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址

  • 隧道工程巖土勘察與評價研究
    176.5 m。隧址區植被發育,無民房分布。按《公路隧道設計細則》,該隧道為長隧道。隧道主要參數見表1。表1 隧道主要參數一覽表2 勘察方法與勘察工作量2.1 勘察方法本次勘察在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2],采用了工程地質調繪、鉆探、物探及室內巖石試驗等手段,在勘察過程中嚴格按相關規范要求執行,取得的成果真實可靠,滿足現行規范的要求,查明了隧址區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為隧道施工圖設計提供了可靠的地質依據和參數。2.2 勘察工作量勘察完成主要工作量見表2。表

    科學技術創新 2023年26期2023-11-20

  • 穿越小江斷裂的登樓山隧址區水熱活動特征分析及隧道熱害評估
    及基于測溫鉆孔的隧址區地溫場數值模擬分析來對隧道熱害進行評價。已有學者通過第1步地質分析的手段就隧道遭遇熱害的可能性進行判斷,如胡政等[5]和楊冬等[6]通過地質分析對云南尼格隧道隧址區的高巖溫、高水溫熱源進行研究。也有學者是基于第1步地質分析后,結合下一步的測溫鉆孔和數值模擬的應用才對隧道熱害進行判斷。如周安荔[7]通過地質分析對拉日鐵路隧道熱害可能性進行判斷,認為拉日鐵路隧道存在熱害風險,然后基于鉆孔測溫數據對隧道地溫場進行數值模擬,揭示隧址區地熱分布

    隧道建設(中英文) 2023年9期2023-10-18

  • 某公路隧道圍巖結構特征及力學性質研究
    中,可通過對公路隧址區進行詳細工程地質勘察,查明隧道通過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工程地質條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查明隧址區斷層破碎帶位置及斷裂活動性[2],同時探明隧道圍巖主要軟弱結構面的產狀性質及其與隧道軸線關系。通過巖體力學室內試驗及原位測試,對隧道各洞段圍巖的成因類型、性質、分布范圍、發生發展規律進行深入探討[3],為隧道地質超前預報提供定量化的參數支撐。1 隧道圍巖地層基本特性分析3)太古界鞍山群四道砬子河組(Ars):分布于整個隧道

    山西建筑 2023年18期2023-09-01

  • 高寒地區隧道洞口保溫效果研究
    均氣溫計算得到的隧址氣溫曲線,是一般氣候條件下的情況;T2采用平均最高和最低氣溫計算得到的隧址氣溫曲線,是極端氣候條件下的情況。3 圍巖初始地溫本次數值模擬計算所采用的圍巖初始地溫,是通過還原隧址區原始地層施加氣溫邊界條件,下邊界施加0.06 W/m2的熱通量,計算100年后的圍巖溫度場作為圍巖的初始地溫。土壤在氣溫比較低時會發生凍結,需考慮土壤的相變,融土與凍土之間的相變溫度設為-0.5℃,轉變間隔為1℃,相變潛熱為31.7 kJ/kg。其他參數見表1。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3年2期2023-02-15

  • 城市核心區沉管隧道結構類型及預制方案研究 ——以廣州市琶洲西隧道工程為例
    b)隧道縱斷面圖隧址附近航道水深如圖3所示。擬建隧道位于珠江前航道,河段兩岸均建有堤防工程,兩岸堤防之間的河寬約為400 m,水深4.5~5.6 m(按平均潮位4.92 m考慮)。圖3 隧址附近航道水深圖隧道所在河段為廣州東河道,常年受潮流控制,偶受洪水影響,平均潮差約為1.5 m,潮流為往復流,流速約為1.3 m/s?,F狀航道尺度為2.8 m×100 m×720 m(水深×底寬×彎曲半徑);珠江前航道通航凈高如圖4所示,航道規劃為通行1 000 t級海輪

    隧道建設(中英文) 2022年11期2022-12-24

  • 基于BIM和Modflow的隧道涌水量預測研究
    工建設,難免會對隧址區水環境造成影響,隧道涌水對隧址區地下水的影響尤為顯著。因此,需要對隧道涌水量進行精準預測,以保證隧道的順利施工[1]。通過數值模擬分析軟件Modflow對隧址區地下水進行分析,進而模擬計算隧道涌水,其原理是通過區域水均衡對隧址區地下水分布進行模擬分析,通過對參數的不斷反饋修正精準預測地下水分布情況,再通過添加排水溝邊界的方式模擬隧道排水,得到隧道涌水量。然而該軟件對地形、地質模型處理能力非常局限,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先進行隧址區地質模

    山西交通科技 2022年5期2022-12-11

  • 基于遙感數據的在建隧道地表生態環境動態變化分析 ——以廣東省大豐華高速鴻圖隧道為例
    ,運用遙感技術對隧址區隧道建設前、中與營運后三個階段的地表環境進行研究,通過人機交互式遙感解譯,獲取各期影像的地表覆蓋分類信息,在此基礎上揭示生態環境中的植被、水體、裸地及人類活動的動態演化規律,研究隧道建設過程中地表環境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特征。1 工程背景鴻圖隧道位于廣東省豐順縣湯西鎮至五華縣郭田鎮之間,左右洞分別長6 335 m及6 332 m,地面標高345~1 060 m,隧道底部設計標高239~344 m,最大埋深約770 m,屬深埋特長山嶺隧

