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址

  • 黑龍江牡丹江市渤海時期城址調查簡報
    查。調查對象包括城址、聚落址、墓葬以及長城遺跡。其中,城址調查了7座,分為平原城和山城兩類。平原城3座,為薩爾虎城址、龍頭山城址和南城子城址;山城城址4座,為鳳凰山城址、四平山城址、夾芯子山城址和杏樹山城址?!澳档そ痹从跐M語譯音,意思是“彎彎曲曲的江”。牡丹江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牡丹江市轄有愛民區、陽明區、東安區和西安區等4個區,牡丹江市轄區東臨穆棱市,南接寧安市,西側為海林市,北與林口縣為鄰。地處東經129°18′32″~130°06′54″、北緯4

    北方文物 2023年5期2023-10-11

  • 黑龍江穆棱市渤海時期城址調查簡報
    查,調查對象包括城址、聚落址和墓葬,其中城址調查了5座,分為平原城和山城兩類。平原城址1座,為下城子西村城址;山城址4座,分別為小四方山城址、糧臺山城址、興源城址和牛心村東山城址。這些城址可能為渤海時期始建,沿用至金代,有的可能到東夏國時期。穆棱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為牡丹江市下轄縣級市,因域內穆棱河而得名。穆棱市東與俄羅斯接壤,東南部與東寧市相接,南與吉林省汪清縣毗鄰,西與寧安市、牡丹江市、林口縣相連,北與雞西市、雞東縣毗連。穆棱市屬山區、半山區,到處分

    北方文物 2022年5期2022-11-03

  • 平涼境內漢代安定郡屬縣級城址考古研究
    內的安定郡屬縣級城址的地望依然存在爭論。本文通過文獻記載,結合田野考古調查,提出相關結論。關鍵詞:漢代;平涼;安定郡;縣級;城址平涼位于甘肅東部的黃土高原腹地,其“外阻河朔,內當隴口”,自古就占有重要的軍事地位。秦漢以降,這里是中原通往西北的重要門戶。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置安定郡,郡治高平,治21縣,到東漢末期安定郡只剩8縣。兩漢時期,平涼大部分地區屬安定郡所轄,從這里向北可達北方草原、西可直通河西,對于定都長安的漢王朝而言,安定郡是“控扼邊陲、擁衛

    東方收藏 2022年4期2022-05-18

  • 焦作黃河流域古城址分布及分期初探
    區已發現龍山文化城址2座、夏代城址1座、商代城址3座、周代城址9座、漢代至明清時期城址8座,加上史料記載的城址,共有52座。這些城址對研究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夏商周斷代工程和豫西北地區古城址的發展歷史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一、龍山文化晚期至夏商周時期古城址:初生期原始社會后期生產力的提高使社會貧富分化加劇,階級對立開始出現,氏族間的暴力斗爭促使以集體防御為目的的筑城活動興盛起來。夏商周時期,隨著聚落形態和物質文化發生變化,逐步形成了王朝國家[5]。此時的城垣筑

    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22年3期2022-04-16

  • 通遼地區遼代城市遺址調查與初步研究
    概述1.格日朝魯城址:位于扎魯特旗格日朝魯蘇木政府駐地北3公里,分內、外城。外城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440 米,南北400 米:周長1,600 米。城墻灰黑土夯筑,基寬6 米,殘高2 米;四角有角臺址:四墻外均設馬面。內城城墻已遭破壞,形狀不清。城內有多處建筑臺基,文化層厚約1 米。地表散布有布紋瓦、篦點紋灰陶片、白瓷片、銅錢等。出土鐵車轄、犁鏵、斧等。據文獻考證,此城應為遼代頭下州豫州故城,隸屬上京道,金代沿用①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地圖集.內蒙古自治區

