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周

  • 中重度急性膽源性胰腺炎合并胰周積液行膽囊切除術的恰當時機選擇
    方法。但當其合并胰周積液時處理不當,如早期不恰當的手術等,可能會促使胰周積液繼發感染,從而出現敗血癥等一系列并發癥,甚至導致患者死亡[2]。對于胰周積液,目前普遍認為中重度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應常規行腹部CT檢查,以便達到直觀觀察胰周積液的目的[3]。且有研究表明胰周積液的演變過程中,胰腺周圍積液和假性囊腫有部分可自發吸收[4]。但就經驗觀察,尤其是院外隨訪期間,臨床醫師常常做不到動態觀察胰周積液變化,以至于忽略部分患者胰周積液可能會自行消退,若在胰周積液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23年6期2024-01-13

  • 慢性胰腺炎致胰周假性動脈瘤診療的研究進展*
    400053)胰周假性動脈瘤[1]由澳大利亞學者首先提出,指的是起源于腹腔動脈和腸系膜上動脈及其分支,且位于胰腺周圍的假性動脈瘤。假性動脈瘤見于急慢性胰腺炎、腹腔內感染及外科手術等。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因炎性滲液、胰腺假性囊腫及壞死組織堆積,導致胰周假性動脈瘤的出現。對于慢性胰腺炎患者,胰周動脈長期暴露于炎性滲出環境下,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及胰酶溶解血管的彈性纖維,導致動脈的破裂出血,血液直接進入胰腺假性囊腫或在炎性因子的趨化作用下包裹形成血腫,從而形成了胰

    重慶醫學 2023年3期2023-03-21

  • sCD14-ST、PTX-3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胰周壞死感染的預測價值
    胰腺壞死組織繼發胰周壞死感染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預測患者的感染風險并行針對性地預防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價值[2]。檢測疾病相關生物標志物的表達水平是臨床預測機體感染風險的常用方法。降鈣素原(PCT)和C反應蛋白(CRP)是預測感染的傳統指標,但價值有限[3]??扇苄园准毎只乖?4亞型(soluble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 subtype,sCD14-ST)是一個新型的感染性指標,對呼吸系統感

    天津醫藥 2022年12期2022-12-21

  • 胰腺癌神經侵犯研究進展
    胰腺學會[1]將胰周神經叢分為6組:1)胰頭神經叢,該叢分成兩亞組,第1組由右腹腔神經節至胰腺鉤突的上內側(PLPhⅠ),第2組由腸系膜上動脈至胰腺鉤突的上內側(PLPhⅡ);2)腸系膜上動脈周圍神經叢(PLsma);3)肝總動脈神經叢(PLcha);4)肝十二指腸韌帶內神經叢(PLhdl);5)腹腔叢(PLce);6)脾叢(PLsp)。2 胰腺癌神經侵犯特點陳汝福等[2]眾多學者已廣泛認同的神經周圍浸潤(PNI)的概念:指癌細胞環形生長包裹神經外周1/3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2022年3期2022-11-24

  • CT評估胰周壞死與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和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350025)胰周(脂肪組織)壞死是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的一種存在形式,可獨立于胰腺壞死之外孤立出現[1-2]。近年來,研究發現胰周壞死的形成多發生于AP發病數天之后,臨床上胰周壞死有時并不影響AP演變過程及其嚴重程度,有時又可因繼發壞死組織感染進而促使演變成危重AP類型[3]。那么,胰周壞死與AP病情演變、嚴重程度及其預后的相關性如何?能否通過CT胰周壞死評估來準確預測AP的危重類型及其預后值得探討,胰周壞死范圍的大小是否對病情演變發展存在影響尚不完全明確

    中國CT和MRI雜志 2022年10期2022-10-18

  • 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的影像學進展
    此,術前有效評估胰周血管是否受侵與受侵程度是預測患者手術效果的有效標志物。1 超聲在PC胰周血管侵犯中的研究進展超聲檢查作為一種常規的影像學成像技術,可同時識別胰腺組織和主要胰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更具有多平面探查的優點,可以準確地評估傾斜和垂直平面內腫瘤與血管之間的空間關系。Angeli 等[14]對61 例PC 患者進行術前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評估血管受累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性分別為79%、89%、84%,陽性、陰性預測值為89%、79%。此外,

    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 2022年9期2022-10-09

  • MFG?E8水平對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繼發胰周積液的診斷價值
    殊性[2]。其中胰周液體積聚是ABP 患者的一種較為常見的局部并發癥,胰周液體積聚發生可導致腹痛、黃疸、敗血癥等一系列的臨床表現[3?4]。因此,及早診斷、預防胰周液體積聚意義重大。血清乳脂球表皮生長因子8(milk fat globule?epidermal growth factor 8,MFG?E8)又稱乳黏素,在吞噬、清除凋亡的細胞中作主要介導作用,是凋亡細胞和巨噬細胞之間的橋聯分子。有研究表明,MFG?E8 參與胰腺炎的病理及生理過程,可能保護胰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22年6期2022-07-23

