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機

  • 神經外科重癥機械通氣患者脫機失敗預測模型的構建
    分患者甚至會發生脫機拔管失敗,導致治療的難度大大增加[6-7]。因此,當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病情好轉后,需要及時安全的脫機拔管[8]?;诖?本研究探討神經外科重癥機械通氣患者脫機失敗的危險因素,并構建神經外科重癥機械通氣患者脫機失敗的預測模型,以期為神經外科重癥機械通氣患者脫機失敗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1 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便利抽樣法選取某院收治的神經外科重癥機械通氣患者31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1

    軍事護理 2023年6期2023-06-17

  • 床旁超聲在膿毒癥患者機械通氣脫機評估中的應用價值
    程及預后[2]。脫機失敗原因眾多,與患者多器官功能相關,本文選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148例準備脫機的膿毒癥并進行機械通氣的患者,通過床旁超聲對使用機械通氣的膿毒癥患者心、肺、膈肌進行一系列的評估,分析不同參數對指導該類患者撤機的價值。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符合膿毒癥診斷并行有創機械通氣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2年24期2023-01-18

  • 膈肌增厚分數對機械通氣患者脫機結局的預測價值
    行評估,分析其對脫機的預測價值。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8月~2022年4月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55例機械通氣患者。依據脫機結局將患者分為脫機成功組和失敗組。本研究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1)醫學倫理第(21)號],且均獲得家屬知情同意。納入標準:年齡>18歲且行有創機械通氣>48 h。排除標準:①既往神經肌肉功能障礙史;②嚴重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減退及電解質紊亂(低磷、低鎂和低鈣血癥等),長期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或

    皖南醫學院學報 2022年6期2023-01-13

  • 床旁超聲評估有創機械通氣患者脫機的研究現狀及進展
    的原發病因,評估脫機指征并嘗試脫機。目前的研究已經證實,IMV 患者脫機困難和脫機失敗均與患者的預后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可能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并發癥的發病率,甚至導致患者死亡[4]。即使是通過自主呼吸試驗(spontaneous breathing test,SBT)評估后可以順利脫機的IMV 患者,其中依然存在較高的脫機失敗的風險(約32%)[5]?;谏鲜銮闆r,準確評估呼吸機是否能夠撤離及何時撤離成了醫學界重點研究的內容之一。IMV 的預測指標多種

    中國醫學創新 2022年32期2022-12-18

  • VA-ECMO治療模式下超聲動態監測心臟血流動力學的價值*
    對患者進行及時的脫機也是治療的關鍵[5]。臨床上使用超聲動態監測心臟數據往往是醫生選擇合適的脫機時間的關鍵,超聲動態監測在患者VA-ECMO支持治療時用來評估患者心臟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可指導VA-ECMO支持治療患者的脫機時機[5]。并且超聲動態監測作為一項非侵入性的技術也可作為VA-ECMO支持治療過程中檢測并發癥的工具,且不會對患者造成損傷[6]。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院重癥監護病房(ICU)行VA-ECMO支持治療的42例患者作

    現代醫藥衛生 2022年22期2022-12-07

  • 創傷后非心臟手術重癥患者脫機失敗的危險因素分析
    傷危重患者的成功脫機是一個具有漸進性和挑戰性的過程,把握準確的脫機時間在重癥監護室(ICU)是至關重要的。延遲脫機可能會導致呼吸機獲得性肺炎和其他可能的副作用[1],而過早脫機可能增加再插管率,延長ICU的入住時間或導致患者死亡[2]。近年來的研究認為,心血管因素對脫機成功率有重要的影響[3],但在創傷后行非心臟手術后患者中,心血管因素的作用尚不明確。本研究旨在通過回顧性分析入住 ICU 的創傷后行非心臟手術重癥患者的臨床資料、手術過程及處理轉歸情況,探討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22年16期2022-08-29

  • 程序化脫機策略在重癥肌無力危象患者中的運用
    ,因此,盡早采取脫機并選擇適合的機會進行脫機,顯得尤為關鍵與重要。相較于以往較為隨意的主要依靠醫師臨床經驗及主觀判斷指示脫機,在沒有理論依據與相關量化指標的情況下,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機械通氣時間延長,從而引發較多危險事件發生。程序化脫機近年來以明顯縮短機械通氣時間與提高呼吸機的脫機成功率,逐漸得到臨床廣泛運用〔5〕,基于此,本研究將探討程序化脫機策略在重癥MC患者中的運用效果。1 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22年7期2022-07-12

