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理

  • 義務教育階段法治教育應重視法理
    行法治教育應注重法理的引導。文章指出法理與法治教育的概念內涵及相互間的聯系,論述在法治教育中突出法理的價值意蘊及其途徑?!娟P鍵詞】義務教育 法治教育 法理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作為面向所有適齡兒童的通識教育、基礎教育、公民教育,義務教育是完成上述任務的主渠道,是培養具備基本法治素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義務教育階段的法治教育能為學生形成法

    新教師 2023年2期2023-09-19

  • 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課程教學的法理內涵與實踐路徑
    程教學的本質是講法理”這一命題。在講法理的主線下,解析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中法理的復合內涵,歸納法理之價值理性、理論導向、立足本土的主要特征,總結“翻轉課堂”“案例研討”與“助教同行”的教學路徑。以此為探究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下,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機制之革新提供理論路徑和實踐參考。關鍵詞: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法學教育;法理一、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教學研究的視角轉換——從“個體理論”到“整體經驗”2020年11月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正式提出了“習

    中國大學教學 2023年8期2023-09-09

  • 高校檔案治理中的“法理”和“善治”研究*
    兩層意義,一是“法理”,相當于是原來檔案管理的強化,二是“善治”,這是治理區別于管理的根本核心?!?span class="hl">法理”是“善治”的基礎和支撐,“善治”是“法理”的最終目標和任務。高校檔案從管理走向治理,是高校檔案工作發展的內在動力。目前,高校檔案事業和國家其它事業一樣,都面臨著大發展、大整合、大變革的歷史機遇,高校檔案工作的環境、對象、內容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高校檔案工作的內涵、外延、邊界、科技含量也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高校檔案形成者,從機構擴展到個人;高校檔案形成介質,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3期2023-06-01

  • 新時代新興權利研究的理論維度與未來面向
    ,主要表現為深耕法理、擁抱科技、聚焦司法和關懷社會四個方面的內容。新興權利的基礎理論研究日益深化,其基本范疇和理論根基更為成熟;科技進步拓展了新興權利的研究主題,人工智能領域的新興權利、信息與數據權利、基因權利的研究日漸豐富;司法逐步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新興權利的研究立場經歷著從立法到司法的轉向;民生與社會權利始終是新興權利研究不變的主題,社會權的性質和內容更為清晰,社會弱者權利得到了更多關注。以此為基礎,今后的新興權利研究應繼續突出時代主題、深化理論研究

    求是學刊 2023年1期2023-05-30

  • 推行行政權力清單制度的法理反思與制度完善方法分析
    力清單制度推行的法理進行分析,明確提出行政權力清單制度的推行要點,提出具體可行的推行完善方法,為政府部門進一步深化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權力清單;法理;制度;完善方法 中圖分類號:D630;D9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3 — 0122 — 03 行政權力清單制度的推行目的是讓政府能夠將權力以直觀、現實的方式呈現出來,是加強政府權力外部監督的有效方式。根據目前推行實際情

    理論觀察 2022年3期2022-06-14

  • 論國家概念的法理
    國家治理現代化;法理;法理化;國家理性;法律理性;政黨理性摘 要: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當代中國法理學需要攻關的長期性重大課題之一。然而,現階段對該課題的法理研究存在法治化路徑依賴的問題。究其根本,當前中國法理學只關注“治理”“現代化”而忽視了“國家”,由此導致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法理研究被簡化為一種無“國家”的“治理法治化”研究。因此,為了克服這一“單條腿走路”的研究困境,有必要引入國家概念并將之法理化。國家概念的法理化分為三個環節:首先是正視“國家”,將“國家”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22年4期2022-05-30

  • 論作為民法法源的“法理
    》第10條未將“法理”規定為第三位階的法源。在理論上,除少數學者反對設立第三順位法源外,多數學者贊同規定第三順位法源,惟對其原因基本未詳盡展開。無論是從法源條款的性質、使法源條款真正具有實益、為法律“續造”提供合法性基礎的角度來看,還是從《民法典》已賦予法官較廣泛司法權、我國民事法官依“法理”填補法律漏洞成為較為普遍的現實來看,抑或從發揮法理的“學科溝通功能”來看,確立第三順位法源均有其必要性。從立法技術來看,將第三順位法源表述為“民法基本原則”并非最優,

    現代法學 2022年1期2022-03-24

  • 淺析民事習慣的法源地位
    習慣的內涵,明確法理的法源地位。關鍵詞:法源;習慣;習慣法;法理一、民法法源的演變及意義(一)從政策到習慣的演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10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绷晳T被納入民法典是我國民法典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標志著這部21世紀民法典的中國特色。根據第10條的規定,我國民法的法律淵源為二元制,即制定法和習慣。這一規定改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期2021-11-30

  • 循環節的認定應遵循簡寫法的“法理
    應遵循簡寫法的“法理”。[關鍵詞]循環節;簡寫;循環小數四年級期末試卷中有這樣一道填空題:無限小數7.5656565……簡記法是( ),如果根據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是( )。對于第二個空,學生的答案“7.57”高度統一;對于第一個空,學生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答案。同樣的,全體閱卷教師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并進行了激烈的爭辯,但直到最后仍未有定論,最后只能將兩種答案都算作正確答案,才算平息風波。雖然評分標準可以權宜處理,而正確答案必然只有一個。下面筆者結合所思所想

