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秈稻

  • 優質高產雜交中秈稻節本增效栽培技術研究
    發展前景。在種植秈稻的過程中,采用這項技術也能節約種植成本,讓農民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我國一些優質的秈稻品種已經被列入了國家新品種專列保護名單,足以看出我國對其重視程度。1 秈稻種植特點我國最早出現的雜交水稻是秈稻,是由袁隆平院士培育成功的一種水稻,為我國糧食產業帶來一次徹底性的變革。秈稻屬于我國水稻的一個亞種,其植株的長度達到了100 cm 左右,葉子呈淡綠色。穗長20 cm 左右,粒數在100 粒以上,成穗率高達80%以上。秈稻的根系比較發達,莖稈粗壯

    種子科技 2023年16期2023-10-24

  • 西南稻區高產優良食味雜交秈稻品種篩選
    ,一直以種植雜交秈稻為主,涵蓋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不同種植區域,種植制度多樣,生態環境復雜,尤其“弱光、寡日照、高濕度”等典型特征明顯[4],水稻產業提質增效難度較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優質食味稻米的需求逐漸增強,兼具高產和優良食味品質的雜交秈稻品種已成為西南地區水稻種植主體的首選,因此雜交秈稻高產與優質食味的協同選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然而,高產與優質一定程度上屬于水稻生產中的一對矛盾,尤其水稻高產與優良食味的協同難度依然較大,相關研究表明[5-8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22年3期2022-08-04

  • 超聲波處理秈稻種子對發芽過程及其幼苗抗性的影響
    秀云摘要 以常規秈稻桂香占和華航31為試驗材料,通過人工氣候箱培養,研究了超聲波處理秈稻干種子和濕種子對發芽特性、淀粉酶活性和幼苗抗性的影響。結果表明,超聲波處理干種子和濕種子均提高了種子的發芽速率和發芽率,其中均以超聲波處理濕種子發芽速率最快。超聲波處理可加快秈稻種子萌發代謝生理生化進程,吸水速度和淀粉酶活性在萌發初期均高于對照。超聲波處理秈稻種子可降低MDA的含量,提高幼苗的SOD、POD活性,增加了游離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關鍵詞 超聲波;秈稻;發

    安徽農業科學 2022年12期2022-07-06

  • 高產優良食味雜交秈稻結實期的生理特征
    區常年以種植雜交秈稻為主,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單一高產的雜交秈稻品種不再是水稻種植的首選,消費者對稻米蒸煮食味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2]。稻米蒸煮食味品質通常指對米飯的感官評價,包括米飯的香味、粘性、彈性和硬度等[3],主要由品種本身的遺傳特性決定[4],但由于控制稻米食味品質的基因效應復雜,加之還受栽培措施[5-11]、環境因素[11-13]等影響,導致水稻高產和優良食味的協同難度較大。因此,加快選育并應用高產優良食味雜交秈稻已十分迫切

    貴州農業科學 2022年5期2022-05-27

  • 不同氣候生態型秈稻糙米粗蛋白含量光譜估測模型研究
    的糧食作物之一,秈稻在長江中下游稻區種植面積占比達97.6%[1],具有重要的地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稻米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稻米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含量決定了大米的食味品質和營養品質[2],蛋白質含量是評價大米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傳統的稻米蛋白質檢測方法雖準確可靠,但存在有損、耗時、專業性強等弊端,因此探尋快速無損高通量的測定方法具有重要意義。為建立秈稻粗蛋白含量光譜快速無損檢測的普適性模型,本研究利用2019年長江中下游秈稻聯合

    中國糧油學報 2021年11期2021-12-21

  • 我國南方秈稻整精米率發展趨勢及對策
    018年我國南方秈稻整精米率檢測數據,表明我國南方秈稻品種的整精米率呈逐年下降的發展趨勢,整精米率已經成為優質秈稻發展的限制因素。從品質性狀遺傳、生態環境、栽培管理、稻米加工等方面分析整精米率的影響因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結合優質常規秈稻的品種選育和優質雜交秈稻配組的實踐,對優質秈稻育種進行展望。提高我國南方稻區秈稻品種的整精米率,對提高秈稻種植效益和加工效益、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提升我國稻米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均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 秈稻;整精米率;發展趨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11期2021-07-16

  • 優質晚粳贛寧粳1號和贛寧粳3號養分吸收利用特征
    的,2017年以秈稻品種為對照,選用自主培育的優質粳稻品種贛寧粳1號和贛寧粳3號,研究其吸肥特征與需肥規律;2018年以粳稻品種甬優1538為對照,選用自主培育的優質粳稻品種贛寧粳1號和贛寧粳3號,研究其吸肥特征與需肥規律,為優質粳稻品種的豐產栽培提供技術支持。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地點與供試材料本試驗于2017年、2018年在江西省崇仁縣糧豐核心試驗區進行。試驗地土壤為潴育性水稻土,土壤理化性質:土壤pH值5.12、有機質34.5 g/kg、堿解氮1

