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蓋碗

  • 一手一只熊貓不是夢
    藝生產而來。熊貓蓋碗,選取大熊貓和傳統蓋碗茶為基礎元素,創新“旋口”設計,精選來自中國瓷都德化上乘白瓷土,經過8個月不間斷的設計、修改、打樣、調試、建模、試燒等終成熊貓蓋碗。熊貓生態茶,由熊貓青團施肥種植的茶?!奥眯行茇垺惫灿腥?,分別為“遇見武侯祠”、“遇見三星堆”和“遇見九寨溝”,它們身著不同的文化服飾與裝扮,背著極具識別性的旅行背包,通過鮮明又活潑的特征刻畫演繹著四川孕育下的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和民族文化。

    中國品牌 2023年5期2023-12-21

  • 蓋碗
    要請幫工,必須做蓋碗肉。田灣人講規矩,蓋碗肉做得方方正正,巴掌塊大,亮晶晶,油汪汪,嚴嚴實實地蓋在一大碗炒肉上。起屋,上梁,插秧,割谷……大凡是要請人幫忙的時候,田灣人都要認真做蓋碗肉。蓋碗肉的大小,是主人家的體面。吃蓋碗肉也有規矩,起屋的得扛檁條,抬柱頭磉礅;上梁的得腳踏云梯,站梁頭上唱上梁歌;插秧的得打頭陣,別讓人家關豬籠;割谷的得踩打谷機,送谷擔……總之,吃蓋碗肉要一定的實力,光能吃不行,田灣人叫轱轆吃。在田灣,敢吃蓋碗肉的沒幾個:田開慶,挑一百五十

    傳奇·傳記文學選刊 2023年6期2023-06-20

  • 基于建盞風格設計的蓋碗造型特點與審美內涵
    。通過對建盞風格蓋碗進行研究,探討其結構特點、審美觀念、意蘊特征及其蘊含的人文思想,旨在為建盞的傳承和創新提供借鑒和參考。一、傳統建盞的設計風格建盞因其獨特的黑釉以及自然天成的釉色斑紋,被視為宋代“斗茶”的代表。建盞具有普遍的、共性的特征:一是造型上,建盞口大、足小、底深;二是胎質上,建盞胎體厚重、古樸;三是釉色上,建盞釉色為黑釉,胎釉致密、保溫性好。(一)自然質樸、簡潔實用的器型建盞的造型設計從飲茶的實用性出發,為滿足點茶需要,在茶盞口足、寬度和高度上都

    武夷學院學報 2023年1期2023-03-21

  • 燙盞思維
    茶,茶已經在白瓷蓋碗中,用的蓋碗是景德鎮的玲瓏瓷,很雅致。待到壺中水沸騰成一朵花,茶藝師提壺把所有的茶具都燙一遍,曰:燙盞。緊接著,把沸水注入蓋碗,蓋碗的蓋子在茶湯之上均勻地滑過,然后用第一泡茶湯把茶具挨個再燙一遍,潑掉。這時候,再泡茶,一一分給眾茶客。老實說,這款荒野紅茶真香,一盞飲畢,茶盅上仍留著茶的香氣。茶藝師說:“知道這款茶為什么這般香嗎?一是因為茶確實好,二是燙盞的原因,通過燙盞提高了茶杯的溫度。這樣再沖泡茶湯時,茶湯就不畏茶盅原本的冷,也喚醒了

    讀者 2023年3期2023-02-28

  • 殘缺之美
    只民國時期的粉彩蓋碗。這蓋碗存世也有近百年的光陰了,流轉到我手里時,不僅碗壁上出現了幾處裂隙,碗口還崩落了一片半個拇指大小的倒三角形瓷片。蓋碗落款是江西黃禮和出品,黃乃民國時期的粉彩名家,生卒年不詳,他制作的瓷器多為粉彩和淺絳彩,擅長畫山水、鳥魚、花草等。茶蓋一側手書“可以清心”四字,一側繪有山峰、茅舍、蘆草、漁舟構成的圖案;茶碗上所繪圖案與茶蓋上繪圖風格契合、呼應,除了巍巍的山巒、簡樸的茅舍、湖上的漁舟,還可見到遠方白云飄浮,近處樹木蔭蔽,好一派悠然而詩

    思維與智慧·下半月 2023年2期2023-02-18

  • 殘缺之美
    只民國時期的粉彩蓋碗。這蓋碗存世也有近百年的光陰了,流轉到我手里時,不僅碗壁上出現了幾處裂隙,碗口還崩落了一片半個拇指大小的倒三角形瓷片。蓋碗落款是江西黃禮和出品,黃乃民國時期的粉彩名家,生卒年不詳,他制作的瓷器多為粉彩和淺絳彩,擅長畫山水、鳥魚、花草等。茶蓋一側手書“可以清心”四字,一側繪有山峰、茅舍、蘆草、漁舟構成的圖案;茶碗上所繪圖案與茶蓋上繪圖風格契合、呼應,除了巍巍的山巒、簡樸的茅舍、湖上的漁舟,還可見到遠方白云飄浮,近處樹木蔭蔽,好一派悠然而詩

