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薯

  • 氣霧培和珍珠巖基質培對馬鈴薯植株生長和結薯特性的影響
    幅提高單株微型薯結薯數量[3]。然而,AC 一次性投入費用過高,在運行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電能,且保證持續供電。另外,AC 對營養液管理要求嚴格,且植株根系對溫度等栽培環境較敏感等特點[4],要求由專門的及技術人員實施操縱,很難普及到種薯生產農戶。珍珠巖無土基質吸水能力較強,具有蜂窩狀結構可以吸附一定的水分和養分而對營養液組成、濃度要求較少。珍珠巖無土基質培(PSC)相對于AC一次性投入較低,對環境溫度和營養液的要求較低等特點易被種薯生產戶掌握[5,6]。本

    農業技術與裝備 2023年9期2023-11-07

  • 2021—2022年貴州省甘薯新品系多點鑒定試驗分析
    該品系株型直立,結薯集中,單株結薯3~6 個。薯塊長紡錘形,薯皮紫紅色,薯肉淡紫色,品質優。2)19-4-3 為食用型品種,由普薯32 集團雜交選育,兩年平均鮮薯667 m2產2 657.07 kg,比CK1增產38.83%,比CK2 增產59.39%;平均薯干667 m2產708.17 kg,比CK1 增 產20.67%,比CK2 增 產89.9%;平均薯塊干物率26.82%,比CK1 低12.39%,比CK2 高19.57%;平均商品薯率87.19。該

    南方農業 2023年14期2023-10-08

  • 栽插方式和密度互作對鮮食甘薯產量和商品品質的影響
    ,增加單位面積的結薯數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塊根產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塊根的中型薯比率和商品薯率。 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栽插方式由于移栽秧苗的角度和入土深淺不同導致結薯位點不同,進而影響甘薯的單株結薯數量、塊根產量及商品薯率[3-4]。 前人關于栽插密度或栽插方式與產量關系的研究較多[5-8],但關于二者互作對鮮食型甘薯產量和商品品質影響的研究較少。 因此,本研究以北方薯區主栽的鮮食型甘薯品種煙薯25 為材料,設置栽插方式和密度兩因素試驗,研究其對甘薯塊根產量及

    山東農業科學 2023年8期2023-09-13

  • 陰山北麓農牧交錯帶馬鈴薯脫毒種薯品種比較試驗
    2 m進行產量及結薯個數測定,重復3次。商品薯率=單薯重>150 g的重量/總重量×100%。其中,結薯個數分別為單薯重>150 g、50~150 g和2 結果與分析2.1 馬鈴薯種薯不同品種測試指標差異顯著性分析30個馬鈴薯種薯品種間的產量(F=19.97**)、商品薯率(F=44.14**)、結薯總個數(F=20.72**)、單株結薯個數(F=11.66**、11.22**、6.0**)、淀粉含量(F=159.9**)和干物質含量(F=157.3**)

    安徽農業科學 2023年16期2023-09-06

  • 外源激素及肥料調控對馬鈴薯霧培原原種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料對馬鈴薯產量和結薯數的影響由表 5 可以看出,馬鈴薯單株結薯數季節間無明顯差異,但單株結薯產量季節間有明顯差異,秋季單株結薯產量顯著大于春季。外源激素與肥料處理對春秋兩季單株結薯產量和單株結薯數均有影響。春季,S-3307處理單株結薯產量顯著高于CK,其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在秋季,噴施Ca(NO3)2、GA3+Ca(NO3)2、GA3+eBr處理單株結薯產量達到較高水平,顯著高于KH2PO4和S-3307處理,但與CK差異不顯著;春秋兩季,GA3+eBr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11期2022-11-05

  • 椰糠與草炭配比生產馬鈴薯原原種的綜合技術分析
    件下,單位面積的結薯數會增加,薯塊大小會降低,低密度下則相反[4-6]。彭承界[7]對扦插密度和施肥量進行正交試驗,發現在種植密度為12 000株/hm2的情況下,N施用量180 kg/hm2,K2O施 用 量330 kg/hm2,P2O5施 用 量90 kg/hm2,‘鄂馬鈴薯5號’的原原種產量最高。有研究顯示‘荷蘭15’脫毒苗扦插時,在不施有機肥的情況下最佳的N、P2O5、K2O施用量為10~12 kg/667m2、5~8 kg/667m2、12~16

    中國馬鈴薯 2022年3期2022-09-13

  • 不同栽培方式對甘薯產量及結薯習性的影響
    甘薯干物質積累、結薯習性、產量及商品薯率等的影響分析,提出適宜的種植模式,為甘薯的合理高效栽培提供科學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地概況試驗于2021 年在汾陽市山西農業大學經濟作物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 供試土壤為沙壤土質,試驗地前茬作物為芝麻,冬季閑置。 基礎土壤養分含量:有機質1.49%、堿解氮69.0 mg/kg、速效磷31.5 mg/kg、速效鉀118.6 mg/kg。1.2 試驗設計試驗采用品種和栽培方式雙因素裂區設計,甘薯品種為濟薯26 號