    江西農業學報 2021年5期2021-05-24

  • 云南地方秈粳稻稻瘟病抗性和農藝性狀差異分析及優異稻種篩選
    方法】以云南地方秈稻和粳稻品種各23份為材料,利用8個稻瘟病菌株進行室內苗期稻瘟病抗性鑒定及抗瘟基因推導,并結合田間農藝性狀測定結果進行綜合評價,篩選出優異地方稻種?!窘Y果】抗性頻率為0.0%~25.0%、25.1%~50.0%、50.1%~75.0%和75.1%~100.0%的粳稻品種分別有4、5、6和8個,秈稻品種分別有0、4、7和12個。粳稻和秈稻接種8個稻瘟病標準菌株后,秈稻的稻瘟病抗性整體高于粳稻。46個水稻品種的抗瘟基因組成較復雜,其中,能推導

    南方農業學報 2021年10期2021-02-09

  •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不同類型水稻品種磷素吸收利用的影響
    理顯著增加了雜交秈稻汕優63主要生育期植株的含磷率和吸磷量,抽穗后磷素在莖鞘中的分配比例顯著增加,穗中的分配比例顯著下降,磷素干物質生產效率和籽粒生產效率均極顯著下降。對比前人的研究結論,發現不同類型水稻品種之間對磷素響應有所不同,且前人的研究多是以一個品種為研究對象,或常規稻,或雜交稻,關于不同類型水稻品種對磷素響應差異的研究基本沒有。為此,本研究利用我國第一個稻麥輪作FACE研究平臺,以常規粳稻、常規秈稻、雜交秈稻共6個品種為供試材料,針對上述問題開展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20年12期2021-01-05

  • 不同類型水稻品種產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對大氣CO2濃度升高響應的差異
    品種較為普遍,在秈稻品種中表現出另外的趨勢,即較大幅度地增加氮素吸收量,部分學者還對水稻不同器官的氮素含氮率和累積量進行了初步研究[18-22]。全世界水稻品種數量龐大,品種類型也較多,雜交秈稻是極其重要的類型,在我國乃至世界均有較大的種植面積,其產量潛力大、抗逆性強,在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CO2濃度的增加可大幅提高雜交水稻的產量,明顯高于常規粳稻品種的響應值[23-25]。有關 FACE 處理下不同類型水稻品種產量形成

    中國水稻科學 2020年6期2020-11-23

  • 兩種裝具對秈稻儲藏損失影響的對比研究*
    糧裝具,本研究以秈稻為儲糧原料,從儲糧重量、質量損失方面對比分析三節式彩鋼板組合倉和聚乙烯塑料倉兩種儲糧裝具的儲藏效果,以期為優化農戶儲糧裝具、減少儲糧損失、保障儲糧品質提供參考。1 材料與方法1.1 材料與試劑試驗原料:秈稻,當年產自各試驗地。試劑:苯、無水乙醇、95%乙醇、酚酞、變色硅膠、氫氧化鉀等,成都市科龍化工試劑廠。1.2 主要儀器設備供試儲糧裝具:三節式彩鋼板組合倉,組裝式圓筒形倉(以下稱組合倉),倉容1.2m3,不可密閉;聚乙烯塑料圓筒倉(以

    糧食加工 2020年4期2020-11-02

  • 秈稻適度加工關鍵技術研究
    以華南地區主要的秈稻品種——美香占為對象,研究了不同碾磨程度下稻米基本成分(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質、直鏈淀粉、粗纖維)、礦物質、蒸煮食用品質等的變化規律。結果表明,秈稻基本成分(直鏈淀粉除外)、礦物質與碾減率成反比,直鏈淀粉、蒸煮食用品質與碾減率成正比。綜合考慮秈稻營養價值和蒸煮食用品質等因素,建議秈稻碾減率控制在8%~12%。[關鍵詞]秈稻;碾磨程度;基本成分;礦物質;蒸煮食用品質中圖分類號:TS213.3文獻標識碼:ADOI:10.16465/j.g

    糧食科技與經濟 2020年3期2020-10-14

  • 淺層地能表層控溫儲糧系統儲藏秈稻效果試驗
    系統應用于湖南省秈稻儲藏的可行性,株洲湘淥米業有限責任公司對倉房氣密性進行了改造,安裝了淺層地能低溫儲糧系統,結合食品級惰性粉防治害蟲技術,開展了淺層地能表層控溫度夏儲藏秈稻試驗。結明表明,淺層地能表層控溫儲糧系統在控制溫度、延緩糧食品質劣變方面具有顯著效果,結合食品級惰性粉防治害蟲技術,能夠有效控制儲糧害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因此,淺層地能表層控溫儲糧系統是一項技術成熟的、值得大規模推廣的儲糧技術。[關鍵詞]淺層地能;綠色儲藏;秈稻;度夏

