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氏族譜

  • 一名老中醫的《劉氏族譜
    平江在得知《劉氏族譜》編輯出版一事后,他因視力問題已無法動筆,也因聽力問題已無法對話,但他的情感又必須表達,好在他有一個孫子對他是心領神會,是他的孫子通過他“甲骨文”般的文字、“外星人”似的手勢和絲毫未變的嗓門,完成了他對《劉氏族譜》作的序?!八蓡獭奔磩⑺蓡?,與劉醫生同姓、同宗、同輩還“同志”,劉醫生知道劉松喬在文史、文學領域早有建樹,但沒有什么往來,后因《小元場劉氏族譜》考證而結緣,已成名家的“松喬”為本家族譜作序就是那么的理所當然了。撰寫族譜要循規蹈矩

    時代報告 2023年9期2023-11-04

  • 家譜,一場『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
    今的族譜有《蔡氏族譜》和《李氏族譜》兩部。下文以山西省陽曲縣柏井村族譜為例,說明當地修祠續譜,敬畏祖先,傳承文明,尊重生命的文化傳 統?!独?span class="hl">氏族譜》分別在清代乾隆庚午年(公元1750年)撰修、道光庚寅年(公元1830 年)續修、清同治癸亥年(公元1863年)重續、光緒丙戌年(公元1886年)復修、光緒丙午年(公元1906年)復續、中華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復續并石印,共6冊。據李氏十一世天爵所撰《李氏族譜序》,其始祖在明代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由

    中華民居 2023年2期2023-07-17

  • 明清時期的泰州宮氏家族
    居泰州。泰州宮氏族譜,由宮繼蘭始修于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宮本昂續修,清光緒五年(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泰州博物館收藏的宮氏族譜共三部,兩部為手抄本,一部為木刻本,內容大致相同。其中《宮氏族譜》為木刻本。手抄本為明萬歷三十六年宮繼蘭始修,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五十七年(1792年)宮增祜等續修。宮繼蘭,原名宮大壯,字貞吉,號鶩鄰,景隆子。明萬歷戊午年(1618年)應天舉人,崇禎丁丑年(1637年)二甲進士。歷官至

    尋根 2023年2期2023-06-11

  • 黃道周楊氏門人考
    名殊:《臨漳楊氏族譜》:第一冊上:卷首,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復印件,政協漳州市委員會海峽文史資料館藏。祖地,銘記其祖先追隨明太祖屢立戰功、奉命戍邊,其小宗“額曰勛裔楊氏家廟”(2)楊祺,楊名殊:《臨漳楊氏族譜》:第二冊上:卷六,康熙十九年庚申抄本復印件,政協漳州市委員會海峽文史資料館藏。,史稱“漳州衛勛裔”[1]225。楊喬岳(1615—1653)、楊秉鈇(1598—1652)、楊太玄(1625—1652)、楊祺(1602—?)、楊雋(1629—1652)師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2期2023-01-06

  • 傳承與改良:明清以來常州民間家訓研究
    ?!雹佟杜昵f氏族譜》卷七《宗約》,常州:常州市武進第三印刷廠,2008年,第123頁。譜牒不僅載明家族變遷、沿革,序昭穆、別尊卑,還具有增強家族凝聚力的功能?!白诜▔亩鴲劬粗掏?。教亡,然后家譜作。故譜也者,宗法之遺意也,藹然示人以愛矣,秩然示人以敬”②《武進西蓋趙氏族譜》卷一《引古》,光緒十二年(1886)刻本。,“愛敬之意,觀于譜而油然自生,宜其憂戚相關,憂喜與共,交相顧恤”③《毗陵莊氏族譜》卷七《宗約》,常州:常州市武進第三印刷廠,2008年,第1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3期2022-11-24

  • 文廷式佚文三篇考析
    和萍鄉《衙背張氏族譜》。三篇佚文均收錄在民國木活字刻版的家譜中,共計約二千一百字。此三篇文廷式佚文的發現,為豐富文廷式文集、深化文廷式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文廷式;佚文;家譜一、引言筆者近日在家譜輯得文廷式所撰《老基梅生公家傳》《梅生公像贊》《張母鄧太宜人七旬壽序》三篇佚文?!独匣飞覀鳌泛汀睹飞褓潯穼﹃愂厦飞纳竭M行了闡述,并對其品節與義舉表達了欽贊,《張母鄧太宜人七旬壽序》一方面表達了對鄧太宜人的美好祝愿,另一方面也對其嫻淑品性表示肯定與稱贊。

    萍鄉學院學報 2022年2期2022-09-27

  • 明刻孤本文獻《新安林塘范氏宗規》相關問題考述
    )萬歷《休寧范氏族譜》之3《譜系》,明萬歷三十三年刻本,國家圖書館藏;曹嗣軒編撰,胡中生、王夔點校:《休寧名族志》卷4《范》,黃山書社2007年版,第654頁。林塘在明代屬徽州府休寧縣十七都由山西鄉嘉禾里,距邑城二十里,在博村西北五里。(6)萬歷《休寧范氏族譜》之4《譜居·同邑各村分圖》。北師大圖書館藏《新安林塘范氏宗規》中所說“新安林塘范氏”即“徽州府休寧林塘范氏”。休寧林塘范氏“世代綿遠,衣冠相望,新安稱著族”(7)蕭雍:《范氏族譜序》,萬歷《休寧范氏