    農業科技通訊 2022年8期2022-08-23

  • 不同夜間溫度處理對馬鈴薯試管薯及塊莖形成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20℃會降低植株結薯數,而夜間溫度一旦超過25℃,塊莖產量就會急劇下降[8]。研究[9]顯示,塊莖初始形成期,與日間高溫相比,夜間高溫通過影響植株的同化產物分配,顯著降低了大薯(>100g)比例和早期收獲指數,造成產量的嚴重損失。有研究[10]表明,馬鈴薯塊莖形成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物學過程,涉及光周期、溫度、糖類物質、糖轉運體和植物激素等相關基因和通路的協同作用。應用多組學技術研究發現,CO/FT(CONSTANS/FLOWERING LOCUS T)介導

    作物雜志 2022年3期2022-07-06

  • 不同葉面處理對霧培馬鈴薯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鈴薯原原種的單株結薯數有重要促進作用。鄧蘭生等[13]研究表明,在滴灌施肥中尿素能更好的促進植株營養生長。韋冬萍等[14]利用不同葉面肥對馬鈴薯品種‘合作88’進行葉面噴施,結果表明0.5%尿素或0.3%磷酸二氫鉀能明顯提高葉片含氮量、干物質積累和產量。劉喜平等[15]研究表明,通過葉面噴施0.6 g∕m2硝酸鈣可使大田馬鈴薯產量明顯提高。李文霞等[16]研究表明,適量鈣素可提高馬鈴薯植株葉綠素含量和凈光合速率,延緩植株衰老和提高商品薯數量。大量研究表明,

    中國馬鈴薯 2022年2期2022-07-05

  • 隴南市武都區春播馬鈴薯品種對比試驗
    在發棵期、花期及結薯期封壟前進行追肥,追施碳酸氫銨150 kg/hm2,同時結合施肥還拌入5%甲基異柳磷15 kg/hm2防治地下害蟲。在現蕾期及時摘除花蕾,以節約養分,促使塊莖膨大。由于馬鈴薯對硼、鋅微量元素比較敏感,在開花和結薯期用0.1%~0.3%硫酸鋅、0.5%的磷酸二氫鉀、尿素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每隔7 天噴施1 次,共噴施2 次。3.5 病蟲害防治為防止晚疫病的發生,在現蕾期至塊莖膨大期用5%香芹酚水劑1 500 ml/hm2(或72%的霜脲錳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2年11期2022-06-21

  • 不同馬鈴薯品種(系)霧培微型薯產量評價
    、匍匐莖分枝數及結薯性能,計算平均值。全生育期共取樣3次(苗期、匍匐莖形成期和結薯期),最后一次取樣后開始收獲薯塊,測定結薯數、平均單薯重和總薯量。株高(cm):莖基部到頂端生長點的距離,用直尺來測量。莖粗(mm):莖基部最粗處莖的縱橫二向直徑的平均值,用游標卡尺測量。根長(cm):以莖基部到根的末端,用直尺來測量。匍匐莖數量和分枝數:采用直接計數方法。結薯性能測定:總薯塊數和總薯量等,薯重用1‰電子天平稱量。定植后70 d 開始采收重量>5 g的小薯,此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2年10期2022-06-20

  • 馬鈴薯微型薯霧培法生產營養液配方研究
    度提高微型薯單株結薯率,還可以解決馬鈴薯原原種生產中的氣候和地域問題,實現微型薯的自動化、標準化和規?;a[3-4]。馬鈴薯微型薯霧培法生產研究中營養液是技術的核心,馬鈴薯植株只有處于合適的營養液配方下才能獲得理想的產量和質量[5]。通過研究不同營養液配方對霧培馬鈴薯脫毒苗生長、發育及結薯、產量的影響,篩選出較為適宜霧培馬鈴薯不同生長時期的營養液配方,以期為霧培技術高效、優質生產馬鈴薯微型薯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1 材料與方法1.1 供試材料供試材料為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2年8期2022-06-20

  • 氮、磷、鉀肥施用方式和施用量對甘薯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
    成莖葉徒長、延遲結薯等問題[7-10]。磷是植物體內許多重要有機化合物的組分,雖然甘薯對磷肥的需求量較少,但合理施用磷肥有利于塊根膨大和品質提高[11-12]。與磷肥需求相反,甘薯是喜鉀作物,全生育期對鉀肥都有一定的需求量,合適的施用方式和施用量可以提高甘薯的產量并改善其品質[13]。氮、磷、鉀肥的合理搭配施用可以實現甘薯在化肥減量施用基礎上仍能夠保質保產的目標,已經成為近些年的研究熱點。目前,關于氮、磷、鉀肥在甘薯上的施用研究大多集中在氮、磷、鉀肥施用量

    河南農業科學 2022年11期2022-02-02

  • 陜西榆林地區播種期和種植密度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粗壯,葉片肥大,結薯早且集中具有高產抗病耐旱耐瘠的特點。1.2 試驗地試驗地在榆林市清澗縣李家塔鎮辛莊村,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風沙嚴重,雨量年際變化較大,平均氣溫7.9℃,年降水量316.9 mm,無霜期約141 天。生態條件與隔離條件良好,無檢疫性病害[1]。1.3 種薯處理選擇優質的出窖種薯,除去不同損傷的薯塊,使用薯皮光滑、細膩、新鮮、整齊的壯齡薯,選擇5±1 g 的種薯。種薯經過長時間低溫儲藏,低溫抑制了生理機能,出現休眠狀態,出

