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官

  • 論魏晉南北朝史官任用的文學因素及其意義
    7)魏晉南北朝是史官制度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有關當時史官與文學的關系,歷來研究者大多僅關注史書的文學性,而忽略了史官任職資格中的文學因素。所謂史官,即由帝王任命的記言記事的官員,在魏晉南北朝時主要包括著作官、撰史學士、兼職史臣和監修國史及起居注者。具備相當的文學素養和才能是這一時期史官任用的重要條件。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史官被選任的要求中看出,正如劉知幾所說:“其有才堪撰述,學綜文史,雖在他官,或兼領著作?!盵1](P287)根據正史人物傳記、《先秦漢魏晉南

    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3期2023-08-21

  • 歷史雜感
    也。此字本義,指史官,其結構,下方一個“又”字,象征一人之手,上方一個“中”字,取意正大光明。 此“手”,剛勁有力,揮舞于書簡之上,記天下不平之事。 此“中”,堂皇大氣,高懸于印堂之前,稟本人高貴之心。 這個結構,是造字者對記事者最大的贊美,而記事者們,用自己的所作所為,告訴世界他們沒有愧對這個結構。 史官手中有筆,心存“中”之道。中者,正也,正乃正義之正。 孔子在竹簡上刻下 《春秋》,在舉世不知忠義、禮樂崩壞的大周王朝,他要以這一部史書,這一部

    雜文選刊 2023年3期2023-03-16

  • 魏晉南北朝史官制度研究
    發展,主要體現在史官制度上,較多的政權設立了史官。包括少數名的政權也設定了史官。尤其是著作官,這個官位是中書監、秘書監推薦并且是皇上直接任命、史官制度的發展是多種因素結合在一起形成的,由中國古代的修史傳統。隨著史官制度的發展,較多傳統史學有了較高的成就,并且史書的種類和數量也不斷的增多。史官形成的時代出現在北朝,并且雜傳比較興旺,普牒之學也隨著興起,這就證明在當時史學是比較興盛的。史學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史學家數量不斷增多,史書的數量也較多,出現的形式也較多

    中國民族博覽 2022年24期2022-04-07

  • 史官文化與書體結合研究的新突破 ——《史官主書與秦書八體》述評
    國松徐學標所著《史官主書與秦書八體》一書由序、緒論、兩編、結語、主要參考文獻和后記等七部分組成,共22萬余字。全書主體部分包含四部分內容:第一,交代了研究思路、方法,概述了選題的意義,回顧與評述了先行研究的情況。第二,上編《史官主書研究》部分是關于“史官基本職能”的深入且系統的個案研究,主要從史官所指及其內涵、史官“主書”與“主文”、從“張家山漢簡”《史律》談史官的基本職能等方面研究,論證得出了“主書是史官的基本職能”這一結論。第三,下編《秦書八體研究》部

    中華書畫家 2021年11期2021-11-23

  • 《書》與國史《春秋》的生成
    定。記言、記事由史官分任,撰述與記注是性質不同的兩種工作,《書》與國史《春秋》皆是撰述之作,既繼承了史官實時記錄的特征,又有其獨創性。周代史官至少創造了兩種記事文體,即策書體與簡書體?!遏敶呵铩防^承了史官記事之體,孕育了經傳二體?!稌敷w源自史官記言之體,保留了其實時記錄的特征。周代統治者的執政傳統是《書》與國史《春秋》從眾多類型的文獻中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渡袝放c《春秋》分別脫胎于《書》與《魯春秋》,其文體既繼承了舊史之體又超越了舊史之體,兼具實時記錄

    文史哲 2021年5期2021-10-27

  • 由武及文:北朝及隋代厙狄士文的酷吏形象
    比各方文獻并結合史官筆法,厙狄士文言語行為雖與“循吏”相去甚遠,但不至于為“酷吏”?!娟P鍵詞】 北朝;隋代;厙狄士文;酷吏;史官【中圖分類號】K8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4-0061-04一、厙狄士文家族考索厙狄士文先祖越豆眷在北魏道武帝時有功而受封,“率部北遷,因家朔方”,祖父厙狄干為代北善無人。①《后漢書》載西漢時善無“故屬雁門”,②東漢為定襄郡治,至北魏“善無郡天平二年置

    今古文創 2021年4期2021-09-10

  • 宋太祖 “怕”史官
    下,但是,自然有史官會如實地記錄這件事情?!彼翁嬉宦?,心想:這件事不能被史官知道,如果被史官記錄下來,后人將認為我是個昏庸的皇帝。宋太祖開始害怕史官知道這件事情。于是他調節了下心理,然后安慰被打的大臣說:“愛卿,是朕沖動了,朕知道你們的苦心,都是為了朕的江山能長久穩固。從今以后朕將認真處理國事,不再游樂了?!币粫r,宋太祖眼前跪倒許多大臣,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宋太祖作為皇帝,害怕史官,說明他心中還是有所敬畏,雖然有時會犯錯,卻能及時糾正錯誤。