  • 經鼻高流量氧療在重癥肌無力危象機械通氣患者撤機后的應用效果*
    。重癥肌無力危象脫機標準:參照文獻[6]《機械通氣臨床應用指南(2006)》,由臨床醫生判定達到拔管指征,則可達到脫機標準,具體如下,(1)導致MG危象的病因好轉或祛 除;(2) 氧 合 指 標:PaO2/FiO2≥150~300 mmHg;呼氣終末正壓(PEEP)≤5~8 cmH2O;FiO2≤0.4;pH≥7.25;(3)血流動力學穩定,無心肌缺血動態變化,臨床上沒有明顯的低血壓[不需要血管活性藥的治療或只需要小劑量的血管活性藥物,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中外醫學研究 2022年15期2022-06-30

  • 安全為上 打造WindowsDefender脫機殺毒功能菜單
    xe的用法。使用脫機殺毒功能進入系統后,在桌面上右擊任意一個文件并選擇“使用Microsoft Defender掃描”,在打開的窗口中單選“Microsoft Defender脫機版掃描”,然后點擊“立即掃描”(圖1)。大約1分鐘后系統會自動重啟,重啟完后會直接進入脫機殺毒界面并開始掃描系統(圖2)。將脫機殺毒功能添加到啟動菜單中因為圖2所示的脫機殺毒功能實際使用的是PE系統,所以可以有效地查殺一些無法在Windows中查殺的頑固病毒。下面介紹如何將該功能

    電腦愛好者 2022年2期2022-05-30

  • 重癥肺炎通氣治療患者脫機困難發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①
    且研究表明,成功脫機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病死率,減少醫療費用。因此,重癥肺炎患者能否成功脫機成為影響患者預后的關鍵因素,因此準確的篩查影響重癥肺炎通氣治療患者脫機的危險因素,并給予有效干預具有重要意義[1]。鑒于此,本研究探討重癥肺炎通氣治療患者脫機困難發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F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許昌醫院2018-08~2020-04收治的86例重癥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齡56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22年2期2022-05-25

  • 超聲在機械通氣患者脫機中的研究進展
    ]。然而,過早的脫機拔管會增加患者再次插管的風險,死亡率也會明顯升高[2]。為了及時成功脫機,臨床上多以患者通過自主呼吸試驗(spontane ous breathing test,SBT)作為脫機的指征[3]。即使采用SBT指導脫機,仍有15%左右的患者脫機失敗,需再次機械通氣[4]。脫機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見的原因有膈肌功能障礙、心肺功能障礙等,及時發現這些原因,并進行有針對性地干預是提高脫機成功率的關鍵[5]。近年來超聲因具有無創、無輻射、便攜、

    醫療衛生裝備 2021年12期2021-12-22

  • 指導脫機的膈肌超聲指標的研究進展〔1〕
    ,脫離機械通氣(脫機)是患者疾病康復過程中的重要步驟。一方面,延遲脫機會增加患者病死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另一方面,脫機過早,患者尚不能維持自主呼吸會導致脫機失敗,再插管率、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增加[1]。因此應用恰當的指標準確地評估膈肌功能來指導脫機對患者預后至關重要。傳統脫機指標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點。近年來,膈肌超聲掃描成像以其無創、易操作的優點越來越多地用于指導患者脫機。本文就現有用于指導脫機的膈肌超聲指標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1 膈肌厚度指標在預測脫機中的

    臨床醫藥實踐 2021年8期2021-11-29

  • 尿TIMP-2、IGFBP7對危重癥AKI患者CRRT脫機成功的預測價值*
    但對CRRT早期脫機成功判斷卻缺乏相關專業指南或共識指導。由于RRT可能引起抗凝出血、導管感染、血栓形成及脫落、抗菌藥物隱匿性清除等問題[5-6],在AKI病程中選擇恰當的時機中止RRT對改善腎臟預后,提高危重癥患者生存率至關重要。新型生物標志物金屬蛋白酶抑制劑-2(TIMP-2)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7(IGFBP7),是在腎臟和其他組織中表達的可溶性蛋白,參與細胞損傷后細胞周期G1期阻滯的過程[7],損傷后細胞周期阻滯可以阻止細胞脫氧核糖核酸分裂直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1年21期2021-11-17

  • 探討使用無創呼吸機聯合有創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的臨床價值
    生率高于觀察組,脫機成功率低于觀察組,機械通氣持續時間及住院治療時間均長于觀察組(P>0.05)。結論 呼吸衰竭選擇無創呼吸機聯合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的效果理想,值得借鑒運用。關鍵詞:呼吸衰竭;無創呼吸機;有創機械通氣;脫機[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combined with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

    智慧醫學 2021年2期2021-09-10

  • 肺部超聲B線積分對機械通氣患者脫機結果的預測價值
    ,IMV患者困難脫機脫機失敗顯著增加患者住院時間、發生率及病死率。IMV患者即使通過自主呼吸試驗(spontaneous breathing test,SBT)后脫機,最終仍有高達32%的患者脫機失敗[1]。IMV患者脫機失敗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2]。因此,需要一個簡便有效的措施來評估脫機時機及預測脫機結局。肺部超聲因其可重復、簡單有效、經濟、安全、無創等多個優點,目前廣泛應用于機械通氣患者的脫機過程中,提高了患者的搶救成功率[3~5]。超聲B線積分(l

