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淵明

  • 糾結陶淵明一生的隱逸與立功思想
    陸欣葉陶淵明一生可以用“亦仕亦隱”來概括,在其完全歸耕田園之前,陶淵明共有過五次為官經歷,從陶淵明多次“出仕”來看,陶淵明是含有“立功”情結的,甚至在陶淵明完全退隱之后,這種“立功”情結仍然作用于陶淵明的內心,并與陶淵明的“隱逸”思想有一定關系。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逼渲械摹傲⒌隆薄傲⒐Α薄傲⒀浴奔础叭恍唷彼枷?。本文參考唐初十八學士之一孔穎達于《春秋左傳正義》中對“三不朽”思想的解釋,即“立德,謂創制垂法,

    文化產業 2023年14期2023-05-30

  • 抓詩眼 品詩情 悟詩心 ——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意蘊探析
    史海芳陶淵明被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山水田園詩人。他的詩自然無華、真誠雋永、質樸醇厚、鉛華洗盡,《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是陶淵明棄官歸隱第二年后的作品,詩作體現出陶淵明與官場徹底決裂之后,回歸田園追求人生理想,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詩作內容簡單,但卻意蘊深刻,抓住詩眼,品讀關鍵字意,是走進詩心,品讀詩情,對話詩人的有效路徑。一、品讀“誤”字,感悟遺憾與反思熱愛自然,回歸生活,不迎合世俗是陶淵明的本心。為何天性喜愛自然生活的陶淵

    中學語文 2023年3期2023-04-06

  • 從《歸去來兮辭》看陶淵明的內心世界
    的經典篇章,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被選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此文蘊含著至情至性的陶淵明在做出重大抉擇時的復雜心情,充分體現了陶淵明與官場徹底告別時對過往的感悟及對未來的期許。透過陶淵明凝練樸素的文字,探究其復雜幽微的內心世界,能讓我們認識一個更加全面、立體的陶淵明。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陶淵明自身的處境深入理解他為什么要徹底脫離官場,從而培養學生由現象看本質、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陶淵明的人生追求,

    語文教學之友 2023年2期2023-04-06

  • 陶淵明詩文專題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中語文教材涉及陶淵明詩文作品的有八年級上冊《飲酒》(其五)、八年級下冊《桃花源記》,將這兩篇作品統整為一個專題進行集中學習,有助于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作者其人,把握陶淵明的詩文特點,提高學習效率。一、做好專題教學的整合準備在開展陶淵明詩文專題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整合準備,了解陶淵明的生平經歷與思想變化,了解前人對陶淵明的評價,了解陶淵明詩文的主要內容與藝術特點,以便確定專題學習任務,設計專題學習流程。蘇軾贊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

    中學語文 2022年29期2022-11-15

  • “逍遙游”與平天下 ——陶淵明行為決策的心理傳記學分析
    0070)一、陶淵明的人生分期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時代,確切地說是東晉末期與南朝宋初期,是一個“篡”“亂”交替的動蕩不安的時代。據《宋書》所載,陶淵明生在東晉的哀帝興寧三年,即公元365年,卒于劉宋的文帝元嘉四年,即公元427年,享年63歲。(一)陶淵明少年的志向性靈陶淵明少年時是一個很有天賦的孩子,“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薄吧贂r壯且厲,撫劍獨行游。誰言行游近?張掖至幽州?!保ā稊M古九首》之八);“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

    今古文創 2022年25期2022-11-01

  • 家長陶淵明
    ☉董 梅陶淵明的長子阿舒出生時,初為人父的幸福感,讓陶淵明整整熬了一個通宵。他寫了一首很長的詩,而且是用最隆重的《詩經》雅頌體寫成的。他一邊向列祖列宗匯報,一邊對剛出生的兒子千叮嚀萬囑咐,總之,就一個愿望,希望他長大能夠成才。在這首詩里,陶淵明歷數了陶這個姓氏的光榮家族史,他從堯舜禹的堯寫起,也就是說,他差不多往前追溯了三千年,從陶姓的始祖開始寫。他說,孩子啊,我們姓陶的人很了不起??!我們的始祖是偉大的堯帝,而且歷史上每一個時代,都有我們姓陶的杰出人物建立