    思維與智慧 2023年6期2023-02-18

  • 淺議傳世哥窯茶器的創新設計與燒制技藝
    的一只傳世哥窯的蓋碗,底款有“周光武”三字。第一次見到這哥窯蓋碗,突然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覺。仿佛冥冥中與這只哥窯茶杯有一種天然的緣分,于是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剛開始舍不得拿出來用,朋友說,傳世哥窯茶杯要常用,可以養線。后來拿出使用,結果越用越喜歡,越用越舒心。因為傳世哥窯蓋碗,古色古香,開片自然,線條柔婉,能陶冶情操;哥窯往事千年,給靜謐優雅的茶室注入人文底蘊,給忙忙碌碌的生活注入情趣;同時給心靈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幾年用下來,總感覺這傳世哥窯蓋碗,永遠散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2年5期2022-07-20

  • 茶之器各領風騷數百年
    不足為奇。清人用蓋碗啜飲清朝人用什么喝茶?《紅樓夢》里面,林妹妹芊芊玉手捧著蓋碗,美人用茶,美極了。清宮劇里面,出現最多的喝茶用具,也是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漢族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常見的蓋碗一般有兩種形制,一種是在《中國茶葉大辭典》中的蓋碗,多為瓷質。上配蓋下配茶托,茶托隔熱便于持飲這是一類由碗、蓋、托三件組成的蓋碗,是現代茶館中最常見的標志性蓋碗茶具。另一種是在《中國古陶瓷圖典》中帶蓋的

    旅游世界 2022年4期2022-04-15

  • 簡論日用陶瓷茶具“中國白”的創新之道
    圖1)是一款含有蓋碗、公道杯、過濾網一體式的功能性茶器,包括蓋碗本體和蓋子,蓋碗本體包括蓋碗外層和蓋碗內層,蓋碗外層套設在蓋碗內層外,蓋碗外層與蓋碗內層具有間隙,以形成一體式雙層結構達到保溫的目的;蓋碗外層的底部中部凹設有卡槽,蓋碗內層的底部中部凸設有與卡槽相匹配的凸起,以使蓋碗內層穩定地放置于蓋碗外層內;蓋碗外層開口端的高度高于蓋碗內層開口端的高度,蓋碗外層開口端一側開設有出水口,以控制出茶水方向;蓋碗內層下半部分的碗壁上開設有若干個超精細的排水孔,以使

    江蘇陶瓷 2022年1期2022-03-26

  • 地域特色視域下的建盞風格蓋碗設計及藝術特色
    不斷地發展創新。蓋碗是流行于泡茶法的主要器具,是一種蓋和碗組合的用具。碗上加蓋的器物組合自漢代就有,但是作為專用茶具的蓋碗直到宋代才出現,清代以后才逐漸流行。蓋碗茶器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普及性,適合沖泡所有茶類,流行于各大茶區。不論是以福建、潮汕為代表的工夫茶文化,還是以西蜀成都為代表的茶館文化,都離不開蓋碗茶器。隨著建盞燒制技藝的恢復,“鐵坯黑釉”的燒制工藝也融合了蓋碗的結構特點,增加了蓋和托的設計。燒制出器型多樣、釉色多變的建盞風格蓋碗茶器。建盞風格蓋碗

    福建茶葉 2021年12期2021-12-21

  • 茶道
    宜為紫砂壺或白瓷蓋碗,古人崇尚用活泉水泡茶。功夫茶第一步便是清洗用具,名曰“冰清玉潔”。將儲備在茶壺中的溫水緩緩注入蓋碗中,“三龍護鼎”將蓋碗托起,逆時針轉動三周;再將蓋碗中的水依次倒入公道杯與品茗杯中,照樣轉動清洗。而后,便是“初展仙姿”。用茶撥將茶罐中的茶葉輕輕撥入茶荷中,雙手托起茶荷,茶荷稍朝向來客,慢慢將其從左前方移至右前方,供來客觀賞此茶。展示完茶葉,便將其倒入蓋碗中,這一步驟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佳人入宮”。將燒開的熱水注入蓋碗中,掩上杯蓋,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1年12期2021-01-03

