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化腺癌

  • 不同病理類型結直腸癌的多層螺旋CT影像學表現分析
    型的關系中高分化腺癌無周圍脂肪密度增高、無血管增粗的構成比高于低分化腺癌與黏液腺癌;中高分化腺癌平掃CT值與增強CT值大于低分化腺癌與黏液腺癌;中高分化腺癌腫瘤強化均勻的構成比高于低分化腺癌與黏液腺癌,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種病理類型的結直腸癌發生淋巴結轉移、遠處臟器轉移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不同病理類型的CT征象對比3 討論結直腸癌又稱為大腸癌,是指大腸上皮來源的癌癥,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其中以直腸癌最常見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3年20期2024-01-03

  • 直腸中分化腺癌Ki-67表達與MRI形態學表現及ADC值間的相關性研究*
    過比較直腸中分化腺癌的Ki-67表達、MRI形態學、表觀擴散系數(ADC)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對比分析,為臨床診斷、治療和評估預后提高一定依據。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實驗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收集重慶市中醫院2009年7月至2019年2月經手術病理證實且獲取腫瘤細胞增殖抗原標記物Ki-67的直腸中分化癌患者183例,回顧分析患者MRI平掃、動脈增強掃描及彌散加權成像(DWI)中的ADC值測量,其中男89例、女94例;年齡36-73歲,平均51.2歲,術

    中國CT和MRI雜志 2022年10期2022-10-18

  • TTF-1、CK7、p63、CK5/6免疫組化檢測在低分化非小細胞肺癌分類中的應用
    策略不同。高分化腺癌、鱗癌通過特有的細胞形態特征鑒別診斷并不困難,中低分化鱗癌、腺癌缺乏特征性鏡下表現。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是根據免疫學原理,檢測組織、細胞中抗原性物質的一種技術。這種方法特異性強,敏感性高,尤其是對疾病的鑒別診斷及輔助診斷起到決定性作用[3-4]。其在對低分化或未分化腫瘤的鑒別診斷是的準確率可達50%-75%??勺鳛榈头只切〖毎伟﹣喎诸惖闹饕绞街?。本文旨在探討免疫組化TTF-1、CK7、P63、

    臨床肺科雜志 2022年8期2022-07-28

  • 結直腸癌腹膜轉移瘤的18F-FDG PET/CT參數與其原發腫瘤位置及病理類型相關性分析
    類型分為中高分化腺癌組、低分化腺癌組和黏液腺癌組。本研究經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免知情同意(2018-K037)。1.2 PET/CT顯像放射性藥物18F-FDG由南京江原安迪科正電子研究發展有限公司提供,要求放化純度>95%。常規準備后采用DiscoveryTMPET/CT 710機(GE公司)先行MSCT掃描,范圍從顱頂至股骨中段,然后應用3D模式進行PET圖像采集,據身高設6~8個床位。采集結束后運用軟件AW 4.6進行分析。延遲顯像于注射1

    中國臨床醫學 2022年3期2022-07-08

  • 結直腸癌多層螺旋CT影像學表現與臨床病理類型的相關性分析*
    T值均低于低分化腺癌和中高分化腺癌,增強掃描多不均勻強化,周圍脂肪密度以增高為主,血管增粗多見,淋巴結轉移及肝、肺等遠處臟器轉移較少見;低分化腺癌平掃、增強CT值高于黏液腺癌,低于中高分化腺癌,增強掃描多不均勻強化,周圍脂肪密度以增高為主,血管增粗多見,無肝、肺等遠處臟器轉移;中高分化腺癌平掃、增強CT值均高于低分化腺癌與黏液腺癌,增強掃描多均勻強化,周圍脂肪密度增高、血管增粗、淋巴結轉移及肝、肺等遠處臟器轉移較少見,三者平掃、增強CT值、周圍脂肪密度、血

    中國CT和MRI雜志 2022年6期2022-06-09

  • 對比不同方法MR 彌散加權成像術前預測胃癌病理分化
    其中25例中分化腺癌(中分化組)、37例低分化腺癌(低分化組,包括16例中-低分化腺癌)、19例低黏附性癌(低黏附組,圖1)。2名醫師測量fFOV-ADC、ZOOMit-ADC及iShim-ADC值的一致性均好(ICC=0.99、0.99、0.99,P均3組間性別、年齡、病灶長徑、部位及強化方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病灶fFOV-ADC、ZOOMit-ADC及iShim-ADC值總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ROC曲線顯示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22年3期2022-03-22

  • 多b值彌散加權聯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與直腸腺癌病理的相關性
    A. 直腸中分化腺癌T2壓脂圖示病灶突破直腸漿膜層,為不均勻的高信號,MRI診斷病理分期為T3; B. T2WI圖示病灶為高信號;C. T1WI圖示病灶為低信號;D. DWI圖,病灶為高信號;E. ADC圖示病灶為低信號; F. eADC圖示病灶為稍高信號;G. 病理圖片示中分化腺癌,侵犯漿膜,并累及周圍纖維脂肪組織;H. 大體所見距下切緣2 cm處見一隆起腫物,侵犯外膜。2.2 多b值彌散加權聯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診斷直腸腺癌不同T分期與病理診斷結果的比

