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越

  • 追尋文明史跡:駱越科技文化續論
    中原文化的傳入,駱越經濟社會和科技文化得到發展。在手工業生產方面,不僅種類增多,而且制作工藝日趨精良,產品質量有了新的提升,其中包含著諸多的合理性、技術性和科學性,反映了駱越科技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陶瓷器燒制技術自人類誕生以來的數百萬年時間里,主要是在打制石器、采集漁狩、茹毛飲血、以洞群居的蒙昧歲月中度過的,而文明的曙光則是在距今約一萬年前開始出現,主要標志是開始出現磨制石器、原始農業、陶器燒制、家畜飼養和巢居等。其中工藝最復雜、科技含量最高的首推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2年4期2023-01-24

  • 于壯鄉文化原點傾聽民族精神的回響
    壯鄉文化原點對話駱越先祖,傾聽民族精神的回響,詮釋花山巖畫的文化神采。在百家爭鳴、思潮迭起的春秋戰國時期,遠離中原的壯鄉駱越先民在廣西左江流域的巖壁上繪制了赤紅如血的原始稻作文化史詩,那就是廣西的文化瑰寶——花山巖畫。古代壯族以蛙為圖騰,花山巖畫中類蛙起舞的“蹲式人形”陣列展現了兩千年前駱越先民詭秘恢宏的群體祭祀圖景,傳達了先民祈望風調雨順的樸素心愿。詩人游歷花山勝景,心潮澎湃,以詩為媒,贊頌這銘刻于巖壁的千古“蛙鳴”。姆六甲,壯族創世神話中司掌生育與起源

    紅豆 2022年6期2022-07-23

  • 駱越山歌,濱水而歡
    稱“武緣”,亦有駱越之稱。武鳴人喜歡唱山歌、聽山歌,說來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古駱越許多流傳至今的傳統和習俗都是一代代口口相傳下來的,山歌則更像活化石般傳誦著民族文化。傳說駱越先祖喜歡以歌對話,因而形成了駱越山歌隨心所欲、張口就來的特色與風格。在那些“終歲不聞絲竹聲”的遠古年代,村前屯后,田間地頭,都是歌者勞作休閑時一展歌喉的場所,在歌來歌往的傳唱中,山歌成為駱越人茶余飯后最快樂的期待。久而久之,村屯間小范圍的對唱已經不能滿足愛唱歌的駱越人,后來就有了每年農

    三月三 2022年2期2022-06-13

  • 駱越舞蹈文化教學探索與實踐*
    530199)駱越古國曾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駱越文化作為遠古的文明,源遠流長。駱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棉紡織文化、舞蹈文化、航運文化、龍舟文化、象形方塊字、銅鼓文化、冶煉制造文化、花山壁畫文化、巫文化、三界觀、太陽文化、龍母文化、玉器文化、柱子崇拜文化等對中華文明、東南亞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中的駱越舞蹈文化,在穿越了千年的歷史后依舊可以被當代的舞蹈文化進行吸收和提煉。通過查閱關于駱越文化及駱越舞蹈的研究文獻發現,對于駱越文化的研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22年47期2022-02-09

  • 花山駱越民族文化景點英譯現狀研究及對策
    。為了更好地宣傳駱越民族文化和美麗的自然風光,促進崇左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就需要不斷優化旅游景點的環境建設,其中提高民族文化景點公示語英譯水平就是重要的一方面。本文通過實地考察和查閱相關資料的方式,研究花山駱越民族文化景點公示語的英譯現狀。一 研究方法(一)研究問題和研究目的本項目主要為了解決以下的問題:1.花山駱越文化民族景點的英譯現狀如何?是否存在錯誤和問題?2.民族文化景點英譯的問題的典型錯誤類型有哪些?通過對上述問題的研究[1],深入研究目前花山駱

    當代旅游 2021年15期2021-11-21

  • 左江花山巖畫:駱越繪畫藝術成就的杰作 (下)
    色,是戰國至漢代駱越人留下的繪畫藝術杰作。左江花山巖畫體現出駱越繪畫藝術和創造才智,煥發出永恒的藝術魅力,使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巖畫藝術之林中獨樹一幟的奇葩。關鍵詞:駱越;左江花山巖畫;繪畫藝術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1.03.014[中圖分類號]K879.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339(2021)03-0089-12左江花山巖畫不僅規模宏大、畫面壯觀、構圖藝術獨具匠心,同時也體現了嫻熟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1年3期2021-11-20

