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志

  • 談清嘉慶《廣西通志》的編纂創新和學界反響
    修纂的嘉慶《廣西通志》(簡稱《嘉慶志》)蜚聲于古今方志學界。謝氏(1737—1802),字蘊山,號蘇潭,江西撫州南康人,乾隆二十五年進士。他篤學博雅,長于史學、小學,官至廣西等省巡撫。他為官注意察吏安民,興利除弊,政績卓著,著作較多,有《樹經堂集》《小學考》《西魏書》等。他一直重視修志。在乾隆末年,他就曾主纂乾隆《南昌府志》,胡虔亦參與此志編修。胡氏(1753—1804),字雒君,號楓原,安徽桐城人。他長于考據,有著作《尚書述義》《桐城制舉薦辟考》《皇朝輿

    廣西地方志 2023年4期2023-12-01

  • 淺談廣西新編志書的社會價值 ——以第一輪《廣西通志》專志為例
    志書,包括《廣西通志》專志88部,地級市志5部、地區志1部、縣市志82部、市轄區志5部,總字數達2億多字。其中,超額完成了6部志書(地區志1部、城區志5部)的編修任務??梢哉f,廣西第一輪修志工程投入之巨、耗時之久,是其他文化項目無法比擬的,它建成一座豐富的地情資源寶庫,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并且年代愈久遠將愈顯示出其社會價值。本文試從第一輪《廣西通志》專志的印制發行、館藏利用、讀志用志、社會評價等方面開展調查,進而分析其產生的社會影響,為第二輪新編

    廣西地方志 2023年4期2023-11-21

  • 淺談明清山西通志興修原因
    兩種類別。其中“通志”,就是以省作為單位的地方志。編修方志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這樣的工作[1]。在明清,由于官修的盛行,方志的發展進入興盛期。山西地區鄰近政治中心,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因此方志的編修進展順利,出現了很多品質很高的地方志。本文主要以明清時期《山西通志》為研究對象,對其興修原因進行探討。一、通志概況明、清兩代朝廷對方志十分重視,因而山西地方官府積極倡導并組織修志。通過無數文人儒士的參與,《山西通志》成果斐然。修志期間,他們辯

    廣西教育·D版 2023年4期2023-09-14

  • 《浙江通志·風景名勝專志》正式發布
    設廳承編的《浙江通志·風景名勝專志》在杭州正式發布?!墩憬?span class="hl">通志·風景名勝專志》系《浙江通志》113 卷中的第107 卷,是浙江省通志編纂的特色卷之一。該書系統地記述了浙江風景名勝事業的歷史與現狀,全面總結了富有浙江特色的風景名勝發展歷程和保護利用管理體系,體現了浙江省自然風景資源豐富、歷史人文底蘊深厚的特征。志書的編纂工作自2012 年11 月正式啟動,由浙江省林業局、浙江省建設廳領導和浙江農林大學園林學院風景名勝區研究團隊組成編輯部,邀請了浙江省內知名的

    浙江林業科技 2023年1期2023-04-07

  • 《浙江通志·林業志》首發式暨總結會在杭州舉行
    月6 日,《浙江通志·林業志》首發式在杭州舉行。根據浙江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省林業局承編《浙江通志》第42 卷——《林業志》,編纂工作于2012年3 月啟動,歷時9 年完成。全志設17 章69 節附專記,以現代語體文詳盡記述浙江林業發展從事物發端至2010年的歷史,內容貫穿整個浙江文明史。從1 萬年前“上山人”居住的木柱洞屋、8000—7000 年前“跨湖橋人”刳制的獨木舟、7000—5000 年前的“河姆渡人”建造的干欄式木榫結構房屋至現代林業之勃興,

    浙江林業科技 2022年2期2022-12-30

  • 嘉慶《四川通志·經籍志·經部》考辨五則
    修纂并刊行《四川通志》,共計226卷??v觀《四川省志》的修纂歷史,明代于正德年間、嘉靖年間、萬歷九年、萬歷四十七年四次修纂《四川總志》,清代康熙年間再次修纂《四川總志》,清代雍正年間又修《四川省志》,并首次命之為《四川通志》,而清代嘉慶年間則完成了《四川省志》的第七次修纂。相較而言,嘉慶《四川通志》校定了舊志中多處訛誤情況,對舊志中缺漏未收的蜀人及其著作多有補收,卷帙浩繁,可謂集大成者。經統計,此志收錄的蜀籍作家多達667位,共著錄書目3032條,數量是舊