    讀者 2022年20期2022-10-09

  • 此中有真意
    文/鄭海嘯陶淵明給我們出了一道腦筋急轉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你怎么能做到?答案是:心遠地自偏。這“心遠”二字,即是陶淵明的幸福密碼。古希臘的第歐根尼常說“一無所需是諸神的特權,所需甚少是類神之人的特權”,陶淵明所選擇的生活,無疑是“所需甚少,滿足極易”。這樣的生活,在“戚戚于貧賤,汲汲于富貴”的人看來,是多么清貧,甚至是清苦,但于陶淵明而言,卻是無上的幸福。在陶淵明看來,人生的快樂無非就這幾樣。第一當然是喝酒。喝酒既是他的世界觀,也是他的方法論。第二

    檢察風云 2022年17期2022-09-07

  • 陶淵明以詩勸后生
    我國晉代大詩人陶淵明辭去彭澤令退居田園后,過著自耕自種、飲酒賦詩的恬淡生活。相傳,一天,有個少年前來向他求教,說:“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淵博的學識,很想知道你少年時讀書的妙法,敬請傳授,晚輩不勝感激?!?span class="hl">陶淵明聽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學習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學則進,輟學則退!”陶淵明見少年并沒有聽懂他的意思,便拉著他的手來到稻田旁,指著一株苗說:“你蹲在這兒,仔細看看,告訴我它是否在長高?”那少年目不轉睛地注視了很久,仍不見禾苗往上長,便站起來對

    小讀者之友 2022年6期2022-07-15

  • 《歸去來兮辭》中“深愧平生之志”為何“志”淺論
    龍曉艷 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的序言中寫道:“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苯虒W過程中,有學生對這里的“平生之志”提出質疑,大部分學生認為陶淵明的“畢生之志”就是“歸園田居”,教材注釋中也未對“志”作出詳細解釋,那這個句子真如學生理解的這樣嗎? 一、“深愧平生之志”為何“志” 按文章前面的“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這里應該把“志”理解成“歸隱、避世”,因為前面寫自己“從人事——為官”,所以“深愧”,所以“志”應該解

    語文周報·教研版 2022年28期2022-07-13

  • 陶淵明筆下的鄉村生活風貌
    白曉鈺陶淵明筆下的鄉村生活風貌在其田園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而當時的士族文人不僅生活頹廢,而且在精神上沒有寄托,所以渴望在道家思想中找尋安慰,又或者盡興山林,歸隱田園,躲避現實。因而,在當時山水詩和田園詩流行的時候,陶淵明作為當時的著名詩人和散文家,在不得志的情況下,決定隱居山林,開始歸隱的生活。陶淵明開始成為這些文人士大夫的卓越代表,在持久的田園生活體驗中,逐漸對歸隱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不同時期的田園生活也體現出自己的心境和想法。一、田園詩的造詣陶淵明

    青年文學家 2022年14期2022-07-07

  • 家長陶淵明
    陶淵明的長子阿舒出生時,初為人父的幸福感,讓陶淵明整整熬了一個通宵。他寫了一首很長的詩,而且是用最隆重的《詩經》雅頌體寫成的。他一邊向列祖列宗匯報,一邊對剛出生的兒子千叮嚀萬囑咐,總之,就一個愿望,希望兒子長大能夠成才。在這首詩里,陶淵明歷數了陶這個姓氏的光榮家族史,他從堯舜禹的堯寫起,也就是說,他差不多往前追溯了三千年,從陶姓的始祖開始寫。他說,孩子啊,我們姓陶的很了不起??!我們的始祖是偉大的堯帝,而且歷史上每一個時代,都有我們姓陶的杰出人物建立偉大的功