    地域文化研究 2022年1期2022-02-12

  • 鄂爾多斯地區城址調查分析
    況截止目前,相關城址的調查以大型普查、專項調查和課題研究為主。大型普查項目共有三次:第一次始于1974年,由內蒙古文物工作隊主辦的伊克昭盟文物干部訓練班,在鄂爾多斯地區進行了較為廣泛的文物普查工作,共計24座城址①。第二次是始于1988年的第二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以下簡稱二普),此次調查共計56座城址②。第三次是始于2007年的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以下簡稱三普),共計調查63座城址③。專項調查共有兩次:第一次是始于2006年的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

    草原文物 2021年2期2022-01-06

  • 匈奴龍城考古探索與進展
    內一系列匈奴時期城址考古發現使得龍城再次受到廣泛關注,同時也引發不少爭論。和日門塔拉城址第一個被考古學家判斷為龍城的是位于蒙古國后杭愛省烏貴諾爾蘇木的和日門塔拉城址(Хэрмэн тал),即俗稱的“三連城”。該城址于20世紀50年代被發現,隨后蒙古國、蘇聯、美國等多國學者先后在此開展調查并實施部分發掘,但是未能弄清遺址的確切年代和屬性。2014—2018年,由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博物院和蒙古國游牧文化研究國際學院等機構組成的中蒙聯合考古隊,

    大眾考古 2021年1期2021-07-14

  • 哈喇巴拉嘎斯都城與遼上京城址比較分析
    嘎斯都城與遼上京城址進行比較分析,目的是探討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兩座城址的營建與發展有何異同,及其中的原因。關鍵詞:哈喇巴拉嘎斯;遼上京;城址中圖分類號:K8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1)04-0007-03回鶻是中國少數民族部落,其先祖為匈奴,由回紇改名而來,取“回旋輕捷如鶻”之義。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后突厥汗國被以骨力裴羅為領袖的回紇眾部落推翻,回鶻汗國建立。哈喇巴拉嘎斯是回鶻人所建造的第一座都城。它承載著回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06-24

  • 城川城址價值與保護策略研究
    00044)城川城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的城川鎮內,是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川鎮處于陜北黃土高原和內蒙古東南部毛烏素沙地的交接地帶,屬于生態環境的敏感帶和緊張帶。城址地處東西狹長的草灘地的中部區域,周圍被沙漠包圍,地勢平坦,現已基本被草地覆蓋。城址南側為省道,省道南面有村落,其北部有已干涸的無定河。一、城址概況城川城址,又稱宥州城址,北魏時期在此建置長澤縣,在唐代為防護少數民族而建城,改稱宥州,西夏沿用。城址現今保存較為完整,形態清晰可見。城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21年5期2021-06-08

  • 夏家店下層文化城址規模一等級與空間特征研究* —— 以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地區為例
    的思路(表1)。城址是聚落的高級形態,屬于聚落范疇又高于一般聚落,是史前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特殊產物,也是國家形成與文明起源的重要標志。學術界專門針對史前城址規?!燃壍难芯枯^少,因此本文借鑒了上述多種聚落規?!燃壯芯糠椒?,并且針對敖漢旗夏家店下層文化城址的特殊情況進行了修正與補充。在以面積和文化層厚度作為基本評價因子的基礎上,以城址外圍護墻體狀況(建造材料、現存長寬高尺寸、圍護圈數)、重要附屬設施(環壕、馬面、角臺、城門等)、特色文物遺存(青銅器、玉器

    西部人居環境學刊 2021年2期2021-05-23

  • 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2019年考古工作
    外雙城結構的史前城址。2019年進一步鉆探證實,該城址內城為圓角長方形,外城近圓形,這種“外圓內方”的雙城結構在長江中游地區屬首次發現。繼2018年解剖發掘內城城垣之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9年又解剖發掘了外城城垣,發掘解剖的內外兩段城垣的始建年代相當,均為屈家嶺文化時期,14C測年數據約公元前3000—前2900年。2019年發掘解剖的城墻北段疊壓青膏泥堆積,此類堆積內包含木制工具、木塊、樹根等有機質,保存狀況較好,為研究建城時的環境背景提供了重要