    名家名作 2022年18期2022-12-16

  • 嘉慶《四川通志·西域志》內容特色及歷史地位
    色。 嘉慶《四川通志》③是清代四川官修的最后一部省志,也是清代四川省志的集大成者。 此志共二百二十六卷,不僅分別記載了四川的天文、輿地、食貨、學校、武備、職官、選舉、人物、經籍、紀事等諸多方面,且卷百九十一至百九十六之“西域志”專記西藏地區。 所以,嘉慶《四川通志·西域志》可被視為一部清代官修的西藏地方志。 刊行不久,嘉慶《四川通志·西域志》便引起人們注意:道光年間,入藏出使公務的姚瑩在所著《康輶紀行》一書中,就多處摘錄引用其資料。 至光緒年間,該志仍有較

    民族學刊 2022年2期2022-11-21

  •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崇禎壬午科京省題名錄》及其文獻價值
    錄,可以發現諸省通志選舉志著錄的舉人數并不能完全等同本省解額,因為明代鄉試中存在跨省考試的生員。而且,易代之際的通志修纂常會受到政治敏感問題的影響,進而喪失真確性。之前學者借助諸省通志選舉志或官方解額政策得出的各省鄉試解額數據不夠準確,應當予以更正。關鍵詞 《崇禎壬午科京省題名錄》;鄉試;解額;通志分類號 G256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2.03.013The Book for Recording Names on

    新世紀圖書館 2022年3期2022-04-02

  • 試論康雍乾三朝官修通志的《封建志》書寫
    察康雍乾三朝各省通志的寫作特點,如有不確之處,望方家予以斧正[1]本文重點考究雍正通志,也會涉及幾部乾隆通志。這些通志開局于雍正,故與雍正通志共論,同時也會涉及在體例、內容諸方面被雍正通志完好傳承的數本康熙通志。。一、清前期官修通志中《封建志》的發展清朝入主中原后,為了模糊滿漢的民族界定,建立一個更有包容性的多元政治體制,前期主要以政治尊崇和軍事打擊漢族士人為主。隨著宇內統一,清朝統治者的習性也轉趨文,因此文治天下的理念逐漸興盛。從康熙朝開始,清朝開始關注

    史志學刊 2022年6期2022-02-16

  • 《清史稿》勘誤一則
    史料來源是《畿輔通志》。該志為直隸省志,有清一代,共纂修了三本,分別為康熙《畿輔通志》、雍正《畿輔通志》以及光緒《畿輔通志》。其中,光緒《畿輔通志》以體例完備、資料翔實著稱。1934年,于學忠在《重印畿輔通志序》中說:“同光之際,李文忠督直隸最久,特延黃子壽先生總其成,復廣羅當時名宿,重事修輯,十年成書,藝林稱盛??幸院?,頗負時望,為畿輔有志以來之所僅見,即在各省通志中亦且推為巨擘也?!?光緒《畿輔通志·序》,商務印書館1934年據光緒十年影印本)后人亦

    江海學刊 2022年1期2022-02-03

  • 淺談新修志書的利用 ——以《浙江通志》為例
    0007)《浙江通志》是一部全面、客觀、系統地記述浙江省行政區域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歷史與現狀的資料性文獻,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地方特色,也是繼往開來,服務現代,垂鑒后世的省情史志。2011年9月,浙江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通志〉編纂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以后,浙江省正式啟動新一輪新修《浙江通志》的工作,歷經近10年時間,至2020年底已完成總量達110多卷的終審并送交出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浙江第一次貫通數千年歷史且橫陳百科約1

    黑龍江史志 2021年6期2021-11-12

  • 鄭樵《通志》的創新度探討
    摘要】 鄭樵的《通志》中有諸多不同于前代史學著作的創新之處,其中《昆蟲草木略》就能夠很好地反映出這個特點?!独ハx草木略》第一次將動植物學作為一門獨立學問編入史書之中,詳細記載了多種物類的名稱、性狀、用途等;它在具體內容上與經籍結合,從經學的角度探索了動植物學的重要性,并超前性地意識到環境對于生物的影響;行文中還體現了鄭樵的會通思想、實學學風以及科學精神,對前人觀點批判繼承并不斷創新?;谝陨蠋讉€原因,《昆蟲草木略》在史學著作中具有獨特的理性意識,并在學術創

    今古文創 2021年19期2021-09-10

  • 曹本《貴州通志》一部命運多舛的邊地志乘
    年間,貴州省纂修通志共有兩部,康熙十二年(1673)一部,康熙三十一年(1692)一部。前者由曹申吉修,潘馴、吳中藩等纂,經過發凡起例、擬目立篇、資料采集、刪冗補闕及版雕等步驟,于康熙十二年(1673)初冬成書;后者由衛既齊修、薛載德等纂,后又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閻興邦增補,吳中藩、周起渭修訂。后世史志專家為區別此二志,稱前者為“康熙前貴州通志”,也稱“曹本《貴州通志》 ”;稱后者為“康熙后貴州通志”,也稱“衛閻本《貴州通志》 ”。曹本《貴州通志

