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測線

  • 井下采動對地表巖層移動的影響研究
    采動的前提下,觀測線可以設置在盆地的平底部分;如果采動不充分,觀測線通常設在移動盆地的主斷面位置。觀測中將于采動影響范圍內設置觀測點,在采動過程中該點應與地表同時移動。根據礦區地形特點,選擇剖面型線狀普通地表移動觀測站進行布置,并設計走向觀測線和傾斜觀測線互相垂直。2.2 觀測線位置的確定3102 工作面長807 m,平均埋深為98 m,沿著傾向推進,則判斷傾斜方向為充分采動、走向方向為非充分采動。參照首陽山煤業3102 工作面地質采礦條件以及《煤礦測量規

    山西冶金 2023年11期2024-01-07

  • 多工作面開采過程中地表沉陷變形監測
    表布設一條走向觀測線、兩條傾向觀測線、控制點6 個。傾向觀測線B 布置測點45 個,傾向觀測線C布置測點46 個,走向觀測線布置測點113 個。綜合計算所有觀測數據可得A 線最大下沉值為487 mm、B線最大下沉值為401 mm、C 線最大下沉值為387 mm。2.2 401102 工作面監測設計2.2.1 地表變形觀測站布置根據401102 工作面位置和地表地形情況,布設兩條觀測線,一條走向觀測線和一條傾向觀測線。同時,將401101 工作面傾向觀測線B

    科學技術創新 2023年22期2023-09-21

  • 孟村礦首采工作面開采沉陷監測研究
    ,最終確定走向觀測線的位置向下山方向移動37.5 m.本項目中根據工作面地表建筑物分布,為了更好地預防地表建筑物損壞,布設兩條傾向觀測線,兩條觀測線相距250 m,距開切眼距離分別為645 m、895 m.2.2 監測線長度走向觀測線和傾向觀測線長度一般應覆蓋整體采空區,長度計算方法如圖1所示。圖1 觀測線長度計算示意當遇到超長工作面,且長度大于開采深度的0.9倍時,走向觀測線可只設半條。為準確獲取401101工作面地表沉陷過程、分析地表移動規律,在走向方

    煤 2023年9期2023-09-14

  • 81621工作面開采地表沉陷變形規律探析
    位置共布置3條觀測線,其中觀測線A和B沿工作面走向方向布置,觀測線C沿工作面傾向布置。觀測線A的長度為1 400 m,相鄰兩個測點之間的距離為20 m,共布設3個控制點,71個測點,編號為Z1-Z71。觀測線B的長度為200 m,相鄰兩個測點之間的距離為20 m,共布設3個控制點,10個測點,編號為Z72-Z82。觀測線C的長度為849 m,相鄰兩個測點之間的距離為25 m,共布設3個控制點,34個測點,編號為Q1-Q34。測點布置如圖3所示。圖3 工作面

    江西煤炭科技 2022年4期2022-11-25

  • 基于改進智能算法反演概率積分參數
    走向線設計B 觀測線,走向線長1280 m。按傾向線設計T 觀測線,傾向線長880 m。模擬觀測站的點布設如圖1。圖1 模擬工作面地表監測點位置分布表2.2 DEFPA 反演參數準確性實驗分析將DEFPA 算法模型反演的概率積分參數與設計值比較,見表1。根據表1,計算后的相對誤差絕對值均不超過5%,DEFPA 算法模型反演的擬合下沉值和水平移動值標準差為5.84 mm,準確性較高。表1 DEFPA 概率積分法反演參數準確性分析2.3 DEFPA 反演參數抗

    山東煤炭科技 2022年10期2022-11-05

  • S1306工作面開采沉陷“天-地”協同監測方案研究
    設計參數為確保觀測線沿煤柱一側的邊界不受開采影響,觀測線應有足夠的長度。因此,按煤礦測量規程取各種移動角的調整值:Δγ=Δβ=Δδ=20°.2.1.2 觀測站位置設計1) 傾向觀測線位置設計。為保證傾向觀測線通過充分采動區,觀測線到開切眼的距離D必須滿足公式(1)[4]:D≥(H0-h)cot(δ-Δδ)+hcotφ(1)式中:H0為工作面平均采深;h為松散層厚度,取90 m;δ為走向移動角;Δδ為走向移動角修正值;φ為松散層移動角。經計算得:D≥399

    煤 2022年9期2022-08-31

  • 煤礦開采地表沉陷預測及其防治研究
    滿足觀測要求,觀測線必須布置在地表沉陷池的主體部分,且觀測線的長度必須大于地表沉陷池的范圍。觀測線應根據采礦條件和建站目的控制測點密度,并應有利于觀測。測點應埋設在凍土線以下,防止外界非開采影響的移動,觀測期間觀測站不受鄰近礦山開采影響,觀測站控制點埋設牢固在移動盆地的范圍之外[7]。(2)觀測站布置。根據《建筑物、水體、鐵路和煤柱及煤礦開采規程》,確定走向角、向上角和向下移動角均為70°,移動松散層的角度為55°[8-11]。走向觀測線的西端設置4個觀測

    能源與環保 2022年7期2022-08-02

  • 高強度開采地表移動變形規律研究 ——以曹家灘礦為例
    (1)地表移動觀測線設計本文為研究高強度工作面開采后地表的移動變形規律,在122106工作面沿走向和傾向各布置了一條觀測線,各測線長度設計如下:①走向觀測線沿采空區中線布置,測線長度按照式(1)計算:式中:H0—回采工作面的開采深度,取330m;δ—走向移動角,取63°;h—土層厚度,一般為140m;△δ—走向移動角的修正值,一般取20°;φ—松散層移動角,取45°。根據地表移動觀測站設計原則,走向觀測線的長度應足夠控制沉降區的移動特征,依據公式(1)計算