    農業工程技術 2021年29期2021-12-30

  • 苗源及栽培密度對馬鈴薯原原種生產的影響
    收獲,記錄各小區結薯數和結薯重量,計算單株和單位面積結薯數和結薯重量,同時,將原原種分為5 個等級,即小于1 g,1~3 g,3~5 g,5~10 g,大于10 g,記錄各級別原原種數量,計算各級別原原種比例。1.4 數據分析采用Excel 2007 和DPS 15.10 統計軟件計算與分析試驗數據。2 結果與分析2.1 苗源和密度對植株農藝性狀的影響苗源對株高、根長、匍匐莖數量和分枝、葉綠素SPAD 及單株干物質積累量均有顯著影響,而密度對根長、匍匐莖數

    中國馬鈴薯 2021年5期2021-12-21

  • 甘薯栽培技術
    右的淺土層。此法結薯條件基本一致,各節位基本都能生根結薯,并且均勻,適合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但此法抗旱性較差,如遇高溫干旱、土壤瘠薄等不良環境條件,則容易出現缺株或弱苗。4.2 斜插法斜插法適于短苗栽插。苗長15 ~20 cm,栽苗入土約10 cm,地上留苗5 ~10 cm,薯苗斜度為45°左右。該方法特點是栽插簡單,薯苗入土的上層節位結薯較多且大,下層節位結薯較少且小。優點是抗旱性較好,成活率高,單株結薯少而集中,適宜山地和缺水源的旱地。4.3 船底形栽

    電腦迷 2021年3期2021-11-28

  • 淮山垂直打孔定向結薯栽培技術對比試驗分析
    淮山垂直打孔定向結薯栽培、塑料膜片定向結薯栽培和傳統方法栽培三個處理,三個重復,共9 個小區。采取隨機排列,每小區面積為35m×1.4m,計49m2,共計441m2.起畦:畦寬1m,溝寬0.4m,畦高0.3m,株行距為1.4m×0.2m。試驗區小區示范圖:A區為垂直打孔定向結薯栽培模式、B 區為塑料膜片定向結薯栽培模式、C 區傳統方法栽培模式。2 成本對比三種種植模式畝均所需的種子、有機肥、化肥、竹桿等物料相同:種子206kg 合824 元、有機肥1000

    現代農業研究 2021年3期2021-11-27

  • 不同有機肥和化肥施用配比對馬鈴薯干物質生產及產量的影響
    kg/hm2,在結薯初期追施高鉀水溶肥(N、P2O5、K2O比例為18∶5∶27)150 kg/hm2。 播種期為2020年3月12日,收獲期為2020年7月8日。其他管理同當地馬鈴薯大田高產栽培管理。1.3 數據獲取與分析在馬鈴薯各主要生育期(團棵期、發棵期、結薯初期、結薯盛期和成熟期),各小區選取代表性植株3株,進行破壞性取樣。先將植株用清水沖凈,濾紙吸干后,將根、莖、葉和塊莖進行分裝,于烘箱內105℃殺青30 min,再于80℃烘干至恒重取出,稱量各

    農業科技通訊 2021年6期2021-06-25

  • 馬鈴薯塊莖膨大特性及其與單薯鮮重之間的相關性
    蓋種植均可以提高結薯數,增加單薯鮮重,提高塊莖產量[7];塊莖的干物質積累量、單薯鮮重和產量均隨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小,施氮量為105kg/hm2時效果最佳[8]。但關于馬鈴薯塊莖膨大特性及膨大參數與單薯鮮重相關性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田間試驗定量分析不同處理馬鈴薯單薯鮮重和塊莖膨大速率等隨結薯天數的變化規律,以及各塊莖膨大參數與單薯鮮重之間的內在關系,以期為馬鈴薯結薯期的生長調控管理和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1 材料與方法1.1 供試材料

    作物雜志 2021年2期2021-05-13

  • 壟上雙行不同種植密度對馬鈴薯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通風透光、利于結薯等優點[2]。小整薯播種相對于切塊播種來說,具有減少病菌感染,出苗齊、出苗壯,減少人工成本等優點,大壟雙行栽培結合小整薯播種,兩種優勢結合更能增加馬鈴薯產量和經濟效益。種植密度是影響作物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品種、不同地力采用合適的種植密度才能獲得高產,馬鈴薯也同樣如此[3-4]。大壟雙行栽培模式在馬鈴薯種植中被廣泛應用,壟體上株行距的改變,構成了不同的種植密度和群體結構,影響馬鈴薯的生長發育以及植株對水、肥和光的分配與利用[5-6]

    鄉村科技 2021年33期2021-03-16

  • 紅薯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可以延長生長期,結薯早,結薯數量明顯增多,塊根膨大時間加長,增產明顯。長蔓品種,地力肥沃的稀植,畝栽培3000 ~3500 株;短蔓品種地力較薄的密植,畝栽培4000 株。3 栽培技術3.1 地膜覆蓋,適時早栽,可以有效延長紅薯生長期,充分增加營養物質的積累。3.2 采用壟作栽培技術。壟作栽培土層疏松,透氣性強,增加表面積,提高地溫,可以促進紅薯的快速膨大。小壟單行栽培,壟距70 cm,壟高15 ~20 cm;大壟雙行栽培,壟距80 ~90 cm,壟高25