    濱州醫學院學報 2021年6期2022-01-13

  • Bcl-2和C-myc在膽管癌中的表達及意義的研究*
    中23例為高分化腺癌,13例為低分化腺癌,4例為黏液腺癌(腺癌組織學亞型)。高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的C-myc陽性表達率均高于低分化腺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的Bcl-2陽性表達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2 不同分化程度膽管癌Bcl-2和C-myc表達比較 例(%)2.3 不同組織學級別膽管癌Bcl-2和C-myc表達比較40例膽管癌標本根據Bloom標準進行組織學分級,其中18例為Ⅰ級

    中外醫學研究 2021年28期2022-01-04

  • 扶正化瘀湯聯合化療治療胃癌的療效觀察及對外周血T細胞亞群的影響
    型:21例低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4例高分化腺癌;TNM分期:8例Ⅱ期、16例Ⅲa期、6例Ⅲb期。觀察組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44~70歲,平均(58.59±4.22)歲;病理類型:20例低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4例高分化腺癌;TNM分期:9例Ⅱ期、17例Ⅲa期、4例Ⅲb期。2組患者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1.2 納入標準 1)符合《胃癌規范化診療指南(試行)》中西醫診斷標準[4],病理檢查證實確診,胃癌根治術后首次行化療治療;2)年

    中國中醫藥科技 2021年6期2021-11-17

  • 吡咯替尼對SNU-1胃癌細胞增殖能力及不同類型胃癌組織中鈣黏蛋白S100A10表達的影響
    增生組織、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淋巴結轉移癌組織,每種組織樣本數量20個,以及購自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吡咯替尼。1.2 實驗方法1.2.1 實驗分組:陰性對照組,加培養基和細胞,不加藥物干預;空白組,加等量培養基,不加細胞;吡咯替尼藥物濃度分別為25、50、100 μmol/ml組,每組設置5個復孔。1.2.2 細胞培養:將SNU-1胃癌細胞株復蘇之后,加入含有10%的新生小牛血清RPMI 1640培養液在5% CO2培養箱中靜置培養,

    陜西醫學雜志 2021年8期2021-08-20

  • 80例胃癌患者腹水常規細胞形態學檢查分析
    理學類型為中分化腺癌3例(3.75%)、中-低分化腺癌8例(10.00%)、低分化腺癌35例(43.75%)、低分化腺癌伴部分印戒細胞癌16例(20.00%)、印戒細胞癌14例(17.50%)、低分化黏液性腺癌2例(2.50%)、低分化腺癌伴部分未分化癌1例(1.25%)、局部腺上皮高級內瘤伴癌變1例(1.25%);病變部位中,胃體33例(41.25%)、胃竇角43例(53.75%)、賁門胃底3例(3.75%)、全胃1例(1.25%)。1.2 方法1.2.

    檢驗醫學 2021年5期2021-06-07

  • 術前評估胃癌患者CT 能譜成像病理類型的臨床價值分析
    液性腺癌中中分化腺癌23 例,高分化腺癌12 例。納入標準:(1)符合胃癌臨床診治標準且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2)同意進行CT 檢查,且無CT 檢查禁忌癥患者;(3)CT 檢查前未進行放療或化療患者;(4)CT 圖像中病灶清楚、胃腔充盈狀況良好的患者。排除標準:(1)不符合手術治療指征的患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3)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或腫瘤疾病史的患者;(4)伴有嚴重心臟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精神障礙等疾病者。1.2 方法CT 檢查前三天禁止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1年4期2021-04-07

  • 肺肝樣分化腺癌18F-FDG PET/CT 顯像一例
    061肺肝樣分化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HAL)是指腫瘤細胞具有肝細胞樣分化、有類似肝細胞癌的形態特征、免疫組化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表達呈陽性并且原發于肺部的腺癌[1]。HAL 惡性程度高、侵襲性強、預后較普通型腺癌差,5 年生存率約為55%[2]。此病臨床罕見,多為個案報道,少有文獻報道PET/CT 顯像的病例。我們對1 例HAL 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合文獻總結其影像學

    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志 2021年9期2021-02-15

  • 結腸癌診斷中32排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的應用價值分析
    癌,29例中分化腺癌,11例中低分化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32排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檢查出60個病灶,病變范疇為2.1~6.5cm,平均范疇為(4.31±1.22)cm。其中有13例粘液腺癌,29例中分化腺癌,11例中低分化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11例中低分化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螺旋CT診斷的準確率為96.77%(60/62),與病理檢查結果相差不大(P>0.05),對于病變分型的準確率為100%3 討論結腸癌發生初期臨床癥狀并不顯著,常常被患者忽略,也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0年9期2020-12-15

  • 應用640層動態能譜CT成像對結直腸腫物的初步研究
    準:1級,高分化腺癌,>95%腺管生成;2級,中分化腺癌,50%~95%腺管生成;3級,低分化腺癌,0%~49%腺管生成、黏液腺癌及印戒細胞癌;4級,未分化癌。將69例結直腸癌患者根據其術后病理學檢查結果分為兩組:高分化組(n=36)和中低分化組(n=33)。中低分化組包括2例印戒細胞癌,1例絨毛管狀腺癌伴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所有患者在手術前均未接受放療、化療等針對惡性腫瘤的系統性治療。1.2 儀器與方法采用日本Toshiba公司的Aquilion ONE