  • 胰腺MSCT灌注掃描參數對鑒別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胰周感染的價值
    性胰腺炎患者并發胰周感染,且重癥胰腺炎會增加多器官功能障礙的發生風險,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2]。既往研究表明,老年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較高,在并發胰周感染患者中的病死率約為7.7%,因此,需要及時、準確診斷此類患者胰周感染情況以指導臨床治療并降低患者病死率[3]。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MSCT)灌注成像用于診斷胰腺炎可清晰顯示受檢部病灶特點和血管細節改變[4-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22年5期2022-05-30

  • 雙能CT虛擬單能級成像顯示胰周血管:與線性融合圖像對照研究
    療選擇[2],而胰周血管是影響胰腺腫瘤手術切除和預后的關鍵因素。多層探測器計算機體層成像(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和薄層成像提供了常規的胰周血管顯影。但對于血管顯示欠清或對比劑充盈不佳的患者,雙能CT(dual-energy CT,DECT)虛擬單能級成像(monoenergetic images,MEI[+])能在噪聲增加不顯著的情況下改善血管的可視化及圖像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

    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22年1期2022-04-14

  • 基于多排螺旋CT的胰腺導管腺癌神經浸潤評分與胰腺外神經侵犯的關系
    CT上主要表現為胰周脂肪間隙內網狀、結節狀的異常密度影,并采用影像和病理對照證實了EPNI的MDCT表現與其病理證據高度相關,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100%和83%。有研究[6]進一步提出了一個基于CT影像的EPNI分級標準(A0:脂肪衰減無變化;A1:脂肪衰減增加,出現條紋狀和網狀結構;A2:腫塊形成),其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100%和91%。但該研究病例數較少,對分級標準僅僅進行了簡單的診斷效能分析。因此,本研究基于上述EPNI分級標準,進一步評估

    中華胰腺病雜志 2021年6期2021-12-27

  • 經皮腎鏡微創技術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應用
    010繼發胰腺或胰周感染性壞死是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最嚴重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0%~70%,是SAP死亡的主要原因[1-2]。其多發生在SAP發病后2~3周內,如不及時進行外科干預治療,病死率可達100%[3]。既往對于該疾病的治療方法多為開腹手術進行胰周壞死組織清除及引流,不僅創傷大,且導致術后并發癥多、病死率高。因此,合理的手術方式可以提高SAP病人救治的成功率。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月

    腹部外科 2021年5期2021-10-28

  • 血清sPD-L1聯合Balthazar CT分級對急性胰腺炎患者后期胰周壞死感染的預測能效
    。研究表明,后期胰周壞死感染是AP患者發展為重癥AP及死亡的主要影響因素,而免疫抑制與機體繼發感染相關并發癥密切相關[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估Ⅱ(APACHE Ⅱ)是臨床常用AP患者病情進展和預后評分,但操作復雜、計算繁瑣[3]。螺旋CT可定量分析胰腺和周圍壞死組織,Balthazar CT分級是常用評價系統,但受主觀因素所影響,臨床使用有一定局限性[4]??扇苄猿绦蛐运劳鍪荏w配體1(sPD-L1)為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D-L1)外周血可溶性形式,

    河北醫學 2021年8期2021-08-28

  • 經皮膽道鏡在重癥急性胰腺炎繼發胰周感染性壞死清除術中的應用價值
    ~30%[1]。胰周感染性壞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是急性SAP中期常見的并發癥,也是導致患者第二死亡高峰主要原因之一。既往以外科手術為主的治療手段,因為其創傷大、治療費用高、恢復慢、早期壞死組織難以徹底清除等缺點,近些年已逐漸被各種微創手術所取代[2],如經皮膽道鏡、經皮腎鏡、腎鏡和膽道鏡聯合等[3],形成一種IPN“階梯式”治療模式[4],即早期胰周液體積聚(acute peripancreatic flu

    中國臨床新醫學 2021年6期2021-07-12

  • 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動態變化及影像學評價
    統主要反映胰腺及胰周局部情況[3]。結合臨床及影像表現綜合評價AP 嚴重程度有利于早期診斷及治療、改善預后并降低死亡率。本文就AP 不同時期病程的臨床特點及影像表現予以綜述。1 AP 流行病學及分型AP 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相比2016 年Xiao 等[4]報道全球 AP 年總發病率 34/100 000,中國AP 的發病率略低。近年來AP 死亡率隨時間的推移呈下降趨勢,目前全球AP 總死亡率約為2%,其中絕大多數發生在重癥胰腺炎病人[1]。AP

    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 2021年3期2021-06-04

  • 血必凈注射液聯合膽道鏡清創并置管引流對胰腺炎合并胰周感染患者療效、炎性因子、APACHEⅡ評分的影響
    等癥狀[1]。而胰周感染作為胰腺炎常見的并發癥,若不及時治療可引發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對于胰腺炎合并胰周感染臨床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其中膽道鏡清創并置管引流較常用。但研究發現,單純膽道鏡清創并置管引流具有局限性,無法徹底改善機體微循環,且易出現免疫失調等情況;而血必凈注射液聯合膽道鏡清創并置管引流可抑制機體炎癥反應,提升臨床療效[2-3]。故本研究對比分析膽道鏡清創并置管引流和血必凈注射液聯合膽道鏡清創并置管引流治療胰腺炎合并胰周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21年5期2021-05-26

