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膿毒癥

  • 疑似膿毒癥診斷生物標志物研究進展
    學附屬第二醫院膿毒癥(sepsis)是一種機體對感染反應失調導致的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1],其發病機制極為復雜,涉及炎癥、免疫、凝血等系統。當病情進展至嚴重膿毒癥膿毒癥性休克時,危重癥患者的死亡風險明顯升高[2]。因此,在膿毒癥患者發病早期出現感染跡象或癥狀,但尚未表現出明顯的全身性感染反應或多器官功能障礙時(即疑似膿毒癥階段),快速診斷預測膿毒癥,并盡早給予有效干預,阻止膿毒癥發生進展,是提高其生存率的關鍵[3]。由于膿毒癥早期癥狀、體征無特異性,且缺

    浙江臨床醫學 2023年11期2024-01-22

  • 血小板相關指標評估膿毒癥患者預后的研究進展
    110004)膿毒癥是宿主對感染反應失調而導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礙,是重癥監護病房(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膿毒癥由細菌、病毒、真菌或其他病原體引起,其中細菌感染通常占70%以上[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大流行期間,全球范圍內感染者不斷增加,部分患者發展為病毒性膿毒癥或繼發細菌性膿毒癥,進而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3]。2016年我國一項國家級觀察性研究[4]表明,ICU膿毒癥的發生率為20.6%(95%CI:15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23年12期2023-12-22

  • 肝素結合蛋白、降鈣素原對兒童嚴重膿毒癥的早期診斷價值
    ,就有可能發生膿毒癥。全球每年有300 萬5 歲以下兒童死于感染相關疾病,其中膿毒癥是最為重要的原因[1]。嚴重膿毒癥患兒的病死率很高,但多數患兒初次就診時并未表現出膿毒癥的相關癥狀,隨著病情進展,其病情可在入院24 h 內迅速惡化,對患兒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2]。臨床醫生若能對兒童嚴重膿毒癥做到早期識別,并及時進行救治,會大大改善患兒的預后,降低膿毒癥的致死率。有研究發現,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鈣素原(pro

    當代醫藥論叢 2023年21期2023-11-29

  • 老年膿毒癥患者早期炎癥因子水平及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210029膿毒癥是入住重癥監護病房的最常見原因之一[1]。膿毒癥定義為由宿主對感染的反應失調引起的可威脅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礙[2],在老年患者中極易惡化,甚至進展為膿毒癥休克,引起重要內臟器官功能衰竭,是導致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3]。膿毒癥能啟動復雜的免疫反應,該反應隨時間而變化,伴隨著促炎和抗炎的同時發生[4]。因此,早期、正確診斷及干預能夠改善膿毒癥患者的預后[5]。在膿毒癥患者中,全身性炎癥反應導致外周血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3年9期2023-09-18

  • 膿毒癥患兒血清FABP3、Presepsin、sTREM-1水平及相關性研究
    應綜合征定義為膿毒癥,膿毒癥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心動過速、體溫異常升高、呼吸急促等,對患者身體健康、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威脅[1-2]。膿毒癥具有發病率高、治療難度較大的特點,有研究指出,膿毒癥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發展為膿毒癥休克,導致機體多組織器官功能障礙甚至衰竭,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脅[3-5]。近年來,我國兒童膿毒癥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引起廣大專家學者的關注[6-7]。本研究對膿毒癥患兒血清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FABP3)、可溶性白細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3年16期2023-08-25

  • 動態監測老年重癥肺炎患者IL-6、HBP、CRP水平對并發膿毒癥的預測價值
    0%,一旦并發膿毒癥,將進一步提高病死率[2],因此加強對老年重癥肺炎的預警研究,探尋其有效的預測標志物意義重大。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肺炎患者中明顯升高,與肺炎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3]。肝素結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在肺炎患者中表達量增加,可預測由肺炎誘發的急性呼吸衰竭與死亡[4]。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為經典炎癥標志物,常被用于輔助診斷肺炎、