  • 蓋碗
    田灣人請幫工要做蓋碗肉。田灣人講規矩,蓋碗肉做得方方正正,巴掌塊大,亮晶晶,油汪汪,嚴嚴實實蓋在一大碗炒肉上。起屋,上梁,插秧,割谷……大凡需要請人幫忙的工夫,田灣人都要認真做蓋碗肉。蓋碗肉的大小,是主人家的體面。吃蓋碗肉也有規矩,起屋得扛檁條,抬柱頭磉礅;上梁得腳踏云梯,站梁頭上唱上梁歌;插秧得打頭陣,別讓人家關豬籠.割谷得踩打谷機送谷擔……總之,吃蓋碗肉要一定的實力。光能吃不行,田灣人叫轱轆吃。在田灣,敢吃蓋碗肉的沒幾個。田開慶,挑一百五十斤的重擔,走

    金山 2020年10期2020-12-07

  • 云在青天茶在碗
    具中,我尤為偏愛蓋碗。質地細膩的白瓷或青花瓷,繪以素淡柔和的圖案,茶盞口大底小,從上慢慢往下收,線條挺括,簡潔明快,與搭配有序的蓋、托一道,呈現出一種圓滿玲瓏的形態。使用蓋碗,有一整套程序。急性子往往會出丑坍臺,不是被燙了嘴,就是被燙了手,或者灑了一地的水,吃了滿口的茶葉渣。只有懂行的人,會把身體坐端正,一手端穩茶托,另一只手按住杯蓋,令其微微傾斜,把浮在水面上的茶葉隔到另一端,然后小口啜飲茶湯。整套動作必須靈巧利落,舒緩從容,予人一種不疾不徐、嫻雅大方的

    愛你 2020年10期2020-11-19

  • 潔癖
    是一個小巧的青花蓋碗,蓋碗上的花紋真好看,像是一朵一朵藍色的云彩。我問老徐:“這是干什么用的?”老徐嘿嘿笑著說:“泡茶?!崩闲爝呎f邊開始秀他的手藝。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人可以這么耐心地折騰一碗東西,那碗被老徐叫做茶的東西,經過半天的倒騰,終于露出了它的樣子,青黃透亮,暗香撲鼻。老徐端著蓋碗,放在鼻子前聞了聞,輕輕呷一口,人就陶醉起來,就跟我偷喝了我媽的蜂蜜一個德行。我伸過手,想奪了蓋碗嘗嘗。老徐忙扭身遮住碗,驚叫道:“不能碰,這個不能碰!很珍貴的喲!”他又

    小小說月刊 2020年10期2020-10-26

  • 香茗一盞多思量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于是,選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悠閑日子,認認真真地為自己沏上一盞茶,也學學文人雅士細細地品一回茶,去體味一下茶的另一種喝法。文人喝茶,蓋碗是必不可少,這個看似常見的茶具其實蘊含著豐富的內涵。蓋碗分為蓋、碗、托三個部分,象征著天、地、人,而深諳茶文化的茶客都認為茶是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靈物,所以只有天人合一的蓋碗才能真正泡出茶的精華。一切準備就緒后,一注沸水沖下,看著那些起起落落、葉舒葉展、不急不緩的茶葉,仿若一群俏麗靈動的仙子,在微波

    閱讀與作文(初中版) 2020年4期2020-05-25

  • 云在青天茶在碗
    具中,我尤為偏愛蓋碗。質地細膩的白瓷或青花瓷,繪以素淡柔和的圖案,茶盞口大底小,從上慢慢往下收,線條挺括,簡潔明快,與搭配有序的蓋、托一道,呈現出一種圓滿玲瓏的形態。使用蓋碗,有一整套程序。急性子往往會出丑坍臺,不是被燙了嘴,就是被燙了手,或者灑了一地的水,吃了滿口的茶葉渣。只有懂行的人,會把身體坐端正,一手端穩茶托,另一只手按住杯蓋,令其微微傾斜,把浮在水面上的茶葉隔到另一端,然后小口啜飲茶湯。整套動作必須靈巧利落,舒緩從容,予人一種不疾不徐、嫻雅大方的

    愛你·健康讀本 2020年4期2020-04-30

  • 人生如碗
    流行著一種叫做“蓋碗”的茶具。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飲茶器皿。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其中暗含著天地人和之意。故而,又被稱作“三才碗”。這區區一只碗,所裝的可不僅是一泓清茶,它還承載著為人處世的大智慧。人生如碗,參透了碗中玄機,也就懂得了人生真諦。人生如碗,什么都能承擔。餐桌上一只小小的碗,實際上卻有山海之量。它既能裝得下山珍海味,又能裝得下粗茶淡飯,既能盛得下香醇的美酒,也能盛得下苦澀的湯藥。人生如碗,切勿貪婪。碗就那么大,裝多了,則會溢出來