  • 駱越遺俗:壯族儂峒節基本特征及價值
    承歷史悠久,屬于駱越遺俗,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其他文化現象一樣,儂峒節也具有鮮明的特征。文章從制度辦節、以歌會友、開峒迎客三個維度對儂峒節的基本特征進行了探討,并從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三個層面進行了分析。關鍵詞:駱越;儂峒節;基本特征;價值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1.02.016[中圖分類號]G112;K8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339(2021)02-0084-07儂峒節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09-18

  • 左江花山巖畫:駱越繪畫藝術成就的杰作(上)
    畫,是戰國至漢代駱越人留下的繪畫藝術杰作,它以久遠的歷史、陡險的峭壁、宏大的規模、壯觀的畫面、鮮紅的色彩、合理的空間應用、均衡對稱的布局、獨特的蹲式人像造型、匠心獨運的構圖藝術、程式化的圖像組合、豐富的文化內涵、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神秘的意境,展示了駱越繪畫藝術的成就與獨具神韻的藝術特色,體現了駱越繪畫藝術創作的才智,煥發出永恒的藝術魅力,使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巖畫藝術之林中獨樹一幟的奇葩。關鍵詞:駱越;左江花山巖畫;繪畫藝術doi:10.3969/j.issn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09-18

  • 3D打印與“駱越”非遺文創產品開發
    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駱越文化以其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藝術特色享譽中外,具有較高的藝術與研究價值。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歷史風雨的侵蝕以及種種人為的原因,早已斑駁破碎。因此,追尋失去了的歷史記憶也就成為一個民族永遠難于擺脫的文化情結。目前,3D打印技術日趨火熱,作為一種全新的設計制作工藝,3D打印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越來越成熟,被社會各領域人士密切關注,本文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駱越文化文創產品設計中,從設計制作工藝角度研究駱越文化文創產品設計,以此開拓出駱越文化文創產品

    文學天地 2021年2期2021-09-10

  • 三月三,龍拜山
    師公舞等多種祭祀駱越祖母王的方式,先娛神而后娛人,尋根問祖。在大明山一帶的南寧市武鳴區羅波鎮,每年三月三都會有上萬人來到這個小鎮,以祭祀駱越祖母王的名義來趕一場熱鬧的廟會。廣西大明山一帶流傳著一個關于特掘的傳說:傳說中有一個無兒無女的寡婦,獨自生活了很久。某天,寡婦到河邊挑水時,遇見了一條小蛇并把它帶回家當成親生兒子來撫養,并取名為特掘(壯語中意為斷尾),特掘長大后,化身為人,端茶奉藥,以盡孝道。后來,寡婦在農歷的三月三日去世,特掘飛天成龍,寡婦便被人們稱

    中國-東盟博覽(旅游版) 2021年4期2021-05-21

  • 中華民族共同體視域下的駱越與中原關系述論
    國嶺南西部地區的駱越,與中原地區的民族具有密切的關系,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組成部分。中原文化的傳入對推動駱越經濟和文化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駱越社會發展史,就是漢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攜手開發嶺南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和形成過程中的一個縮影。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駱越;中原;關系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1.06.011[中圖分類號]C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339(2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1年6期2021-04-06

  • 廣西南寧與東盟國家駱越文化交流研究
    530000一、駱越文化概述駱越古國北起廣西紅水河流域,西起云貴高原東南部,東至廣東省西南部,南至海南島和越南的紅河流域。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氣候條件,為創造富有濃郁地域特色的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駱越文化[1]。駱越文化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駱越文化指駱越古國或古國范圍內的文化;廣義的駱越文化包括從駱越族群中分化演變而來,至今分布在中國各地的包括壯、布依、侗、傣、黎、水、仫佬、毛南等8個民族,以及分布在

    文化產業 2021年9期2021-03-08

  • 駱越語言文字述論
    摘 要:歷史上,駱越族不僅有本民族的語言,而且還曾有過文字的萌芽。新石器時代是駱越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春秋戰國時期,以《越人歌》為代表的駱越歌謠,無論在音韻、格律還是喻意等方面,已形成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駱越文字萌芽于新石器時代,發展于春秋戰國時期。當駱越文字逐步形成之際,秦始皇派兵統一嶺南,設置郡縣,推行“書同文”政策,駱越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統一使用漢文字。關鍵詞:駱越;語言;文字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3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0年3期2020-12-14

