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夫

  • 潮州:把“工夫”文化做到家
    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绷暯娇倳浽趶V濟樓展廳察看潮州非遺文化作品,觀看非遺項目傳承人代表的現場制作演示,并同他們親切交流。據統計,潮州現有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39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7個;擁有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11人,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2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7人……在潮州,和非遺有關的元素隨處可見。人們一下飛機或剛出

    民生周刊 2023年23期2023-11-13

  • 工夫”至拙卻有“功”
    ,在我看來便是“工夫”與“功夫”。兩者讀音相同,但其內涵可謂大相徑庭?!?span class="hl">工夫”似拙,似乎只有資質平庸的人才會花大把時間去做一件事;功夫則巧,歷來賢者都有過人的“功夫”,做事得心應手。倘若僅限于此,便算不得什么妙。這兩個詞最妙之處在于,看似矛盾的外表下實際上有著相通之處:唯有苦下“工夫”,才能練就一身“功夫”?!?span class="hl">工夫”是成就“功夫”的必要條件。中國自古以來有“天道酬勤”的說法,而“勤”字概括的便是大量的“工夫”。即便是水,只要經年累月地滴在一塊石頭上,也是能

    作文周刊·高二讀寫版 2023年31期2023-08-16

  • 工夫”至拙卻有“功”
    ,在我看來便是“工夫”與“功夫”。兩者讀音相同,但其內涵可謂大相徑庭?!?span class="hl">工夫”似拙,似乎只有資質平庸的人才會花大把時間去做一件事;功夫則巧,歷來賢者都有過人的“功夫”,做事得心應手。倘若僅限于此,便算不得什么妙。這兩個詞最妙之處在于,看似矛盾的外表下實際上有著相通之處:唯有苦下“工夫”,才能練就一身“功夫”?!?span class="hl">工夫”是成就“功夫”的必要條件。中國自古以來有“天道酬勤”的說法,而“勤”字概括的便是大量的“工夫”。即便是水,只要經年累月地滴在一塊石頭上,也是能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31期2023-08-15

  • 結合影視作品《工夫》探析勞動教育融入高職美術教學的可行性
    探討。影視作品《工夫》蘊藏著勞動教育和高職美術教學的豐富內涵,呈現“勞動美·奮斗美”的教學價值,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性格品質的塑造以及教師教學方法的豐富意義重大。因此,在高職美術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影視作品的圖像功能,借助勞動教育的實踐性,重視美術的實際操作,強化專業技能,統籌學生知識、能力以及素質培養的結構方案,迎合時代發展需要,立足高職學生的實際特點,把握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和內在規律,深入探析勞動教育融入美術教學的可行性,實現勞動教育和高職美術教學的相

    藝術科技 2023年4期2023-06-22

  • 論理學工夫的本質
    250100)工夫是中國傳統哲學尤其是宋明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鑒于它的重要性,學術界對其有過不少討論。①鄺寧:《近二十年工夫論研究綜述》,《國際儒學發展報告(2016~2017)》,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19年。不過,“至今尚缺乏典范性的儒家工夫論研究成果”。②王正:《儒家工夫論研究的現狀與未來》,《中國哲學年鑒·2018》,哲學研究雜志社,2018年。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數局限于工夫論的個案研究中,如牟宗三對心學體證工夫的研究。③牟宗三:《心體與性體》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1期2022-11-21

  • 漢語言哲學和中國哲學話語創建
    的全部,而哲學的工夫也不止于論說明理。關鍵詞:當代; 哲學; 工夫; 話語創建; 漢語言哲學B262A007908一、 中國哲學話語創建:當代問題世界風云變幻,呈現出高度的不確定。然則,天地氤氳,萬物化醇,人類文明的新形態正孕育其間。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積極參與人類文明形態的重塑進程。這些構成了當代不容忽視的圖景。然則,何謂“當代”?“當代”不僅是一個時間概念,更標識了一種有別于古代及現代的時代精神氣質。至于精神氣質上的“當代”究竟為何,以及對它“

    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22年4期2022-05-30

  • 王陽明晚年工夫論中的致知與誠意*
    致良知接引學者做工夫的同時,自身對致良知工夫的實踐也日臻化境。正德十五年前后,陽明思想尤其是工夫論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呢?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為,其變化可以大致概括為:從以誠意為本,轉向以致知或致良知為本。在正德十五年以后陽明的論述中,致知和致良知含義一致,可以互換使用。此處所說“本”,則是首要或根本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正德十五年前后兩個階段并非截然二分的關系。不少學者都注意到這一點,在此僅舉兩例。就良知而言,吳震認為:“若就義理的角度言,所謂陽明的早晚期良知