    河北醫藥 2023年11期2023-07-03

  • 膿毒癥的病理生理機制及其診療研究進展
    28)0 前言膿毒癥(sepsis)目前研究是一種因機體感染導致所在宿主反應失控,進而演變成致命器官功能障礙的急危重癥,多見于一些合并嚴重疾病、外傷、昏迷等情況的急危重癥患者,機體的病情若進一步嚴重時便進展為膿毒癥休克/感染性休克,其致死率高,是目前急危重癥患者的可能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3]。2005年,國際上將從無菌的兒童體液分離出病原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嚴重感染所致促炎性因子誘導的SIRS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定義為兒童膿毒癥[4]。膿毒癥在全世界范圍內具有

    智慧健康 2022年8期2022-11-30

  • 清熱解毒法干預膿毒癥的臨床觀察*
    512026)膿毒癥是宿主對感染的特異性反應失調導致器官功能障礙,膿毒癥和膿毒性休克是當今主要醫療問題,每年影響全球數百萬人[1]。國內Zhou等報道對年齡以及性別進行校正后,我國膿毒癥的標化發病率為461/10萬,死亡率79/10萬,說明膿毒癥仍是威脅健康的主要原因[2]。盡管膿毒癥相關指南不斷更新,研究不斷深入,新的抗菌藥物不斷問世,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膿毒癥發生后的最初幾個小時,對膿毒癥的早期識別和適當的治療可以改善預后,故如何早期識別、早期干預是醫

    中國中醫急癥 2022年9期2022-10-12

  • 老年膿毒癥患者血清miR-206及miR-451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和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571799)膿毒癥是由感染、創傷、手術等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在老年人中有著極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目前世界范圍內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作為一類長度為18~24bp的非編碼RNA分子,參與組織炎癥損傷等病理過程,在膿毒癥的發生發展及預后判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3]。近年來有研究指出,miR-206及miR-451通過多種方式調節免疫應答,對膿毒癥的發生發展有重要影響,有望為膿毒癥的治療提供新

    現代檢驗醫學雜志 2022年3期2022-06-27

  • 血清Nod樣蛋白受體3、白介素?18水平與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750002)膿毒癥已成為患者急性腎損傷(AKI)的主要原因[1],而AKI是ICU常見的危重癥之一,具有救治難度大、病死率高等特點[2-3]。目前診斷AKI 主要依據是血肌酐的升高或尿量減少,但都存在局限性[4]。臨床早期診治仍有困難。因此探究膿毒癥AKI 的早期診斷標志物及對診斷和預后的預測十分重要。Nod 樣蛋白受體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在各種腎臟疾病中被激活,并可促進下游促炎因子白介素-18(I

    實用醫學雜志 2022年4期2022-04-08

  • 生物標記物在成人膿毒癥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和研究進展
    肖文艷 楊旻*膿毒癥(Sepsis)是機體對感染的反應失調而導致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礙(MODS),是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1]。然而目前膿毒癥的診斷標準、評估方法和治療措施等關鍵環節仍然存在眾多爭議,美國危重病學會建議將膿毒癥的預防、診斷和管理作為一個醫療質量改進的目標,進行研究以早期診斷和干預膿毒癥病例,降低其病死率?,F階段,各種不同發病機制相關的膿毒癥相關生物標志物加入到此類患者的診斷和評估的應用中,并日益受到重視?;仡櫺苑治鰪?009 年2 月

    嶺南急診醫學雜志 2021年4期2021-12-27

  • 長鏈非編碼RNA GASL1在膿毒癥患者中的表達及其診斷意義
    評估。為了降低膿毒癥患者的死亡率,早期診斷方法的研究對膿毒癥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血液培養是膿毒癥微生物診斷的金標準,但由于樣本量小、確診時間長和缺乏敏感性等原因,血液培養對膿毒癥的診斷并不理想,導致治療延遲和死亡率高[1-2]?,F基于非編碼RNA在膿毒癥發病機制中的意義,多種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膿毒癥患者和正常人血液中存在表達差異,且和膿毒癥的嚴重程度或存活率相關,提示LncRNA可以作為膿毒癥