    當代化工研究 2022年13期2022-07-25

  • 交流輸電線路交叉跨越區域下方電場影響因素研究
    m高度內沿各條觀測線的電場強度分布,并分析導線離地高度、相序、交叉角度、相位差、排列方式等因素對該平面內電場強度分布的影響規律,進而研究如何降低或改善交叉跨越線下區域的電場強度。本文研究成果一方面有助于科學合理地削弱交叉跨越線路產生的工頻電場,將其大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允許范圍內,并改善下方電場的整體分布;另一方面,可為輸變電工程建設中的設計規劃提供理論參考。鑒于現有文獻對于交叉跨越區域下方電場強度的影響因素分析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3-15],即只觀察交叉跨

    電機與控制學報 2022年6期2022-07-15

  • 黏度時變雙液漿盾構壁后注漿過程數值模擬研究
    力場與速度場的觀測線,所有觀測線均處在盾尾間隙水平對稱面上。其中,觀測線1通過注漿孔圓心且平行于側面出口;觀測線2平行于盾尾間隙前側壁面且與其相距100 mm;觀測線3平行于右側出口且與其相距100 mm。觀測線1將表征注漿入口正前方漿液注入方向的壓力場分布與速度場分布;觀測線2將表征與注漿方向垂直的橫向壓力場分布與速度場分布;觀測線3的觀測結果則反映了出口邊界附近的壓力場與速度場的分布情況。圖3 觀測線布置Fig.3 Observation wire c

    浙江工業大學學報 2022年4期2022-07-14

  • 錦丘煤礦建筑物壓煤充填開采地表沉陷規律研究
    不受采動影響,觀測線兩端延長,不在地表沉陷影響范圍之內。根據沉陷觀測原則,在162-102 工作面布置80 個觀測點T,間距20 m,測線長度1700 m。觀測線兩端在工作面邊界外。同時,沿工作面走向布置觀測點,位于主斷面巷道兩側,數量為20 個,獲取觀測線G。整個觀測線長度為620 m,平均間距31 m。由此,形成了對沉陷特征和沉陷范圍的觀測線。3 膏體充填地表沉陷規律分析將觀測站數據進行整理,通過origin 軟件繪制累計下沉量曲線,如圖1、圖2 所示

    山東煤炭科技 2022年4期2022-05-16

  • 基于磁場分布特性的接地網故障診斷研究
    及斷點,可設立觀測線與觀測點通過分析地表磁場分布規律進行識別. 設置接地網面積為160 m×160 m,x、y方向分別有17 根電阻率1.7×10-7Ω·m 半徑0.01 m 的圓鋼導體,相對磁導率為636,相鄰兩點間距10 m. 接地網埋設于土壤電阻率為100 Ω·m的均勻土壤中,埋設深度為0.6 m. 因變電站磁場環境復雜,為了抑制工頻、各奇次諧波以及線路中電流變化等對測量結果的干擾[13],在O點(接地網中心點)施加幅值為10 A的異頻電流,頻率為8

    電子學報 2022年3期2022-05-11

  • 厚松散含水層失水沉降相似模擬實驗研究
    位移法記錄覆巖觀測線觀測點的破斷過程及移動變形情況,在W型及O型剪切應力拱的基礎上,根據有效應力揭示厚松散含水層下開采地表下沉值偏大的內在機理,為類似地質采礦條件下安全生產提供理論依據。1 工程概況潘四東煤礦11111工作面傾向長度為145 m,實際回采走向長度為411 m,松散層厚度為336 m,屬于典型的厚松散層。11111工作面上覆新生界下部含水層的成分是砂土和黏土的混合沉積物,富水性弱。頂部為粉砂巖、細砂巖、砂泥巖互層、黏土層,中部以砂巖為主,夾粉

    工礦自動化 2022年1期2022-01-25

  • 忻州窯礦8308工作面巖移變化測量規律研究
    測站,設計走向觀測線一條和傾向觀測線兩條。(2)為準確獲取地表移動變形的規律,地表移動觀測線設計布置在地表移動變形主斷面上。觀測線方向布置成與工作面邊界垂直。(3)為便于設點和觀測,觀測線選在地形較為平坦地區,避開沖溝和陡崖。(4)考慮到工作面回采時間及項目的完成時間,綜合地形條件為便于進行觀測,設計開采沉陷觀測線布置工作面中間,分為走向觀測線A 線和傾向觀測線B線、C線。2.2 觀測站設計時所用到開采沉陷參數地表移動觀測站設計所用的開采沉陷參數有:走向充

    西部探礦工程 2021年1期2021-12-24

  • 大柳塔煤礦地表沉陷移動變形規律研究
    上方增加1 條觀測線(Z72-Z82),走向觀測線按原設計點位埋設(Z1-Z71)。3 條觀測線總長度2 451 m,共埋設116 個工作測點,6個控制點。主要包括2 個半條走向觀測線,觀測線Z1-Z71,測線長度1 400 m,測點平均間距20 m,觀測線Z72-Z82,測線長度200 m,測點平均間距20 m;傾向觀測線Q1-Q34,測線長度849 m,測點平均間距25 m。52304 工作面測點布置如圖1。圖1 52304 工作面測點布置Fig.1