    人生與伴侶·共同關注 2021年1期2021-04-16

  • 貴人語遲
    制。有一天,他問史官:“自三皇五帝以來,誰的功勛最高,業績最大?”史官答道:“三皇五帝的是非功過,都被記載在《春秋》一書中了?!鼻厥蓟事牶笮χf:“朕是千古一帝,首稱始皇,國號為秦,那是天意注定,取的就是《春秋》各一半之意?!闭f完,他就欣然命筆寫了一個“秦”字。史官一看,不假思索地就說:“陛下取春字,無日,即春無日天昏地暗,又取秋字無火,秋無火,則大地消沉,昏暗消沉乃不祥之兆!請陛下三思?!鼻厥蓟室宦?,勃然大怒,命人將史官拖出斬首。這位史官之死,就吃虧在他

    領導文萃 2021年2期2021-03-15

  • 李世民:“權力”改變的歷史
    的羽毛,總想知道史官如何記錄自己殺兄弟、逼老爹的行為,于是隔三岔五就去打聽。第一個被問到的人是褚遂良,他因書法絕佳而被李世民愛重,官至諫議大夫兼起居郎,專門記錄皇帝的言行。李世民問:“你記錄的這些東西,朕可以看嗎?”褚遂良被問愣了,只好硬著頭皮答道:“臣的職責就是記錄陛下的言行,無論好壞都不能遺漏,這樣才能供后世的君王借鑒。自古以來,從沒君王能看當代史書?!崩钍烂癫桓市牡刈穯枺骸叭绻矣惺裁醋龅貌缓玫牡胤?,你也會記錄下來嗎?”褚遂良一本正經地說:“臣的為官

    雜文選刊 2021年3期2021-03-12

  • 史官的詮釋“溢余”:以《左傳》鉏麑之死為例
    出來的。詮釋以“史官”的面目出現,是《左傳》敘事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與此關聯的,是《左傳》對《春秋》原始載錄中那些不需要詮釋的地方提供了詮釋,它對傳統文本權威同時存在破與立的建構,以此形成不通過神權而直接訴諸于人心的新權威。后人在翻閱這些“話語形構”時,更有價值的省思或許是透過這些語言文字等文化載體,去探尋其背后隱藏的文化認知體系或話語權力的旨意。二、《左傳》中詮釋的現象:以鉏麑之死為例被史官詮釋的歷史,它屬于「話語形構」的載錄,而載錄的形式取決于史官主體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8期2021-01-10

  • “不觀”到“進御”:“天子不觀起居注”嬗變探賾
    文宗欲觀起居注,史官鄭朗進呈御覽,史官魏謩卻嚴正拒絕,“論者咎(鄭)朗而是(魏)謩”。兩人都注意到“天子不觀起居注”這一史實。對此,學界也進行過一些探討,但對唐宋之際起居注從“天子不觀”到“進呈御覽”的嬗變,還缺乏系統考察。本文聚焦于此,通過爬梳史料,從內在理路出發加以探究,以深化對中國古代史學的認識。一、唐太宗的歷史焦慮:數次索觀起居注的君臣博弈“記注之職其來尚矣。唐太宗通曉古典,尤重其事?!盵3]而唐太宗“尤重其事”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起居注發展至唐初已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5期2020-12-19

  • 孔子修《春秋》之“筆法”變革考論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史官皆從自己國家的角度出發記錄歷史事件,號稱“百國春秋”。而孔子修訂《春秋》的筆法也應當與春秋早期史官們的筆法不同。春秋時期的社會變革使史官的書史筆法面臨挑戰和種種問題。史官只書制度,不見人文的書史筆法存在著“文”過之弊,面臨著“禮”與“理”的矛盾,而王官失守,史官流散再加上社會變亂,難免出現記錄失宜的情形??鬃有蕖洞呵铩穼Υ呵?span class="hl">史官筆法進行了改革,救“文”之弊,運用微言大義,將“義法”與“情理”結合,變“外文”為“內文”,因而更具威懾力。關

    甘肅社會科學 2020年6期2020-12-08

  • 周代策名與史官書法
    進程,而策名又與史官書法密切相關。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對周代稱名、策名及其與史官書法的關系進行討論。一、早期用名語境及其內涵在先秦,名的使用是一個常見且重要的問題。在言語交際和簡策書寫中,稱名與不稱名、策名與不策名,都代表著不同的內涵。從形式上看,稱名注重儀式性,策名則以簡策為載體。在一些場合,策名是對稱名的依附和延伸。在另一些場合,策名又有獨立的書法意義。關于人名的使用,《儀禮》和《禮記》等文獻有比較詳細的規定,雖然文獻成書較晚,但經過考證,諸多原則在西周和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5期2020-10-30

