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腔

  • 化濁解毒疏肝方聯合治療對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響
    者胃排空狀態及全胃腔容積變化情況?;颊呶概趴蘸?服用胃窗聲學造影劑(杭州胡慶余堂醫藥技術有限公司),于坐位下測量禁食時、試餐結束即刻、試餐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時患者胃體部胃腔長徑(L1)、胃竇部胃腔長徑(L2)、近胃底側1/4處胃腔前后徑(A1)、胃腔1/2處前后徑(A2)、近胃角側1/4處胃腔前后徑(A3)、近胃角1/4處胃竇腔前后徑(B1)、近幽門側1/4處胃竇腔前后徑(B2),計算胃體部胃腔容積=π·(A1+A2

    世界中醫藥 2023年20期2023-12-30

  • 以中心靜脈導管輔助胃腔充氣后CT引導下經皮穿刺胃造瘺術
    出血等原因無法經胃腔充氣,給實施CT引導下胃造瘺帶來很大困難。本研究觀察對無法經口插管胃腔充氣患者予以中心靜脈導管輔助胃腔充氣后實施CT引導下經皮胃造瘺術的可行性。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11月—2022年11月26例于吉林省腫瘤醫院接受CT引導下經皮胃造瘺術患者,男17例、女9例,年齡40~75歲、平均(57.3±9.8)歲,體質量指數15.59~22.02 kg/m2、平均(18.79±2.45)kg/m2;其中食管癌21例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23年9期2023-09-27

  • 腹腔鏡下胃腔內腫瘤切除術治療胃不利部位內生型間質瘤的臨床分析
    5]利用腹腔鏡下胃腔內腫瘤切除術(laparoscopic intragastric surgery,LIGS)治療黏膜、黏膜下層的早期胃癌及胃腺瘤,結果發現該手術方式使一些原本需要破壞胃完整性的外科手術轉變成另一種形式微創“內鏡”手術,使通過胃腔內局部切除的方式處理胃不利部位內生型間質瘤成為可能。本研究以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22 例胃不利部位內生型胃間質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臨床病理資料,探討腹腔鏡下胃腔內腫瘤切除術治療胃不利部位內生型間質瘤的近、

    浙江醫學 2023年14期2023-08-09

  • 胃容積及胃食道液體狀態變化的電學特性研究*
    疾病,胃內容物從胃腔進入食管,但沒有任何臨床癥狀[1]。多種刺激性生理事件通過增加胃酸分泌、影響胃排空、誘發短暫的食管下端括約肌松弛、增加胃和食管之間的壓力梯度或降低食管清除率從而使胃食管反流病惡化[2]。運動能夠引起無癥狀健康志愿者的胃食管反流,誘發的反流與運動強度和類型成正比[3-5]。如果不加以治療,會導致食管糜爛、潰瘍和狹窄的形成[6]。為了避免有癥狀的患者因胃食管反流而受傷,應對胃容積進行有效評估,從而長期監測胃食道的液體狀態。一般來說,有兩種胃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23年7期2023-07-19

  • 不想做胃鏡怎么辦?胃超聲幫助您
    .能夠清晰地顯示胃腔的完整形態、結構,可以觀察胃壁的蠕動情況,了解胃腔充盈和排空功能。2.可以發現胃腔內突起的病變,如平滑肌瘤、腫塊型胃癌、息肉和結石等。3.提高了胃周圍結構及臟器顯示的清晰度。4.了解侵犯胃周圍臟器的范圍及淋巴結的轉移情況,可以為臨床制訂治療計劃提供有價值的信息。那么,胃超聲能代替做胃鏡嗎?胃超聲是不能代替胃鏡的,兩者結合可提高胃疾病的檢出率和準確性。胃超聲是胃鏡檢查的有益補充方法。哪些人可以做胃超聲檢查?有胃部不適、食欲不佳、消瘦者,尤

    保健與生活 2023年7期2023-04-21

  • 胃脂肪瘤的診斷與治療進展
    (1) 炎癥刺激胃腔致結締組織變性;(2)全身脂肪代謝障礙;(3)胃局部脂肪代謝障礙;(4)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5)組織的淋巴供應和血液循環發育不良或發生障礙,導致脂肪沉積;(6)患有內分泌系統慢性疾??;(7)營養紊亂;(8)腦垂體前葉性激素分泌異常等。胃脂肪瘤分化良好,生長緩慢,按瘤體的生長方式及其與胃壁的位置關系可分為黏膜下型、漿膜下型2 種,其中,黏膜下型又稱胃內型,最多見,約占90%~95%,漿膜下型又稱胃外型,少見,約占5%~10%[4],肌間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2年6期2022-12-06

  • 1例新生兒先天性幽門閉鎖影像學表現
    。腹部X線平片示胃腔擴張呈單泡征,小腸未見擴張積氣(圖1B);CT見胃擴張及氣液平面形成(圖1C);上消化道造影示胃內大量積氣,十二指腸未顯示,考慮十二指腸明顯狹窄或閉鎖及幽門梗阻(圖1D)。腹部超聲:經胃管注入20 ml生理鹽水后見胃腔充盈,幽門管及十二指腸球部結構欠清,觀察數分鐘未見明確液體通過,十二指腸降部、水平段及升部可見少許液體并見蠕動及逆蠕動,小腸大部分萎癟,未見明顯充氣,考慮十二指腸閉鎖/狹窄(圖1E)。于生后第3日行開腹探查術,見幽門部閉鎖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22年11期2022-12-01