    傳奇故事(破繭成蝶) 2020年1期2020-04-17

  • 人生如碗
    流行著一種叫做“蓋碗”的茶具。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飲茶器皿。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其中暗含著天地人和之意。故而,又被稱作“三才碗”。這區區一只碗,所裝的可不僅是一泓清茶,它還承載著為人處世的大智慧。人生如碗,參透了碗中玄機,也就懂得了人生真諦。人生如碗,什么都能承擔。餐桌上一只小小的碗,實際上卻有山海之量。它既能裝得下山珍海味,又能裝得下粗茶淡飯,既能盛得下香醇的美酒,也能盛得下苦澀的湯藥。人生如碗,切勿貪婪。碗就那么大,裝多了,則會溢出來

    傳奇故事(上旬) 2020年1期2020-02-11

  • 泡茶五法度豐年
    季用正合宜。03蓋碗泡法蓋、碗、托三者合成蓋碗,又稱三才碗,分別象征天、地、人,由北方吃茶風俗演變而來,頗受乾隆喜愛,其獨創的三清茶正是由蓋碗所泡。翁輝東在《潮州茶經?功夫茶》中提到,蓋碗本為宦家供客自斟之器,客多稍忙,代為沖罐,為其出水決。蓋碗泡茶又叫撮泡法,六大茶類都可以此法沖泡,可單人單飲,也可作為主泡器使用,能將茶湯快速濾出,同時觀賞芽葉姿態,碗蓋亦能更好地捕捉香氣,已成為當今事茶人最常用的茶器之一。04杯泡法杯泡法大概是我們最熟悉的泡茶方式了,尤

    茶道 2019年3期2019-04-22

  • 蓋碗茶具流變
    33403)1 蓋碗的概念在中國茶具歷史中,蓋碗茶具是一類非常年輕并且至今被廣泛使用的茶具。但或許正是因其普遍性,對蓋碗茶具的研究比其他類型茶具研究滯后。對其定義眾說紛紜,存在疑問。1.1 蓋碗茶具我們日常見到的蓋碗一般有兩種形制(如圖1)。一種是在《中國茶葉大辭典》中的定義為:蓋碗,飲具。多見瓷質。上配蓋下配茶托,茶托隔熱便于持飲[1。]這是一類由碗、蓋、托三件組成的蓋碗,是現代茶館中最常見的標志性蓋碗茶具,被茶人們稱為“三才碗”。另一種是在《中國古陶瓷

    陶瓷研究 2018年2期2019-01-08

  • 建水釉陶文化大賞
    ,舒適稱手。釉陶蓋碗釉陶蓋碗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這款釉陶蓋碗,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打開蓋碗,欣賞于蓋底的香氣,以蓋子撥動茶湯,欣賞茶湯的顏色,茶葉舒展后的姿態,并使茶湯濃度均勻。添加品叔微信,來聊聊你對建水釉陶的看法吧?!岸敷摇北岸敷摇北昂嗡蚝误摇?,斗笠杯,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杯身的線條極為簡雅,大開大合的線條表達著粗放淳樸的民風。斗笠杯源自宋代,蘊藏著中國數千年歷史底蘊,是歷史上最為悠久的一款茶杯。

    云南畫報 2018年10期2018-12-03

  • 完美無缺
    梁家里有一個黃瓷蓋碗,是件傳家寶。最近老梁等錢用,就想出售它。消息傳出后,有古董商找上門來。古董商將黃瓷蓋碗拿在手里端詳了半天,說:“嗯,貨是好貨,可惜碗蓋有個缺口,本來值十萬,現在最多值七萬?!迸笥牙钏牡情T拜訪老梁,閑聊中說起那件傳家寶的事兒。李四想飽飽眼福,沒想到剛接過來,竟失手把碗蓋掉到地上摔碎了。李四霎時蒼白了臉,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我賠,我賠?!崩狭鹤焐险f沒關系,心里卻疼得緊,這下沒有了碗蓋,肯定更賣不上價了。李四坐不住了,紅著臉站起身就走

    愛你 2018年2期2018-11-14

  • 建水釉陶文化大賞
    ,舒適稱手。釉陶蓋碗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這款釉陶蓋碗,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打開蓋碗,欣賞于蓋底的香氣,以蓋子撥動茶湯,欣賞茶湯的顏色,茶葉舒展后的姿態,并使茶湯濃度均勻?!岸敷摇北昂嗡蚝误摇?,斗笠杯,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杯身的線條極為簡雅,大開大合的線條表達著粗放淳樸的民風。斗笠杯源自宋代,蘊藏著中國數千年歷史底蘊,是歷史上最為悠久的一款茶杯。