    地下水 2022年5期2022-10-18

  • 云南丘北地區某隧道隧址區巖溶發育特征及涌水量預測
    重要的作用。1 隧址區地質環境隧址區地處滇東南巖溶高原中部的丘北與瀘西縣交接部位(圖1),峽谷深切,高原面被強烈剝蝕,溝壑縱橫,局部地塊剝蝕作用相對較弱,高原面保存較為完整,地形變化的總體趨勢是西北高而東南低。丘北、瀘西二縣屬低緯度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受高山峽谷控制,局部氣候變化較大,垂直分帶明顯,最熱月平均氣溫在17.7℃~26.1℃,平均降雨量1 000~1 270 mm;區內大小河流屬于珠江水系,西北部的南盤江為區內主干河流,發育的各級支流與溝谷,大

    地下水 2022年5期2022-10-18

  • 隧道水文地質環境變化及其對生態環境的評估
    環境變化的影響。隧址區地處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隧道進出口均位于斜坡上,進口自然坡度35°~45°,出口自然坡度10°~20°。場區海拔1248~1465m,相對高差217.0m;隧道軸線通過地段的地面高程為1267.6~1457.8m,相對高差為190.2m。地貌類型主要為侵蝕—溶蝕低中山地貌。隧址區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隧道區無地表明流通過,地表水系不發育。在針對水文地質環境的相關市場調研中,通常會從地下水、水質、土質等方面,對水文地質環境進行描述?;谖覈?/div>

    西部探礦工程 2022年6期2022-07-09

  • 汕頭灣海底隧道工程河段最大沖刷深度研究
    ,預測了榕江河口隧址河床的最大沖刷深度,為隧道工程的埋深設計提供依據。1 工程概況汕頭灣海底隧道工程為新建汕尾至汕頭鐵路下穿汕頭灣通道,是構建東南沿海高速鐵路通道的重要環節。隧道工程全長9.77 km,設計時速350 km/h,采用單洞雙線模式,建設規模見表1。海底段采用礦山法結合盾構法建設,隧道外徑14 m。工程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結構安全等級為一級,設計洪水標準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300年一遇[17]。表1 汕頭灣隧道工程建設規模

    人民珠江 2022年6期2022-07-02

  • 柿子園隧道在瞬時強降雨條件下的涌突水災害分析
    。1 研究區概況隧址區位于綿陽市以西約40 km的安州區境內,由雎水鎮向北,沿甘河子、柿子園、甘溝村直延伸至高川鄉。柿子園隧道是成蘭線安縣站至高川站區間的一條單洞雙線(合修)隧道,全長14 069 m,具體位置見圖1。圖1 交通位置圖隧址區在地質上位于龍門山前緣侵蝕溶蝕中山區,屬于龍門山褶斷印支構造層,東南為成都平原北部邊緣,地層連續性較好,地層傾向南,碳酸鹽巖與碎屑巖在平面上呈條帶狀分布。區內侵蝕堆積臺地斷續沿山前地帶分布。在地層上,從泥盆系至三疊系地層

    地下水 2022年2期2022-05-19

  • 隧道施工擾動條件下郭達山隧道溶礦水的成因機制研究
    50 m。 由于隧址區海拔高,受復雜多樣的地形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高原型大陸性季風氣候,月平均最高氣溫20.4℃,最低溫度-14.7℃。降雨多集中在5-9月,年平均降水量832.2 mm。在區域構造上,隧道位于鮮水河構造帶,龍門山構造帶及川滇構造帶三大構造帶的交接地帶。鄰近隧址區發育有郭達山斷裂、蓮花山斷裂、孟清斷裂、魚司通斷裂、雅拉河斷層。區域地層主要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積物、三疊系變質砂巖、二疊系灰巖、石炭系灰巖、泥盆系灰巖、志留系灰巖、震旦系大理巖、千枚巖

    地下水 2022年2期2022-05-19

  • 某花崗巖質隧道放射性評價及工程措施
    屬上做初判,結合隧址放射性核素檢測、孔內γ測量及氡氣監測對隧址區進行放射性評價。1 工程概況某在建隧道全長30 km,最大埋深 1 500 m,是目前國內在建最長隧道之一。主要巖性有雄松群大理巖組大理巖夾片麻巖、石英巖,雄松群片麻巖組片巖夾片麻巖、糜棱巖、大理巖,二長花崗巖(燕山期),閃長巖、花崗閃長巖(燕山期),閃長巖脈(燕山期),二長花崗巖(印支期),花崗閃長巖、二長花崗巖(印支期),花崗閃長巖(華力西期),石英閃長巖(華力西期),蛇紋巖。隧道進口至金

    高速鐵路技術 2022年2期2022-05-05

  • 山西黎城至霍州段高速公路寓仁隧道工程地質特性及穩定性評價
    2.1 地形地貌隧址區地貌屬侵蝕剝蝕小起伏中山區,山體以侵蝕作用為主,剝蝕作用次之,山巒疊嶂,溝壑縱橫,地形復雜,起伏大,溝谷形態多呈“V”字形。微地貌為基巖山脊、陡崖、深谷等,山勢較高,山脊呈狹長形,山坡坡度一般15°~50°。出露地層為古生界二疊系、石炭系砂巖、泥巖、頁巖、灰巖及煤層等。地面相對高差一般在200~250 m之間。2.2 地質構造隧址區位于郭道—安澤近南北向褶帶內,于太岳山坳緣翹起帶與沾尚—武鄉—陽城褶帶之間,南北長約140 km,東西寬

    資源信息與工程 2022年2期2022-05-05

  • 某高速公路隧道涌水量預測研究
    .1 地形、地貌隧址區海拔高程最低為587.251 m,最高為724.935 m,相對高差137.684 m,屬低山區。隧址區內多為緩坡和陡坎相間地形,進、出口段路基為溝谷,為水田,溝谷以上地形坡度較陡,平均坡度約5°~42°,山腰緩坡段多為旱地和叢林,陡坡處植被較茂密。隧道進口無道路直接相連,交通條件較差,隧道出口有鄉村道路相通,交通較為便利。1.2 氣候隧址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6.7℃,累年各旬平均氣溫最高為8月上