    現代農村科技 2020年11期2020-12-19

  •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對馬鈴薯組培苗生長的影響
    鈴薯組培苗生長和結薯的影響,探求組培苗增殖、結薯的最適培養基配方,為規?;a組培苗和試管薯提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6-BA在低濃度時對組培苗的長高、結薯有促進作用,高濃度下有抑制作用,但有利于增加葉片數;NAA在低濃度下有利于組培苗的長高、葉片數的增加,在高濃度下有利于結薯,且2種激素之間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最適于組培苗增殖的激素配比為2.00 mg/L 6-BA+0.01 mg/L NAA,最適于結薯的激素配比為2.00 mg/L 6-BA+1.00

    安徽農業科學 2020年21期2020-12-11

  • 蔗糖濃度、溫度及光照強度對試管薯誘導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結薯數最高的是處理3,為87.33粒,最低的是處理處理5,為65.00粒;結薯重最大的是處理3,為4.63g,最小的是處理1,為3.46g;對結薯數和結薯重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表明不同處理對試管薯結薯數、結薯重的影響具有極顯著差異;處理3、處理4的結薯數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結薯重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2.2 不同溫度對馬鈴薯試管薯的影響黑暗誘導結束后,對試管薯進行測產,記錄大薯數、大薯重、小薯數和小薯數,測產結果如表2所示:表2 不同溫度對

    安順學院學報 2020年5期2020-11-18

  • 美國薯條加工型馬鈴薯品種原原種繁育研究
    件對品種原原種的結薯性進行聚類分析。2 結果與分析2.1 不同材料的株高和長勢株高和長勢反映了品種的適應情況。在株高方面,與對照云薯401(S 02-259)相比,M 12和M 25的株高中位數以及變異幅度與云薯401最接近;M 10、M 14、M 15、M 34和M 4株高高于云薯401,但是變異幅度比云薯401大,特別是M 10,表明這5個材料整齊度稍差于云薯401;其余16個品種或品系材料,株高低于云薯401,有些材料株高非常低,譬如M 18(圖1

    種子 2020年9期2020-10-23

  • 馬鈴薯不同基因型試管薯形成能力比較及遺傳位點分析
    或表現在早熟品種結薯更早[14],或表現為早熟品種形成的試管薯更大[15,16]。上述結果說明基因型在試管薯誘導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基因型的馬鈴薯在試管塊莖形成能力、形成時間以及塊莖的數量和重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異。上述研究多是在少數基因型(品種)中探討遺傳基礎對試管薯形成的影響,然而,除了明確基因型差異在很大程度上能影響試管薯形成之外,這種影響是否普遍存在、是否有規律可循等都并不清楚。本研究比較了4個雜交組合后代共222個基因型材料在相同誘導條件下的試管

    中國馬鈴薯 2020年3期2020-07-17

  • 酸度介導連作基質下馬鈴薯原原種產量及瘡痂病防控研究
    但基質酸化過程對結薯會有一定脅迫[11-12]。酸度介導處理對薯塊正常生長的脅迫程度以及對瘡痂病的防控效果究竟如何,在找到能夠獲得穩定結薯性和降低瘡痂病發生率的酸度介導合適范圍都需要開展相關研究?!颈狙芯壳腥朦c】以此為出發點,本試驗在馬鈴薯原原種結薯期,利用不同pH值磷酸溶液介導處理基質的方法,研究了連作基質繁育馬鈴薯原原種時不同品種的薯塊單株結薯數、單株有效結薯數(薯塊質量≥2 g)、薯塊瘡痂病感病率以及病情指數,分析了酸度介導處理與品種間的互作效應,以

    西南農業學報 2020年12期2020-05-25

  • 氮素水平對霧培馬鈴薯氮磷鉀吸收、積累和分配規律的影響
    次,1個月后開始結薯時,將苗向槽內拉進5 cm左右,以防止薯塊堵塞栽培孔和促進更多匍匐莖的生成,試驗期間進行適當的病蟲害防治。1.2 項目測定及方法1.2.1 干物質含量、全氮、全磷、全鉀含量測定 分別在定植45 d(塊莖形成期)、60 d(塊莖膨大期)、75 d(淀粉積累期)、90 d(成熟期),每小區隨機選取8株,先用流水沖洗干凈并吸干水分,分別稱取葉片、莖稈、根系、塊莖4個部分的鮮重,105 ℃殺青30 min后,80 ℃烘干至恒重,稱取干重,計算干

    西南農業學報 2020年12期2020-05-25

  • 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過小,植株徒長,結薯多但是單個果小,密度過大,結薯大但結薯少,影響產量。一般種植株距為18cm-30cm,行距為60cm-70cm。3、播種阜新地區適合壟作,播種時開深度為10cm-15cm的播種溝,然后點種、施肥、合壟覆土。根據土壤條件、氣候和種薯大小決定覆土的厚度,不能太深或太淺,通常厚度在7cm-8cm。隨著播種再將用75%辛硫磷按1:2000拌成的毒土撒施在種塊旁邊。六、田間管理田間管理是馬鈴薯生長發育并取得高產的重要環節。根據馬鈴薯的生長狀況、生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31期2019-11-23