    醫學研究雜志 2021年8期2021-08-19

  • 程序化脫機方案在呼吸內科重癥監護病房機械通氣患者脫機過程中的臨床實踐
    [4],早期識別脫機條件并盡早有效脫機顯得尤為重要。順利的脫機拔管可以為患者的后續治療與康復創造有利條件。不能順利脫機拔管的患者滯留ICU,使得在有限的ICU床位里,最大化地利用ICU資源(包括護理和設備成本)變得極具挑戰??梢钥闯?,及時并安全地脫機對患者和醫護人員來說都是迫切的需求,通過改善脫機過程來縮短機械通氣時間越來越受到臨床工作者關注。以往,機械通氣患者的脫機主要是采用基于管床醫生判斷的經驗方法,而且沒有護士的參與。有時候,醫生的判斷過于保守,低估

    護士進修雜志 2021年14期2021-07-29

  • 早期呼吸康復訓練在嚴重呼吸機依賴患者脫機治療中的效果探究
    的依賴,改善患者脫機治療效果,本文對早期呼吸康復訓練在嚴重呼吸機依賴患者脫機治療中的效果進行了探討。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東莞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嚴重呼吸機依賴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分配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100例,年齡為22~67歲,平均(46.8±5.5)歲;疾病類型:重癥肺炎32例,膿毒血癥22例,顱腦手術15例,重癥胰腺炎10例,其他病種21例;使用呼吸機時長為10~45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2021-07-22

  • 淺快呼吸指數相關指標預測脫機結局的價值分析
    功脫離機械通氣(脫機)是機械通氣治療患者的最終目標。過早脫機導致的再插管與患者病死率升高相關,而延遲脫機則會導致呼吸機相關并發癥增加[1-2]。因此,應用恰當的指標指導適時脫機具有重要意義。有學者[3]用呼吸頻率(RR)除以潮氣量(VT)得到淺快呼吸指數(RSBI)來指導脫機。RSBI因計算簡單已成為臨床最常用的脫機指標之一,但其特異性低,臨床價值有限[4]。近年來,膈肌超聲成像被普遍地用于指導脫機[5-6]。SPADARO S等[1]用超聲測量的膈肌位移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21年7期2021-05-18

  • 左心室功能參數監測經靜脈-動脈體外膜肺氧合輔助患者心功能
    ,評價其指導臨床脫機的價值。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8月18例于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接受V-A ECMO輔助治療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齡28~70歲,平均(51.9±16.9)歲;其中6例暴發性心肌炎,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7例瓣膜置換術后低心排血量綜合征。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竇性心律;③ECMO插管方式為外周血管通路。排除標準:①因右心衰竭而接受ECMO支持;②ECMO持續時間1.2 儀器與方法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21年2期2021-04-01

  • “培土生金”針法對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脫機療效的探究
    肺炎機械通氣患者脫機療效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重癥肺炎機械通氣患者80例,采用簡單隨機分組方法按照隨機的奇偶順序分為對照組(奇數)和試驗組(偶數),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西醫療法,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培土生金”針法。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機械通氣時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發生率和脫機成功率以及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和中醫癥候積分。結果: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7.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

    中國醫學創新 2021年36期2021-03-24

  • 心肺聯合超聲在先天性心臟病嬰兒術后機械通氣脫機評估中的臨床價值
    環交互作用顯著,脫機評估中既需要包括肺臟及膈肌功能,也需要評估心臟矯治情況及心功能,因此本研究將超聲心動圖聯合肺超聲,即心肺聯合超聲對拔管時機的評估提供綜合的超聲評價及定量指標,以期減少拔管失敗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及分組選取2020 年2 月至2020 年6 月期間阜外醫院手術嬰兒109 例,年齡1 個月~1 歲,平均年齡(0.70±0.25)歲,其中男性67 例,女性42 例。納入標準:(1)1 個月~1 歲先心病嬰兒;(2

    中國循環雜志 2021年2期2021-03-09

  • 兩種SBT模式下CORE指數及RSBI值對ICU患者脫機成功的預測價值*
    善后,需盡早嘗試脫機,而如何準確判斷患者脫機時機是關鍵[1]。淺快呼吸指數(RSBI)為呼吸頻率與潮氣量比值,可反映呼吸肌疲勞程度,是當前用于預測脫機時機的最廣泛指標[2]。CORE指數綜合考慮了肺順應性、氧合狀態、呼吸頻率、最大吸氣負壓及氣道閉合壓等參數,可很好反映呼吸努力程度,目前在機械通氣患者脫機預測中應用越來越多[3]。自主呼吸試驗(SBT)指通過某種模式評價患者自主呼吸耐受情況,并以此判斷患者能否成功脫機的手段,臨床常用的模式有低水平壓力支持通氣