    地下水 2022年1期2022-03-29

  • 峨漢高速廟子坪隧道巖溶發育特征及工程效應分析
    和示蹤試驗,厘清隧址區巖溶發育特征,分析巖溶發育控制因素,并通過現場監測探究巖溶發育對工程的影響,以期為峨漢高速沿線隧道及類似工程提供參考。1 隧址區地質環境概況1.1 工程概況峨眉至漢源高速公路項目起于峨眉山市,至雅安市漢源縣,線路全長123 km,橋隧比達80%以上,是連接成都經濟區和大小涼山地區的重要經濟走廊。廟子坪隧道位于峨眉山市沙溪鄉與龍池鎮之間,設計為雙洞單向分離式隧道,隧道右線全長3 123 m,左線全長為3 150 m,最大埋深348.3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2022年1期2022-03-10

  • 營盤山隧道地層巖性及區域地質特征分析
    復雜[2],隧道隧址及技術選擇對項目建設的安全、環保、便捷及經濟將產生重大影響。隧址區屬構造剝蝕低中山地貌區,地形起伏較大。隧道中線高程1567.80~2529.15 m,最大相對高差961.35 m,山體自然坡度35~45°,地表植被發育[3]。隧道進、出口位于山前斜坡地帶,自然山坡處于基本穩定狀態[4]。2 營盤山隧道地層巖性概況根據工程地質調繪及鉆探,隧址區上覆地層為第四系更新統坡積(Qpdl)粉質黏土、碎石,分布不均勻;下伏基巖為下元古界會理群片麻

    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3期2022-02-14

  • 郴州市獅子山隧道工程水文地質特征分析
    3%。本文為查明隧址區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對相關隧址區進行了詳細勘察,并對場地水文地質條件、隧道圍巖巖性及其工程地質特征、隧道洞口及洞身的穩定性等進行了分析,以期為該隧道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定量參數指標,并根據本場地巖溶灰巖及其水文地質特征,提出相應的整治措施。1 隧址區水文、工程地質概況1.1 氣象水文隧址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日照強烈,四季分明。年降雨量為1 085~2 247 mm,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 466.5 mm,日最大降雨量為295.

    有色冶金設計與研究 2021年4期2021-09-15

  • 川藏鐵路隧道疏排地下水生態風險及保護對策
    多[1-2]。受隧址所處工程地質條件的影響,隧道建設經常面臨突水突泥等災害問題,而以往的應對方法常以疏排水為主,因此造成地下水大量流失,對一定范圍的生態形成極大的破壞[3-4]。前人針對隧道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已經開展過一些有益的研究[5-7]。馬成[8]以地下水環境動態平衡為出發點,針對高風險生態敏感區一定水文年內隧道水平衡恢復,提出了維持植被生態的隧道排水控制標準的計算方法和流程。白明洲等[9]通過對隧道施工過程的地下水位監測,發現隧道地下水層的破壞,

    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 2021年2期2021-07-05

  • 基于水文地質勘察綜合分析的呂梁山隧道涌水量預測
    ,最大限度地評估隧址區范圍內是否存在中、強富水段以及具體的分布段落,并估算不同水文地質條件下隧道洞身的涌水量,提前做好隧道涌水、突水的預防措施。1 工程地質條件1.1 工程概況呂梁山隧道自東向西橫穿南關帝山主脈,為越嶺型特長隧道,隧道全長9 806.0 m,最大埋深429.2 m。1.2 氣象水文隧址區范圍的年平均降雨量約550~600 mm,最大降雨量821.5 mm,多年日最大降水量103.4 mm。隧址區地表水系總屬黃河大流域,隧道進口至呂梁山分水嶺

    山西交通科技 2021年1期2021-03-31

  • 長水機場隧道巖溶發育規律評價
    ,地形波狀起伏,隧址區位于長水機場及附近區域,人為活動頻繁,地形地貌改造較大,洞身地表經過填挖后,地形較為平緩,機場場坪標高在2095~2100m,機場南工作區2040~2095m,自然橫坡5°~15°。地面建筑物較多,主要為機場跑道、停機坪、滑行道、服務車道、衛星廳施工區、沾昆鐵路、市政道路等。1.2 勘察方法巖溶為長水機場隧道主要工程地質問題,隧址區位于云貴高原之嵩明盆地與昆明盆地間巖溶槽谷區,碳酸鹽巖廣泛發育,地表石芽、峰叢等巖溶地貌明顯,巖溶中等~

    建材與裝飾 2021年5期2021-03-10

  • 山嶺隧道涌水徑流水量排放演變模擬*
    資料不易獲取以及隧址區復雜的地表和地下水系,使得隧道施工時刻面臨著突涌水風險[3].突涌水風險是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質災害風險[4],在國內外重大隧道工程發生的特大事故中,突涌水事件在發生頻次和傷亡人數方面均居于前列[5].該文重點針對涌水從隧道口涌出后形成地表徑流這一事件,利用HEC-RAS水文模型對涌水排放徑流的動態分布進行估算.HEC-RAS模型可用于生成基于事件的河段規模水力過程,用更為詳細和有效的時空方程來模擬基于事件的河道水力學[6-8].以往研