    文萃報·周五版 2022年42期2022-05-30

  • 陶淵明的學習方法
    來拜訪大文學家陶淵明,向他學習求知之道,看能否走捷徑?!袄蠋?,您能告訴我讀書的妙法嗎?”陶淵明聽后笑著說:“天底下哪有什么學習的妙法?只有笨法,全憑刻苦用功,持之以恒,勤學則進,怠之則退?!睂W生沒有聽明白,陶淵明就把學生拉到一邊,指著一棵秧苗說:“你好好地看,認真地看,它是不是長高了?”可是學生怎么看也看不出秧苗長高了。陶淵明說:“其實它每天都在長,只是我們肉眼無法看到。這和讀書求知是一個道理,天天勤于苦讀,天長日久,豐富的知識就裝在咱們的大腦里了?!碧諟Y

    格言·校園版 2021年31期2021-12-27

  • 陶淵明的小脾氣
    張鳴像陶淵明這樣的士大夫,在南朝這個講究門第的社會,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單憑個人才華當然是沒法出人頭地的。但是,那時的讀書人要想安身立命,也只能求仕,沒個一官半職,連養活自己都難。所以,陶淵明在別人的推薦之下得了一個彭澤縣令這樣的芝麻官,還是欣然就道了。盡管這官兒在王謝這樣的士族大家子弟看來,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上任之后,由于好酒,陶淵明把50畝官田都種上糜子方便釀酒,并表示“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古代但凡是個小官,都有若干奴仆相隨,而陶淵明生活簡單,用不了

    廉政瞭望 2021年12期2021-03-25

  • 讀書有時應“不求甚解”
    文/喬木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意會,便欣然忘食?!边@句話,闡發了陶淵明對讀書的一種見解。不少同學看后覺得難以理解,說陶淵明都不去理解書中難懂之處,怎么可能會有“意會”呢?難道他是在胡亂猜測嗎?其實,不只同學們有疑問,歷史上不乏學者對陶淵明“不求甚解”產生懷疑,認為陶淵明提倡讀書粗枝大葉、淺嘗輒止的方法,是很不負責任的。不過,歷來贊同的人也不少,如元朝人李治就說:“蓋不求甚解者,謂得意妄言,不若老腐儒為章句細碎耳?!边@句話的意思

    快樂語文 2020年31期2021-01-18

  • SEALS OF APPROVAL
    nming (陶淵明) “took off his seal belt and quit the office” because he was unwilling to bow down to a government bigwig, afterward becoming known as a hermit and poet.Seals were also used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to signify autho

    漢語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 2020年5期2020-11-02

  • MADE IN CHINA
    nming (陶淵明)“took off his seal belt and quit the office” because he was unwilling to bow down to a government bigwig,afterward becoming known as a hermit and poet.Seals were also used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to signify authors

    漢語世界 2020年5期2020-10-23

  • 陶淵明的矯情與偉大
    麗【內容摘要】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憤憤辭官??墒?,誰的生活不艱難,比陶淵明更難的人還在堅持生活,從這一點上說,陶淵明有些矯情。多少年來,多少人想要按自己的內心生活而不能,只能委屈自己的內心,寄身于天地之間。只有陶淵明,可以不為五斗米折腰,堅守自己的內心,從這點上說,陶淵明是偉大的?!娟P鍵詞】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矯情偉大讀了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我感慨良久。既為偉人的魄力而折服,也感受到了他的小矯情。陶淵明,當時郡里的督郵來彭澤巡視,要求他“束帶見之”,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20年8期2020-08-04

  • 欄目特邀主持人:龔 斌
    人語:本期刊發陶淵明研究論文三篇。我們發現,一部漫長的陶淵明接受史,始終與每個時期的文化背景有關,例如唐之前推崇陶淵明的隱逸,宋代看重陶淵明的節操,元代崇尚陶淵明的疏離現實。那么,在21世紀的中國,陶淵明的價值何在?討論陶淵明有何意義?從這位文化偉人身上吸取何種有益的東西?龔斌《論陶淵明的當代文化意義》即回答了這些問題。無可否定,由于歷史與現實的原因,當今中國有不少問題,例如獨立人格的缺失、假話的流行、生態環境的惡化、美感教育的忽視,等等。精神的危機表明,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4-16