    西部醫學 2021年1期2021-01-28

  • 重癥機械通氣患者脫機失敗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機械通氣患者存在脫機困難[1]。脫機失敗后再次插管與并發癥發病率、膈肌功能障礙、黏膜出血感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增加相關,且增加住院時間和機械通氣時間,預后不良[2]。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和呼吸機相關膈肌功能障礙(ventilator-induced diaphragmatic dysfunction,VIDD)是機械通氣時間延長、反復脫機失敗特有的并發癥[3]。膈肌是人體主要的吸氣肌,膈肌功能障礙將導致患者短時間內依賴于其他輔助呼吸肌參與代償完成脫機,但若干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21年22期2021-01-18

  • 一例高齡低肺功能肺癌術后頑固性低氧血癥呼吸機依賴患者脫機的護理
    依賴是指患者達到脫機指征,但脫離呼吸機后出現動脈血氣異常,血壓升高,心率及呼吸頻率增快,或情緒激動、胸悶、大汗等情況,從而干擾并延長脫機過程[3]。我科2018年3月收治1例高齡低肺功能肺癌術后發生呼吸機依賴的患者,機械通氣17天后成功脫機,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1 病例簡介患者,男,72歲,因“頻繁咳嗽,胸痛伴氣喘3周”收治我科,初步診斷為“右肺腫塊”經皮肺穿刺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既往有高血壓史30年,冠心病史25年,戒煙2年,患者生活部分自理,主訴

    天津護理 2020年1期2020-12-20

  • 心源性休克患者靜脈-動脈體外膜肺氧合脫機結局影響因素
    V-A ECMO脫機試驗中血流動力學參數變化,探討V-A ECMO脫機結局的影響因素。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37例于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接受V-A ECMO輔助治療的急性難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齡45~69歲,平均(56.7±12.4)歲;其中急性心肌梗死9例,急性暴發性心肌炎22例,擴張型心肌病3例,心臟移植術后3例。納入標準:①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20年10期2020-11-17

  • 左西孟旦在急性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二次脫離機械通氣中的應用
    離機械通氣(簡稱脫機)失敗的原因包括呼吸肌萎縮或無力、營養不良、心肺功能異常、ICU獲得性呼吸肌無力等,其中左心室收縮和(或)舒張功能不全是患者脫機失敗的重要因素[1,2]。從機械通氣過渡到自主呼吸,這一過程涉及多種病理生理及血流動力學變化,如從正壓到負壓的胸腔壓力、瞬間增加的左心室前后負荷及左心室順應性降低等[3,4]。左西孟旦作為一種正性肌力藥物,常用于心臟術后低心排血量患者的治療[5],以及接受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患者[6]的脫機過程。但關于

    山東醫藥 2020年23期2020-08-26

  • 左西孟旦對ICU困難脫機患者脫機成功率的影響研究
    房(ICU)困難脫機患者脫機成功率的影響。方法 83例入住ICU的符合困難脫機標準的老年患者, 根據是否使用左西孟旦進行治療分為左西孟旦組(45例)與常規治療組(38例)。常規治療組采用加強營養支持、積極容量管理、早期心肺康復、改善心功能等常規綜合措施進行治療, 左西孟旦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于入組當天加用左西孟旦。比較兩組患者的脫機成功率, 治療前后的氧合指數與B型腦鈉肽, 左西孟旦對ICU困難脫機患者脫機成功率的影響因素。結果 治療后, 左西孟旦組患者的脫

    中國實用醫藥 2020年21期2020-08-10

  • NICU大面積腦梗死機械通氣患者不同脫機方案的臨床療效及影響因素分析
    風險,就需要及早脫機拔管,脫機時機的評估是IMV患者能否成功脫機的關鍵,需要進行嚴格的脫機篩查試驗,此外LHI患者呼吸衰竭的原因,除了常見的肺源性,中樞性呼吸衰竭亦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LHI患者拔管相對于單純的肺部疾病,評估更復雜,拔管后再次插管的風險較大,最終導致LHI患者脫機成功與否存在很大的變數。目前國內尚缺乏針對LHI行IMV患者的脫機方式以及影響因素相關研究,本研究將對上述內容進行探討,以期能夠為LHI行IMV患者的脫機拔管操作提供理論依據。1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20年2期2020-06-01