    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21年6期2021-03-07

  • 某高速公路松節理隧道工程地質特性及洞口邊坡穩定性評價
    本隧道屬長隧道。隧址區位于太岳山坳緣翹起帶,其位于沁水塊坳的西緣,帶內地層西翹東傾,傾角20°~25°,由東向西依次出露石炭系、奧陶系、寒武系,最西部為太岳山群、霍縣群。該翹起帶南端構造較為復雜,發育有北北東向斷裂。另外,整個翹起帶被5條較大的北東東向斷裂穿切,斷裂呈雁行斜列,間距大致相等。斷層破碎帶在隧址區地表局部岀露,為隧道出口段圍巖之一,母巖巖體以泥灰巖、石灰巖為主,局部為白云巖,巖芯多呈碎塊狀,局部為短柱狀,黏土礦物充填。隧址區地層結構復雜,地層由

    資源信息與工程 2020年2期2020-12-08

  • 特長隧道的涌水量計算方法對比研究 ——以老營隧道為例
    朝輝、段曉彬1 隧址區概況老營隧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連接保山和瀘水兩市。隧道上下行共4 車道,總長度:左幅11505m/右幅11515m,為云南省已建和在建最長公路隧道。 隧道為人字坡穿越怒山,最高點海拔為3069.5m,最大埋深1259.03m。隧址區地處橫斷山脈滇西縱谷南端的保山壩“西山梁子”,為瀾滄江和怒江水系分水嶺,以山脊為界,地質構造復雜,隧道位于瀾滄江斷裂帶(F3)和怒江斷裂帶(F1)之間且穿越多條區域性斷裂。兩大斷裂基本構成了隧址區外圍

    運輸經理世界 2020年12期2020-09-23

  • 西南某隧址區裂隙巖體滲透性分析
    千枚巖、石英巖。隧址區所處生態環境脆弱,正確認識隧址區內水文地質條件、隧道穿越區內巖體的滲透性能,深入研究隧道區域地下水動力場的循環演化,對隧道的安全施工,特別對隧道(涌)突水地質災害防治都具有實際指導意義。2 巖體滲透系數計算方法概述巖體滲流參數是巖體滲透特性的量化,是定量化研究連續介質模型滲流的重要基礎[1]。目前確定滲透系數的具體方法主要有:現場試驗、裂隙統計求取巖體的滲透張量、數值模型反演法等?,F場試驗,通常分為常規試驗和專門試驗兩種。前者又包括現

    建材發展導向 2020年13期2020-07-14

  • 滇西老營特長隧道水文地質特征及數值模擬分析
    孔及小規模溶洞。隧址區地質構造強烈發育,位于瀾滄江斷裂帶和怒江斷裂帶之間,兩大斷裂構成了隧址區外圍邊界。區內斷層亦發育,多見SN向及其伴生的NE和NW向斷層,受NNW向構造帶右行扭力疊加的影響,NW向斷裂多呈壓扭性,NE向斷裂多呈張扭性質。此外,尚有EW向構造發育,其活動時期跨度也較大,形成與上述NNW及SN向斷裂相互切割破壞的局面,對巖體結構影響大,特別在斷層破碎帶及影響帶裂隙發育,連通性良好,地下水存儲空間大。因此,查明隧址區的水文地質特征,分析隧道開

    工程技術研究 2020年9期2020-06-20

  • 小高山隧道地下水特征研究
    層巖性小高山隧道隧址區地層屬鹽源-麗江分區,出露三疊系鹽塘組(T2y)中厚層—厚層狀粉砂巖夾泥質灰巖、白云巖,厚度在200m以上(圖3~4)。第四系覆蓋物為沖洪積層,厚20~60m。3)地質構造圖3 小高山隧道中部T2y 灰巖地層 圖4 小高山隧道進口附近T1q 砂巖地層隧址區位于鹽源山字型構造體系,由北北東向上白山背斜、潘家溝向斜、花紅溝向斜等褶皺與小高山等壓性斷裂組成,見圖5遙感地質圖。小高山隧道穿越地區由于受多次構造運動影響,巖石裂隙比較發育,面裂隙

    四川地質學報 2019年4期2020-01-10

  • 湯郎—易門深大活動斷裂對成昆鐵路秀寧隧道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評價
    方案施工[1]。隧址區位于南嶺東西向構造和川滇南北向構造以及云南山字形構造的中間地帶,構造形跡為SN 走向,以湯郎—易門斷層為東部邊界,見圖1[2]。此外,隧道橫穿一系列褶皺和以湯郎—易門斷層為代表的多條區域性大斷裂,斷裂帶兩側地層產狀紊亂。斷裂帶的南段靠近隧址區,從吳家村大橋通過。圖1 秀寧隧道區域位置1.2 水文地質情況隧址區地下水主要為巖溶水和裂隙水。斷裂及褶皺發育,巖體節理裂隙發育,為地下水補給、徑流和排泄提供了良好的條件[3]。根據實地調查,將隧

    鐵道建筑 2019年11期2019-12-05

  • 高密度電法在某隧道勘察中的應用
    出口地形地貌2 隧址區地質概況和地球物理特征2.1 地形地貌隧址區屬于構造侵蝕(剝蝕)中低山地貌,海拔一般為摘要m~摘要m,相對高差一般為100m~300m,地形起伏相對較大。隧址區最高點高程為摘要.76m,最低點位于隧道出口,高程為摘要.57m,相對高差達86.17m。隧道進口段標高在摘要.57m~摘要m,地形坡度一般35°~55°,斜坡上基巖裸露。隧道出口段標高在摘要m~摘要m,洞前斜坡地形坡度25°~38°,斜坡上馬蘭黃土出露[2],如圖1 和圖2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19年21期2019-11-20