    安徽史學 2022年4期2022-08-17

  • 新安衛蔡氏家族概述
    牒”(《徽城蔡氏族譜》凡例),至四世蔡福承襲武職時,蔡氏仍然屬于小家庭。這種情況到蔡福及其諸子成家之時才有所起色。不過,依靠軍功和世襲武職,蔡氏在徽州的地位仍然有所保持。蔡氏九世蔡日融與蔡鼎鐘同輩。順治年間,他深感纂修族譜之必要,認為“革代異事久歲”,不能遺忘,望后世能夠“興思木本水源”(《徽城蔡氏族譜》凡例),遂首編族譜,這相較其他徽州宗族的纂譜活動也并不算晚。同時,他也叮囑道:“九世之后或有未詳,然近猶可稽俟陸續輯入?!保ā痘粘遣?span class="hl">氏族譜》凡例)到清嘉慶

    尋根 2022年3期2022-07-09

  • 民國時期四種珍稀家譜文獻考釋
    如廣東廉江《龐氏族譜序》中載:“國有史,家有譜,名雖殊,義則一,皆所以紀實錄而傳后世也。然史別善惡,譜衍宗支,作譜之難,與作史等”[3]。在《程典·宗法志》中載:“人之生也,本之為祖,統之為宗,散之為族。祖也者,吾身之所自出,猶木之根也;宗族也者,吾身之所同出,猶木之支干也,是皆生理之自然,而不可忽者矣?!盵4]吉林大學圖書館是國內收藏家譜文獻較多的高校圖書館之一。本文以吉大館藏民國時期山東嶧縣《武氏族譜》、山東無棣《高氏五修族譜》、河北獻縣垛莊《張氏家譜

    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2022-03-13

  • 古籍修復中“清洗去污”三種方法的運用 ——以《某氏族譜》一書的清洗為例
    及破損情況《某氏族譜》共兩冊600頁,清代木活字,大開本,規格62厘米×42厘米,無函無封面,書葉有不同程度的污漬,大部分書葉有蟲蛀、鼠嚙、書口斷裂、褶皺、磨損、缺失等現象,紙張是由竹料、皮料和少量稻草抄造的混料紙,部分紙張糟朽、絮化嚴重,地腳位置有圓珠筆涂鴉(圖1)。圖1 《某氏族譜》修復前2 修復方案及重點遵循古籍修復“可逆性”“可識別性”等原則,針對《某氏族譜》的具體情況,初步制定修復方案為:先清洗污漬,再進行修補和局部加固,最后裝訂成冊。目的是最大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24期2022-02-21

  • 元初嶺南重臣云從龍生平、詩文與族屬考辨
    但非常簡略。云氏族譜文獻看似最詳,卻隱含著復雜幽微的隱情。通過搜集正史、文集、方志中散見記載,發掘《覆瓿集》《永樂大典》《曹溪通志》中新見史料,考訂采擇云氏族譜中可靠材料,本文對云從龍籍貫、生平事跡、現存詩文、族屬,以及影響云氏家族記憶的歷史因素等予以考證厘清,將對嶺南宋元史研究有所助益。一、祖籍隴西與家族南遷考近年出現的“云從龍是蒙古人”之說,與明清地方文獻所載云從龍籍貫“鞏昌隴西”密切相關。宋元史料對云從龍記載極為簡略。在大儒姚燧為元初名臣阿里海牙(1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6期2022-01-05

  • 政治在場與話語轉譯:論明初士人的譜序書寫
    48)《雒陽楊氏族譜序》:“雒陽之楊,由金中京酒使某,壬辰兵北渡,歿兵中。中京生某,舉家避地平陽,事定還雒,修舊塋而定居焉?!?8)李修生主編《全元文》(26),江蘇古籍出版社,2004,第151頁??芍卧獌纱鷶⑹黾易鍤v史,主要以家族人物來串聯,圍繞影響家族發展變化的歷史節點如歷次遷徙、分支、盛衰等,敘述簡潔、語言節奏平均,總體服務于梳理家族史、展示家族源遠流長和人物之盛。需要說明的是,敘述家族歷史作為一種歷史敘事或有目的的活動,本身即隱含修辭的空間。雖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6期2021-12-08

  • 河灣村走出的文壇火炬(外一首)
    頁都在講述著羅氏族譜閃電般凸現羅本二字字體端正一筆一畫秀麗在扶梁記載著貫中捐款那枚湖海硯石的發現曾引發了研討的爆炸燃點史實是不會騙人的此時,我更堅信專家鑒定昌源河水是羅貫中生命之源河灣村是羅貫中成長之根是的,他從這里漂游四方像一枚光芒四射的文壇火炬《三國演義》中的一個個故事是他親手雕刻的一顆顆鉆石璀璨奪目他筆鋒把鉆石無縫連接在一起彩練橫空用一個個人物的性格彰顯出各自的肢體與語言章回的小說,創新的杰作名聲文章著就就像日月一樣長久我小心翼翼地合上羅氏族譜緩慢地

    都市 2021年12期2021-08-21

  • 萊陽天井山《程氏族譜》簡述
    支。天井山《程氏族譜》創修自清中葉十五世程永耀,當時只收錄了萊陽縣18個村莊。由于入譜范圍狹小,且流傳不廣,因而該版族譜影響有限。光緒九年(1883年),天井山程氏再次修譜,由十八世程仁仕、十九世程廣詮主修,次年修成《程氏族譜》6冊,雕版印刷。此譜前5冊收錄登、萊二府下轄的萊陽、即墨等州縣60余個村莊的程姓世系,第6冊收錄濟南府禹城縣和齊河縣10余個村莊的程姓世系。1935年元宵節那天,天井山程氏家族在該村程氏家廟北祠堂召開大會,倡修膠東程氏聯宗譜,由程翔

