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夾閉術

  • 血清IL-6、CRP水平與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開顱夾閉術治療預后的相關性
    臨床多采用開顱夾閉術治療,可降低患者顱內壓,改善腦水腫癥狀及預后。但仍有部分患者手術預后較差,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早期找出可評估患者手術預后效果的指標尤對于指導治療,改善患者預后非常重要。aSAH患者腦出血后,導致血液快速進入蛛網膜下腔,增加顱內壓,導致患者腦血流灌注降低,且在紅細胞裂解下,可激活炎性反應通路,造成大量炎性介質釋放,損害腦血屏障,影響患者預后[5]。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IL-6)是由巨噬細胞、T、B細胞等多種細胞分泌,可

    四川生理科學雜志 2023年7期2023-07-27

  • 球囊輔助夾閉術治療顱內大型和巨大型動脈瘤
    球囊輔助動脈瘤夾閉術是近幾年用于治療LGIAs的手術方法[2],且取得了一定效果。2017~2020 年運用球囊輔助夾閉術治療32例LGIAs,現報道如下。1 資料和方法1.1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①DSA、MRA、CTA 等確診為顱內動脈瘤;②動脈瘤直徑≥15 mm;③同意行球囊輔助夾閉術;④病人及家屬對手術方案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動脈瘤直徑<15 mm;②保守治療;③合并其他系統嚴重疾病。1.2 一般資料2017~2020年行球囊

    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22年9期2022-10-25

  • 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中動脈瘤破裂的影響因素及血流動力學參數的預測價值
    [1]。動脈瘤夾閉術為動脈瘤的有效治療方式之一。但有研究指出,動脈瘤患者其血管壁結構及血流動力學多異常,在行夾閉手術時可能會發生破裂,造成意識障礙及昏迷,引發不良預后,故提高夾閉術中動脈瘤破裂風險的預測至關重要[2-3]。已有研究顯示,患者自身因素可影響術中動脈瘤破裂[4]。且蔡俊杰等[5]文獻報道,動脈瘤的形態學及血流動力學異常變化可增加動脈瘤破裂風險。而目前臨床關于夾閉術中動脈瘤破裂影響因素分析及血流動力學參數對動脈瘤破裂的預測價值的研究尚少?;诖?,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22年4期2022-07-04

  • 分析尼莫地平對行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腦保護作用
    全。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是現階段臨床上治療顱內動脈瘤的主要手段。進行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時,術中的手術牽拉及腫瘤夾閉等操作易導致術后患者發生腦血管痙攣,不利于其康復。研究指出,將尼莫地平應用到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中,可起到腦保護的作用,提升手術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預后[1]?;诖?,本文將近年來在我院進行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的8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尼莫地平對行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腦保護作用。1 資料和方法1.1 一般資料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選取2

    當代醫藥論叢 2022年7期2022-04-08

  • 破裂前交通動脈動脈瘤患者經翼點入路夾閉術治療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
    ]。經翼點入路夾閉術為目前臨床控制破裂ACCA 的標準治療方式,可有效控制出血,改善患者各項臨床體征,但臨床應用中發現,患者預后效果不一,因此,尋找破裂ACCA 患者經翼點入路夾閉術治療預后的影響因素,對臨床早期實施預防措施至關重要[2]。鑒于此,本研究將回顧性收集2015 年3 月—2019 年3 月偃師市中醫院接受經翼點入路夾閉術治療的142 例破裂ACCA 患者臨床資料,旨在探討破裂ACCA 患者經翼點入路夾閉術治療預后的影響因素,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黑龍江醫藥 2022年3期2022-03-24

  • 血流動力學參數預測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中破裂的價值
    ]。開顱動脈瘤夾閉術是治療顱內動脈瘤的重要方法,然而術中可能存在動脈瘤破裂的風險,造成預后不良[2]。既往研究顯示,動脈瘤的形態、血流動力學特點、瘤壁炎癥和某些臨床因素(性別、年齡、高血壓史、吸煙史和絕經史)是顱內動脈瘤術中破裂的危險因素[3]。血流動力學在評估動脈瘤破裂風險中的具體作用尚不清楚,例如壁面切應力(wall shear stress,WSS)是否會增加破裂風險,既往研究結論并不一致[4]。本文探討血流動力學參數預測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中破裂的價值