  • 腹腔鏡經胃腔手術治療胃黏膜下腫瘤和早期胃癌
    較小,往往不能在胃腔外準確定位,難以確定腫瘤的切除位置,因此外科手術定位困難,常需內鏡輔助,且常規外科手術需切除過多的正常胃組織。與外科手術相比,內鏡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等內鏡治療具有醫療費用低、創傷小、對正常生理解剖結構破壞小及術后恢復快、生活質量較高等優點,已成為低淋巴結轉移風險的早期胃癌治療首選方式

    外科理論與實踐 2022年4期2022-11-11

  • 腹腔鏡輔助經胃腔切除術治療胃黏膜下腫瘤12例臨床分析
    5年首先報道了經胃腔注氣行胃腫瘤局部切除的手術方式,并命名為腹腔鏡輔助經胃腔切除術(laparoscopic intragastric surgery,LIGS),隨后在國內針對此項技術的病例報道也相繼展開[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采取腹腔鏡輔助經胃腔治療的胃黏膜下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腹腔鏡輔助經胃腔治療胃黏膜下腫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1 材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湖北民族大學附屬民大醫院共完成腹腔鏡輔助經胃腔切除胃黏膜下腫瘤

    中國腫瘤臨床 2022年16期2022-09-20

  • 氣體對比劑在胃癌CT檢查中的應用效果
    段[2],掃描前胃腔需充分擴張以利于發現病灶及精準分期。水作為常規陰性對比劑,可充分擴張胃腔,但仍有部分患者配合差,且受重力的影響,仰臥位掃描時可能造成遠端胃充盈不充分[3],導致CT成像質量差,因此亟需尋找一種患者接受度高、且能滿足檢查需求的對比劑。產氣粉在胃腸氣鋇雙重造影中可使胃腔充分伸展,副作用少[4],且不受重力影響,仰臥位掃描可使胃各部充盈均勻[5]。目前,采用低張法對胃癌胃充盈的價值及術前T分期的準確性進行評估已有報道[6-7],然而關于水充盈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22年5期2022-05-30

  • 胃囊腫CT表現1例報告
    見一囊性病變突向胃腔。圖3 俯臥位腹部CT增強掃描示:胃大彎側兩個囊性病變呈環狀強化,中央無強化。圖4 病理圖:胃漿膜下及黏膜下胃囊腫。2 討 論胃囊腫較罕見,約占消化道囊腫的4%~9%,又稱胃重復囊腫[1],本文報告病例中患者同時存在粘膜下及漿膜下囊腫,臨床更為少見。胃囊腫患者多數無明顯特異性癥狀,若胃囊腫位于胃腔內或胃壁間,可引起相應的阻塞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大多數學者認為胃囊腫是胚胎時期前腸發育異常所致,也有學者認為胃囊腫的產生還有機械

    罕少疾病雜志 2022年4期2022-03-31

  • 體位管理在內鏡下胃腫瘤全層切除術中的影響*
    瘤位置處于低位,胃腔內的液體因受到重力作用會聚集在瘤體附近,甚至可能淹沒腫瘤,液體會阻擋手術視野,并妨礙內鏡下腫瘤切除、止血以及其他操作,增加了EFTR的技術難度;此外,胃腔內的有菌液體可能通過胃壁缺損漏入腹腔,這降低了EFTR的安全性。因此,在對胃黏膜下巨大腫瘤患者行EFTR時,建議患者的體位應根據其腫瘤位置的不同而改變,以確保腫瘤處于高位,從而避免胃腔內液體聚集在瘤體附近。本文旨在探討術中體位管理在EFTR治療胃黏膜下巨大腫瘤中的應用價值。1 資料與方

    中國內鏡雜志 2022年1期2022-02-17

  • 腹腔鏡經胃切除近賁門或幽門胃腫物8例*
    直徑>3 cm、胃腔內生長的腫物,過去往往采用近端胃切除或遠端胃大部切除[6]。1995年Ohashi[7]提出腹腔鏡經胃切除(laparoscopic intragastric resection,LIGS)治療早期胃癌,該術式逐漸被胃腸外科醫生用于處理胃黏膜下腫物[8~10]。2018年3月~2019年10月,對胃鏡切除困難的賁門(6例)和幽門(2例)附近黏膜下腫物,我們采用普通腹腔鏡器械行腹腔鏡經胃手術完成腫物局部切除,無需內鏡輔助定位,均獲成功,報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21年12期2021-12-27

  • 腹腔鏡經胃腔保留賁門的GIST微創手術治療
    瘤,應用腹腔鏡經胃腔切除(laparoscopic intragastric resection,LIGR)并保留賁門的微創個體化手術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廣東省中醫院胃腸外科行LIGR賁門周圍GIST 3例的臨床資料,病人均為女性,年齡38~61歲,術前診斷措施包括胃鏡、超聲內鏡及腹部增強CT等,見圖1。腫瘤均位于胃近端賁門及附近,呈腔內生長型,術前檢查及術中探查均無腫瘤破損、出

    腹部外科 2021年6期2021-12-23

  • 《腫瘤預防與治療》文章薦讀:中國胃充盈超聲檢查專家共識
    超聲造影劑等充盈胃腔,排除胃腔內氣體使胃腔充盈,成為均質回聲區,形成良好的聲學界面對比,更清晰地顯示胃壁層次結構以及病變的超聲檢查方法。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胃癌診療規范》,首次將胃腸超聲檢查列為胃癌常規影像學檢查方法之一,說明臨床實踐已經充分認可胃充盈超聲檢查對胃癌的診斷價值。但在實際工作中,胃充盈超聲檢查仍存有一些問題,并且沒有國內外相關的共識及指南進行指導。有鑒于此,2018年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胃腸超聲學組成立胃腸共識專家委員會,通過問卷調

