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憲制

  • 探索“一國兩制”實踐的成功之道
    出明確的規定,從憲制層面確立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地位、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以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方面的制度。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序言指出: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有利于澳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考慮到澳門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國家決定,在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的規定,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并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不在澳門實行社會主義的制度和政策。澳門特別

    今日中國·中文版 2023年5期2023-05-09

  • 論歷史憲法學研究的“本土范式”
    而生成不同內容的憲制問題來分析不同國家憲制問題的特殊性”這一“本土理念”的研究思維,善于發掘那些具有補益于本土學術理論發展,體現原生性法學研究格局流變的社會、歷史資源,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學理性延展做出努力。一、各國歷史的憲制事實是對其憲制問題的專針性回應何謂“憲制問題”?朱蘇力曾在其《何謂憲制問題——西方歷史與古代中國》一文中提出了這一概念:“所謂憲制問題,是指一國以基本政治法律制度,應對本國的重大、長期和根本的問題,如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5期2022-12-26

  • 中古英國憲制的整體圖景
    詞:《大憲章》;憲制;封建契約;王在法下;特權《大憲章》(Magna Carta)是中古英國最為重要的憲法性文件,呈現出豐富的甚至某種程度上矛盾的特征。一方面,《大憲章》極為關注具體細微的權利,是反對約翰王(King John, 1199—1216年在位)的特定階層的意見和要求,體現了以男爵為主的社會群體的利益;另一方面,《大憲章》勾勒了宏闊的國家制度,構想了以法律約束國王的政治圖景,反映了某種超越特定時間和空間的更深層次的政治理念和憲制傳統。然而對于《大

    古代文明 2022年2期2022-05-31

  • 國家權力監督模式轉型與清末民初的“政治衰朽”
    現分權制衡的近代憲制話語的挑戰。隨著清末民初國事艱難和持續政改,中國以集權監察為主的監督體系被邊緣化和歷史化,而引進的西式憲制權力監督模式同樣陷入困境,最終整個國家都陷入政治失序。一、憲制舶來與改良派、維新派的政治改革主張“憲制”一詞原指中國的古代政治體秩序,近代日本先以漢語中的“憲制”(政制/憲政/政體/憲法/憲章)一詞對話constitution時,強調的是“憲制”與constitution相似的根本性和合法性的維度方面,如此理解在某種程度上對接了古希

    環球慈善 2022年2期2022-05-30

  • 中國憲制起源的關鍵詞展開
    王人博引言對中國憲制文化方面的研究并非是憲法研究中的熱點和重點,但知其根才能明其本,究其史才能正其意,只有探討深刻影響中國憲制制度和憲制文化的幾個關鍵性概念,諸如人民、憲政、民主、民權、共和、國體等,才能為當下的憲法學思考提供更厚重的歷史縱深與文化意蘊。中國憲制研究有諸多范式和方法,但從基本概念入手有其獨特的意義。選擇這樣一種學術立場,主要基于以下考慮:憲制制度及其歷史的演進都依賴于觀念,而一種觀念的確立與更替則與概念的運用密切相關。①參見吳宗慈:《中華民

    法治社會 2022年5期2022-03-16

  • “富強”的憲法解讀
    富強必須實行西方憲制,然而囿于國情,中國并不具有憲制扎根的天然土壤,但基于救亡圖存的焦慮感,近代知識人來不及對憲制及其文化進行整體性考量,而只能夠進行簡單粗暴的功利式截取,從他們認為對尋求富強具有最大功效處下手,由此衍生出了富強憲法觀①。新中國成立后,“富強”被作為國家終極任務目標寫入了總綱,在1954年憲法、1975年憲法、1978年憲法中,雖然沒有對“富強”的直接表述,但對“富強”的類似表述仍有跡可循,到1982年憲法,“富強”成為了首要任務目標最終被

    南方論刊 2021年8期2021-12-29

  • 香港國安立法維護“一國兩制”憲制秩序
    港獨方式從事顛覆憲制秩序的非法活動,外部干預勢力如入無人之境地在香港進行持續性滲透和破壞。策劃實施損害“一國兩制”制度安全的一系列激進運動。這些極端危害憲制秩序的行為在香港無法獲得嚴密的法律規制和懲戒,國家安全法律漏洞不斷擴大,終于在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中達到巔峰。2020年以來,這些內外顛覆勢力更是積極勾結、策劃并實施“完全自治”的政治奪權計劃,嚴重挑戰“一國兩制”憲制秩序底線,進一步深度侵害香港平臺上的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也對每一個和平守法之香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2期2021-11-11