  • 一位百年前“史官”的居京日常
    官職,而說他是“史官”,是因為他曾擔任以下三個職位:政事堂(國務院)印鑄局局長,國史編纂處處長,河北省通志館館長。參照各處的官制簡章,現將職責簡述如下:國務院印鑄局:“專職承造官用文書、票券、勛章、徽章、印信、關防、圖記,及刊刻政府公報、法令全書、官版書籍?!眹鴦赵簢肪幾胩帲骸白胼嬅駠泛蜌v代通史,并儲藏關于歷史的一切材料?!焙颖笔⊥ㄖ攫^:“向各地征集志料,編纂《河北省通志稿》,并要求各地編纂志書?!睋芜^這三處的長官,能堪比古代的史官了。具體而言,瞿宣

    北京紀事 2020年9期2020-09-23

  • 史、史官與中國早期儒學元典的書寫
    鍵詞]文字 史 史官 《尚書》從文化傳播的角度講,各國各民族最初都沒有以文字為工具的傳播形式,那時都要經歷一個“傳說時代”。在這個時代中,人們對于身邊發生的一些事件,只能靠口頭傳述來互通信息,包括“極簡單的詩歌”和“神話、傳奇和傳說”,如果害怕遺忘重要事件,最多以結繩、刻木做標記,日后借此激起對往事的回憶。傳說時代后期以一些形象性的刻畫代替結繩、刻木,它比結繩、刻木的形式有了質的進步,這些刻畫得到公認與公用,便成為最初的文字。文字初期產生時,既少又不規范,

    北方論叢 2020年3期2020-08-23

  • 遼朝史官耶律良考略
    】 文章考證遼朝史官耶律良。從耶律良、耶律白曾經擔任的官職、去世后的封號、編制《清寧集》、“習撚”含義、卒年等方面進行考證,認為耶律良、耶律白實為一人?!娟P鍵詞】 《遼史》;耶律良;耶律白;史官;考證元朝脫脫編修《遼史》時大部分史料都已散佚且成書倉促,難免有錯訛和疏漏之處,譬如同一人在書中出現多個名字,給遼史研究帶來困難。錢大昕在《廿二史考異》、陳述《全遼文》和朱子方《遼朝史官考》均認為耶律良即耶律白,但并未進行相關考釋。耶律良在遼朝道宗時期任記注官、監修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4期2020-05-28

  • 有其實而無其名:蜀漢史官兼職設置*
    009)三國時期史官制度爭議最多的當屬蜀漢政權。夏仁波《蜀“國不置史,注記無官”質疑》[1]86-87對蜀漢史官制度提出疑問。胡曉明、張世宏《“蜀無史官”之議述評》[2]114-117對“蜀漢史官制度”作了簡單的梳理,提出判斷“蜀漢置史官與否”應注意的地方。杜鑫《三國史官制度》[3]24-27、苑全亮《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史官制度》[4]4-5對三國史官制度作了較為全面的梳理,并涉及“蜀漢史官制度”。前人著作中亦有提及,《初學記》言:“后三國分方,魏吳各有史官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0年3期2020-02-10

  • 南宋史官制度分析
    史機構修史機構在史官制度中處于最基礎的地位。但是一直等到唐代開始建立史官,才正式設立了相關的修史機構,修史官這一職位也漸漸發展成熟,有直史館、史官編修以及監修國史等職位。史料的分類大致有兩類:撰述史料、記注史料。記注史料是指能夠對實際情況進行相對客觀的記錄,不可以摻入一絲一毫的個人情感。撰述史料指能夠在經過人工加工之后能夠表現出人類意識的相關闡述。能夠體現撰述性特點的史料不名一格,在體系方面沒有特殊的規定,著重于對相關撰述者思想上的傳播,然而與記注性的相關

    長江叢刊 2019年5期2019-11-15

  • 芻議中國史官制度對日韓史官制度的影響
    中國史學的發展、史官制度的完善與沿革。受儒家文化圈的影響,盛唐時期日、韓都多次派遣使臣到中國學習典章制度。本文闡釋了中國史官制度、歷史編纂經驗對日韓史官制度、歷史典籍的影響?!娟P鍵詞】 史官;史官制度;影響中國和朝鮮、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在歷史上有著唇齒相依的血肉聯系,中國的文化遺產中,史官制度文化也是輝煌燦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史官文化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自不言待。一、中國史學發展中國有歷史考據尤來已久,“蓋史之建官,其來尚久矣。昔軒轅受命,倉頡、沮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2期2019-01-14

  • 貴人語遲
    制。有一天,他問史官:“自三皇五帝以來,誰的功勛最高,業績最大?” 史官答道:“三皇五帝的是非功過,都被記載在《春秋》一書中了?!?秦始皇聽后笑著說:“朕是千古一帝,首稱始皇,國號為秦,那是天意注定,取的就是《春秋》各一半之意?!?說完,他就欣然命筆寫了一個“秦”字。史官一看,不假思索地就說:“陛下取春字,無日,即春無日天昏地暗,又取秋字無火,秋無火,則大地消沉,昏暗消沉乃不祥之兆!請陛下三思?!?秦始皇一聽,勃然大怒,命人將史官拖出斬首。這位秦史官之死,

