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罕壩

  • 秋景如畫 塞罕壩
    塞罕壩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半個多世紀以來,三代塞罕壩人以堅韌不拔的斗志,以永不言敗的擔當,在荒寒遐僻的塞北高原,為京津阻沙涵水筑起了“綠色長城”,演繹了荒原變林海、沙地成綠洲的奇跡,鑄就了我國林業建設史上的綠色豐碑。秋日的塞罕壩,層林盡染,如同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在115萬畝林海里,金黃色的落葉松、墨綠色的樟子松交相呼應,其他各種植被漸次呈現出綠、黃、紅等多種豐富的色彩。近年來,塞罕壩大力實施林冠下造林,努力使人工林向自然林轉變,推動

    民生周刊 2023年23期2023-11-13

  • 學 張燊辰幾代塞罕壩人通過堅定不移地奮斗,將一望無際的茫?;脑脑斐闪吮叹G的林海。凝聚而成的偉大的塞罕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林業行業的具體體現,深深植根于塞罕壩的每一處土地上。我的這幅科幻畫的靈感來自塞罕壩精神。如果我們能研發這樣一種飛船,可以造云、降雨、植樹,就可以讓更多的沙漠戈壁變成綠洲。飛船的外形靈感來自于《逍遙游》中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

    農村青少年科學探究 2023年4期2023-07-30

  • 媒體融合視域下塞罕壩精神傳播途徑研究
    3日在河北承德塞罕壩機械林場考察時指出:“塞罕壩林場建設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艱苦奮斗史。你們用實際行動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這對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示范意義?!盵1]半個多世紀,112 萬畝人工防護林,這是一代又一代塞罕壩林場工人用實際行動創造的綠色奇跡。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塞罕壩精神成為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2],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征

    廣西教育·D版 2023年1期2023-03-22

  • 塞罕壩精神融入課程思政的美育向度及實踐路徑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做出重要指示:“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代接著一代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努力形成人與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2期2023-01-05

  • 塞罕壩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價值及策略研究 ——以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為例
    ,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是以黨的領導為根基,以艱苦創業、科學求實和開拓創新為支撐,以無私奉獻和愛崗敬業為價值取向的一個完整的精神體系,既充滿了塞罕壩人獻身綠色事業的豪情壯志,又體現了塞罕壩人特有的理想追求。因此,梳理塞罕壩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價值,研究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路徑,既是一項重要的理論課題,也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實踐探索。一、塞罕壩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全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2期2023-01-05

  • 塞罕壩精神融入大學生黨員教育的價值理路及實踐路徑
    ,習近平同志到塞罕壩林場考察時科學系統地指出了“塞罕壩精神”的時代內涵,即“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1]這對于進一步發揚塞罕壩精神的時代價值,深度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將塞罕壩精神融入大學生黨員教育具有高屋建瓴的作用。一、“塞罕壩精神”的形成發展與時代內涵塞罕壩精神不是一蹴即至的,它的形成有其獨特的自然環境條件與客觀的社會歷史因素。建場初期,塞罕壩荒寒遐僻,風沙蔽日,飛鳥無枝可依,在塞罕壩人的不懈努力下,塞罕壩樹林陰翳,天高氣爽,鳥獸繁居。是塞罕壩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1期2022-12-17

  • 種出來的萬畝林海
    夏時節,美麗的塞罕壩又進入了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無數游客在領略這數不勝數的美景之余,更被其背后的故事深深震撼。塞罕壩在蒙語里的意思是“美麗的高嶺”,位于內蒙古和大興安嶺的過渡地帶、渾善達克沙地的南邊。歷史上,塞罕壩曾因森林茂密,被譽為水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赫赫有名的“木蘭圍場”。遺憾的是,到了清朝末年,殖民者在此肆意伐木,嚴重破壞森林植被,到20世紀50年代,塞罕壩已經變成黃沙滾滾的高原荒丘。由于渾善達克沙地海拔高度1400米,到北京的

    知識窗 2022年7期2022-08-05

  • 弘揚塞罕壩精神 汲取守正創新力量
    北部壩上地區的塞罕壩機械林場,自1962年建場以來,幾代塞罕壩人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用青春、汗水和智慧,將荒山沙地變成了綠水青山。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盛贊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2021年8月23日,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首先考察了塞罕壩機械林場,指出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