    煤礦安全 2021年11期2021-11-23

  • 松軟砂巖下開采地表移動變形規律研究*
    測站一般由走向觀測線和傾向觀測線組成,由于沙吉海煤礦B1003W01工作面走向長度(2 300 m)遠大于該地質采礦條件下達到充分開采所需要的最小尺寸(按采深估算約400 m),開采后走向上沉陷曲線應呈對稱分布;同時,在地表移動觀測站設計前工作面已經開始回采,開切眼側地表不宜布設觀測站。因此,本次地表移動觀測站選擇布置在停采線一側,采用半條走向觀測線及完整的一條傾向觀測線的布設形式。地表移動觀測站位置設計時,考慮走向觀測線布設于地表移動盆地的走向主斷面上,

    礦山測量 2021年4期2021-09-18

  • 工作面巖移觀測方案設計
    向方向各設1條觀測線,觀測線應設在地表移動的主斷面上,并且測點應有一定密度[3-5]。開采煤層為近水平煤層,上述設計完全能夠滿足今后求各種巖移參數的要求。1) 傾向觀測線的布置。根據0707號地質鉆孔顯示,N1305工作面埋藏深度為503.8~581.4 m,平均埋深542 m,推進長度為2 175 m,采面長352 m,表土層厚度83 m。工作面在走向方向上采動是充分的,傾斜觀測線在工作面推進方向上的位置必須超過開切眼距離,見式(2):D1=(H0-h)

    煤 2021年7期2021-07-13

  • 淺埋煤層開采地表沉陷規律分析
    一條測線。走向觀測線A 長度共計690 m,58 個測點,控制點(KA1~KA3)、工作點(A01~A55)數分別為3 個、55 個,測點間距均為10 m;傾向觀測線B 長度共計1010 m,78個測點,控制點(KB1~KB6)、工作點(B01~B72)數分別為6 個、72 個。具體測線布置如圖1。測點采用全站儀進行水平觀測,水準儀進行高程觀測,其中測線A、B 分別進行6 次水平、13 次高程觀測。圖1 地面測線布置示意圖3 地表測點觀測數據及變形規律分析

    山東煤炭科技 2021年4期2021-05-13

  • 厚煤層綜放開采工作面地表巖移實測分析
    向中軸線布置主觀測線1 條,沿傾向與走向垂直不等間距布置觀測線3 條,每條觀測線上均勻間隔布置1 個測點。走向觀測線長度1200 m,兩測點間隔100 m,共布置測點12 個,編號Z1~Z14;傾向觀測線長度400 m,兩測點間隔50 m,共布置測點3 組24 個,編號A1~A8、B1~B8、C1~C8。工作面觀測點布置如圖1。圖1 8202 工作面地表巖移觀測布點圖為保證測點穩定,采用混凝土樁埋入凍土層以下0.5 m,確?;c隨巖移同步移動,保證了觀測數

    山東煤炭科技 2021年3期2021-04-12

  • 綜放開采條件下某礦地表移動分析
    站。走向半盆地觀測線(Z線)沿工作面走向方向垂直于切眼,從切眼中心位置起,用長度LZ控制走向半盆地范圍,按式(1)計算:LZ≥2hcotφ+2(H0-h)cot(δ-Δδ) ,(1)式中,h為沖積層厚度,取20 m;φ為沖積層移動角,取45°;H0為平均開采深度,取422 m;δ為走向移動角,取75°; Δδ為走向移動角修正值,一般取20°。通過計算得知,走向觀測線LZ應大于等于603 m。傾向全盆地觀測線(Q線)沿傾斜方向與走向觀測線垂直且相交,方向與煤

    現代礦業 2021年1期2021-03-07

  • 小保當煤礦開采沉陷引起的地表裂縫的特征分析
    性結構,即傾向觀測線和走向觀測線的基本布設形式,使走向觀測線和傾向觀測線垂直于工作面下沉盆地中間。觀測線具體布設方案如圖1所示。2.1 走向觀測線132201工作面中,布設觀測線處煤層屬于近水平煤層,所以不考慮傾角的影響,走向觀測線布設在工作面回采方向的中心線上。由于132201工作面地表松散層較厚,為確保走向觀測線覆蓋下沉盆地半長,結合小保當112201工作面地表移動觀測成果綜合考慮,最終確定走向觀測線長度為900 m,切眼開采邊界外側布設360 m,切

    河南科技 2021年23期2021-01-11

  • 開采后復雜地形地表下沉變形規律研究
    角)。2.2 觀測線及觀測點的確定根據采礦引起的地表移動變形監測的需要,22618 工作面地表共設3 條觀測線,如圖1,一條走向觀測線(A-A’線)、一條傾向觀測線(B-B’線)和一條皮帶下方地表移動觀測線(C-C’線)。圖1 22618 工作面觀測線平面示意圖根據地表移動變形的一般規律,傾斜觀測線到開切眼的距離應為:式中:H 為工作面邊界開采深度,m;h 為表土層厚度[2],m。由于22618 工作面所采2.3 號煤層屬于近水平煤層,所以走向觀測線(即A

    山東煤炭科技 2020年12期2021-01-09

  • 寺河煤礦地表移動變形規律及角量參數實測研究*
    ,本次設計走向觀測線與傾向觀測線各一條,且互相垂直,均布置在下沉盆地的主斷面上。2.1 觀測線位置及長度確定(1)傾向觀測線位置的確定:根據山西寺河礦采礦地質條件,其4307工作面沿走向屬于地表非充分采動,沿傾向屬于地表充分采動,本次設計的傾向觀測線布置在采空區的中心。觀測線位置的選擇考慮地表地形以及地下開采情況。(2)走向觀測線位置的確定:如圖2所示,根據4307工作面采礦地質條件,本次觀測站只設一條走向觀測線。圖2 4307工作面觀測站平面設計示意圖為