  • 陶淵明失敗了
    的詩歌中了。但陶淵明是內省類型的人,他的內心是一面鏡子,包含社會的種種苦難,可他把這些表象都消融了,他所寫的內心正是對所有苦難的反照。在詩人里,陶淵明達到了自我完成,擁有美好的品格。不過,陶淵明的自我完成是消極的、內向的,盡管他的詩歌能感動千百年后的讀者—那也是一種完成,但畢竟是悲哀的。因為陶淵明并非不想向外去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可他在這方面失敗了?!~嘉瑩《陶淵明只完成了自我》

    百家講壇 2019年14期2019-07-29

  • 陶淵明:回歸一方庭院,許你一世悠然
    而這首詩的作者陶淵明更值得一提。對于不了解陶淵明的人來說,這首詩算得上是對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詩人形象的一個顛覆。東晉末年,陶淵明出生于廬山腳下一個將門之家。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鼎鼎有名的開國將領?!疤熳赢犖?,專征南國。功遂辭歸,臨寵不忒”表達的就是陶淵明對曾祖父的敬仰。此外,他的外祖父孟嘉也是當時的名士,他溫文爾雅,淡泊明志,得到了宣武皇帝及權臣恒溫的器重。后來雖然家道中落,生活陷入貧寒,陶淵明還是延襲了先人報效祖國的志向。陶淵明曾經是一個

    學生天地·初中 2019年3期2019-04-10

  • 陶淵明:回歸一方庭院,許你一世悠然
    而這首詩的作者陶淵明更值得一提。對于不了解陶淵明的人來說,這首詩算得上是對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詩人形象的一個顛覆。東晉末年,陶淵明出生于廬山腳下一個將門之家。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鼎鼎有名的開國將領?!疤熳赢犖?,專征南國。功遂辭歸,臨寵不忒”表達的就是陶淵明對曾祖父的敬仰。此外,他的外祖父孟嘉也是當時的名士,他溫文爾雅,淡泊明志,得到了宣武皇帝及權臣恒溫的器重。后來雖然家道中落,生活陷入貧寒,陶淵明還是延襲了先人報效祖國的志向。陶淵明曾經是一個

    學生天地 2019年7期2019-04-09

  • 陶淵明思想論析
    文/韓雪琳一、陶淵明生平據載,陶淵明生于公元365年,卒于公元427年,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是東晉末期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公元393年陶淵明時年29歲,與妻及子離開南山陶家坪。此后陶淵明一家在潯陽居住了24年。其間,陶淵明因王氏妻亡,繼娶潯陽翟氏。公元416年,陶淵明52歲,與妻翟氏帶幼子佟回到宜豐故里,修葺南山舊宅而居之,11年后,陶淵明卒于星子栗里,后歸葬康樂縣義鈞鄉之七里山即今宜豐澄塘鎮的七里山。整體上來說,陶淵明的生平經歷

    記者觀察 2018年17期2018-11-18

  • 貧而無諂的陶淵明
    陶淵明曾經當過83天的彭澤令,那是一個很小的官,而一件小事,便讓他棄官回家。有一天,有人告訴他,官府派人檢查工作,應當“束帶見之”,并要多說些好聽的話,哄得官員開心,這樣對陶淵明有利???span class="hl">陶淵明卻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本褪钦f,他不愿意為了保住官位而低三下四、諂媚他人。接著,陶淵明便把佩印留下,自己回家了。到家后,陶淵明把自己的心情寫進了《歸去來兮辭》中。他說:“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意思是:我的身體已經成了心靈的主人,無非是為了吃得