    大眾考古 2020年1期2020-12-21

  • 遼木葉山祖州城、順孝寺、越王城、長霸縣、咸寧縣、永州三縣、廣平淀、伏虎林、高淀山通考
    新發現的南烏呼錦城址是遼木葉山祖州城。白塔廟遺址是遼木葉山順孝寺。查布嘎圖附屬城是遼越王城。荷葉花城址是祖州長霸縣。查干淖爾城址是祖州咸寧縣,也是永州長寧縣。哈布圖蓋城址是永州義豐縣。哈日毛都城址是永州慈仁縣。寶力皋城址是耶律韓八的王子城。查布嘎圖南沙地是遼廣平淀。白音查干林場分場北1.5公里處的山林是遼伏虎林。嫦娥山是遼高淀山。關鍵詞:遼代;祖州城;順孝寺;越王城;長霸縣;咸寧縣;長寧縣;義豐縣;慈仁縣;廣平淀;伏虎林;高淀山一、關于木葉山祖州城考證關于

    神州·下旬刊 2020年5期2020-10-21

  • 洛陽古代城市考古與利用綜述
    在4000多年的城址發展史中,目前發現十多處古代城址,經過60多年的考古工作,基本厘清大多數古代城址的布局結構、功能劃分以及歷史沿革等問題。在發掘研究過程中,對部分城址和重要遺存進行保護展示,開展公眾活動,加強宣傳、教育,將考古成果惠及群眾,增加市民的文化自信。關鍵詞:城址;保護;利用;公眾考古古代城市是一定區域內存在的大型聚落遺存,它是古人類政治、思想、經濟、文化等不同領域的集合體,是人類社會進化過程的基本組成元素。古代城市考古與利用主要是研究不同時期的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2期2020-09-17

  • 城四家子城址考古工作與再認識
    容提要:城四家子城址為一處規模較大的遼金時期古城遺址,2013~2016年進行了考古調查及發掘。通過對考古資料的整理與研究,對城址的結構布局、年代及屬性、社會發展狀況等均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城四家子城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德順蒙古族鄉。自從1933年日本學者鳥居龍藏對城四家子城址進行考古調查并確認其為一處遼金時期城址1[日]鳥居龍藏著,陳念本譯:《滿蒙古跡考》,商務印書館,1933年,第51頁。以來,先后有眾多遼金史學研究者到該城址進行實地探訪和考察,通過

    遼金歷史與考古 2020年0期2020-03-29

  • 隋唐五代時期的揚州及其城址
    隋唐五代? ? 城址1.揚州與“揚州”揚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在揚州城25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王朝侯國更迭,城市興廢交替,時代與地域特色鮮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揚州無論在歷代帝王、仕宦,還是文人百姓心中,具有重要地位。揚州位于江蘇中部地區,北有蜀岡,南臨長江,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早在漢代就開始繁榮,但真正意義上的繁華則始于隋煬帝開挖貫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氨M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1](7

    文教資料 2020年3期2020-03-26

  • 試論中原地區史前城址的選址思想與特征
    □劉丁輝城址是史前聚落的特殊階段產物,史前城址研究是先秦考古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古代城市的特點之一就是注重選址,中原地區作為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發展、繁榮的核心區域,率先醞釀誕生了早期的國家,先后出現了一系列延續時間長、規?;虼蠡蛐〉氖非?span class="hl">城址,為探索中國史前城址的選址思想與特征提供了關鍵依據。一、中原地區史前城址的發現本文所指的中原地區是指以河南省為主的狹義中原區域。截至目前,中原地區已發現了16座史前城址,是我國早期城市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1]。(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20年1期2020-03-10