  • 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術后并發膽囊瘺1例
    胰腺實質和(或)胰周組織壞死,可能引起多種區域性的并發癥[1]。盡管膽道在解剖上與胰腺相毗鄰,使其更易受到炎癥的波及損害,但在臨床工作中膽瘺卻是急性壞死性胰腺炎一種少見的并發癥,而膽囊瘺更是罕有報道[2-3]。本文總結分析了1例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術后并發膽囊瘺的病例,通過對其診斷和治療過程的回顧,以期提高臨床醫生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膽道并發癥的認識和重視。1 臨床資料患者,男,46歲,因“腹脹、腹痛2月余”入院。入院前患者曾于外院診斷為“急性壞死性胰腺炎伴胰周

    重慶醫學 2021年6期2021-04-19

  • 增強CT壞死體積和衰減值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不良預后的預測價值
    括胰腺實質壞死伴胰周壞死、單純胰腺實質壞死或單純胰周壞死胰腺實質壞死伴胰周壞死三種,其中胰腺實質壞死伴胰周壞死最常見,約占全部急性壞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的75%~80%,更易進展至感染性胰腺壞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和器官衰竭(organ failure,OF),死亡風險極高[3-4];同時需要更為積極的臨床干預,住院時間延長和住院費用增加。研究發現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21年12期2021-03-21

  • 微創技術聯合胰周貫穿式灌洗引流治療感染性胰腺壞死體會
    采用微創技術聯合胰周貫穿式灌洗引流方式治療SAP合并感染性胰腺壞死,取得較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1 資料和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齡32~64歲,平均48.8歲。6例患者病因中,膽源性3例,高脂血癥性2例,酒精性1例。所有患者均依據2014年制訂的《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4]相關標準確診為SAP。所有患者均于發病后3~6周開始出現發熱等感染癥狀;腹部增強CT檢查提示胰腺壞死性改變并感染,出現氣泡征,或包裹性壞死積液(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20年9期2020-09-27

  • MRI與MSCT血管造影對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診斷中的應用①
    理技術可便于顯示胰周血管[5]?;诖?,本研究采用MRI與MSCTA診斷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情況,旨在比較兩者臨床價值。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10~2018-10到醫院就診胰腺癌患者86例,其中胰周血管侵犯63例,無血管侵犯23例;男49例,女37例;年齡45~73歲,平均(60.55±6.06)歲;胰頭癌80例,胰體癌6例;胰腺腺癌83例,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癌3例。納入標準:(1)根據病理檢查結果確診為胰腺癌患者;(2)病歷資料完整。排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20年2期2020-07-29

  • 腹膜后硬鏡“一步法”清創治療胰周感染: 4例報告并文獻復習
    AP)繼發胰腺或胰周感染是疾病發展到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重癥急性胰腺炎繼發胰周感染時,需外科干預治療,現臨床多采用遞升式分階段治療,先行經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待竇道形成后,再經竇道直視下清創治療[2-3]。臨床運用中本研究發現該術式存在一定局限性,PCD穿刺后等待清創過程中可能因引流效果欠佳,而引起病情加重。我科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CT引導下行腹膜后硬鏡“一步法”清創治療SAP合并胰周感染患者共4例,并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將其

    分子影像學雜志 2020年2期2020-06-17

  • 膽道鏡聯合腎鏡輔助經皮竇道清除重癥急性胰腺炎胰周壞死組織
    %,SAP常伴有胰周組織感染壞死(IPN)和胰腺膿腫形成(PA),外科干預IPN療效明確且近來技術發展迅速[2-3]。傳統的開腹手術以及腹腔鏡手術雖然清理壞死組織及引流效果較好,但創傷較大,會使處于全身炎癥反應狀態的SAP患者病情加重,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經皮置管引流等微創手段治療IPN逐漸得到發展,B超或CT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操作簡便易行,但因清理壞死組織效果不佳而無法達到好的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20年1期2020-04-08

  • 中度重癥-重癥急性胰腺炎發病28天內繼發胰腺/胰周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
    率[1]。胰腺/胰周繼發感染是中度重癥-重癥急性胰腺炎(MSAP-SAP)最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盡管國際上普遍將AP分為早期(發病7 d以內)和后期(發病7 d以上),但發病28 d內也被認為是早-中期保守治療的關鍵階段[2]。在這一階段,胰腺/胰周的壞死或液體積聚一旦發生感染,即可能引起膿毒癥、感染性休克和MODS,同時伴隨手術的提前介入及其相關并發癥的增加,成為病情加重甚至預后不良的關鍵因素。早前的研究中,臨床學者希望通過預防性抗生素、生長抑素、腸道屏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19年12期2020-01-14