  • 孫中山的革命人生及其權力監督思想的形成
    孫中山開始向西方憲制的分權制衡汲取營養;在對比西洋諸國不同的政治腐敗問題,孫中山在中西對話中自成主張,并展現出對傳統中國權力監督的回歸;在面對辛亥革命后的國家權力監督失序以至政治衰朽的政局,孫中山完善其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和“權能分置”的論述,進而形成五權憲制權力監督的完整體系,這便是孫中山的國家權力監督方案。一、從批判君主專制官僚政治到學習西方權力監督甲午中日戰爭前,孫中山和時人一樣對清政府及其改革保有幻想,甚至一度赴天津上書李鴻章直陳“富國強兵之道”;《

    環球慈善 2021年12期2021-08-10

  • 特區憲制基礎的“共同構成”法理 ——以《港區國安法》制定為例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的里程碑事件。如何“共同構成”特區憲制基礎,這是一個“極易混淆政治宣示與法律分析”(2)黃明濤:《論憲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效力與適用》,載《法商研究》2018年第6期。的議題,《港區國安法》尤莫能外?!陡蹍^國安法》的制定實踐,從事項權限憲制基礎以及立法程序憲制基礎兩大方面體現并豐富了憲法和基本法是如何“共同構成”特區憲制基礎的,筆者嘗試以此為例,緣此兩個方面考察其中“共同構成”形態的法律原理。一、中央立法健全港區國安法的事項權限憲

    法學論壇 2021年4期2021-07-10

  • 倒閉的是蘋果日報,不是香港新聞自由(社評)
    國有這樣一個沖擊憲制的輿論動員中心,真正形成了反主流煽動力的媒體,都難逃物極必反的命運。特朗普的賬號被推特永久關停,特朗普的支持者后來聚集到應用程序Parler上,該程序被連根拔掉。不能不說,特朗普賬號和Parler對美國憲制的挑戰比《蘋果日報》對香港憲制的挑戰小得多,前者是一種偏差,后者是公然對抗,特朗普被“消音”反映了美國對反體制異見真正所能容忍的程度。在歐洲各國,人們實際看不到有一家有影響力的媒體以《蘋果日報》的方式煽動對國家憲制的對抗,英國2011

    環球時報 2021-06-252021-06-25

  • 論特別行政區憲制基礎的變遷及其意義
    是,香港和澳門的憲制基礎發生了性質上的轉變。在此基礎上,香港和澳門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形成了與回歸前完全不同的憲制秩序。憲制基礎的根本性變化是香港和澳門回歸后一切變化、發展及制度安排的根據,同時也是處理和解決香港在回歸后出現的各種波折必須回溯的基點。那么,香港和澳門原有的憲制基礎是什么,回歸以后的憲制基礎又是什么?香港和澳門回歸前后的一段時間里,較為流行的觀點認為基本法(指代《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下同)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4期2020-12-30

  • 兩辦:“三權分立”在港從未存在
    潤雄近日表示香港憲制體系內沒有“三權分立”,在社會上引起熱議。7日,中聯辦和港澳辦發言人都談到,關于香港政治體制實行“三權分立”的說法是錯誤的,必須糾正。中聯辦發言人稱,自上個世紀80年代香港《基本法》起草至今,中央有關部門權威人士和內地專家學者多有論述,明確指出香港政治體制無論在回歸前還是回歸后都是“行政主導”,而非“三權分立”,香港的政治體制可概括為“三權分置、行政主導、司法獨立、行政長官代表特別行政區向中央總負責”,這些要素構成“一國兩制”下適合香港

    環球時報 2020-09-082020-09-08

  • 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特區憲制秩序鞏固的關鍵*
    建立了獨具特色的憲制秩序。在這一憲制秩序中,存在著“國家安全”與“自治民主”之間的二元化張力,這既是由“一國兩制”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體系性張力所塑造的,也是由“一國兩制”與基本法所保障和控制的。維護國家安全立法是香港基本法第23 條明確規定的憲制性義務。②回歸23 年來,香港特區政府與香港社會仍未完成這一憲制性義務,未能從法律體系上有效彌補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上的漏洞,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長和放任了香港社會運動的極端化發展,甚至出現了“港獨”的主張和組織化行

    港澳研究 2020年2期2020-03-12

  • 中國何以發生 ——《大國憲制》的問題意識
    于 明《大國憲制》是期待了很久的書,讀起來既熟悉又陌生。由于本書各章都曾作為論文發表過,所以多數的內容是熟悉的;但當看到這些篇章重新勾連而成的書后,感受又有很大不同。也因此,本文的討論,不打算再糾纏于其中的歷史細節,而是著眼于整體。雖然本書中的許多事實問題都值得推敲,但如果在這些問題上太較真,恐怕還是沒讀明白這本書。就像作者自己反復強調的,本書關注的不是歷史,而是“擠干歷史”后的理論,是事實背后的“道理”。因此,要真正理解本書,首先應當特別關注的,就是作者