    腫瘤影像學 2020年5期2020-11-25

  • 18F-FDG PET/CT顯像對非結節型肝外膽管腺癌的診斷價值
    入患者分成高分化腺癌組、中分化腺癌組及低分化腺癌組。良性病變組納入標準:PET/CT檢查前未行肝外膽管有創性檢查或治療,影像學檢查未見結節樣(直徑>1 cm)病灶,但病理結果證實為良性病變。最終納入122例患者,年齡22~85歲,中位年齡61歲。惡性病變組77例中,男41例,女36例;良性病變組45例中,男28例,女17例。1.2 型別分類 惡性病變組患者按照腺癌細胞分化程度分為高分化組20例,中分化組39例,低分化組18例;按照發生部位分為肝門部膽管腺癌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20年6期2020-07-18

  • 320 排CT 灌注成像在胃癌術前TNM 分期中的應用價值
    例患者當中低分化腺癌21 例,中高分化腺癌15 例,低分化腺癌中18 例為不均勻強化,3例均勻強化;中高分化腺癌中,2 例為不均勻強化,13 例均勻強化。2.2 病灶灌注參數分析不同分化程度的病灶灌注值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2.3 胃癌T 分期指標比較<3cm 的胃癌血管表面通透性明顯低于>3cm 的通透性,(P<0.05),見表2。3 討論目前,CT 在胃癌的評估、療效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臨床上對于胃癌病理研究也不斷深入,胃癌的分化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0年7期2020-04-15

  • 影響胃癌術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169 例高分化腺癌,124 例中分化腺癌,38 例低分化腺癌,86 例粘液腺癌,86 例印戒細胞。隨訪:所有患者均每半年隨訪1 次,已持續隨訪5 年。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相對根治術、姑息性手術、絕對根治術治療,且圍繞手術治療,在術后輔助放、化療。1.3 統計學處理。SPSS 20.0 處理各項數據,用χ 2 對文中計量資料進行處理,P<0.05 表示差異明顯。2 結果在所選取的這500 例胃癌患者中,其病理情況與5 年生存率情況見表1。2.1 分期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15期2020-03-30

  • CT 能譜成像在術前評估胃癌患者病理類型的臨床價值
    例,其中低分化腺癌34 例、高分化腺癌4 例、中分化腺癌30 例;胃黏液癌25 例,其中黏液腺癌9 例、印戒細胞癌16 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本研究,且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1.2 方法1.2.1 檢查方法 患者檢查前3 d 禁止使用重金屬藥物,禁食禁飲8~12 h。檢查前30 min 飲水1000 ml 左右,上床檢查后再次服用200 ml。應用掃描儀(型號:GE Discovery CT750 HD)對患者掃描,旋轉時間0.7 s,X 線管轉速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0年6期2020-03-28

  • MMP-12、VEGF-D和VEGFR-3在胃低分化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老年人,以低分化腺癌較多見〔1〕。淋巴結和淋巴管播散是其轉移的主要方式,在病變形成時,間質可以觀察到小的新形成的淋巴管。間質淋巴管是伴隨著腫瘤的生長而形成的,與淋巴管促進因子有密切關系。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D是新發現的淋巴管生成促進因子,通過VEGF受體(VEGFR)3起重要作用,促進D2-40陽性的淋巴管生成。腫瘤細胞侵襲性生長時可以浸潤脈管,并通過淋巴道形成播散〔2〕?;|金屬蛋白酶(MMP)家族不僅可以降解細胞外基質,破壞轉移的屏障,還可以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9年20期2019-10-17

  • 老年胃低分化腺癌患者外周血內皮素-1檢測及臨床意義探討
    學分型中以低分化腺癌最為常見。隨著近年來對胃癌生物學特性的研究不斷深入,人們發現內皮素(ET)在胃惡性腫瘤患者血液中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其中以內皮素-1(ET-1)表達更為突出。本研究應用放射免疫法檢測80例老年胃低分化腺癌患者行胃癌根治術治療前后血清中ET-1的表達,并結合相關臨床資料探討ET-1與胃腺癌惡性程度、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的關系,以及對遠期預后判斷的價值。1 對象和方法1.1 對象 選取2018年10月15日至2019年1月1日

    浙江醫學 2019年17期2019-09-25

  • 3.0 T MR擴散加權成像及表觀擴散系數診斷胃癌不同分化程度的臨床價值
    0);其中低分化腺癌ADC值(0.937±0.126)×10-3mm2/s明顯低于中、高分化腺癌ADC值[(1.072±0.165)×10-3mm2/s、(1.312±0.211)×10-3mm2/s],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934,P=0.006;t=6.697,P=0.000);低分化腺癌ADC值明顯低于高分化腺癌ADC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615,P=0.006)。2.4 LAVA+DWI圖像所得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胃壁的ADC值