  • 超聲引導下治療性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重癥胰腺炎合并胰周膿腫的臨床效果
    癥胰腺炎患者合并胰周膿腫是導致其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1]。既往臨床上多采用開腹引流術治療,能夠有效清除感染的壞死組織,緩解癥狀,但開腹手術具有創傷大、并發癥多、預后差等缺點,嚴重影響患者預后[2-3]。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超聲引導下治療性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UG- TPPCD)的應用受到關注,該術式可減輕手術創傷,提高治愈率,改善預后[4-5]。本研究分析63例重癥胰腺炎合并胰周膿腫患者應用UG- TPPCD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9年23期2019-12-25

  • 胰腺炎診斷及鑒別
    滲出,4周內急性胰周積液,4周以上形成假性囊腫。(2)壞死性胰腺炎:胰腺組織內或胰周組織壞死,4周內急性壞死積聚,4周以上形成包裹性壞死(胰內、胰周及復合壞死)。慢性胰腺炎[2]:是因為很多原因導致患者的胰腺出現局部、節段或是彌漫性的炎癥,且患者的炎癥是慢性進展性的,引發患者的胰腺實質以及胰管組織出現不可逆性的損傷情況,引起纖維增生,腺泡破壞-胰腺萎縮,實質鈣化等表現。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995年日本學者Yoshida等正式提出。是一種多系統全身性炎癥性疾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年2期2019-12-09

  • 急性胰腺炎的影像術語:急性胰周液體積聚與急性壞死性積聚(一)
    (第一部分:急性胰周液體積聚與急性壞死性積聚的CT/MRI鑒別診斷)和后期局部并發癥(第二部分:假性囊腫與包裹性壞死的CT/MRI鑒別診斷),旨在澄清相關影像學術語,以利于日常影像學報告的規范化書寫和相關學術交流。本文著重闡述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局部并發癥(癥狀發作后4周以內)即急性胰周液體積聚(acute peri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APFC)與急性壞死性積聚(acute necrotic collection,ANC)的

    放射學實踐 2019年10期2019-10-23

  • 胰周壞死型胰腺炎的臨床特點及影像表現
    大,而胰腺實質或胰周組織未見確切壞死征象;壞死性胰腺炎主要表現為胰腺實質和/或胰周組織壞死。根據壞死發生的部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又可分為胰腺壞死、胰周壞死以及混合壞死3種類型,其中混合壞死型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獨立胰周壞死型,僅胰腺壞死的病人則極少[2-4]。近年來研究表明僅胰周壞死型胰腺炎(extrapancreatic necrosisalone,EXPN)病人的臨床分級及預后優于胰腺實質壞死 (伴或不伴有胰周壞死)病人,而較急性間質水腫性胰腺炎病人嚴

    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 2019年1期2019-02-14

  • 急性胰腺炎繼發胰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
    410008)胰周感染是急性胰腺炎(AP)的少見并發癥,由于其治療難度大且明顯增加患者病死率[1-2],因而通過早期識別胰周感染的危險因素,從而對高?;颊哌M行盡早的治療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然而目前關于胰周感染危險因素的研究較少,筆者遂通過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0月間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連續收治的,起病72 h以內入院的826例AP患者的臨床資料,研究胰周感染的早期危險因素 ,從而為預防、診斷及治療胰周感染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1 資料與方法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8年9期2018-10-10

  • CT在胰腺良惡性病變鑒別與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胰腺形態改變、胰周與繼發變化等。1.3 觀察指標①觀察對比兩組CT掃描的胰腺征象,包括:胰腺強化特點、胰管變化、胰腺形態改變、胰周與繼發變化。②觀察對比兩組CT掃描時延遲期、靜脈期、動脈期的CT值。1.4 統計方法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 t檢驗,計量資料以例數表示,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結果2.1 兩組CT掃描的胰腺征象對比①胰腺強化特點:胰腺炎組與胰腺癌組非腫塊

    系統醫學 2018年1期2018-06-23

  • 新亞特蘭大標準下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的CT/MRI評價
    在胰腺實質和/或胰周組織的壞死;可分為三種類型,即獨立胰周壞死、獨立胰腺壞死和混合型壞死(同時存在胰周壞死和胰腺壞死)。臨床中,混合型壞死最常見,少數僅表現為獨立胰周壞死,而獨立胰腺壞死極少見。在ANP的不同病程中,可出現兩種不同的壞死表現,即急性壞死性積聚(acute necrotic collection,ANC)和包裹性壞死(walled-off necrosis,WON)。ANC是ANP患者發病起至4周以內出現的胰腺和/或胰周的壞死積聚,積聚特征是

    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18年6期2018-02-20

  • 新亞特蘭大標準下急性胰腺炎局部并發癥的MRI評價
    和命名,包括急性胰周液體積聚、胰腺假性囊腫、急性壞死性積聚及胰腺包裹性壞死,每一種局部并發癥又分為無菌性和感染性。影像學檢查在對AP局部并發癥的評價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能為臨床提供胰腺、胰周及胰外改變程度的客觀依據,從而會影響到AP患者的治療。盡管傳統局部并發癥的特征是依據增強CT表現而制定的,但在評價某些胰周積液的性質方面MRI更具有優勢,即MRI能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細節征象。本文就新亞特蘭大診斷指南下AP局部并發癥的MRI表現作一圖文綜述。急性胰腺炎;