    濱州醫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05-13

  • 血清降鈣素原和常用炎癥指標與老年膿毒癥的相關性及結合重癥評分對其預后的評價
    海200240膿毒癥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宿主反應失調而導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礙,其病理生理機制是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1]。膿毒癥病死率很高,是重癥監護室最常見的非心源性死因[2]。2016年膿毒癥3.0 定義與診斷標準被提出,它強調對于生命器官功能的指標評估[3],但在老年患者中可能導致膿毒癥診斷滯后,需要一些相對敏感的生物標記物作為參考。血清降鈣素原(PCT)已被應用于臨床評估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它比其他常用炎癥指標如白介素6(IL-6)、C

    老年醫學與保健 2021年2期2021-04-26

  • 可溶性CD14亞型對老年膿毒癥患者早期診斷和危險分級的臨床價值
    214400膿毒癥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發病后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療,進一步進展可引發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1]。受限于當前微生物鑒定的及時、準確性,對膿毒癥患者的早期診斷存在一定的困難。但臨床研究發現,輔以檢驗學手段檢測膿毒癥的相關敏感指標,對于了解疾病發展、指導治療、評價療效具有重要的作用[2-3]。降鈣素原(PCT)、C 反應蛋白(CRP)、白細胞計數(WBC)、乳酸(Lactate)、血小

    中國醫藥科學 2020年21期2020-12-22

  • 血清炎癥因子、H-FABP及NT-proBNP在老年膿毒癥患者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中的應用
    心醫院檢驗科)膿毒癥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導致器官功能障礙患者的數量也增加〔1〕。盡管近年來在認識膿毒癥的病理生理學和改進治療策略方面取得了較多進展,但嚴重膿毒癥膿毒癥休克的死亡率仍然很高〔2〕。膿毒癥患者的不良結局與年齡、性別、并發癥、病因和疾病嚴重程度有關〔3〕。此外,與膿毒癥相關的一些生物標志物被認為對其預后有一定預測作用〔4〕。而對疾病嚴重程度的評估和對不良結局的預測,有助于對部分患者進行更針對性的診斷及有效的干預最終使患者受益〔5〕。心肌損傷和功能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0年22期2020-11-26

  • 甲硫腺苷及血漿肝素結合蛋白在新生兒膿毒癥早期診斷及死亡風險評估中的價值研究
    467000)膿毒癥是一種由各種感染因素誘發,多種炎癥反應物質介導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1]。其發病率高,病情極為兇險,若未得到有效治療會導致其發展成為重癥膿毒癥、膿毒癥性休克,病死率很高[2],對其早期診斷及死亡風險評估目前為止仍然缺乏客觀有效的指標,從而為膿毒癥的早期治療帶來了困難。目前臨床對膿毒癥的早期診斷往往依靠非特異性臨床癥狀和常規炎性指標,如白細胞計數(WBC)和C 反應蛋白(CRP)等[3-4],而依靠這些指標并不能對膿毒癥的死亡風險進行評估

    天津醫科大學學報 2020年2期2020-07-16

  • 血清PCT和MIF水平對膿毒癥診斷、疾病危重分層及預后的預測效能
    王靖云 張麗君膿毒癥屬于感染性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是常見危重急癥之一,盡管現階段臨床監護措施及診療技術較為完善,但該疾病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其中嚴重膿毒癥膿毒癥休克是重癥監護室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1,2]。早期確診并及時給予有效治療是減少膿毒癥患者死亡的重要手段。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臨床診斷細菌性感染疾病的敏感指標之一,其血漿濃度和炎癥活性程度呈正相關[3]。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

    河北醫藥 2020年12期2020-07-01

  • pro-BNP、HCY及PCT監測在小兒膿毒癥及心肌損傷中應用
    455000)膿毒癥(sepsis)是一種由于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其發生率高,病情兇險,病死率較高。多數死亡患者死于膿毒癥引發的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并非其原發感染。盡管抗感染治療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膿毒癥的死亡率仍然較高[1]。小兒膿毒癥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嚴重的小兒膿毒癥早期常并發心血管功能受累、心肌損傷等問題,但是由于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臨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9年9期2019-12-17