  • 經鼻高流量在氣管插管患者拔管后期治療中的應用
    機械通氣治療后且脫機拔管后采用序貫治療的患者49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HFNC 組(25 例)和無創正壓通氣(NPPV)組(24 例)。分別序貫治療12、24、48 h后觀察患者痰液黏稠度、動脈血氣分析、患者鼻面部壓瘡的發生情況。結論:與傳統無創呼吸機序貫治療比較,有創機械通氣患者脫機拔管后采用HFNC 序貫治療是可行的、適用的,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氧合,還可以降低痰液黏稠度和鼻面部壓瘡的發生率,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序貫治療策略?!娟P鍵詞】經鼻高流量氧療;序貫;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20年4期2020-04-21

  • 心肌肌鈣蛋白I 水平對非心臟手術后心肌損傷患者脫離機械通氣的預測價值
    離機械通氣(簡稱脫機)是全身麻醉手術患者術后必然經歷的治療過程,而脫機失敗則會直接導致患者預后不良[3]。因此,探索影響術后患者脫機失敗的因素,對降低失敗率,改善預后有重要的意義。接受手術的患者術前呼吸功能相對較好,而心臟因素對于術后患者脫機成功與否起關鍵作用[4-5]。非心臟手術后心肌損傷(MINS)的發生率較高,可達18%[6]。本研究分析了MINS 患者心肌肌鈣蛋白I(cTnI)水平及多個與脫機相關的指標,探索影響脫機的危險因素,并評估cTnI 水平

    中國循環雜志 2020年2期2020-03-05

  • 心外科術后長期機械通氣失敗的原因分析
    ]。提高PMV的脫機率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同時能減少醫療費用[2]。導致PMV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呼吸功能、心臟功能、膈肌功能、神經功能及內分泌功能異常[3]。心外科術后患者PMV率為2.6%~22.7%[4]。本研究以心外科術后、機械通氣超過7 d仍不能脫機的氣管切開患者為研究對象,尋找脫機失敗的原因,并探討相應的干預方法。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收入心臟外科術后PMV患者

    中國臨床醫學 2019年5期2019-10-29

  • 1 例多發傷患者困難脫機的護理體會
    吸的這一過程稱為脫機[1,2]。當行3次以上自主呼吸實驗或距首次自主呼吸實驗7d 內未成功脫機拔管的患者則為脫機困難[3,4]。2017 年7 月本科收治1例多發傷困難脫機脫機歷時> 30 d)患者,通過分析其脫機困難的原因,探討對此的相關處理措施,為以后遇到相似病例提供借鑒。1 一般資料患者,男,22 歲,車禍致多發傷17d,在外院行右半結腸切除術、右下肢截肢術,轉入時淺昏迷,雙側瞳孔不等大,感染嚴重,左股骨粉碎性骨折、左小腿部分肌肉壞死感染,患者存在

    智慧健康 2019年20期2019-08-22

  • 改良程序化脫機在老年患者呼吸機撤離中的應用
    吸機撤離困難,且脫機成功率隨年齡增長而遞減[1]。延遲脫機對于老年患者易造成呼吸機依賴,提前脫機又會造成呼吸衰竭再次加重,兩者都會導致機械通氣時間延長,造成并發癥。準確判斷脫機時機對于老年機械通氣患者的治療十分重要。一些研究采用程序化脫機方案,發現可以顯著提高脫機成功率[2,3]。本研究基于近年來的研究進展,將利鈉肽和綜合脫機指數加入脫機評估程序,制訂改良程序化脫機方案指導老年患者脫機,收到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采用前瞻性隨機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9年6期2019-07-31

  • 20例重型顱腦創傷患者脫機困難原因總結及處理策略
    因好轉后,應盡快脫機,脫機延遲無疑將增加患者的呼吸系統并發癥。如何快速、安全、有效地撤機,是一個重要的臨床問題[2~3]。因此,本文收集了我科收治的20例重型TBI合并脫機困難患者的相關資料,分析脫機困難的原因及其處理對策,為提高重型TBI患者脫機的成功率提供依據。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我院神經外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例重型TBI患者,GCS評分3~8分,其中手術治療15例,保守治療5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齡24~73歲

    安徽醫專學報 2019年2期2019-05-23

  • 綜合脫機指數與用力呼吸指數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機械通氣患者脫機結局的價值
    ,故該類患者存在脫機困難的現象[2]。因此,探討AECOPD脫機指數有助于提高脫機困難患者的脫機成功率。本研究探討綜合脫機指數(integrated weaning index,IWI)和用力呼吸指數(respiratory exertion index,CORE)對AECOPD患者脫機能力的預測價值,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呼吸疾病重癥監護室收治的 60例AECOPD機械通氣患者為