    放射學實踐 2017年9期2017-09-23

  • 胰腺炎并發胰周血管異常的臨床分析
    論著·胰腺炎并發胰周血管異常的臨床分析姚輝 郭曉鐘 祁興順 陳江目的 探討胰腺炎并發胰周血管異?;颊叩陌l生率及其臨床特點。方法 回顧性分析沈陽軍區總醫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住院期間行增強CT或增強MRI檢查的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研究并發胰周血管異常的胰腺炎患者的影像學特征,分析并發胰周血管異常組及無胰周血管異常組臨床資料的特點。結果 102例胰腺炎患者中,胰周血管并發癥發生率為17.6%(18/102),以門靜脈血管異常相對多見

    中華胰腺病雜志 2017年3期2017-06-28

  • 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急性胰周液體積聚的臨床療效分析
    癥急性胰腺炎急性胰周液體積聚的臨床療效分析蔡軍(撫順市礦務局總醫院消化科,遼寧 撫順 113008)目的 探討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急性胰周液體積聚的效果。方法 選取86例SAP急性胰周液體積聚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予以開腹治療,觀察組予以PCD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

    當代醫學 2017年3期2017-06-01

  • 胰周沖洗引流對感染性胰腺壞死術后早期炎癥反應的影響
    智杰·臨床醫學·胰周沖洗引流對感染性胰腺壞死術后早期炎癥反應的影響金建光,馬鵬飛,陳 望,張曉輝,孟元普,褚智杰目的 探討通暢的胰周沖洗引流對感染性胰腺壞死(IPN)患者術后早期炎癥反應的影響。方法 對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手術治療的感染性胰腺壞死20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根據術后胰周引流管是否通暢分為引流通暢組(A組)和引流不暢組(B組)。比較兩組術后1周的外周血IL-6水平、CRP水平和白細胞計數。結果 A組術后I

    食管疾病 2017年1期2017-04-01

  • 重癥急性胰腺炎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察SAP的預后、胰周感染及并發癥的影響因素,并探究影響因素對重癥胰腺炎病程的影響。結果 存活的患者胰周感染率、SOFA評分與死亡的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胰腺炎;SOFA評分;C-反應蛋白;腹內壓;影響因素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可合并ARDS/ARF等器官功能衰竭,預后差,需要臨床的密切觀察及及時而迫切有效的治療。盡管對SAP的病理生理機制的認識水平和治療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是SAP的病死率仍高達

    河北醫藥 2017年5期2017-03-17

  • 介入超聲穿刺引流用于胰周膿腫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超聲穿刺引流用于胰周膿腫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梁國勝,徐更田濮陽市油田總醫院超聲科,河南濮陽 457001目的 分析胰周膿腫治療中應用介入超聲穿刺引流的臨床效果。 方法 隨機選擇2013年8月—2015年6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胰周膿腫患者70例參與研究,借助超聲引導將引流管置入進行引流治療,觀察患者穿刺引流情況、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隨訪結果。 結果 患者治愈率為91.43%,平均治療用時37 d,一共安置有212根引流管,平均引流管置入深度13.6 cm,

    系統醫學 2016年12期2016-12-23

  • MDCT增強掃描對急性胰腺炎局部并發癥及其預后的預測價值
    死的部位、范圍、胰周壞死與局部并發癥和預后之間的關系。結果 (1)胰腺壞死的部位、范圍及胰周壞死能預測急性胰腺炎的感染性胰腺壞死;(2)胰腺壞死的范圍與胰腺假性囊腫的形成有關;(3)胰腺壞死的部位、胰周壞死與急性胰腺炎高死亡率相關。結論 MDCT增強掃描對急性胰腺炎局部并發癥發生和預后有重要的預測價值。急性胰腺炎;MDCT增強掃描;局部并發癥急性胰腺炎,特別是重癥急性胰腺炎以多臟器功能衰竭、胰腺壞死、胰腺假性囊腫及胰腺膿腫等全身和/或局部并發癥為特征;SA

    當代醫學 2016年9期2016-06-13

  • 胰周感染合并浸漬性皮炎患者應用康樂寶造口護膚粉聯合3 M液體敷料的效果觀察
    41)※外科護理胰周感染合并浸漬性皮炎患者應用康樂寶造口護膚粉聯合3 M液體敷料的效果觀察黎貴湘,王定璽,程桂蘭,朱 姝(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中西醫結合科,四川 成都 610041)目的探討重癥急性胰腺炎胰周感染合并浸漬性皮炎患者采用康樂寶造口護膚粉聯合3 M液體敷料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重癥急性胰腺炎胰周感染合并浸漬性皮炎患者84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氧化鋅軟膏換藥,觀察組采用康樂寶造口護膚粉聯合3 M液體敷料換藥,