    藏書報 2021年2期2021-09-10

  • 《浙江通志·茶葉專志》出版首發式在杭州召開
    公司承編的《浙江通志》第104卷《茶葉專志》編委會會議暨出版首發式在浙江飯店隆重召開?!恫枞~專志》以單一商品設志,是迄今最全的浙江茶葉專志,不僅展現浙江的特色,更體現茶葉在浙江的地位和作用。該志編纂工作于2012年3月8日啟動,經歷3個階段,以及9年的修纂過程,于2021年3月完成出版印制。編纂《浙江通志·茶葉專志》是一個系統工程,牽涉到管理、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等方面,是全省茶業界同心合力完成的一項文化工程。省農業農村廳、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中國國際

    茶葉 2021年2期2021-07-19

  • 《[民國]浙江續通志稿》出版
    《[民國]浙江續通志稿》(全52冊)正式面世。作為“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重要成果,《民國]浙江續通志稿》自1914年由浙江省通志局開始編纂,嘉興沈曾植任總纂,專門籌建編纂班子,錢塘吳慶坻任總閱,秀水金蓉鏡為纂修,永嘉徐定超為提調,并于各縣設采訪若干人,專事采集資料,這部方志的編纂還集合了朱祖謀、章授、王國維、朱福清、陶葆廉、劉承干等知名浙籍學者。編纂工作至1924年基本廢止后來數百冊清稿與征訪稿散落各地幾經流轉,大部分資料藏于浙江圖書館,部分散

    藏書報 2021年19期2021-05-30

  • 元版零本亦難求
    拍品中一冊元版《通志》零本引起了我的注意?!?span class="hl">通志》二百卷,南宋鄭樵撰。最早的刻本是元大德年間三山郡庠刊,半版九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雙邊,雙魚尾,版心下方有刻工姓名,如施德甫、王福、劉伯達、江元三、江衍、蔡勝等南宋末至元初的刻工。是書為綜合歷代史料編撰而成的通史,是一部頗具規模的大書。據《中國古籍善本總目》載,此版本的原刻本,全國尚無一家圖書館收藏全帙,收藏卷數最多的是上海圖書館,有一百九十九卷。拍賣圖錄上對此書的表述,與有關資料的記載相符。當時我已收藏有

    藏書報 2021年9期2021-05-30

  • 民國《上海市通志稿》《河北通志稿》整理比較研究
    呂志偉《上海市通志稿》《河北通志稿》是民國時期上海市通志館、河北省通志館的修志成果。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全國基本統一的局面為各省市啟動修志工作提供客觀條件。1928年10月,國民政府文官長古應芬向國民政府主席呈文,提出各省通志“應令行各省設局修理”的建議。隨后在第十一次國務會議上,此議得到贊同,決定由行政院向各省市政府下達訓令,要求啟動修志工作。①《國民政府行政院訓令第199號》(1928年12月19日),《內政公報》第1卷第9期。1929年12

    上海地方志 2021年2期2021-01-31

  • 《浙江通志·檔案志》通過終審
    日前,《浙江通志》第十一次終審會在杭州召開,《浙江通志·檔案志》等18卷志書一并通過終審。省委副秘書長、省檔案局局長、《浙江通志·檔案志》編委會主任、主編劉蕓代表18家參會編纂責任單位發言。劉蕓介紹了《浙江通志·檔案志》的編纂過程、志書的基本情況和特征,指出志書通篇貫穿“浙江檔案”主線,著重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檔案工作的重要論述,體現了浙江作為“三個地”的檔案資源特征,體現了浙江的歷史文化特征,體現了浙江依法治理、服務民生的特征。她還介紹了志書編纂的心得

    浙江檔案 2020年7期2020-12-06

  • 《廣西通志》專志編纂出版座談會召開
    7日下午,《廣西通志》專志編纂出版座談會在廣西人民出版社八樓會議室召開,廣西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唐中克,廣西人民出版社總編輯韋鴻學、工會主席韋向克出席座談會,廣西地方志辦公室通志工作部全體人員和廣西人民出版社志鑒出版中心人員共15人參加會議。會上廣西地方志辦公室通志工作部部長黃家接介紹了《廣西通志》專志編纂工作情況;廣西人民出版社志鑒中心主任韋潔琳介紹了《廣西通志》專志出版進度情況。與會人員針對未出版及未印刷的《廣西通志》專志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