  • 丹東地區明代遺址遺跡考
    分重要。關鍵詞:城址;邊墻;烽火臺丹東地區明代軍事設施分布眾多,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數據顯示,共發現明代遺址遺跡810處。主要有城址、邊墻、烽火臺、古廟等。這些軍事設施的建立與明朝政府重視對邊塞地區的統治和防范有很大關系,由此可見,丹東地區在明代作為一個邊境重鎮地理位置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結合文獻記載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成果介紹丹東地區在明朝時的基本概況。遼東都指揮使司下設二十五衛,丹東隸屬定遼右衛。成化五年(1468),明朝政府為了加強對邊塞地區的管理,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6期2020-02-27

  • 秘魯·昌昌城址
    昌昌城址是南美古代奇穆帝國都城遺址,位于秘魯特魯希略地區拉利伯塔德省。昌昌為奇穆語音譯,有“太陽、太陽”之意,昌昌城址分為10座自成一體的“城堡”,它的布局反映一種嚴謹的政治、社會觀念。1986年昌昌城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昌昌城址占地廣闊,布局奇特是最引人注目之處。全城占地約36平方公里,中心地帶6.5平方公里,包括10個長方形的城堡。每個城堡平均長約400米,寬約200米,四周有高9—12米的圍墻,墻基厚3米。這些城堡大概是統治者及其親隨的生活區,

    暢談 2019年21期2019-11-28

  • 新石器時代典型城址聚落形態分析
    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已近百座,大致年代涵蓋仰韶時代中晚期至龍山時代末期,分布于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陜西、山西、內蒙古等至少11 個省區。在諸多城址中,少量城址規模大、規格高,往往是該地區或區域的中心聚落,對其附近的諸多普通聚落具有較強的控制力,從而形成一個以該城址為中心的聚落群,共同推進此地區的文明化進程。一、新石器時代典型城址分析仰韶時代作為中國古代城址的起源階段,目前所見的城址規模都相對較小,對周邊聚落的控制力較弱。至龍山時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9年5期2019-08-08

  • 中國古代城市遷移研究現狀
    鍵詞:城市遷移;城址;研究綜述現代中國城市地理學發源于20世紀30年代,在其發展歷程中,侯仁之先生先后用《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歷史城市地理的研究與城市規劃》兩篇重要文章描繪了歷史城市地理的研究藍圖,促成了中國城市地理學的最終形成。在后文中,他將主要研究任務歸納為城址的起源和演變、城市面貌的形成及其特征、城市位置的轉移及其規律、地區開發和城市興衰的地理背景幾個方面。這一規劃基本為后來的研究者所繼承,城市位置的轉移也成為城市地理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中的城

    卷宗 2019年5期2019-03-18

  • 略談二里崗文化
    里崗文化;早商;城址二里崗文化遺存,自1950年韓維周先生發現到安金槐先生對鄭州商城[1]的發掘,逐漸顯露在世人面前。該遺址的面貌與安陽殷墟文化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命名為“二里崗文化”。該文化分為二里崗下層一、二期和二里崗上層一、二期。根據地層疊壓打破關系,判定二里崗文化晚于二里頭文化、早于殷墟文化[2]。二里崗文化中心區位于中原,鄭州商城為二里崗文化的中心。關于鄭州商城的始建年代有多種說法。鄒衡先生在《試論夏文化》中提出鄭州商城的始建年代為南關外期,早于二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24期2019-01-22

  • GIS支持下遼上京周邊地區城址分布問題研究
    :本文將GIS與城址考古相結合,對遼代上京城周邊地區的城址進行定量分析,從地理環境的角度研究城址分布情況,從城址選址角度出發,探討遼上京周邊地區自然地理環境與城址分布因素之間的關系。關鍵詞:上京城;周邊地區;城址;GIS中圖分類號:K8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12-0001-04目前學界對遼代上京周邊地區城址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城址考證、城址建置、城址類型、城市形制、城市布局、城址功能、意義與作用等方面。在以往的研究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年12期2019-01-15