    作文評點報·作文素材小學版 2018年27期2018-09-26

  • 陶淵明詩歌的意象與其人生追求 ——以菊、松、云的解讀為中心
    查光偉陶淵明詩歌的意象與其人生追求 ——以菊、松、云的解讀為中心查光偉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中,詩歌的意義重大,我國對于古詩文的研究也較為豐富。陶淵明的詩歌及其本人都是古典文學研究的熱點,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詩歌中獨特的意象世界。本文通過解讀陶淵明詩歌中以菊、松、云為中心的意象,分析其具體意象所表現出來的思想,透過陶淵明詩歌中的意象了解其人生理想及追求,以此了解陶淵明詩歌的情感追求變化和藝術魅力。陶淵明,我國著名的田園詩人,生于公元369年,享年58歲。是

    唐山文學 2017年11期2017-11-25

  • 一部承前啟后的陶淵明研究著作
    凡是研究陶淵明的都不能忽略一部篇幅不長的著作——李長之的《陶淵明傳論》,比起動輒幾十萬字的大部頭講章來,這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著述真可以算是薄薄的小冊子。但每次讀完,都會有新的體悟和發現,令人不禁擊節叫好。這部不足十萬字的著述,為什么會常讀常新?原因在于它對陶淵明研究承前啟后的總結、啟發作用。根據李長之的女兒、女婿《說說李長之的<陶淵明傳論>》一文介紹,李長之的傳論發表之后,引起了軒然大波,古典文學界為此展開了關于陶淵明的熱烈討論,從1954年6月到當年年底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 2017年7期2017-07-12

  • 陶淵明的“粉絲”
    魏鳴素材壓縮 陶淵明的“粉絲”中有唐代三大詩人、孟浩然、昭明太子蕭統、歐陽修、蘇軾、辛棄疾等大腕級、重量級人物,從中不難看出陶淵明對后世產生的深遠影響。閱古知今 陶淵明的“粉絲”為什么如此眾多,而且不乏大腕級、重量級人物?歸根結底,就是陶令的人格魅力、文學才華。我們當代中學生也在追星,也是某些“星”的粉絲,追星、做粉絲無可厚非,但追什么樣的“星”,做什么“星”的粉絲,還是值得商榷的。陶淵明的“粉絲”們無疑給了我們一個正確的答案。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粉絲”眾多

    高中生學習·高一版 2017年6期2017-06-15

  •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元405年秋,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了了。他長嘆一聲,道:

    作文評點報·作文素材小學版 2016年45期2017-03-06

  • 淺談儒家思想對陶淵明的影響
    ,世人就一直稱陶淵明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并認為其歸隱是深受道家思想影響的。的確,東晉時期,以老、莊為宗的玄學占統治地位,陶淵明耳濡目染,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陶淵明一生崇尚自然,追求復真還淳,“自然”“真”“淳”等說法都來自老、莊學說。但是,只要細析其人生價值取向、思想境界、德行等方面,就會發現: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對陶淵明的影響更甚。一、儒家思想在其心中占主導地位的原因魏晉時期,雖說玄學盛行,但儒家關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說對于維護封建門閥與家

    語文周報·教研版 2016年44期2016-11-14

  • 陶淵明:采菊東籬下
    界,一書一天涯陶淵明生活的東晉看起來離我們非常遙遠。那并不是一個好的時代,四分五裂的時局,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動蕩不安的生活使得人如浮萍。陶淵明也是萬千浮萍中的一員,然而陶淵明并沒有自怨自艾,相反,他常自詡是“羲皇之人”。什么是“羲皇之人”?其實就是說他是上古時代,遠離了政府羈絆,自由自在生活的人。這種思想并不是陶淵明獨創的,這要追溯他深厚的家族歷史,看看究竟是誰影響了年紀輕輕的陶淵明,能讓他在亂世中超凡脫俗。陶淵明出身于書香門第,曾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名人。