  • 苗床增溫在冬季馬鈴薯脫毒苗栽培中的應用研究
    升快,適合扦插和結薯的時間有限,提高繁殖率空間小[11]。而成都平原冬季常年氣溫0~10℃,如果過早扦插,又會因溫度低,導致植株成活率低和生長勢弱[12-13]。因此,本試驗通過在苗床上安裝控溫裝置和加蓋小拱棚,提高溫度,前移組培苗扦插時間,研究苗床增溫技術在冬季繁育馬鈴薯脫毒苗中的應用效果,探索提高馬鈴薯原原種生產效率的有效途徑。1 材料和方法1.1 試驗材料供試材料為馬鈴薯品種蓉紫芋5 號脫毒試管苗。1.2 試驗方法試驗安排在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溫江本部馬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19年5期2019-11-02

  • 品種和密度對甘薯脫毒微型薯產量與數量的影響
    中熟、長蔓,單株結薯數約3.8個。浙紫薯3號是食用紫薯品種,早熟、中蔓,單株結薯數約4.2個。浙薯48是紅皮紅肉食用品種,中熟、短蔓,單株結薯數約4.7個。1.2 處理設計品種試驗。試驗于2016年在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杭州試驗大棚進行。浙薯13、浙紫薯3號、浙薯48的脫毒試管苗于3月20日開始在基質槽擴繁脫毒種苗,至9月25日擴繁5代,每株試管苗擴繁脫毒種苗1 000株以上。試驗重復3次,順序排列,每小區為寬80 cm、長16 m基質槽,面積12.8 m2,

    浙江農業科學 2019年9期2019-09-24

  •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對馬鈴薯組培苗生長的影響
    NAA,最適于其結薯和生根的激素配比為2.00 mg/L 6-BA+1.00 mg/L NAA。在培養基中添加馬鈴薯比添加香蕉更有利于馬鈴薯組培苗葉片的生長,最適添加濃度為100 g/L;在培養基中添加香蕉比添加馬鈴薯更可以促進馬鈴薯組培苗植株的橫向生長,最適添加濃度為50 g/L。關鍵詞:馬鈴薯;組織培養;添加物;增殖;結薯;生根中圖分類號:S532.04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11-0124-04馬鈴薯(So

    江蘇農業科學 2019年11期2019-07-22

  • 種薯大小和穴盤育苗對秋馬鈴薯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g以上小薯單株結薯數可達59.2個,大大提高脫毒馬鈴薯的繁殖效率[3],脫毒原原種經過一代繁育,脫毒小薯即可用于生產。利用脫毒小薯穴盤基質育苗技術,秋馬鈴薯可以提早育苗,延長大田生育期,提高產量。2014年秋季進行了馬鈴薯不同脫毒小薯大小和穴盤育苗的栽培試驗,為脫毒小薯在秋馬鈴薯種薯上的應用提供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材料試驗材料為費烏瑞它(Favorita),生育期60~65 d[4]。脫毒種薯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2014年春季繁育。按照脫毒種薯

    種子 2019年6期2019-07-13

  • 三重調控對霧培繁殖馬鈴薯原原種產量性狀的影響
    ,收獲并統計合格結薯數(>2 g/粒),每個處理調查10個位置(或株),各處理設3次重復。針對溫物化三控,對不同熟期品種和植株管理方法,調查生育期間植株生長和結薯情況。于最后一次處理3周后即4月29日(約移栽后90 d)調查植株主莖高,于3月16日(50 d)、4月16日(80 d)和5月6日(100 d)統計合格結薯數,于5月6日一次性收獲。每個處理調查10株,各處理設3次重復。1.4 數據處理利用Excel 2007 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做表,并且利用S

    西南農業學報 2019年12期2019-04-26

  • 葉面調控對馬鈴薯新品種微型薯結薯的影響
    鍵環節。微型薯的結薯性受營養供給和激素調節影響較大。有研究表明,在結薯期內通過適當的營養調節和激素調控,能夠顯著增加薯塊膨大,獲得理想的經濟效益[1]。昭通市巧家縣地處金沙江峽谷地帶,海拔600~4000 m,地形垂直落差大,立體氣候典型,適宜在冬作、小春、大春等多季節進行馬鈴薯繁育,是滇東北地區冬早春馬鈴薯的主要產地。巧家縣近年主要推廣種植的馬鈴薯品種有青薯9號、云薯505和麗薯6號等。為健全新品種種薯繁育體系,提高微型薯產量,本研究選取不同種類和濃度的

    作物研究 2019年2期2019-04-02

  • 馬鈴薯塊莖形成的光周期調控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發現,長日照抑制結薯決定了馬鈴薯對栽培區域的適應性,其調控機制既是馬鈴薯進化研究的一個熱點,也關系到馬鈴薯廣適品種的選育。華中農業大學馬鈴薯團隊創建了結薯對光周期反應具有明顯差異的遺傳材料,經轉錄組分析發現光受體基因與結薯的光周期響應有關。進一步利用獨特的試管薯研究平臺,通過調控所有5個馬鈴薯光敏色素基因在馬鈴薯中的表達,首次證明光敏色素F(StPHYF)參與了長日照抑制塊莖形成的生物學過程。研究表明,長日照能夠促進StPHYF與光敏色素B(STPHYB)