    現代哲學 2021年3期2021-11-25

  • 興國客家方言中的“工夫
    興國客家方言中“工夫”有多個義項:1.時間;2.精力和時間;3.本領、能力、造詣;4.武術、武術造詣;5.職業、工作;6.活兒?!?span class="hl">工夫”詞義衍化的過程中,轉喻起重要作用,各義項之間存在“以部分代整體”“以原因代結果”“以抽象代具體”“以整體代部分”等關系。關鍵詞:興國話 ?工夫 ?詞義 ?轉喻引言“工夫”和“功夫”引起了學者的關注,早在20世紀80年代,不少學者對這兩個詞進行了探討。沈?。?980)認為“工夫”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其本義是“賣工出力的人”,

    文學天地 2021年5期2021-09-10

  • 王陽明中晚年工夫論的轉折與連續*
    外無理”等;表達工夫觀念的主要命題,則有“知行合一”、“心外無學”、“去人欲而存天理”和“立誠”等。在初刻于正德十三年(1518)的《大學古本傍釋》序中,陽明開篇即說:“《大學》之要,誠意而已矣。誠意之功,格物而已矣?!?1)王陽明: 《大學古本原序》,載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編校: 《王陽明全集》(以下簡稱《全集》)卷三十二,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320頁。陽明這一階段對工夫問題的最終看法,可謂于此和盤托出。陳來先生認為:“陽明對《大

    思想與文化 2021年1期2021-01-30

  • “中和新說”后朱子工夫思想的發展
    派的“察識仁體”工夫有了深入理解,發現湖湘學派所謂的“察識”不是于分殊上即物求理,而是懸空體悟,有“以心察心”“以覺識仁”之弊。正是有見于湖湘學派在“察識”上的弊端,朱子開始對“中和舊說”提出的“先察識后涵養”工夫進行反思。另外,朱子自赴長沙拜訪張栻歸來以后便開始整理校定二程之書。這項工作促使朱子開始全面研讀二程著作,使得其能深入掌握二程的思想。由是,朱子注意到程頤的“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一語,并終生奉為圭臬。對此,朱子曾回憶說:“熹舊讀程子之書有年

    管子學刊 2020年2期2020-12-02

  • 鐘繇書法淺析
    詞】鐘繇;楷書;工夫;天然中圖分類號:J29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9-0168-02鐘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一、鐘繇是楷書的整理者、推行者鐘繇順應歷史的潮流,作為楷書的整理者、推行者,有其歷史原因,也與他的政治社會地位有關,還與他的個人才學和修養有關。(一)時代背景東漢末年政治腐朽、社會黑暗。至漢靈帝初年,

    戲劇之家 2020年29期2020-11-02

  • 好生活充滿了“工夫
    應該是指充滿了“工夫”的生活!”它表示(為事物)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最終解決了生活中的某些難題。而這投入和解決的過程,會帶給人極大的歡喜和滿足感。以前我做什么都風風火火,雖然我懂得“感恩才會有所收獲”的道理,但老覺得一個優秀的女人不該被瑣碎的家務事拖了后腿,這也造成了我的精力耗竭?,F在不如身體力行吧:對擁有的各種事物說“謝謝”,在做事的過程中盡量慢下來,以把自己的感激之情傳遞出去。于是我從感謝碗開始,感謝它將美味的飯菜帶到我嘴邊,這樣刷碗就不再是一件令人

    好日子 2020年3期2020-06-03

  • 王陽明致良知的工夫
    的總結,是本體與工夫的統一。本文關注致良知的展開工夫,以陽明先生龍場悟道時所作之《教條示龍場諸生》中的立志、勤學、改過、責善作為其致良知工夫的具體呈現。關鍵詞: 工夫? ? 立志? ? 勤學? ? 改過? ? 責善龍場悟道,無疑是王陽明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在龍場時期,他對學生有一個《教條示龍場諸生》的講話,提出四點要求,即立志、勤學、改過、責善,既是對學生學習的要求,在某種意義上又是致良知工夫的具體呈現。一、立志立志,就是立一個志向,確定一個目標。王陽明