  • 八姑阿莫隧道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
    向西近直線穿越。隧址區受挽近期構造運動影響,屬于深切割頂平坡陡高中山地貌,山脊一般為2 800~3 700 m,最高點高程為3 700 m,脊頂較為平滑圓緩(圖1)。圖1 隧址區地貌1.2 地層巖性及構造隧址區出露第四系、三疊系和二疊系地層,各地層特征由新到老依次為第四系沖洪積層,三疊系長石砂巖、灰巖、二疊系砂巖、礫巖。構造上隧址區屬于鹽源山字型構造體系,位于旱船背斜東側,斷裂構造發育,主要為麥加坪壓扭性斷裂、霍兒坪壓扭性斷裂及棉埡張扭性斷裂(圖2、圖3)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19年10期2019-11-05

  • 九盤寺隧道地下水環境影響研究
    地層巖性及構造隧址區出露地層主要為:第四系砂礫卵石層、白堊系飛天山組砂巖、侏羅系粉砂巖和三疊系巖漿巖如圖1。圖1 隧道進口附近花崗巖區域位于安寧河斷陷褶斷帶與雅礱江寬緩褶皺斷帶之間,發育有多條近南北方向的壓性或壓扭性斷裂。其白塔溝斷裂、九溪頭斷裂等。隧址區構造如圖2。圖2 隧址區構造略2.2.1 褶皺隧址區主要位于煌猶—德力鋪向斜東翼,巖層走向近南北,傾角30°~50°,向斜核部為三疊系白果灣組巖層,兩翼地層出露有白堊系飛天山組(K1f)長石石英砂巖,侏

    水科學與工程技術 2019年5期2019-11-05

  • 富水區隧道區域水流場動態分析及涌水量預測
    道工程為例,結合隧址之地理、地層、地質構造及地下水文條件,并應用MODFLOW建立水文地質概念模式來評估隧道施工期間的可能涌水量。本文結合都府隧址區域水文地質及施工資料,采用Visual-Modeflow軟件建立水文地質模型,通過研究隧址區完整的水文年穩定流計算模擬,驗證模型的參數的正確性;模擬有無止水措施情況下隧址區域地下水的滲流場分布及變化規律,評估隧道運營后周邊區域的地下水環境恢復情況,預測臨近斷層區域時的涌水量并初步評判掌子面穩定性。1 Visua

    四川建筑 2019年3期2019-07-19

  • 基于地下水保護理念的公路隧道防排水技術研究
    、塌陷,嚴重影響隧址區居民生活及生產;另一方面,若排水不足,使得地下水匯集至隧道支護結構背后,增大隧道支護結構荷載,導致隧道襯砌開裂、滲漏水、底板隆起、突涌水等病害,嚴重影響隧道施工及運營安全,降低隧道服務功能。當前,我國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隧道防排水設計過程中,地下水保護的理念始終放在首要位置。目前,學者們針對地下水保護理念的隧道施工技術開展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劉翠容[1]深入分析了現有規范中排堵結合的防排水理念

    山西交通科技 2019年1期2019-04-10

  • 隧道地應力場反演研究
    45°~75°。隧址區地面高程3300~5100米,高差最大達約1900米,為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隧道整體巖性以花崗巖、閃長巖為主。根據構造斷裂滑動、地殼應力數據庫和震源機制解綜合分析可知,該區域現代構造應力總體上表現為與之相應的NNE方向近水平的擠壓應力。應力解除測試可得應力解除曲線,根據測試結果可計算出測試點地應力量值。(二)模型建立對隧址區建模時,為了減少邊界效應影響,模型計算區域選擇略大于隧址區的范圍。模型計算時采用摩爾-庫倫本構模型,FLAC3D

    福建質量管理 2019年7期2019-04-04

  • 吾排隧道涌水量預測及突水防治分析
    了初步勘察。由于隧址區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為查明其水文地質條件,進行了水文地質專項勘察。本文旨在結合隧址區地質環境條件特征,通過分析水文地質試驗數據,計算預測隧道涌水量,并對突水現象提出合理防治措施。1 項目概況吾排隧道左線起迄里程ZK72+040~ZK73+660,隧道長1 620 m;右線起迄里程YK72+060~YK73+660,隧道長1 600 m,設計路面高程250~280 m,為長大隧道[1]。2 隧址區地質環境條件隧址區屬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過度

    西部交通科技 2018年6期2018-08-28

  • 弄內隧道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分析
    m,均為長隧道。隧址區內斷層發育,構造復雜,巖溶強烈發育,主要表現為溶洞、地表巖溶洼地、地下河等,地下水水量豐富,建設難度大。該隧道工程地質平面圖及縱斷面圖見圖1。圖1 弄內隧道工程地質平面圖及縱斷面圖1 隧道工程地質條件隧址區為巖溶峰叢洼地地貌,地形起伏較大,巖溶洼地較發育,地面高程為281.5~474.8 m,相對高差約193 m;擬建隧道由北至南先后穿越溝谷及山峰,吾排屯位于隧道右側,距隧道洞身最近平距約250 m。根據工程地質測繪、物探及鉆探揭露隧

    西部交通科技 2018年6期2018-08-27

  • 長崗隧道綜合勘察技術分析
    式為端墻式。2 隧址區工程地質條件2.1 地形地貌隧道屬于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變化大,下穿S202省道、數條沖溝,在K49+400右側沖溝下游202m處有一小水庫,水庫長約 160~180m,寬約 20~25m,水深約5~10m,庫容量約1.5~1.8萬 m3,為際坑村及乾尾村引用水水源,該水庫上游小溪沖溝距隧道深度約80m。隧道進口側坡度約 28~32°,進口處地面高程 467~509m,出口側坡度約 33~42°,出口處地面高程 480~510m,隧