    蔬菜 2019年1期2019-01-04

  • 馬鈴薯新品種鄂馬鈴薯15
    性弱。匍匐莖短,結薯集中,商品薯率70.2%。塊莖扁圓形,薯皮淡黃色、光滑,薯肉白色,芽眼中等深。薯塊干物質含量22.28%,淀粉含量15.58%,還原糖含量0.06%,維生素C含量201.2毫克/公斤,蛋白質含量2.4%。平均單株主莖數5.6個左右,單株結薯數10.5個左右,單薯重54克左右,每畝產量為1938公斤。(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國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 郵編:445000)

    農村百事通 2018年19期2018-11-16

  • 蔗糖,GA與液體培養基對馬鈴薯塊莖形成的影響
    件下馬鈴薯植株的結薯數量以及塊莖干物質量明顯高于0%蔗糖的處理和4%蔗糖處理[14];霍鳳玲等[15]在馬鈴薯試管苗的培養基中添加高濃度的蔗糖誘導會使馬鈴薯結薯增多。由此表明高濃度外源蔗糖對馬鈴薯田間培養和試管培養均具有促進塊莖形成的作用。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人對外源添加GA對馬鈴薯生長和塊莖形成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幾乎所有報道都一致認為,GA促進了馬鈴薯整株或離體莖、葉和匍匐莖的生長,但抑制或延緩了塊莖的形成[16],認為光周期與溫度對結薯的影響其實

    生物技術通報 2018年7期2018-08-18

  • 扦插方式對甘薯結薯習性和商品薯率的影響
    夠促進多發根,多結薯,產量提高10%~20%。金珠群等[10]研究表明,不同的扦插方式對甘薯的產量、結薯習性以及薯體外形有著較大的影響。項永齋等[11]研究表明,直播栽培能夠延長生育期,提高鮮薯產量和商品薯率??梢?,栽培方式的不同影響甘薯的生長發育。近年來,關于甘薯肥料、密度等高效栽培措施已進行了較多的研究,而關于不同扦插方式對甘薯生長發育及結薯習性的影響研究并不多。商薯12號是高淀粉型品種,因適應強、表現好,在全國各地廣泛種植,為完善商薯12號高效栽培措

    山西農業科學 2018年7期2018-07-13

  • 遮光處理和噴施葉面肥對春季馬鈴薯原原種繁育的影響
    ndigena)結薯要求短日照條件,引入歐洲后人工選擇成為能適應長日照條件下的結薯類型[2]??梢?,馬鈴薯的結薯性和光照時長、營養供給和激素調節有著密切相關性[3-9]。本試驗旨在通過遮光處理和噴施葉面肥的措施,在滇中馬鈴薯多季作區繁育馬鈴薯原原種,達到縮短馬鈴薯原原種繁育的生長周期和提高結薯數的目的,從而能避免前期凍害和后期高溫長日照對馬鈴薯原原種繁育的影響,提高該區域馬鈴薯原原種繁育的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為云南省馬鈴薯原原種繁育提供技術支撐。1 材料與

    江蘇農業科學 2018年10期2018-06-07

  • 甘薯高產無公害栽培技術
    m深的淺土層中,結薯條件基本一致,各節大都能生根結薯,很少空株,薯數較多而均勻。在水肥較好的地塊,能發揮其結薯多而均勻的優點,可獲得高產。斜栽法(用鋤頭栽插):為各地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的特點是薯苗入土節位的分布位置介于水平栽法與直栽之間,單株結薯個數比水平栽法少,而比直栽多,上層節位結薯較大 (門薯),下層節位結薯較少甚至不結薯。其特點是:結薯較大、可提高密度。船底形栽法:將苗的中部壓入土中,讓首尾兩頭翹起如船底,在土質肥沃、土層深厚、無干旱威脅的條件下

    現代農業 2018年1期2018-02-17

  • 論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使植株生產苗壯,結薯多而大,采取封冬前整地,加強土壤熟化,增加土壤活土層,調節土壤中水、肥、氣和熱狀況,是馬鈴薯高產的基礎條件。2 選用良種選種是馬鈴薯高產的一個重要環節,而選用優良脫毒馬鈴薯品種是高產栽培的基礎。適宜品種應早熟、高產、穩產,綜合抗病性較強,品質較好。既適合露地種植又可保護地栽培,結薯集中,薯塊大,產量高,商品性好。3 切塊催芽種薯切塊種植,能促進塊莖內外氧氣交換,破除休眠,提早發芽和出苗。但切塊時,易通過切刀傳病,引起爛種、缺苗或增加田間

    農民致富之友 2018年22期2018-01-29

  • 馬鈴薯施用黃腐酸肥料試驗初報*
    ,調查各處理單株結薯情況,并實收測量每處理總產及商品薯率。表 1 各處理肥料用量對照表2 結果與分析2.1 不同處理產量表現詳見表2,根據收獲測產結果可以看出,產量最高的是處理2,即在常規施肥的基礎上增施黃腐酸肥料的處理,折合每公頃產30.24t;產量排第2的處理是對照處理,折合每公頃產29.30t;產量最低的處理是處理3,即減少1/3農家肥但增施黃腐酸肥料的處理,折合每公頃產28.04t。其中處理2較處理1增產0.94t/hm2,增幅3.2%;處理3較對