    文教資料 2020年6期2020-05-07

  • 張栻心性論演進探析
    主性情;相應地在工夫上貫穿了主敬的抬升和察識的隱沒。張栻心性論的變化實質上源于對心體地位的堅持和抬升,并以此對胡宏師學未圓融處進行修正。關鍵詞:張栻;胡宏;心性;工夫;心體中圖分類號:G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4-3160(2020)02-0107-09張栻(字敬夫,號南軒),與朱熹、呂祖謙并稱“東南三賢”。張栻師承胡宏(號五峰),是湖湘學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湖湘學派最具爭議之人。朱熹稱“胡氏之說,惟敬夫獨得之,其余門人皆不曉”[1]

    湖湘論壇 2020年2期2020-03-11

  • 陽明學的本體—工夫悖論與其教訓
    “合著本體的,是工夫;做得工夫的,方識本體?!贝酥刑N含一種本體—工夫悖論:未曾“合著本體”,不能真正做工夫;而不做工夫,則又永不能“識本體”。這一悖論是貫穿陽明后學開展的重要線索。王龍溪和聶雙江追求“合著本體的是工夫”,但是他們提供的“合本體”方案都成問題。錢緒山追求“做得工夫的方識本體”,但是如何方為“識本體”并不易確認。本體—工夫悖論的癥結在本體,它不能離經驗太近,否則不成其為本體,也不能離經驗太遠,否則流于玄虛,陽明后學正是在這種兩難中掙扎。黃宗羲“

    孔學堂 2020年4期2020-01-03

  • 好“工夫”出好“功夫”
    個物品的重量的“工夫”;蒲松齡之所以有寫出《聊齋志異》的“功夫”,源于他“見行者過,必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的“工夫”;數學家陳景潤之所以有摘下數學王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功夫”,源于十幾麻袋的稿紙、四千多天的積累和一百多個月的推算的“工夫”。俗話說:“工夫不到家,什么都白搭?!比?,當今社會上的一些人一意求快,他們飲食要快,閱讀要快,出行要快,辦事要快……他們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以至于將真理甩在身后了??墒?,“工夫”不夠怎么

    創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5期2019-11-20

  • 工夫工夫
    俐[摘 要] “工夫”一詞原是漢語中的一個普通語匯,魏晉時經由佛教、道教的使用和推廣,開始具有一定的義理特性。宋以后的儒家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量理論化、系統化的義理闡述,徹底實現了“工夫”概念的義理化。經過宋明理學家精巧的理論建構之后,“工夫”概念升華為關于“工夫”的理論,今日學者習慣稱之為“工夫論”,并視之為中國哲學的重要特質之一。本文所要探討的是從“工夫”到“工夫論”的發展歷程。相信這對中國哲學的認知和中西哲學的比較將有所裨益。[關鍵詞] 工夫;工夫論;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4期2019-08-30

  • 張岱修養工夫
    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工夫曠疏以及由此帶來的師心自用、猖狂自大、認欲作理、摻雜情識等流弊之批判力度卻一點也不遜色于顧、黃、王等人。張岱對修養工夫極為重視且有其自己的思考,頗有特色。一、“悟”“修”并重張岱修養工夫在根本處秉承心學“反身而誠”“逆覺體證”的基本路數,他說:“大抵圣賢教人,只在心上做工夫,不在外邊討求?!盵1]265“家大父曰:心體中打疊得干凈,圣賢學問工夫,自一了百當。張侗初曰:認得本心,一生更無余事?!盵1]540工夫的關鍵在于覺悟和挺立人所固有

    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年6期2019-02-24

  • 朱熹《大學》“正心”工夫研究
    具體的“八條目”工夫,從本末論,朱熹以“修身為本”,此修身是廣義上的修身。有人問朱熹:“《大學》一書,皆以修身為本。正心、誠意、致知、格物,皆是修身內事?!敝祆浠卮穑骸按怂恼叱删湍切奚?。修身推出,做許多事?!盵1]252也就是說“格致誠正”統一于修身,皆為本。朱熹又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這五個工夫條目分成知和行兩個方面。朱熹言:“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誠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盵1]264他論知行關系:“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19年11期2019-02-21