    中國醫療設備 2019年2期2019-02-23

  • 局部晚期鼻咽低分化腺癌同步放化療的療效觀察1例
    。目前鼻咽低分化腺癌的治療方案尚無定論。有學者認為放療應為鼻咽低分化腺癌的首選治療手段[3],但尚未見鼻咽低分化腺癌同步放化療療效的病例報道,化療的應用價值有待進一步證實。本文報道1例局部晚期鼻咽低分化腺癌同步放化療后的療效,以期為該病的臨床治療方案選擇提供新思路。1 臨床資料患者,女,39歲,因“右側頭痛、伴耳鳴、聽力下降、面部麻木以及張口困難近1個月”于2014年12月8日入院。??茩z查示:左右臉不對稱;右側臉頰明顯腫脹,張口受限,門齒距約2.5 cm

    中國癌癥防治雜志 2019年6期2019-02-12

  • 直腸癌DCE-MRI參數與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研究
    程度方面,高分化腺癌患者14例,中分化腺癌患者30例,低分化腺癌患者11例,Dukes分期方面,A期患者11例,B期患者26例,C期患者11例,D期患者7例。我院征求了所有患者的同意,患者及其家屬均在同意書上簽字,本次研究也得到了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颊叩幕A信息經檢驗不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2.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使用的儀器為GE1.5T核磁共振儀,為患者進行DCE-MRI掃描時,選用T1 VIBE序列,選用的對比劑為Gd-DTPA,為患者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年4期2019-01-31

  • 腫瘤標記物結合病理對結直腸癌腹膜轉移預判的研究
    148例、低分化腺癌141例、中分化腺癌774例、高分化腺癌67例,未確定分化程度69例;術前行腫瘤標記物檢測,CEA:1 189例、CA19-9:1 188例、CA125:361例。二、分組情況(一)手術證實無腹膜轉移手術證實無腹膜轉移(A組)的患者988例,男患596例,女患392例,中位年齡61歲(18~88歲);臨床病理分化程度:印戒細胞癌4例、黏液腺癌81例、低分化腺癌104例、中分化腺癌732例、高分化腺癌67例,術前行腫瘤標記物檢測,CEA:

    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 2018年6期2018-12-14

  • 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直腸腫瘤性病變診斷中的臨床研究
    ,顯著高于中分化腺癌[(1.05±0.19)×10-3mm2/s]、低分化腺癌[(1.14±0.21)×10-3mm2/s]、淋巴瘤[(0.53±0.11)×10-3mm2/s]和間質瘤[(1.06±0.17)×10-3mm2/s]和腺瘤[(0.88±0.45)×10-3mm2/s],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淋巴瘤平均ADC值最低,顯著低于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腺瘤、間質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間質瘤平均ADC值與中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2018年22期2018-12-10

  • 囊腔類肺癌CT特征分析
    病理診斷為高分化腺癌 CT平掃示左肺下葉不規則形囊腔狀病灶,邊緣可見分葉征及血管集束征 圖2 患者男,66歲,囊腔類肺癌,術后病理診斷為高分化腺癌 CT平掃示右肺上葉類圓形囊腔狀病灶,囊腔周圍可見磨玻璃密度影及毛刺征肺癌是呼吸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CT是診斷和篩查肺癌的重要手段,對多數典型的周圍型肺癌可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做出診斷。囊腔類肺癌較為少見,且起病隱匿,臨床常易誤、漏診[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囊腔類肺癌患者CT表現,以期提高對本病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18年11期2018-11-20

  • 腹腔鏡手術與經腹直腸癌根治術治療大腸癌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分型方面,低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21例,高分化腺癌15例。Ⅱ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28~79歲,平均(46.3±7.4)歲。在病理分型方面,低分化腺癌占15例,中分化腺癌占19例,高分化腺癌1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不顯著(P>0.05)。1.2 方法1.2.1 腹腔鏡手術組 該組的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及連續硬膜外麻醉,將操作孔開在患者臍部,腹腔鏡下對腫瘤位置、大小等進行觀察,給予患者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

    醫藥前沿 2018年32期2018-11-07

  • 結直腸癌錯配修復蛋白MLH1,PMS2,MSH2和MSH6及P16的表達及意義
    )。 高、中分化腺癌中 P16蛋白的表達率為88.3%(53/60),低分化腺癌中P16蛋白的表達率為 15%(9/60), 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高、中分化腺癌中P16蛋白表達遠高于低分化腺癌。見圖2。圖1 MLH1蛋白免疫組織化學結果(×400)圖2 P16蛋白免疫組織化學結果(×200)3 討論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男、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排名中分別列第三位、第二位[1-3],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研究結直腸癌發生、發

    實驗與檢驗醫學 2018年4期2018-08-16

  • 直腸異位胰腺高分化腺癌1例
    直腸PH高分化腺癌 A.增強CT示骶前腫物呈分隔樣輕度強化; B.MR T2WI示病灶呈中等高信號,主體位于直腸黏膜下; C.超聲示直腸右后壁病變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層,固有肌層尚連續; D.病理圖(HE,×40)示病灶主體位于黏膜下及固有肌層內見導管樣結構及神經束受累患者男,68歲,因“外院體檢腸鏡發現直腸腫物”入院。CT:S2~S5前方見囊狀病灶約4 cm×4 cm×3 cm,平掃呈低密度,增強后明顯強化,并見分隔征象(圖1A)。MRI:距肛緣約8 c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8年7期2018-07-19