    四川農業與農機 2017年5期2017-11-10

  • 試管薯誘導期溫度對‘寧薯14號’結薯率的效果
    對‘寧薯14號’結薯率的效果張小川1,2,頡瑞霞1,2*,王效瑜1,2,郭志乾1,2,吳林科1,2,余幫強1,2,張國輝1,2,李玉蓮1(1.寧夏農林科學院固原分院,寧夏 固原 756000;2.國家馬鈴薯改良中心固原分中心,寧夏 固原 756000)為探明試管薯誘導期溫度對試管薯結薯率的影響效果,以馬鈴薯品種‘寧薯14號’為試驗材料,在試管薯誘導期,研究了溫度(13±1)℃、(15±1)℃、(17±1)℃、(19±1)℃和(21±1)℃對‘寧薯14號’結

    中國馬鈴薯 2017年3期2017-07-05

  • 氮磷鉀用量對宣薯2號產量及結薯特性的影響
    對宣薯2號產量及結薯特性的影響周應友1,付 梅2*(1.遵義縣農牧局農技站,貴州 遵義 563100;2.貴州省農作物技術推廣總站,貴州 貴陽 550001)在馬鈴薯與玉米套種模式下開展了氮磷鉀不同用量對中晚熟馬鈴薯品種宣薯2號產量的影響試驗,旨在為遵義縣提出高效益的施肥方案。結果表明,不同氮磷鉀用量對中晚熟馬鈴薯宣薯2號產量及結薯特性均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對生育期影響不大。在一定范圍內,單株結薯數和單株薯重與氮磷鉀用量成正比,單株結薯數與單薯重成反比關系;

    耕作與栽培 2016年6期2017-01-17

  • 行距對馬鈴薯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密度下,主莖數、結薯數、產量都是隨行距的增加而呈現遞減的變化趨勢;在7.2株·m-2的種植密度下,主莖數、結薯數、產量是隨行距的增加而呈現“增-減-增”的變化趨勢;同一密度下,淀粉含量隨行距增加變化不明顯,大部分維持在15%~16%之間??傮w來看,同一密度下不同行距間對主莖數、結薯數、產量及淀粉含量的影響均差異不顯著。馬鈴薯;行距;農藝性狀;產量馬鈴薯作為一種優質的糧食和蔬菜類的兩用作物,以其產量高、用途廣、潛力大的優勢在中國農業生產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 2016年5期2017-01-11

  • 不同培養基對馬鈴薯試管薯形成的影響
    大白3個品種進行結薯試驗。觀察不同培養方式各個品種的結薯表現。該研究為優化馬鈴薯試管薯工廠化生產提供了理論依據。關鍵詞:培養基;試管薯;結薯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22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材料馬鈴薯品種費烏瑞它、中薯5號、早大白選用湖北凱瑞百谷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脫毒試管苗。1.2 試驗方法供試品種:費烏瑞它、中薯5號、早大白。固體培養基a:MS完全培養基+8%食用白砂糖+0.6

    農業與技術 2016年6期2016-05-14

  • 2016年湘審馬鈴薯品種
    較淺,薯肉黃色。結薯集中,單株結薯5~8個。出苗后80天左右收獲??剐暂^強,商品性好,食用品質佳。鮮薯塊莖干物質含量16.53%,淀粉含量13.6%,粗蛋白質含量2%,還原糖含量0.31%,維生素C含量23.8毫克/100克。適合鮮食和加工。2014年秋季湖南省區域試驗,每667平方米產量1508公斤;2015年春季續試,每667平方米產量1867公斤。紫玉(湘審薯2016002) 由湖南農業大學和湖南省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選育的早中熟彩色馬鈴薯品種

    湖南農業 2016年12期2016-03-10

  • 播種期對秋馬鈴薯中薯5號產量及主要性狀的影響
    秋馬鈴薯的產量、結薯性狀以及瘡痂病發生程度。結果表明,在浙江中西部秋馬鈴薯最適宜播種期在9月15日前后,產量高,商品性好,并有利于減輕瘡痂病發生。秋馬鈴薯;播種期;產量;瘡痂病文獻著錄格式:吳美娟,黃洪明,周起松.播種期對秋馬鈴薯中薯5號產量及主要性狀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5):644-646.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523蘭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秋馬鈴薯是當地的特色農作物之一[1]。9月

    浙江農業科學 2015年5期2015-11-25

  • 內蒙古馬鈴薯主栽品種試管薯誘導因子研究
    品種費烏瑞它適宜結薯的外源植物生長物質濃度分別為:α-萘乙酸1 mg/L、多效唑1 mg/L、矮壯素6 mg/L、BA 10 mg/L。馬鈴薯品種克新1號適宜結薯的外源植物生長物質濃度分別為:α-萘乙酸3 mg/L、多效唑0.1 mg/L、矮壯素4 mg/L、BA 8 mg/L。[結論]在有外源植物生長物質添加的情況下,馬鈴薯品種費烏瑞它及克新1號均會表現促進結薯。馬鈴薯;主栽品種;試管薯;誘導因子馬鈴薯試管薯(microtuber)是通過組織培養的方法在