  • 抗凝血酶Ⅲ與CRP聯合PCT在膿毒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01200)膿毒癥是由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不同感染因素所致膿毒癥病情嚴重程度不一,一旦發病,病情兇險且病死率較高[1-2]。因此,明確膿毒癥的感染因素,嚴重程度,對于其早期診斷及治療尤為重要。目前臨床針對膿毒癥的診斷主要是采用白細胞計數(WBC)和C反應蛋白等炎癥指標[3-6],然而這些指標對膿毒癥的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較差,因此尋找較高靈敏度及特異度的血清標志物用于膿毒癥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近來研究發現在膿毒癥發生發展過程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9年23期2019-12-13

  • 膿毒癥患者血清中白細胞介素-6和降鈣素原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艷 黃侃 李錚膿毒癥(Sepsis)是病原體進入血液循環而導致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被稱為“不受控制的感染”,可導致循環衰竭和多臟器功能衰竭。膿毒癥在全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均具有極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1],相關統計顯示[2]全球罹患膿毒癥的人數以2 000~3 000萬/年的速度增加,每日約有1 400人死于膿毒癥。資料顯示每年1%~2%患者因膿毒癥住院,其中,I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9年6期2019-11-30

  • 老年膿毒癥患者轉化生長因子-β1/Smad信號通路、炎癥因子及外周血microRNA-155和-466的表達及意義
    院重癥醫學科)膿毒癥是創傷、燒傷、感染等急?;颊叩囊环N嚴重并發癥,其病情較為兇險,可發展為多器官衰竭、嚴重膿毒癥、膿毒癥休克等,其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2〕。因此,采取早期、正確診斷能夠改善膿毒癥預后〔3〕。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是膿毒癥的病理生理變化主要表現〔4〕。轉化生長因子(TGF)-β信號從細胞膜傳入細胞核,與基因表達耦聯,主要依賴Smads家族蛋白調節,其中Smad蛋白是TGF-β信號通路中關鍵步驟。隨著近年來關于TGF-β/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9年18期2019-09-19

  • qSOFA聯合SIRS評分對急診膿毒癥的早期診斷效能分析
    附屬第一醫院)膿毒癥患者病死率高,早期識別至關重要。2016年2月,歐洲重癥監護醫學會(ESICM)和美國危重病醫學會(SCCM)提出了膿毒癥的Sepsis3.0診斷標準,并提出了快速序貫器官功能衰竭評估(qSOFA)方法[1],內容包括3項床邊即時可獲得的指標即神志改變、收縮壓≤100 mmHg、呼吸頻率≥22次/min,如果存在兩條或以上預后可能較差。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標準是1991年8月在美國胸科醫師協會和美國重癥醫學會的共識會議上提出的

    山東醫藥 2019年20期2019-08-19

  • 燒傷后并發膿毒癥患者血清COR、PCT水平動態變化及其臨床價值分析
    能低下,而燒傷膿毒癥是指并發于燒傷基礎上,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1],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是重癥患者死亡的一個主要因素[2-4]。其中原因之一是燒傷膿毒癥患者的臨床表現常常缺乏特異性,臨床上缺乏早期高效的膿毒癥診斷指標。膿毒癥患者早期存在腎上腺皮質功能相對不全(RAI),會產生機體免疫反應和神經內分泌反應,增加皮質醇(COR)的分泌[5]。血清降鈣素原(PCT)已廣泛應用于細菌性感染的檢測、膿毒癥的診斷中[6],但仍頗有爭議。白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9年4期2019-03-05

  • 血流感染相關膿毒癥不同時相凝血功能紊亂的臨床特征
    血流感染引起的膿毒癥病情通常進展迅速,易發展成膿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且病死率高[3]。膿毒癥患者合并凝血功能紊亂的發生率為50%~70%,其中約35%的患者可發展為膿毒癥性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4-5]。膿毒癥發生時,機體會釋放大量的炎癥因子激活凝血系統,使機體處于高凝狀態。隨著膿毒癥的進展,凝血物質大量消耗導致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19年1期2019-02-15

  • sCD14和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對膿毒癥的診斷和預后評估有效性比較
    215400)膿毒癥屬于一種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SIRS),炎性因子是密切參與膿毒癥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1],而相當一部分危重患者存在非感染性炎性反應綜合征,所以如何有效地鑒別診斷以及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對于早期抗感染治療決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改善患者預后十分重要。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常用的非特異度炎性標記物;降鈣素原(PCT)在機體感染之后的免疫應答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2];研究顯示,可溶性 CD14 (sCD14)對評估膿毒癥患者