    云南畫報 2018年8期2018-11-14

  • 最佳推銷員
    前桌上的一個朱漆蓋碗,問:“你看,這件是什么?”應聘者兩眼放光,激動地說:“老板,那還用說,這件肯定是寶貝了?!标愖幽櫨o了眉頭,揮一揮手,讓應聘者出去了。第二位應聘者進來的時候,陳子墨又指著面前桌上的那個朱漆蓋碗,問:“你看,這件是什么?”應聘者仔細端詳了幾眼朱漆蓋碗,說:“呀,真不愧是咱們花城最大的古董店,這不是清朝年間宮廷專用的紅釉朱漆蓋碗嗎?價值連城啊……”沒等應聘者把話說完,陳子墨站起身擺了擺手,說:“你可以下去了?!币贿B測試了幾個,陳子墨都不滿

    故事林 2018年11期2018-06-11

  • 完美無缺
    梁家里有一個黃瓷蓋碗,是件傳家寶。最近老梁等錢用,就想出售它。消息傳出后,有古董商找上門來。古董商將黃瓷蓋碗拿在手里端詳了半天,說:“嗯,貨是好貨,可惜碗蓋有個缺口,本來值十萬,現在最多值七萬?!迸笥牙钏牡情T拜訪老梁,閑聊中說起那件傳家寶的事兒。李四想飽飽眼福,沒想到剛接過來,竟失手把碗蓋掉到地上摔碎了。李四霎時蒼白了臉,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我賠,我賠?!崩狭鹤焐险f沒關系,心里卻疼得緊,這下沒有了碗蓋,肯定更賣不上價了。李四坐不住了,紅著臉站起身就走

    愛你·健康讀本 2018年1期2018-05-14

  • 陶瓷蓋碗茶具形式對茶性發揮之影響 ——以茉莉花茶為例
    言碗上加蓋稱為蓋碗,是一類在漢代就已出現的歷史悠久的器物。在漢唐時期,其用途屬于食器(tureen)或儲物器皿而非茶具。蓋碗茶具(covered teabowl)最早作為貯茶器具出現在宋朝點茶法中(見圖1),應明朝瀹飲法①以沸水沖泡茶葉的瀹飲茶法,出現在唐宋時興的煎點茶法之后。適用于散茶沖泡。的出現而成為飲具,在清朝受到皇家和民間的喜愛而被廣泛使用,時至今日依舊作為茶人寵兒活躍在雅俗共賞的茶事活動中。依據在不同茶事使用方式,從功能上可分為主泡蓋碗和直飲蓋

    陶瓷學報 2018年2期2018-05-13

  • 成都茶館蓋碗茶境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于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以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但這須在靜坐無為的時候的?!毕壬m非成都茶客,但道出以蓋碗喝茶體驗之佳,提及“喝好茶”須在“靜坐無為”之境,得享“清?!?。喝茶講究器物,更講究一個“境”。茶境之多樣,“靜坐無為”只是其一。一、蓋碗茶境“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范疇,最早見于唐代王昌齡的《詩格》中?!八亚笥谙?,心入于境,神會于物,因心而得?!薄熬场钡奶岢鍪且岳锨f美學為基礎的“意境

    大眾文藝 2018年10期2018-01-28

  • 魯迅的茶道養 生 法
    道養生法:飲茶需蓋碗魯迅在文章中還說道:一次,他買了二兩好茶葉開首泡了一壺,但是怕這壺茶冷的快,用棉襖包起來,卻不料到他鄭重其事的來喝的時候,味道竟然與他平時喝的粗茶沒什么區別,而且顏色也很渾濁。他發現是自己的沖泡方法不對。喝好茶,是需要用蓋碗的,于是用蓋碗,果然把好茶的精髓全部都泡出來了。魯迅先生作為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一生淡泊,關心民眾,他以茶聯誼,施茶子民的精神,更為中華茶文化增輝。除了喜歡喝茶,魯迅先生還喜好養生藥茶。茶飲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

    飲食保健 2017年16期2017-08-31

  • 喝茶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于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但這是必須在靜坐無為的時候,當我正寫著《吃教》的中途,拉來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覺地滑過去,像喝著粗茶一樣了。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不過要享這“清?!?,首先就須有工夫,其次是練習出來的特別的感覺。由這一極瑣屑的經驗,我想,假使是一個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時候,那么,即使給他龍井芽茶,珠蘭窨片,恐怕他喝起來也未必覺得和熱水有什么大區別罷。所謂“秋思”

    作文評點報·高中版 2017年30期2017-07-10

  • 蓋碗,小清新茶具
    蓋碗,小清新茶具清乾隆 翡翠蓋碗 (一對)已是人間四月天,桃李迎風而笑,處處皆春意,嗜茶人蠢蠢欲動,他們日夜思慕的“明前新茶”已踏著春天芳影緩緩落入人間。指尖擷取那一點嫩綠,茶香若有若無,新茶滑入碗底,注入活水,升騰起來的便是生機盎然的香……此時,若沒有一款新巧、細致、端潔、柔美的蓋碗相襯,豈不是辜負了這般好茶?恰如魯迅先生在《喝茶》中這樣寫:“某公司又在廉價了,去買了二兩好茶葉,每兩洋二角。開首泡了一壺,怕它冷得快,用棉襖包起來,卻不料鄭重其事的來喝的時