    糧食科技與經濟 2020年4期2020-06-15

  • 不同秈稻品種產量比較與聚類分析
    寨試驗站對12個秈稻品種進行區組試驗的基礎上,對12個品種的產量進行了統計分析,并對單產、主要產量性狀和植物性狀進行了聚類分析,以評價各品種的優劣,并試圖利用統計方法建立一種客觀評價品種優劣的方法。結果表明,利用統計方法可以對水稻區組試驗數據產量的顯著性進行評判,利用聚類分析可以對參試品種的產量結果進行合理的分類,并可以結合產量數據對品種進行客觀評價。關鍵詞? ? 秈稻;品種;產量;產量構成因素;聚類分析中圖分類號? ? S511.037? ? ? ? 文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8期2020-05-06

  • 云南稻核心種質秈稻SSR標記鑒定
    份表型性狀鑒定為秈稻的核心種質、典型秈稻滇屯502和典型粳稻合系35為試驗材料,利用能鑒定秈粳稻的10個SSR分子標記進行秈粳鑒定,并與利用表型鑒定秈粳稻方法進行比較。結果表明,SSR聚類分析把供試材料大致分為2個大類群、4個亞群,供試品種間的遺傳相似系數變化范圍在0.35~1.00之間,所鑒定品種基本為秈稻品種,鑒定結果和表型性狀鑒定結果基本吻合。關鍵詞? ? 秈稻;核心種質;SSR標記;聚類分析;云南省中圖分類號? ? S511? ? ? ? 文獻標識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1期2020-04-20

  • 貯藏溫度和時間對秈稻糊化特性的影響
    410114)秈稻在一定條件的貯藏中,會發生發芽率降低、脂肪酸值升高、降落值升高、風味和加工品質變化的現象,變化情況隨糧食品種和貯藏條件的改變而不同[1-2],比如陳業堅等[3]報道11種秈稻貯藏3年后有10個品種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下降,1個品種上升;熱漿黏度、冷膠黏度和消堿值有升有降,品種之間存在差異。李亞軍等[4]報道了2種脫殼大米的糊化特性與貯藏時間及溫度的相關性,發現大米在高溫下貯藏的糊化特性變化大于在低溫下貯藏。因此,貯藏條件對秈稻品質的影響需

    食品與機械 2020年2期2020-04-13

  • 不同類型秈稻區對雜交秈稻性狀的影響
    粳稻為主,南方以秈稻為主。種植稻區的環境溫度、海拔和緯度等條件差異都明顯影響水稻農藝性狀變化[1-8]和稻米品質性狀變化[9-13]。為了便于水稻的生產和應用,依據地區生態氣候條件、耕作制度和稻種類型等將全國劃分為12個稻作區[14],新品種能否適宜種植需要通過相應生態區域的試驗評價。所以,在中國稻作生態類型豐富多樣的背景下,開展生態區域適應性試驗是決定新品種區域化布局的重要手段。云南省是我國秈粳稻兼重的省份之一,在海拔 2 750 m 以下均有水稻種植,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20年1期2020-03-17

  • 適宜機插的優質秈稻品種篩選及其評價指標體系
    但就適宜機插優質秈稻的品種篩選及其高產機理的研究鮮見報道,以往篩選出的適宜人工移栽水稻的品種在機插條件下是否能充分發揮品種增產優勢尚不明確,且近年來品種的更新替代速度加快,有必要針對機插條件下優質秈稻品種進行適宜性研究。為此,本研究選用長江中上游近年來審定通過且在生產上廣泛應用的34個優質秈稻為試驗材料,主要以產量為依據進行機插優質秈稻的類型劃分,進一步分析適宜機插優質秈稻的秧苗特性、生長發育特性、抗倒性及產量構成,提出貴州地區適宜機插優質秈稻品種的篩選指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2020年10期2020-03-13

  • 秈稻明恢86多基因遺傳轉化體系的研究
    【目的】探索適合秈稻明恢86多基因遺傳轉化的條件,為創制含高產、抗逆、抗蟲、抗病等基因的水稻新材料奠定基礎?!痉椒ā恳?span class="hl">秈稻明恢86為受體材料,將構建好的含作物高產基因RRM2、耐旱基因 HS1、抗除草劑基因EPSPS、抗蟲基因Bt、細胞凋亡抑制基因iap和促細胞再生基因p35等多基因載體(載體分別命名為P5和P8)進行遺傳轉化。在此基礎上,分別對多基因遺傳轉化體系的受體材料、農桿菌濃度、侵染時間、共培養方式、G418篩選濃度和草甘膦篩選濃度等主要影響因素進