    礦山測量 2020年6期2021-01-07

  • 東灘煤礦3306 工作面開采地表移動變形規律分析
    共計布設3 條觀測線,即1 條走向線(Z 觀測線),布設觀測點39 個;1 條傾向線(Q 觀測線)布設觀測點39 個和1 條建筑物下沉觀測線(J 觀測線),布設觀測點50 個。在走向觀測線東端布設3 個基準點;沿傾向觀測線北端布設3 個基準點。本項工程水準觀測首次和末次采用三等水準進行測量,首次獨立進行2 次三等水準測量,單次觀測線路長約5km。日常觀測施測四等水準,單次觀測線路長約4.6km,共計觀測30 次。平面觀測,開采前進行一次觀測,穩定后進行一次

    煤礦現代化 2021年1期2021-01-06

  • 煤礦開采中巖移觀測地表觀測站的建立
    一般在地表建成觀測線。地表觀測站的觀測線一般可設與煤層走向平行的走向觀測線和與走向垂直的傾斜觀測線各一條,設在移動盆地的主斷面位置。并應設置成直線,在受地面建筑物阻礙的情況下也可設置成折線。如果回采工作面的走向長度大于1.4Hο+50m(式中Hο為平均開采深度),也可設置兩條傾斜觀測線,但至少應相距50m,并且應距開采切眼或停采線0.7H 以上。觀測點的間距根據工作面的采深不同而變化,實際埋設時可現場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觀測線的長度應覆蓋整個沉降影響的范圍。

    工程技術與管理 2020年13期2020-12-22

  • 煤礦開采地表移動變形觀測與分析
    動觀測1.1 觀測線的布設設計參數:因該煤礦以前未開展過地表移動變形觀測相關工作,沒有工作區內的實測變形參數可供參考,因此,設計中采用的參數是由臨近開采地質條件相似的煤礦的現有參數來計算的。按照已有參數結合相關測量規范規定,設計參數取值為平均厚松散層厚度h取200 m;基巖移動角β、γ、δ介于70°與75°之間,取72°;沖積層移動角φ為45°;煤層傾角α取2°;最大下沉角θ=90°-0.6α=88.8°;移動角修正值Δδ、Δγ、Δβ均取值為20°;平均開

    陜西煤炭 2020年6期2020-11-23

  • 首采工作面地表沉陷變形特征
    斷面各布設一條觀測線。在采動過程中,對傾向觀測線和走向觀測線共進行了12次觀測,并且最后幾次觀測數據表明,地表已趨于穩定。第m次觀測時,n點的地表沉陷計算公式如下:(1)走向觀測線和傾向觀測線繪制的下沉曲線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當工作面推進151 m時,地表開始形成微小的下沉盆地,地表最大下沉點為A27號,下沉量為108 mm,距離開切眼(A22)75 m,符合一般開采沉陷規律,即最大下沉值往往滯后于工作面推進的位置[4-5]。隨著工作面不

    山西煤炭 2020年3期2020-09-24

  • 重復采動地表移動變形規律分析
    工作面3號傾向觀測線地表裂縫的實際發育情況進行現場調查并實測裂縫發育數據,對3號傾向觀測線的拐點位置進行計算,并根據拐點位置的動態移動情況,驗證根據11123工作面地質采礦條件劃分的拉伸—壓縮變形分區以及3號傾向觀測線地表裂縫的動態發育規律。1 研究區概況11123工作面下順槽位于該礦東一采區,走向長1 320m,傾向長155m,上順槽標高-437~-456m,下順槽標高-463~-488 m。11123工作面平均采厚為4.8m,煤層傾角為10°,平均采深

    金屬礦山 2020年8期2020-09-19

  • 曹家灘煤礦首采工作面地表移動規律分析
    線觀測站和網狀觀測線2種。剖面線觀測站是目前礦區應用較多的一種布站形式,即在主斷面上(傾斜與走向)方向上布點成直線形[7-9],如圖1所示。剖面線觀測站一般由2條觀測線組成。一條沿煤層走向方向,一條沿傾斜方向,互相垂直并相交。圖1 剖面線狀觀測站網狀觀測站:網狀觀測站是在地表設立較多測點,組成網狀觀測站,如圖2所示。網狀觀測站可觀測整個采動范圍,觀測資料比較全面、準確,可進行全盆地移動變形分析。但是網狀觀測站測點數目太多,觀測工作量大,因而這種方法一般只在

    陜西煤炭 2020年4期2020-08-05

  • 采煤工作面地表巖移觀測方法設計
    析2.1 煤礦觀測線概括由于所研究的煤礦并沒有在開采過程中對地面沉降的數據進行統計,因此所研究的煤礦地面變形觀測線的設計參數可以選用同礦區地質、水文以及地形等條件相類似的礦井的數據進行比對和計算。根據所收集到的參數,結合國家所出臺的相應規定,可以計算出部分基巖移動角約為73°,層積巖移動角為55°,煤層傾角為10°,最大下沉角為47°。從所獲取的數據結構可知,地面變形觀測線可以設置為直線,使其與煤層垂直分布或平行分布。地面變形觀測線一般可設置兩條,分別為觀