  • 商周時期駱越建立的縛婁國
    被認為是商周時期駱越建立的縛婁國文化遺跡。由于史書中有關駱越記載非常少,該墓葬的發現,對于了解先秦時期駱越人的歷史社會具有十分重要意義。關鍵詞:商周時期;駱越;縛婁國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3.015[中圖分類號]K928.6;K2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339(2020)03-0093-04《呂氏春秋》記載,嶺南地區曾有一個縛婁國,后世學者多認為縛婁國地域在今天廣東省博羅縣境內,并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0年3期2020-12-14

  • 論左江花山巖畫的“紋”與駱越“文身”關系
    科研價值突出,在駱越文化分析中有重要作用??梢妼ψ蠼ㄉ綆r畫和駱越文化的整合分析,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一、左江花山巖畫分析左江花山巖畫獨特的繪制手法和多元的內容,引發學術界的大量探究。目前學術界關于左江花山巖畫的分析涉及考古、歷史、藝術、人文與民俗等多個學科領域,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但就左江花山巖畫的起源和出現,學術界并未形成統一意見。但均認為左江花山巖畫與駱越古國盛行的、祭祀、巫術及圖騰有關。在開展左江花山巖畫分析時,如果單獨對其開展分析,難以深入挖掘

    山西青年 2020年3期2020-12-08

  • 廣西寧明花山壯族“駱越王節”的民俗文化探析
    濃厚的文化底蘊。駱越古國(如今的壯族)在兩千多年前創造了非常燦爛的駱越文化對中華文化、東南亞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2]。廣西寧明是駱越民族的根祖之地,“駱越王節”活動是在每年農歷三月三舉行,一般持續 3天,第一天是充滿民族風情的歌舞活動,第二天是萬人祭祖大典活動,第三天是充滿民族特色的民俗傳統體育活動。屆時,中國及東南亞各地區的駱越后裔聚集在一起進行駱越始祖公祭大典,“駱越王節”是廣西寧明壯族傳統文化的一個名片。1 “駱越王節”的形成及駱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20年9期2020-11-23

  • 駱越銅鼓文化的傳承內容研究
    喬艷艷摘 要:駱越銅鼓是我國傳統文化遺產,在現代文明影響下,傳承駱越銅鼓文化的迫切性愈發突出。因此,本文基于駱越銅鼓文化發展歷程,對駱越銅鼓文化的傳承內容展開研究,同時將駱越銅鼓文化的傳播、弘揚內容劃分為物質、精神兩大類。借此在駱越銅鼓文化繼承核心的明確中,保護、發展銅鼓文化。關鍵詞:駱越;銅鼓文化;傳承內容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引言:駱越銅鼓是駱越文化體系中技術含量高、象征性強的文化類型,是駱越社會中,人民精神、生活的直接反應,有著較為

    大眾科學·上旬 2020年6期2020-10-14

  • 駱越服飾文化
    生活習俗,形成了駱越別具特色的服飾文化。以服裝材質、款式及其裝飾為載體,以審美和功用為核心,以原料選擇與加工、紡織和縫制方法、印染工藝、服飾習俗等為事象的駱越服飾文化,源遠流長,其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特色鮮明,是駱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后來的駱越族裔服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關鍵詞:駱越;服飾文化;風格特征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2.013[中圖分類號]TS941.12 ? ?[文獻標識碼]A ?[文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0年2期2020-07-16

  • 駱越陶器紋樣在軟裝陳設品設計中的創新應用研究
    品設計出發,研究駱越陶器裝飾紋樣在軟裝陳設品設計中的創新應用,為軟裝陳設品設計的創新提供理論依據。1 軟裝陳設品發展概況軟裝陳設品的設計是依據所需裝飾空間的環境狀況和居住主人的生活習慣、愛好品味和經濟消費等方面因素綜合考慮的,既要滿足人們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又要體現主人區別于他人的個性品味[2]。要滿足以上的要求,個性多元的風格尤為重要。軟裝飾風格包括了冷清雅致的新中式、簡潔明了的現代風格、淡然空靈的北歐風格、典雅豪華的歐式風格、清新自然的田園風格以及狂野不

    家具與室內裝飾 2020年4期2020-07-03

  • 論上古時代的駱越與西甌之關系 ——駱越文化研究系列之十五
    )關于上古時代的駱越與西甌兩個越人族群酋邦方國的關系,前人的研究一直是有爭議的,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駱越與西甌是不同的族群酋邦方國[1];另一種意見認為,駱越與西甌實為同一越人族群方國,兩者異名同實,這是古文獻記載造成的歧異[2]。根據史載和考古的最新發現,又有學者對西甌與駱越之關系再作研究[3]。然而,前人研究盡管不乏真知灼見,但仍然存在明顯的不足,許多問題的研究也有待深化。例如過去的研究基本上都忽略了對各地區陶器文化遺存的比較研究,也沒有對越南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5-15