  • 簡析朱子“敬”論 ——兼及朱子對程門后學工夫論的承繼與反思
    3)“敬”是朱子工夫系統中的“本領工夫”,是朱子在承繼二程子“敬”論并吸收、糾偏程門后學工夫論的基礎上建構的。其在朱子工夫論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體現在“敬”貫穿始終、動靜、內外、知行、已發未發、有事無事、小學大學,是其它工夫的依據和前提,又與其它工夫互相發用;另一方面體現在“敬”可以突破“體認大本”與“察識端倪”的程門工夫矛盾,在心、事關系中可以統攝不同工夫進路構建完整的朱子工夫系統。徹底厘清“敬”在心、事關系中的作用并非一篇文章可以詳盡的,本文希望通過回溯朱

    山東社會科學 2019年3期2019-02-09

  • 中晚明學界中本體與工夫關系之辨
    體論問題,后者是工夫論問題,二者之間關系構成了理學內部一個重要的問題。這一問題自陽明明確提出以后,中晚明學者對此高度關切,討論持續不斷。以往學術界對此也有一些討論,楊國榮《本體與工夫——從王陽明到黃宗羲》以王陽明和黃宗羲為例,考察了二人關于本體和工夫的論述,他另一文《晚明心學中的本體與工夫之辨》則主要區分了王門后學中重良知的先天之維和重后天工夫兩派,認為黃宗羲“心無本體,工夫所至即是本體”這一命題懸置了對本體的先天預設,對工夫本體之辨作出了轉化。本文則主要

    特區實踐與理論 2019年4期2019-01-19

  • 一杯熱茶的功夫
    詩集《一杯熱茶的工夫》中寫過一首同名詩,一段妙語教我讀一遍即渾身充滿溫暖:“在所有丈量時間的單位中,沒有比‘一杯熱茶的工夫’更有味道更富詩意了。那會兒工夫可快可慢,可長可短,絕不似其他的計時單位那樣斤斤計較,那樣鐵面無私般死板?!笔前?,且設想清早起床于北國鄉村,打開窗簾,遍野皆白。一手拿杯,一手揭開蓋子,桂花的芬芳徐徐洇漫。且設想極忙碌的一天過完,回到家,坐沙發,雙腳交疊咖啡桌上,杯口靠唇,熱汽繚繞,那是大紅袍,或者金駿眉。我在街上走,還可為各種人編排“工

    愛你 2018年35期2018-12-15

  • 工夫”似拙卻有“功”
    ,在我看來便是“工夫”與“功夫”。二者讀音相同,但一般人從尋常角度視之,可謂大相徑庭?!?span class="hl">工夫”似拙,似乎只有庸人才會用大把工夫去做一件事;“功夫”則巧,歷來賢者都有過人的“功夫”,做事得心應手。倘若僅限于此,便算不得什么妙。這兩個詞最妙之處在于,看似矛盾的外表下實際上有著相通之處:唯有花費“工夫”,才能練就一身“功夫”?!?span class="hl">工夫”是成就“功夫”的必要條件。自古以來便有“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說法,從一根鐵杵到一根針,有能力實現這樣轉化的人,不可謂沒有“功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8年25期2018-10-24

  • 舊時鄉村的“工夫市”
    侯艷曉提起“工夫市”,七八十歲的老人恐怕并不陌生。煙臺龍口附近的橋上村,舊時就有一處“工夫市”。為了謀生,無地耕種或從地里閑下來的農民會自發地去那兒找活兒,俗稱“代工夫”。據說,橋上的“工夫市”由來已久,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歇市前,每天上市“代工夫”的有三五十人,最多時可達百人。舊時的膠東農村,一直沿襲著祖輩們傳下來的笨拙的手工耕作方式。糧田較多的人家,農忙季節誰家地里的活兒忙不過來,就招呼一下左鄰右舍搭把手,實在找不著人手,就只好去“工夫市”上雇人。橋

    農業知識·百姓新生活 2017年11期2017-12-20

  • 一杯熱茶的工夫
    有比‘一杯熱茶的工夫更有味道更富詩意了。那會兒工夫可快可慢,可長可短,絕不似其他的計時單位那樣斤斤計較,那樣鐵面無私般死板?!笔前?,且設想清早起床于北國鄉村,打開窗簾,遍野皆白。一手拿杯,一手揭開蓋子,桂花的芬芳徐徐洇漫。且設想極忙碌的一天過完,回到家,坐沙發,雙腳交疊咖啡桌上,杯口靠唇,熱氣繚繞,那是大紅袍,或者金駿眉。再想,但凡不必嚴格計算時間,又以休閑為旨歸的,類似的“工夫”要多少有多少。一杯咖啡的工夫,對我這樣的旅居異鄉者,毋寧更具吸引力。從前的北