    園藝與種苗 2015年12期2015-11-04

  • 兩種水溶肥在馬鈴薯生產上的追肥效果試驗
    年3月29日)、結薯期(4月8日)、薯塊膨大期(4月17日)葉面追肥3次(表2)。采用兩因素完全隨機區組排列,11個處理,3次重復,各小區面積為12m2,種植密度6000株/667m2,其他田間管理措施按照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規程執行。1.3 測試項目與數據處理在馬鈴薯收獲前2d,每個小區按照5點取樣法,隨機在小區4個邊角和中央區域選擇5株,統計單數結薯數,并稱取單株塊莖重量;收獲后,測定每個小區薯塊產量,并統計大中薯率。數據應用SPSS19.0進行方差分析

    四川農業與農機 2015年6期2015-07-07

  • ‘隴薯3號’和‘隴薯7號’試管結薯關鍵條件優化
    條件下馬鈴薯試管結薯的研究還未見報道,利用自然光培養室生產試管薯,設備簡單,節約成本,可充分利用自然空間工廠化批量生產試管薯。本試驗以‘隴薯3號’和‘隴薯7號’為材料,研究了自然光照、溫度、培養基等試管薯生產關鍵條件的誘導效果,進一步探索高效優質低成本規?;a試管薯的新途徑。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材料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保存的‘隴薯3號’和‘隴薯7號’脫毒試管苗。1.2 試驗地點及時間試驗在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脫毒中心進行,試驗時間在

    中國馬鈴薯 2015年3期2015-04-16

  • 蔗糖濃度及苗齡對馬鈴薯新品種‘麗薯6號’試管薯誘導的效果
    系。綜合分析單株結薯數及單株結薯速率,結果表明:‘麗薯6號’誘導試管薯的最適苗齡為80 d,最適蔗糖濃度為10%。在此處理下單株結薯數最多,且結薯最早,生產效率高于其他處理。馬鈴薯;試管薯;蔗糖;苗齡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為茄科茄屬草本塊莖植物,是一種分布廣、適應性強、產量高的經濟作物。然而因其為無性繁殖作物,極易導致病毒在塊莖內積累和傳遞,從而引起種薯退化,大幅度減產,嚴重時甚至不能留種。利用馬鈴薯脫毒種薯作種是防止病毒危害和

    中國馬鈴薯 2013年2期2013-04-25

  • 基施有機肥對馬鈴薯原原種生產及二次結薯的影響
    原原種生產及二次結薯的影響吳玉紅,劉勇,郝興順*,付偉偉,陳進,李小安,李元福(漢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陜西漢中723000)以早熟馬鈴薯‘早大白’為供試品種,在防蟲溫室內進行了有機肥對脫毒馬鈴薯試管苗生長及二次結薯影響的試驗,旨在探索提高微型薯產量及試管苗利用率的途徑。試管苗移栽70 d后收獲微型薯并盡量保護好根系,繼續使其結薯,進行多次收獲。結果表明:多次收獲微型薯的產量遠高于一次性收獲的微型薯產量,因此二次結薯可大大提高試管苗的生產效率。全部追施處理二

    中國馬鈴薯 2013年5期2013-04-13

  • 3個特色馬鈴薯品種
    淺,芽眼數中等。結薯集中,單株結薯6個~8個。薯體長橢圓形,表皮光滑,呈黑紫色,烏黑發亮,富有光澤。薯肉深紫色,致密度緊,其本身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經高溫油炸后不需添加色素仍可保持原有的天然顏色。淀粉含量13%~15%,粗蛋白質2.3%,每100克鮮薯中含維生素C17毫克。耐旱、耐寒性強,抗早疫病、晚疫病、環腐病、黑脛病、病毒病。每667平方米產量2000公斤~2500公斤。適應性廣,適宜全國馬鈴薯主產區、次產區栽培。紅云 紅云馬鈴薯(湘審薯201100

    湖南農業 2012年10期2012-04-09

  • 馬鈴薯脫毒試管苗二次結薯的產量試驗
    接大田栽培,單株結薯數僅為1~4個,造成目前市場上供應的生產用脫毒種薯普遍代數較高[1],質量良莠不齊,許多種薯甚至已恢復到脫毒前的低產水平。為改變脫毒試管苗單株結薯率底,脫毒零代薯成本過高的現狀,根據馬鈴薯塊莖是由匍匐莖尖發育而成,且匍匐莖可以在主莖任何節位上形成[2],同時借鑒了馬鈴薯脫毒扦插苗網棚生產的技術[3],我們在脫毒試管苗二次利用上做了初步研究,即用脫毒試管苗在防蟲溫室內生產一季微型薯后,保護好根系,再移栽于網棚內進行大田栽培,直接生產原原種

    中國馬鈴薯 2011年2期2011-04-16

  • 馬鈴薯種薯組培苗棚內移栽密度試驗
    表2)處理2小區結薯最多,達3883個,合388粒/m2,單株結薯3.88個。處理3小區結薯居第二位,達3689個,合369粒/m2,單株結薯3.07個。處理1小區結薯居第三位,達 3610個,合361粒/m2,單株結薯4.51個。處理4~7小區結薯數、單株結薯個數都呈遞減。2.2 經濟效益(見表4)表4 經濟效益分析 單位:粒/m2、元/m2處理2毛收入、凈收入都最高,分別是77.60 元 /m2、59.60 元 /m2;處理 3 毛收入居第二位、凈收入

    云南農業 2011年1期2011-01-3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