    黨建 2022年9期2022-05-30

  • 黨的領導維度下“塞罕壩精神”的內涵、形成與傳承
    中央“關于建設塞罕壩機械林場”的決定,成為塞罕壩地區生態修復的排頭兵。59年來,在廣大塞罕壩人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了偉大的“塞罕壩精神”。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弘揚塞罕壩精神》中指出:“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盵1]397目前學界從多維度對“塞罕壩精神”展開研究,有學者將“塞罕壩精神”聯系“理想信念教育”“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2-03-16

  • 塞罕壩:高嶺上的詩意
    多世紀來,三代塞罕壩人奮斗不息,把“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變成了廣袤林海。穿行塞罕壩,感受到的是青松蒼翠,綠草如茵,涼風習習。由長城網出品的微視頻《塞罕壩綠色“彈幕”》,展開了這片林海四季的美麗畫卷——春,生機勃勃、風清鳥鳴;夏,云山迢遞、林海蒼茫;秋,層林浸染、溢金流丹;冬,白雪皚皚、玉樹冰花?!爸袊G成了世界網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彈幕”創意性地在視頻中劃過時,觀眾身臨其境:塞罕壩的魅力,醉了林海里的游人,更醉了屏幕外的你我。

    檢察風云 2021年19期2021-12-09

  • 大班繪本閱讀活動:塞罕壩的樹
    設計思路初讀《塞罕壩的樹》,便被造林人的真實事跡以及“塞罕壩精神”深深震撼。面對極端惡劣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三代造林人不懈努力,換來今日美景?,F在的塞罕壩已經是林海綠洲,見證了人類創造綠色文明的奇跡。從教育的角度來看,讀懂塞罕壩故事,領悟塞罕壩精神,更有助于中國孩子了解本土文化,從而建立民族自豪感,傳承民族精神?;趩酒鹩變杭覈閼训乃伎?,我設計了本次《塞罕壩的樹》繪本閱讀活動,以“欣賞塞罕壩大好河山”和“體會塞罕壩民族精神”為切入點,并以開放性討論和自主閱

    東方娃娃·保育與教育 2021年10期2021-12-08

  • 發揚敢教荒漠變綠海的“塞罕壩精神”
    王厚明歷史上塞罕壩曾是“千里松林”,卻最終成為了“茫?;脑?。半個多世紀以來,塞罕壩林場人以敢教荒漠變綠海的斗志,用血汗和智慧踐行忠誠于黨、奮斗為民的誓言,形成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這是“理想堅定骨頭硬”的滿腔赤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span class="hl">塞罕壩人的理想就是堅決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信念就是一定要讓荒原披上綠裝,有

    紫光閣 2021年10期2021-12-08

  • 今天,我們向塞罕壩人學什么
    的萬頃林?!?span class="hl">塞罕壩機械林場,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是幾代塞罕壩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創造的綠色奇跡。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考察時強調,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要發揚這種精神,把綠色經濟和生態文明發展好。奮進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向塞罕壩人學什么,值得每一名黨員干部好好思考。向塞罕壩人學忠誠。對黨忠誠是黨員干部首要政治品質。59年前,黨組織一聲號令,369名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創業者,從全國18個省區市

    新湘評論·上半月 2021年10期2021-11-30

  • 塞罕壩,不僅僅是一個地名
    萬畝人工綠海,塞罕壩每棵樹的年輪里都蘊含著中國生態文明的發展進程。塞罕壩”,意為“美麗的高嶺”。萬里藍天白云游,綠野繁花無盡頭,八月的塞罕壩,林海蒼翠連綿。近60年來,一代又一代塞罕壩人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魄與毅力,把“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創造成世界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塞罕壩林場建設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艱苦奮斗史,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壩機械林場考察時強調,抓生態文明