    法治現代化研究 2019年4期2019-10-23

  • 詩性與邏輯
    品的味道?!洞髧?span class="hl">憲制》就是這樣的一部著作?;驶?00多頁的巨著,讀完并不感覺吃力。去個人化,是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遵循的原則。在《大國憲制》里,蘇力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把大量的個人感受注入行文之中。法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的理論,蘇力一定了然于心,但他的學術著作卻幾乎都排斥理論的論證,《大國憲制》也一樣。憲制之任務蘇力的雄心是希冀通過對歷史的梳理,還原中國3000年憲制的由來和演進邏輯。然而,作為一名經濟學家,《大國憲制》這樣的書我雖然讀得過癮,但總覺得還缺少點兒東西

    財經 2019年15期2019-06-30

  • 國家構成與歷史進程 ——評蘇力《大國憲制: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
    常 安一、憲制與憲法之別:國家構成的視角本文評述的對象為蘇力所著《大國憲制: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①蘇力:《大國憲制: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下引該書,僅隨文夾注頁碼。憲制與憲法之別,不僅僅是語詞的差異,更多是一種研究立場或者研究關注點的分野——盡管作者在書中多處聲稱,應該更關注“事”,而不是“詞”。如果從成文憲法的角度出發,該書所運用的諸多材料,實際上根本無法置于傳統的憲法研究甚至是憲法史研究之中。以憲法史研究為例,正統的憲法史

    法治現代化研究 2019年3期2019-03-26

  • 從歷史到理論
    )?!裟匪埂?span class="hl">憲制問題: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以下簡稱《憲制問題》)一書的寫作基于中國的歷史經驗,其實只是通過一些歷史常識,努力展示了古代中國這個政治文明體發生、發展和構成的獨特性及其道理。我著重關注了制度。一些在歷史上先后發生的制度,通過人們的持續實踐,經緯交織,從無到有,構成也創造了這個中國。鑒于這些制度對于中國的構成功能,及其在現實中屢次展開并因此得以印證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合目的性),它們一直為歷代中國政治文化精英高度重視,有所損益,卻長期堅持,足

    讀書 2017年10期2017-10-13

  • 改革開放與憲法變遷
    百年歷史回顧中國憲制史從歷史過程來看,大致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晚清立憲;第二個階段是中華民國憲制;第三個階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制。具體內容在此不予展開,其中的前兩個階段可以參閱拙著《中國憲制史(1980—1949)》慕課教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即出),第三個階段參閱許崇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本文關注的問題是:任何一種憲法制度,都有其動力機制,那么,推動中國憲制史的動力機制是什么?回顧百年中國憲制史,我們發現,這個動力機制由兩股相

    民主與科學 2017年3期2017-07-06

  • 政黨與中國現代國家的建構
    層設計則屬于國家憲制。中國憲制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在制度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如何在理論上闡釋黨領導國家的憲制模式。黨章納入法治體系的歷史意義中國政治傳統歷來重視正名?!懊徽?,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懊本褪钦斝?,就是權威性。黨領導國家的正當性首先來自馬列主義關于先鋒隊政黨理論這個“道統”,其次來自人民當家作主這個“政統”,最后是來自憲制這個“法統”,即黨章和憲法共同確定了黨領導國家的憲制架構。在今天這個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時代,必須高度重視法統

    南風窗 2017年5期2017-04-20

  • 論社會實證材料在香港基本法解釋中的運用*
    30072)解釋憲制性法律是一項與社會相聯結的工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穆勒訴俄勒岡州”一案中建立的“班狄斯證據”制度,為社會實證材料進入憲制性法律的解釋提供了法技術路徑,進而推動了社會實證材料在美國涉及憲制性法律案件中的廣泛使用。在實踐中,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亦有涉及“班狄斯證據”的先例。在“國旗區旗案”、“外傭入籍案”等香港社會廣泛關注的案件中,終審法院積極適用“班狄斯證據”,推動案件裁判與香港社會現實相呼應??紤]到社會實證材料在補強香港基本法解釋、