  • 江洲城址:商周文明的密碼
    發現并命名的江洲城址。據說這個城址的發現,讓常寧的歷史提早了好幾千年。近年來,湖南省考古研究專家已在此地進行過多次考古發掘。經他們調勘顯示,早在舊石器時代,水口山地區就有人類生產生活的痕跡。此地的文明程度甚至還曾相當高,但不知何故,歷代文獻對這座城址均沒有相關記載。這是一處“雪藏”了千年的遺跡,從現今發掘的物件來看,專家推測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水口山是常寧的一個工業重鎮,因位于湘江、舂陵江的交匯處而得名,這里既是百年老礦水口山鉛鋅礦的所在地,也是

    時代郵刊 2018年7期2018-11-23

  • 我國東北小型古城中的文物保護與鎮區環境再塑 ——以遼金塔子城為例
    1.1 概況塔子城址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城西北的塔子城鎮,地處松嫩平原地帶,平均海拔165 m,為高平原區,地勢平坦,平均高差為6 m。城址東南距泰來縣城45 km,東北距齊齊哈爾市區105 km,南距吉林省鎮賚縣75 km,西、北與內蒙古扎賚特旗接壤。城址東北側為綽爾河的支流——呼爾達河繞城北沿東墻而過(圖1)。清末學者張穆在其著的《蒙古游牧記》中稱塔子城為綽爾城,謂“城周七里,門四座,建置無考”。圖1 塔子城地理方位圖(來源:作者自繪)1.2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8年9期2018-10-08

  • 四川考古找到蜀王被俘之地
    的4座漢晉時期的城址,分別是位于四川渠縣的“宕渠城”、眉山市彭山區的“武陽城”、梓潼縣的“廣漢郡城”以及德陽市的“陽泉城”。通過考古調查和發掘找到了城墻、城門、墓葬、水井等系列遺存,出土了青銅器、陶俑、文字瓦當等器物,基本確定了各個城址的具體位置,與史料記載相互印證后,解決了一批歷史文獻對于城址地望的爭議問題?!板辞恰笔悄壳鞍l現的唯一與巴國中重要民族——“賨(音cong)人”有關的城址;“武陽城”是史料中記錄的中國最早茶葉交易市場,也是秦滅巴蜀時蜀王被俘

    文萃報·周五版 2018年6期2018-09-13

  • 越南北寧省隴溪漢唐時期城址
    g Son隴溪城址位于越南首都都河內市以東大約22公里,屬于北寧省順城縣清姜社隴溪村行政區劃范圍內,北臨紅河的支流天德江。隴溪城址在20世紀30年代被法國學者發現,1968年越南考古研究院開始對城址進行考古調查,1968年至2018年間越南國內外多家單位對隴溪城址進行了l7次調查與發掘。河內國家大學所屬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原河內綜合大學,簡稱越南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分別于1986、1999-2001、2014-2015年在隴溪城址開展田野考古教學實習,從2

    大眾考古 2018年4期2018-09-10

  • 鄭州地區現存的三國至清代城址
    學青漢代被稱為“城址的時代”,郡縣鄉都有筑城,以后的城址相當多數都沿用自漢代,三國時期基本沒有大的變化,西晉到南北朝是一個大的變革時期,行政區劃不斷變動,多有新筑城址。隨著經濟的繁榮和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隋唐時期,新建設的城址不斷增多。此后社會經濟形態不斷演化,單一農耕經濟向多元經濟轉化,特別是商業的發展,打破了區域之間的壁壘,一些鄰近城址合并整合,縣城城址不僅沒有增多,反而有減少之勢,到明清時期逐漸形成穩定的縣域格局。一、分布概況三國至清代建造的城址主要分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8年8期2018-09-01