    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 2021年5期2021-12-08

  • 開顱夾閉術與血管內介入動脈瘤栓塞術治療中青年高危顱內動脈瘤破裂效果的對比分析
    臨床多采用開顱夾閉術進行治療,但部分患者癥狀改善較差,復發率高,整體療效欠佳,不利于生命健康。因此,我院將中青年高危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76例納入本次研究,以接受開顱夾閉術醫治為對照,對中青年高危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接受血管內介入動脈瘤栓塞術醫治的臨床效果及對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的影響價值進行探析。1 資料和方法1.1資料 將中青年高危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76例納入本次研究,時間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遵循隨機平均原則,進行分組,組別分別是醫治①組、

    中國保健營養 2021年25期2021-10-18

  • 胼周動脈動脈瘤42例治療分析
    ,其中25例行夾閉術,17例行血管內栓塞治療。1.3.1 夾閉術 采用經前縱裂入路開顱,順血流或逆行方向分離顯露動脈瘤。動脈瘤夾閉后,行術中熒光造影確保動脈瘤夾閉完全以及載瘤動脈通暢。1.3.2 血管內栓塞治療 根據動脈瘤部位、形態、瘤頸、載瘤動脈及導管到位情況等選擇栓塞方式,其中單純彈簧圈栓塞9 例,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6 例,球囊輔助成形2例。1.4 療效評估 統計死亡病例和手術相關并發癥。出院后3、6、12個月進行門診或電話隨訪,按照改良Rankin

    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21年9期2021-10-13

  • 夾閉術與栓塞術治療前循環動脈瘤短期療效及對神經功能的影響
    治療方式主要為夾閉術和栓塞術,夾閉術是傳統手術方式,技術成熟。20世紀70年代隨著Seldinger 技術發展起來的介入放射學,栓塞術應運而生。與夾閉術相比,栓塞術出血量少、創傷小、住院時間短,但栓塞術價格較高,術后仍有一定的復發率,兩者的優劣仍存在較大爭議[3-4]。夾閉術和栓塞術阻斷動脈瘤內血液供應,防止再出血,保證供血動脈和載瘤動脈通暢,保證腦組織血液的正常供應。對于前循環動脈瘤患者的治療,選擇經濟有效的手術方式是臨床醫生面臨的問題,不僅需要考慮短期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21年1期2021-03-25

  • 不同入路動脈瘤夾閉術治療前交通動脈瘤患者的療效比較
    盡快實施動脈瘤夾閉術,避免破裂出血,造成患者不良結局。為了進一步提高動脈瘤夾閉術的效果,采用不同入路方式實施手術?,F就眶上外側入路和翼點入路進行動脈瘤夾閉術的效果進行分析討論。1 資料與方法1.1 資料 將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前交通動脈瘤患者隨機分成甲組和乙組,每組35例,甲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7~73歲,平均年齡(56.39±4.27)歲;乙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49~73歲,平均年齡(56.44±4.23)歲,兩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20年13期2020-12-25

  • 預見性護理在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圍術期中應用評價
    理在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我科行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的患者5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預見性護理組(29例,采用預見性護理措施)和常規護理組(29例,給予常規護理方案)。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術后SCL-90評分及術后恢復情況。 結果 預見性護理組術后腦血管痙攣、電解質紊亂及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 結論 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圍術期預見性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心

    中國現代醫生 2020年22期2020-12-15

  • 持續腰大池引流聯合開顱夾閉術治療急性破裂期顱內動脈瘤的效果分析
    響[1]。開顱夾閉術屬于治療急性破裂期顱內動脈瘤常用術式,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經功能,但單純應用的臨床效果不理想。于開顱夾閉術術后實施持續腰大池引流治療,是近年來逐步發展的一種新型治療方式。本研究選取77例急性破裂期顱內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持續腰大池引流聯合開顱夾閉術治療急性破裂期顱內動脈瘤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睢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7例急性破裂期顱內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治療方案

    河南醫學研究 2020年32期2020-12-07

  • 血清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膠質纖維酸性蛋白水平與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顯微夾閉術預后的相關性
    主要手段,顯微夾閉術憑借其創傷小、效果好、安全性高等優勢被臨床廣泛應用,但由于該疾病病情尤為嚴重,故術后預后情況會受多種因素影響[1-2]。近年來,腦損傷的生物標志物預測價值逐漸受到臨床關注,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為一種具有多種功能的細胞因子,既為炎癥因子,也具有趨化作用,研究指出,其與腦組織損傷具有密切聯系[3]。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