    政治與法律 2017年5期2017-01-26

  • 人大釋法是權力也是憲制責任
    ”方針必須履行的憲制責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適時對基本法第104條作出解釋,一錘定音,亮明法律的紅線,具有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根據香港基本法,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權威,所作法律解釋與基本法具有同等效力,香港特別行政區任何法律包括普通法都不得與基本法相抵觸。對基本法及其解釋,香港特區的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都必須一體遵循。香港司法機關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所明確的法律依據,正確處理有關案件,符合法治原則,是保證香港基本法和香港有關法律得到

    浙江人大 2016年12期2016-12-27

  • 多民族國家的憲制建構
    文更加關注如何從憲制角度理解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后對內地和邊疆政治互動的重大意義,從如何理解多民族國家政治性構成需要、內地與藏區利益供需關系、多民族國家政治認同方面出發,基于對藏區現實需求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對多民族國家憲制構建路徑,以自己綿薄的學術之力為后來研究藏區、邊疆或者民族地方憲制構建的學者提供一些借鑒參考。關鍵詞 青藏鐵路 憲制 多民族 國家作者簡介:張宏,西北師范大學法學院。中圖分類號:D6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5期2016-12-26

  • 第四種權力:違憲審查權的建構
    地承擔對基本法的憲制性維護責任。主動性、常態性的釋法不意味著深入香港管治細節,而是對具有憲制重要性的條款及事項采取更為積極主動的解釋實踐,從而體現中央逐步由“協商治港”向“依法治港”的轉變。這一轉變的憲制意義在于,原來主要由香港終審法院承擔的基本法上的違憲審查權將部分地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且人大釋法權具有高于香港法院解釋權的憲制性地位和效力。這相當于在香港高度自治的三種權力之上引入了一種逐步具有日?;?、程序化和制度監督性的第四種權力,這種權力在本質上屬于

    紫光閣 2016年12期2016-12-15

  • 香港立法會圖書館
    亦以發展成為一所憲制圖書館為目標,以助市民了解立法會的工作,以及香港和其他司法管轄區的憲制發展。一、圖書館的職責圖書館的使命,是為立法會議員和職員,以及市民提供閱覽資源的直接途徑,以助他們了解香港立法機關的角色、職能、工作、人物及歷史,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其他司法管轄區的憲制發展。二、歷史發展立法會圖書館于1995年3月成立,負責保管立法會的文件紀錄,主要作為參考圖書館,供議員、其指定私人助理及秘書處職員使用,亦開放予公眾人士,以查閱立法會及其轄下各委員會

    法律文獻信息與研究 2016年1期2016-04-17

  • 中國稅制的當代變遷(1978 —2015)
    ,稅制結構背后的憲制問題是長期為人們所忽視的重要部分。稅制改革涉及憲制,因為稅制改革的背后是國家與公民、中央與地方等關系的改變,而這些恰恰是基本的憲制問題。從此入手,可以理解中國稅制變遷的路徑,并提出未來稅制改革的歷程。關鍵詞:中國稅制;憲制;國家與公民;中央與地方一、研究基礎及文獻綜述憲制問題是指一國以基本政治法律制度,應對的本國的重大、長期和根本的問題,如國家的統一……通過長期的政治法律實踐,并配合相關的經濟文化發展,才能予以化解、緩和或解決的麻煩。*

    甘肅政法大學學報 2016年4期2016-03-17

  • “一個中國”原則的法治思維析論
    通過構造和運用“憲制-治理”框架,為運用法治思維鞏固“一個中國”原則提供了可能路徑。關鍵詞:兩岸關系; “一個中國”原則; “憲制-治理”框架“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也為我國現行《憲法》所確認。自《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后,運用法治思維鞏固“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成為政界和學界共識。目前,運用法治思維鞏固兩岸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抵御臺灣地區“政黨輪替常態化”趨勢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和現實之需。與需求相比較,學理層面的研究相對滯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2期2016-03-14

  • 從英國與北美殖民地的爭論看帝國整合的憲制難題
    爭論看帝國整合的憲制難題劉天驕(北京大學 法學院,北京 100871)北美革命前期大西洋兩側的辯論,并不僅僅局限于“無代表不納稅”,其中還有大量涉及對英國憲制傳統和帝國權力結構認知的分歧。這些被主流政法話語所忽視的內容,恰恰關系到我們對第一帝國政治秩序本質的理解。而這些最終沒有達成和解的爭論,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國本土與北美殖民地在國家(帝國)政治認同上的割裂,也從一個側面揭示出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整合在理論建構上處理的失敗。因此,對它們進行剖析,不僅彌