    小學教學參考(數學) 2021年9期2021-10-01

  •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對樹立法律權威的啟示
    律;權威;文化;法理一、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發展歷程中國古代立法技術成熟,法典體例完備,在戰國時期李悝的《法經》中就將法典科學地分為六個部分,并制定了具有法律總則部分效力的“具法”。此后,經過西漢、東漢和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發展,到隋唐時制定了對中國后代和周邊國家有巨大影響的《唐律疏議》,中國成文法的編撰達到頂峰。千年來,“以和為貴”的價值觀深入人心,一般情況下人們不希望以訴訟的方式解決爭端,選擇了息事寧人,封建官吏在審判中更是信奉“盛世無訟”等觀念,避免訴訟、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26期2021-09-10

  • 關于《檔案法》“修正”和“修訂”的辨析與正義
    正;修訂;法學;法理Abstract: Since the 'Archives Law' was promulgated in 1987, it has undergone two revisions in 1996 and 2016, and one revision in 2020. Aiming at the two phenomena that occurred frequently in the archives and legal circle

    檔案管理 2021年1期2021-03-02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理思考
    體意識提供充分的法理支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理實踐,就是通過引導與強化現代國民社會建構與國家族際政治整合,健全與落實民主法治與公平正義的社會場域保障,立足與規范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法治化運行,協調與結合共有法治精神家園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法理教育等,從而厘清現代性統一多民族國家建設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間的內生互動關系,推動國家法治現代化的實現,鑄牢國民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刻政治認同。關鍵詞:政治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法理;法治現代化中圖分類號:D

    西部學刊 2021年1期2021-02-26

  • 依規治黨語境中黨員權利的法理闡釋
    權利;依規治黨;法理中圖分類號:D263.2?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170(2021)06-0024-08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是最具原創性的中國特色法治理論。善于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管黨治黨,加強黨內法規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依規治黨,是新時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方略。這一方面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完善黨內權力的監督制約

    廉政文化研究 2021年6期2021-01-12

  • 尋求法理的方法
    325035)法理、法律和法學之所以冠以“法”字是因為也期許它們內涵著方法、孕育出方法并體現為方法,如求真問道、定分止爭和紓困解難等方法,是否如此,其也是檢驗法理、法律和法學是否為法理、法律和法學的根本標準之一。那么,法理、法律和法學的方法是何種方法呢?這正是法理學作為方法論所要著重研究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探究尋求法理的方法。一、“九九歸一”的方法這里的“九九”指的是大千世界、萬事萬物,它無所不包、博大精深,可謂是至大無外、至小無內。這里的“一”可以是一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1期2020-12-29

  • 法理思維論
    摘 要:“法理思維”作為論證和促進良法善治的思維方式,既包容又超越了法律思維和法治思維,為法學的“規則之維”和“合法之維”增添了“正當之維”,生成“三維融合”的法學思維新體系。它以“明法”“言情”“說理”的法治實踐樣態,讓法的真知、情的觀照、理的論證“三元共建”協奏出法治實踐的交響曲。它以堅守公正、尊重人權、促進和諧彰顯“三位一體”的核心價值體系,弘揚“以人為本”的至善美德和良法善治的崇高理念。法理思維以其獨特的認識能力、實踐機制和價值導向,引發著法學方法

    現代法學 2020年6期2020-12-23

  • 黨規法理的證成模式、演進路徑與重構選擇
    一極的黨內法規之法理基礎亦是理論工作的題中之義。應當明確,黨內法規作為一種“政治法”的秩序并非基于存在而存在,而是基于規范而產生效力,因此理解黨內法規的基礎必須立足于一種符合政治實踐的應然存在。關于黨規法理的既有證成模式并不能完整回應“黨內的法規法理基礎為何”這個根本性命題。事實上,應基于政治法、公法的視角去厘清黨規國法并非包含與被包含的簡單關系,而是二元和諧構筑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形成了我國當代實質意義上的政黨法治國框架建構。關鍵詞:黨規;國法

    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 2020年6期2020-12-23

  • 關于法理的法律淵源地位研究
    30033?關于法理的法律淵源地位研究高 遠吉林省公安邊防總隊,吉林 長春 130033法理作為法律淵源之一是法理的本質決定的,司法者及立法者都應當積極注重法理的效能和價值。本文從法理的含義分析著手,明確了法理的本質和內涵,之后著重探討了法理的法律淵源地位,旨在為相關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法理;法律淵源;法律精神制定法的缺陷是一種“先天缺陷”,法理作為法律淵源對于完善制定法缺陷,充分發揮制定法作用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尤其在中國語境下,法理作為法律淵源進入到

    法制博覽 2016年36期2016-02-02

  • 論“特別法理優于一般法理”以日本修憲作為切入點的分析
    修憲派賴以立論的法理依據是:一個國家在修憲問題上享有自主權。對于這種法理依據,我們可以概括為“自主修憲論”。一般說來,“自主修憲論”是一種可以依賴、可以接受的法律理論。因為在通常情況下,修憲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是一種常見的憲法現象。譬如,“迄今有效的第一部成文憲法——1787年制定的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就規定了修憲機關和修憲程序(第5條)。當時,制憲會議的代表已意識到憲法是必須修改的,而且一定會有所修正。到了1791年就提出10條修正案(即‘權利法案’)。

    中外法學 2013年5期2013-01-2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