    廣西地方志 2020年3期2020-12-01

  • 何承天《纂文》考論
    文》輯自宋鄭樵《通志》,共有27條,其中標注“何承天《纂文》”者有2處,另有25條是輯自《通志》所引之《纂要》和《纂要文》?!遁嫳灸夸洝氛f:“《通志》獨稱何承天《纂要》《纂要文》,以其所引有與《廣韻》引《纂文》同者,知亦一書也。外此其余,凡諸書引稱《纂要》者常皆為梁武帝、顏延之之書?!盵4]105據此說,《通志》所引之《纂要》《纂要文》即《纂文》,而他書所稱引的《纂要》則另有他書。此問題關系到《纂文》條目的輯佚問題,因此有進一步討論的必要。(一)《通志》之

    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3期2020-11-05

  • 鄭樵校讎學研究綜述
    校讎學主要有以《通志·藝文略》為代表的實踐成果和以《通志·校讎略》為代表的理論成果。以這兩種為中心,章學誠以后的學者對鄭樵校讎學方面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和精細。宏觀上包括對鄭樵文獻學理論的介紹、其人在文獻學史上的定位、對鄭樵校讎學歷史認識過程梳理等方面,微觀上包括鄭樵《藝文略》的相關考證、《校讎略》涉及的具體學術命題的討論等方面。此外,還有鄭樵與章學誠的比照研究。直到今天,鄭樵校讎學的價值、意義和影響仍然處在被不斷認識和發掘的過程中。關鍵詞:鄭樵;校讎學;章學

    青年時代 2020年23期2020-11-03

  • 新妝美質望江南 ——《江南通志》整理本書評
    的〔乾隆〕《江南通志》,應該是幫助我們尋找歷史記憶里的江南最為合適的典籍文本。一、江南文化的經典史料江南在何處?《史記》以來,“江南”一詞就因應長江流域的開發而出現。作為一個地理單元,她并非一成不變。隨著時光的推移,長江下游的環太湖流域成為自然地理意義上江南的核心區域,白居易的《憶江南》因此會將后世譽為“人間天堂”的蘇、杭各寫一闋,總領江浙。事實上,古代行政地理中的江南,并不以長江劃界,也并不包括杭嘉湖平原的浙江,而是根據人類社會活動的需要,以淮河、長江流

    江蘇地方志 2020年4期2020-09-02

  • 清代方志編纂與南明忠烈認同 ——以歷修《廣西通志》對“瞿張二公”的記載為例
    代歷修四部《廣西通志》對南明忠烈瞿式耜、張同敞的記載為例,試圖揭示清代方志編纂過程中國家認同的體現。瞿式耜,江蘇常熟人,南明重臣。崇禎十七年(1644)明朝滅亡后,瞿式耜繼續輔佐南明福王政權,受命巡撫廣西。清軍攻破南京后,瞿式耜聯合丁魁楚、何騰蛟等重臣擁立桂王登基,建立永歷政權,繼續抗擊清軍,并取得了三次桂林保衛戰的勝利,史稱“桂林三捷”。張同敞,湖廣江陵人,萬歷首輔張居正之曾孫,與瞿式耜共同輔佐桂王政權。順治七年(1650),清軍攻破桂林城后,瞿、張二人

    史志學刊 2020年2期2020-02-23

  • 明代云南少數民族漢文古籍書目
    ,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一[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68.。2 《詩義》,楊禹錫撰(3)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一[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71.。3 《孝經注》,楊黼撰(4)周鐘岳,等,編纂.新纂云南通志:藝文考一[M].張秀芬,等,點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273.。楊黼,大理太和白族。約生于洪武三年(1370),卒于景泰元年(1450),自幼好學,讀五經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2期2020-02-21

  • 乾隆十三年本《欽定盛京通志》研究
    0875)《盛京通志》共有康熙二十三年本、乾隆元年本、乾隆十三年本和乾隆四十九年本四個版本系統。前兩個版本是為配合朝廷纂輯《大清一統志》而由盛京地方官員纂修,后兩個版本是在乾隆帝東巡時敕命重修,由中央官員纂辦的。其中乾隆十三年本《欽定盛京通志》較為稀見,流傳不廣,筆者查閱清代及民國著名藏書家的藏書目錄,僅耿文光《萬卷精華樓藏書記》著錄該書。國內遼寧、浙江、南京、湖南圖書館,臺灣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山東大學圖書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等處有收藏。韓國國立中央圖書

    黑河學院學報 2020年9期2020-01-18

  • 《浙江通志·檔案志》通過復審
    近日,《浙江通志·檔案志》(以下簡稱《檔案志》)復審會在杭州召開。評審組由原省檔案局(館)副局(館)長韓李敏、王茂法,省檔案館副館長胡元潮,《浙江通志》副總纂廖曰文,省方志辦省志工作處處長、《浙江通志》總編室主任、副總纂顏越虎,《浙江通志》副總纂吳熔,《浙江通志》責任編輯孟憲江,浙江人民出版社責任編輯朱康平等8位領導和專家組成,韓李敏任組長。復審會由《浙江通志》副總編童芍素主持,省委副秘書長、省檔案局局長、省檔案館館長、《檔案志》編纂委員會(以下簡稱編委會