    黨員生活·中 2021年9期2021-09-23

  • 塞罕壩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
    067000)塞罕壩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自1962年建場以來,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歷經艱難險阻,創造了從一片荒原到今日世界上最大人工林的綠色奇跡。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塞罕壩建設者們不忘初心,聽從黨的召喚,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新時代塞罕壩精神。大學生是傳承塞罕壩精神的先鋒力量,將塞罕壩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踐行塞罕壩精神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一、塞罕壩精神的

    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1年4期2021-01-15

  • 塞罕壩:癡心、熱血和青春鑄就
    感動萬分。我與塞罕壩結緣于2007年的冬天,上壩面試北林大招收的第一批農業推廣碩士。上到壩上,正值下午2點半,一天里氣溫最高的時候,但吉普上卻顯示車外是零下29攝氏度。茫茫林海,寒樹林立,銀裝素裹,景色美麗。我到車下拍個美麗“日暈”,僅僅10秒鐘,就覺得耳朵要凍掉了,臉被風卷雪渣打得生疼。平生第一次知道了啥叫“白毛風”,啥是“壩上冬天”。那時就想,這地方造出百萬畝人工森林需要付出何等艱辛?!之后,我不時會到塞罕壩,還在壩上建立了森林培育學科的長期科研基地。

    國土綠化 2020年10期2020-11-27

  • 塞罕壩(外一首)
    種下讓生命長在塞罕壩把一片情種下讓愛融化那風和沙把一個夢種下讓信念長在塞罕壩把一片愛種下讓心融化那冰冷雪花千里松林到萬里黃沙飛鳥無棲到綠波揮灑美麗的高嶺流傳美麗的故事綠色傳奇寫出不朽的佳話塞罕壩 塞罕壩一顆樹就是一朵生命的浪花塞罕壩 塞罕壩守望林海的人像你一樣挺撥還把白云還給藍天把綠水還給青山把湖泊還給大地把駿馬還給草原把花朵還給春天把露珠還給草尖把綠洲還給沙漠把美麗還給家園把昨天還給昨天把明天還給明天把愛還給你我這是我們的呼喚

    音樂天地(音樂創作版) 2019年5期2019-12-08

  • 濃墨重彩塞罕壩 ——“美麗塞罕壩”全國名家油畫作品展在國博開展
    的典范——美麗塞罕壩”全國油畫名家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藝術活動凝聚了老中青三代全國著名油畫家共47名,展出精選作品190余幅。據介紹,這些藝術家們從2018年初開始,不畏嚴寒酷暑、風吹日曬,四次深入塞罕壩進行寫生創作,在塞罕壩精神的感染下,去描繪塞罕壩美麗的春、夏、秋、冬四季風景。他們用近一年的時間,創作出了一批優秀的油畫作品——用高水準的油畫藝術描繪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成就,細致入微地展現三代塞罕壩人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

    河北畫報 2019年1期2019-03-08

  • 塞罕壩”現代文學意義生成與生態話語建構分析
    年8 月以來“塞罕壩”成為了國家生態話題的一個核心詞匯,習近平稱之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范例”,是世界關注的中國生態地理符號。2017 年12 月5 日,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在第三屆世界環境大會上,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一時間,世界、中國的媒體,文學界共同聚焦“塞罕壩”,建構了多重語境下“塞罕壩”的生態話語體系。塞罕壩有著悠久的書寫傳統,其文學意義的生成包含著體裁的豐富與文化精神的傳承、家園回歸的情懷。新時期塞罕壩在多重話語環境下建構了豐富的政治、生態

    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年4期2019-02-11

  • 塞罕壩時間(節選)
    ◎李青松塞罕壩——啥意思?這里,既有森林的壯闊,也有森林的細微,更有森林的飽滿和豐沛。有人說,塞罕壩的森林是翡翠;也有人說,塞罕壩的森林是綠肺。難道說起塞罕壩就一定帶著森林嗎?當然。森林,塞罕壩的森林真美。美得令人心醉。換個角度看,或許印象更清晰——綠,深綠,翠綠,墨綠。從衛星云圖上看,塞罕壩這片人工林海,不就是一只墨綠色的展翅翱翔的雄鷹嗎?一百一十二萬畝,三代人,用了整整五十五年的時間只做一件事——種樹。磨出了多少老繭,磨壞了多少鍬鎬,數也數不清。此間,