  • 紫金城城址與鐵河古墓群歷史研究與價值分析
    址[2]。紫金城城址與鐵河古墓群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東北,距市區約30 km,屬于城市郊區遺址。這類大遺址不僅要解決本身面積大、分布廣、保護難度高等問題,往往還面臨著城鎮發展、旅游開發、環境保護等一系列問題。而大遺址的價值不僅是決定其保護以及利用模式的根本,也影響著周圍城鎮的發展。因此,對大遺址進行客觀的價值分析尤為重要。1 紫金城城址與鐵河古墓群概況紫金城城址與鐵河古墓群是漢代?;韬罘獾刂械纳罹幼〉睾湍乖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東北部,鄱陽湖西岸,地跨大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8年2期2018-05-16

  • 西夏邊防寨堡遺址 ——柳州城址保護策略研究
    00044)柳州城址,宋名天都寨,夏改為東牟會,元名海喇都[1],今名柳州城。據《乾隆鹽茶廳志》對該城址的記載表明,柳州城最遲在五代時就已存在。在西夏發展的中后期,天都寨與其他處西夏東南邊界的寨堡共同作為攻打宋的前進據點。公元960年,宋立,柳州城成為宋的領地,稱柳州城為“天都寨”。公元1038年,黨項李元昊稱帝,建“大夏”國(史稱西夏),改 “天都寨”為“東牟會”[2]。由此可證,柳州城址曾被西夏占領并使用。由于西夏建國時間短、留存史料少,柳州城址則成為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8年3期2018-04-13

  • 安徽史前城址初論
    安徽;龍山時代;城址【摘 要】安徽是中國境內史前時期城市遺址發現數量較多的地區之一,此地的史前城址分屬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考古學文化。這些城的興建,與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是中國龍山時代筑城運動的產物,在安徽地區史前時期社會復雜化和早期文明化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引 言城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種新的聚落形態是社會復雜化進程中的重要物化載體。安徽地區跨江、淮兩大水系,是海岱文化區[1]與淮系文化區[2]的重要組成。

    文物春秋 2017年5期2018-03-07

  • 中原早期城址在文明研究中的地位探討
    原地區發現的早期城址為例,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探討,以求證于方家,不當之處,敬請指正。一、中原早期城址的發現中原是中原地區的簡稱,主要指以嵩山地區為中心,范圍涉及今河南大部、山西南部等區域。早期指史前至二里頭文化時期,由于史前持續的時間很長,而城市的出現則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因此本文所說的早期僅指仰韶文化晚期至二里頭文化時期這一階段。城址,是“城市遺址”的簡稱,在考古發現中一般指具有城墻等防御設施的聚落遺址,廣義上也包括沒有城墻,但開挖有大型壕溝或有其他大型防御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8年2期2018-03-05

  • 遼代嬪州城故址考
    原土城子村發現一城址,從器物類型和特征等方面考證,此城應為遼城。該城的里數、地理方位、規模等都與有關遼代嬪州的文獻吻合,因此確定此遼城址應是渤海南海府都督的睛州,遼置的嬪州城故地?!娟P鍵詞】遼代 嬪州 土城子 城址《渤海國志長編·下編》295頁中記載:“遼志海州所統嬪州(《元一統志》‘嬪作‘濱)柔遠軍,本渤海睛州,故縣五皆廢……此為渤海移睛州之民于此,非其故地?!薄哆|史·地理志》記載:“海州南海軍,本沃沮國地,渤海號南京南海府,都督沃、睛、椒三州?!薄督鹗?/div>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7年12期2018-01-03

  • 張家口市高家營鎮大囫圇城址調查與研究
    市高家營鎮大囫圇城址調查與研究趙文慧,宋薇薇,劉 俊,王 海(渤海大學 歷史學系,遼寧 錦州 121013)大囫圇城址在規模和形制上雖難以滿足其成為縣治級城邑的要求,但由于修筑在“三岔口”式的交通要沖地帶而成為具有較為突出的候望預警功能的障城。該城址所在地在兩漢時期屬幽州上谷郡,見證了匈奴和鮮卑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寇掠”,是兩漢對外攻防體系上的重要一環;遼金時期分屬西京道歸化州和西京路宣德州,交通戰略地位依然突出,蒙金之間著名的“野狐嶺戰役”便發生在其附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5期2017-11-16