    福建農業學報 2019年6期2019-09-10

  • 豬糞沼液替代尿素對秈稻生長性狀、產量和飼用品質的影響
    液替代尿素氮肥對秈稻主要農藝性狀、產量和飼用品質的影響,為沼液在飼用秈稻上的合理施用及進一步推進畜禽養殖沼液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提供理論參考?!痉椒ā恳约s化豬場糞尿發酵后的沼液為肥源,設CO(空白對照,不施氮、磷和鉀肥)、CK(不施氮肥,施磷、鉀肥)、CF(常規施肥,尿素N 375 kg/ha)、T1(沼液N 20%+尿素N 80%)、T2(沼液N 40%+尿素N 60%)、T3(沼液N 60%+尿素N 40%)、T4(沼液N 80%+尿素N 20%)和T

    南方農業學報 2019年6期2019-09-10

  • 早熟優質秈稻三系不育系伍天A的選育
    種品質》一等食用秈稻品種品質標準,但膠稠度、直鏈淀粉含量等指標還不夠理想,需在保持其優質早熟等優良特性的基礎上,對品質性狀進行改造提升;早熟,播始歷期均在66d左右,與天豐A相同;配合力強,伍天A與R713配組育成的三系稻新組合一一伍天A/R713于2019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閩審稻20190035)?!窘Y論】伍天A是一個育性穩定、異交率高、米質優、早熟、配合力強的三系不育系,可以配制出優質、多種熟期的三系雜交水稻新組合。關鍵詞:優質稻;

    福建農業學報 2019年10期2019-09-10

  • 秈稻花藥培養誘導條件優化
    g/L。關鍵詞:秈稻;花藥培養;誘導效率;交互作用中圖分類號:S511.2+1?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9)23-0218-05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3.054?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Optimization of induction conditions for anther culture of indica ric

    湖北農業科學 2019年23期2019-01-11

  • 矮來支撐高
    :將墨稻與普通的秈稻或其他稻種混種。插秧時,在種植秈稻的水田里,有意將墨稻零零散散地插入其中。日久天長,秧苗長大了,長高了,吐穗了。此時,在一片金黃色的稻田里,出現了高出一頭、一目了然的紫色稻穗,這就是墨稻,它的身高比秈稻高出足有40厘米。墨稻被包圍在秈稻之中,雖然秈稻個頭矮,但具有較強的抗倒伏能力,一般風雨都無所畏懼。由于周圍秈稻的支撐,墨稻也屹立不倒。點悟墨稻是優質的,但是,如果沒有秈稻的支撐,墨稻極易倒狀。因此,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多么優秀,“高人”都

    作文中學版 2018年11期2018-11-29

  • 高離不開矮的支撐
    :將墨稻與普通的秈稻或其他稻種混種。所以,插秧時,在種植秈稻的水田里,有意將墨稻零零散散地插入其中。墨稻被包圍在秈稻之中,雖然秈稻個頭矮,但具有較強的抗倒伏能力,一般風雨都無所懼。由于周圍秈稻的支撐,墨稻也屹立不倒。無疑,墨稻是優質的。但是,如果沒有秈稻的支撐,墨稻命都難保,談何優質?田文英摘自《松江報》(這個世界的所有事物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你無法脫離別人而做出一份大事業。本文適用于團結協作方面的作文。)

    意林·少年版 2018年11期2018-07-04

  • 不同秈稻品種對土壤釩的富集
    摘 要 以15種秈稻品種為研究對象,對福建省典型秈稻種植區進行表層樣品土壤和稻米的協同采樣,并研究釩(V)在表層樣品土壤和稻米中的遷移特性。結果顯示:調查區域樣品土壤全V、有效V、稻米V含量分別為9.31~123.9 mg/kg、0.3~41.16 mg/kg、18~449 ?g/kg。15.63%的樣品土壤超過了福建省樣品土壤V背景值,10.63%的樣品土壤超過了我國樣品土壤V背景值。糙米V與有機質、游離鐵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p0.05)。雜交秈稻有效基

    熱帶作物學報 2018年9期2018-05-14

  • 秈稻抗倒育種研究
    00)在我國雜交秈稻育種研究中,已經取得了一點成就,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了的強有力的保障,進而對秈稻抗倒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研究,指出優質高產早秈稻的產量形狀特征,并對秈稻抗倒育種進行了展望。1 優質高產秈稻的產量性狀分析對優質高產早秈稻的產量性狀特征分析,主要是其有較強分蘗,或者是較高分蘗成穗率,且成穗比較大,穗粒比較多,籽粒中等偏大,實際結實率也比較高。對優質高產早秈稻的產量性狀間分析發現,優質高產秈稻的株高與穗長、株高與每穗總粒數等有正相關關系,穗長與每穗