    護理學報 2016年16期2016-03-06

  • 探討多層螺旋CT與單層螺旋CT診斷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臨床觀察
    T診斷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臨床觀察杜鑫目的 研究分析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使用多層螺旋CT與單層螺旋CT診斷的價值。方法 根據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的86例胰腺導管細胞患者進行分析。術前為患者進行多層和單層螺旋CT診斷,并按此分組,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診斷情況。結果 多層螺旋CT檢查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敏感性和準確性較高,要優于單層螺旋CT(P<0.05),這兩種檢查方法臨床中的特異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使用多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年26期2016-02-15

  • 重癥急性胰腺炎胰周感染的診治分析
    莉重癥急性胰腺炎胰周感染的診治分析楊麗莉目的探索重癥急性胰腺炎(SAP)胰周感染臨床診治方法。方法對80例重癥急性胰腺炎胰周感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其治療方法與預后。結果80例患者中63例康復出院,存活率78.75%;病死率為21.25%,2例因術中大出血死亡,15例因多器官衰竭(MOF) 搶救無效死亡;患者平均住院時間(30±5.2)d。結論根據患者的情況及早診斷,并對每一例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進而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預后。重癥急性胰腺炎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年1期2016-01-29

  • 重癥急性胰腺炎胰周液體積聚期的序貫式微創治療
    )重癥急性胰腺炎胰周液體積聚期的序貫式微創治療王 華,汪 濤,湯禮軍(成都軍區總醫院全軍腹部外科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3)目的 探討急性壞死性胰腺炎胰周液體積聚期的微創手術方式并觀察其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成都軍區總醫院全軍普外中心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重癥胰腺炎伴有胰周液體積聚的患者接受序貫式微創治療及預后的情況。結果46例痊愈,2例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腹腔出血。結論重癥胰腺炎合并胰周積液患者采用序貫式微創治療是一種安

    海南醫學 2015年2期2015-04-14

  • 多層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對胰腺癌可切除性評估的探討
    00多層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對胰腺癌可切除性評估的探討喻曉宏湖南省益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放射科,湖南 益陽 413000目的探討多層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對胰腺癌可切除性情況。方法分析該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胰腺癌患者臨床資料,分別通過螺旋CT掃描和手術證實。結果螺旋CT評估切除可切除準確率(28/30)93.3%,不可切除準確率為 (18/20)90.0%和手術切除治療證實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多層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對胰腺癌

    中外醫療 2015年23期2015-03-24

  • 多層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對胰腺癌可切除性評估的臨床探究
    立娟多層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對胰腺癌可切除性評估的臨床探究叢喜達 關天明 王立娟目的 探究多層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檢查對胰腺癌胰周主要血管受侵的影像表現以評估手術可切除性的效果。方法 對40例胰腺癌患者以64排128層螺旋CT掃描后, 進行動脈期及門靜期胰周血管三維成像。并結合患者原始圖像, 評判胰腺癌是否累及胰周血管, 同手術結果對比。結果 同手術結果比較, 40例胰腺癌患者中, 多層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術前評判21例能切除, 在手術中有1例不能切除,

    中國實用醫藥 2015年17期2015-02-01

  • 64層螺旋CT血管造影結合Ang-2表達評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
    2表達評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放射科 (廣西 南寧 530021)馬 娜 鄧德茂目的 評價64層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血管生成素-2(Ang-2)表達在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中的作用。方法術前應用MSCTA對22例胰腺癌胰周主要血管進行CTA三維成像,并與手術的所見進行比較;通過免疫組化染色法檢測22例胰腺癌患者癌組織及癌旁組織(癌周血管附近組織)中Ang-2的表達。結果 22例胰腺癌患者8段共176支血管中,MSCTA術前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4年8期2014-07-20

  • CT引導置管聯合膽道鏡治療胰周膿腫13例
    ,關 靜,龔光輝胰周膿腫是重癥急性胰腺炎的嚴重合并癥之一,外科手術治療效果不佳[1-3]。其保守療法主要為胰周膿腫內的置管引流,常用的置管方法為超聲引導下置管,但胰腺屬于腹膜后臟器,胰周間隙復雜,超聲常易受到胃、結腸和部分小腸內的氣體干擾,影響病灶的顯示和穿刺途徑的選擇。多層面CT具有圖像清晰,掃描范圍廣和掃描速度快的特點,圖像不易受到胃腸道氣體的干擾,且可以通過多平面重建(MPR)圖像從不同方位觀察膿腫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因此,近年來我們開展了CT定位穿刺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3年7期2013-10-30

  • 腹腔置管引流后聯合膽道鏡治療胰周感染的臨床研究
    見急腹癥,而并發胰周感染是病情加重及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既往認為SAP并發胰周感染在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需外科手術清除壞死組織并充分引流感染積液[1],但由于胰腺壞死的非同步性及壞死組織脫落堵塞引流管導致引流不暢,常需多次外科手術干預,創傷極大。筆者自2006年開始采用超聲引導腹腔置管引流及聯合膽道鏡治療急性感染性壞死性胰腺炎并發胰周感染,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擇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經