    特別文摘 2017年17期2017-11-13

  • 世界變呀變
    麗娜只是一眨眼的工夫,落在掌心里的小雪花就融化啦。只是一轉身的工夫,淘氣的小貓就把盤子打破啦。只是喝杯茶的工夫,烏云就把太陽遮住啦。只是睡了一覺,可愛的小花兒就枯萎啦。只不過幾天不見,小蝌蚪就長出腿來啦。只不過幾天不見,毛毛蟲就變成蝴蝶啦。只不過幾個禮拜不見,鴨媽媽的寶貝蛋就變成小鴨子啦。只不過幾個禮拜不見,蘋果樹上就結滿紅蘋果啦。時鐘滴答滴答響,一天變成另一天。春夏秋冬團團轉,一年變成另一年。我們這個世界呀,總是變了又變,變了又變……但是親愛的小熊,你知

    小獼猴學習畫刊 2017年4期2017-05-04

  • 王陽明“致良知”說的工夫及現實意義與價值
    明;“致良知”;工夫;現實意義中圖分類號:B24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2-0094-02“知行合一”說是王陽明早期思想的體現,江右之后,王陽明則轉揚“致良知”之論。因為在王陽明的內心,“致良知”論比“知行合一”說得更為直接和具體,也更有實踐性。那王說的“致良知”具體內容如何呢?一般來講,“致良知”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良知”論,其實也就是王說的道德本體論;二是“致良知”說,指的就是王說的本體工夫同一論[1]1

    學理論·下 2017年2期2017-03-17

  • 舊時鄉村的“工夫市”
    舊時鄉村的“工夫市”提起“工夫市”,七八十歲的老人恐怕并不陌生。煙臺龍口附近的橋上村,舊時就有一處“工夫市”。為了謀生,無地耕種或從地里閑下來的農民會自發地去那兒找活兒,俗稱“代工夫”。據說,橋上的“工夫市”由來已久,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歇市前,每天上市“代工夫”的有三五十人,最多時可達百人。舊時的膠東農村,一直沿襲著祖輩們傳下來的笨拙的手工耕作方式。糧田較多的人家,農忙季節誰家地里的活兒忙不過來,就招呼一下左鄰右舍搭把手,實在找不著人手,就只好去“工夫

    農業知識 2017年44期2017-02-02

  • 心、性、氣、形:十字打開的孟子工夫
    子將自孔子提出的工夫修養予以了細致化、體系化,同時他還注重將心性和身體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孟子一方面以“求放心”來確立道德的主體性,進而以“盡心、知性、知天”“存心、養性、事天”的心性工夫來將道德意識、道德判斷、道德境界予以養成;另一方面以“不動心”而“集義”的方法養成“浩然之氣”的“大丈夫”氣象,從而實現道德從心性到行為的轉化即“踐形”。孟子這種在心、性、氣、形上同時展開的工夫論,恰如陸九淵所形容的,“孟子十字打開,更無隱遁”。關鍵詞:心性;踐形;工夫

    中州學刊 2016年6期2016-07-04

  • 試析宋代新儒學對道教思想的融攝
    教;本體;心性;工夫;境界宋代新儒學是在先秦儒家孔孟思想的基礎上,吸收借鑒佛道宇宙本體論、心性修養論等理論進行整合與創新而形成的新的理論形態。北宋時期的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等在創新儒學的過程中使用了許多道教理論,如本體論、心性論、工夫論、境界論等,使儒學理論更具思辨性與形上性。其后的理學學者繼續他們的會通方式,從以上幾個方面對道教思想吸收利用,鑄就了儒學的新模式——理學。正如陳來先生所述:“精神文化的發展有其內在的邏輯與課題,古典儒家的復興是適應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5期2016-04-13

  • 儒家工夫視域下杜甫晚年的崇佛轉向
    2003)?儒家工夫視域下杜甫晚年的崇佛轉向崔海東(江蘇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江蘇鎮江212003)摘要:杜甫一生儒行,但是晚年確又轉崇佛教,考其緣由,實因人生坎坷,命運多騫,同時儒門工夫陵夷,不能提供有效資源以安身立命。自儒家工夫檢討之,一則鶩外遺內,有用無體,只將儒家視為一種個人職業與國家制度的安排,全然不關心性修證;二則性情非狂即苦,始終不能自作工夫,以服膺天命。關鍵詞:杜甫;崇佛;檢討;工夫杜陵之雄,論者眾矣。本文則擬在儒家工夫視域下,考察少陵晚年崇佛