    尋根 2021年3期2021-06-15

  • 歐陽修佚文《郭氏族譜序》考辨
    陽修之佚文〈郭氏族譜序〉辨偽》一文,就歐陽修撰寫的《郭氏族譜序》之真偽進行了考證。他得出結論說,在缺乏新的可證文獻之前,《郭氏族譜序》應是一篇偽作。2015年,郭一明先生在《尋根》雜志發表了《歐陽修〈郭氏族譜序〉辨析——兼對顧文剖正》一文,對顧先生的觀點進行了一一辯駁,并認定歐陽修為廬陵(吉州的古稱)郭氏撰寫的《郭氏族譜序》是千真萬確的。筆者通觀郭文,郭先生雖是極力反駁,但無非是論證了歐陽修有撰寫《郭氏族譜序》的種種可能性而已,而未能給出令人信服的有力證據

    尋根 2021年2期2021-04-28

  • 明萬歷間漳州李氏宗族反對參與對外貿易原因探析 ——來自福河李氏宗族大潭墘房頭的案例
    連江縣《珠浦李氏族譜》,揭示李彌遜宗族詩禮傳家及其原因[3]。兩文均未述及漳州福河李氏宗族明末出現的反對參與對外貿易的現象?;诟:永?span class="hl">氏族譜既較為完整地保留明末參與對外貿易史料,又留存萬歷年間反對參與對外貿易史料,福河李氏宗族生活在明代唯一對外貿易口岸漳州月港所在地漳州,深入研究福河李氏族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本文通過還原文本的書寫過程,分析文本書寫的動機、原因,揭示文本書寫產生的歷史影響,從而為新時期華僑史研究提供新的路徑。一、李從祖孫因參與對外貿易而遭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6期2021-01-15

  • 圣諭入苗疆:清代以來清水江地區家譜編修中的圣諭及其運用
    年)刊茅坪《龍氏族譜》首刊《圣諭廣訓序》,“上諭”“圣祖”“圣諭”等字標紅且抬頭兩格,“遵刊”二字標紅,其他正文為黑色,并全文收錄“圣諭十六條”和對其解釋。①(茅坪)《龍氏族譜》卷首《遵刊上諭》,第1-11頁。民國三十年(1941年)刊印的高釀《龍氏族譜》卷首首列《圣諭廣訓序》,次列其“十六條”的具體內容,最后總結說:“圣諭十六條”乃國朝牖民覺世之書。自綱常名教,以致耕桑、作息、本末、精粗,公私巨細,無不周及。即譜內著有家譜規例,要亦不出其范圍。故特遵刊,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20年3期2020-12-08

  • 胡妃故事與珠璣移民敘事的建構*
    譜》、新會《馮氏族譜》、順德龍江《黃氏族譜》、番禺《羅村岡邊倫敘堂族譜》、江門恩平《恩平馮氏族譜》等均寫作“蘇妃”;順德槎涌《黎氏族譜》寫作“貴妃”;臺山墩頭《陳氏族譜》寫作“蓀妃”(以上資料參見馬楚堅《羅貴率家遷良溪之探勘求真與辟謬》,載黃偉宗、周惠紅主編《良溪——“后珠璣巷”》,香港: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08年,第65-67頁)。而遠在新加坡的朱氏族人所作的《朱氏族譜》則將故事的主人公置換為朱文煥和他的妹妹朱貴妃。(歐如柏 :《我們是珠璣巷的后人》,

    文化遺產 2020年3期2020-12-01

  • 論家譜“歐式”“蘇式”之分
    2.蘇洵之《蘇氏族譜》蘇洵之譜,見于《嘉集》卷一三,包括六個部分,其中《譜例》介紹修譜意義;《蘇氏族譜》介紹本族成員世系、行事;《族譜后錄上篇》《族譜后錄下篇》介紹本族簡史、人物小傳,同時涉及一些修譜規則;《大宗譜法》是為統攝合族之中全部子、孫所立之法,只是一個設想,并未付諸實踐;《蘇氏譜亭后記》介紹了修建“蘇氏譜亭”的過程、意義?!短K氏族譜》作為主干部分,包括“小序”以及“世系”?!靶⌒颉苯榻B蘇氏源流,“世系”介紹本族成員世系、行事。由于“高祖之上不可詳

    尋根 2020年4期2020-08-20

  • 泰州《宮氏族譜》簡介
    格外關注:《宮氏族譜》和《泰州宮氏續修抄譜》。這兩件族譜是研究泰州宮氏一族的重要史料,對于研究泰州地方歷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宮力行先生發表在《尋根》2003年第4期的《宮氏源流與宮氏家族》一文談及泰州宮氏族譜相關內容,但是不夠全面和深入?,F根據《宮氏族譜》《泰州宮氏續修抄譜》和館藏宮氏文物等資料從泰州宮氏溯源、族譜版本等方面對泰州宮氏族譜進行探析。泰州宮氏祖貫宗籍關于泰州宮氏見于史料的最早記載是崇禎《泰州志》,“宮智達由孝廉任本府判署本州”。洪