    河南醫學研究 2020年31期2020-11-25

  • 40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后患者在ICU的護理管理探究
    研究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后ICU的護理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4月本院ICU接診的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病患40例,隨機均分2組。實驗組采取護理管理,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對比預后等指標。結果: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0.0%,比對照組30.0%低,P【關鍵詞】夾閉術;護理管理;顱內動脈瘤;ICU【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臨床上,顱內動脈瘤十分常見,通常是由局部血管異常改變所致,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20年10期2020-10-28

  • 血管介入栓塞術和顯微外科夾閉術對顱內動脈瘤的臨床療效及血清MCP-1水平的影響
    塞術及顯微外科夾閉術兩種方式[3-4],一般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包括患者的一般情況、動脈瘤位置、大小、形態、瘤頸寬度及血管條件等對這兩種手術方法進行選用,但因這兩種術式的具體操作方法不同及對患者腦部損傷有一定的差異,故導致術后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可能存在差別,目前臨床對此仍存在一定的爭議[5-6]。血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作為機體內一種重要的炎癥細胞因子,對單核巨噬細胞具

    醫學綜述 2020年17期2020-10-21

  • 開顱夾閉術與介入栓塞術治療大腦中動脈瘤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
    ]。目前,開顱夾閉術與介入栓塞術是治療大腦中動脈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但2種治療方法孰優孰劣仍存在爭議[2-3]。因此,本研究分析開顱夾閉術與介入栓塞術治療MCAA的臨床療效,探討2種治療方法的優缺點,為臨床醫學實踐操作及科學研究提供相關的理論依據。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6月—2018年10月在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就診的MCAA患者102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6例;平均年齡 (53.50±10.47) 歲。按照治療措施不同將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20年11期2020-09-25

  • 瑞芬太尼對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尼對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3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臨床資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各65例。兩組均實施夾閉術治療,對照組采用芬太尼麻醉,觀察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比較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激素水平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切皮時(T2)、手術結束時(T3)時的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腎上腺素(AD)、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血清皮質

    中外醫學研究 2020年21期2020-09-02

  • 不同靶控濃度右美托咪定對開顱動脈瘤夾閉術患者腦氧代謝及腦損傷的影響
    法是開顱動脈瘤夾閉術, 手術效果滿意[1]。但在臨床應用中發現行開顱動脈瘤夾閉術圍術期會產生多種并發癥, 如腦血管破裂、腦動脈痙攣、腦組織損傷等, 上述并發癥主要原因為開顱動脈瘤夾閉術引起腦內動脈血壓劇烈波動, 進而導致血管痙攣、腦氧代謝降低等[2]。研究發現, 增加麻醉深度和降壓可以有效改善或避免動脈血壓波動, 減少圍術期并發癥發生, 但如果降壓幅度過大, 則會導致腦灌注壓降低, 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 影響預后[3]。右美托咪定是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

    麻醉安全與質控 2020年5期2020-08-14

  • 血管內介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治療腦動脈瘤臨床分析
    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最為常用,為了進一步明確血管內介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治療腦動脈瘤的臨床效果,本文特將我院接診的100例腦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研究并比較治療效果,現將取得的效果做一分析和報道。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將我院2018年1月~2018年9月接診的100例腦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48~79歲,平均(63.87±2.54)歲;對照組的50例患者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20年42期2020-07-24

  • 顯微鏡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與血管介入動脈栓塞術治療前循環出血性顱內動脈瘤患者的對比研究
    鏡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可有效制止腦血管出血,療效顯著,但術后易出現并發癥。而血管介入動脈栓塞術創傷小,安全性高,受到臨床廣泛關注。本研究以我院前循環出血性顱內動脈瘤患者為研究對象,行顯微鏡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與血管介入動脈栓塞術,對比兩者手術效果,報告如下。1 資料及方法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9年1月我院84例前循環出血性顱內動脈瘤患者,按照手術方法分組,各42例。介入組男16例,女26例;年齡25~58歲,平均(41.62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3-05