    腫瘤預防與治療 2021年9期2021-12-05

  • 《腫瘤預防與治療》文章薦讀:中國胃充盈超聲檢查專家共識
    超聲造影劑等充盈胃腔,排除胃腔內氣體使胃腔充盈,成為均質回聲區,形成良好的聲學界面對比,更清晰地顯示胃壁層次結構以及病變的超聲檢查方法。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胃癌診療規范》,首次將胃腸超聲檢查列為胃癌常規影像學檢查方法之一,說明臨床實踐已經充分認可胃充盈超聲檢查對胃癌的診斷價值。但在實際工作中,胃充盈超聲檢查仍存有一些問題,并且沒有國內外相關的共識及指南進行指導。有鑒于此,2018年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胃腸超聲學組成立胃腸共識專家委員會,通過問卷調

    腫瘤預防與治療 2021年8期2021-12-05

  • 《腫瘤預防與治療》文章薦讀:中國胃充盈超聲檢查專家共識
    超聲造影劑等充盈胃腔,排除胃腔內氣體使胃腔充盈,成為均質回聲區,形成良好的聲學界面對比,更清晰地顯示胃壁層次結構以及病變的超聲檢查方法。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胃癌診療規范》,首次將胃腸超聲檢查列為胃癌常規影像學檢查方法之一,說明臨床實踐已經充分認可胃充盈超聲檢查對胃癌的診斷價值。但在實際工作中,胃充盈超聲檢查仍存有一些問題,并且沒有國內外相關的共識及指南進行指導。有鑒于此,2018年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胃腸超聲學組成立胃腸共識專家委員會,通過問卷調

    腫瘤預防與治療 2021年7期2021-11-30

  • 胃腸超聲造影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及不同亞型患者胃排空的評估價值
    近胃底側1/4處胃腔前后徑、胃腔長徑、近胃角側1/4處胃腔前后徑、胃腔1/2處前后徑、近胃角1/4處胃竇腔前后徑、胃竇部胃腔長徑、近幽門側1/4處胃竇腔前后徑,計算全胃腔容積、胃排空率;②治療方法:指導患者口服0.6 mg/(kg·d)嗎丁啉(海南制藥廠有限公司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94059,規格:10 mg),與飯前溫服;再配合30 mg/d的蘭索拉唑片(湖北科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862,規格:15 mg),1天1次;0.25 g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92期2021-07-23

  • 成人胃重復畸形超聲表現1例
    囊腫型多見且不與胃腔相通,管型與胃腔相通。本病超聲圖像特征為[1]:囊腫型表現為與胃壁緊密相連,邊界清晰,無分隔的厚壁囊性腫塊回聲,壁有分層結構,由內到外分別是高回聲的黏膜和黏膜下層、低回聲的肌層及高回聲的漿膜,呈“雙環征”;當囊內張力較高時,囊壁被牽拉變薄,僅表現為一高回聲環。管型的腔與正常胃腔相通,但不易發現,管內有潴留物時表現為管狀無回聲區。本例超聲表現為包膜完整且不與胃腔相通的囊性腫塊,囊壁與胃壁緊密相連,共壁,部分囊壁可見高-低-高分層結構,呈“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21年4期2021-05-11

  • 取左側臥位對新生兒洗胃效果的影響研究
    定成分的液體灌入胃腔,使液體與胃內容物相混合后再抽出的一種反復操作的過程。進行洗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清除胃內未被吸收的毒物或保持胃腔清潔[2]。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區,小部分位于腹上區[3]?;颊咴谙次钙陂g保持左側臥位有助于液體順利進入胃腔,降低因胃液返流導致窒息的風險。以往,該體位多用于對成人進行洗胃中,在新生兒洗胃中較少應用。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為新生兒取左側臥位進行洗胃的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將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期間在五華

    當代醫藥論叢 2021年8期2021-04-29

  • 胃巨大結石1例
    腹部CT 提示:胃腔內巨大占位,性質待定,盆腔積液。我院胃鏡提示:胃內巨大胃石(毛發),胃潰瘍(如圖1),門診以“胃內巨大胃石或異物”收住我科,自發病以來患者精神及睡眠可,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體重未見明顯變化。世居西藏,曾吃頭發6 年余,自小飲酒,以青稞酒為主,4.8g/日,無吸煙史。入院查體:T 36.5℃,P 87 次/分,R 9 次/分,BP 106/76mmHg(1mmHg=1.133KPa),神清,精神可,體型消瘦。全身皮膚及黏膜無黃染,心肺查

    西藏醫藥 2021年1期2021-03-03

  • ICU病房床旁超聲引導鼻空腸營養管置入技術的探討
    深淺,盡可能排空胃腔,必要時進行負壓吸引,避免影響超聲圖像。②超聲探查胃腔,確定賁門、胃體、胃竇及幽門管的位置,注入純凈水500 mL觀察胃腔大小及走行。③純凈水注入鼻腸管檢查管路是否通暢,注入無菌石蠟油潤滑管腔及導絲,置入導絲確保抽拉順滑。1.2.2.2 置管中①保持患者半臥位,拔出鼻胃管,測量劍突-鼻尖-耳垂距離作長度標記,由一側鼻孔插入鼻腸管,通過咽部進入食管,放置到標記處。②利用超聲線陣探頭于頸部甲狀腺左葉垂直掃查見“圓形”鼻腸管截面,提示鼻腸管順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20年84期2021-01-21