  • 駱越古歌繞荷城
    前方——這,就是駱越王。山風伴雨瀟瀟而來,撲打在刀削斧砍般的崖壁上,赤焰的鮮紅在雨霧中浮動,駱越王身邊大大小小的赤色人形逐一顯現,他們無一例外地半屈著雙臂雙腿,仿佛在舉行某種神秘的儀式。我們的船沿著明江漂流,在一個馬蹄形的大河灣處停泊。正是春雨迷蒙的三月,遠山云霧繚繞,明江兩岸蒼山碧水,竹林瀟瀟,幾株高大的木棉樹如火如劍,直指蒼穹,樹上鮮紅碩大的木棉花在雨中傲然挺立,像一團團澆不熄的火焰烈烈燃燒。開闊的江面上,幾個頭戴蓑笠的漁夫旁若無人地用壯話高聲唱著山歌

    三月三 2020年2期2020-05-03

  • 守望歷史:駱越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覃彩鑾摘 要:駱越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古代駱越人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古代駱越分布范圍地跨中國和越南兩國,駱越文化遺產為兩國分享。中國和越南作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根據公約法則,重視和加強對本國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包括駱越文化遺產的保護,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法規和保護措施,不斷探索保護的辦法與路徑,使駱越文化遺產得到保護與傳承。關鍵詞:駱越;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0年6期2020-04-18

  • 駱越飲食文化 ——駱越文化研究系列之十四
    特色的飲食文化。駱越飲食文化是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生產方式、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時代特征。一、駱越飲食文化溯源駱越飲食文化同其他文化事項一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早在距今約一萬年以前,生活在嶺南地區各江河流域的原始人類已經從舊石器時代發展進入以磨制石器、陶器燒制和原始農業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駱越先民已開始將自然生長的芋薯等塊根類植物進行人工種植,進而將普通野生稻馴化成人工栽培稻,標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3-12

  • 從文物考古資料看廣西古代對外交流
    詞】大石鏟文化;駱越;南海絲綢之路;海上陶瓷之路【作 者】陳洪波,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授,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專職研究員。廣西桂林,541001?!局袌D分類號】G12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9)05-0094-008對外交往是一個區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通過吸收外來先進文化因素,提高自身生產力水平,可促進本地社會全面發展。廣西地處華南邊陲,在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廣

    廣西民族研究 2019年5期2019-12-20

  • 駱越舞蹈文化
    構成的文化體系。駱越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創造了豐富多彩、內涵豐富、別具特色的舞蹈藝術,使之成為其民族文化體系中一組亮麗的篇章,是駱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立的起源和發展歷史。關鍵詞:駱越;舞蹈文化;風格特征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3.013[中圖分類號]G127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339(2019)03-0066-11舞蹈是一種人的肢體動作的藝術,是人類最早產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9年3期2019-11-11

  • 大石鏟文化與駱越文明的發生
    邕江流域為中心的駱越故地出現了以大石鏟為特色的石鏟文化。從大石鏟的結構、造型與功能看,它應是一種以水田耕作為主的生產工具。石鏟奇特的組合形式與碩大形體,應與稻作農業祭祀儀式有關,是前駱越社會文明出現的重要標志。關鍵詞:石鏟;駱越;文明發生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3.015[中圖分類號]G127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339(2019)03-0084-04距今約4000-5000年前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9年3期2019-11-11

  • 如何圍繞駱越文化內容開展主題班會活動
    。壯族的祖先——駱越民族世代生活于此,創造了燦爛的駱越文化,傳承至今,源遠流長。然而近百年來,由于各種原因,駱越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遇到了困難。如何傳承和發展駱越文化,是我們壯族人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傳承民族文化,要從娃娃抓起,特別是從小學生抓起。所以,在小學開展駱越文化主題班會活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何圍繞駱越文化內容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呢? 【關鍵詞】 ?文化內容 主題班會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25.1 ? ? ? ? ? ? ? ? 【文

    中學課程輔導·教育科研 2019年3期2019-09-10

  • 廣西駱越養生美容技法的研究進展
    目的:整理和研究駱越在養生美容方面的技法,指導現代人正確的美容保健,促進少數民族的醫藥事業發展。方法:檢索中國知網、維普期刊、萬方數據庫中1990~2017年相關文獻,并進行歸納總結。結果:共收集相關文獻127篇,對駱越養生美容技法中,如外治法、內調法、鼻飲、民俗等進行具體的整理。結論:駱越養生美容技法是古駱越人及其后裔歷經千年所創造的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技法。通過整理與研究,突出駱越養生美容技法的優勢,滿足現代人對養生美容的多種選擇?!娟P鍵詞】駱越;養生美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上半月 2019年1期2019-06-27