    思維與智慧·上半月 2018年10期2018-11-30

  • 古代史官有故事
    歷史的官員被稱為史官,后來逐漸被分成負責記錄皇帝起居注的史官和編纂前代王朝歷史的史官兩類。在沒有新聞媒體的古代,史官也類似于今天的記者了。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圍繞史官演繹出了不少故事。齊太史秉筆而書不畏死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其《正氣歌》里,曾寫道“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以此來褒揚天地間的浩然正氣,這里的太史簡和董狐筆均為春秋戰國時期史官的典故。據《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春秋時,齊莊公姜光與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知道后,便設計殺了莊公,立莊

    風流一代·青春 2018年11期2018-11-19

  • 先秦時期“畫史”考
    文明之初,圖畫為史官所創,并由史官負責保存。其后史官分工逐漸細化,出現了專門的畫史一職。圖畫是先秦史官記錄歷史,并對國君進行勸誡進而影響政治的重要手段。關鍵詞:先秦;畫史;史官中國古代有將畫家稱為“史”的情況,最有名的要數《莊子》中的記載:“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盵1]《莊子》記載春秋時期畫家稱“史”,王伯敏先生在《中國繪畫通史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8年4期2018-06-21

  • 職位、文書與國家
    要:在古代中國,史官是官僚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含義絕不僅限于史書的撰寫者,這在秦時頗為明顯。秦史官人數眾多、官稱繁雜,可謂一種職位系統,且因對官文書和行政文字的熟稔而廣泛介入實際政務,并進而成為秦官僚體制的基礎。然而,這種史官形象并不是久已有之,而是與上古時代的史官有著明顯的差異,差異的逐漸形成則與先秦時代的國家形態及與之相伴隨的各種文化要素的變遷密切相關。因此,對秦史官的基本狀況及其歷史來源的追溯可謂觀察中國古代歷史風貌的一個良好視角。關鍵詞:職位;

    現代法學 2018年2期2018-04-19

  • 試論傳統社會“史”的宗教性功能
    究天人之際”是“史官”的主要職能之一,其宗教色彩十分濃厚。經過春秋戰國的文化轉型,鬼神術數之學逐漸被邊緣化,“通古今之變”成為傳統史家探究“天道”的主要途徑,“天道”由此打上了深深的“歷史”烙印。相應的,追求“不朽”于“歷史”之中,也成為國人尋求超越、追求永恒的主要途徑。同時,“史學”還日漸成為國人追求正義、撥亂反正的主要手段,這些都構成了“史”在傳統社會中的宗教性存在。傳統社會末期章學誠提出“六經皆史”說,目的就是重張“史以明道”的早期史學精神。今天需要

    人文雜志 2017年7期2018-03-09

  • 試論骨臼刻辭的順序*
    支某示幾屯”,“史官名”,有的還有“自某乞”或者“乞自某”。骨臼刻辭的內容雖然較簡單,但細審骨臼,可以發現,骨臼刻辭也有先后順序,許多骨臼的史官名與其他內容的刻寫布局不同,似乎不是一次性刻寫的。如《合集》[8]2225臼(圖一),筆者用黑線將“丙寅邑示七屯”與史官名“”分開,可明顯看出“丙寅邑示七屯”一氣呵成,而“”偏離前面的刻寫軌跡,與其他內容的刻寫角度不同。兩者布局不同,蓋因并非一次性刻寫,而是兩次刻寫而成的。諸如此類的還有《合集》7322臼、《合集》

    考古與文物 2018年6期2018-03-04

  • 秦漢時期史官制度與文化分析
    時期在中國古代的史官制度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上承先秦、下啟隋唐,在這一時期,史官制度得到了基本確立,同時史官文化也已經形成并且逐步深化,“秉筆直書”與“警示監督”的精神已深入史官的“骨血”,為史官所秉持。本文將從秦漢時期的史官制度和文化分析入手,來一探中國古代史官制度與文化的概貌。中國的史官制度和文化源遠流長,上古時期,倉頡在創造了漢字的同時,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史官,所以,也可以說中國自從有了漢字,便有了史官。中國最開始的史官是“巫史不分

    知識文庫 2017年3期2017-10-20

  • 如果歷史學家集體閉嘴
    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史官的史德。史官,是歷史的記錄人,也是是非曲直的責任界定者?!霸邶R太史簡,在晉董狐筆”,這句詩講了《左傳》里的兩段故事。齊國的權臣崔杼殺了齊莊公,另立新君。史官如實記載“崔杼弒其君”,被崔杼推出殿外斬了。史官的二弟繼任,再寫“崔杼弒其君”,再被斬。三弟繼任,仍寫“崔杼弒其君”,又被斬。最小的弟弟赴任后,還是如此書寫。鄰國的史官聞訊后,都捧著“崔杼弒其君”的史簡來到齊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前往?!保┐掼毯ε铝?,不得已接受了這樣的記錄。