    江西農業 2018年9期2018-02-11

  • 碾磨品質對秈稻食味品質的影響
    獲的153個普通秈稻品種材料的糙米食味品質和精米食味品質,并比較分析碾磨前后食味值、直鏈淀粉含量、蛋白質含量和水分含量之間的相關性,最后運用DP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并分析得出碾磨品質和食味品質的典型相關性。結果顯示,糙米的食味值明顯高于精米的食味值,食味品質是直鏈淀粉含量與蛋白質含量綜合作用的結果,只有蛋白質與直鏈淀粉兩者含量相互協調時才能形成良好的食味品質,食味值才會比較高。研究認為:稻米碾磨精加工后,食味值下降,食味品質相應變差;稻米碾磨品質和食味品質具

    天津農業科學 2017年6期2017-06-10

  • 華南常用秈稻親本稻瘟病抗性評價及抗性基因鑒定
    分析華南地區常用秈稻親本稻瘟病抗性及抗性基因,為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種提供理論依據?!痉椒ā坷萌斯そ臃N鑒定對52份華南地區常用秈稻親本進行稻瘟病抗性分析,同時利用分子標記檢測稻株攜帶的抗性基因,分析親本材料稻瘟病抗性與其所攜帶稻瘟病抗性基因間的關系?!窘Y果】從52份適應華南生態條件的秈稻親本材料中篩選獲得4份廣譜抗源(2份抗譜為100.0%,2份抗譜為92.9%);常規稻較恢復系和保持系具有更高的稻瘟病抗性。ZA1、ZA9和ZB9生理小種較ZB1和ZB5生理

    南方農業學報 2017年4期2017-05-30

  • 糧食收入性補貼對中國秈稻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基于2002-2013年面板數據的實證
    收入性補貼對中國秈稻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基于2002-2013年面板數據的實證李辛一,陳其蘭(貴州大學 經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本文運用Fare-Primont-TFP指數測度分解了2002-2013年中國早秈稻、中秈稻、晚秈稻的全要素生產率水平值,并運用面板Tobit模型探究糧食收入性補貼等環境因素對秈稻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2002-2013年間,中國秈稻各品種TFP水平都出現一定增長,不同秈稻品種間存在生產率的差異。進一步分解發現,秈稻

    當代經濟 2017年5期2017-04-25

  • 施氮量對不同氮素吸收效率類型秈稻品種物質生產及產量的影響
    氮素吸收效率類型秈稻品種物質生產及產量的影響袁秋梅1.3吳海燕1唐 青2董桂春3(1南通科技職業學院,江蘇省南通市 226000;2江蘇省常熟市古里鎮農業服務中心 215515;3揚州大學,江蘇省揚州市 225009)為明確施氮量對不同氮素吸收效率類型秈稻品種物質生產及產量的影響,為秈稻品種的高產高效栽培提供參考依據,在盆栽土培條件下,以15個不同氮素吸收效率類型常規秈稻品種為供試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條件下,不同氮素吸收效率類型秈稻品種物質生產及產量的差

    上海農業科技 2016年6期2016-12-23

  • 水稻Kasalath改良品系基因轉化效率的初步研究
    化效率。關鍵詞 秈稻;基因轉化效率;抗除草劑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010-03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ies of several improved lines from Kasalath(including 9K08-3,9K18-7,9K21-3,9K28-5,9K29-9,and 9K30-0)were preliminary evalu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5期2016-10-20

  • 優質秈稻不育系閩豐1A高產繁殖技術
    4400)?優質秈稻不育系閩豐1A高產繁殖技術李世俊(福建省泰寧縣種子管理站354400)摘要:2013年和2015年引進優質秈稻不育系閩豐1A在泰寧縣杉城鎮豐巖村進行煙后繁殖,總結其優質高產繁殖技術。關鍵詞:秈稻; 不育系; 閩豐1A; 繁殖技術閩豐1A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以D297B/IR58025B//金23B復合雜交配組選育的保持系,再與金23A測交、連續多代回交轉育而成的優質秈稻不育系,具有群體整齊、不育性穩定、配合力強、可恢性好、稻

    福建農業科技 2016年4期2016-08-11

  • 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技術分析
    技術;種植效益;秈稻1引言中國作為世界農業大國,水稻不僅是數以億計的中國人的食糧,更出口到全世界,給我國財政提供了一定的經濟支持。幾千年的水稻種植經驗,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水稻的種植技術和產量都有質的飛躍。水稻培植技術的優劣決定了我國的水稻產量高低,所以要不斷提升種植技術,對先進技術進行推廣與應用,讓我國的水稻產量越來越高。2水稻種植存在的問題2.1插秧密度過小“雜交水稻”技術面世后,我國水稻的品種不斷增多,目前國內大范圍種植雜交水稻為矮稈水稻,育苗的技術也