  • 2018年第3期繼續教育選擇題
    早期癌多為低分化腺癌B.凹陷型早期癌多為中分化腺癌C.Ⅰ型早期癌多為印戒細胞癌D.Ⅱc型早期癌多為低分化腺癌4.根據表淺凹陷型早期胃癌的胃氣鋇雙對比造影表現可推測組織分化類型,以下哪項正確( )A.印戒細胞癌的凹陷邊緣多不清楚B.高分化腺癌的凹陷面多凹凸不平C.低分化腺癌的凹陷周圍黏膜皺襞多在凹陷邊緣突然中斷D.乳頭狀腺癌的凹陷周圍黏膜皺襞驟然變細5.關于Ⅱb型早期胃癌的表述,以下哪項是錯誤的( )A.X線氣鋇雙對比造影判斷病灶邊界較難B.胃內窺鏡判斷病灶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8年3期2018-01-14

  • β-catenin不同表達模式與結直腸癌臨床病理因素的關系
    7.5歲。高分化腺癌44例,中分化腺癌105例,低分化腺癌32例;原始病理切片中有明確淋巴結轉移者82例(除外影像學、PET-CT診斷及孤立性癌細胞),無明確淋巴結轉移者99例;Dukes分期:A期26例;B期53例,C+D期102例。另取30例距癌灶邊緣5 cm以上切緣的結直腸黏膜組織作為正常對照。所有病例臨床資料齊全,隨訪信息通過電話或其它途徑獲得,截止目前,其中82例已隨訪5年以上。1.2 試劑及方法 標本均經10%中性福爾馬林固定,常規石蠟包埋,4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7年6期2017-07-31

  • CT能譜成像在胃腺癌分化程度評估中的應用價值
    :動脈期:低分化腺癌和中高分化腺癌在40~70、70~140及40~140 keV能量區間的斜率分別為2.89±0.74和2.04±0.41(P=0.001);0.41±0.12和0.28±0.08(P=0.004);1.15±0.30和0.81±0.17(P=0.001)。靜脈期:2組病變在3個能量區間的斜率分別為5.28±1.23和3.73±0.65(P=0.000);0.79±0.20和0.53±0.12(P=0.001);2.13±0.51和1.4

    放射學實踐 2017年4期2017-05-11

  • 胃超高分化腺癌與胃黏膜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鑒別診斷(附三例報告)
    紀小龍胃超高分化腺癌與胃黏膜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鑒別診斷(附三例報告)夏靖媛,紀小龍目的 探討胃超高分化腺癌的病理組織學特征及鑒別診斷要點。方法 回顧性分析胃超高分化腺癌3例的病理資料,總結與胃黏膜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鑒別要點。結果 本組2例因腹脹、反酸就診;1例因間斷腹部不適伴反酸、胃灼熱就診。在外院均行胃鏡檢查及黏膜活組織病理檢查,診斷為胃黏膜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和黏膜慢性炎。經我科會診后均確診為胃高分化腺癌,分別行部分胃切除術或內鏡下黏膜剝離術,術后病理再次

    臨床誤診誤治 2017年3期2017-04-06

  • 結腸高分化腺癌中肝細胞生長因子和間質表皮轉化因子表達與增殖指數的關系
    01)結腸高分化腺癌中肝細胞生長因子和間質表皮轉化因子表達與增殖指數的關系毛 東 于江文 陸 航(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外科,遼寧 錦州 121001)目的 探討結腸高分化腺癌中肝細胞生長因子(HGF)和間質表皮轉化因子(C-met)的表達及其與腫瘤細胞增殖指數的關系。方法 78例結腸高分化腺癌組織作為觀察組,結腸非腫瘤性黏膜組織21例作為對照組,應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兩組HGF、C-met和Ki67的表達。結果 觀察組HGF、C-met和Ki67表達的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年4期2017-03-24

  • 胃低分化腺癌中腫瘤易感基因101的表達與細胞增殖的關系
    000)胃低分化腺癌中腫瘤易感基因101的表達與細胞增殖的關系于鵬杰 戈 銳 王煥麗1張成武 燕 速 馬玉濱(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胃腸腫瘤外科,青海 西寧 810000)目的 觀察胃低分化腺癌中腫瘤易感基因(TSG)101蛋白的表達,關注其與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標記的增殖指數的相關性。方法 57例經病理確診為胃低分化腺癌的患者術后蠟塊組織作為觀察組,21例胃高分化腺癌術后組織作為對照組,21例正常胃黏膜組織作為正常對照組。三組中TSG101和PCNA的檢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年1期2017-02-13

  • 胃癌組織COMP蛋白表達的臨床病理意義
    cm;胃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7例、低分化腺癌59例;無淋巴結轉移患者26例、有淋巴結轉移患者55例;Ⅰ~Ⅱ期患者32例,Ⅲ~Ⅳ期49例。組織芯片包括5×10個點陣,所有組織均經臨床病理確診,患者術前均未進行化、放療。1.2主要試劑抗COMP蛋白抗體(TA349820)、二抗均購自美國Santa Cruz公司;DAB顯色試劑盒和S-P免疫組化試劑盒購自福建邁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1.3免疫組化觀察蛋白質的表達采用免疫組化(S-P法)觀察COMP蛋白在