    尋根 2019年6期2019-12-23

  • 與草有關(外一首)
    利第一次翻閱李氏族譜務葵、務芑、務蕰、務蔚、務蓁……我的曾祖兄弟七人都有一個草字頭的名字就像草愿意住荒野,他們一直住在鄉下割草喂牛喂羊喂馬草香能解除莊稼地里的疲憊一輩輩人是一茬茬草從初秋開始,退守到寒冬逐漸干枯的軀體會遭遇野火和霜雪我喜歡草化為灰燼的樣子我喜歡草生生不息的樣子我想給草寫一首贊美詩,至今沒有成功草的靈魂掛在曾祖的名字上這些與我有著血脈關聯的草啊春風一吹,就綠遍了天涯祖 父從象牙印章,看到你的溫文爾雅從錫質燙酒壺,看到蕩漾中的豪情從玉石嘴煙袋鍋

    核桃源 2019年5期2019-11-13

  • 神秘族徽破譯姓氏基因
    其中藏有大量姓氏族譜。在展覽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關于罕見姓氏的趣味解釋,比如用顏色作姓、以職業作姓,還能見到從未展出過,且刻印質量上乘的稀見姓氏族譜,如《宦氏族譜》《滕縣生氏族譜》《虞南須氏宗譜》《漓陽操氏宗譜》《吳中貝氏族譜》《花氏宗譜》《西溪於氏宗譜》等?;蛟S每位走進展廳的觀眾心中都帶有這樣那樣的疑問:“我的姓很普通,難道還有什么歷史傳承?上古時代的人和我們今天的姓有一樣的嗎?”當展覽將中華姓氏的萬花筒擺在你的眼前時,這一切將迎刃而解。

    中國收藏 2019年6期2019-07-01

  • 萬歷《休寧璜源吳氏族譜》編撰特點及其價值探析
    )《休寧璜源吳氏族譜》八卷,共四冊,四周雙邊,白口,雙黑魚尾,譜名據卷首卷端題,版心題為“璜源吳氏族譜”,中國國家圖書館以及安徽省圖書館均有藏本,筆者所見為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據中國國家圖書館所公布信息顯示,該譜是由吳燁、吳應期父子所修,首次由吳氏保和堂刊刻于萬歷七年(1579年),隨后在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由吳繼成、吳胤宗二人增修,故而現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所保存的為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增刻版,由家譜所載《譜號》可知,此譜當時共刊刻107部。該譜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19年8期2019-01-21

  • “明代三朝宰相”徐階的家譜
    (上海松江)徐氏族譜》是明嘉靖、隆慶和萬歷三朝宰相徐階家譜。徐階(1503年-1583年),字子升,號少湖,晚號存齋,溢文忠,探花及第,家族第五代孫。榮耀顯赫的華亭徐氏家族徐階高祖徐德成,是明洪武初人,世籍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小蒸,以耕讀為業,家譜中是第一世。傳到徐階祖父徐禮,入贅郡城西門內德豐橋黃氏。徐階父親徐黼,官至宣平縣(今浙江武義、麗水一帶)縣丞,后調至寧都縣丞,有惠政、御寇之功,兩縣都為其立祠祭祀。他經常訓導子孫說:“讀書不能做好人,即不如不讀

    家族企業 2018年6期2018-09-10

  • 一路向北(外二首)
    親的記憶就在李氏族譜里飽經風霜我很多代的祖先他們把由北而南的記憶總在某個風吹草動日里夜里生根發芽北方的黎明就在南方的草叢里瘋長我要向北方,跨越過南嶺和長江我要向北方,吹著父親的號角放牧黃河邊和大漠西北的荒原我要向北方,一路向北跨過賀蘭山我要向北,一路的風霜露宿只為千年前錚錚鐵骨的夢想,我要一路向北追逐著夸父的腳印渴死在漠北荒原靈州大道足下的土地是我的記憶。一千年的大唐在騎著駿馬快馬加鞭。一條道路引發的遐想是千年江山不滅的理由。站在靈州大道上我曾遙想那個暴戾

    青年文學家 2017年30期2017-11-24

  • 吳鎮及其家族的書畫收藏
    對一本《義門吳氏族譜》的引征以及對點滴史料的鉤沉,讓我們一點點厘清那些不實的民間傳說,看清吳鎮的真實家世,更看清吳鎮及其家族成員不凡的賞鑒經歷和趣味?!S朋一、從揚無咎《四梅圖》上的吳氏一門收藏印談起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揚無咎《四梅圖》是宋代畫家揚無咎的傳世名作,其流傳有緒,畫幅上鈐有自宋而下的眾多歷代收藏家印鑒。其中有三十余方吳姓藏家收藏印有規律地反復出現,引起了我的關注?!端拿穲D》畫分四段,分別表現了梅花未開、欲開、盛開、將殘的四個階段。原四段獨立成頁

    大觀(書畫家) 2017年2期2017-09-16

  • 肥城董氏族譜摭談
    武剛《肥城縣董氏族譜》,一函八冊,民國4年(1915年)平陰縣城會文齋石印本,機器紙,開本為29厘米x19厘米。該譜為山東省肥城董氏長支之合譜。第一冊為譜敘、碑記、誥命、事名、條規、行業、跋語。第二冊為世系分支圖、世系表總譜及肇浚之跋文,并錄其繪制的世系表總譜和入譜人數統計。第三冊為長支五世之長支七世分支圖、長支五世之長支譜、肇浚的敘。第四冊為長支五世之二支六世分支圖、長支五世之二支譜、長支五世之三支八世分支圖、長支五世之三支譜,首有嘉慶二十五年(1820