    浙江檔案 2019年10期2019-12-17

  • 近五十年《通志堂經解》研究述評
    邵莘越《通志堂經解》是輯刻於康熙年間的大型經部叢書,與《皇清經解》《皇清續經解》合稱為清代三大經學叢書。收入唐代至清代經解一百四十種,共計一千八百六十卷,其中絶大部分為宋、元兩代諸儒所作説經之書,保存了宋元兩代大量珍貴經説和底本,因而也被稱為《宋元經解》,具有很高的經學價值和文獻學價值?!?span class="hl">通志堂經解》署名納蘭成德。納蘭成德,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後因避太子保成諱,改名性德①關於納蘭氏,本文採用“納蘭成德”一名;部分研究成果中採用“納蘭性德”一名,

    國學 2019年1期2019-12-13

  • 以《通志·校讎略》論續編家譜
    紅兵內容摘要:《通志·校讎略》是南宋鄭樵的一部目錄學理論著作,該略主要從求書、校書、分類編目等三個方面講述了圖書文獻的編纂思想。而本文從續編家譜的角度汲取了《校讎略》的編纂之法,以續編家譜須先選編譜之人、先尋先代家譜以及家譜編目等三個方面展開對家譜編修的闡述。通過這三個方面續編方法的指導,我們對編修家譜就可以清晰明了,了解應如何續編,做到靈活運用,以完成對家譜的續編工作。關鍵詞:家譜 續編 校讎略 通志 鄭樵家譜,是歷史漩渦中的一股清流;又稱族譜,宗譜;是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9年7期2019-08-08

  • 姚振宗《湖北藝文志》與宣統《湖北通志·藝文志》之關系考論*
    學政、編修《湖北通志》時囑托姚氏編寫的,由此,便可先從《湖北通志》入手,抽絲剝繭。湖北大學吳猛曾就宣統《湖北通志·藝文志》進行研究,但就編撰者而言較為含糊,本文先從晚清時期編撰的《湖北通志》展開行文。1 姚氏所參與之《湖北通志》成書探究明清以來,湖北湖南都屬湖廣省,據《清史稿·地理志》,康熙三年分為湖北、湖南二省,因此,在康熙、雍正時所修的地方志均將湖北湖南合為一志,到嘉慶時期,才將兩省方志分開編撰。據《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湖北地區現存方志三百三十六種(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9年2期2019-04-24

  • 試析《大明一統志》的史料來源 ——以重慶府部分為例
    稍早成書的《寰宇通志》已收入在民國時期由鄭振鐸等人所編《玄覽堂叢書續集》[2]劉葳.《寰宇通志》的價值及其缺陷.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P7),故《大明一統志》在明代地理總志的序列中也非唯一。從當下的學術研究熱點來看,《大明一統志》也沒有輯入當下學界極為重視的史料。明人李維楨曾云:“天順時,館閣修《大明一統志》,不載戶口、田賦、官制等諸大政典,識者病之[3](明)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十五).方輿勝略序.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藏萬歷三十九年刻本.

    史志學刊 2019年1期2019-03-12

  • 《浙江通志·水利志》順利通過初審
    月26日,《浙江通志》水利類卷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在杭州市組織召開《浙江通志·水利志(初審稿)》(以下簡稱《水利志》)專家評審會。本次專家評審組由省方志辦主任、《浙江通志》常務副總編潘捷軍、《浙江通志》總編室主任、副總纂顏越虎以及省水利廳老領導、老專家等13人組成。省水利廳廳長、《浙江通志》水利類卷編纂委員會主任馬林云,看望了評審專家,并對他們長期以來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評審會上,廳總工程師、《浙江通志》水利類卷編纂委員會副主任施俊躍致辭并作表態發言,廳副巡

    浙江水利科技 2019年1期2019-01-17

  • 明清時期河南通志研究*
    秀志書留存,河南通志的編修歷史也由此開始。一、河南方志的歷史及七部通志河南地方志的纂修歷史始于東漢時期,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的方志為東漢《南陽風俗記》;魏晉南北朝時,北魏楊炫之的《洛陽珈藍記》開始有了綜合性方志的雛形;隋唐時期,官方重視修史修志,曾建立一整套關于定期編呈圖經版籍的制度;及至宋代,方志的體例基本形成,圖經到方志的過渡基本完成,宋敏求的《河南志》即為代表之一;元代為修一統志,責令各州縣編修方志。明代,全國范圍內開始大修方志,明成祖朱棣兩次頒發的《纂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8年5期2018-10-25