    中南醫學科學雜志 2016年5期2016-12-25

  • 多b值下表觀彌散系數值對肺部良、惡性病變的診斷效能
    胞癌,8例高分化腺癌,13例低分化腺癌及24例良性病變。當b值取800 s/mm2時,高分化腺癌、中低分化腺癌、小細胞肺癌及鱗癌的表觀彌散系數值分別為(1.80±0.14)×10-3mm2/s、(1.09±0.15)×10-3mm2/s、(0.80±0.10)× 10-3mm2/s及(1.19±0.18)×10-3mm2/s;b值分別為200 s/mm2、500 s/mm2和800 s/mm2時,肺部良性病變表觀彌散系數值分別為:(2.18±0.27)×1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6年12期2016-09-16

  • 胃低分化腺癌中T淋巴瘤侵襲轉移基因-1、趨化生長因子受體4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及意義
    胃低分化腺癌中T淋巴瘤侵襲轉移基因-1、趨化生長因子受體4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及意義張大偉姜文清李吉(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普外一科,遼寧錦州121000)摘要〔〕目的檢測胃低分化腺癌中T淋巴瘤侵襲轉移基因(TIAM)-1、趨化生長因子受體(CXCR)4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表達,關注其臨床意義。方法103例胃低分化腺癌作為觀察組,選擇50例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的胃黏膜組織作為對照組1,選擇50例低級別上皮內瘤變的胃黏膜組織作為對照組2,選擇50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年8期2015-12-30

  • 36例大腸癌臨床病理分析
    程度可見,低分化腺癌1例,低中分化腺癌1例,中分化腺癌12例,高分化腺癌9例,高中分化腺癌12例,腺癌伴隨局部組織腺瘤1例。結論:臨床研究發現大腸癌在中老年男性患者中較為常見,其病變部位主要是直腸和乙狀結腸,病理的類型中以潰瘍型最為常見,分化程度大多為中高分化。大腸癌 臨床特征 病理分析大腸癌屬于消化系統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相關方面的數據研究發現,其發病率在全世界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三位。在西方大多數國家,大腸癌的發病率僅僅低于肺癌,在惡性腫瘤的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年22期2015-12-09

  • 多層螺旋CT對胃癌及腫瘤血供的應用價值分析
    .05);低分化腺癌的上述指標均高于中分化腺癌(P<0.05);術后低分化腺癌的上述指標均高于中分化腺癌(P<0.05)。胃左動脈、胃網膜右動脈、胃右動脈及胃網膜左動脈顯示率分別為95.12%、97.56%、95.12%、92.68%。結論 螺旋CT對胃癌的診斷及腫瘤血供顯示有較高應用價值。多層螺旋CT;胃癌;腫瘤血供胃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其主要治療方法為外科手術根治術[1]。由于胃癌血供的相關血管較為復雜,且患者有個體差異,因此,術前難以有整體的把握[

    當代醫學 2015年30期2015-07-31

  • 雷替曲塞聯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胃癌的療效觀察
    實, 其中低分化腺癌22例, 中分化腺癌16例, 高分化腺癌12例。TNM分期Ⅲ期21例, Ⅳ期29例。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5例, 男14例, 女11例, 年齡36~74歲, 平均年齡55.8歲。其中低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8例, 高分化腺癌5例。對照組25例, 男14例,女11例, 年齡36~74歲, 平均年齡56.4歲。其中低分化腺癌10例, 中分化腺癌8例, 高分化腺癌7例。方案均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年5期2015-03-07

  • 穿刺活檢62例前列腺癌的形態學觀察
    分型中, 低分化腺癌51.6%, 中分化腺癌29.0%, 高分化腺癌19.4%。結論對前列腺癌患者采取穿刺活檢, 可觀察到病理形態學情況, 診斷價值較高。穿刺活檢;前列腺癌;形態學前列腺癌是目前男性人群中常見惡性腫瘤, 是危及男性患者生命安全、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 且前列腺癌的發生率呈逐年增加趨勢[1], 提高其確診率, 及時診斷, 采取合理有效手段治療, 則顯得十分重要。穿刺活檢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 為診斷前列腺癌病理提供了必要參考價值, 也逐漸成為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年18期2015-01-23

  • 3.0 T MR擴散加權成像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中的診斷價值
    病理結果:低分化腺癌13例,中分化腺癌10例,高分化腺癌10例。1.2 檢查前準備檢查前12 h禁食禁水;檢查前1 h飲1000 ml的溫開水,以使腸道充盈;如無禁忌證,檢查前5~10 min肌注鹽酸山莨菪堿(654-2) 20 mg抑制胃腸蠕動;上床檢查前口服純水600~1000 ml使胃腔充盈。檢查前訓練患者屏氣,尋找最佳的屏氣耐受點,常規取仰臥位。1.3 設備及掃描參數采用GE Signa Excite 3.0 T MRI超導型掃描儀,梯度場強:40

    磁共振成像 2014年3期2014-09-19

  • 補氣活血湯治療胃癌晚期癌痛31 例
    12 例;高分化腺癌4 例,中分化腺癌8 例,低分化腺癌9 例,未分化腺癌4 例,鱗癌6 例。對照組31 例,男24 例,女7 例;年齡平均(62. 85 ± 12. 76)歲;病程平均(16.75±13.15)個月;身高平均(161.28 ±21.05)cm;體質量平均(69.44 ±21.15)kg;ASAⅡ19 例,ASAⅢ12 例;手術患者19 例,未手術患者12 例;高分化腺癌5 例,中分化腺癌6 例,低分化腺癌9 例,未分化腺癌6 例,鱗癌5