    領導文萃 2017年18期2017-09-26

  • 古人也任性
    整個民族的悲哀。史官任性也瘋狂?!蹲髠鳌酚涊d了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大夫崔杼弒君,大史官寫下“崔杼弒其君光”,崔杼將其殺了,史官的兩個弟弟也是史官,秉筆直書,接連被殺。最小的弟弟站出來,繼續書寫。崔杼無奈,放了他。一個南方的史官,聽說齊國史官接連被殺,擔心歷史被篡改,拿著筆墨竹簡,星夜兼程趕往齊國,后聽說歷史被如實記錄才返回。史官們的前仆后繼,讓人動容。尤其是最后那個南方的史官,本來與己無關,卻偏要迎上前去直面生死,只為了還歷史以尊嚴。這樣的任性,讓人

    醒獅國學 2017年9期2017-09-25

  • 如果歷史學家集體閉嘴
    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史官的史德。史官,是歷史的記錄人,也是是非曲直的責任界定者?!霸邶R太史簡,在晉董狐筆”,這句詩講了《左傳》里的兩段故事。齊國的權臣崔杼殺了齊莊公,另立新君。史官如實記載“崔杼弒其君”,被崔杼推出殿外斬了。史官的二弟繼任,再寫“崔杼弒其君”,再被斬。三弟繼任,仍寫“崔杼弒其君”,又被斬。最小的弟弟赴任后,還是如此書寫。鄰國的史官聞訊后,都捧著“崔杼弒其君”的史簡來到齊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前往?!保┐掼毯ε铝?,不得已接受了這樣的記錄。

    視野 2017年13期2017-07-17

  • 古人也任性
    琢磨人心的重要!史官任性也瘋狂?!蹲髠鳌酚涊d了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大夫崔杼弒君,大史官寫下“崔杼弒其君”,崔杼將其殺了,史官的兩個弟弟也是史官,秉筆直書,也接連被殺。最小的弟弟站出來,繼續書寫。崔杼無奈,放了他。一個南方的史官,聽說齊國史官接連被殺,他擔心歷史被篡改,于是拿著筆墨竹簡日夜兼程趕往齊國后聽說歷史被如實記錄才返回。本來與己無關,卻偏要迎上前去直面生死,這樣的任性多有血性!清末維新人士譚嗣同變法失敗后,本來可以逃掉的,卻任性地留了下來,喋血

    求學·素材版 2017年4期2017-04-25

  • 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
    370)中國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王山青(鄭州城市職業學院 河南 鄭州 452370)中華民族向來具有發達的歷史意識,十分重視歷史的記載與傳承,而通過國家建立行政色彩濃厚的史官制度功不可沒。文章首先對我國古代史官制度的歷史沿革進行了詮釋,著重分析了我國古代史官制度的特征,并進一步探討了“考論得失,懲惡勸善”的史官精神。史官;史官制度;史官精神史官,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忠實記錄者和傳播者,他們不僅如實記錄歷史,詮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還以史為鑒,警示后人,使歷史記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2017年8期2017-04-14

  • 如果歷史學家集體閉嘴
    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史官的史德。史官,是歷史的記錄人,也是是非曲直的責任界定者?!霸邶R太史簡,在晉董狐筆”,這句詩講了《左傳》里的兩段故事。齊國的權臣崔杼殺了齊莊公,另立新君。史官如實記載“崔杼弒其君”,被崔杼推出殿外斬了。史官的二弟繼任,再寫“崔杼弒其君”,再被斬。三弟繼任,仍寫“崔杼弒其君”,又被斬。最小的弟弟赴任后,還是如此書寫。鄰國的史官聞訊后,都捧著“崔杼弒其君”的史簡來到齊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前往”。崔杼害怕了,不得已接受了這樣的記錄。中國

    讀者 2017年6期2017-03-01

  • 歷史雜感
    也。此字本意,指史官,其結構,下方一個“又”字,象征一人之手,上方一個“中”字,取意正大光明。此手,剛勁有力,揮舞于書簡之上,記天下不平之事。此中,堂皇大氣,高懸于印堂之前,稟本人高貴之心。這個結構,是造字者對記事者最大的贊美,而記事者們,用自己的所作所為,告訴世界他們沒有愧對這個結構。史官手中有筆,心存“中”之道。中者,正也,正乃正義之正??鬃釉谥窈喩峡滔隆洞呵铩?,在舉世不知忠義、禮樂崩壞的大周王朝,他以這一部史書,將丑惡展示給世人,把“仁、孝、忠、義”