    武夷學院學報 2016年1期2016-03-17

  • 老師,您應該讓孩子們帶走什么 ——“自主式開放型”課堂教學初探
    主 開放 靈動 工夫 火花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語言文字運用體現在生活、學習、工作的時時處處。語文課程標準的性質說明學好語文是為學好其它課程奠基,是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基。小學教育是全民族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則是基礎中的基礎。因此,學好小學語文是必須的。學好的前提是愿學,愿學的前提是感興趣。法國思想家盧梭說:“教育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碧K霍姆林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6年7期2016-03-01

  • 朱子兩種主“動”的涵養工夫辨析
    “動”的涵養未發工夫,為“靜→動→敬”的涵養環節之一,其針對已學者而言,要求在人倫日用中養心體未發之中并守之以備發用之和,此屬于“上達→涵養→發用”的工夫格局。其常與主“動”的下學涵養工夫相混淆,后者對初學者而言,要求在基礎性的生活內容中養出善端以備上達,此屬于“下學→上達”的工夫格局。由于此二者在性質、內容、主體、特點以及工夫格局中的位置迥異,故均冠以“涵養”易引起歧解,應在名稱上予以規范,宜以“涵養”專指下學,以“存養”轉表未發,即下學涵養與未發存養。

    中州學刊 2015年10期2015-12-03

  • 廣義視域中的“學”
    系,也關乎本體與工夫、性與習的互動。關鍵詞:為學;成人:本體:工夫中圖分類號:B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5)01-0032-08本文內含兩個基本概念,即“為學”與“成人”?!盀閷W”與“成人”關系的討論,既涉及如何理解“學”(何為學)的問題,也關乎如何“成人”(如何成就人自身)的問題。以中西哲學的相關看法為背景,可以注意到以上論域中的不同思維趨向。由此作進一步考察,則不僅將深化對“為學”與“成人”關系的理解,而且將在更廣泛意

    江漢論壇 2015年1期2015-11-05

  • 牟宗三哲學體系中“性”的內涵
    性 性體 心體 工夫【中圖分類號】B089 【文獻標識碼】A“性”之概念梳理《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對“性”的解釋有六層涵義:“1、性格;2、物質所具有的性能;物質因含有某種成分而產生的性質;3、加在名詞、動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抽象名詞或屬性詞,表示事物的某種性質或性能;4、有關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5、性別;6、表示名詞的類別的語法范疇?!雹僖陨虾x都是基于認識論角度對“性”的解釋,是對一個詞語涵義的外延演繹。牟宗三認為要建立道德本體論,停留于此是不能解決

    人民論壇 2015年35期2015-09-10

  • 下功夫還是下工夫
    夫子“功夫&工夫”歷來可通用“功夫”在西晉時期已有書證?!度龂尽の褐尽と俚奂o》曰:“吾乃當以十九日親祠,而昨出已見治道,得雨當復更治,徒棄功夫?!薄?span class="hl">工夫”最早的書證在東晉時期?!侗阕印ゅ谟[》曰:“既生值多難之運,亂靡有定,干戈戚揚,藝文不貴,徒消工夫,苦意極思,攻微索隱,竟不能祿在其中,免此壟畝?!眱商帟C中的“功夫”與“工夫”意思相同,都是“做事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直到清代,表示這個意思時,“功夫”和“工夫”都可混用,“下功夫”實際上就等于“下工夫

    學生天地·初中 2015年4期2015-05-13

  • 明末清初詩僧擔當和尚的休閑美學
    的認識。他的休閑工夫著重心志調節的順情與復性兩個方面,并在境域取舍方面引導人們走向棲隱之境、游覽山水之境、融入人倫之境。他的休閑載體是酒、茶、書、畫等高雅之物。他的休閑境界既遁世又諧世,既安貧樂道甘于寂寞,又圓融通達與人同樂,并具有某種程度的超越。他的休閑審美范疇可以概括為閑曠和閑逸。擔當的這些休閑觀念與實踐對構建當代休閑時代與和諧社會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關鍵詞:擔當;休閑;工夫;境界;審美擔當(1593-1673)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擔當。云南晉寧人。俗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8期2015-03-19