  • 探討研究顱內前循環動脈瘤夾閉術中破裂的危險因素及其對預后的影響
    內前循環動脈瘤夾閉術中破裂的危險因素至關重要[1]。本研究進一步分析顱內前循環動脈瘤夾閉術中破裂的危險因素及其對預后影響,現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顱內前循環動脈瘤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齡20~60歲,平均(42.7±9.1)歲;所有患者均符合顱內前循環動脈瘤診斷標準,經頭顱CTA或DSA 檢查確診?;颊弑憩F為突發頭痛、意識障礙,或長期頭暈不適,或偶然體檢發現,其中43例既往有高血壓史;術前Hunt-Hess 評級

    中國社區醫師 2019年33期2019-10-22

  • 顯微鏡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的術中配合與護理滿意度分析
    鏡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的術中配合與護理滿意度。方法:納入我院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這一時間段內收治的顱內動脈瘤患者200例,分組方法以“電腦隨機匹配”為主,分為對照組(100例,予以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和實驗組(100例,予以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相應的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①實驗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②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19年13期2019-09-10

  • 血管內介入術與開顱夾閉術治療腦動脈瘤的療效分析
    1-3]。開顱夾閉術和血管內介入術是臨床治療腦動脈瘤的主要手段,開顱夾閉術主要是通過夾閉動脈瘤頸,而血管內介入術主要是利用彈簧圈對動脈瘤進行填塞,均可避免腦動脈瘤再次破裂而致蛛網膜下腔出血[4-5]。本研究針對開顱夾閉術與血管內介入術治療腦動脈瘤的療效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重慶市涪陵中心醫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治療腦動脈瘤患者550例,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為,A組實施開顱夾閉術治療腦動脈瘤200例,B組實施血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志 2019年4期2019-09-05

  • 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探討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分析。方法:選取2014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治療顱內動脈瘤的1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172個顱內動脈瘤),記錄患者在手術中、手術后的并發癥情況,并分析預后的影響因素。結果:患者在進行顱內動脈瘤夾閉手術時,平均手術時間(190.23±48.73)min,平均出血量(563.64±98.28)mL,平均住院時間為(15.73±6.46)d。術后復查結果顯示動脈瘤夾閉成功率為97.67%。動脈瘤破

    中國醫學創新 2019年25期2019-01-16

  • 顱內破裂動脈瘤開顱夾閉術與介入栓塞術療效的非隨機對照臨床試驗
    極大威脅。開顱夾閉術、介入栓塞術是治療顱內破裂動脈瘤的常用方法,以這兩種手術方法為主要內容的研究較多,但關于其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尚未得出明確結論。因此,分析二者的療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 顱內破裂動脈瘤顱內動脈瘤是一種由病理因素或先天畸形造成的血管壁局限性膨出擴張[1]。顱內動脈瘤形成后,當患者出現劇烈情緒波動、外力刺激等影響時,可經顱內壓迅速升高這一機制,造成動脈瘤破裂[2]。近年來,隨著顱內動脈瘤發病率的升高,臨床關于這種疾病的研究也變得越來越深入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9年13期2019-01-03

  • 介入治療與夾閉術治療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對比分析
    觀察介入治療與夾閉術治療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治療的80例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采用介入治療;實驗組患者采用夾閉術治療,術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術中出血量、手術和住院時間。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是82.50%,比對照組高22.50%,術中出血量、手術和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小于0.

    健康大視野 2018年16期2018-11-05

  • 經翼點入路動脈瘤夾閉術和經眶上外側入路動脈瘤夾閉術治療顱內前循環動脈瘤的效果對比
    上常采用動脈瘤夾閉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經翼點入路是實施動脈瘤夾閉術最常用的手術方式[1]。前循環動脈瘤是指來自顱內Willis環前半部的動脈瘤。頸內動脈顱內段、前交通動脈和后交通動脈均是顱內動脈瘤最常見的部位。有研究表明,用經眶上外側入路動脈瘤夾閉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效果顯著。該手術方式具有快速、有效和微創等特點。本文主要對比用經翼點入路動脈瘤夾閉術和經眶上外側入路動脈瘤夾閉術治療顱內前循環動脈瘤的臨床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

    當代醫藥論叢 2018年10期2018-07-23

  • 顯微開顱夾閉術與血管內栓塞對顱內前循環動脈瘤患者的療效比較
    栓塞、顯微開顱夾閉術[4-6]。本文通過資料回顧性分析,探討顱內前循環動脈瘤采用顯微開顱夾閉術與血管內栓塞治療的療效,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1 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選取2014-06—2015-06許昌市第二人民醫院接收的82例顱內前循環動脈瘤患者,納入標準:術前診斷為顱內動脈瘤破裂;影像檢測能顯示動脈瘤位置、大小等;采用血管內栓塞術、顯微開顱夾閉術。排除標準:多發動脈瘤、動脈瘤未破裂或未進行手術治療;臨床資料不完整。入選者根據手術方式(對手術不能耐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8年12期2018-07-05