  • 十通財經文獻注釋:校續通考第三冊
    近代的《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獻通考》《續清朝文獻通考》十部政書中的財經文獻(即全部食貨資料)進行簡體文字校對,并用現代標點進行句讀,對于財經類大學生難以理解的詞匯進行注釋,這些史書中財經思想豐富,但多數沒有注釋和斷句,一般讀者難以讀懂,所以,經過注釋后,能夠為財經類大學生學習經濟學史提供一本教學參考書。

    書摘 2018年12期2018-04-11

  • 雍正《山西通志》“補殿試”進士科年小考
    、籍貫,而各省《通志》卻常按照“會試”來著錄,因而易產生分歧。例如山東諸城人“李玠”,《碑錄》著錄為雍正元年“癸卯科”進士,《山東通志》卻著錄為康熙五十一年“壬辰進士”,到底誰正確,誰有誤?《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恰好收錄了“李玠”的引見折,對此問題有說明,折云:“臣李玠,山東青州府諸城縣人。年四十八歲,由康熙四十七年戊子科順天鄉試中式舉人??滴跷迨荒耆沙娇浦惺綍?,因殿試謄寫不合體式,再行會試。恭遇雍正元年,恩詔御試,取中進士?!盵2]秦國經編.清代官

    史志學刊 2018年1期2018-04-01

  • 廣西書院鉤沉(八)
    4.4%?!稄V西通志·教育志》《廣西教育史》則認為廣西在清代有書院221所。其中,新建書院207所,興復前代書院16所)。書院不僅遍及府縣,且逐步西移覆蓋全境。清代廣西主要新建書院一覽表市??市城區內???說明:1.此表主要依據書院創建時舊址今屬市縣的新舊史志及其相關地情資料,考注主要參見新舊《廣西通志》《廣西通史》《廣西大百科全書》和《廣西教育史》《廣西教育史料》及部分專家考證研究成果,并與2014-2016年對分布遺存舊址進行實地核查采訪。2.此表中《

    廣西地方志 2018年6期2018-03-18

  • 黃仲昭《八閩通志》之編纂及文獻價值*
    修纂,所纂《八閩通志》八十七卷,是福建省第一部省志,被譽為“閩省方志之本”,影響深遠。該志不僅具有始創價值更具文獻價值,其征引、載述、保存了大量隋唐、宋元、明初時期的文獻資料,對后人研究福建歷史沿革、農工商業、人物事跡、物產風俗、科技文教、地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然而,目前學術界對其研究甚少,筆者通過介紹《八閩通志》的纂修背景、作者生平、編纂始末、版本流傳和文獻價值,拋磚引玉,以期能引起學者對善本志書的關注,深入挖掘善本的價值,服務于當下經濟與文化。

    圖書館學刊 2018年6期2018-01-28

  • 清代“大一統”政治文化的構建 ——以《盛京通志》的纂修與傳播為例
    角,亦即從《盛京通志》這一官修方志的過程與實態考察盛清時期政治文化的資源和語境。在清代,“盛京”作為一個地理概念,涵蓋了東北相當廣闊的區域,不僅是清朝統治之下的邊疆地帶,也是清朝統治集團的發祥之地,清廷對此地一直有著特殊的情感。[注]劉鳳云:《奠都盛京:清朝入關前文化體系的構建》,載《清史研究》,2016(3)。與此相應,《盛京通志》在清代官修方志中的地位也非常顯要。以往學界對這部方志的研究,主要是從版本目錄學的角度,就版本信息整理方面做了努力。[注]前人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8年6期2018-01-18

  • 試析《通志·校讎略》的文獻學思想
    要: 鄭樵的《通志·校讎略》是一部方法論著作,最能體現鄭樵畢生治學功力,集中體現了鄭氏的文獻學思想,他提出的圖書分類、著錄及校讎學思想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文獻學的發展。關鍵詞: 鄭樵 《通志·校讎略》 文獻學鄭樵(1104—1162),字漁仲,南宋興化軍莆田人。著名的文獻學家、歷史學家。鄭樵天資聰慧、敏而好學,其父亡后家道衰微,此后發奮讀書。一生注重實際,不滿空談之風,加上科舉失意,遂隱居夾漈深山筑屋三間,苦讀三十年,“欲讀古人之書,欲通百家之學”,“山林三

    文教資料 2017年8期2017-06-09

  • 談清代修志作風和經驗教訓
    一是清初朝廷規定通志成書時間過短,二是未曾頒布統一志例。清代 修志 作風 經驗 教訓清代歷時近300年,其修志作風時有變化。就總體而言,前期修志草率作風居主流,中期修志謹嚴作風居主流,后期修志謹嚴、草率兩風并行。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的高度重視下,修成了三部一統志,贏得了乾嘉修志的輝煌成就。今以辯證觀點去審視,清代修志既有成功經驗,也有失敗教訓。一、修志作風此前學界對清代修志作風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清代修志多持草率態度。如民國瞿宣穎說:“往時長官蒞