    四川黨的建設 2016年7期2016-12-29

  • 史官與書的距離
    ·陳梅/文史官與書的距離·陳梅/文《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大夫崔抒弒其君。這在奴隸制社會里是被看作“以下犯上”的作亂行為的。齊國太史在記史的簡策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 “崔抒弒其君”的話。崔抒看了大怒,當場就把太史殺掉。太史的兄弟繼續這樣寫,崔抒又殺。最后一個兄弟還是這樣寫,崔抒不敢殺了。有一南史氏聽說了這件事,也拿著寫有“崔抒弒其君”字樣的竹簡,準備舍身去繼續前幾任史官的義舉,半路上有人告訴他已經寫成,他才放心地轉回家去。這里說的“太史”,是周代史官(或稱

    志苑 2016年4期2016-09-24

  • 劉師培文學起源觀考論
    師培以“古學出于史官”為核心,系統地構建了他所認為的學術是出于官守的理論主張,對其文學思想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政治斗爭的需要,加上學術發展的趨勢,劉師培以西方社會學的理論為基礎,結合中國上古社會的實際,認為后世學術出于史官,從而系統解決了孔子與中國學術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之上,劉師培進一步探索中國文學起源的問題,認為文學出于巫祝之官,文學與六藝、諸子乃是同源而異派,他的這一看法對于提高文學的地位以及認識文學的性質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劉師培;古學;史官;文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2期2016-05-05

  • 歷史
    天行健唐太宗問史官褚遂良:“你對我言行的記錄,能給我看看嗎?”褚遂良答:“史官記載人君言行,善惡皆錄,沒聽說人君可以自取觀看的?!碧谟謫枺骸半奕糇隽隋e事,你也記嗎?”褚遂良答:“臣職當載筆,不敢不記?!庇袀€名叫劉洎的官員在旁說:“即便褚遂良不記,天下人也會記的!”劉洎此言極是,帝王可借權勢改幾本史書,卻改變不了天下人的評價。(若 子摘自《今晚報》2016年2月3日)

    讀者 2016年8期2016-03-23

  • 劉師培文學起源觀考論
    師培以“古學出于史官”為核心,系統地構建了他所認為的學術是出于官守的理論主張,對其文學思想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政治斗爭的需要,加上學術發展的趨勢,劉師培以西方社會學的理論為基礎,結合中國上古社會的實際,認為后世學術出于史官,從而系統解決了孔子與中國學術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之上,劉師培進一步探索中國文學起源的問題,認為文學出于巫祝之官,文學與六藝、諸子乃是同源而異派,他的這一看法對于提高文學的地位以及認識文學的性質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劉師培;古學;史官;文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2期2016-03-13

  • 唐代史官地方流動及其文學影響
    吳夏平唐代史官地方流動及其文學影響吳夏平唐代史館史官本任職于京城長安,但由于各種原因,比如職務遷轉、貶謫、出使、入幕等,使得他們在京城與地方之間流動。這種流動,在史學人才培養、推進區域文學發展、改變詩歌創作風格等方面產生較為廣泛的影響。研究史官地方流動,改換以往靜態視角,對檢視史官與政治、史學與文學的互動關聯,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唐代史官 地方流動 史官與政治 史學與文學唐代史館史官以他官兼任,主要館職有監修國史、兼修國史、史官修撰和直史館等。這些史職

    杜甫研究學刊 2016年4期2016-02-21

  • 論明代的史館與史官
    姍論明代的史館與史官文/曹姍姍明代的史館和史官隸屬于翰林院,史官可以通過修史入內閣。與翰林院、內閣復雜的關系,使史館、史官的職能模糊。專職史官有修撰、編修和檢討,有修史、記注起居、充考試官、充使臣等職能。史館修史講究程序,總裁在修史活動中的作用大于以往的宰相監修。史館修史能保證史書的真實、全面;促進私人修史;削弱官方禁私史的力度等,對清修《明史》有積極借鑒作用。關鍵詞:明代;史館;史官;修史制度中國古代的修史活動在唐代以后主要在史館內進行,由史官執筆,按照

    山西檔案 2016年1期2016-02-03

  • 尊嚴
    。他對前來記載的史官說:你就寫齊莊公得瘧疾死了。史官并不聽從,在竹簡上寫“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崔杼很生氣,拔劍殺掉史官。史官死了,按照當時慣例由其弟繼承職位。崔杼對新史官說:“你寫齊莊公得瘧疾死了?!毙?span class="hl">史官也不聽從,在竹簡上寫“崔杼弒其君光”。崔杼又拔劍殺了新史官。然后更小的弟弟寫下同樣的話,同樣被殺。最后是最小的弟弟。崔杼直視著他,問:“難道你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年輕的史官繼續寫下“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崔杼憤怒地把竹簡扔到地上,過了很久,

    人生十六七 2015年21期2015-11-16

  • 近三十年《國語》與史官文化研究綜述
    三十年《國語》與史官文化研究綜述卓敏敏《國語》與史官文化的關系,實際是史書與史官文化關系研究的一個分支,而史書與史官文化的關系,又是史官文化研究的一個方面。如果要探究前兩個問題,必須先從史官文化的研究現狀談起。筆者所指近三十年指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在行文中也對古人和近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做了簡要概述。一、關于史官文化方面的研究關于古代史官文化,前人做過許多研究。據筆者所知,唐代劉知幾《史通》,杜佑《通典》;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清代乾隆年間官修的《歷代