  • 腹腔鏡下胃腫瘤外翻切除術在特殊部位胃間質瘤患者中的應用
    成熟,其中腹腔鏡胃腔外楔形切除術治療胃間質瘤簡單易行,但不易處理鄰近賁門及幽門的特殊部位胃間質瘤。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采用腹腔鏡下胃腫瘤外翻切除術(Laparoscopoic transgastric tumor-everting resection,LTTR)治療30 例特殊部位胃間質瘤患者(腫瘤距離賁門或幽門≤5cm)的臨床資料,探討腹腔鏡下胃腫瘤外翻切除術治療胃間質瘤(腫瘤距離賁門或幽門≤5cm)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

    浙江臨床醫學 2020年10期2020-11-09

  • DSA X線透視下經皮胃造瘺術在腫瘤患者營養治療中的應用
    化CT檢查,了解胃腔形態、胃腸道蠕動情況、腹壁厚度、胃與肝左葉、結腸的解剖位置關系,有無腹水,有無腹膜病變,有無門脈高壓性胃底靜脈曲張等。對于不能口服對比劑行造影檢查者,需在DSA透視下經鼻放置鼻胃管,經鼻胃管注入對比劑行消化道造影檢查。1.2.2 手術方法 首先在DSA X線透視下放置鼻胃管,經鼻胃管向胃腔內注入氣體1 000~1 500 mL,使胃腔充分擴張,胃體前壁與腹壁緊緊相貼。造瘺點一般選擇在胃體前壁,體表定位點為左側肋弓與臍的連線中間附近,在對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20年8期2020-08-19

  • 經皮內鏡下胃造瘺術
    管針經過腹壁進入胃腔,沿著一根導絲進行擴張后,再將胃造口管置入胃腔。不管是哪種方法,它們的基本原理相似。PEG大致步驟是:首先經內鏡向胃腔內充氣,使胃壁與腹壁緊密相接,內鏡直視下定穿刺位置;然后經皮穿刺后,穿透腹壁向胃腔進行套管針穿刺;再經套管針內導絲進入胃腔,內鏡下將導絲由胃腔拉出至口外,體外經導絲接胃造口管后再循導絲拉回到胃腔,固定于適當位置。PEG放置的注意事項?PEG放置的一個關鍵點是固定裝置的造瘺管蘑菇頭與胃壁貼緊后應該使造瘺管距腹壁1—2 cm

    科學生活 2020年6期2020-07-09

  • 兩種陰性對比劑在早期胃癌CT 診斷中的對照分析
    同的對比劑以充盈胃腔。第一組溫水作為對比劑的病例數為73例,掃描前3 分鐘飲水800~1000ml,第二組作為氣體作為對比劑病例數為79例,掃描前服用產氣粉6~8g。1.2 主要儀器設備(1)東芝Aquilion ONE;(2)雙通道CT 專用高壓注射器;(3)20 號針管。1.3 CT 掃描方案及后處理技術患者空腹6~8 小時,掃描前做碘過敏實驗,掃描前15 分鐘注射三角肌肌注654-2(山崀菪堿)10mg。第一組病人飲水800ml~1000ml。第二組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0年5期2020-04-02

  • 完全腹腔鏡胃腔內手術治療胃黏膜下腫瘤的應用體會
    次成功利用腹腔鏡胃腔內手術治療黏膜、黏膜下層的早期胃癌及胃腺瘤以來,腹腔鏡胃腔內手術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5-7]。尤其近年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胃腔內手術也逐漸變得成熟,使一些原本需要大范圍切除的外科手術變為另一種形式的“內鏡”手術,體現了保留功能手術的意義。我們利用普通腹腔鏡施行完全腹腔鏡胃內手術,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本文回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吉林大學第二醫院胃腸營養及疝外科采用完全腹腔鏡胃內手術治療的15例胃黏膜下腫瘤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20年1期2020-02-24

  • B超引導下留置鼻胃腸管的效果
    置,從腹部掃描至胃腔,查看胃竇、胃體及幽門的具體情況;在檢查過程中,如遇到胃氣回聲波干擾的情況,可在導管置入過程中,將3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放置尾孔后,再行超聲掃描檢查;經鼻導絲將Flocare螺旋型鼻胃腸管放于胃腔內,在上腹部經超聲檢測判定是否成功進入胃腔,若為線性強回聲,則表明已成功進入胃腔,然后再次抽取胃液,使用pH試紙測其酸堿度,若pH值7,則表示成功進入十二指腸內;繼續推送導管至105 cm,當有一定阻力時,抽取液體,用pH試紙檢測,

    醫療裝備 2020年20期2020-02-17

  • DSA引導下經皮胃造瘺術治療食管癌伴吞咽困難
    自腹部體表插入至胃腔內,以提供腸內營養,從而改善吞咽困難患者的營養狀態,增強免疫功能,加強治療信心,提高生活質量[2];但該技術少見用于治療食管癌患者。本研究觀察DSA引導下PRG治療食管癌伴吞咽困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94例食管癌并吞咽困難患者,男153例,女41例,年齡42~88歲,平均(67.0±10.4)歲;TNM分期Ⅱ~Ⅲ期33例、Ⅳ期161例。納入標準:①經病理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20年1期2020-01-09

  • 內鏡下鈦夾治療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并發中重度遲發性出血的臨床應用價值
    到的最棘手問題是胃腔充滿血液或血凝塊,導致視野不清,無法進行檢查或治療。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并發中重度遲發性出血的患者,胃腔內和十二指腸均充滿了大量血液或血凝塊(圖1),必須把所有血液或血凝塊吸除干凈后,才能排除胃腔內或賁門出血,然后胃鏡進入幽門,吸除十二指腸內血液或血凝塊。一般血液可以用260 J型胃鏡吸除,但是對于巨大的血凝塊,即使使用直徑3.2 mm工作腔道的胃鏡也難以吸除。因此,筆者采用一次性負壓吸引管(直徑10.0 mm)固定于胃鏡的前端(圖2