  • SEP聯合MEP監測在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中的應用研究
    接受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患者中使用體感誘發電位和經顱電刺激運動誘發電位聯合監測進行手術監測的效果。方法 回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不采用電生理監測,觀察組患者使用SEP與MEP聯合監測,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效果及相應指標。結果 術后,觀察組患者重度癱瘓率、術后并發癥率、再手術率以及住院天數均低于或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關鍵詞:顱內動脈瘤;S

    醫學信息 2018年2期2018-03-02

  • 前循環動脈瘤患者動脈瘤破裂部位與預后的關系
    000)動脈瘤夾閉術中最危險的事件是動脈瘤術中破裂(IAR),其往往會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大量的外科手術中,顯微鏡往往被應用在神經外科術之前,發生IAR的概率高達50%,且患者的預后情況通常較差[1]。神經外科術中采用顯微儀器后,發生IAR的概率已顯著降低,有學者[2]發現顯微儀器的采用可以降低IAR的發生率。作者認為IAR的破裂點不同,對患者的預后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行開顱夾閉術治療的前循環動脈瘤(ACA)患者的相關臨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8年3期2018-03-02

  • 血管內介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治療腦動脈瘤臨床分析
    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治療腦動脈瘤臨床分析張建軍(青海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青海 西寧 810007)目的 觀察對比血管內介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兩種治療手段對于腦動脈瘤患者的的療效,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 從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月接治的腦動脈瘤患者中隨機抽取50例,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研究組中的25例患者采用血管內介栓塞術進行治療,參照組中的25例患者采用開顱夾閉術進行治療。1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術后不良反應、治療效果等。結果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7年22期2017-10-13

  • 介入栓塞與開顱瘤頸夾閉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術前評估研究
    栓塞與開顱瘤頸夾閉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術前評估研究李 波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山東 濟南 250013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術;介入栓塞術;術前評估顱內動脈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是由顱內動脈壁局灶性病變、損傷或病理性血管擴張,造成腦血管動脈壁異常突起的瘤樣改變[1],其發病隱匿,具有破裂傾向,病情危急,易至破裂出血,已成為腦血管病因中僅次于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2]。據統計,顱內動脈瘤在我國的發生率為0.2%~7.9%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7年18期2017-10-12

  • 顱內前循環動脈瘤夾閉術中內鏡輔助探查夾閉效果28例效果分析
    內前循環動脈瘤夾閉術中的應用,分析其優缺點。方法:回顧性分析2 8例患者32個動脈瘤的夾閉術,所有夾閉術中均應用神經內鏡進行觀察并輔助夾閉,包括動脈瘤夾閉前的探查,實時夾閉中輔助觀察以及夾閉后的效果評價。結果:資料中所有患者均通過內鏡觀察瘤周局部解剖結構,在其輔助下,所有動脈瘤均完全夾閉,患者術后復查DSA或CTA顯示動脈瘤夾閉狀態良好,術后1個月、3個月及6個月隨訪,所有患者改良Rinkin評分:0分21例,1分5例,2分2例。結論:盡管應用內鏡觀察可以

    現代養生·下半月 2016年12期2017-08-05

  • 動脈瘤夾閉術治療雙側前循環動脈瘤近期效果觀察
    000)動脈瘤夾閉術治療雙側前循環動脈瘤近期效果觀察張天祥(安陽市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 河南 安陽 455000)目的 觀察動脈瘤夾閉術治療雙側前循環動脈瘤的近期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安陽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收治的雙側前循環動脈瘤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依據手術方法分為A組(n=48)與B組(n=48),A組予以動脈瘤夾閉術,B組予以血管內介入術,比較兩組術后住院時間、恢復優良率、完全閉塞率、并發癥情況。結果 兩組術后恢復優良率、并發癥