    初中生世界 2018年45期2018-12-27

  • 塞罕壩斷想
    張勁鷹1在塞罕壩,我迷戀每一棵樹:樹干筆直,枝葉茂密他們分明就是一群人,扎下根就不彎腰,倔強地活著2這里是另一片海,波瀾是小草搖曳的綠色綢緞野花是海里的貝殼,五彩斑斕夏風吹來,也能掀起一層層浪3龐大的綠氤氳著,從眼里到心底我知道有無數條路可以通到林海更深處走進去我將會被綠色纏繞,陶醉并迷失4倚一棵樹,仰望天空陽光穿過松葉灑下斑駁的光影濕暗處,一簇簇小花正在努力地綻放5北斗星落下來,便有了七星湖的蕩漾倒影里,假鼠婦草和狼毒花露出神秘的微笑一條木棧道通向濕地腹

    當代人 2018年10期2018-12-22

  • 塞罕壩之歌
    李海健塞罕壩:世界的一面旗幟2017年12月5日在肯尼亞內羅畢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得了“地球衛士獎”從“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到112萬畝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海塞罕壩三代建設者用55年的時間突破人類極限克服生態困境書寫了一部動人的綠色史詩他們用事實告訴世界退化了的環境可以被修復他們用實踐告訴人類人和自然可以和諧共存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這樣評價“塞罕壩造林建設者已經把退

    詩選刊 2018年7期2018-07-09

  • 塞罕壩林場向世界詮釋“美麗中國”
    Создатели лесного массива ?Сайханьба? в про-винции Хэбэй (Северный Китай) стали лауреатами премии ?Чемпионы Земли? Программы Организации Объединенных Наций по охране окружающей среды.Таким образом высшая награда ООН в области защи

    伙伴 2018年1期2018-05-14

  • 塞外紅領巾唱給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的歌
    久,中國河北省塞罕壩林場建設者在世界環境大會上榮獲聯合國頒發的“地球衛士獎”的喜訊傳來后,在大境門小學師生中引起強烈反響。2017年12月18日,是聯合國在世界環境大會上向中國塞罕壩林場建設者頒發“地球衛士獎”的第十四天,也是第三周的星期一。在張家口市關工委和解放軍長城校外輔導站的倡導下,這天,該校校務周會決定,當天舉行主題隊會,歡慶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手捧“地球衛士獎”大獎杯。寬5.5米(寓意塞罕壩林場的創業歷程是55年)、高2.017米(寓意林場建設者獲世

    祖國 2017年24期2018-01-27

  •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效益和經濟價值淺析
    米冬云(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森林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河北 承德 068466)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自1962年以來,經過科學的管理與經驗,將塞罕壩變為萬頃林海,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阻止了蒙古高原的沙地南移,也為京津冀的生態環境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目前是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木材林業基地,并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等多個榮譽。1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的經濟價值分析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經過多年的艱苦經營建設,其林業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現代園藝 2018年16期2018-01-18

  • 塞罕壩時間(節選)
    李青松塞罕壩——啥意思?這里,既有森林的壯闊,也有森林的細微,更有森林的飽滿和豐沛。有人說,塞罕壩的森林是翡翠;也有人說,塞罕壩的森林是綠肺。難道說起塞罕壩就一定帶著森林嗎?當然。森林,塞罕壩的森林真美。美得令人心醉。換個角度看,或許印象更清晰——綠,深綠,翠綠,墨綠。從衛星云圖上看,塞罕壩這片人工林海,不就是一只墨綠色的展翅翱翔的雄鷹嗎?一百一十二萬畝,三代人,用了整整五十五年的時間只做一件事——種樹。磨出了多少老繭,磨壞了多少鍬鎬,數也數不清。此間,有

    初中生世界·七年級 2018年12期2018-01-10

  • 邁向可持續的未來—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頒“地球衛士獎”
    可持續的未來—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頒“地球衛士獎”編輯|穆清現在的塞罕壩,森林覆蓋率從11.4%提高到80%,每年可涵養水源、凈化水質1.37億立方米,固碳74.7萬噸,釋放氧氣54.5萬噸,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超過120億元。2017年12月5日,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獎項“地球衛士獎”,伴隨著熱烈的掌聲和歡快的音樂,老、中、青三位塞罕壩人從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手中接過象征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的獎杯?!斑@是屬于塞罕壩三代人的榮譽