    尋根 2016年6期2017-08-16

  • 族譜修纂與身份重構 ——以清代清水江下游遠口吳氏族譜為例
    。本文以遠口吳氏族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族譜的編纂過程及其內容,再結合具體的地方歷史環境,來探討清水江下游區域修譜活動的特點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內涵。一、清代遠口吳氏的修譜活動遠口吳氏始遷祖吳盛,在宋高宗時期曾官至大理寺丞,后來以言事忤宰相,于是棄官從江西廬陵安塘遷至遠口?!皡鞘?,安塘第二世祖磐之仲子也,由宋高宗朝官至大理寺丞,以言事忤宰相,遂棄官避地于遠口,子孫因家焉,為開基創業始祖,置由(有)二百余頃,存戶稅糧六百余石,世稱為吳半州?!雹偌尉浮秴?span class="hl">氏族譜》之

    珞珈史苑 2017年0期2017-06-30

  • 家譜用聯寓意深
    ,主修《南召焦氏族譜》,經艱難磨礪,勞心費力,『功夫不負有心人』,十八個月后終使四百余年無譜無牒的南召焦氏家族有了一部較為完整的傳世家譜,并在第三屆中華家譜展評大會上被評為『中華好家譜』最佳傳承特等獎,成為中華焦氏家族第一部獲大獎的精品譜牒?!赌险俳?span class="hl">氏族譜》分上下卷兩冊出版,大十六開宣紙印刷,仿古線裝,共計五百零八頁。 家譜編制規范,很具特色,除家譜專家認定的『世系完整,記載詳細; 體例完備,一目了然;宣紙印刷,裝幀精美;古典線裝,古香古色』外,還有專家及

    對聯 2017年12期2017-06-14

  • 《余氏族譜》“家規”“訓規”與余靖廉政精神的影響
    2005)《余氏族譜》“家規”“訓規”與余靖廉政精神的影響賴井洋1,賴敏涵2(1.韶關學院 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 2.韶關學院 旅游與地理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北宋名臣余靖,仕宦四十年,清正廉潔?!队?span class="hl">氏族譜》之“訓規”“家規”的“務孝敬以盡根本之誠”、“儉樸乃集家之本”、“習業務必朝稽夕考”及“門庭之內和氣致祥”與“和氣處鄉曲”等主張,與其兼具公、私箴性質的《從政六箴》思想一脈相承,彰顯出其獨特的廉政精神,展現出其道德精神的內在特質。余靖;家

    韶關學院學報 2017年4期2017-04-13

  • 《陜溪太氏族譜》神話傳說探微
    劉麗華《陜溪太氏族譜》神話傳說探微綦中明 劉麗華《陜溪太氏族譜》 崇龜 星象感生 陰符風角《陜溪太氏族譜》是渤海國王大祚榮家族的譜牒,該譜雖對增補史實無益,但其所載的渤海國先世神話傳說卻反映了作者的文化傾向。試從龜崇拜、星象感生及陰符風角三方面闡釋其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認同,進而闡述國內渤海國神話傳說的文化因素?!蛾兿?span class="hl">氏族譜》是記載渤海國王大祚榮家族的譜牒。渤海國滅亡之后,以大諲譔之子大光顯為首的一部分大姓族人于朝鮮太祖十七年(934年)七月來投高麗,定

    北方文物 2017年2期2017-01-31

  • 郝祥等民間人士向呈貢區檔案館捐贈族譜
    帶來了2本《郝氏族譜——昆明郝寅三支系》。據郝祥介紹,這本族譜是他們在1995—1997年編撰的《昆明郝氏家譜》的基礎上,歷經3年續修的。族譜成書后,為了能夠永久保留他們一族的歷史變遷,為后人留下發展痕跡,于是來到了檔案館?!逗?span class="hl">氏族譜——昆明郝寅三支系》收錄了600多年前昆明郝氏始祖來到云南,定居始遷地呈貢三岔口的史實,430多年以來18代、29個支系、在世1000多位家庭成員世系表、世略表。

    云南檔案 2017年7期2017-01-28

  • 敦煌姓望氏族譜研究綜述
    34)一、引言氏族譜是研究中古士族的一類重要資料,遺憾的是在唐末至五代十國時期的動亂中許多古籍都佚失,中古時期為數眾多的氏族譜文獻幾無所存。但隨著1900年敦煌藏經洞的發現,中古氏族譜的現世,填補了學術史上的空白。從發現氏族譜直到今天,仍有許多學者孜孜不倦地進行考察。然而,迄今為止,沒有學者就中古士族譜研究的學術史進行回顧,梳理敦煌氏族譜的研究脈絡。敦煌文書中的中古氏族譜,目前整理共有11件。BD08679號(北位79號)、S.2052號(圖1)、S.58

    敦煌學輯刊 2016年4期2016-12-07

  • “八姓入閩”考釋(下)
    姓人閩傳說由姓氏族譜進入地方志書、學者著作,并經由地方志書跨區域傳播至豫閩臺,流傳至今,成為中國移民史上著名的移民傳說。第一,由兩姓入閩到八姓入閩的歷時性演進。八姓入閩傳說,脫胎于永嘉南渡,且與永嘉南渡同源。關于永嘉之亂,中州土族南遷(即永嘉南渡),據現今發現的史料記載,先是由中州遷至江左,如成書于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的《晉書·王導傳》記日“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至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便出現“諸姓人閩自永嘉始”的記載,將永