    河南醫學研究 2017年12期2017-07-18

  • 血管介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治療老年后交通動脈瘤并動眼神經麻痹的效果及預后對比研究
    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治療老年后交通動脈瘤并動眼神經麻痹的效果及預后對比研究張昌偉,王朝華,徐 丁目的 比較觀察血管介入栓塞術和開顱夾閉術治療老年后交通動脈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PcomAA)并動眼神經麻痹(oculomotornerve palsy, 0MNP)的效果及預后。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22例PcomAA并0MNP臨床資料,按手術方式分為栓塞

    臨床誤診誤治 2017年4期2017-06-27

  • 顯微鏡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的術中配合與護理
    鏡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的術中配合以及護理措施對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收治動脈瘤患者69例,均在顯微鏡下行動脈瘤夾閉術,同時做好手術配合工作及護理措施,觀察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成功治愈66例(95.65%),出血量(423.61±33.1 8)mL,手術時間(3.25±0.37)h,住院時間(8.65±2.77)d,并發癥4例(5.79%)。結論:在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中,積極有效的手術配合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因素,能夠增加手術安全性,減少并發癥,促進患者恢

    中國社區醫師 2017年11期2017-06-15

  • 開顱動脈瘤夾閉術圍手術期的護理
    探討開顱動脈瘤夾閉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為全面、預見性的護理提供依據。方法 通過對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進行的42例開顱動脈瘤夾閉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結果 35例患者恢復良好,生活能夠自理,4例患者出現肢體偏癱,1例呈植物生存狀態。2例患者死亡。結論 進行全面、預見性的護理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手術成功率和生存質量,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娟P鍵詞】 開顱 動脈瘤 夾閉術 圍手術期 護理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壁的囊性噴出,多因動脈壁局

    今日健康 2016年8期2017-04-19

  • 顯微開顱夾閉術治療顱內破裂動脈瘤的效果分析
    200顯微開顱夾閉術治療顱內破裂動脈瘤的效果分析楊 學 張雪梅湖北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棗陽 441200目的 探討顯微開顱夾閉術治療顱內破裂動脈瘤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01-2016-06我院收治的12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均有明顯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按照Hunt-Hess分級法劃分為Ⅰ~Ⅳ級?;颊?4 h、48 h及72 h不同時間顯微開顱夾閉術治療,每個時間點手術40例。術后半年隨訪調查,評估動脈瘤夾閉效果,并用GOS評分評估患者的預后情況,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7年6期2017-04-05

  • 右美托咪定復合丙泊酚與瑞芬太尼對腦動脈瘤夾閉術的麻醉效果
    太尼對腦動脈瘤夾閉術的麻醉效果權安京河南焦作市人民醫院麻醉科 焦作 454000目的 觀察右美托咪定復合丙泊酚與瑞芬太尼對腦動脈瘤夾閉術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選取64例腦動脈瘤夾閉術患者,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為2組,各32例。觀察組麻醉誘導前給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并以0.4 μg/(kg·h)右美托咪定維持至拔除氣管導管。對照組給予等容量0.9%的氯化鈉注射液。2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與羅庫溴銨進行麻醉誘導,對比2組麻醉效果。結果 觀察組T1、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7年1期2017-01-11

  • 臨床護理路徑在顱內破裂動脈瘤夾閉術護理中的應用
    顱內破裂動脈瘤夾閉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34例接受顱內破裂動脈瘤夾閉術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普通組與干預組, 各17例。普通組實行一般護理措施, 干預組實施臨床路徑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7.65%, 低于普通組的52.9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顱內動脈瘤破裂;夾閉術;影響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51顱內動脈瘤在臨床較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9期2016-12-26

  • 前循環動脈動脈瘤夾閉術中動脈瘤破裂后影響手術效果的可能因素分析
    循環動脈動脈瘤夾閉術中動脈瘤破裂后影響手術效果的可能因素分析鄭中慧高明明孫志敏賈文志趙鳳鳴姚志剛郝亮目的分析前循環動脈動脈瘤夾閉術中因發生動脈瘤破裂(intraoperative aneurysm rupture,IAR)影響預后的可能因素。方法選取接受顯微動脈瘤夾閉術的90例患者,在術后1、3及6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并進行Glasgow評分,分析患者年齡、性別、動脈瘤大小、破裂位置、術前Hunt-Hess評級、高血壓病史、術中臨時阻斷夾的應以及術中失血量

