊髓的微細結構的研究,尤其是在大腦實質病變的應用,

    醫療衛生裝備 2014年4期2014-05-14

  • 磁共振表觀彌散系數在早期頸髓損傷診斷中的臨床應用
    觀彌散系數在早期頸髓損傷診斷中的臨床應用衛波1,2a,周紅俊1,2a,徐建民1,2b,劉根林1,2a,鄭櫻1,2a,郝春霞1,2a,張纓1,2a,王一吉1,2a,康海瓊1,2a,逯曉蕾1,2a,袁媛1,2a目的觀察早期頸髓損傷后脊髓囊性變、患者運動功能改善情況與表觀彌散系數(ADC)值的關系。方法對18例早期頸髓損傷患者進行磁共振T1WI、T2WI、彌散加權成像(DWI)檢查,獲得ADC值和ADC圖,并通過康復評價獲得治療前后脊髓損傷神經學分類(ASIA)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4年8期2014-05-06

  • 急性頸髓損傷繼發低鈉血癥的診療進展
    1)·綜述·急性頸髓損傷繼發低鈉血癥的診療進展王磊,孔榮(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安徽省立醫院骨一科,安徽 合肥 230001)急性頸髓損傷是骨科中常見的高能、高暴力疾病,危險性較大,各種并發癥較多,總體預后較差。水電解質紊亂常繼發于急性頸髓損傷,其中尤以低鈉血癥最為常見。急性頸髓損傷后低鈉血癥發生機制復雜,臨床工作中因為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而影響其治療及預后。本文從其臨床特點、病理生理變化、發生機制及治療原則等方面進行綜述以提高對其認識及治療水平。急性頸髓損傷

    海南醫學 2014年7期2014-04-01

  • 頸髓損傷高位截癱患者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楊宣鵬頸髓損傷高位截癱患者預防并發癥的護理楊宣鵬目的 探討預防并發癥護理在對頸髓損傷高位截癱患者實施護理過程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接受頸髓損傷高位截癱治療的患者39例為研究對象, 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呼吸功能障礙護理以及排尿功能障礙護理以及預防感染護理等綜合性的全面并發癥預防護理, 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 統計護理的有效性。結果 在本次研究的39例患者中, 有4例患者出現了褥瘡, 3例患者出現了肺部感染, 6例出現了

    中國實用醫藥 2014年4期2014-01-25

  • 3.0TMR擴散張量成像對脊髓型頸椎病的早期診斷
    2WI無高信號的頸髓型頸椎病患者行頸髓常規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掃描,根據患者有無椎管狹窄將其分為椎管無狹窄組(A組,43例)和椎管狹窄組(B組,37例)。分析各組頸髓分數各向異性(FA)值和表觀擴散系數(ADC)值的變化。結果對照組頸髓平均FA值為0.643±0.051,ADC值為(1.161±0.172)×10-3mm2/s;A組和B組患者頸髓平均FA值分別為0.621±0.036、0.592±0.060;平均ADC值分別為(1.236±0.13

    中國醫療設備 2013年9期2013-07-31

  • 頸髓損傷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的護理探討
    州 450003頸髓損傷(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科常見病,多由外傷致頸椎骨折,壓迫脊髓腔內血管、神經,引起水腫損壞。CSCI是一種嚴重的創傷性疾病,病情具有突變、易變、多變的特點,頸髓損傷患者急性期常需院內轉運做磁共振檢查或高壓氧治療,檢查和治療時間長、風險大,做好頸髓損傷患者的安全轉運,對患者的診斷、治療和康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科2006-11—2012-06院內安全轉運頸髓損傷患者35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3年4期2013-01-23

  • 急性頸髓損傷并發低鈉血癥36例護理體會
    462300急性頸髓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嚴重創傷性損傷,低鈉血癥是頸髓損傷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文獻報道發生率45.0%~77.8%[1]。發生低鈉血癥后若不及時糾正,??纱偈够蚣又仄渌l癥的發生,加重脊髓損傷或使已經恢復的神經功能再次喪失[2]。為探討護理干預對頸髓損傷并發低鈉血癥患者病情及預后的影響,我們對本院2009-01—2011-06收治的86例頸髓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本組86例急性頸髓損傷患者,發生低鈉血癥36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3年1期2013-01-22

  • 急性完全性頸髓損傷患者循環系統異常的觀察與護理
    事故中急性完全性頸髓損傷患者人數也隨之增多[1]。急性完全性頸髓損傷是一種嚴重的創傷,主要表現為患者受損平面以下感覺和運動功能完全喪,排便功能發生障礙等[2]。急性完全性頸髓損傷患者的循環系統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異常改變,例如血壓下降和心率變緩等[3]??茖W合理的護理措施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病癥,盡早恢復[4]。為了探討急性完全性頸髓損傷患者循環系統的異常變化,提出和制訂有效的護理對策,本院選取102例急性完全性頸髓損傷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配合治療,分析比較兩

    中國醫藥導報 2012年10期2012-10-17

  • 頸髓損傷并發肺部感染后的護理研究
    桂英 秦晉輝急性頸髓損傷是一種嚴重的創傷,除了頸髓損傷本身給患者造成傷殘外,肺部感染常是其的嚴重并發癥[1-2],肺部感染控制不力往往是脊髓損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有效的治療的同時,科學的護理對疾病的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提高護理質量,總結治療頸髓損傷并發肺部感染后的護理經驗,本文收集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的頸髓損傷并發肺部感染后的患者28例進行精心護理,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資料與方法1.一般資料:28例是收集我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2年8期2012-10-10