    藝術品鑒 2017年4期2017-05-15

  • 英海珍:讓古老青花煥發青春光澤
    款看似普通的青花蓋碗,也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愛?!凹幢愫U湟呀浕鼐暗骆傆行┤兆恿?,還是有不少人慕名前來。一方面想看到展出的大器,另一方面,是想買到她手制的那款青花蓋碗?!眲偮渥炔?,中國茶道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劉秋萍女士就向我感概,“可惜此款青花蓋碗只制作了百余件,早已被先識者帶回家中了,你看我留著自用的也沒有幾件。希望海珍回去能再制作一些?!本壓午娗榇丝钚∑鳌皩τ谖覀儚氖麓伤噭撟鞯娜藖碚f,一般都把功夫花在大器物上,沒想到蓋碗這款小器,竟然到了受人追捧的程度?!?/div>

    財富堂 2016年12期2017-01-12

  • 北京老規矩(二十)
    具大概其有五種:蓋碗、泥壺(紫砂壺)、提梁茶壺、茶杯(水杯)和搪瓷缸子(杯子)。這幾種茶具,在上茶、喝茶、續茶(水)時,都是有規矩的。先說蓋碗。這種茶具上邊有蓋,下邊有托,中間是細瓷的茶碗。所以有的地方,也把它叫“三才碗”。北京人使用蓋碗喝茶,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由于用蓋碗喝茶形成了一整套規矩,特別是在官場上,用蓋碗喝茶成了無聲的語言,所以,在老北京用蓋碗喝茶也成了身份的一個標志。用蓋碗喝茶,是哪朝哪代什么人發明的?目前尚無定論,也難以定論。有人認為蓋碗

    北京紀事 2016年11期2016-11-10

  • 天涵 地載 人育
    葉博物館館藏精品蓋碗碗鑒鑒賞賞((下下))Covered bowl is a kind of tea set with lid, bowl and saucer from top to bottom. Its shape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 cultu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few

    收藏家 2016年9期2016-10-27

  • 教育有茶香
    壺三才杯:也稱為蓋碗公道杯:用來均勻茶湯品茗杯:用來品飲茶湯茶濾:用來過濾茶渣茶巾:用來沾干杯底的茶湯茶撥:用來撥倒茶葉賞茶荷:用來鑒賞茶葉第二道:潔具茶葉為至清至潔之物,用來泡茶的茶具也要干凈無比。因此,要選用晶瑩玉潤、淡雅質樸的蓋碗沖泡。第三道:投茶新鮮的茶芽秀巧可愛,茶香沁人心脾。三湘大地鐘靈毓秀,茶葉的清香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怡人靜謐。茶之溫暖猶如師長父母之愛,未言出口,永含在心。第五道:泡茶將沸水注入蓋碗,合杯悶茶,茶條舒展沉浮,茶湯漸濃。第四道:洗

    湖南教育 2016年25期2016-10-13

  • 形式與內涵 ——論陶瓷盞托到蓋碗的設計演變
    ——論陶瓷盞托到蓋碗的設計演變趙蘭濤,張文倩(景德鎮陶瓷大學,江西 景德鎮 333403)自茶文化興起以來,我國飲茶器皿不斷演變發展,從單一的茶盞到盞與盞托的搭配使用,再到發于明代至今仍被大眾接受使用的集蓋、碗和托三者為一體的蓋碗。飲茶器皿的形制隨時代而變化,同時受不同時代的茶文化背景、飲茶方式、使用習慣、瓷器官樣制度和審美意趣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茶盞與蓋碗發生了形式、功能上的變化以及內蘊的升華。在設計演變過程中,為人設計,為使用而變化,形式追隨功能的理念一

    陶瓷學報 2016年4期2016-09-18

  • 天涵 地載 人育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藏精品蓋碗鑒賞(上)
    葉博物館館藏精品蓋碗鑒賞(上)□樂素娜Covered bowl is a kind of tea set with lid, bowl and saucer from top to bottom. Its shape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 cultu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few c

    收藏家 2016年8期2016-09-08

  • 蓋碗
    頭喝茶用的是那種蓋碗,牙白細瓷,碗身和碗蓋上都印有一朵小小的墨荷。我心想,這個老袁頭,跟墨荷還真干上了。老袁頭一輩子除了畫兩筆畫,沒有別的愛好,只是喝茶得用蓋碗,這是以后我們大院里街坊們都知道的。盡管茶葉可以不講究,但沏茶必得用蓋碗,而且必得是他的這個印有墨荷的蓋碗,好像這蓋碗能讓茶變香。我去他家次數多了,每次見他喝茶都用這個蓋碗,曾經問過小水為什么袁老師偏愛蓋碗茶,小水搖搖頭,說他也不知道。那時候,我和小水年齡還小。小水的姐姐比他大兩歲,叫小溪,我很少見