    中國農村科技 2017年12期2017-12-25

  • 塞罕壩:從孤松到林海
    刊記者 陳蕭軍塞罕壩:從孤松到林?!鑫摹D/本刊記者 陳蕭軍清晨的塞罕壩,一片綠色,生機盎然薄霧中的壩上風光象征塞罕壩精神的一棵孤松巡邏查看宋淑燕和同事正在補種樹苗護林員抱著小樹苗去補種每天,護林員乘坐護林車從住所到作業區往返百公里簡單午餐北京向北460多公里,河北省最北端,一彎深綠色鑲嵌于此,她叫塞罕壩,曾經是林海茫茫,但從同治年間開圍放墾,致使千里松林幾乎蕩然無存。1962年,林業部決定建立直屬的塞罕壩機械林場,55年來,三代塞罕壩人聽從黨的召喚,艱苦

    中國社會保障 2017年9期2017-12-07

  • 塞罕壩緣何如此受青睞
    副主任 孫 閣塞罕壩緣何如此受青睞□ 河北省林業宣傳中心副主任 孫 閣塞罕壩火了,中央級媒體的強勢宣傳,讓人們的目光投向了塞罕壩。關于塞罕壩,有人說是“一片林到一片?!?,有人說“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攝影家關注是自然風光,詩人寫的是滿蒙風情……塞罕壩之美,美在自然風光“解放初期塞罕壩僅有以白樺、山楊為主的天然次生林19萬畝,疏林地11萬畝。那里成了‘風沙遮天日,鳥獸無棲處’的荒原。從1962年2月14日,原林業部成立部屬機械林場,后來歸屬河北省,經過40年

    中國生態文明 2017年5期2017-12-06

  • 塞罕情懷/
    高嶺上。這就是塞罕壩,我心中的圣地!提起塞罕壩,就一定會說到那里的森林。塞罕壩的森林真美呀!淺綠、深綠、翠綠、墨綠,各種各樣的,美得令人心醉。你可知曉這森林的來歷?三代人,55年,112萬畝。造林、育林、營林、守林,從一棵樹到一片海,幾輩子只做了這一件事。磨出的老繭、用壞的鍬鎬,數也數不清。曾經的悲傷、寂寞,曾經的抱怨、絕望,被堅韌與抗爭、智慧與收獲融化。激情燃燒的歲月,鐫刻著壩上年輪。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故事從未停歇。我之前在內蒙工作過,對那里的自然環境

    浙江林業 2017年11期2017-11-30

  • 走進塞罕壩林場 學習塞罕壩精神
    指示,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2017年10月13日,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黨委組織全體黨員、團員、入黨積極分子40余人,按照經研中心黨委2017年黨建工作安排,結合近期開展的“感悟領袖成長故事 學習塞罕壩精神 立足本職創先爭優”主題活動,赴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開展“走進塞罕壩林場 學習塞罕壩精神”主題黨日活動。經研中心領導班子成員李金華主任、王永海書記、王月華副主任、菅寧紅副書記出席了活動。通過開展向塞罕壩林場學習活動,

    綠色中國 2017年10期2017-11-23

  • 生態文明的典范 ——塞罕壩
    明的典范 ——塞罕壩■IUD中國政務輿情監測中心地處河北省最北端的塞罕壩林場生態基礎脆弱,自然條件惡劣。55年來,三代塞罕壩人牢記使命、艱苦奮斗、傳承接力,將荒原沙地變成了百萬畝人工林海。為深刻詮釋塞罕壩精神的時代價值,推廣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范例的經驗,中宣部組織19家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記者赴塞罕壩林場蹲點采訪。8月3日起,各大媒體陸續刊播報道,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同時,各地也掀起學習塞罕壩林場先進事跡的熱潮。本文就

    領導決策信息 2017年38期2017-11-17

  • 塞罕壩精神建設美麗中國
    塞罕壩林場三代人55年堅持堅守、不離不棄,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造就了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8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全黨全社會