  • 駱越起源與發展
    覃彩鑾摘 要:駱越是先秦至東漢時期生活在嶺南西部(包括今越南北部)地區的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屬于我國南方百越的重要支系。駱越是由本地區的史前人類發展而來,主要分布于廣西東南部和越南北部地區。東漢以后,駱越族稱在史籍中逐漸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烏滸、俚、僚或蠻。宋代以后,發展演變為壯、侗、黎、布依、水、傣、仫佬、毛南等民族,傳承和發展了駱越文化。關鍵詞:駱越;起源;發展;分布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6.015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9年6期2019-04-22

  • 2015年以來的駱越文化研究概述(一)
    532200)駱越之名始于公元前48年至東漢初年。[1]大多數學者認同歷史上的駱越分布在如今的廣東、廣西、貴州東南部、云南東南部、海南省中南半島的東北部及相關國家。[2]及時了解駱越文化研究動態,把握駱越文化發展態勢,有助于科學、全面、深入地開展學術探究,亦有益于增進學者、民族、社會乃至國家之間對文化多樣性演進的正確理解與可持續傳承。覃彩鑾、周智生等學者對近百年來的駱越文化研究歷程作了很好的回顧與總結,厘清了中外學界爭論的焦點及問題的根源,乃至今后有待深

    傳播與版權 2019年4期2019-03-21

  • 2015年以來的駱越文化研究概述(二)
    山巖畫是壯族先民駱越在大約兩千年前后創作的觀點,得到后續研究的不斷充實、完善,獲得學界的公認[1-2],并推動其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項目。2006年,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2年再次被列入重新調整的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6年申遺成功。2017年,由廣西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中共寧明縣委員會組織編寫的《駱越根祖·巖畫花山——花山文化研究成果擷英》收錄2015年以來全國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廣西左江花山巖畫的部分理論成果,花

    傳播與版權 2019年5期2019-03-21

  • 駱越青銅文化擷英
    圖 文/羅安鵠駱越是居住在今廣西南寧、百色一帶以及今越南北部的古“百越”的一個部族?!兑葜軙ね鯐氛f“路人大竹”,該書注釋說“路音駱即駱越”。駱之名還見于《史記》,以后《漢書》和《后漢書》都有“駱越”的記載。駱越文化在商、周時期的代表性器物是有肩石斧、有段石錛及幾何印紋陶,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終于乘上青銅時代的末班車。此時的駱越,與巴、蜀、滇、夜郎同時書寫著自已的地域文明,而又相互交流、影響甚而滲融,形成多元而又相通的西南青銅文明時代。駱越青銅器,主要為

    藏天下 2019年1期2019-02-26

  • 駱越工藝文化
    摘 要:駱越工藝文化包括陶器、瓷器、青銅器、鐵器、玉器、銀器、滑石器、竹木器等產品及其制作工藝,涉及原材料的開發、深加工、生產工具、生產技術、制作工藝等復雜的工序,是駱越族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綜合體現,其間經歷了從初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對后駱越時代民族工藝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關鍵詞:駱越;工藝文化;起源;發展;影響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4.013[中圖分類號]G127?????[文獻標識碼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9年4期2019-02-04

  • 花山巖畫中的藝術精神
    種繪畫類作品,是駱越先民集體社會文化生活的記錄,是駱越先民給后人留下的藝術文化遺產。在藝術創作中,作者應注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滿足;而我們在觀賞其藝術形式的過程中,應注重去體會花山巖畫的藝術精神。一、花山巖畫繪制期間左江流域經濟狀況花山巖畫繪制期間,駱越故地正處于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的過渡時期,駱越先民在經濟上較為落后。覃彩鑾認為在戰國到東漢期間,甚至東漢以后,左江流域仍然處于原始社會末期至奴隸社會初期這個階段,主要原因是左江流域遠離中原地區,地域偏

    名作欣賞 2019年33期2019-01-27

  • 駱越喪葬文化
    的喪葬文化體系。駱越喪葬文化習俗源于史前時期,流行集體叢葬、土坑葬、二次葬和屈肢蹲式葬;周至戰國出現拾骨巖洞葬。駱越喪葬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響。關鍵詞:駱越;喪葬文化;地方特色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5.014[中圖分類號]K892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339(2019)05-0070-08死亡是人生命的終結。喪葬作為人類一種臨終關懷,對死者妥善殮裝和安葬,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9年5期2019-01-14