    福建交通科技 2018年4期2018-07-05

  • 重慶中梁山北段隧道堵水后地下水環境可恢復性初步探討
    位發育高程,搜集隧址區水文地質環境資料,分別計算隧道在排水和堵水條件下,一定時間內對地區地下水疏干情況以及恢復情況,從而科學合理的進行隧道影響評價及結論。關鍵詞:隧道;水文地質條件;三維數值模擬;地下水疏干情況1 研究背景歇馬隧道位于“四山”區域的中梁山北段,區內干堰塘一帶為整個中梁山僅有的兩處地下水資源未遭受破壞的區域之一,分布有多處巖溶大泉和水庫魚塘,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老百姓灌溉、飲用等均在使用地下水。歇馬隧道正好從該區域地下穿過,屬典型的水平循環帶

    科技風 2018年12期2018-05-14

  • 地熱田區地熱特征分析及對鐵路隧道影響研究
    830.5 m,隧址區山高林密,草木茂盛,自然坡度較陡,溝底狹窄,多順直,隧道中部國道G206附近谷地較開闊,多辟為農田。2.2 地層巖性地表地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粉質黏土,洞身地層主要為侏羅系上統安質凝灰熔巖、凝灰巖、英安斑巖、流紋斑巖等雜質砂巖,燕山期花崗巖。2.3 地質構造隧址區在大地構造上處于粵東隆起帶,位于東西向佛岡—豐良深斷裂帶、北東向蓮花山深斷裂帶與北西向榕江大斷裂帶的交匯部位,受上述構造疊加影響,區內構造活動強烈,其中以北東向構造最為發育,

    山西建筑 2018年8期2018-04-13

  • 淺析國道318線折多山隧道水文地質條件
    型的高海拔隧道。隧址區位于構造、剝蝕高山區,沖、溪溝發育,溝壑眾多,地質構造及地層巖性極為復雜,隧址區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和排泄關系也是非常復雜的,如何正確評價線路工程區水文地質問題以及線路工程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變得非常重要,目前對于高海拔隧道的水文條件研究相對較少,本文主要分析隧址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對后續工程建設及類似工程項目建設具有借鑒意義。1 水文地質概況折多山受南北走向的康滇地軸和涼山褶皺帶等區域大地構造控制,總體走向呈南北向,嶺脊呈S形彎延起伏,山

    山西建筑 2018年29期2018-03-26

  • 松散層水下隧道巖土參數的獲取
    和前期勘察成果,隧址區第四系松散層厚度巨大,且以砂性土和粉質土為主。砂土為無黏性散粒結構,很不穩定,易擾動,取原狀樣困難。以往砂層一般都是通過外業標準貫入試驗,確定密實程度;室內進行顆分試驗,用于定名,不能滿足水下隧道設計的巖土參數要求。因此,砂土層巖土參數主要依靠原位測試和工程經驗獲取。針對隧址區地層結構情況,采用原位測試(標貫、靜探、十字板剪切、旁壓、扁鏟側脹)手段直接測取或經驗公式計算獲取設計所需的巖土參數,對不同方法獲取的參數進行對比驗證,并結合工

    山西建筑 2018年6期2018-03-22

  • 崇禮-赤城大斷裂在白草鞍隧道中的特征分析
    深不足20 m。隧址區位于燕山山脈西段低中山區,區內山峰林立,綿延起伏,大部基巖出露,局部被黃土覆蓋。峽谷深切,多呈“V”字形,地形起伏較大,最大高差約450 m[1]。區域地質資料顯示,崇禮—赤城大斷裂在隧址區通過,為區域性大斷裂[2-3]??辈爝^程中,利用地質調查、物探、鉆探等多種手段開展綜合勘察[4-7],查明了該斷裂的巖性特征、產狀分布和發育程度,為隧址區線路選擇[8]提供了詳實的地質資料。1 崇禮—赤城大斷裂特征概述崇禮—赤城大斷裂的形成始于前震

    鐵道勘察 2018年1期2018-03-02

  • 云山隧道工程地質綜合勘察
    的一座特長隧道,隧址位于山西省左權縣城東北5 km處,橫穿太行山脈西翼的陽曲山東南延。設計為分離式隧道,右洞全長11 377 m,底板最大埋深727.928 m,左洞全長11 408 m,底板最大埋深742.67 m,左右線間距30~35 m。共設附屬工程斜井3處,豎井1處,累計長3 820.248 m。由于隧址地處山勢陡峻、峰巒疊嶂、地層巖性多樣、地形地貌極為復雜的中山區,因此給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帶來嚴峻挑戰。但勘察過程中因勢利導、因地制宜,通過綜合勘察手

    山西交通科技 2017年1期2017-11-09

  • 湖北某隧道巖溶水文地質條件探討
    0059)本隧道隧址區構造強烈,斷層發育,是望佛山—聚龍山復式倒轉向斜的西段部分。由于隧址區大量出露寒武系可溶巖地層,巖溶發育,對隧道安全建設存在很大影響。通過對隧址區巖溶發育和地下水徑流規律的研究,劃分相應的巖溶水文地質單元,探討不同單元巖溶地下水的徑流路徑及其與隧道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巖溶地層內巖溶發育,洼地、落水洞和溶洞等溶蝕現象大量存在,地下水交替極快,補給來源廣,滲流途徑通暢,隧址區有巖溶大泉形成。巖溶發育規律;地下水徑流;巖溶水文地質單元