    綠色中國 2017年9期2017-10-25

  • 塞罕壩的綠色奇跡
    昔日黃沙蔽日的塞罕壩森林覆蓋率已從1962年的12%提高到80%,每年釋放的氧氣可供近200萬人呼吸一年。從北京驅車向北行駛400多公里,就來到了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境內的塞罕壩機械林場。每年七、八月份是塞罕壩最美的季節:落葉松、樟子松一眼望不到盡頭,把每一片山頭坡地染成深淺不同的綠色;草甸連綿,金蓮花、柳蘭、穗花、絨線菊、唐松草……繪成一幅幅絢爛多彩的風景畫。很難想象,50多年前,這里還是“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僻苦寒之地。就是在這里,三代人用55年的

    中國報道 2017年10期2017-10-25

  • 塞罕壩時間
    來?!暯?span class="hl">塞罕壩?!兑馑??在這里,既有森林的壯闊,也有森林的細微,更有森林的飽滿和豐沛。森林的里邊是森林,森林的那邊還是森林。有人說,塞罕壩的森林是翡翠。也有人說,塞罕壩的森林是綠肺。好嘛!說起塞罕壩就一定帶著森林嗎?當然??墒?,塞罕壩,塞罕壩,塞罕壩是啥意思?森林,塞罕壩的森林真美。美得令人心醉。換個角度看,或許印象更清晰?!G,深綠,翠綠,墨綠。衛星云圖顯示,塞罕壩這片人工林海,不就是一只墨綠色的展翅翱翔的雄鷹嗎?112萬畝,三代人,一件事,

    綠色中國 2017年9期2017-10-25

  • 塞罕壩三代務林人:心懷使命鑄造“綠色長城”
    ,新華網報道了塞罕壩機械林場的造林奇跡,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塞罕壩機械林場是位于河北省最北端的一處大型國有林場, 55年來,三代塞罕壩人用心血造出了中國北方的神秘氧吧、世界最大的人工森林,為京津筑起了一道防風固沙、含蓄水源的“綠色長城”,創造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奇跡。2017年8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塞罕壩機械林場為“生態文明建設范例”,掀起了一波學習塞罕壩精神的熱潮。人物素描 塞罕壩人于士濤:心系林海,執著追求于士濤畢業于河北農業大學,2005年到塞罕壩工作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18期2017-10-19

  • 塞罕壩精神建設美麗中國
    塞罕壩精神建設美麗中國塞罕壩林場三代人55年堅持堅守、不離不棄,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造就了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8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

    綠色中國 2017年17期2017-10-12

  • 塞罕壩時間
    文|李青松塞罕壩時間文|李青松Saihanba Time要廣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每人植幾棵,每年植幾片,年年歲歲,日積月累,祖國大地綠色就會不斷多起來,山川面貌就會不斷美起來,人民生活質量就會不斷高起來?!暯?span class="hl">塞罕壩?!兑馑??在這里,既有森林的壯闊,也有森林的細微,更有森林的飽滿和豐沛。森林的里邊是森林,森林的那邊還是森林。有人說,塞罕壩的森林是翡翠。也有人說,塞罕壩的森林是綠肺。好嘛!說起塞罕壩就一定帶著森林嗎?當然??墒?,塞罕壩,塞罕壩,塞罕壩

    綠色中國 2017年17期2017-10-12

  • 綠色明珠 塞罕壩
    來?!暯?span class="hl">塞罕壩,這片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毗鄰內蒙古自治區,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設計建場的人工林帶,如今已經成為華北地區最美的人工林場。112萬畝,三代人用了整整55年,種出了整個華北平原的一道綠色生態屏障——有效地阻止了渾善沙地向南推進和風沙對京津的侵襲,并涵養了灤河、遼河水源。置身塞罕壩壯美的百萬畝林海,傾聽著松濤的聲音,深深呼吸一口那帶著松脂芳香的空氣,讓人深刻地領悟到:塞罕壩就是綠水青山,塞罕壩就是金山銀山,塞罕壩就是我們心底那個綠色的夢。(圖/

    民生周刊 2017年16期2017-08-2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