    工程技術與管理 2020年7期2020-07-25

  • 五溝煤礦充填CT103工作面地表沉陷規律
    移動角量參數;觀測線;動態變形參數;地表沉陷一 ?礦井概況五溝煤礦位于安徽省濉溪縣五溝鎮境內,井田面積為15km2,地質儲量1.25億噸。五溝煤礦揭露的地層有奧陶、石炭、二疊、第三和第四系,其中含煤地層為石炭和二疊系,石炭系煤層薄而不穩定,且煤質量較差;二疊系含煤地層總厚度為970m,煤厚度約為15.27m,主采煤層72、81、82、102總厚10.69m,占可采煤層的70%。五溝礦地下水含水層段可劃分為第三、四系松散層孔隙含水層、二疊系煤系砂巖裂隙含水層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期2020-04-01

  • 杭來灣煤礦塌陷區地面沉降監測方案設計
    影響范圍內布置觀測線,并沿線設置觀測點,回采過程中連續觀測地表的位移和高程變化及監測點之間的相對位移,分析和總結地表變形規律和相關巖移參數。巖移參數的確定:由于該礦井還沒有開采沉陷方面的實測資料,地表觀測站的設計按照《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程》和《煤礦測量規范》的規定執行[6-7],參考其他開采條件類似礦井的地表移動觀測經驗來確定。地表移動觀測站設計采用的巖移和采礦相關參數取值如下:①基巖移動角δ=β=γ=72°;②松散層移動角φ

    陜西煤炭 2020年2期2020-03-31

  • 黃土山區疊加工作面開采地表移動變形規律
    總共布設了5條觀測線,其中A觀測線布置在N1114工作面中部,主要反映該工作面走向移動變形及N1206采動對其影響。B觀測線布置在N1206工作面中部,與觀測線D和觀測線E分別交于D01(B24)和E01(B24),考慮到B觀測線地面幾乎為溝壑區,較難布置測點,最終在地面布設了33個監測點。在N1114工作面沿傾向布設一條觀測線C,該測線不僅控制N1114工作面開采在傾向方向半盆地的移動變形情況,還可以有效地控制在N1114工作面和N1206工作面開采后傾

    山西建筑 2020年5期2020-03-20

  • 采煤工作面地表巖移觀測方法設計
    。1 地面變形觀測線設計由于下峪口煤礦近10年未進行過地面開采沉陷相關的數據統計。此次地面變形觀測線的設計參數,選用同礦區地質、采礦條件相似的礦井已求得的角值進行計算。根據收集到的已有參數,結合《煤礦測量規程》及《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程》有關規定[3-5],具體取值如下:基巖移動角β=γ=δ=70°~75°=74.8°;沖積層移動角φ=45°;煤層傾角α=4°;最大下沉角θ=90°-0.6α=87.6°;移動角修正值(走向Δδ,

    陜西煤炭 2019年5期2019-09-06

  • 億欣煤業15#煤綜采工作面地表巖移觀測站的設計
    狀觀測站,走向觀測線和傾斜觀測線?;夭晒ぷ髅骓敯逶诔浞挚迓涞那闆r下,觀測線可設置在移動盆地的平底部分;非充分垮落的情況下,在移動盆地的主斷面上設置觀測線。觀測線兩端長度應保證超出采動影響范圍,以便觀測線控制點的建立和采動影響邊緣的測定。采動影響范圍內的工作測點應保證其在采動過程中與地表一起移動,從而反映地表的移動狀態。本觀測站采用剖面線狀地表移動觀測站。設計在地表移動盆地的主斷面上布設一條傾斜觀測線AB和一條走向觀測線CF,走向觀測線CF和傾斜觀測線AB互

    山西煤炭 2019年2期2019-08-29

  • 現代測繪技術在礦山開采沉陷中的應用
    直下沉曲線圖、觀測線地質斷面圖及觀測區域地形圖等[2]。由此可見,定量評估指標分析地表移動規律以地表沉陷預計理論為基礎,是以保證測量數據準確性為前提條件。從測量工作角度來看,主要通過靈活運用測量技術取得地標點沉陷數據繪制出相關定量指標曲線,便于快速找出沉陷預測規律,充分發揮自身指導礦山開采作業的作用??偠灾?,礦山測量作為礦產開發過程的基礎技術性環節,貫穿于礦山開采過程始終,而現代化測繪技術出現促使測量儀器更為小巧智能,利用現代化測繪技術能保證礦山開采工作

    世界有色金屬 2018年7期2018-06-27

  • 淺埋煤層地表巖移觀測分析
    布設足夠長度的觀測線。本次設計采用全站儀、RTK技術等方法開展巖移觀測工作[3]。觀測站平面位置設計內容主要包括走向觀測線1條和傾向觀測線l條,含布設位置、觀測線長度和工作點間距[4-5]。沿著81201綜采工作面分別設計1條走向觀測線和1條傾向觀測線,觀測線的長度應保證兩端超出采動影響范圍。如圖1(a)。走向觀測線長度HF的計算公式,見式(1)。圖1 地表觀測線布設原理式中:H為采深,m;h為表土層厚度,m;L為工作面走向長度,m。經計算,81201綜采

    山西化工 2018年1期2018-05-11

  • 淺談如何做好煤礦地表移動觀測
    地、重復地測定觀測線上各測點在不同時期內空間位置的變化。地表移動觀測站的觀測工作可分為:觀測站的連接測量,全面觀測,單獨進行的水準測量,地表破壞的測定和編錄。一、觀測站的布設(一)設站時間要求在工作面開始回采之前,將設計好的觀測站標定到實地上??刂泣c和觀測點的標定和埋設,最好埋設后能經過雨天,使點位下沉穩定,避免觀測期間測點自身下沉。(二)布設方法根據礦區地面控制網,按近井點測量的要求測量觀測線交點?;蚰骋粋€控制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其余控制點的平面坐標可用