    廣西醫學 2019年4期2019-03-19

  • 集束化護理管理對ICU膿毒癥患者早期脫機的影響
    U膿毒癥患者早期脫機的影響。 方法 選擇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入ICU治療的膿毒癥并且接受機械通氣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n=50)及對照組(n=50),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增加集束化護理管理。記錄每位患者脫機開始時的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APACHE II)評分,血氣分析,血鈣、鎂、磷,脫機前機械通氣時間、脫機成功率、脫機成功所需次數、脫機全過程所需時間。 結果 脫機開始時,兩組患者的APACH

    中國現代醫生 2019年1期2019-03-19

  • 中心靜脈血氧飽和度監測在機械通氣患者脫機過程中的意義※
    重要的影響因素。脫機過程失敗會增加死亡風險,對脫機過程的評估,上機時間長短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1]。有創機械通氣治療可有效提升患者通氣情況,但相關研究報道顯示,持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可產生呼吸機依賴,降低一次脫機成功率[2]。機械通氣患者通過自主呼吸試驗(SBT)后,根據病情進行拔管,但符合拔管標準的少數患者仍出現拔管失敗(EF),臨床研究表明使用現有方法進行脫機,患者拔管失敗率較高。臨床中多種因素決定機械通氣患者是否能成功脫機且拔管,如何早期判斷發生

    中國民間療法 2019年24期2019-02-12

  • 前瞻性護理干預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脫機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功能恢復者可快速脫機, >2周則可能產生呼吸依賴, 造成脫機困難[2]。因此, 通過有效護理使患者實現早期脫機對降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依賴、促進自主呼吸功能恢復十分必要。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 分組對比前瞻性護理干預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脫機中的臨床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2~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 均達脫機條件, 自主呼吸有所恢復, 通氣及氧合功能良好, 血流動力學穩定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8年21期2018-11-19

  • 有創無創機械通氣序貫治療困難脫機的臨床分析
    水平達標時便給予脫機, 但有創通氣間斷脫機治療的臨床效果并不理想, 導致患者脫機困難。臨床表明機械通氣不能永遠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2], 過久的機械通氣還會讓患者產生依賴心理, 因此提高脫機成功率是必要的。有學者提出有創無創機械通氣序貫治療在困難脫機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顯著[3], 可以讓患者經治療后的各項指標很快達到脫機標準, 成功脫機。本次研究為了提高困難脫機患者的成功脫機率, 就本院收治的46例困難脫機患者分別給予有創無創機械通氣序貫治療與常規有創通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8年11期2018-06-21

  • 機械通氣患者脫機護理體會
    探討機械通氣患者脫機護理方法,為患者成功脫機提供借鑒和參考。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7月筆者所在醫院ICU收治的3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行機械通氣治療,給予患者呼吸訓練、心理護理、營養支持、適宜脫機時機、并發癥預防及處理等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觀察患者脫機情況。結果:經綜合護理干預,28例患者一次性脫機成功,成功率93.33%,2例患者二次脫機成功(6.67%),無患者多次脫機不成功或出現呼吸機依賴。結論:給予機械通氣患者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

    中外醫學研究 2017年23期2017-11-14

  • 呼吸機早期脫機對心胸外科術后患者恢復情況的影響
    0)?呼吸機早期脫機對心胸外科術后患者恢復情況的影響張應瓊, 陳元杏(湖北省恩施州中心醫院, 湖北 恩施, 445000)呼吸機早期脫機; 心胸外科; 術后; 恢復心胸外科手術患者手術創傷大,手術治療時間較長,所使用的麻醉劑效果持久性強,容易發生急性呼吸衰竭等并發癥[1]?;颊吆粑δ苁艿胶艽笥绊?,呼吸系統受損,對患者術后恢復造成的影響較大,所以對心胸外科手術患者需在術后給予有效呼吸機輔助呼吸[2]。長時間使用呼吸機會導致脫機困難、焦慮情緒及肺炎的發生率顯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年9期2017-06-09

  • 機械通氣患者三類脫機過程對臨床預后的影響
    機械通氣患者三類脫機過程對臨床預后的影響朱 瑞,周 亮,馬春霞目的 探討機械通氣患者三類脫機過程對臨床預后的影響,論證該分類方法的臨床優越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隊列研究,收集482例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根據脫機時間將患者分為簡單脫機組、困難脫機組、延長脫機組,比較三類脫機過程中患者的呼吸機使用時間、再次氣管插管率、氣管切開率、住院時間及死亡率。結果 延長脫機組患者的呼吸機使用時間[8.6 d(4.3~14.6 d)]、氣管切開率[13%(19%)]、住院