    地下水 2017年3期2017-06-19

  • 內河中游沉管隧道管節浮運沉放水文窗口選擇研究
    相結合的方法預測隧址位置水位、流量,將預測的水位、流量結果導入數值計算模型計算浮運航道內的流場分布?,F場實測表明,水位和流速預測誤差為±30 cm、±0.15 m/s,滿足管節浮運水文預報精度的要求,并有效指導浮運沉放水文窗口的選擇,保障紅谷隧道管節浮運沉放施工的安全。內河沉管隧道; 管節浮運沉放; 水文窗口; 水文預報0 引言沉管隧道具有斷面利用率高、地質適應性強、施工方法簡單、工期短等諸多優點,近年來被廣泛應用。2000—2016年,我國共修建8座沉管

    隧道建設(中英文) 2016年9期2016-10-19

  • 富水黃土隧道涌水水文地質勘查
    的穩定、安全。2隧址區工程地質條件隧道出現病害后,在隧道洞身段取樣14組,進行土工試驗分析,洞身圍巖為粉質粘土夾鈣質結核,局部夾粘土,飽和度85.3%~100%,平均為95.76%;塑性指數Ip=12.6~18.0,液性指數Il=0.04~0.50,呈可塑~硬塑狀態。3隧址區水文地質條件隧址區由于黃土土質疏松在地表水的侵蝕、沖蝕作用下,四周沖溝發育,溝深坡陡,溝間多有殘塬分布。以龍皮、喬原、中陽村和龍皮、喬原、斂子村兩線為分水嶺,將隧址區分為中陽北溝、石澗

    山西建筑 2016年14期2016-07-06

  • 侯神嶺隧道水文地質勘察及涌水量預測
    1.1 地形地貌隧址區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岳山東側,地貌單元為侵蝕剝蝕基巖中山區,區內地形起伏較大,隧道穿越的山體為一北西—南東向分水嶺,分水嶺兩側基巖沖溝發育,多呈“V”字形。隧址區最高點標高約為1 451 m,洞口與洞身最大高差約330 m。1.2 地層巖性區內地層主要為二疊系上統上石盒子組(P2s)、石千峰組(P2sh)和三疊系下統劉家溝組(T1l)。P2s地層分布于整個隧道洞身段,巖性為黃綠色、灰綠色石英砂巖與紫色、黃綠色泥巖、砂質泥巖互層;P2sh地

    山西建筑 2016年12期2016-06-01

  • 隧道建設對地下水環境影響的三維數值模擬
    在充分了解、掌握隧址區水文地質條件的基礎上,選用VISUAL MODFLOW軟件,采用三維數值模擬方法,模擬了隧址區的水文條件,并在此基礎上,計算了隧道在排水條件下對地下水的疏干情況。關鍵詞:隧道;水文地質條件;三維數值模擬;地下水中圖分類號:U452.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4.0691 工程概況擬建軌道一號線延至璧山段縉云山隧道設計為單洞雙線隧道,隧道凈空寬9.60 m,凈空高7.00 m

    科技與創新 2016年4期2016-03-16

  • 川藏鐵路二郎山深埋隧道的地應力場反演分析
    控制性重點工程,隧址區的地應力分析對于鐵路的選線和施工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工程類比分析和應力計算確定了邊界條件及水平向對稱梯度應力,綜合應用CAD,ANSYS和FLAC3D三種軟件開展了二郎山隧道深埋方案的數值反演,分析了沿隧道軸線的應力變化和分布特征。結果表明:隧址區全長范圍內最大主應力總體上隨埋深增大而逐漸增加;局部應力狀態受地質構造影響較大,在結構面及巖性分界點附近有明顯變化。二郎山隧道 地應力反演 工程類比 數值模擬姚顯春等[6]利用初始地應力實

    鐵道建筑 2015年3期2015-12-26

  • 海東隧洞施工過程中地下水動態變化預測
    數值模擬1.1 隧址區概況賓川縣大營鎮萂村地處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大營鎮西北邊,距縣城28 km,轄東莊、黑家營、茅草坪等21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81.99 km2,海拔1 860 m,年平均氣溫20.4℃,年降水量600 mm,現有人口5 784人。全村供水來源于井水、泉水和地表水。海東隧道萂村段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大營鎮境內,隧址區出露多種地層,包括第四系全新統(Qh)、二迭系下統(P1)、玄武巖系(Pβ1)、石炭系中上統(C2+3)、下統(C

    地下水 2015年4期2015-12-15

  • 歐帕拉高海拔寒區特長公路隧道設計技術探討
    62.96 m,隧址區最冷月平均氣溫為-1.6 ℃,屬高海拔寒區特長公路隧道。2 隧道工程地質概況隧址區地貌屬高山深切割構造侵蝕剝蝕地貌,海拔高,地形起伏大,總體地勢為東北低西南高。微地貌為一馬鞍形雙峰山脊,地形較陡。海拔高程3 850 ~4 380 m,相對高差530 m。隧址區屬青藏高原氣候,氣壓差和氣溫差明顯,具有風多、風大的特點,雪線在3 850 m 附近。隧址區位于金沙江流域,屬降曲河水系。地下水主要為第四系孔隙潛水和基巖裂隙水。區內出露地層為: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15年2期2015-08-02

  • “一江兩岸”將再添新紐帶 南昌紅谷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浮運
    浮運完成,系泊在隧址。此前,南昌“一江兩岸”的第6次“握手”——朝陽大橋已順利通車。整個紅谷隧道工程預計將于2017年6月建成通車。工程竣工后,市民驅車最快3 min能穿越贛江。該隧道也將成為南昌“一江兩岸”緊密聯動的新紐帶。首節沉管順利完成浮運干塢—生米大橋—朝陽大橋—南昌大橋—隧址系泊點。自6月10日5:20開始出塢,南昌紅谷隧道首節沉管歷經約16 h行程8 650 m,終于完成浮運。這節長115 m、寬30 m、高8.3 m、質量2.5萬t(加上其他