    商情 2018年11期2018-03-30

  • 煤礦深部開采地表沉陷規律研究
    布置走向、傾向觀測線理論上是在工作面上方沿走向、傾向布置兩條垂直觀測線,根據夾河煤礦-1000m以下煤層賦存和地面村莊、農田、道路等實際情況,為了不占用地面土地.降低觀測站的建站費用,觀測點將來易于保存和使用,我們沿河漢公路大寨路各布置一條觀測線,觀測點間距50m左右,控制點間距50~80m,計103個測點??紤]監控李場村變形發展情況,在村內布置半條觀測線,點間距30~50m,測點20個。2.1移動角值確定本設計所用參數采用徐煤局(1990)898號文規定

    科學與財富 2018年36期2018-01-15

  • 地表巖移觀測在斷層構造研究中的應用研究
    、位置的確定。觀測線位置、觀測線長度以及測點數目、觀測點點位等都十分重要。例如:觀測線位置確定的依據為主斷面,觀測線的位置的選取,一定要慎而又慎,要考慮到鄰近地區的情況,以免在實際觀測工作中受到臨近地區施工作業的影響。而主斷面的位置是由準確的角度參數以及已知的采礦條件共同決定的??偠灾?,觀測線的位置要保證與一條線重合,這條線就是主斷面和地表的交線。位置確立后便要對其長度進行規劃確定。觀測線的長度一定要做到其兩端超過地表移動盆地邊緣些許距離,其距離的掌握一

    山東工業技術 2018年24期2018-01-03

  • 程莊煤礦2305工作面開采沉陷觀測站設計
    的主斷面上設置觀測線,其長度應大于盆地范圍;②觀測線上測點的密度由采深和設站的目的而定;③觀測期間測點盡可能不受其他采區影響;④測線的控制點應牢固地埋設在盆地范圍以外。2.2 觀測站的類型及布置形式觀測站的布設形式有網狀觀測站和剖面線狀觀測站[1]。根據井田特征,2305工作面觀測站應設計為剖面線狀觀測站,其測線沿走向和傾向布置,并且位于盆地的主斷面上。為了準確觀測2305綜放面回采過程中地表巖層移動規律,最終能夠繪制出地表三維沉降曲面,首先擬布置3條測線

    河南科技 2017年3期2017-04-15

  • 官地礦重復采動造成地表破壞程度分析
    7°.2.2 觀測線位置1) 29401工作面為規則矩形工作面,在其地表可沿工作面走向和傾向布設兩條相互垂直的工作線[2].走向觀測線到工作面下山方向邊界的距離為:L×cosα/2-H0/tgθ=81.7-13.6=68.1 m式中:L—工作面傾向長,m;H0—平均采深,m;α—煤層傾角,(°);θ—最大下沉角,(°).2) 傾斜觀測線到開切眼的距離D應滿足公式:D≥(H0-h)ctg(δ-Δδ)+hctgφ且D≥H0ctgφ.綜合地形情況確定為309 m

    山西焦煤科技 2017年1期2017-04-14

  • 礦區地表和巖層的移動觀測應用分析
    循的原則第一,觀測線要設置在移動盆地的主斷面上。第二,進行初次觀測時,要保障觀測線不受煤礦開采工作面的影響。第三,在觀測線的方向內,不能有觀測障礙存在,牢固控制觀測線的兩端,兩端的控制點要設置在移動范圍之外。第四,觀測線的長度大于移動盆地的范圍,若設置半條觀測線時,觀測線的長度要涵蓋移動盆地的邊界點以及最大的下沉點。第五,觀測站建站時選擇準確的切眼位置。1.3 觀測站的設置與觀測工作依據觀測站的設計確定控制點的位置。若附近已經存在礦區的測量控制點,可以利用

    科技尚品 2016年1期2016-05-30

  • 煤層開采在不同地層引起地表塌陷范圍研究
    理分析。在傾斜觀測線上沿1302皮帶布置地面巖移觀測點,原始起算觀測點A點數據位于未開采區域,可以保證起算數據的準確性,因此,以傾向觀測線的觀測數據為依據進行分析。(2)通過作圖,求得該區域巖層移動的相關參數2.4 地表觀測資料分析(1)從觀測資料分析,在4104采面回采初期(該采面從5月10日開始回采),傾斜觀測線上P1點高程基本沒有變化,觀測點P2點高程在5月16日-5月27日變化較明顯(推測為回采工作面運輸順槽邊緣,采煤沉降活動劇烈),觀測點P4、P

    地球 2016年12期2016-02-05

  • 建筑荷載作用下老采空區上方覆巖與地表殘余變形規律研究
    上到下布設5條觀測線,其中1號水平觀測線布設在近地表松散層內,2號、3號及4號觀測線自上而下依次布設在主關鍵層上,5號觀測線布設在C13和B11b煤層間的亞關鍵層上。觀測線上相鄰監測點間距離約為10 cm,采用0.5″全站儀進行監測點位移觀測,監測點位精度m<0.20 mm。各觀測線設計參數見表1。2)模型中共布設14枚壓力盒,其中沿煤層傾斜方向共布設5層,第1層2枚,間距0.62 m;第2、3、4、5 層各 3 枚,間距分別為 1.01 m、0.62 m