    寧夏醫學雜志 2017年4期2017-05-11

  • 呼吸機早期脫機對心胸外科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的影響
    00)呼吸機早期脫機對心胸外科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的影響張應瓊, 陳元杏(湖北省恩施州中心醫院, 湖北 恩施, 445000)呼吸機早期脫機; 心胸外科; 術后; 恢復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手術創傷大,手術治療時間較長,所使用的麻醉劑效果持久性強,容易發生急性呼吸衰竭等并發癥[1]。對于心胸外科手術患者,需在術后給予有效呼吸機輔助呼吸[2]。長時間使用呼吸機會導致脫機困難、焦慮情緒及肺炎的發生率顯著上升[3]。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心胸外科手術患者分別給予呼吸機延長治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年3期2017-03-15

  • ICU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患者的脫機護理
    械通氣治療患者的脫機護理姚澄云目的:探討ICU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患者的脫機護理方法,提高脫機成功率。方法:回顧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科收治的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120例,給予心理護理、自主呼吸試驗(SBT)護理等脫機護理措施。結果:120例患者中114例脫機成功,脫機成功率95%,6例脫機失敗,6例脫機失敗患者中包括呼吸衰竭4例,心力衰竭2例,均繼續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結論:做好ICU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患者的脫機前的心理護理、呼吸肌訓練,S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年9期2017-02-27

  • 重癥超聲:脫機過程中一種有用的評估工具
    張海翔重癥超聲:脫機過程中一種有用的評估工具龔仕金 宋佳 張海翔機械通氣是ICU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但是隨著機械通氣時間的延長,其相關的肺部并發癥及膈肌等呼吸肌萎縮的發生率上升,因而,及時的脫機對于機械通氣患者非常重要。重癥患者中撤機困難非常常見,有研究表明[1],將脫機失敗定義為自主呼吸試驗失敗或拔管后48h需要重新插管時,2 500例機械通氣患者中的脫機失敗率達31%。導致脫機失敗的原因眾多,除原發疾病控制不佳外,常見的原因為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障礙。因

    浙江醫學 2017年3期2017-01-13

  • 程序化脫機在呼吸機依賴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0032)程序化脫機在呼吸機依賴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古春梅(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重癥醫學科,重慶400032)目的探討呼吸機依賴患者的程序化脫機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該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8例產生呼吸機依賴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例。對照組行常規經驗性脫機訓練方式,觀察組行程序化脫機訓練方式。結果觀察組總脫機成功率為95.8%(23/24),對照組總脫機成功率為83.3%(20/2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

    現代醫藥衛生 2016年19期2016-11-05

  • 血漿腦鈉肽前體和降鈣素原水平檢測在機械通氣脫機中的應用分析
    平檢測在機械通氣脫機中的應用分析蔣翠霞【摘要】目的探討血漿腦鈉肽前體(pro-brain natrituretic peptide,pro-BNP)和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檢測在機械通氣脫機中的應用效果分析。方法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給予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中,選擇具有可比性的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在達到自主呼吸試驗標準后給予脫機,根據研究對象的脫機情況將其分成成功組與失敗組,分別對比兩

    實用檢驗醫師雜志 2016年2期2016-07-27

  • 檢測血漿腦鈉肽前體和降鈣素原水平對機械通氣脫機的指導意義
    衰竭患者機械通氣脫機的指導意義。方法 82例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治療患者, 在達到自主呼吸試驗標準后進行脫機, 將其分為脫機成功組59例和失敗組23例, 對比兩組NT-proBNP和PCT水平、氧合指數、平均心率和平均動脈壓的差異性。結果 失敗組的NT-proBNP和PCT水平顯著高于成功組, 氧合指數顯著低于成功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回歸分析可知, NT-proBNP和PCT水平是指導脫機成功的獨立危險因素(P【關鍵詞】 血漿腦鈉肽前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5期2016-02-20

  • 閉環通氣模式與自主呼吸實驗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脫機的影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脫機的影響費東生潘道卓宋文雨于曉提楊鎖柱韓旭(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黑龍江哈爾濱150001)摘要〔〕目的比較閉環通氣模式適應性支持通氣(ASV)與自主呼吸實驗(SBT)兩種脫機方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機械通氣脫機的療效。方法將60例需要接受機械通氣的COPD患者納入觀察。按隨機數字法分為ASV組(30例)和SBT組(30例)進行脫機,記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基礎疾病、入重癥醫學科時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年1期2016-02-19

  • 不同閉環通氣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脫機影響的比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脫機影響的比較費東生楊鎖柱潘道卓于曉提宋文雨韓旭(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黑龍江哈爾濱150000)摘要〔〕目的比較閉環通氣模式適應性支持通氣(ASV)與指令分鐘通氣(MMV)兩種通氣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機撤離的效果。方法60例接受機械通氣的COPD患者隨機(隨機數字法)分為ASV組(30例)和MMV組(30例)進行脫機,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基礎疾病、入重癥醫學科時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年23期2016-01-28