    東岳論叢 2016年11期2016-03-09

  • 憲制秩序之維
    330013)?憲制秩序之維謝紅星(江西財經大學 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憲制指有關國家構成的基本制度安排及國家權力運作的基本規則,是在解決“憲制問題”的政治實踐中逐步生成的,只要有國家,就必然會有憲制。憲制的載體并不局限于法典,而包括了法令、憲章、條例、習慣,協定、特許狀、教經、禮等多種形式。憲制不等同于憲法,憲法是立憲主義的憲制,憲法不是憲制的唯一形態,甚至未必是憲制的主要形態。憲制有其特殊性,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憲制問題”,相應而生的憲制各不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2016年2期2016-03-06

  • 公民能力與憲制民主
    偉?公民能力與憲制民主齊 偉摘要:政治權力實踐中,憲制與民主的相互構成、相互依賴,為規范性的憲制與民主的概念性聯結提出了一個真正的問題。利用赫希曼歸納出來的保守主義三個命題,可以發現傳統應對策略的反動性。傳統應對策略的失敗,一方面為我們尋找新的解決方案提供了激勵和教訓;另一方面,對民主的忠誠,則要求一種更為充分的解決方案。以動態憲制和公民能力為基礎,能給分析憲制民主“問題”予以更多的補充性說明,對民主價值的重新詮釋也將對憲制的理解產生進一步的啟迪。關鍵詞

    天府新論 2016年4期2016-02-13

  • 中國近代憲制注定的失敗之路
    ,他們為中國近代憲制思潮的勃發積聚了力量,構成了中國憲制思潮孕育而出之“場”。然而,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卻被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作了總結。此役過后,中國近代不得不無奈地從“自強”走上“救亡”之路??涤袨?、梁啟超、嚴復、譚嗣同等一批學者不斷尋“變”,他們開始向專制主義開戰,看到制度的重要性,認為憲制與中國國家富強有著必然聯系。然而,王人博認為,國民素質的改造和現實制度的改革問題一直困擾著所有的近代思想家,成為解決憲制問題的主要癥結。1905年發生的導致俄國

    航運交易公報 2015年28期2015-11-30

  • 梁振英批港大“香港自立自決”論
    以及對政制發展的憲制規定,在認識上仍有偏差。梁振英說,法治是香港的基石,香港的民主必須是法治下的民主;在追求民主的同時,應依法守法,否則便淪為無政府主義。梁振英指出,青年學生向往民主,關心政制發展,值得肯定,大學生是社會未來棟梁,值得大家愛護,但正因如此,對大學生和其他青年人更要“是其是,非其非”,引導他們充分了解國家與香港之間的憲制關系,使政制發展的討論不會緣木求魚。他點名指出,2014年2月,香港大學學生會官方刊物《學苑》封面專題是《香港民族命運自決》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中國憲制史要旨
    高全喜中國憲制史要旨高全喜*中國憲制史是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以此為主題的通史式著作尚不算多,其中具有自覺的方法論意識者更屬少見。筆者多年以來,一直致力于提倡“政治憲法學”的方法論,此種方法論旨在揭示規范生成于現實,現實生成于歷史的憲制發生學邏輯,所以憲制史是政治憲法學必須面對的課題。由于中國憲制史所具有的獨特性,規范憲法學和憲法解釋學都難以恰切地詮釋它。相比之下,政治憲法學才是其更為堅實的方法論基礎,因為它能夠把憲法學、政治學和歷史學三者統合

    中國法律評論 2015年4期2015-01-30

  • 何為憲制問題? ——西方歷史與古代中國
    題,即本文所說的憲制問題。也許許多法律學人會認為憲制問題不過是今天常說的憲法問題換了個名;其實很是不同,在歷史上甚至根本不同。這里就先說一句,今天所說的各國憲法都是本國的制憲大會或類似立法者頒布的,但本文關心的問題則是,這個國家是如何構成的?為什么覆蓋這些地區或人群?后來被稱為立法者的那個人或機構又是如何成為立法者的?諸如此類。而最重要的是,如果思維足夠細致嚴密,就會發現,本文討論的這些我稱之為憲制問題的,必定是憲法之前的或“前憲法的”政治問題;只有國家已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13年5期2013-04-08

  • 我國憲制發展中短期態勢評估
    的保障實施。我國憲制發展面對的課題可概括為以下幾種:使政治、法律體制改革跟上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有效保障憲法確認的公民基本權利;實現執政黨與國家關系的法治化;形成獨立的有權威的司法體系;建立行之有效的違憲審查制度。我國完全可以在今后5-10年內實現一些具體的憲制改革目標,其中包括:初步實現政黨以及執政黨與國家機關關系的法制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代表乃至全國人大代表由選民直選產生;修改選舉法,容許人大代表選舉實行競選;實現不同職業選民的平等選舉權;使司法

    現代法學 2008年3期2008-06-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