    綠色科技 2016年11期2016-07-20

  • 大氣CO2濃度升高對不同類型水稻灌漿期有機物合成與分配的影響
    (WYJ21)和秈稻(Indica)揚稻6(YD6)為試材,研究灌漿期兩種類型水稻體內有機物含量的變化。與對照相比,WYJ21籽粒中直鏈和支鏈淀粉含量在FACE處理下略有增加,YD6籽粒中直鏈淀粉含量在完熟期顯著高于對照8.9%;WYJ21籽粒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變化不顯著,YD6籽粒中β淀粉酶活性在完熟期顯著低于對照28.1%;WYJ21籽粒蔗糖含量在乳熟期高于對照11.5%,YD6籽粒中蔗糖含量在蠟熟期低于對照14.4%,WYJ21和YD6莖中蔗糖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6年5期2016-06-20

  • 秈稻93-11輻射誘變突變體庫的創建及其篩選
    un.com)?秈稻93-11輻射誘變突變體庫的創建及其篩選龍湍1,2安保光1,2李新鵬1,2張維1,2李京琳1,2楊瑤華1,2曾翔1,2吳永忠1,2黃培勁1,2,*(1海南波蓮水稻基因科技有限公司,???570125;2海南神農大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70125;*通訊聯系人,E-mail:bolianrgt2015@aliyun.com)龍湍, 安保光, 李新鵬, 等. 秈稻93-11輻射誘變突變體庫的創建及其篩選. 中國水稻科學, 2016

    中國水稻科學 2016年1期2016-04-29

  • 水稻秈粳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研究現狀與展望
    。關鍵詞:水稻;秈稻;粳稻;雜種優勢上個世紀20年代末,我國第一個水稻雜交品種中山1號的問世,開啟了中國水稻雜交育種的新紀元[1]。袁隆平指出,就提高雜種優勢而言,雜交稻應按照3個階段發展,分別是種間雜種優勢利用、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和遠源雜種優勢利用[2]。有學者認為,秈粳亞種間雜種優勢的利用是秈粳有利基因的互相滲透及優良性狀的互補,在摸清光溫敏核不育基因和廣親和基因特性、亞種間雜種F1可利用和不可利用優勢關系的基礎上,研究出了一條秈粳架橋、雜種優勢、理想

    中國稻米 2016年2期2016-03-29

  • 國標優質秈稻的稻米品質與淀粉RVA譜特征研究
    640)國標優質秈稻的稻米品質與淀粉RVA譜特征研究何秀英,程永盛,劉志霞,陳釗明,劉維,盧東柏,陳粵漢,廖耀平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廣東省水稻育種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510640)摘要:【目的】了解國標優質秈稻的米質特點.【方法】以廣東省最近育成的水稻品種粵晶絲苗2號等為研究材料,對稻米碾磨品質、外觀品質、蒸煮食味品質、營養品質和淀粉RVA譜進行了測定和相關分析.【結果和結論】國標優質秈稻具有整精米率較高、粒型窄長、腹心白少、透明度好、直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5年3期2016-01-25

  • 蘇北地區秈粳稻生態性狀比較試驗總結
    鎮稻99),雜交秈稻組 (Ⅱ優084、Ⅱ優650、Ⅱ優明86),以雜交秈稻組為對照。試驗設計以品種生態類型為主區,主區間距90 cm,獨立排灌;品種為副區,粳稻按30.0 cm×13.3 cm,每穴2~3本栽插,25行每行10株,對照秈稻按30.0 cm×15.0 cm,每穴1~2本栽插,22行每行10株。小區面積9 m2左右,3次重復,合計24個小區。小區間距:粳稻20 cm,秈稻25 cm。重復之間間距40 cm。參試品種于5月10日播種,采用濕潤育秧

    北方水稻 2016年1期2016-01-10

  • 基于液相色譜-質譜代謝組學方法辨別兩種泰國秈稻冷榨米糠油
    Asian rice,or Oryza sativa L.,is a genus of perennial grass from the Poaceae family. In Thailand,the cultivated area of Khao-Hom-Mali and Khao-Hom-Pathum fragrant rices is almost 51% of overall rice species. First,Khao-Hom-Mali,or