    中國醫藥導報 2012年28期2012-01-23

  • 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體會
    石梗阻5例。發生胰周感染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2例。1.2 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30例,包括禁食水、持續胃腸減壓、補液、抗感染、善寧、胰腺“休息療法”,控制和減輕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嚴密監測血脂、血糖和電解質,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手術治療12例,其中膽源性伴膽道梗阻行早期手術5例,非膽源性發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者行早期手術6例,發生胰周感染后期手術1例。2 結果保守治療30例中死亡2例,于入院第5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治愈28例,包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1年6期2011-08-15

  • 胰腺癌與反復發作性胰腺炎的臨床及CT鑒別診斷
    、胰腺強化特點及胰周繼發改變。應用SPSS 13.0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有關比較用Fisher′s確切檢驗法(Fisher′s exact test),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結 果2.1 血清淀粉酶比較 入院查血清淀粉酶胰腺癌組與胰腺炎組中明顯升高(≥500 U/mL)分別為7、16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稍升高或正常(<500 U/mL)分別為 6、5例。24 h查血清淀粉酶胰腺癌組與胰腺炎組中明顯升高(≥500 U/

    重慶醫學 2011年28期2011-08-13

  • 胰腺癌胰外神經侵犯的CT診斷
    主要原因是發生了胰周神經叢侵犯,導致切緣殘留癌細胞[2-5]。目前,多層螺旋CT檢查技術的成熟應用,已能對胰腺癌進行準確的TNM分期[6],但胰外神經侵犯的CT診斷報道較少,本文對32例手術切除的胰腺癌病理資料和CT征象分析,研究胰腺癌胰外神經侵犯的CT診斷。方 法1.病例資料收集了 2004.06~2007.12的胰腺癌病例32例(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放射科8例,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4例),病例選擇標準:①腫瘤均行外科手術切除;②病理證實為胰腺癌;③術前

    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11年4期2011-07-24

  •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對胰腺癌可切除性評估的臨床研究
    W4.3軟件進行胰周血管三維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積重建。評估的主要血管為:肝總動脈、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由兩名有經驗的影像科醫生和一名肝膽胰外科醫生對重建前后的圖像進行評估,影像學依照李卉等[1]的血管侵犯標準制定出本研究診斷分級標準,分別對胰周動靜脈采用不同標準進行評估,MSCTA評估胰周動脈是否受侵的標準分5級(表1),評估胰周靜脈是否受侵的標準分6級(表2)。以手術結果為金標準進行對照分析。統計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1年1期2011-06-13

  • 急性胰腺炎的CT分析及診斷
    不同程度的腫大,胰周脂肪層模糊或消失,腎前筋膜增厚,胰膽管擴張和胸腔積液。Balthazar[1]A級0例,胰腺大小正常且左側腎前筋膜增厚者4例;B級26例,都有胰腺局限或廣泛腫大,伴有左側或雙側腎前筋膜增厚;C級10例,其中4例有胸水。急性出血壞死型胰腺炎29例,表現為胰腺內點狀、斑片狀、大片狀壞死影、假性囊腫或膿腫形成和胰周積液,4例合并胰周蜂窩組織炎,D級10例,E級19例。3 討論3.1 急性胰腺炎的發病機制與病理改變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急腹癥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1年12期2011-04-13

  • 微通道技術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護理
    后者的根源在于;胰周的化膿性感染,發生率為80%,開腹手術清創引流,治療創傷大,病死率高達61%[1]。我科2009年9月~2010年5月應用微通道技術收治14例繼發胰腺及其周圍感染性積液SAP患者,采用了超聲穿刺引流、穿刺竇道擴張成型及膽道鏡清創微通道技術,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將護理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本組14例病人,其中男9例,女5例。年齡30~67歲,平均(48.0±12.8)歲。從發病至住院時間為24 d~5個月,診斷標準:

    護士進修雜志 2011年13期2011-04-08

  • 多層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腎周侵犯;C級為胰周脂肪結締組織的炎性改變;除胰腺病變外,胰周有單發性積液區為D級;E級為胰周有2個或多個積液區。2 結果根據Balthager的五級分類法,63例住院患者中,有5例A級;26例B級;21例C級;其余11例為D、E級。其中52例胰腺炎患者被診斷為急性水腫性,均為A~C級,經保守治療后痊愈,11例D、E級的患者中,其中2例進行手術治療,因為合并膿腫;剩余9例經積極保守治療后痊愈出院。急性胰腺炎的CT表現,63例患者中,急性單純性胰腺炎:10%

    中國醫藥科學 2011年12期2011-03-19

  • 64排螺旋CT雙期增強掃描在胰腺癌診斷及手術評價中的價值
    腫瘤—胰腺對比,胰周血管重建,了解血管侵犯情況。1.2 統計學方法 對平掃、胰腺期及門脈期胰腺CT增強值以及腫瘤-胰腺增強差值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表1)。結 果2.1 一般資料 32例病例均為分化程度高低不等的腺癌,其中,最大徑大于3者17例,2-3cm之間者12例,小于2厘米3例。腫瘤位于胰頭頸部20例,胰鉤突部8例,胰體尾部4例。血管受侵犯例。表1 胰腺實質與胰腺癌平掃的雙期強化的密度比較2.2 CT征象 直接征象:增強后病灶出現不同程度不均勻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1年4期2011-02-24