  • 頸髓室管膜瘤的診斷與治療
    ,200052)頸髓室管膜瘤的診斷與治療徐正平,楊 冰,劉信龍,許峰峰,李 明,肖麗鴻,廖 環(解放軍第455醫院神經外科,上海,200052)目的 探討頸髓室管膜瘤的診斷及手術治療特點。方法 分析32例頸髓室管膜瘤的臨床表現、影像學特征和手術治療結果。結果 依據頸髓管膜瘤的MRI表現能作出定性診斷者占81.2%。32例均行手術治療,獲全腫瘤切除30例,次全腫瘤切除2例。所有患者癥狀、體征均明顯改善。結論 依據MRI表現頸髓管膜瘤的術前定性率高,但仍需與膠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2年13期2012-09-13

  • 完全性與不完全性頸髓損傷并發血栓栓塞癥的對照研究①
    完全性與不完全性頸髓損傷并發血栓栓塞癥的對照研究①王立功1,張桂欣2,陳先1,盧占斌1,張軍軍1目的 探討完全性與不完全性頸髓損傷并發血栓栓塞癥的發生率。方法在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77例急性頸髓損傷患者,ASIA分級:A級52例為觀察組,B~D級125例為對照組,均采用低分子肝素和康復治療預防血栓栓塞癥,比較兩組并發血栓栓塞癥的情況。結果觀察組并發血栓栓塞癥11例(21.2%),對照組并發血栓栓塞癥6例(4.8%),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2年10期2012-05-25

  • 362例頸椎損傷住院患者流行病學特征及相關因素分析
    原因、損傷部位、頸髓損傷水平及損傷程度、既往合并癥、傷后并發癥、常規及生化檢驗指標等。對調查人員培訓調查表的填寫記錄方法、各種并發癥的診斷標準及規范描述記錄內容。資料來源為病歷中病程記錄、護理記錄、體溫單、各種檢查檢驗報告等,按設計要求查閱收集并記錄。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表格對資料進行匯總,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部分資料計算百分比,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2 結果2.

    山東醫藥 2011年40期2011-06-14

  • 3種入路術治療過伸性頸椎頸髓損傷的療效比較
    14000)頸椎頸髓的過伸性損傷是一種比較常見損傷類型之一,占各類頸椎損傷的25%~50%[1],這種損傷是由于受到了過度的伸展性暴力所造成的頸椎、頸髓損傷,損傷較重的患者難以復位,保守治療難以解除對頸髓的壓迫,應當根據MRI檢查結果應盡早進行手術,在適宜的時機進行手術治療,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脊髓損傷的恢復。為比較前路入路、后路入路、前后聯合入路3種手術對過伸性頸椎頸髓損傷的療效,筆者回顧性分析岳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采用3種入路術治療的90例過伸性頸椎

    中國醫藥指南 2011年13期2011-06-08

  • 重型顱腦損傷合并頸椎頸髓損傷的早期診斷體會
    顱腦損傷合并頸椎頸髓損傷、全身多部位復合傷的發生率逐漸升高。國內報道顱腦損傷合并頸椎頸髓損傷的發生率為9.9%[1]。由于顱腦損傷造成的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可掩蓋頸椎頸髓損傷的臨床表現,使得早期的診斷及治療較困難,較易被誤診、漏診,逐漸引起臨床醫生的關注。其有著較高的致殘、致死率,如果診治不及時,將會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極大的負擔。2005年8月~2009年8月我院共收治特重、重型顱腦損傷合并頸椎頸髓傷36例,針對早期診治經驗進行總結,現報道如下。臨床資料1 一般

    創傷外科雜志 2011年4期2011-01-08

  • 平山病頸椎側位X線及過屈位MRI表現
    體后緣成角,低位頸髓萎縮、變扁,C6椎體上緣水平頸髓的正中前后徑,椎管內硬膜后方的異常信號。①頸椎屈曲程度,測量方法參照Guigui等[3]提供的方法在頸椎側位X片上,以第2椎體后緣最突出點及第7頸椎椎體后下緣最突出點劃一條直線,觀察C3~C6椎體后緣連線與直線的關系。根據這種測量方法,頸椎屈曲可分為前凸、變直、后凸。②相鄰兩椎體后緣角度,在MRI過屈位測量相鄰兩椎體后緣延伸兩條直線的夾角。分別表示為 AC3-4、AC4-5、AC5-6、AC6-7,并進行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10年9期2010-09-11

  • 41例創傷性頸髓損傷患者早期低鈉血癥的護理
    明 楊榮賢創傷性頸髓損傷合并高位截癱患者早期低鈉血癥發生率較高,尤其合并中樞性高熱患者。損傷早期發生低鈉血癥,并得不到及時糾正,會使已恢復的神經功能再次喪失或進一步加重神經系統損傷。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頸髓損傷患者128例,發生低鈉血癥41例,發生率約為32%。經過及時治療,合理護理效果良好,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創傷性頸髓損傷伴高位截癱128例,男81例,女47例。年齡6~83歲,平均年齡31歲。其中交通事故

    當代醫學 2010年24期2010-04-0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