    史志學刊 2017年2期2017-04-12

  • 鄭樵及其《通志·藝文略》淺識
    22)鄭樵及其《通志·藝文略》淺識□侯賽華,布仁圖( 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南宋鄭樵所著《通志·藝文略》,是我國第一部通史性史志目錄,在“會通”思想指導下,“類例既分,學術自明”,鄭氏打破傳統文獻分類體系,以見解獨到的方式通錄古今圖書,將目錄學發展與時代特色充分結合,創新通史目錄體制,著錄民間大量藏書?!端囄穆浴冯m在類目歸類、著錄項目統計等方面有不當之處,但其成就不容忽視,極大地推動了文獻學的長遠發展,在史學發展史上意義重大。鄭樵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7年1期2017-04-01

  • 《吉林通志》的歷史貢獻
    文/李申《吉林通志》的歷史貢獻文/李申《吉林通志》的編纂籌備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1891年9月5日,長順上書光緒皇帝奏請修志。11月5日,奉上諭開局修志?!都?span class="hl">通志》記事止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刻印完畢,裝訂成冊,上報朝庭。該書6函、49冊、7378頁、147萬字。它集資最巨、用人最多、為時最長、部頭最大、內容最廣,不僅是東北地區一部難得的大型志書,就是在全國范圍內也不遜色。1930年榮厚所寫《重印〈吉林通志〉序》

    蘭臺內外 2017年1期2017-03-11

  • 于成龍的方志學思想探析
    ,主持修纂《畿輔通志》《江南通志》《江西通志》等,是方志編纂的中堅力量。他還為多部志書撰寫序言,確定義例。于成龍以修志為責任,視為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科學編排志書體例,形成了關于修志方法、志書內容、文本特點、修志目的在內的方志學思想體系。于成龍;方志學;編纂思想于成龍(1617—1684),字北溟,號于山,清代山西永寧人(今屬呂梁),順治間副貢。一生之中,歷經坎坷,招流亡,修學校,平定東山,捐俸救民,治盜審訟,為民請命,整頓吏治,創設養濟院……為

    廣西地方志 2017年6期2017-01-27

  • 從《通志·校讎略》看鄭樵的檔案文獻編纂思想
    [摘 要]《通志》凝結了鄭樵畢生的心血,傾注了其“會通”“類例”“成百家之言”等史學創新精神及批判精神。其中《校讎略》所探討的亦是關乎檔案文獻編纂的思想。作者從檔案文獻編纂的角度汲取了其中的“求書之法”、“校書之道”以及“編目之旨”三個方面的思想。遵循這三個指導思想,我們在檔案文獻編纂時可以既一脈貫通,又采取因地制宜靈活運用的方法。[關鍵詞]校讎略;通志;檔案文獻編纂;鄭樵“三通”之一的《通志》,繼承并發展了司馬遷《史記》紀傳體通史的思想,融匯了古人浩瀚典

    黑龍江史志 2016年7期2016-09-30

  • 從《通志二十略》看鄭樵的學術創新
    學家,其代表作《通志》是一部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通史,其中的“二十略”是全書的精華,涉及諸多知識領域,堪稱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書。鄭樵的學術思想主要是“會通”和“創新”,他主張史書應“極古今之變”?!?span class="hl">通志》在校讎學、音韻學、文字學、金石圖譜學等方面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其中的《昆蟲草木略》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專門的研究動植物的文獻。鄭樵創造了歷史上許多個第一,研究這些創新及其意義,對于今天的歷史研究大有幫助。本文將從《通志二十略》出發,對鄭樵的史學創新作一探

    卷宗 2016年4期2016-05-30

  • 光緒《臺灣通志》之編纂及其價值初探*
    00)光緒《臺灣通志》之編纂及其價值初探*葉建金(黎明職業大學圖書館,福建 泉州 362000)光緒《臺灣通志》為臺灣建省后的第一部通志,現珍藏于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該志記載了臺灣自乾隆二十五年之后一百多年的臺灣地情,內容涉及臺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歷史變遷,尤為珍貴,是研究臺灣歷史的寶貴資料,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杜_灣通志》 地方志 蔣師轍 薛紹元 價值1 引言光緒十三年(1887),臺灣建省,體制的升級為臺灣迎來了新一輪的修志高潮。僅光緒十八年至光

    圖書館學刊 2016年8期2016-02-13

  • 《廣西通志(1979—2005)》定稿付印
    《廣西通志(1979—2005)》定稿付印2016年6月1日,自治區地方志辦公室舉行《廣西通志(1979—2005)》定稿付印簽字儀式?!稄V西通志(1979—2005)》總纂李秋洪、副總纂秦邕江與各卷常務副主編分別在《廣西通志(1979—2005)》清樣上簽字定稿付印?!稄V西通志(1979—2005)》分為綜合、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人物大事記附錄六卷,約910萬字。全志采用卷、篇、章、節、目的結構形式,綜合運用述、志、記、傳、圖、表、錄七種體裁,從整體