    測繪通報 2015年5期2015-12-11

  • 礦區地表觀測站輔助設計與數據處理程序實現
    中的參數查詢、觀測線長度計算、觀測線布設、數據輸出、后期觀測數據處理及繪制曲線等一系列功能。首先在AutoCAD軟件中快速進行工作面上方地表、線狀路線觀測站的布設;然后采用Excel軟件自動化處理觀測數據并繪制變形曲線圖,并改進了Excel軟件中繪制帶平滑線散點圖坐標軸的標注功能;最后將上述2個功能模塊集成到同一程序中,從而克服以往程序功能單一、自動化程度差、修改不便等缺陷。結果表明,該程序能夠適應多樣化的布站需求,滿足繪制地表移動變形曲線圖的特殊要求,有

    金屬礦山 2015年5期2015-03-20

  • 大采深非充分開采地表沉陷規律實測分析
    向布置一條走向觀測線,測線長1470m,工作測點48個,測點間距30m;在工作面西側設半條(下山)傾斜觀測線,測線長735m,25個測點,測點間距30m。圖1 22071觀測站布置1.3 觀測站觀測觀測時間為2005年11月至2008年8月,歷時34個月,共觀測了35次。觀測頻率視地表下沉速度大小而定。在連測后、地表開始移動之前,獨立進行兩次全面觀測,兩次觀測間隔1d,取兩次測量數據均值作為各工作測點基準值。地表移動初始期為判定地表是否開始移動,在預計可能

    采礦與巖層控制工程學報 2015年5期2015-03-11

  • 程莊煤礦23501工作面地表移動參數探討
    的布設2.1 觀測線設計所用角量參數由于程莊二號井煤礦尚無實測資料,根據老礦巖移觀測站實測求得的角量參數為參考,由《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程》,可以得出以下數據。2.2 觀測線設置及觀測點的密度為了準確觀測23501綜放面回采過程中地表移動變形規律,本次研究擬布置三條測線,即沿煤層傾向布置1條傾向主斷面觀測線B,沿煤層走向布置1條走向主斷面觀測線AⅠ和半條走向觀測線AⅡ,如圖1所示。圖1 23501工作面地表移動觀測線布置示意圖根

    中國礦業 2015年1期2015-03-05

  • 礦井工作面地表移動觀測站設計與研究
    向設置一條走向觀測線,方便控制點和監測點監測;而兩觀測線構成礦山工作面地表移動觀測站[5]。觀測站共設置控制點9 個(各條觀測線兩端分別設置3 個控制點,間距50m~100m),監測點93個,觀測線總長度2300m。表1 觀測站情況統計表選用開采沉陷參數[3],為:移動角:γ=65°38',β=65°38',δ=60°54';最大下沉角:θ=89°。1.2 走向觀測線的位置和長度的確定從采空區中心用最大下沉角劃線與地表相交于點,通過點作平行煤層走向的垂直斷

    價值工程 2014年24期2014-11-28

  • 某礦8102工作面巖移觀測站方案設計
    表移動觀測站、觀測線、觀測方法、精度要求及觀測數據處理等技術方案進行了設計,成果具有現實意義。開采沉陷;巖移觀測站;觀測線;數據處理1 引 言為合理、妥善安排采動區上方臨近村莊搬遷時間和順序,需要提供本礦區地質采礦條件下的準確可靠的地表移動變形參數。為此,建立某煤礦8102工作面的巖移觀測站,并通過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獲得該工作面地質采礦條件下準確可靠的地表移動變形參數,同時為下一步的生產決策服務。2 8102工作面地質采礦條件8102工作面位于該礦北一

    城市勘測 2014年5期2014-07-01

  • 祁東煤礦7130工作面地表移動規律研究
    性的觀測數據,觀測線的布置應完全滿足《觀測站設計書》的五大原則。根據觀測站設計原則,在7130工作面上方的地表共布置了兩條觀測線,走向觀測線長度為 680 m,傾向觀測線長度為 1 220 m,共計約 1 900 m。根據《煤礦測量規程》規定,煤礦開采工作面的移動觀測站的控制點間距為 50 m,測點間距為 25 m,由兩條觀測線的長度可得測點點數76個,控制點點數5個,共計81個點。所有測點和控制點全部由鋼筋和混凝土組成,而且鋼筋須露出混凝土樁的高度約為

    城市勘測 2014年2期2014-02-08

  • 山區重復采動下地表沉陷移動分析
    面布設半條走向觀測線(Z 線),沿傾向主斷面布設1條傾向觀測線(O 線),走向和傾向觀測線測點間距30 m,控 制 點 9 個,監 測 點 43 個,總 測 線長度2 119 m。2 山區重復采動下的地表移動規律分析根據現場實測資料,通過計算及分析地表移動變形的動態和靜態分布規律,獲取了開采13#煤層的各種角量參數和地表移動概率積分法變形預計參數。另外,斜溝煤礦于2008 年6 月在該礦區8#煤18111工作面開展了地表沉陷觀測,8#煤和13#煤的具體參數

    山西焦煤科技 2014年1期2014-01-13

  • 梁寶寺煤礦地表移動參數綜合分析
    采共布設了五條觀測線,其中沿走向布設三條觀測線,沿傾向布設二條觀測線,共埋設測點230 個,觀測線長度超出工作面邊界的長度均大于400m。3107 工作面開采周期17 個月。 3111 工作面開采周期5 個月。3201、3202、3204、3206、3208、3212、3216 工作面條帶開采與全采共布設三條觀測線,其中走向布設一條觀測線,傾向布設兩條觀測線,共埋設測點80 個。3201、3202、3204、3206、3208 工作面全采共布設4 條觀測線