    中國內鏡雜志 2019年8期2019-08-29

  • 鏈霉蛋白酶聯合醫用胃鏡膠在無痛胃鏡檢查前胃腔準備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胃鏡檢查前良好的胃腔準備是發現早期病變尤其是早期胃癌的關鍵。目前患者胃鏡檢查前準備為服用利多卡因膠漿,以達到局部麻醉、祛除胃腔內黏液與泡沫的作用。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大部分胃鏡檢查前服用利多卡因膠漿的患者在胃鏡檢查時胃腔內仍有部分黏液與泡沫殘留,檢查過程中胃鏡視野清晰度不夠,或需花費較長時間進行胃腔沖洗,因此探尋更理想的胃鏡檢查前胃腔準備方法意義重大。為此,筆者團隊對鏈霉蛋白酶這一新型黏液溶解劑聯合醫用胃鏡膠在胃鏡檢查前胃腔準備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前瞻性研

    浙江醫學 2019年11期2019-06-24

  • 避孕套輔助下食管異物取出1例
    鉗將魚刺夾住送入胃腔內(圖1c)??紤]魚刺較長、不規則,如未被酸化提前進入十二指腸、小腸,可導致腸道穿孔。如強行將魚刺拉出口腔可導致沿途賁門、食管、咽喉部、甚至口腔損傷。術者采用避孕套,剪取避孕套末端一小段,將其套在胃鏡表面(圖1d),再次進鏡至胃腔,將魚刺拉入避孕套內(圖1e),在避孕套保護下異物鉗夾住魚刺,勻速拖出口腔,體外見魚刺不規則,長約18mm(圖1f)。再次進鏡探查,賁門及食管未見出血及穿孔,術后無不適,正常進食。2 討論食管異物臨床較為常見,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9年10期2019-04-25

  • 胃腔擴張致空腸營養管置入困難的技術解決方案
    盡管如此,當患者胃腔明顯擴張時置管常較困難甚至失敗。本文分析我院16例因胃腔擴張而致空腸營養管置入困難的患者,總結其技術要點,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2015年7 月-2019年4月南通市中醫院因各類疾病需行腸內營養的住院患者中16例因胃腔明顯擴張而導致營養管置入困難,男11例,女5例,年齡58歲~87歲。其中食管癌7例,胃癱、幽門梗阻、十二指腸梗阻、食管縱隔瘺、膽囊癌、急性胰腺炎、胰腺癌、結腸癌術后、T細胞淋巴瘤各1例,所有患者均不能或不

    醫藥前沿 2019年28期2019-01-05

  • 巨大毛發性胃石癥CT表現1例
    CT:軸位平掃示胃腔內團塊影約8 cm×6 cm×17 cm,CT值31~81 HU,其內密度不均,間雜斑點狀低密度影(CT值約-389 HU),增強后無強化(圖1A);冠狀位圖像示團塊影上達胃底,下至胃竇部,周邊可見液體圍繞(圖1B)。CT診斷:考慮胃石癥。于全身麻醉下行胃內異物取出術,術中見“胃形”團塊約8 cm×5 cm(圖1C),由毛發形成,重約1 kg;胃黏膜水腫充血。術后確診為毛發性胃石癥。討論胃石癥是由攝入的異物或未消化的食物積聚在胃內而形成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8年7期2018-07-19

  • 超聲引導下經皮胃腔穿刺充氣術在經皮胃造瘺術中的應用
    、不能用氣體充盈胃腔而無法進行經皮胃造瘺術,須行全身麻醉下外科開腹造瘺術,增加手術風險和醫療費用。本研究采用超聲引導下經皮細針穿刺胃腔,注入氣體充盈胃腔后再行經皮造瘺管置入術,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13例在我院接受經皮胃造瘺術患者,男9例,女4例,年齡40~61歲,中位年齡54歲。13例中,頸段食管癌7例,口咽癌3例,喉癌3例,均因食管或喉咽部嚴重狹窄導致胃鏡或導管無法經口送入胃腔。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18年7期2018-07-18

  • 攪打奶油在MSCT胃部造影檢查中的價值初探
    ,想要更好的顯示胃腔,行CT檢查時,需服用對比劑以擴張胃,以此來加強對比。目前臨床最常用的對比劑為淡水,但常常因密度對比不夠而對病變的顯示能力不足。因此,尋找新的對比更強的造影劑對提高胃MSCT的圖像質量非常重要。攪打奶油是奶油經攪打以后所形成的脂氣混合物,理論上應比水的密度更低,能形成更強的密度對比。本研究擬初步探討攪打奶油在胃部CT檢查中的價值。1 材料與方法1.1 儀器采用Bright Speed Elite GE24排16層螺旋CT,掃描條件:管電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年31期2018-01-25

  • 腹腔鏡胃腔外胃楔形切除術治療胃腸道間質瘤18例療效研究
    黃宏偉腹腔鏡胃腔外胃楔形切除術治療胃腸道間質瘤18例療效研究黃宏偉目的探討腹腔鏡胃腔外胃楔形切除術治療胃腸道間質瘤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 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腸道間質瘤腹腔鏡胃腔外胃楔形切除術患者18例設為觀察組。另選擇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胃腸道間質瘤開腹胃腔外胃楔形切除術患者13例設為對照組。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110.2±20.3)min、術中出血量(58.6±10.2)ml、術后排氣時間(1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7年13期2017-08-07