    廣西地方志 2016年3期2016-02-03

  • 黑龍江方志考略
    期黑龍江的省志(通志),府、州、縣志,城(區域)志、道志、輿地圖志,特別是對清代流人編撰的方志,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考證與評介,其中重點對《黑龍江通志》的編纂過程進行了系統考證與評述,對民國時期縣志的編纂過程以及清代、民國時期佚失方志和雖有修志之舉而未成書的方志也進行了考證。另外本文還簡明扼要地闡述了黑龍江方志的價值。[關鍵詞]方志; 通志;編纂;黑龍江黑龍江古無方志,明正統《遼東志》為東北現存最早的區域志,載有黑龍江內容。嗣后之弘治《遼東志》、嘉靖《遼東志》

    黑龍江史志 2014年6期2014-11-11

  • 《三峽通志》初探
    0015)《三峽通志》是上世紀50年代初由上海圖書館從造紙廠廢紙堆中救出,為明代萬歷十九年(1591)刻本,凡五卷,二冊[1]?,F藏于上海圖書館,定位B級??瘫境叽鐬?4.2厘米×21.8厘米,白口,雙魚尾,四周雙邊,每頁9行22字。各類目錄均無此書的相關記載,疑為傳世孤本。1991年5月,北京中國書店曾將其所藏《三峽通志》抄本交由杭州富陽古籍印刷廠影印出版,全書一函二冊[2]。抄本無確切抄錄年代,版心下方題“錦生館”。抄手姓名、抄寫時間,均無從知曉?!独m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4期2014-08-17

  • 兩宋之交的大編輯家鄭樵
    著述,主要包括《通志》[5]、《爾雅注》[6]和《夾漈遺稿》[7]三種。除了這三種之外,尚有后人的輯錄材料,主要包括顧頡剛的《詩辨妄》輯本、吳懷祺的《鄭樵文集》校補本兩種?!?span class="hl">通志》是鄭樵的代表作,全書200卷。其中包括:18卷本紀,2卷后妃傳,4卷年譜,52卷略,124卷世家、宗室、列傳。由于種種原因,古人并不怎么重視這部皇皇巨著《通志》,只有到了近代才有一些學者開始重視這部書,他們主要包括呂振羽、顧頡剛、羅常培、張舜徽等學者。2 鄭樵小學三種的編與著對于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 2014年4期2014-04-01

  • 清代江西布政使、按察使族籍考——《清代職官年表》考訂
    ”乾隆《欽定盛京通志》:“線縉,廣寧人,隸正黃旗漢軍?!保ň砥呤摺秶宋锸罚┕示€縉族籍當作“漢軍正黃旗”。2.《年表》頁 1770,順治十四年欄:白秉貞,“漢人”。按:福格《聽雨叢談》:“白秉貞,漢軍鑲白人?!鼻 稓J定八旗通志》:“白秉貞,漢軍鑲白旗人?!鼻 稓J定盛京通志》:“白秉貞,錦州人,隸鑲白旗漢軍?!保ň砥呤拧秶宋锸濉罚┕拾妆懽寮斪鳌皾h軍鑲白旗”。3.《年表》頁 1783,康熙十三年欄:佟國楨,“漢軍旗人”?!赌瓯怼と嗣洝?/div>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3年1期2013-08-15

  • 從《通志·總序》看鄭樵的史書編纂思想
    32001)從《通志·總序》看鄭樵的史書編纂思想康桂英(安徽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安徽淮南232001)鄭樵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一生勤于著述,涉獵諸多領域,《通志》是其代表作,比較集中地反映了鄭樵的學術思想。其中,《通志·總序》是一篇比較有名的學術思想文獻,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通志》的“總序”著眼,可探討鄭樵的史書編纂思想,論其得失優劣,成一己之見。鄭樵;《通志·總序》;史書編纂思想鄭樵(1104—1162),字漁仲,福建莆田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11年3期2011-04-07

  • 近二千年來中國人口變動情況
    5,300萬(《通志》)。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豐三年)8,300萬(《宋書·地理志》)。公元1578年(明神宗萬歷六年)6,070萬(《續通志》)。公元1812年(清仁宗嘉慶十七年)33,371萬(《東華錄》)。公元1912年(民國元年)40,581萬(《中華民國統計提要》)。公元1949年54,877萬(《偉大的十年》)。公元1957年65,663萬(同上)。公元1979年97,523萬(國家統計局公布)。公元1981年99,622萬(國家統計局公布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7期1985-11-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