    山東工業技術 2013年14期2013-08-03

  • 嵩山煤礦關于趙城區域地表巖移沉降的監測設計方案
    。二、巖移沉降觀測線位置的確定1.設計參數的選取。為準確反映地表巖移情況,觀測線應設置在能夠達到充分采動的地表移動盆地的主斷面上,故根據臨近礦區地表移動規律選用設計參數。各參數的選?。荷仙揭苿咏铅?75°,上山移動角的修正值△γ=20°,下山移動角β=78°-0.6 α,下山移動角的修正值△β=15°,走向移動角δ=75°,走向移動角的修正值△δ=20°,最大下沉角θ=90°-0.4α,松散層移動角ψ=45°。2.傾斜觀測線位置的確定。用公式:公式(1)中

    河南科技 2012年21期2012-12-19

  • 嵩山煤礦關于趙城區域地表巖移沉降監測設計方案
    。2 巖移沉降觀測線位置的確定2.1 設計參數的選取為準確反映地表巖移情況,觀測線應設置在能夠達到充分采動的地表移動盆地的主斷面上,故根據臨近礦區地表移動規律選用設計參數。各參數的選?。荷仙揭苿咏铅?75°上山移動角的修正值△γ=20°下山移動角β=78°-0.6α下山移動角的修正值△β=15°走向移動角δ=75°走向移動角的修正值△δ=20°最大下沉角θ=90°-0.4α松散層移動角ψ=45°2.2 傾斜觀測線位置的確定D1≥(H0-h)cot(δ-△δ

    河南科技 2012年24期2012-12-19

  • 特厚煤層綜放開采地表移動規律實測研究
    站,設計走向主觀測線1條,長度約為1192.8m。為獲得詳盡的觀測數據,取34個測點,其長度為1200m;傾斜主觀測線3條,長度為716.8 m,且2條傾斜觀測線間隔大于50m,取41個測點,其長度為750m(布點情況可根據地表實際情況可以進行調整)。為更詳盡地觀測地表移動情況,在運輸順槽對應的地表加設1條走向觀測線,布置圖及各測點編號詳見圖1。測量工作均按照《煤礦測量規程》的有關精度要求進行。3 觀測成果分析3.1 地表移動變形值分析圖1 F6201工作

    采礦技術 2012年3期2012-11-17

  • 興能電廠管狀皮帶排灰通道沉降觀測
    管狀皮帶。3 觀測線和觀測點的布置情況根據《煤礦測量規程》第257條:地表移動觀測站一般可設走向觀測線和傾斜觀測線各一條,設在移動盆地的主斷面位置。如回采工作面的走向長度大于(1.4·H0+50)m,亦可設置兩條傾斜觀測線,但至少應相距50 m,并且應距開切眼或停采線0.7H0以上。此次在布置觀測線時,考慮到區內溝谷縱橫、地形復雜、埋點和觀測條件比較困難,應以管狀皮帶作為重點觀測目標,共布置傾斜觀測線2條,走向觀測線1條,管狀皮帶觀測線1條,控制點6個,觀

    山西焦煤科技 2012年11期2012-08-15

  • 顧北煤礦1312(1)首采面地表移動觀測站設計
    測站的設計包括觀測線的位置及長度的設計、測點和控制點的密度、編號、布設方式等。顧北煤礦1312(1)工作面地表移動觀測站由一條全走向觀測線,一條全傾斜觀測線組成。2.1 觀測站設計采用的開采沉陷參數設計顧北煤礦1312(1)工作面地表移動觀測站時,取用綜合開采沉陷參數為:走向移動角δ=69°,下山移動角β=65°,上山移動角γ=68°,松散層移動角 φ=49°;最大下沉角 θ=86°。最大下沉角θ是一個重要的移動參數,它的取值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走向主斷面

    城市勘測 2012年3期2012-02-08

  • 孔莊礦湖堤下采煤沉陷規律實測研究
    莊河河堤上設置觀測線并進行了27次地表沉陷觀測。由于觀測目的和地形限制,觀測線未布設在7339工作面主斷面上,為非正規觀測站,而煤礦開采沉陷的預計參數大都是根據移動盆地走向和傾向主斷面上觀測線的實測資料求得。通過對觀測資料的分析研究,采用最小二乘原理地表任意點擬合求參的方法,獲得了該區地表移動變形規律、各種角值參數和預計參數。開采沉陷;非規范;移動變形;預計參數Subsidence Observation of Mining Coal under Lake

    采礦與巖層控制工程學報 2011年4期2011-03-08

  • 確定礦區地表巖層移動參數的方法
    介紹如下:1 觀測線位置的確定觀測線設置在移動盆地的主斷面上,且不受鄰近采區開采的影響。主斷面的位置,用本礦區現有的角度參數和已知的地質采礦條件以做圖的方法來確定。主斷面與地表的交線就是觀測線的位置。觀測線位置的確定,是在觀測站設計圖上進行的。1.1 確定傾向觀測線的位置傾向觀測線的位置的確定。傾向觀測線的位置,在觀測站的平面圖和走向主斷面圖上來確定。在觀測站的平面圖上,做采區走向的中分線,此中分線即是傾向觀測線的位置。在平面圖上,按比例尺量取由中分線到采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0年5期2010-05-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