    中醫研究 2014年1期2014-03-20

  • 改良空腸間置代胃術運用于胃癌全胃切除術后消化道重建的療效觀察
    實為腺癌,低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17例,高分化腺癌19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25例,其中治療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齡(62.7±10.6)歲,病程(13.0±7.7)個月,病灶部位位于胃底賁門部11例,胃體部3例,胃竇部11例,術后經組織病理檢查低分化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8例,高分化腺癌9例;對照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齡(60.7±11.2)歲,病程(13.2±7.2)個月,病灶部位位于胃底賁門部13例,胃體部3例,胃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4年19期2014-02-20

  • 胃裸區清掃聯合D2根治術治療T1~3NO~2M0近端胃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
    看,16例高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觀察組共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為43-76歲,平均年齡為(60.5±3.2)歲。從病理組織分型來看,13例高分化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11例低分化腺癌。對比兩組的性別、年齡和病理類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單純的D2根治術治療,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胃裸區清掃,清除胃裸區的脂肪和淋巴結組織,并結扎血管,給予局部藥物注射治療。1.3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4年20期2014-01-29

  • 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80例直腸癌臨床對比分析
    ;有3例是高分化腺癌,30例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有(4.3±3.2)cm的肛門離腫瘤距離。在B組中,有27例男,13例女,年齡在42~71歲間,分別有2、28、10例是Dukes A、B 、C 分期,有3例高分化腺癌,28例中分化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有(4.0±3.1)cm的肛門離腫瘤距離。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1.2方法 給予所有患者進行截石位,并放置導尿管,氣管插管以及全身麻醉。A組:給予患者采取腹腔鏡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年2期2014-01-25

  • 老年結腸癌患者血清胃泌素表達及臨床意義
    (高、中、低分化腺癌分別為11、6、5例),術中保留腫瘤造口16例。男21例,女17例,年齡60~71(平均63.4)歲。均經臨床、影像及術后病理檢查明確診斷;均接受手術治療并保留有手術病理結果;無合并CC以外的其他惡性腫瘤;無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臨床資料完整。另選取4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1~72(平均64.1)歲。1.2 檢測方法及標準 清晨7點左右采血,之前至少空腹6 h。血液標本采用液氮保存待測。胃泌素測定方法采用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年17期2013-09-12

  • AP-2γ在胃癌中表達的臨床病理意義
    .05)。高分化腺癌 AP-2γ 表達率 40.00% 明顯低于中分化 70.59% 與低分化腺癌 81.36% (P<0.05)。而低分化腺癌顯著高于中分化腺癌 (P<0.05)?!?3.0cm 表達 59.38% 低于 >3.0cm的 87.76%(P<0.05)。淋巴結轉移 83.64% 明顯高于無轉移 61.54%(P<0.05)。Ⅰ + Ⅱ期表達 59.38% 明顯低于Ⅲ + Ⅳ期 87.76%(P<0.05)。結論 AP-2γ 在胃癌高表達與胃

    中國醫藥指南 2013年9期2013-06-28

  • 胃癌綜合治療臨床分析
    中10例為中分化腺癌,8例為低分化腺癌,12例為高分化腺癌,6例為重度不典型增生并癌變,4例為印戒細胞癌。其中5例患者伴有重度貧血,12例患者伴有輕中度貧血,7例患者伴有左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所有患者身體均無其他器官腫瘤,無其他器官衰竭。病程最短10d,最長20年,平均10個月。1.2 手術方式及綜合治療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殘胃吻合術8例,根治性遠端胃大部切除、胃空腸吻合術18例,剖腹探查、胃空腸吻合5例,剖腹探查開關術6例,胃癌根治并受累臟器聯合切除

    亞太傳統醫藥 2012年7期2012-12-09

  • 在體胃裸區應用解剖學研究*
    型,A組:低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12例、黏液腺癌3例、高分化腺癌3例;B組:低分化腺癌1例、中分化腺癌3例、黏液腺癌5例、高分化腺癌21例。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表1 侵犯與未侵犯胃裸區的胃癌的病理學差異(n)3 討論胃癌的預后較差,術后5年生存率一般徘徊在30%左右。其中近側胃癌的預后更差,有文獻報道,近端胃癌的5年生存率為17.7%左右,遠側胃癌的5年生存率為36.4%。近端胃癌的5年生存率較遠端胃癌低一半左右。近側胃癌中,發生在胃前壁和胃后壁的胃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2年14期2012-10-15

  • 保肛手術與Miles手術在治療低位直腸癌中的療效對比
    病理分型:高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17例,低分化腺癌11例;Dukes分期:A期6例,B期24例,C期7例。對照組37例患者中,男20例,女17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9.8歲;病理分型:高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7例;Dukes分期:A期8例,B期22例,C期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臨床分型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使用電刀切除肛門周圍直約5cm的皮膚、肛管和括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2年17期2012-10-15