  • 閉環通氣模式適應性支持通氣與智能化脫機Smart Care/PS對COPD患者機械通氣脫機的療效對比研究
    支持通氣與智能化脫機Smart Care/PS對COPD患者機械通氣脫機的療效對比研究徐智晏明君高歡梁俊超(郫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四川 成都 611730)目的 比較閉環通氣模式適應性支持通氣與智能化脫機Smart Care/PS對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機械通氣脫機的療效。方法 選取接受有創機械通氣的70例COPD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35例,A組適應性支持通氣脫機法,B組智能化脫機Smart Care/ PS脫機,比較療效。結果 A組脫機時間

    中國醫藥指南 2015年10期2015-10-22

  • 動脈血氧合指數變化對重癥困難脫機患者脫機結果的預測價值
    數變化對重癥困難脫機患者脫機結果的預測價值常永梅 孫聰目的探討動脈血氧合指數(PaO2/FiO2)變化對困難脫機患者拔管失敗的預測價值。方法機械通氣超過48 h 的困難脫機患者中成功經歷兩步脫機策略后給予拔除氣管插管的68例患者入選為研究對象。根據拔管失敗定義(在24 h內需要重新插管)進一步分為拔管成功A組和拔管失敗B組, 各34例。測量兩組患者自主呼吸試驗(SBT)前及試驗后1 h的各項參數。結果SBT前A組氧合指數、動脈血氧分壓略低于B組, 但差異無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年7期2015-03-08

  • 老年呼吸衰竭病人使用呼吸機脫機時的護理體會
    竭病人使用呼吸機脫機時的護理體會李靜(河南省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河南鄭州450000)目的 探討老年呼吸衰竭長期依賴呼吸機的病人成功脫機的方法。方法 對各種原因導致的II型呼吸衰竭的病人12例,經口氣管插管,接受有創機械通氣治療,選取不同的模式,間斷脫機,鍛煉呼吸機,心理疏導,營養支持等護理。結果 II型呼吸衰竭的病人成功脫機5例,轉入普通病房;因肺部感染,肺功能不全,無法脫機4例,繼續治療;3例患者脫機后出現嚴重的并發癥短期內死亡。結論 準確把握脫機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 2015年7期2015-02-20

  • 閉環通氣模式脫機方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脫機的影響
    的重要組成部分。脫機延遲將造成COPD患者呼吸機依賴以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機械通氣相關并發癥。近年提出的程序化脫機(自主呼吸試驗法SBT)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在程序化脫機過程中,需要嚴密觀察患者呼吸、循環、意識等多方面的變化,多次進行血氣分析,并反復調整呼吸機的參數,脫機過程繁瑣并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閉環通氣模式是指智能系統在呼吸機送氣過程中,自動測量患者的一些呼吸力學指標(如順應性、氣道阻力等),再自動調整呼吸頻率、壓力、潮氣量等參數,如此反復進行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年20期2014-09-13

  • 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呼吸機依賴老年患者的影響
    項心理評分、成功脫機率及脫機時間、護理滿意度。結果 干預組患者抑郁、焦慮、敵對、恐怖、睡眠障礙評分均較干預前及對照組明顯降低(P[關鍵詞] 呼吸機依賴;個性化;心理護理;脫機;護理滿意度[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12-0102-03[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n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sychol

    中國現代醫生 2014年12期2014-06-10

  • 呼吸衰竭合并心衰患者脫機相關性肺水腫的研究進展
    然有明顯改善,但脫機階段的自主呼吸實驗(spontaneous breathing test, SBT)改變了肺部機械力學,降低了壓力支持和PEEP,導致耗氧增加和回心血量增加等,使心功能障礙危險因素重新暴露,從而使脫機相關的心源性肺水腫容易發生?,F就脫機相關性肺水腫發生、發展的機制和可能的預防作用作一綜述,以期探討是否能夠增加呼吸衰竭合并心衰患者的脫機成功率。一、脫機相關性肺水腫的發生機制脫機相關性肺水腫(weaning associated pulmo

    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 2014年3期2014-01-22

  • 血紅蛋白濃度變化對機械通氣患者脫機結果的預測價值
    2)機械通氣患者脫機失敗會導致一系列臨床并發癥和病死率的增加。多種因素均可能導致脫機失敗,其中脫機過程中患者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肺水腫是常見原因之一[1,2]。及早、準確地預測和判斷患者心功能不全可能導致的肺水腫,通過利尿和擴血管等治療就可能避免脫機失?。?]。心功能不全的機械通氣患者,由于脫機過程中回心血量的增多導致肺血管靜水壓增高,使得肺血管內液體移向肺間質。當“外漏”液體足夠量時,就會引起血管內血紅蛋白等變化。本研究旨在探討脫機前血紅蛋白濃度變化對機械通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4年2期2014-01-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