  • 鄂爾多斯高原古代城址甕城的類型學考察
    鄂爾多斯高原古代城址甕城的類型學考察李 雙1徐 磊1高興超2古日扎布1(1.鄂爾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鄂爾多斯博物館)鄂爾多斯高原 城址 甕城 類型一、鄂爾多斯高原地區古代城址的整體情況鄂爾多斯高原地區的城址,從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至今,共統計有65座城址,消失城址6座①。本次城址調查基于前人調查成果,帶著需要解決的問題,全面的對鄂爾多斯高原地區所有城址進行調查匯總。此次調查結果顯示,鄂爾多斯境內現存73座城址,其中,準格爾旗城址19座,鄂托克前旗城址1

    草原文物 2017年1期2017-08-01

  • 水患、治水與城址變遷
    有關。文章認為,城址,尤其是治所城址,影響其變遷的因素很多,不應過分強調自然或人的作用,而應充分結合史料具體分析。[關鍵詞]水患;魚臺縣;城址;變遷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354(2017)03-0061-09引 言城址變遷?譹?訛問題是歷史城市地理研究的重要議題之一。近年來,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在具體研究上都取得可喜的進展。綜合來看,表現有二:其一,突破了傳統的“以果論因”的城址變遷分析路徑,更加注重以人為主體的“人地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3期2017-05-30

  •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蘇尼吐城址調查報告
    市科左中旗蘇尼吐城址調查報告李鵬“蘇尼吐城址”是通過衛星影像分析法發現的一座城址,初步推斷為始建于遼代的城址,該城輪廓清晰,地表遺物豐富,保存較為完好,是研究西遼河流域城址形態的良好樣本。通遼 蘇尼吐城 調查報告2013年12月20日,通過對美國Conora衛星影像資料的觀察,在通遼市科左中旗境內發現了一處疑似古代城市的遺址。筆者于次日驅車趕赴此地進行現場核實,經初步地表調查,發現了一座輪廓清晰、地表遺物豐富、保存相當完好的古代城市遺址。由于未見該城址被刊

    東北史地(學問) 2016年1期2016-12-27

  • 農安地區遼金古城址病害調查
    軍農安地區遼金古城址病害調查王義學劉肖睿吳鐵軍[內容提要]農安地區作為遼金王朝腹地,擁有眾多遼金時期的古城址,反映了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面貌,這些古城址目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有待加強保護。農安地區 遼金古城址 保護與管理農安地區作為遼金兩朝的腹地,擁有豐富的遼金遺存,這些遺存反映了遼金時期這一地區人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情況。對這些遺跡遺物的調查研究,一直是這一地區考古工作的重點之一。2014年10月底至11月初,筆者參與了農安縣境內遼金古城址的調查

    東北史地(學問) 2016年3期2016-12-07

  • 小議新石器時代城址的防御措施
    摘要】新石器時代城址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下游、長江流域以及內蒙古地區,防御系統可以分為天然和人工兩種,新石器時代城址的防御措施表現出了一定的原始性,是中國城址防御系統發展的濫觴時期?!娟P鍵詞】新石器;城址;防御新石器時代城址的主要功能就是防御敵人的侵襲以及防御洪水,因而遠古先民在修建城址時就非常注重城址防御措施的修建??v觀目前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主要集中分布在黃河中下游、長江流域以及內蒙古地區,不同地區的城址在建筑特點上各有其風格,但是在防御措施上它們卻表現