    作文與考試·初中版 2016年24期2016-08-18

  • 陶淵明:采菊東籬下
    界,一書一天涯陶淵明生活的東晉看起來離我們非常遙遠。那并不是一個好的時代,四分五裂的時局,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動蕩不安的生活使得人如浮萍。陶淵明也是萬千浮萍中的一員,然而陶淵明并沒有自怨自艾,相反,他常自詡是“羲皇之人”。什么是“羲皇之人”?其實就是說他是上古時代,遠離了政府羈絆,自由自在生活的人。這種思想并不是陶淵明獨創的,這要追溯他深厚的家族歷史,看看究竟是誰影響了年紀輕輕的陶淵明,能讓他在亂世中超凡脫俗。陶淵明出身于書香門第,曾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名人。

    作文與考試·初中版 2016年24期2016-08-18

  • “不為五斗米折腰”到底為何意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也是最能表現他志向與操守的文章。在提到其寫作背景時,許多資料都說,陶淵明任彭澤縣令不久,因“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歸隱,躬耕田園。而且普遍認為,五斗米為當時縣令的俸祿,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不因貪戀官位而向污濁的官場低頭,有力地表現了他不慕權勢的高貴氣節。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陶淵明隱居背后的政治隱情。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是東晉大將,要了解陶淵明的趣味、立場,就不得不提到陶侃在盤根錯節的東晉王朝中的位

    語文天地 2015年10期2015-08-15

  • “不為五斗米折腰”到底為何意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也是最能表現他志向與操守的文章。在提到其寫作背景時,許多資料都說,陶淵明任彭澤縣令不久,因“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歸隱,躬耕田園。而且普遍認為,五斗米為當時縣令的俸祿,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不因貪戀官位而向污濁的官場低頭,有力地表現了他不慕權勢的高貴氣節。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陶淵明隱居背后的政治隱情。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是東晉大將,要了解陶淵明的趣味、立場,就不得不提到陶侃在盤根錯節的東晉王朝中的位

    語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4期2015-07-13

  • 淺析陶淵明的人生價值追求
    716000)陶淵明是東晉時期一位非常重要的詩人。他被尊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文學這一文學潮流。他的詩文充滿了田園氣息,他的名士風范和對生活簡樸的熱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文人,整個中國文化都深受其影響。陶淵明在中國幾乎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上過中學的都學過他的《桃花源記》,很多人會隨口念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老師還會給我們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然而要進一步對他說些什么,恐怕就有點困難了。一個人之所以成為那樣的人,總得有很多因素的影響造成

    語文學刊 2014年9期2014-08-15

  • 陶淵明論“持之以恒”
    一個讀書少年向陶淵明求教。陶淵明帶他來到田邊,指著尺把高的稻禾問:“你仔細瞧瞧,它現在是否在長高呢?”少年蹲下目不轉睛地盯著禾苗,看了半天,說:“沒見長啊?!?span class="hl">陶淵明反問:“真的沒見長嗎?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樣變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搖頭。陶淵明開導說:“其實這禾苗每時每刻都在生長,只是我們沒觀察到。讀書學習也是這樣。知識的增長是一點一滴積累的,有時自己都覺察不到。但只要勤學不輟,持之以恒,就會由知之不多變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說‘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

    作文評點報·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4年19期2014-07-10

  • 求知之道
    東晉大文學家陶淵明隱居田園后,一天,鄉鄰中有個少年來向他請教求知之道,問他讀書學習有什么妙法。陶淵明笑而不答,牽著少年的手來到他親手耕種的稻田旁,然后指著一棵尺把高的禾苗說:“你蹲在這禾苗前,仔細地看看它是不是在長高?”少年認真地看了起來,卻怎么看也看不見禾苗長高,便起身對陶淵明說:“我沒看見它長高?!?span class="hl">陶淵明反問道:“你說不見它長高,那么春起的禾苗是怎么長到現在這個高度的呢?其實,它每時每刻都在長,只是我們的肉眼無法看到罷了。讀書求知以及知識的積累與這是同

    作文周刊·小學四年級版 2009年39期2009-08-3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