  • 廣西駱越養生美容技法的研究進展
    寧 530001駱越[1]為壯族人的先民,是中國古代居住在嶺南西部的一支民族,幾經遷徙后分布廣泛,地跨中越兩國?,F兩廣地區就是駱越人活動的中心地帶,其中廣西武鳴縣大明山地區更被認為是駱越古國最早的首都。駱越古國在發展中創造了稻作文化、銅鼓文化、干欄文化、山歌文化、崖壁文化等舉世矚目的文化,其在獨特的環境和長期的生產生活下還創造了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養生美容技法。筆者通過檢索中國知網、維普期刊、萬方數據庫中駱越養生美容的相關文獻,對一些特色技法進行理論、方法的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9年1期2019-01-07

  • 當我們去看花山的時候還聊些什么(節選)
    ?,嵤聝汕昵肮?span class="hl">駱越人早就超度到巖石上絡繹不絕的游客按下快門合影以此證實自己領受了古代人身上神奇的力量甚至還寫出了古駱越人不屑一看的文字三個A 本名石才來,1974年生,著有詩集《致敬》、組詩《紀念》三部曲、長詩《遁》等。在各類刊物發表詩歌,作品入選多種選本。廣西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一期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培訓班學員,2013年廣西“文學桂軍人才培養‘1+2工程”重點扶持對象。

    廣西文學 2018年3期2018-09-10

  • 南寧市博物館館藏西周銅盤賞析
    銅器,由中原傳入駱越地區,反映了先秦時期駱越地區與中原有著密切的聯系,呈現出文化的相互交融與發展。關鍵詞:西周銅盤;駱越;文化傳播商周時期,先民篳路藍縷,開荒拓林,逐漸形成了百越族群重要一支——駱越部族。駱越部族的足跡遍及廣西左右江流域、邕江—郁江流域、海南省以及越南北部的紅河流域。約在商代中晚期,駱越先民步入了青銅時代。1985年,武鳴元龍坡、安等秧等地的先秦墓葬群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和一批石范,這表明駱越先民已經掌握了青銅鑄造技術,是駱越部族進入青銅時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4期2018-03-30

  • 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作為壯族主源的“駱越”文化表征*
    作為壯族主源的“駱越”文化表征*羅彩娟作為壯族主源之一的“駱越”族群,其文化不僅呈現于我們的歷史書寫中,還存在于駱越后裔——壯族代代相承的諸如干欄房、螞節等族群文化象征中。駱越國古都遺址所在地的壯族人民以駱越文化展示館的方式展示,同時以一年一度的有關駱越的節日和祭祀儀式等實踐活動來加以宣傳弘揚駱越文化?!?span class="hl">駱越”族稱的出現是族群意識產生的標志;駱越人共同的生活習俗是壯族文化特征的積淀;古駱越國遺址——武鳴壯鄉活生生的有關駱越文化展示和節日活動及祭祀儀式等實踐

    廣西民族研究 2017年6期2017-11-23

  • 駱越花山巖畫的稻作文化解讀
    于廣西左江流域的駱越人所創作。先秦時期,水稻種植已經成為駱越社會主要的經濟來源,駱越社會由此形成的宇宙觀、價值觀及生活習俗、信仰儀式皆體現出稻作文化的特征。在花山巖畫中,諸多圖像元素體現出豐富的稻作文化特征,如“蛙形人”“日芒紋”強調對青蛙、鳥的崇拜,“飾羽人”、行船圖對太陽、江河的敬畏,以及人們與自然生態融為一體的祈愿。而花山巖畫的作畫地點選取,則直接與稻作生產儀式有著密切的聯系,甚至花山巖畫本身就是一種稻作生產的祭祀儀式。這些稻作文化記憶,有的形成了民

    民族學刊 2017年3期2017-07-20

  • 非遺視野下的武鳴壯族“四月四”祈豐節研究
    關習俗被附加上“駱越”標簽;傳承空間從雅家屯轉移到馬頭鎮;地方政府把非遺當成資源,重宣傳輕傳承,商業化味道凸顯。為了更好地傳承與保護這一傳統節日,應從貼近生活、去標簽化、節日“官”“民”合辦等方面努力,回歸節日傳統,進行活態傳承,最后實現地方經濟利益與非遺傳承的雙贏。非遺;壯族;四月四;傳承自從2006年公布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以來,學術界掀起了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潮,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成為人類學、民俗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的重要研究領域,相關研究成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4期2017-03-28