    青春歲月 2016年6期2016-05-14

  • 中國史前規模最大城址發現20余件史前玉器
    中國史前規模最大城址發現20余件史前玉器7月1日,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孫周勇透露,當地考古人員目前已完成對中國史前規模最大城址石峁遺址外城東門的考古發掘。在石峁遺址內發現的20余件玉器,其年代被確定為龍山晚期至夏代之間。距今約有40D0年的石峁遺址,是目前中國史前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陜西省北部神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山梁上,北距長城10公里。1976年首次被發現,2006年被公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4年8期2015-03-19

  • 北票康家屯城址及相關問題研究
    李維宇北票康家屯城址及相關問題研究李維宇[內容提要]康家屯城址是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位于大凌河中游的的一處大型城址。根據地層關系及出土陶器特征分析,該城址主要可分為三期,年代上處于夏家店下層文化的中晚期階段。該城址實際上只是一處集居住與防御功能為一體的一般性聚落,其建筑布局與結構反映了夏家店下層文化絕大多數城址的一般特征,對于了解當時社會的復雜化程度及社會組織結構具有巨大的借鑒意義??导彝?span class="hl">城址夏家店下層文化康家屯城址位于遼寧省北票市大板鎮康家屯村小波臺溝組北

    東北史地(學問) 2015年4期2015-02-07

  • 遼上京、遼中京遺址述略
    遼上京;遼中京;城址;城墻;發掘;遺址保護;博物館中圖分類號:K8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2-0018-02一、遼代的上京城遺址上京為遼代五京之一,始建于神冊三年(918),是遼圣宗以前的統治中心,遼上京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南,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周長13.5公里,分南北兩城,皇城位北,漢城位南,兩城以墻為界?;食鞘瞧醯せ首?、貴族的宮殿和衙署所在地,周長7.5公里,現殘存城墻市6-10米,寬12-16米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2期2014-03-21

  • 新砦城址的聚落性質探析
    遺存,特別是史前城址越來越多,在探討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問題上有了長足的進展。中原地區已發現鄭州西山仰韶文化晚期城址、登封王城崗龍山文化中晚期城址、新密古城寨龍山文化晚期城址和新砦城址等。其中新砦城址位于新密市東南的劉砦鎮新砦村,是中原地區規模最大的早期城址之一,時間從龍山文化晚期至二里頭文化早期。本文試圖對其聚落形態等問題做一探討。一、新砦城址的布局與形態從微觀聚落形態看,新砦城址是一處有著外壕、城壕和內壕三重防御設施,中心區建有大型建筑的凝聚式城址,城址

    中州學刊 2013年6期2013-08-15

  • 關于匈奴城址功能的探索
    利清摘 要:匈奴城址中大多數建筑和使用都與漢人密切相關。其中存在集定居的農業、手工業和軍事防御為一體的城邑,以人名命名的城,有可能用于安置和親或投降的漢族上層人物,其性質似乎類似于后世隸屬大貴族的“私城”,并允許部分漢人在城中從事農耕、屯田、戍邊;還有一些具有墻壕防御設施的小型城址更像是臨時性的軍事堡壘,擔負著衛律所說的“穿井、筑城、治樓以藏谷”的功能。蒙古境內多數城址不能排除用作祭祀廟宇的可能性,或許其中可能有類似單于為貳師將軍建祠廟一類的宗教建筑;像“

    中州學刊 2013年1期2013-03-29

  • 河南新密發現龍山城址
    最好的龍山時期的城址。這座城址規模宏大,墻高溝深,氣勢雄偉,屬一組龍山時期的大型夯土基址古城。該城址西北較高,東南原為低洼地帶,筑城時為了擴大面積,不惜大量人力物力,墊土夯筑東墻和南墻東段墻基,所以東城墻基和南城墻基深達10米左右,基寬少則60余米,多則100米以上,加上地上高大的城墻,其工程之大,在我國早期筑城史上是罕見的。目前,經鉆探和試掘不僅查清了遺址范圍,同時清理出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殷墟文化及戰國時期的各類灰坑153座、灰溝5條、陶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00年7期2000-03-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