    尋根 2016年5期2016-11-18

  • 一部彰顯姓氏文化精髓的上乘之作 ——品讀《山西汾西后加樓系 陳氏族譜
    西后加樓系 陳氏族譜》牛記明(汾西縣史志辦,山西臨汾031500)山西省汾西縣后加樓系《陳氏族譜》經編修人員的不懈努力和全體陳氏族人的大力支持,歷經三載,大功告成,認真品讀,頓覺眼前一亮,這不僅是我縣姓氏文化研究的重大成果,更是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有機統一,不僅體現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一部彰顯姓氏文化精髓的上乘之作,可喜可賀。家譜,是撐起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之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在物質生活日趨富有的基礎上,對精神生活的追求

    史志學刊 2016年6期2016-04-12

  • >> 聊城市東昌府區檔案館舉行清代李氏族譜捐贈儀式
    案館舉行清代李氏族譜捐贈儀式3月21日上午10點,鄭家鎮五圣村族譜捐贈儀式在聊城市東昌府區檔案館舉行。鄭家鎮五圣村李氏后裔專程趕來參加捐贈儀式,并將一套清代光緒年間李氏族譜捐贈給區檔案館,區檔案館向李氏家族頒發了捐贈證書。李氏族譜起源于明洪武5年,延續二十三世,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這是區檔案館成立以來,征集到的第一部姓氏族譜。族譜不僅記錄著李氏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與歷史文化的全過程。李氏族譜的征集對

    山東檔案 2016年2期2016-02-04

  • 山東萊蕪市檔案館收藏首部完整族譜檔案
    館與新修原山張氏族譜理事會簽訂寄存協議,收藏新修原山張氏族譜檔案。這是市檔案館收藏的首部完整的族譜檔案,也是集聚社會檔案資源豐富館藏、保護地方歷史文化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原山張氏是一個名門望族,一世祖張權占籍萊蕪,迄今已有600多年?,F人口1.73萬人,族居以萊蕪、淄博為中心的197個村(社區)、138個城市。清朝,涌現出了陜西按察使司副使、西路兵備道張四教,衡陽縣知縣張嵩,禮部儀制司主事張梅亭等3位進士和7位舉人、16位貢生、224位生員?,F代,擔任鄉(

    陜西檔案 2016年1期2016-02-04

  • 由老家修譜所想到的
    老家的《澄江譚氏族譜》,歷經千載,迎來第七次重修。此次重修,形式上由原先的豎排正體,改為橫排簡體,而內容方面,則是訂正了許多沿襲多年的史料錯誤。有城里的朋友聽說后大為驚訝:到了眼下這個時代,重修家譜還有意義嗎?對此,我簡單地引用了文天祥在《澄江譚氏族譜》序言中的一句話作為回答:“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蔽覀儸F在有些從事歷史學研究的學者,對于家譜的史料價值,基本上都是持否定態度,他們對其真實性表示懷疑。當然,這種懷疑不是沒有根據的。例如,《澄江譚氏族譜》所

    粵海風 2015年4期2015-10-13

  • 寧化客家胡氏與汀州胡氏之源流辨析
    福建汀州嶺南胡氏族譜》和《杭武胡氏族譜》這兩部族譜文獻梳理了汀州胡氏的源流,明確了汀州胡氏的始遷祖為萬九郎,并非五郎公,并且確定了汀州胡氏源于江西的華林胡氏的忠簡公胡銓的后裔子孫,在這個遷徙過程中,并未至別處(客家祖地寧化石壁村)停留,而是由江西直接遷入汀州的結論??图?;族譜;寧化胡氏;汀州胡氏自羅香林先生的《客家源流考》出版以降,關于客家源流問題一直為人們所關注,引發了學界對此類問題的一系列爭鳴,而關于汀州胡氏與寧化客家胡氏的源流關系問題也歸入此。對于汀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1期2015-08-17

  • 老爸修族譜
    父親,正在修奐氏族譜,聽說我們萬家的字派和他們奐姓的字派是一樣的,所以想來看看,是不是他們這一支奐姓四百年前和我們萬家有瓜葛?!比f綱國一聽,忙問奐知禮:“你們奐家難道就是鄰縣的奐家?”奐知禮點點頭,問萬綱國:“您怎么知道?”“我猜的?!比f綱國變了臉色,說,“你也不要看萬氏族譜了,你們奐家和我們萬家村萬氏沒有瓜葛,至于字派一樣,也許只是巧合?!币豢慈f綱國說話時怪怪的表情,萬常紅和奐知禮就知道其中必有蹊蹺。萬常紅就央求說:“國伯,您就讓奐老先生看看族譜吧?!比f

    故事會 2015年9期2015-05-14

  • 劉承范《利瑪傳》源流考略——以存澤堂《劉氏族譜》為中心
    甲寅存澤堂《劉氏族譜》之流變劉承范之《利瑪傳》,現存于由筆者的曾祖父劉后清主修、于民國甲寅(1914)刊刻監利縣存澤堂《劉氏族譜》序卷二中。因此,考證《利瑪傳》之源流,必須了解民國甲寅本存澤堂《劉氏族譜》的本末源流。而要了解民國甲寅本存澤堂《劉氏族譜》的本末源流,又必須了解監利“東平茶劉”和“存澤堂”堂號之來歷。(一)監利“東平茶劉”之來歷[2]在今湖北省監利縣城郊,有八個劉氏聚集的村落:牌樓灣、東頭灣、紫竹灣、張廟前坮、張廟后坮、老坮、新坮、榨坮,合稱“