  • “一帶一路”視野下對駱越海上文化的重新認識
    帶一路”視野下對駱越海上文化的重新認識李斯穎(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100732)駱越是我國以壯族先民為主體的嶺南地方族群,早在秦始皇統一嶺南前,他們就已經開發南海。秦以后,他們在中央政權支持下持續開辟已有的海上航路,曾到達東南亞、太平洋以至南美洲,并與當地土著有過文化交流與經濟往來。在當前我國“一帶一路”戰略視野下,重新探索駱越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內容,有助于找到契合時代發展精神、加強國內外文化認可與經濟往來的增長點。一帶一路;駱越;南海開發;海上

    賀州學院學報 2017年2期2017-03-10

  • 左江花山巖畫與駱越緣由考
    陳遠璋摘要:駱越是嶺南的土著族群,左江流域是駱越聚居之地,從新石器時代中期始,到秦漢時期,此地的文化發展脈絡清晰,貝丘遺址、石鏟遺存、巖洞葬等文化現象,連綿不斷,而且都與當地的駱越人及其先民有關,族群的血脈相承,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成就了駱越文化及花山巖畫的產生和發展?;ㄉ綆r畫顯示的強烈駱越文化因素,崇蛙、裸體、崇鳥、祀河、信巫鬼以及青銅文化等,與文獻有關描述及駱越文化遺物反映的駱越文化、習俗相一致。同時,花山巖畫反映出的等級差異、稻作文化的特征,也與駱越

    中國文化遺產 2016年4期2016-11-19

  • 西甌、駱越的出現、分布、存在時間及其它
    同,因此對西甌、駱越有不同的認識。甌與駱是兩個不同的共同體。西甌最早出現在西漢時期的《淮南子·人間訓》中,存在的年代是秦始皇三十年至漢元鼎六年,前后約106年;駱越之名始于公元前48年至東漢初年,存在約100年時間。西甌的分布地區大致在今廣東茂名—廣西玉林—貴港市—南寧一線以北,北面達湘南、黔東南;駱越的分布地區大致在今廣東茂名—廣西玉林—貴港市—南寧以南,南面達越南中部清化一帶。中外學者研究古代民族常會步入兩個誤區,應予避免?!娟P鍵詞】西甌;駱越;出現;

    廣西民族研究 2016年3期2016-07-27

  • 試論布洛陀的神格 ——駱越始祖與至上王
    洛陀的神格 ——駱越始祖與至上王黃明標(田陽縣博物館,廣西田陽533600)文章通過布洛陀與駱越人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布洛陀開創農耕文化;駱越與壯侗語民族的族源關系;壯侗語民族對布洛陀人文始祖的認同,來探析布洛陀與嶺南古駱越民族的關系。認為布洛陀是駱越——壯侗語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和至上王。布洛陀;駱越;壯侗語民族;至上王我國嶺南地區世居著壯、侗、布依、黎、傣、仫佬、毛南和水族,學界稱之為嶺南同根同源民族,簡稱壯侗語民族。壯侗語民族認同布洛陀是共同的人文始祖

    賀州學院學報 2016年2期2016-03-15

  • 駱越文化研究一世紀(下)
    覃麗丹【摘要】駱越是商周至秦漢時期我國南方百越民族中生活在嶺南西部地區的重要一支,因其分布地跨今中國和越南兩個國家,與中國壯侗語民族及東南亞侗臺語諸民族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關系,而且文化燦爛,特色鮮明,因而很早就引起中外史學界特別是中國和越南學者的關注。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中外學者便開始對駱越歷史文化進行研究,至今已近百年,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本文通過對百年來駱越文化研究的回顧、反思與辨正,以進一步充實、拓展和深化其研究?!娟P鍵詞】駱越文化;壯侗語民族

    廣西民族研究 2015年5期2015-12-01

  • 駱越文化研究一世紀(上)*
    付廣華 覃麗丹駱越是商周至秦漢時期中國古代南方百越民族中居住在嶺南西部的重要一支。其分布東至今廣西中部的柳江和紅水河流域,西至滇桂交界地,北及貴州南部,西南至越南北部,南至廣西南部,東南至廣東雷州半島及海南島,地理上相連成片。駱越創造的豐富、燦爛和特色鮮明的文化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中占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又因駱越分布區地跨今中國和越南兩個國家,與中國壯侗語諸民族及東南亞侗臺語諸民族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關系,因而駱越歷史文化很早就引起中外學者、特