    河北醫藥 2016年21期2016-11-11

  • 血管介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在腦動脈瘤圍手術期療效比較
    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在腦動脈瘤圍手術期療效比較許慧峰1余 吉2目的 比較血管介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在腦動脈瘤臨床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福建省省立醫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腦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各30例,對照組采取開顱夾閉術治療,研究組采取血管介入栓塞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0%,與對照組20%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相比較,差異具有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年15期2016-10-10

  • 顯微開顱夾閉術與血管內栓塞對顱內前循環動脈瘤患者的療效比較
    永凱?顯微開顱夾閉術與血管內栓塞對顱內前循環動脈瘤患者的療效比較郭海軍,韓德清,陳玉光,黃永凱目的:探討顯微開顱夾閉術與血管內栓塞對顱內前循環動脈瘤患者血流動力學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顱內前循環動脈瘤患者86例,隨機分為栓塞組和夾閉組,夾閉組采用顯微開顱夾閉術,栓塞組采用血管內栓塞治療,采用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評價患者預后,觀察術前至術后24 h的血流動力學,SF-36評價患者出院時生活質量,隨訪24個月,于24個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6年1期2016-09-12

  • 早期顱內動脈瘤夾閉術與栓塞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效果比較*
    早期顱內動脈瘤夾閉術與栓塞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效果比較*張茂林(天津市西青醫院,天津300380)目的對比顱內動脈瘤行早期顱內動脈瘤夾閉術與栓塞術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研究我院在2010年12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顱內動脈瘤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對象中26例行動脈瘤夾閉術,24例行血管內栓塞術。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住院時間和費用、完全閉塞率以及術后并發癥等觀察兩種術式的應用效果。結果兩組患者的GOS和mR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學報 2016年4期2016-09-05

  • 探討持續腰大池腦脊液引流并早期動脈瘤夾閉術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SAH)的臨床價值
    流并早期動脈瘤夾閉術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SAH)的臨床價值歐陽一彬莫業和胡德獻馮基高徐鵬翔馮昌奮范旭東海南省農墾總醫院神經外科???70311【摘要】目的探討應用持續腰大池腦脊液引流并早期動脈瘤夾閉術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SAH)的臨床價值。方法本文選取2013-06—2015-06來我院就診的10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字表的方法將其平均分為2組,即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對其進行治療,對照組僅接受早期動脈瘤夾閉術治療,試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年9期2016-06-28

  • 改良paine點腦室穿刺應用破裂動脈瘤夾閉術治療動脈瘤性
    應用破裂動脈瘤夾閉術治療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療效。方法 88例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 按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30例)和研究組(58例)。對照組行單純破裂動脈瘤夾閉術治療, 研究組在其基礎上行改良paine點腦室穿刺并留置引流管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治療良好率高于對照組, 術后總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關鍵詞】 改良paine點腦室穿刺;破裂動脈瘤夾閉術;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4期2016-05-20

  • 護理干預對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患者的影響
    預對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患者的影響李曉祝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在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中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38例行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19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實驗組行護理干預,比較兩組預后情況。結果 實驗組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行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預后,促進康復。護理干預;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并發癥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年18期2016-02-05

  • 后交通動脈瘤介入栓塞術與外科夾閉術療效分析
    入栓塞術與外科夾閉術療效分析王怡博,馮廣森目的對比分析介入栓塞術與外科夾閉術治療后交通動脈瘤的并發癥及預后。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確診的后交通動脈瘤患者90例,其中接受介入栓塞術治療患者49例(介入栓塞組),接受外科夾閉術治療患者41例(外科夾閉組)。術前根據Hunt-Hess分級對患者進行評估,術后根據Glasgow預后量表(GOS)評分進行評估,比較兩組不同Hunt-Hess分級患者術后GOS評分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5年12期2015-10-25

  • 90例腦動脈瘤臨床治療的療效分析
    取開顱腦動脈瘤夾閉術,實驗組采取血管內介入栓塞術,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分析與對比。結果: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療效的對比與分析,實驗組采取介入治療療效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關鍵詞】腦動脈瘤;夾閉術;血管內介入栓塞術;療效【中圖分類號】R726.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600-02腦動脈瘤的破裂是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腦動脈瘤患者臨床表現為惡心、頭疼、頸部抵抗明顯?,F如今,根據相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2015-10-21