  • 側方淋巴結清掃在低位直腸手術中的應用探討
    術后病理:高分化腺癌 9例,中分化腺癌18例 ,低分化腺癌29例,未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各1例。1.2 手術方法(1)側方淋巴結清掃組 (TM E+LN D):①直腸癌的上方淋巴結清掃,主要包括腸系膜下動脈起始部及根部周圍的淋巴結清掃。②直腸癌下方淋巴結清掃,主要包括直腸肛管周圍淋巴結及脂肪組織的清掃。③直腸癌側方淋巴結清掃,主要清掃主動脈分叉處淋巴結、髂總動脈、髂內動脈、靜脈周圍淋巴結、直腸中動脈根部淋巴結,其中最重要的是閉孔淋巴結的清掃。(2)傳統手術組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12年6期2012-08-23

  • 低位直腸癌經腹肛門內括約肌切除術后局部復發形式的研究
    34例中,高分化腺癌23例,中分化腺癌 11例;DukesA期20例,DukesB期14例。術后病檢,高分化腺癌21例,中分化腺癌 9例,低分化腺癌2例,黏液腺癌2例;DukesA期15例,DukesB期16例,DukesC期3例。1.2 手術方法 手術方法按Saito N等[1]提出的手術規范進行。術中遵循TME原則;腫瘤下緣遠端腸管切除長度為2cm;術前、術中發現淋巴結腫大者行腫瘤同側或雙側側方淋巴結清掃術。1.3 術后隨訪 術后1年內每2個月復診1次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12年5期2012-08-15

  • DWI評估腦轉移瘤組織學特征的價值探討
    示,在7個高分化腺癌腦轉移瘤中4個為-1級,2個為-2級,1個為0級。在6個低分化腺癌腦轉移瘤中2個為+1級,4個為0級。8個鱗癌腦轉移瘤為0、+1、+2級,4個小細胞和2個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腦轉移瘤為+2級。浸潤性導管癌腦轉移瘤為-1、0、+1級。其余病理類型的腦轉移瘤為0或+1級。由此看出,在DWI上分化好的腺癌腦轉移瘤傾向于顯示低信號,小細胞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腦轉移瘤呈現高信號。圖1 男,66歲,肺小細胞癌腦轉移。2.2 腦轉移瘤DWI上信號強度及

    中國實用醫藥 2012年2期2012-08-13

  • 結腸癌組織中PUMA和C-myb表達及其臨床病理意義
    腺癌,其中高分化腺癌26例(48.2%),中分化腺癌15例(27.8%),低分化腺癌7例(13.0%),黏液腺癌6例(11.1%)。癌細胞侵襲深度包括粘膜下層3例(5.6%)、至深肌層20例(37.0%)和至漿膜層或漿膜外31例(57.4%)。共有 19例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35.2%),8例(14.8%)發生遠處器官轉移(均為肝臟)。Dukes分期A+B 21例(38.9%)和C+D 33例(61.1%)。另收集以上結腸癌中癌旁非癌組織(距癌組織≥5 c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1年6期2011-05-30

  • 川北地區胃癌特異性表達基因的克隆
    的:構建胃低分化腺癌組織cDNA消減文庫,篩選胃癌特異表達基因。方法:取胃低分化腺癌組織和癌旁正常黏膜組織,提取總RNA,逆轉錄cDNA,進行SSH構建消減文庫獲得序列標簽,與載體連接、克隆、篩選、測序及同源性檢索。結果:以癌旁正常黏膜組織為driver、胃低分化腺癌組織為tester成功構建cDNA消減文庫,測序結果與公共數據庫中已知基因和人類EST比較,獲得5個特異性序列標簽(NBPF1、FAM48A、RXFP2、ACTB和QDPR)。結論:應用SSH

    中國醫藥導報 2011年5期2011-01-24

  • Plk1、P53、P21WAF1/CIP1 在結直腸癌發生中相關關系的研究
    織分化程度高分化腺癌24例,中分化腺癌20例,低分化腺癌16例。所有患者均為散發病例,且為初次手術,術前未作任何抗腫瘤治療。另選20例正常結直腸黏膜作為對照。1.2 方法 采用MaxVision TM即用型快速免疫組化一步法。鼠抗人Plk1單克隆抗體原液、抗體稀釋液購自美國Santa Cruz公司,稀釋度為1∶80;即用型鼠抗人 P53、P21WAF1/CIP1和MaxVisionTM即用型試劑盒、DAB顯色試劑盒均購自福州邁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所有標本均

    河北醫藥 2010年16期2010-03-21

  • p21、p27和bcl-2在大腸癌、大腸腺瘤及正常大腸黏膜中表達的意義及相關性研究
    腫瘤治療。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7例,低分化腺癌47例。24例有淋巴結轉移。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27例、Ⅲ期23例、Ⅳ期9例。1.2試劑及免疫組化染色方法鼠抗人p21、p27、bcl-2單克隆抗體、抗體稀釋液及試劑盒均購自基因公司。p21稀釋度為1∶50,P27、bcl-2稀釋度為1∶200。所有標本均用10 %中性甲醛固定,石蠟包埋,4 μm 連續切片,按二步法法進行免疫組化染色,染色前標本切片進行抗原修復處理,一抗在室溫孵育1 h,二抗在

    中國當代醫藥 2009年3期2009-03-3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