    文藝評論 2015年4期2015-09-29

  • 古今“史”字有不同
    的“史”,都是指史官。我們再看看甲骨文的“史”字,上面是一支“筆”,下面是一只“手(又)”,就是一個人拿著筆在記事。金文與甲骨文基本相同,小篆沿襲了甲骨文、小篆的字形,只是到了楷書時,為了書寫的方便,“史”的結構發生了訛變,已經看不出原來的“會意”之意,成了如今的“史”字。古代皇帝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自己身邊記事的史官真實地記錄下來,稱為“實錄”?!抖Y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边@個左右史就是負責實錄的人。實錄原則上要求必須真實,也就是《漢書

    雜文月刊 2015年8期2015-07-05

  • 有志有節有信念就是任性!
    整個民族的悲哀。史官任性也瘋狂?!蹲髠鳌酚涊d了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大夫崔杼弒君,太史官寫下“崔杼弒其君光”,崔杼將其殺了,史官的兩個弟弟也是史官,秉筆直書,接連被殺。最小的弟弟站出來,繼續書寫。崔杼無奈,放了他。一個南方的史官,聽說齊國史官接連被殺,擔心歷史被篡改,拿著筆墨竹簡,星夜兼程趕往齊國,后聽說歷史被如實記錄才返回。史官們的前仆后繼,讓人動容。尤其是最后那個南方的史官,本來與己無關,卻偏要迎上前去直面生死,只為了還歷史以尊嚴。這樣的任性,讓人

    國學 2015年6期2015-05-30

  • 不講道理的左和右
    我們知道,古代的史官(就是專門寫國家歷史的官員,比如司馬遷就是一個史官)有“左史”“右史”兩種。古人對他們的功能做過一種很概括的解釋,叫“左史記動,右史記言”,意思是說,左史官專門記錄國家發生的大小事件,而右史官則是記錄皇帝和官員們說過的話。后來人們也把這句話說成“左史記事,右史記言”??磥?,古代朝廷的“秘書”分為左、右兩組,左史主要記載事情的來龍去脈,右史的工作,則主要是起草文件什么的。這就是他們的基本分工。你看,這跟“左”和“右”的意思不是剛好吻合嘛!

    少年文藝·開心閱讀作文 2015年5期2015-05-28

  • 前仆后繼
    ,他對前來記載的史官說:“就寫齊莊公得瘧疾死了?!?span class="hl">史官不聽從他,在竹簡上寫:“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贝掼毯苌鷼?,拔劍殺掉史官。史官死了,按照當時慣例由其弟繼承職位。崔杼對新史官說:“你寫齊莊公得瘧疾死了?!毙?span class="hl">史官也不聽從,在竹簡上寫:“崔杼弒其君?!贝掼逃职蝿⒘诵?span class="hl">史官。然后更小的弟弟寫下同樣的話,同樣被殺。最后是最小的弟弟,崔杼問:“難道你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年輕的史官繼續寫下:“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贝掼虘嵟匕阎窈喨拥降厣?,過了很久,嘆了口氣

    愛你 2014年1期2014-11-14

  • “中道”觀念與中國史學傳統
    書是后起之義,由史官而引申成史官所寫之史書”。12史書出自史官記事,蘊含了史官的治世理念或政治思想。不難理解,史官史官制度的出現,標志著人類歷史意識的高度發展,在某種程度上,顯示了人們對自然和社會的發展理路有了很高水平的認知。正如柳詒徵先生所認為的那樣,研究中國歷史和史學之起源,有益于深入認識中華民族富于政治性色彩的內在原因。我們觀察史官制度與上古政治文化的關系問題甚為重要。1(一)史:以手持“中”中國漢字具有表義功能?!皻v史”的“史”,其文字構型本身十

    古代文明 2014年3期2014-08-07

  • 用生命去寫歷史
    ,他對前來記載的史官說:“你就寫齊莊公得瘧疾死了?!?span class="hl">史官不聽從他,在竹簡上寫:“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贝掼毯苌鷼?,拔劍殺掉史官。史官死了,按照當時慣例由其弟繼承職位。崔杼對新史官說:“你寫齊莊公得瘧疾死了?!毙?span class="hl">史官也不聽從,在竹簡上寫:“崔杼弒其君光?!贝掼逃职蝿⒘诵?span class="hl">史官。然后更小的弟弟寫下同樣的話,同樣被殺。最后是最小的弟弟。崔杼問:“難道你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年輕的史官繼續寫下:“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贝掼虘嵟匕阎窈喨拥降厣?,過了很久,