  • 螺旋CT雙期增強掃描在胰腺癌診斷中的應用
    范圍、強化特征和胰周結構的情況,對胰腺癌的診斷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胰腺癌;螺旋CT;雙期增強掃描;影像診斷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胰腺本身位置隱蔽,無特異癥狀很難早期發現,且惡性程度高,預后較差,早期胰腺癌5年生存為30%,明顯高于晚期的3%[2]。早期發現并手術切除腫瘤是治愈胰腺癌的關鍵,隨著螺旋CT掃描及高壓注射器的廣泛應用,以及各種掃描技術的不斷改進,能獲得胰腺期、門脈期雙期增強影像,使胰腺癌的早期診斷變為現實,尤其對小胰腺癌的檢出,使胰腺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1年21期2011-02-10

  • 急性胰腺炎局部并發癥的MRI表現
    很好地顯示胰腺及胰周的正常解剖和各種病變。就急性胰腺炎而言,MRI有以下應用優勢:①由于MRI對液體成分十分敏感,在對本病胰內和胰周液體積聚的顯示上甚好。②結合多序列特點對胰腺和胰周出血的確立很好。③M RCP能無創地評價膽管系統和胰管系統的改變,有助于本病的病因判斷。④MRI在確立胰腺壞死的有無,即預見急性胰腺炎的嚴重性方面可與增強CT相媲美[3]。⑤MRI沒有電離輻射,且不使用有可能加重本病病情的碘離子造影劑。成像序列的建議:①T 1W:根據實際應用經

    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2010年1期2010-11-08

  • 64排螺旋CT胰周血管CT成像:不同濃度對比劑的對照研究
    評價的主要技術。胰周血管分支多,橫行走行的血管多,血管直徑相對細小,伴行靜脈包括門靜脈和下腔靜脈,因此,對胰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檢查技術的要求更高。此外,胰腺組織動脈早期強化顯著,與鄰近需要顯示的目標血管的強化有重疊,進一步增加了胰腺CT血管造影的難度。多層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技術在4排和16排螺旋CT中已經得到了初步的研究和應用[1-2],目前已成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胰腺腫瘤的術前常規檢查。但是,4排和16排螺旋CT胰周血管CTA所顯示的圖像質量不穩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10年11期2010-09-11

  • 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胰周感染手術時機選擇
    有關。因此,重視胰周感染的防治是提高急性胰腺炎治愈率重要的一環。1 急性胰腺炎胰周感染的類型和診斷胰周感染的來源有腸源性和非腸源性2種,腸源性感染是SAP時腸道細菌移易位的結果,非腸源性感染多在手術后發生。10年前,SAP的胰周感染率高達30%~70%,這些感染包括壞死組織感染、胰周膿腫和假性囊腫感染。隨著對SAP疾病過程的認識,強調早期及時充分容量復蘇、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應用胃腸營養和中醫藥治療,直接和間接降低了腸道細菌易位率,使腸源性感染率有所下降。

    中外醫療 2010年5期2010-02-11

  • 胰周膿腫13例的內引流術治療
    提 吳朝陽 郭磊胰周膿腫13例的內引流術治療阿布力克木 劉躍全 多魯坤 努爾買買提 吳朝陽 郭磊引流術。另在左髂窩降結腸后切開膿腫下壁,置兩根引流管經左下腹引出行外引流術。胰周膿腫是急性胰腺炎(AP)的并發癥之一,需要手術治療。以往常采用外引流手術,但引流時間較長,且費事。本文采用經胃內引流方法治療胰周膿腫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一、資料與方法1.臨床資料:2006年2月至2009年8月我科采用經胃內引流術治療12例胰周膿腫及采用膿腫空腸吻合術治療1例胰

    中華胰腺病雜志 2010年4期2010-02-09

  • 急性膽源性胰腺炎106例臨床觀察
    膽源性胰腺炎; 胰周、腹腔引流術[中圖分類號] R65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27-167-02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常伴膽道系統疾病,包括膽石癥、膽系感染或膽道蛔蟲等,這種因膽道疾病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稱之為急性膽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AGP),AGP是普外科常見病,占胰腺炎年發病人數的15%~50%,死亡率高達20%~35%。近

    中國現代醫生 2009年27期2009-11-11

  • 急性胰周積液和胰腺壞死對急性胰腺炎預后的影響
    建農 施玲華急性胰周積液和胰腺壞死對急性胰腺炎預后的影響李能平 楊欣 顧永峰 王華 叢建農 施玲華目的探討急性胰周積液和胰腺壞死對急性胰腺炎(AP)預后的影響。方法回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23例AP患者早期CT影像學表現,探討急性胰周積液、胰腺壞死程度與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胰腺感染及病死率的關系。結果發病5 d內出現SIRS并持續2 d或以上者97例(30%),12例(3.7%)在病程中、后期出現胰腺感染;病死14例(4

    中華胰腺病雜志 2009年2期2009-02-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