    韶關學院學報 2014年1期2014-05-14

  • 遷瓊《海氏族譜》研究
    各個時期的《海氏族譜》入手,近訪海南農村的海氏后裔,遠赴上海查閱譜系資料,進行了廣泛調查,收獲頗豐。通過調查筆者發現,自從遷瓊始祖海答兒于明朝洪武十六年﹙1373年﹚來到海南島之后,明清時期因海氏家族支系的繁衍,有大宗也有小宗,有長支有旁支,《海氏族譜》經過了初創、重修和續修①古代族譜一般首次撰修稱“創修”,第二次及以后再修均可稱為“重修”或“續修”。,時間跨度從明朝一直延續到清末;族譜有刊刻本,也有手抄本,究竟有多少個《海氏族譜》版本、經過多少次重修或續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2014-04-01

  • 白族家譜的特色及價值
    如《大理史城董氏族譜》,分十三卷,該譜也是現存白族家譜中規模較大、內容豐富、保存較完整的一部,其他分卷家譜還有:《大理閻氏宗譜》六卷,《喜洲七舍邑趙氏族譜》六卷,《蒙化范氏族譜》五卷,《喜洲趙氏族譜》六卷等,但白族家譜較中原漢族家譜動輒二三十卷的篇幅比較,則顯得篇幅較短;有的家譜篇幅較長分專題,如《鶴慶留馀堂楊氏宗譜》,內容分譜序、誥敕、世系、支系、圖考、生卒、族居等十二部分,《鶴慶張家登張氏族譜》,內容分譜序、誥敕、世系、支系等八部分;有的家譜則篇幅較短

    大理大學學報 2014年11期2014-03-21

  • 淺析當代家譜的社會文化意義——以廣西藤縣當代家譜為例
    究。如《藤縣莫氏族譜》,不僅在其“溯源篇”中全面地敘述了莫姓宗源、郡望、遷徙分布及藤縣莫姓由來情況,還專頁繪制了“入藤莫族遷徙示意圖”,并以1300多頁、187多萬字的篇幅在“蕃衍篇”中把藤縣莫族30多個支系情況加以詳細記錄,可謂移民史研究的一個典型窗口。其“文化篇”“英賢篇”“寄語”和“編外資料”等也分別以遠略近詳為原則,把莫族的文化經濟發展情況貫穿其中,如實記錄,擴展族譜內涵,使族譜成為教育、激勵族人奮進向上的藍本??梢?,家譜不僅承載著族人對家的眷眷濃

    圖書館界 2013年4期2013-11-15

  • 充分發揮《清漾毛氏族譜》文化元素的價值
    珍貴的《清漾毛氏族譜》,被浙江省江山市離休干部毛永國發現。經反復研究,得知這是記載毛澤東祖脈的權威性族譜。毛氏族譜初纂于1083年,在明、清、民國時期多次重修。2002年,這部重修編于清代同治乙巳年的《清漾毛氏族譜》,正式被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登錄中國首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首批入選的僅有48件?!肚逖?span class="hl">氏族譜》共68卷,完備齊整,為木活字本,紙張為棉質土紙,具體內容反映了毛氏特別是江南毛氏主支在浙江衢州繁衍、遷徙和發展的概況。其珍貴性遠勝于上海圖

    治理現代化研究 2013年4期2013-06-01

  • 民間流傳歐陽修之佚文《郭氏族譜序》辨偽
    陽修撰寫的《郭氏族譜序》文。無獨有偶,網絡上也流行一篇署名歐陽修撰的《麻岡(郭氏)舊譜序》[2],內容與前者幾無二異。這篇序文當今各大版本的歐陽修全集均未收錄,學界也不見有人評議。該文真實性何如?是否歐陽修散落民間的佚文呢?筆者認為可疑,詳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一從來源上看,這兩篇序文(實為一篇)都是民間族譜記載或宗親會之類網站發布的,缺少其他文獻支撐依據。比如本文開頭提及的 《郭氏族譜序》,是筆者目前見到的沒有被收入歐集的紙本序文,刊于道光五年《梅洲郭氏

    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5期2013-04-20

  • 民國本《蓬溪河西鐘氏族譜》初探
    本《蓬溪河西鐘氏族譜》初探胡傳淮1,胡云柯2(1.蓬溪縣政協,四川蓬溪 629100;2.蓬溪縣三鳳鎮宣傳文化中心,四川蓬溪 629100)蜀中蓬溪鐘氏家族,從清代至今,先后修譜三次。民國本《蓬溪河西鐘氏族譜》尤為突出,內容豐富,價值頗大,是研究清代客家名人鐘瑞廷、鐘永定的第一手重要資料。文章闡述了蓬溪河西鐘氏族譜纂修沿革、體例內容以及體現出的客家文化內核。蓬溪;客家人;鐘氏族譜;民國刻本蜀北蓬溪,歷史悠久,風土秀麗,“農務耕鑿,鄉里族黨,頗相親睦,俗為近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3年5期2013-04-11