    意林·作文素材 2013年12期2013-05-14

  • 史官的風骨
    些從事歷史記載的史官?!段男牡颀垺な穫鳌分芯蛯懙溃骸笆氛?,使也。執筆左右,使之記也?!笔謭酞M長竹片制成的簡冊,認真記錄史事,這樣的史官當年居于何種社會地位?司馬遷回答道:“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鄙讨軙r代,觀測天象、算卦之人不是坐在背街小巷擺攤的風水先生,而是非常位高權重的人士,有時甚至能決定國家命運,國家攤上大事,帝王都要問卜,以化解吉兇禍福。史官的地位同他們差不多。史官文字就是歷史記載?!坝袊?,不可以不知春秋”,“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史之為務

    前線 2013年7期2013-05-14

  • 由《左傳》看春秋史官的職能
    于那些勤奮書寫的史官們。在近代有關史官的學術史上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學術命題的,就屬劉師培的“古學出于史官”。這個命題的學術淵源最早可追溯到《漢書·藝文志》、章學誠、龔自珍以及劉毓崧(劉師培的祖父),前人只是片面的或者是或多或少的提到這一命題。劉師培在前人的基礎上系統地論述了這一命題。劉師培從先秦諸子學形成的學術文化傳統入手,認為“古學”形成于一個以宗教、實驗為背景、以“王官”為主體的禮制文化的傳統,而這對于我們今天認識上古社會文化具有很重要的價值。他指出“古

    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3年10期2013-04-07

  • 論司馬遷的文化使命與《史記》的著力點
    史記;文化使命;史官中圖分類號:K2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4608(2011)01-0065-07收稿日期:2010—07—18基金項目:江蘇省社科規劃基金(06JSBZW008)作者簡介:張強,博士,淮陰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23300史官的文化使命是什么?搞清這一問題,對于了解司馬遷撰寫《史記》的動機、司馬遷與史官文化的關系、《史記》的結構及謀篇布局、《史記》的著力點等具有重要的意義。鑒于前人對這一問題缺少足夠的認識,本文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1期2011-03-15

  • 試談先秦史官職掌為何既涉及宗教又涉及政治
    1)一、前人關于史官起源及職掌的研究先秦史官之職掌,《周禮》、《禮記》、《儀禮》等典籍中均有據可考,以《周禮·春官宗伯》所記關于大史的內容為例:“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國之治?!雹儆郑骸按蠹漓?,與執事卜日,戒及宿之日,與群執事讀禮書而協事?!雹诳梢娭艽?span class="hl">史官之職掌實涉及宗教、政治兩個方面。雖周以前并無特別的文獻證明周前史官亦職掌于政治、宗教,但殷人素“信鬼”,重“巫卜”,其實也不難推及此制實是由來已久。首先,事關先秦史官之職掌,應當溯源而談,從史官的產生及其

    文教資料 2010年10期2010-08-15

  • 從起居注看監督
    ”(古代由專門的史官錄記人君言行動止之事的史書)尤其如此。唐朝以前,起居注是不允許皇帝看的,多數皇帝都遵守著這個規矩,但也有例外。貞觀年間,褚遂良負責記錄起居注。有一次,李世民想取過來看一看,褚遂良以“不聞帝王躬自觀史”為由拒絕了。李世民問他:“我干了壞事,你也一定要記下嗎?”褚遂良說:“這是我的職責,當然要記?!瘪宜炝际呛脴拥?,拒絕了李世民的“非分要求”。然而,李世民想看起居注的念頭并未就此打消。貞觀十七年,李世民找到監修國史的房玄齡,提出看國史的要求。

    百家講壇 2009年17期2009-11-16

  • 中國古代史官的氣節與厄難
    考的最早一起屠殺史官的事件,發生在齊莊公六年(前548年)。齊國重臣崔杼的老婆棠姜,容貌美麗,被國君莊公姜光看上,兩人眉來眼去,勾搭成奸。姜光常常趁崔杼外出時跑到他家與棠姜私會,并把崔杼的帽子賞給別人。崔杼發現后,憤怒異常,遂設計殺死了姜光。姜光雖然因與大臣的老婆通奸而被殺,但他畢竟是一國之君,于是齊國的太史對這一大案做了記錄日:“崔抒弒其君?!贝掼桃慌?,把太史也殺了。太史的弟弟接著照寫,崔杼照殺不誤。結果太史的二弟仍然接著照寫。遠在外地的南史氏聽說崔

    百家講壇 2008年6期2008-04-21

  • 忠于職守秉筆直書
    、春秋以來就設有史官,史官的名稱叫太史。到了秦漢,史官改稱為太史令。魏晉時代,設有專職史官編寫歷史,一般稱為著作郎。隋代設有太史監,專門負責修史。到唐代,皇帝很重視修史工作,設有專門的史館,以職位較高的官員兼任史館修撰,并由宰相監修國史。自唐以后,每個新建立的朝代,照例要為前朝修史,各個封建朝廷的“正史”,才得以連續不斷,從而保存了大量歷史資料。宋代史館改稱為國史實錄院,有修撰、編修、檢討等官,明清兩代則把史官并入翰林院,故也稱翰林為太史。我國古代的史官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1期1983-01-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