  • 胃腔充盈程度對進展期胃癌腫瘤厚度測量的影響
    家莊 0500)胃腔充盈程度對進展期胃癌腫瘤厚度測量的影響楊 麗1,時高峰1*,李 勇2,潘江洋1,劉 晶1,周 濤2,王光大1 (1.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CT室,2.外科,河北 石家莊 050011)目的 探討胃腔充盈程度對進展期胃癌腫瘤厚度測量的影響及腫瘤厚度測量的臨床意義。方法 收集進展期胃癌患者38例(初診21例,非手術治療后復診17例),采用低張氣體充盈法,分別于平掃(充盈前)及增強靜脈期(充盈后)軸位圖像測量并比較胃腔充盈前、后各分區正常胃壁及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7年7期2017-07-31

  • 管狀胃替代食管對食管癌術后胃動力學的影響分析
    管癌切除后對游離胃腔是否行剪裁術處理分為兩組,管胃組76例,全胃組66例,比較兩組術前、后食管胃腔內的壓力及蠕動功能,術后3個月胸腔胃排空功能。結果兩組術后食管胃腔的靜息壓、蠕動收縮壓及頻率較術前均有所改善,管胃組術后食管胃腔的靜息壓、蠕動收縮壓及頻率均比全胃組高,且術后3個月在30 min、60 min、90 min后的胸胃排空率均比全胃組高(P<0.05)。結論管狀胃替代食管對食管癌術后胃動力學具良好的影響,可提高胃排空功能,改善食管胃腔內的壓力及蠕動

    當代醫學 2017年2期2017-06-01

  • 胃腔充盈下超聲聯合諧波超聲造影對胃良性病變診斷與胃鏡對照研究
    475000)胃腔充盈下超聲聯合諧波超聲造影對胃良性病變診斷與胃鏡對照研究時 光,范玉瑤,韓大正,吳 俊*(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開封 475000)目的探究并對比胃鏡、胃腔充盈下超聲聯合諧波超聲造影在胃良性病變上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擇取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良性病變的患者75例作為研究對象,先后為患者實行胃腔充盈下超聲聯合諧波超聲造影檢查與胃鏡檢查,并對比兩種方法的診斷結果。結果各良性病變的診斷正確率:①胃炎:造影80.5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2期2017-04-27

  • 改進法洗胃的臨床應用及教學實踐
    些液體灌入患者的胃腔然后抽出,反復這一操作直到患者的胃腔被清空,這樣可以阻礙毒素的吸收,將胃內容物排出,達到治療的目的,怎么樣使胃管在短時間內成功置入胃腔,以及怎樣抽取胃內容物更徹底,這些直接關系著對患者的搶救結果,洗胃方法的改進直接影響著搶救的效果,為了確保能夠正確的洗胃,達到最佳效果,降低患者的痛苦。本文將深入分析改進法洗胃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從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進行洗胃的患者46例作為研究對象,用改進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7年29期2017-01-10

  • 腹腔鏡聯合胃鏡胃腔內手術13例報告*
    ·腹腔鏡聯合胃鏡胃腔內手術13例報告*徐宗珍 呂巨偉 李國棟①李 濤 修 鵬 賈欣永①李 杰**(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肝膽外二科,濟南 250014)本文報道2011年11月~2015年4月腹腔鏡聯合胃鏡胃腔內手術治療賁門部黏膜下病變13例。在胃鏡及腹腔鏡監視下,穿刺胃前壁建立胃腔內操作空間,應用腹腔鏡器械進行胃腔內手術。11例完成腹腔鏡聯合胃鏡胃腔內手術,2例中轉腹腔鏡胃壁楔形切除。手術時間40~130 min,平均105 min,出血10~150 ml,平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6年6期2017-01-04

  • 胃黏膜pH值對小兒重癥肺炎合并胃黏膜損傷的診斷價值
    菌患兒(P4時,胃腔內主要定植菌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胃液pH值>4時的肺炎發生率較胃液pH值≤4時顯著升高(P小兒重癥肺炎; 胃黏膜損傷; 胃黏膜pH值; 診斷; 臨床價值重癥肺炎是兒科常見肺部系統疾病,通常重癥肺炎合并胃黏膜損傷后,治療更為棘手。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應加強對重癥肺炎合并胃黏膜損傷的診斷[1]。近幾年有文獻報道,對重癥肺炎患兒展開胃黏膜pH值檢測可為胃黏膜損傷診斷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2]。本研究為了分析胃黏膜pH值對小兒重癥肺炎合并胃黏膜損傷

    河南醫學研究 2016年8期2016-09-27

  • 牛瘤胃切開術中胃腔內探查及臨床意義
    )牛瘤胃切開術中胃腔內探查及臨床意義張 濤(寧夏農業學校,寧夏銀川 750021)牛胃腔內探查具有直感和直觀診斷的特點。通過胃腔內探查可了解前胃、皺胃和腸道的病變狀況,亦可起到治療的作用。是近年來獸醫臨床上多采用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手段。為此,文章以“牛瘤胃切開術中胃腔內探查”為主要研究對象,展開細致的探討與分析,并就其臨床意義展開研究,希望能為今后更好的做好牛瘤胃切開術中胃腔的探查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據和參考。牛;瘤胃;切開術;胃腔;探查1 胃腔探查簡介1.1