    讀者 2016年13期2016-06-08

  • 日本古伊萬里蓋物與中國蓋碗的淵源
    連佳摘要:蓋碗是中國現代茶藝中非常常見卻又十分重要的一類茶器皿,不過很少有專門針對這種器型的分析研究。本文以蓋碗為出發點,著眼于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史,以及明末清初這個階段的瓷業交流發展史,從蓋碗的歷史起源,到日本古伊萬里瓷與中國景德鎮及潮州瓷的淵源進行探索整理,試圖梳理蓋碗在中日兩國的產生及發展歷程。關鍵字:蓋碗,古伊萬里,景德鎮瓷,外銷瓷,茶文化一、前言關于日本古伊萬里瓷器已經有大量著作進行了研究,由于筆者工作原因接觸到很多作為餐具尤其是茶具出現的蓋碗,卻

    收藏與投資 2016年7期2016-05-30

  • 土家族“糊倉”祈豐收
    早”儀式,有了“蓋碗肉”。長工們還不解氣,聲稱受高人旨意,插秧要糊稀泥,這樣才有好收成。財主信以為真,便欣然接受。插秧快結束時,長工們便一邊向財主砸稀泥,一邊念念有詞。財主被糊了一身稀泥,臉上還堆起笑容說:“糊吧糊吧,糊得越多,谷子越多?!焙髞?,這一習俗便流傳開來?!昂齻}”分開秧門、吃蓋碗肉和糊倉三部分?!伴_秧門”要舉行儀式。由大家推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先扯第一兜秧。扯第一兜秧相當講究,無論秧田方位如何,首先必須面向東方起半個秧,再面朝南方起另一半,然后合

    文史博覽·文史 2016年8期2016-05-14

  • 茶由心生
    溫杯,即用沸水將蓋碗、茶杯等沖洗一番,隨后便是賞茶聞香,將茶葉放入溫熱的蓋碗,使其香氣四溢。聞香后,茶藝師將沸水注入蓋碗沖泡茶葉,一定時間后,將蓋碗的茶湯倒入茶盅,由茶盅再倒入各個茶杯,分給每位客人?!捌酚⒌录t茶,沖泡前無須洗茶,注水后5—8秒就出茶湯,品茶時一看茶湯,二聞茶香,之后便可入口品茶?!绷杞Y林說。在這一系列的沖泡過程中,幾乎每一道程序都有個耐人尋味的名頭:鳳凰三點頭、乾坤倒轉、玉液移壺、高山流水……仿佛天地萬物此刻都交匯在這一杯一茶中。TEA

    空中之家 2016年4期2016-05-02

  • 土家族『糊倉』祈豐收
    早”儀式,有了“蓋碗肉”。長工們還不解氣,聲稱受高人旨意,插秧要糊稀泥,這樣才有好收成。財主信以為真,便欣然接受。插秧快結束時,長工們便一邊向財主砸稀泥,一邊念念有詞。財主被糊了一身稀泥,臉上還堆起笑容說:“糊吧糊吧,糊得越多,谷子越多?!焙髞?,這一習俗便流傳開來?!昂齻}”分開秧門、吃蓋碗肉和糊倉三部分?!伴_秧門”要舉行儀式。由大家推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先扯第一兜秧。扯第一兜秧相當講究,無論秧田方位如何,首先必須面向東方起半個秧,再面朝南方起另一半,然后合

    文史博覽 2016年8期2016-02-02

  • 泡茶之道
    ne1洗杯。敞開蓋碗碗蓋,用沸水洗杯。2置茶。事先將普洱茶茶餅撬下,解成小塊,置入小茶罐中數天,進行醒茶;此時從茶葉罐中撥茶入茶則,取茶7-8克左右放入蓋碗中。3潤茶。用一百度左右較高溫度的水來“潤”普洱熟茶,執壺的壺口距離蓋碗靠近,順蓋邊緣均勻環繞慢慢注水,然后快速出湯。棄去第一道茶水,可倒入公道杯,用來溫客人杯。4二泡。使用潤茶時的注水手法,再次注入沸水,泡后加蓋,蓋碗出湯快,15秒左右后出湯。注:使用電磁爐燒水,水第一次煮沸后須保持小沸騰的狀態。5奉