  • 命題作文導寫:工夫與功夫
    、投入精力叫做用工夫,具有一定的能耐和本領叫有功夫。請以“工夫與功夫”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思路導航:工夫,即付出的精力、時間、投資等;功夫,即具備的能力、本領等?!?span class="hl">工夫與功夫”是一個復雜的關系型命題,考生作文時不能偏廢其中任何一點,而且要將“工夫”與“功夫”的關系辯證地闡述清楚。具體來說,二者有兩種關系:一是必要條件關系,二是辯證關系。根據上面的分析,考生可以從其兩種關系中選擇一種展開論述;也可以同時呈現兩種關系,逐層深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4年11期2014-09-04

  • 實做工夫,解放心靈 ——儒家哲學與文化論壇傳統工夫理論全國學術研討會綜述
    30004)實做工夫,解放心靈 ——儒家哲學與文化論壇傳統工夫理論全國學術研討會綜述鄭朝暉 (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廣西 南寧 530004)工夫理論基于中國的人文主義傳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但在因應西方理性主義傳統的過程中,學界逐漸偏向于理論理性的形而上學研究,有意無意忽視了對傳統工夫理論的重視。近年來,因為文化自信之重建,學者漸趨于積極運用傳統思想資源因應當代中國在現代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文化沖突與人生挑戰,工夫理論之重要性始為學界所覺。為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1期2014-04-04

  • “儒學工夫論研究”專題
    王興國主持人語:工夫問題是中國哲學所特有的重大問題,甚至是核心問題。這一問題幾乎與中國哲學的所有內容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無論是形而上之學,或形而下之學,均不能離開工夫而存在。因此,沒有工夫論就沒有中國哲學;離開工夫論就不能理解中國哲學。中國哲學的三大主干儒釋道以及中醫哲學(包括養生哲學)和武術無不具有其自己的工夫論,并且它們彼此之間常?;ハ酀B透與互相影響。不僅如此,在中國文化的傳播過程中,中國哲學的工夫論也對東亞一些國家或地區的儒釋道醫以及武術產生了深刻和廣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年5期2012-08-15

  • “學貴得之心”與“學無內外”
    心;天道;體驗;工夫;內外中圖分類號:B244.9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33-0059-02注重為學的內外本末之辯是儒學尤其是陽明心學的一個重要命題。先秦時曾子《大學》即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庇衷唬骸白蕴熳右灾劣谑?,壹是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倍@個為學之本乃是“修身”、“明明德”,王陽明稱之為“致良知”。曾子強調君子為學要“知本”,認為“此謂知之至也”,這是知識的極致。若是違反了

    學理論·下 2010年11期2010-12-21

  • 王陽明“本體工夫之辨”在明清之際的學術走向——以劉宗周、黃宗羲為中心的考察
    25003)本體工夫之辨,這是明代心學宗師王陽明(1472-1529)及其后學經常論及的一大哲學命題。本文認為:王陽明“合本體工夫而一”之論內涵有兩大思維向度,即“一悟本體即是工夫”和“由工夫見本體”;劉宗周(1578-1645)作為“明代最后一位儒學大師”極力主張由“本體”至“工夫”的重心轉移,“即工夫即本體”、“即下即上”提法就是明證;“心學殿軍”黃宗羲(1610-1695)沿著其師劉宗周的路子繼續前行,力主“心無本體,工夫所致,即其本體”,強調了實踐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10年1期2010-08-15

  • 論羅汝芳的易學思想
    又引申出即本體即工夫,“不動心”及“自然”的工夫論。關鍵詞:羅汝芳;易學;天命之性;生生之理;仁;本體;工夫中圖分類號:B2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3882(2008)01-0019-06On LUO Ru-fangs thought on the YiLIANG Juan-hua(Department of Philosophy,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School of

    周易研究 2008年1期2008-03-28

  • 論王陽明的“理欲之辨”及其價值定位
    天理; 人欲; 工夫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11-0064-03在對待理欲的問題上,古代思想家提出許多見解,有代表性的有孟子的“寡欲”說,荀子的“導欲”說,老、莊的“無欲”說,偽《列子·楊朱篇》的“縱欲”說,宋明理學的“存理去欲”說等,反映了中國古人對于人欲問題的哲學思考,這里主要說明宋明理學中王陽明的理欲觀。王陽明宣稱他的“良知”是人與天地萬物的最高本體,是“與物無對”,即沒有其他標志物體、存在的范疇能

    理論月刊 2007年11期2007-12-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