  • 開顱夾閉術與血管內介入動脈瘤栓塞術治療中青年高危顱內動脈瘤破裂效果的比較研究
    比較研究·開顱夾閉術與血管內介入動脈瘤栓塞術治療中青年高危顱內動脈瘤破裂效果的比較研究呼鐵民,田 甜,王昆鵬,李 亮,楊國軍,孫文浩,張青山,王維興目的 比較開顱夾閉術與血管內介入動脈瘤栓塞術治療中青年高危顱內動脈瘤破裂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1年4月—2014年3月在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接受治療的中青年高危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94例,根據手術指征和患者情況分為A組53例和B組41例。A組患者采用開顱夾閉術治療,B組患者采用血管內介入動脈瘤栓塞術治療。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5年7期2015-06-23

  • 血管內介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治療腦動脈瘤臨床療效觀察
    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治療腦動脈瘤臨床療效觀察劉世偉目的觀察血管內介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治療腦動脈瘤臨床療效。方法80例腦動脈瘤患者按照1∶1比例分為對照組(采取開顱夾閉術治療)和研究組(采取血管內栓塞術治療), 各40例。對兩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結果研究組患者良好率95.0%與對照組67.5%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腦動脈瘤臨床療效確切, 值得臨床積極應用和推廣。血管內介入栓塞術;開顱夾閉術;腦動脈瘤腦動脈瘤是導致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年18期2015-03-10

  • 靜吸復合麻醉對腦動脈瘤夾閉術中收縮和舒張血管物質的影響
    麻醉對腦動脈瘤夾閉術中收縮和舒張血管物質的影響楊光(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四醫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0)目的 分析靜吸復合麻醉對腦動脈瘤夾閉術中收縮和舒張血管物質的影響。方法 以29例擇期行腦動脈瘤夾閉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麻醉誘導前(T1)、動脈瘤夾閉即可(T2)、夾閉后2h(T3)、夾閉后4h(T4)、夾閉后24h(T5),取中心靜脈血,以放射免疫法檢測血管緊張素(AT-Ⅱ)、內皮素(ET)、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水平。結果 T2時間段AT-Ⅱ水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 2015年4期2015-02-23

  • 顯微鏡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中高血壓與顱內壓增高的護理
    鏡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行顯微鏡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手術的患者,在手術中進行高血壓和顱內壓增高護理,分析手術護理的效果。結果 96例患者手術成功,成功率占96.0%。有4例發生并發癥占4.0%。結論 術中高血壓和顱內壓增高護理對顯微鏡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臨床護理療效果優良。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4.160作者單位:361000 廈門大學附屬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年24期2015-01-26

  • 60 歲以上前循環顱內動脈瘤破裂患者的手術療效
    2組,顯微開顱夾閉術組113例,血管介入栓塞術組113例。分別觀察2組手術治療效果和預后情況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 (1)顯微開顱夾閉術組手術時間(79.45±16.43)min,血管介入栓塞術組手術時間為(83.12±14.61)min,兩者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顯微開顱夾閉術組術后住院時間(35.35±8.24)d,血管介入栓塞術組術后住院時間(27.16±9.3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根據隨訪結果,顯微開顱夾閉術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年2期2015-01-23

  • 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中破裂原因及處理方式分析
    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中破裂原因及處理方式分析耿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無錫214023【摘要】目的分析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中破裂原因及處理方式。方法行顱內動脈瘤夾閉術的34例患者,其中8例術中動脈瘤破裂。結合文獻資料與臨床經驗分析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中破裂原因及處理方式。結果34例顱內動脈瘤患者中,術中破裂8例,破裂率23.5%,其中6例經及時搶救恢復健康,1例術后重殘,1例術后死亡。結論顱內動脈瘤夾閉術中應充分開放腦池,選擇合適的動脈瘤夾,運用顯微技術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年16期2015-01-22

  • 靶控輸注在腦動脈瘤夾閉手術中的應用體會
    輸注在腦動脈瘤夾閉術中控制性降壓的應用效果。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間, 本院診治的42例腦動脈瘤夾閉術患者, 于腦膜剪開前, 靜脈泵輸注尼卡地平, 通過對滴速的調節, 控制平均動脈壓(MAP)在55~60 mmHg, 收縮壓低于100 mmHg, 待動脈瘤夾閉后, 停止降壓。記錄降壓前(T0)、降壓10 min(T1)、降壓20 min(T2)、降壓30 min(T3)、降壓結束后10 min(T4)、降壓結束后20 min(T5)時顱內壓

    中國實用醫藥 2013年21期2013-10-2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