    獸醫導刊 2016年18期2016-04-05

  • 進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的MSCT影像學鑒別
    位、胃壁胃黏膜及胃腔改變、周圍組織及器官的浸潤或轉移、中上腹部淋巴結轉移等方面的差異。結果進展期胃癌組多部位侵犯14例,增強掃描不均勻強化28例,胃黏膜中斷、破壞24例,胃腔狹窄、近側胃腔擴張14例,腹主動脈周圍下部淋巴結轉移18例;胃淋巴瘤組多部位侵犯24例,增強掃描不均勻強化7例,胃黏膜中斷、破壞5例,胃腔狹窄、近側胃腔擴張3例,腹主動脈周圍下部淋巴結轉移23例;兩組上述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進展期胃癌組和胃淋巴瘤組在胃

    癌癥進展 2015年4期2015-07-28

  • MSCT及X線鋇餐造影對浸潤型胃淋巴瘤和浸潤型胃癌的診斷價值
    厚度、強化程度、胃腔、黏膜及漿膜改變特征、胃周淋巴結及其他器官侵犯特點。結果 浸潤型胃淋巴瘤和浸潤型胃癌累及多部位者分別占77%和16%。胃壁厚度分別為7-60mm(平均為21.3mm)和8-26mm(平均為12.4mm)。增強后胃淋巴瘤呈輕中度強化,強化增加值小于20HU,少見壞死;浸潤型胃癌有明顯不均勻強化并可見黏膜面出現“白線征”。胃腔形態固定、狹窄及梗阻者分別占8%和100%。病變部胃腔擴張度大于50%者分別為92%和0%。顯示病灶處胃壁漿膜面光滑

    罕少疾病雜志 2015年3期2015-06-21

  • 螺旋CT對食管裂孔疝的診斷價值分析
    塊影外緣較光整,胃腔可與腫塊影相延續,口服碘海醇或實施增強掃描后,可顯示腫塊內與胃腔相延續的呈條狀的黏膜。CT特征如下。2.1 囊狀液體密度腫塊影 4例膈上食管下端存在囊狀液體密度影(縱隔內),周邊為環形囊壁,厚薄均勻,可與食管及胃相通。CT增強掃描1例,環形囊壁強化較明顯,并類似于胃壁強化,軟組織無腫塊樣異常強化灶,無明顯增厚。2.2 軟組織團塊影 20例食管下端縱隔有軟組織腫塊影分布,延續至胃腔及食管。團塊影有光整邊緣,軟組織呈完全性均勻密度影5例;食

    河南醫學研究 2015年11期2015-03-20

  • 導絲引導下給實驗家兔下胃管
    導絲頭部已經進入胃腔。沿超滑導絲推送用鹽水沖洗的胃管,可以順利到達胃腔。經由胃管注入(2~5)mL空氣,在腹部用聽診器可以聽到氣過水聲,說明下胃管成功。2結果對30只實驗家兔進行下胃管操作,超滑導絲均能順利送入胃腔,成功率為100%。胃管沿超滑導絲很容易到達胃腔,成功率為100%。撤除導絲后,由于家兔的不停咀嚼3(3/30)只胃管出現破損。用同樣的方法再次下胃管,均成功。經過調整位置,再無破損發生。3結論與討論給實驗家兔下胃管,是經胃給藥動物實驗的第一步,

    中國比較醫學雜志 2015年2期2015-01-24

  • 胃反位胃鏡檢查3例體會
    查過程中出現尋找胃腔困難,尤其胃體以下胃腔擴張不滿意,無法進入胃竇,最終按尋腔進鏡原則操作成功,但耗時較長,患者痛苦較大。1.2 診斷方法 除胃鏡檢查與正常胃走行不同外,確診以上消化道鋇透、B超、X線胸片及先天性內臟反位史,同時結合查體即可診斷。2 討論胃反位應與器官軸型胃扭轉相鑒別:常規左側臥位,兩者均不能按常規操作進入胃竇,由于完全性器官軸型胃扭轉胃前后壁位置顛倒,胃底位置位于視野左前,而胃反位的胃底仍位于右前方,且位置偏下。器官軸型胃扭轉多可行內鏡手

    當代臨床醫刊 2014年2期2014-08-15

  • 三腔營養管用于食管癌術后患者腸內營養50例觀察
    術后營養管回彈至胃腔內。腸內營養給予方法:術后第1天經營養管內滴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00 ml,加10%氯化鉀20 ml刺激腸蠕動。第2天開始注入空腸營養液,并根據胃腸功能恢復情況逐漸增加腸內營養入量,以保證食管癌術后患者的營養需求,同時可減少靜脈補液量。結果:50例食管癌患者術后發生吻合口瘺2例,均為頸部吻合口瘺,患者均痊愈出院。3例出現營養管返折至胃腔內,無堵管、脫管。除3例營養管返折至胃腔患者,無營養液反流;除了吻合口瘺患者,7~8 d拔除三腔

    海軍醫學雜志 2014年4期2014-04-01

  • 牛奶造影劑充盈法在18F-FDG PET/CT診斷胃癌中的增益價值
    600 mL充盈胃腔,10-20 min后進行胃局部延遲顯像。肉眼分析比較胃腔充盈前后的圖像差別,以手術和胃鏡活檢病理以及臨床隨訪為確診依據,評估牛奶造影劑充盈胃腔方法在PET/CT診斷胃癌中的增益價值。81例患者中,經病理確診為胃癌者51例,良性病變30例。牛奶造影劑充盈胃腔后PET診斷胃癌的靈敏度從常規顯像的60.7%提高至82.3% (χ2=5.829,P=0.016),特異性從46.7%提高至76.6% (χ2=5.711,P=0.017)。綜合分

    核技術 2014年12期2014-02-06

  • 螺旋CT不同體位掃描技術在進展期胃癌診斷中的應用
    檢查為目的,也將胃腔作為被檢器官,這樣既不影響原有的檢查目的,又可在不增加患者輻射的前提下,增加一器官的病變檢測,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CT檢查功能,更好地服務于臨床,服務于患者,為此總結了一些臨床診斷的經驗供大家參考。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從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PACS系統中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診斷為進展期胃癌的病例,經手術(35例)和胃鏡(13例)病理證實的48例患者的影像資料。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齡28~83歲,平均57.