    南都周刊 2015年14期2015-09-10

  • 淺絳蓋碗里的一盞好茶
    型里,我比較喜歡蓋碗。這種淺絳瓷蓋碗玲瓏三件,小巧精致,杯與蓋上的瓷畫小品也簡約生動,詩意橫生。置于案上品茶賞器,給人以足夠的玩味與愜意。這當是淺絳彩瓷實用與觀賞兩廂結合最為恰當的妙品,也是此種彩瓷風行七十年,藝術魅力至今不減的一個奧秘所在。正是出于這一審美意趣,我才在早春時節訪景德鎮的時候,與數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閑談起當下景德鎮大師級的作品,幾乎都是觀賞器,而極少實用器的現象。對于這一問題,他們說也認識到了。但也有人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國大師甚至省大師是

    收藏界 2015年6期2015-06-05

  • 瑰麗虹彩 福壽雙全——清乾隆·礬紅蓋碗印象
    ,華麗凝重。此件蓋碗為清代乾隆年間燒制而成,高9.4厘米,口徑11厘米,底徑3.3厘米。敞口,深弧壁,矮圈足,帶盤形圈足蓋,蓋內扣于碗中,器身外壁遍施一色礬紅彩,釉層肥腴,光可鑒人。而最讓人嘖嘖稱奇的是蓋碗內壁的精美紋飾。蓋碗內壁口沿下繪有折枝佛手、折枝石榴、折枝壽桃三組紋飾。三組紋飾采用了寫實的手法。石榴黃中有紅,開裂處露出的榴籽紅中帶點白,極為晶瑩,嬌翠欲滴。壽桃利用顏色的變化突出質感,粉紅可愛。佛手金黃嬌嫩,果葉穿插。三組紋飾色澤柔和,均齊地分布在口

    茶博覽 2013年9期2013-09-25

  • 壺具與泡茶的關系
    面。壺口寬敞的、蓋碗形制的,散熱效果較佳,所以用以沖泡需要七、八十度(攝氏)水溫的茶葉最為適宜。因此蓋碗經常用以沖泡綠茶、香片與白毫鳥龍。壺口寬大的壺與蓋碗在置茶、去渣方面也顯得異常方便,很多人習慣將蓋碗作為沖泡器使用就是這個道理。蓋碗、或是壺口大到幾乎像蓋碗形制的壺,沖泡茶葉后,打開蓋子很容易可以觀賞到茶葉舒展的情形與茶湯的色澤、濃度,對茶葉的欣賞、茶湯的控制頗有助益。尤其是龍井、碧螺春、白毫銀針、白毫鳥龍等注重外形的茶葉,這種形制的沖泡器,若再配以適當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11年5期2011-03-17

  • 功夫綠茶
    成的事情了。誰說蓋碗不能用于沖泡綠茶?看大江南北的茶藝表演,無不以蓋碗為不二法器,當然也有人喜歡用壺(紫砂或瓷壺)泡。尤其是韓國人,他們喜歡用瓷壺來作為主沖泡器皿。專業審評的審評杯將蓋碗與壺的兩種功能完善地結合在一起了。無論是蓋碗還是壺,只是用來制造茶湯的用具,能否泡出完美的茶湯來,除了茶品的質量外,還有用什么水,水的溫度,浸泡過水時間等因素。用于品的用具,就是杯子了,杯控族的出現,使許多原本普普通通的杯子,賦予了許多人文與情感色彩。早年流行汝窯杯,眼下青

    茶博覽 2011年6期2011-02-08

  •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虎溪離別”的青花蓋碗。這件蓋碗講述了一個古老的故事。一位高僧隱居在深山中,居所附近有一條虎溪,他從不曾越溪送客。一次,有兩位友人來看望他。送行時,高僧與友人邊走邊聊,沒想到竟越過虎溪。蓋碗上描繪的就是關于好學的訪客和隱士之間友誼的故事?!胺炙奔夹g多用于清代康熙年間的青花瓷上,如同水墨的表現,一個顏色分成了不同的色調。這件青花作品為“翠鳥藍”,漂亮生動,是青花中的最高級別。

    茶博覽 2010年11期2010-01-15

  • 古代喝茶禮節
    禮文/文古代茶具蓋碗,蓋碗必有茶托,亦即碗托,有和茶碗一樣都是瓷的,也有銅的或銀的,甚至是金的。喝茶時要連茶托一道端起,拿起來放下去都應該沒有聲音。茶托是為防茶碗燙手用的,也是一種有關禮節的器皿。沒有茶托或不連茶托端起,主客都是失儀。私邸會客,也是如此,只有熟人相見,才不拘這些禮教。如果是下屬謁見上官,雖然泡茶,都是不喝的。只有上官要下“逐客令”時,才舉起茶碗作欲喝狀,侍者即高呼送客,客亦必須起身,故曰“端茶送客”。如果時間較長,上官舉手口稱“請茶”,自己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01年12期2001-12-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