    色譜 2015年9期2015-12-26

  • 秈型優質光溫敏核不育系H344S 的選育
    術鑒定。關鍵詞 秈稻;光溫敏核不育系;H344S;優質;選育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03-081-02Breeding of Indica PTGMS Line H344S with Good Grain QualityYANG Liansong1,BAI Yisong1,XIONG Yanwen2(1. Rice Research Institute,Anhui Academy of Agricu

    安徽農業科學 2015年3期2015-10-21

  • 灌漿前期低溫脅迫對秈粳稻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限制因子。以3種秈稻和3種粳稻品種為試驗材料,利用人工氣候室研究灌漿前期低溫脅迫對秈粳稻產量和品質形成的影響。結果表明,灌漿前期低溫脅迫,稻谷產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主要是通過影響水稻結實率,尤其是降低二次枝梗結實率,從而導致產量降低,且秈稻結實率下降幅度高于粳稻,秕粒增加幅度大于粳稻。灌漿前期適當的低溫脅迫且天數較短時,有利于降低堊白度和堊白粒率,有助于常規秈稻和粳稻的蛋白質積累,但嚴重低溫脅迫不利于稻米品質的提高。關鍵詞: 秈稻;粳稻;低溫脅迫;耐冷

    江蘇農業科學 2015年8期2015-09-10

  • 灌漿前期低溫脅迫對秈粳稻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限制因子。以3種秈稻和3種粳稻品種為試驗材料,利用人工氣候室研究灌漿前期低溫脅迫對秈粳稻產量和品質形成的影響。結果表明,灌漿前期低溫脅迫,稻谷產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主要是通過影響水稻結實率,尤其是降低二次枝梗結實率,從而導致產量降低,且秈稻結實率下降幅度高于粳稻,秕粒增加幅度大于粳稻。灌漿前期適當的低溫脅迫且天數較短時,有利于降低堊白度和堊白粒率,有助于常規秈稻和粳稻的蛋白質積累,但嚴重低溫脅迫不利于稻米品質的提高。關鍵詞: 秈稻;粳稻;低溫脅迫;耐冷

    江蘇農業科學 2015年8期2015-09-10

  • 宜昌市夷陵區2014年秈稻品種試驗報告
    年,宜昌市夷陵區秈稻品比試驗結果表明,Y兩優5867、深兩優865綜合性狀好,產量高,宜重點示范?;诖?,對該試驗的過程及結果進行分析,以供參考。關鍵詞 秈稻;品種試驗;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2-053-02宜昌市夷陵區常年水稻種植面積1萬hm2,全部為秈稻類型,主導品種有Y兩優1號、深兩優5814、揚兩優6號等,但均已種植多年,急需更新。2014年,結合實施水稻高產創建項目,設立

    南方農業·下旬 2015年4期2015-06-24

  • 土壤鎳在不同秈稻品種中的富集
    市采集的163個秈稻樣品及對應的土壤樣品為材料,研究了不同秈稻品種對土壤鎳的富集能力,以期為鎳污染土壤上秈稻品種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據。結果表明,供試土壤全鎳含量介于3.52~72.38 mg/kg,平均含量為17.86 mg/kg。供試土壤有效鎳含量介于0.01~1.32 mg/kg,平均含量為0.30 mg/kg。供試糙米鎳含量為0.04~1.82 mg/kg。鎳在土壤和各品種糙米之間的轉移系數均隨土壤有效鎳的升高呈冪函數降低。采用回歸估算法、在土壤有效鎳

    熱帶作物學報 2015年9期2015-05-30

  • 對稻作文化起源前沿的研究
    :野生稻;粳稻;秈稻;糯稻;火耕水耨;果隋贏蛤中圖分類號:S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21X(2015)01-0021-17一、照葉樹林文化理論的基本框架20世紀,日本人類學家為世界人類學與民族學貢獻了兩個充滿睿智的理論——照葉樹林文化理論和稻作文化理論。兩個理論都以闡釋東亞文明的本質為宗旨,但在如何看待稻作文化方面卻產生了根本的分歧。照葉樹林文化理論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其首侶者是中尾佐助。該理論一經提出,便獲得了許多支持與贊許。從喜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15年1期2015-05-05

  • 中秈型水稻光(溫)敏核不育系佳豐20S的選育及初步利用
    級區試。關鍵詞:秈稻;溫敏核不育系;佳豐20S;選育中圖分類號:S51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2-0073-031引言兩系雜交水稻自1989年進入生產試驗以來,在湖北其應用呈快速上升的趨勢。目前有豐兩優香1號[1]、豐兩優4號[2]、揚兩優6號[3]等主要組合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由于光、溫敏不育系是兩系雜交水稻的基礎,育性轉換的光溫反應特性是光、溫敏核不育系生產利用的關鍵,基于目前兩系法育種程序簡單,其種植面積呈現快速