    廣西民族研究 2015年4期2015-11-29

  • 近年廣西駱越文化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之相關的中國南方駱越文化研究引起高層的重視。廣西作為中國古代駱越族群分布的核心區域,全面系統深入地開展駱越文化研究,既是落實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具體行動,也是實現國家文化主權、文化安全,提升邊疆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借此機會,筆者冒昧地就近年來廣西專家學者對駱越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進行簡要評述,以期對今后的駱越文化研究有所推動。一、相關概念:百越、駱越、駱越國及駱越文化“駱越文化”是一個涵蓋面大,多學科綜合性的學術研究范疇,相關概念包括“百越”“駱越”“駱越

    廣西民族研究 2015年4期2015-11-29

  • 駱越古樂文化對壯族山歌的歷史影響探究
    引力[1]。一 駱越古樂與壯族山歌的發展歷史(一)駱越古樂文化歷史悠久翻閱典籍,壯族歷史曲折多變。不少歷史典籍提到,駱越是廣西壯族等少數民族聚居之地[2]P15?!?span class="hl">駱越”之義大多與墾食駱田有關,在后來的歷史典籍中,“駱越”一詞頻頻出現,“駱越”出自百越族群,而百越族群居于嶺南地區,“駱”或“雒越”是“駱越”別稱。先秦至漢,駱越一族活躍于今越南的紅河三角洲、今廣西右江流域以及今貴州西南地區。駱越與百越的另一族群西甌交錯雜居在今廣東的西南部,海南省以及廣西的玉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5年7期2015-03-18

  • 駱越的源流與分布考釋
    細析之又有閩越、駱越等。一、駱越民族名稱的歷史演變盡管駱越作為一個民族名稱第一次是在《史記·南越列傳》中出現,但是駱越作為百越民族當中的一部分,在先秦、秦漢時期的歷史文獻當中有“路人”“甌”“駱”“甌駱”“雒越”“交趾民”“揚越”等名稱,現分述如下。(一)路人駱越先民最早被稱為路人,見于《逸周書·王會》。*《逸周書》又名《周書》,是一部周代文獻的匯編。曹魏西晉間人荀勖所編《周書序》認為《王會》篇為周公、成王時作,其文曰:“周室既寧,八方會同,各以其職來獻,

    云南社會科學 2015年6期2015-02-12

  • 壯醫“三氣同步”理論的源流探討△
    界認定為壯族先民駱越古國最早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大明山駱越文化、龍母文化的重要源地之一。這里是中華民族一個重要的文化文明搖籃,駱越文化是我們廣西的一個亮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亮點。1 龍母起源龍母文化是駱越文化的主要元素,是壯族人民的精神衣缽,是從古至今珠江流域一帶人文精神的基源。龍母文化與廣西的大明山有著割舍不斷的淵源。龍母傳說有眾多版本,近年有專家經研究指出:其起源可能就在今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明山地區。在那里,流傳著“三月三,龍拜山”的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15年12期2015-01-24

  • 試論“駱越文化”的動漫衍生產品開發及推廣
    柯 華試論“駱越文化”的動漫衍生產品開發及推廣柯 華文章以“駱越”文化的推廣開發為契機,借助現代動漫產業的平臺,對“駱越”文化動漫衍生產品開發、營銷及品牌管理等方面進行初步的探討。駱越文化;動漫衍生產品;開發;營銷;品牌授權“駱越文化”是廣西文化的根,是珠江流域歷史上最早、最燦爛的文化篇章。近年來,在廣西地方黨委、政府的努力下,“駱越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駱越文化”的開發成為南寧市著力打造的三大文化品牌。但目前“駱越文化”的傳播方式以旅游表

    沿海企業與科技 2014年5期2014-03-11

  • 駱越文化的新媒體視覺傳播與文化傳承
    黎 衛一、駱越文化簡述嶺南地區多丘陵地帶,人們在丘陵上開墾田地種植莊稼,這種農田稱為“駱”(壯話譯音),“越”是“人”的意思。駱越,指古代活動于如今廣西地區(主要聚居于廣西左、右江流域、貴州西南部、越南紅河三角洲一帶)的人們。駱越后裔的族稱,緊接駱越的第一個族稱是東漢時的烏滸,然后是魏、晉、隋、唐時代的俚僚,宋代以后稱為僮、俍、沙、儂,今天則稱為壯族①黃現璠:《壯族通史》。。駱越古國的范圍北起廣西紅水河流域,西起云貴高原東南部,東至廣東省西南部,南至海南島

    沿海企業與科技 2014年5期2014-03-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