    隧道建設(中英文) 2015年6期2015-04-05

  • 隧道工程和地下水環境相互影響分析
    工程已經表現出對隧址區的嚴重影響。 (1)隧道對地下水的疏干作用 隧道開挖后,由于集水和匯水作用,地下水不斷進入隧道中,地下水動力場因此發生改變,引起地下水的運動通道發生轉移,形成新的勢匯。隨著隧道排水過程的延續,整個隧址區的地下水系統發育形成了新的地下水轉移通道,隧道開始大量排出地下水,從而形成一個降位漏斗,漏斗不斷擴展,疏干其影響范圍內的地面水源,引起地下水與地表水徑流發生改變,直接造成隧址區地表泉水流量減少甚至溶泉消失,井水水位下降,水量減少甚至干涸

    科技經濟市場 2014年11期2014-12-30

  • 長安高速公路深埋長隧道水文地質問題分析
    深埋長隧道。2 隧址區基本工程地質條件隧址區地貌類型總體上屬碳酸鹽侵蝕山區,地貌單元屬碳酸鹽巖低中山地貌。區內溝谷發育,山勢險峻。海拔高程界于820 m~1 610 m之間,相對高差530 m~790 m。隧址區巖性表層少量第四系堆積物,厚度不大,下覆奧陶系(O)中統、下統及寒武系(∈)中厚層狀灰巖、白云質灰巖、泥灰巖等。巖石較完整,堅硬。3 隧址區水文工程地質條件3.1 深層地下水的性質與賦存條件隧址區地下水為深層巖溶裂隙水,埋深大,深度超過百米,有的段

    山西建筑 2014年23期2014-11-09

  • 拉日鐵路吉沃希嘎隧道地熱異常特征與防治措施分析
    程地質問題,查明隧址區地熱分布特征,并且制定高溫熱害防治措施非常重要??辈熘薪Y合物探異常數據,布置鉆孔實測地溫,繪制測溫曲線,揭示了隧址區地熱分布規律;通過鉆孔測溫數據和地溫梯度值對隧道地熱異常區地溫分級和預測。同時在分析區域地熱地質背景的基拙上,較為詳細地評價了地熱成因及高溫熱害對隧道建設的影響,并給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鐵路隧道;高原地熱隧道;地溫分級預測;熱害防治目前,地熱問題已是隧道工程、采礦工程及其他地下工程常見的地質災害問題,成為制約以上各項工程

    鐵道標準設計 2014年7期2014-07-08

  • 隧道建設對地下水環境影響及對策措施
    石隧道為例,根據隧址區地質構造、地層巖性及其水文地質條件,通過對隧址區涌水量計算,定量分析隧道建設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分析得出,隧道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隧址區原有的地下水徑流及排泄條件,涌出的地下水以地表徑流形式流失和浪費,使地下水系統失去平衡。最后,提出保護地下水環境的對策和措施。隧道建設;地下水;環境影響;對策措施0 引 言隧道建設將不同程度地破壞隧址區的地質結構,新增裂隙或使裂隙增大,使地下水水動力條件發生局部改變,可能出現突涌水現象,造成地下水疏干

    油氣田環境保護 2014年5期2014-06-15

  • 中衛-貴陽輸氣管道南充嘉陵江隧道工程地質條件評價
    開洪水季節為宜。隧址區河段地處嘉陵江中游,具有典型川江(山區性)河流特征,具有洪枯水位變幅較大,洪水陡漲陡落,年水位落差大,洪峰變幅大、歷時一般為3~5天,而枯水期水位平穩、歷時長的特點。該河段多年水位最大變幅約10.3m,洪水期主要在每年的7~9月,85%年最大流量出現在這3個月,枯水期主要在每年的11月~次年4月。隧道穿越斷面100年一遇洪水流量為30 200m3/s,50年一遇洪水流量為26 700m3/s。隧址區河段多年平均枯水位351.9m,此時

    四川地質學報 2013年2期2013-07-10

  • 黃土梁隧道對自然保護區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及防治措施
    地貌[1]。2 隧址區地下水環境現狀2.1 隧址區地質背景2.1.1 地層巖性黃土梁隧道穿越區出露地層主要為古生界泥盆系中統三河組地層(S1+2),(S3)段。隧址區大部分是S1+2)地層,在隧道出口段古生界泥盆系中統三河組3)地層出露,在隧址及附近地區溝谷分布有全新統沖積層()及崩坡積層()。2.1.2 地質構造隧址區發育的斷層為文縣弧形構造的分支斷裂,總體表現為北西向發育。隧道附近發育近3條大斷層,其中F1位于隧道進口外1 000m處,走向近NNW向,

    地下水 2012年2期2012-09-18

  • 齊云山隧道工程地質條件的調查與評價
    關基礎資料,針對隧址區地質條件,地形地貌特征,采取以工程地質調繪為主,結合少量探坑、取樣測試及水質分析對隧道區進行綜合工程地質勘察。2 隧址區域地質背景2.1 地形地貌齊云山位于風景秀麗的黃山市境內,東西長16 km,南北寬6.9 km,面積110 km2。以典型丹霞地貌為特色,其丹霞地貌類型齊全,屬峰叢式丹霞地貌,集奇、險、秀、美于一身,區內奇峰崢嶸、怪石嶙峋、丹崖赤壁危立、重巒疊嶂、千姿百態??傮w來說丹霞地貌有三大特點:1)頂平:與水平巖層有關,露出的

    山西建筑 2011年22期2011-06-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