  • 蘇祿東王后裔兩份家譜的對比
    乘要錄》和《安氏族譜》兩份家譜。[1]1 蘇祿東王后裔的兩份家譜1.1 最初的家譜——《溫安家乘要錄》《溫安家乘要錄》(以下簡稱為《要錄》)是由東王第16代孫溫壽文于1934年編修而成。在社會動蕩的年代編修而成的《要錄》,內容與體例非常簡單,分為序言、文錄、附錄三部分。序言旨在交待安、溫二姓的始祖——南洋蘇祿國東王于明永樂年間訪華的經過、兩姓子孫在華的基本情況以及修譜的意圖——“豈第追溯本源,亦欲吾族人之能振振繩繩,善述善繼也”;文錄是《要錄》的核心部分,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3年8期2013-02-15

  • 略論泉州重修族譜中華僑華人史料的新變化*
    如安溪《山珍黃氏族譜》[3]中載:“淑志,老叔臺侄,見其為人卻是聰明之類,雖螟蛉亦不忘本根,而照奉生伊父母,況伊父培堯公有志充祖祀業,叔亦是思念祖宗,不敢置之度外。在泗水與堂侄貽章特設捐簿,自己捐銀四十大員,又出為勸捐為修譜之資?!薄队来葫i翔鄭氏族譜》[4]中載“商,字美經,爾騰次子,此次重修族譜慨捐一千元”此類,等等。這個傳統一直保持到現在。有些族人在海外聚居地繁衍,發展成大家族、宗族,多會自發編修在地族譜,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泉州籍的白氏、李氏、戴氏

    閩臺文化研究 2011年2期2011-11-19

  • 明初泉州衛所制度的縮影——《太原郡易氏族譜序》考釋
    ——《太原郡易氏族譜序》考釋李國宏清乾隆版《太原郡易氏族譜》收錄明萬歷四年《太原郡易氏族譜序》,所載易氏始祖易塔的功次履歷符合明《衛所武職選簿》登載體例,是一份與明初福建衛所制度有關的珍貴檔案資料。而且,《太原郡易氏族譜》所載(尤其是易塔參與征討寇亂的記錄)與明《太祖實錄》基本相符,證實《太原郡易氏族譜》的資料來源較為真實可信。易塔的經歷,成為明初泉州衛所制度的一個縮影。一、資料來源本文考釋的《太原郡易氏族譜序》收錄于泉州市德化縣《太原郡易氏族譜》中,石獅

    閩臺文化研究 2011年3期2011-11-19

  • 清代“湖廣填四川”移民浪潮時間考證
    大足縣《萬安龍氏族譜》記錄有《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四川金堂縣淮州同興場《孫氏族譜》記載有康熙二十五年丙寅歲詔旨《康熙編湖南民填川詔》。本文所引康熙三十三年《移民詔書》見于重慶合川《左氏族譜》(1700-2004)。,雖然是否真有頒詔之事尚須考證,但在此前后,湖南人口涌入巴蜀之眾是無可置疑的??滴跛氖吣辏?708)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衡州府、永州府、寶慶府遷移巴蜀百姓“日不下數百口”,至于寶慶府、武岡州、沔陽州“攜家入蜀者,不下數十萬”??滴?/div>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6期2011-11-03

  • 《紅樓夢》研究的方向及對姜氏族譜的再研究
    余運彪一、對姜氏族譜的再研究2008年12月,我去山東省昌邑尋訪到姜氏族譜之后,于次年寫成了論文《〈紅樓夢〉研究的新發現及發現的新材料——關于姜氏族譜的初步研究及對有關問題的看法》,文后僅僅附列了我從姜氏族譜上復印下來的清光緒年間第六次修版的族譜中,標有李鼎、李鼐兄弟倆的部分。據當時正在主持姜氏族譜第七次修版工作的姜龍啟(音譯)介紹,這第六次修譜的時間是光緒三十四年,則距今已然近一個世紀矣。當時,我一同復印下來的,還有第一版康熙三十七年、第二版康熙六十一年

    文教資料 2011年34期2011-03-20

  • 海鹽《張氏族譜》考述
    圖書館館藏《張氏族譜》(全六冊),系著名教育家、出版家、文獻學家張元濟的家族宗譜。1998年10 月,張元濟先生侄孫女張靄和、張靜娥姐妹倆委托張樹年先生(張元濟子),將珍藏了四十余年的《張氏族譜》捐贈給海鹽張元濟圖書館。張樹年先生在族譜卷首題跋:“振聲先兄臨終前,將《張氏族譜》一部計六冊交其兩女靄和、靜娥妥為保存,時隔四十載,姐妹倆詳商后,決定將《族譜》捐獻與家鄉張元濟圖書館,使之有一良好歸宿,并得永保。今兩侄女交下,乘樹年回鹽之便帶呈,謹祈收藏?!泵駠?/div>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 2011年2期2011-03-18

  • 《高氏族譜》所載之傳考辨 ——兼與楊海儒先生商榷
    說一節所引《高氏族譜》所載有關蒲氏的說法,筆者認為有違史實之嫌,令讀者難以理解作者引用之意。為了進一步探得歷史之實,不揣冒昧,以引玉之心,逐一引錄并論析,兼與楊海儒先生商榷。一、楊海儒先生所錄《店子志》的考辨《蒲松齡生平著述考辨》第131頁,引用淄川區地名辦公室撰的《店子志》云:店子位于淄城西北一點五公理,張店至博山公路右側。村約建與宋代,初以姓氏稱蒲家莊,后改稱高家店子,據《高氏族譜》載:“始祖原籍河南省歸德府考城縣。元順帝間以軍廳 筮仕濟南,未幾而元廢

    淄博師專論叢 2011年1期2011-02-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