    綠色科技 2014年12期2015-01-27

  • 秈稻KraDangNgah成熟胚愈傷組織誘導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霞摘要:為了建立秈稻KraDangNgah的再生體系,以其成熟胚作為試驗材料,研究不同種類植物激素及其濃度配比對誘導愈傷率、愈傷組織形態學特征、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響。結果表明:2,4-D可誘導愈傷組織產生,但愈傷組織誘導率極低;2,4-D和其他植物激素配合使用顯著提高了誘導率,在2mg/L2,4-D、1mg/LNAA、1.0mg/L6-BA和0.5mg/LKN的條件下可獲得較高的愈傷組織誘導率,為56.3%。繼代培養基中添加激素濃度為誘導培養基中的一半可獲

    江蘇農業科學 2014年11期2015-01-15

  • 江西省粳稻種植面積突破6 666 hm2
    kg,中粳比雜交秈稻畝增100 kg至150 kg以上,雙季晚粳比雜交秈稻畝增50 kg以上。(摘自《江西日報》,2014-02-14) 2013年,江西省粳稻種植面積突破,一季中粳和雙季晚粳平均畝產分別超過700 kg和600 kg,中粳比雜交秈稻畝增100 kg至150 kg以上,雙季晚粳比雜交秈稻畝增50 kg以上。(摘自《江西日報》,2014-02-14)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14年3期2014-08-12

  • DNA揭秘的稻作密碼
    起源于長江流域,秈稻起源于亞熱帶的某個區域。粳稻和秈稻并非來自同一個祖先,在野生稻階段,稻就已經分成粳稻型和秈稻型了。關鍵詞: Oryza rufipogon;Oryza sativa;粳稻;秈稻;葉綠體DNA中圖分類號:S5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21X(2014)01-0008-04佐藤洋一郎是日本稻作基因研究的權威,其代表作《DNA講述的稻作文明——起源與發展》(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96年7月)以及續篇《稻的文明——人類何時獲得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14年1期2014-08-08

  • 不同播種期對3種水稻產量的影響研究
    影響,比較粳稻和秈稻的差別,探索在京山縣適宜種植的粳稻品種和最佳播種期。試驗結果表明:在試驗所設定的3個高產播種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內,秈粳雜交品種甬優1540的產量高于對照品種秈雜揚兩優6號和粳雜品種熱粳優35。以產量為考察指標,適宜在京山縣種植的粳稻品種為甬優1540(秈粳雜交),其適宜播種期為4月25日至5月15日。關鍵詞:秈稻;粳稻;播種期;產量;京山縣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11期2014-07-28

  • 浙江省中晚秈稻谷質量分析
    12)浙江省中晚秈稻谷質量分析駱 倩,應勝建,楊 琤(浙江省糧油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對2005-2012年浙江省收獲的中晚秈稻谷質量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中晚秈稻谷出糙率為77.64%~78.87%,出糙率3等及以上比例為92.75%~99.87%。整精米率為56.34%~59.78%,整精米率3等及以上比例為97.65%~99.10%。不完善??偭繛?.74%~5.03%,未熟粒占不完善??偭康?2.1%。不同年份的不完善??偭?、未熟

    浙江農業科學 2014年11期2014-02-06

  • 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公布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1.35元/斤,粳稻1.5元/斤
    購價。其中,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1.35元/斤,粳稻最低收購價每市斤1.5元/斤,以今年生產的國標三等中晚稻為標準品。執行上述預案的中晚稻(包括中晚秈稻和粳稻)主產區為遼、吉、黑、蘇、皖、贛、豫、鄂、湘、桂、川11?。▍^)。蘇、皖、贛、豫、鄂、湘、桂、四、川8?。▍^)最低收購價執行時間為2013年9月18日至2014年1月31日,遼寧、吉、黑3省為2013年11月16日至2014年3月31日。在此期間,當中晚稻市場價格下跌到最低收購價格時,相關關部門及時提出

    中國農資 2013年38期2013-08-15

  • 優質秈稻的收割與儲藏
    25)閔 軍優質秈稻的收割 稻米的堊白粒率、堊白大小和膠稠度均隨著收割期的推遲而增大,直鏈淀粉含量則隨著收割時期推遲而降低,因此收割時期直接影響優質秈稻稻谷的商品價值。優質秈稻一般粒型較細長,谷殼較薄,成熟時間也相對較短。最佳收割時間為谷粒85%左右黃熟時搶好天氣收獲,單季稻(中稻與一季晚稻)和雙季晚稻應在黃谷率達到95%左右時收獲。收割前要將田間倒伏和感病蟲害的植株除去,以防止混入霉變或蟲咬的稻谷。收割后做到單收單曬,不要與其他品種混在一起。優質秈稻的儲

    湖南農業 2011年10期2011-04-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