    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3年3期2013-12-16

  • 超聲對胃部疾病的診斷價值
    胃聲像圖:飲水后胃腔充盈呈無回聲區,內有散在微小氣泡及粘液形成的強回聲點,易浮動。胃腔周圍可顯示正常胃壁結構。正常胃壁結構的顯示受探頭聲束與胃壁的垂直程度、胃腔充盈程度及局部聲束聚焦程度影響。比較之下胃竇部胃體后壁易于顯示,而胃底部及胃體前壁層次顯示困難。(3)服充盈劑后的正常胃聲像圖:飲用胃充盈劑時,超聲圖像清楚地顯示食管下段及賁門部的充盈劑的通過及滯留情況。胃底、胃體、胃竇都顯示清楚,并可清晰的顯示胃壁,在高分辨率探頭下顯示為三強兩弱的五層結構回聲,從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2年20期2012-08-15

  • 食管下段、胃底賁門切除后食管-胃肌瓣胃腔內瓣膜式吻合術的動物標本實驗研究
    創了食管-胃肌瓣胃腔內瓣膜式吻合術[2~4]。在應用臨床前,進行了動物標本的吻合實驗研究,報告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材料 月齡大于8個月,體質量在50~55kg的普通家豬6只。術前禁食12小時。采用2.5%硫賁妥鈉5mg/kg,從耳靜脈注射麻醉后取離體的連有食管和十二指腸各20cm的豬胃6個。圖1 胃肌瓣的制作(食管胃的切除范圍)圖2 腔內吻合部分已完成和胃小彎前后兩側壁結節全層縫合1.2 方法 將獲取的離體豬食管-胃-十二指腸即放于操作臺。行食管-

    華北理工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2年1期2012-06-20

  • 超聲引導下液囊空腸管留置術
    態,首先估算鼻至胃腔的大致距離。液囊管前段涂石蠟油,由一側鼻腔插入,約進60~80cm,根據進入的距離推算到達胃腔后,從液囊管的開口處注入生理鹽水或泛影葡胺3 mL使管頭形成液囊。使用超聲觀察液囊在胃腔內所處的位置。然后在超聲的觀察下通過拔插空腸管或利用手揪及液囊牽引的方式使液囊位于胃竇部旁 (圖1),最后通過胃腸的蠕動力使液囊空腸管“漂”進空腸。1.3.2 盲插置入估算鼻至胃腔的大致距離,經一側鼻腔插入胃腔,約進60~80 cm,測pH值1.3.3 液囊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12年7期2012-04-16

  • 重復胃畸形1例
    多為單發,極少與胃腔相通,大部分在胃大彎側近幽門部與胃壁相連,也可發生于胃的其它部位。囊壁內層多為胃黏膜,可分泌胃酸及消化酶,囊腔內由于分泌液不斷增加而增大,亦可繼發消化性潰瘍及出血。臨床癥狀表現無特異性,主要表現為嘔吐、腹部腫塊、上腹部疼痛及不適感,部分病人無臨床癥狀,本例患者因無明顯癥狀由體檢時偶然發現。臨床表現主要取決于病變部位、形態、大小、并發癥、合并畸形及是否與胃腔相通。胃重復畸形根據形態、部位有多種學說,病因尚存在爭論。在手術前往往難以明確診斷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12年11期2012-02-10

  • 微創胃造口術的臨床應用
    刺點刺入腹壁進入胃腔。④抽去針芯,套管留在原處。經套管針將導絲置入胃腔,用胃鏡鉗夾住胃內的導絲頭,退出夾有導絲的胃鏡,將導絲從口腔拉出。將導絲和胃造口管相連接。⑤將留在腹壁外的導絲另一端向外拉,使胃造口管經口腔進入胃內,并從腹壁的穿刺點將造口管頂端拉出胃腔,造口管的胃內固定片留在胃內,緊貼胃壁。⑥用腹壁固定器將胃造口管妥善固定于腹壁。⑦用胃鏡再次確認胃腔內無出血,胃前壁固定滿意,退出胃鏡,整個操作完畢。1.2.2 LAPG方法 ①全麻,仰臥位。②臍下做小切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1年8期2011-08-15

  • 危重患者內鏡下經皮胃造瘺30例分析
    位改為平臥位。對胃腔內充氣,一直到皺襞變平??捎^察到自胃腔內射出的光團,用手指按壓局部腹壁,根據胃腔內觀察到的自腹壁向胃腔內按壓的隆起,指導助手移動指壓位置,最后選擇 PEG的最佳位置,并進行體表位置標記。周圍皮膚局部消毒,鋪洞巾。于定位點進行局麻,而后對準胃腔方向穿刺至胃腔,準確地穿刺入胃腔可于內鏡視野下觀察到。采用穿刺器直接穿刺腹壁、胃壁入胃腔。經穿刺器外套向胃腔內插入牽引線使暴露于內鏡視野內,插入持物鉗,牢靠抓住牽引線,并逐漸回退內鏡將牽引線引出口腔

    河北醫學 2011年11期2011-06-0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