    吉林醫學 2018年7期2018-07-20

  • 膿毒癥病人凝血指標改變的臨床意義
    楊曉明,衛曉麗膿毒癥病人凝血指標改變的臨床意義張 軍1,楊曉明2,衛曉麗3目的探討膿毒癥病人凝血指標變化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ICU收治的180例明確膿毒癥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膿毒癥腦病組和非膿毒癥腦病組;選擇50名門診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分別抽取各組病人外周靜脈血測定血小板(PLT)、血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血漿纖維蛋白原(Fg)、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血漿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血漿D-二聚體(D-dime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7年20期2017-11-24

  • 肝素結合蛋白在膿毒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肝素結合蛋白在膿毒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許程,徐元宏(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驗科,安徽 合肥 230022)目的探討血漿肝素結合蛋白(HBP)定量檢測在膿毒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例健康志愿者、79例非膿毒癥患者、55例膿毒癥患者和42例嚴重膿毒癥患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漿HBP、降鈣素原(PCT)、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并計算曲線下面積(AUC),分析各指標對膿毒癥的診斷意義;對PCT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5年32期2015-12-14

  • 相關miRNA作為膿毒癥患者臨床診療標志物的研究前景*
    王浴鑫 童朝陽膿毒癥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異常炎癥反應,病理機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膿毒癥由于診斷延誤、預后不佳形式嚴峻。許多診斷標志物已經報道在臨床應用于膿毒癥患者,并被證明可以改善診斷和治療。由于描述膿毒癥臨床特征的困難,一些診斷物并沒有表現出高敏感性和特異性。miRNA是真核細胞中和mRNA配對調節基因表達的非編碼小分子RNA,在炎癥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最近已被證實有作為膿毒癥標志物的潛能。目前,采用miRNA調節網絡證明新的miRNA標志物和膿毒癥早期

    中國醫學創新 2015年36期2015-02-01

  • 膿毒癥患者血清降鈣素原與心肌肌鈣蛋白Ⅰ水平的相關性研究
    421001)膿毒癥是目前臨床上發病率、病死率均很高的疾病,該病??蓪е禄颊叱霈F多器官功能損傷,給患者帶來嚴重后果。心臟是膿毒癥患者最常見的損傷器官,PCT作為診斷全身細菌感染靈敏度極高的指標[1-2]。筆者旨在探討膿毒癥患者血清PCT與心肌損傷指標cTnI之間的相關性,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37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美國胸科學會、美國胸科醫師協會、美國外科感染學會、美國危重

    吉林醫學 2014年3期2014-09-11

  • 血清MicroRNA-122 作為膿毒癥診斷特異性標志物的研究
    賈艷紅,解立新膿毒癥是一種由各種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所致的臨床綜合征,可進一步發展為膿毒癥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礙(MODS)[1]。早期診斷膿毒癥,盡早準確地評價膿毒癥的病情嚴重度和判斷預后,及時干預治療,可減少早期膿毒癥向嚴重膿毒癥發展的概率,亦是進一步降低膿毒癥患者病死率的關鍵。近年來有研究發現微小RNA(miRNA)可以作為診斷膿毒癥的一個新的生物標記物[2],并且miRNA-122 可從基因轉錄水平判斷膿毒癥病情的預后情況[3]。但是,

    武警醫學 2013年5期2013-11-08

  • 膿毒癥中西醫結合診治指南》發布
    委員會編寫的《膿毒癥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于2011年1月12日發布。此指南是集國內數十位中西醫急危重癥專家,在華盛頓膿毒癥診斷標準的基礎上,經討論制定了我國現階段膿毒癥診斷和中醫證候診斷標準,以及治療方案,旨在讓廣大的臨床醫務人員,尤其是從事急診危重病的醫務人員更充分的了解膿毒癥的中西醫診斷標準和治療策略,澄清對膿毒癥概念的模糊認識,對膿毒癥進行更規范化的中西醫結合診斷和治療。膿毒癥(Sepsis)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損害性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嚴重時可導致器

    藥學與臨床研究 2011年1期2011-12-0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