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外循環

  • 加速康復心臟外科需要體外循環的貢獻
    展,但是涉及體外循環的具體內容不多。一方面,撰寫指南的專家多為心臟外科、麻醉專業,體外循環的專家較少,非心臟外科領域的ERAS也沒體外循環具體內容可以借鑒;另一方面,體外循環相關循證醫學證據有限,對指南的貢獻少。因此,需要體外循環專業適應ERACS的發展,整合自身的技術優勢,開展臨床研究,獲得證據來完善ERACS的推薦意見,以提高心臟外科患者的圍術期治療效果。1 ERACS的現狀[9-15]現有ERACS的普及率有限,推薦意見并不能反映MDT的充分參與。體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22年3期2022-11-25

  • 《中國體外循環專業技術標準》 ——體外循環質量控制的基石
    東省人民醫院體外循環科(章曉華);200032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外科(李 欣)在我國體外循環技術臨床使用63 年和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成立18 年之際,經來自我國主要心臟中心的體外循環及心血管外科專家歷經一年多時間的共同努力,克服了疫情對專家之間溝通的影響,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體外循環專業技術指南——中國體外循環專業技術標準(2021 版)(簡稱體外循環標準)。1 體外循環標準的產生建立我國的體外循環專業技術標準一直以來都是體外循環及心血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21年2期2021-11-30

  • 心血管外科的發展需要更安全的體外循環
    莊 建體外循環技術的誕生和進步為現代心血管外科奠定了基礎。 我國體外循環技術發展的早期,蘇鴻熙等老一輩心血管外科先驅們在人工心肺機、氧合器等體外循環產品的研發及體外循環技術的實施和改進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經歷了68 年發展歷程的體外循環技術,從血泵、氧合器等體外循環設備和裝置,到人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體外循環監測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復雜和危重心臟病患者得以接受了外科治療,高齡患者和低體重患兒也獲得了外科手術機會。 從體外循環衍生出來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21年4期2021-08-31

  • 中國體外循環專業技術標準(2021 版)
    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作者單位:100037 北京,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100050 北京,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100050北京,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一、 目的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以下稱體外循環分會)、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和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基于當前臨床研究證據和業內廣泛接受的體外循環技術及我國體外循環專家共識,制定中國體外循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21年2期2021-05-24

  • 七氟醚對嬰幼兒體外循環心肌保護的作用研究
    271000體外循環導致的缺血再灌注損傷可引起線粒體內膜通透性增高,屏障功能損傷,導致細胞色素C等引起細胞凋亡細胞因子大量釋放,產生心肌損傷[1-2]。以往研究提示小兒心肌缺血反應不如成年人敏感,但小兒尤其是嬰幼兒其心臟結構尚未發育成熟,代謝與功能相對于成年人均有一定差異,且嬰幼兒對缺氧耐受性低,體外循環對其造成的影響更大[3-4]。故有效的心肌保護是小兒體外循環手術圍麻醉期必須解決的難題。七氟醚是目前臨床較為廣泛應用的新型吸入麻醉藥物,具有芳香味[5],

    中國醫藥科學 2020年17期2020-11-04

  • 從冠脈搭橋術探討體外循環的中醫病機*
    成長。然而,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的問世超越了古代中醫的認知極限。在體外循環支持下,心臟停止跳動、完成修補后仍安然無恙,其出現對中醫理論中氣血津液的運行、陰陽五行的轉化、臟腑經絡的藏輸等生理病理機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國內部分中醫院逐漸成立了心胸外科??撇㈤_展體外循環手術[1],同時有學者開始對體外循環術后的中醫病機及其治療進行了一些探討[2-9]。然而體外循環手術干擾因素多,手術方式及時間、心內畸形的矯治效果、麻醉及監護因素等都對之產生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20年12期2020-04-09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體外循環感染防控專家建議
    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規范制定組1 引言自2019年年末以來,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也稱2019-nCoV)在武漢感染流行并迅速蔓延全國各地,根據國家整體防控方案各地進行隔離等措施,全國各醫療部門共抗疫情[1]。然而部分感染患者進行相關手術仍需體外循環支持。為規范管理、準化流程,現制定疑似及確診COVID-19感染患者的體外循環工作原則及流程,供廣大同道參考。同時也會根據疫情的變化適時更新該規范。2 總體原則為響應國家防疫需要,減少患者及醫務人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20年1期2020-01-08

  • 建立我國體外循環專業技術規范刻不容緩
    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章曉華,黑飛龍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體外循環從孕育、誕生、成長到不斷成熟,成為廣泛使用于臨床的常規醫療輔助方法。由于體外循環非生物表面對血液成份的激活、非生理性血流、電子機械設備及人工裝置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意外等因素,體外循環仍被認為是醫學領域最具創傷性的輔助治療措施之一。近年來體外循環手術量雖仍表現為緩慢增長,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從2008年至2018年,體外循環在心臟手術的占比下降了14.4%(圖1)。體外循環固有的創傷性和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9年4期2019-09-13

  • 體外循環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效果對比分析
    有效手段。非體外循環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哪種方式更具有優勢一直是爭論的焦點。選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施行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54例及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47例進行對比分析兩組療效。匯報如下。1.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1.1.1 非體外循環組:54名患者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63.2歲,有心肌梗死病史15例,伴不穩定性心絞痛24例,伴高血壓37例,伴糖尿病5例。術前冠狀動脈造影提示單支病變1例

    醫藥前沿 2019年22期2019-09-07

  • 烏司他丁對體外循環患者中性粒細胞NF-κB活性及血漿TNF-α和IL-8水平的影響分析
    索烏司他丁對體外循環患者中性粒細胞NF-κB活性及血漿TNF-α和IL-8水平的影響。方法 方便收集該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體外循環下行心臟直視手術的法洛四聯癥患兒62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1例。研究組給予烏司他丁,對照組給予注射生理鹽水。分別在手術前、體外循環30 min后、體外循環停止后30 min、體外循環停止后4 h、體外循環停止后24 h進行抽血,用ELISA檢測患者的NF-κB活性及血漿TNF-α和IL-8水平。結果 研究

    中外醫療 2019年31期2019-01-13

  • 麻醉護士在體外循環工作中的配合要點
    21001)體外循環(EEC)是指應用特殊的醫用材料和設備暫時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給心臟手術和其他特殊手術創造必須的條件,又稱心肺轉流(CPB)。絕大多數的心血管手術是在體外循環下完成的,手術成功與否和體外循環極為密切。體外循環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運用醫學手段將患者的生理性循環過渡到非生理性循環,手術操作完成后再恢復到生理性循環的過程。在心血管??漆t院,由于從事體外循環的專業人員充沛,一般不需要護士參與此項工作。但在綜合性醫院,多數體外循環專業技術人員隸屬麻醉

    中國醫藥指南 2019年11期2019-01-07

  • 第四屆華東六省一市體外循環學術交流會在濟南召開
    華東六省一市體外循環學術交流會于2019年5月10日至12日在濟南召開,來自山東、安徽、江蘇、江西、浙江、福建和上海近200名體外循環專業人員參加本次會議。會議還邀請到了全國體外循環學會現任主委黑飛龍教授和候任主委侯曉彤教授。會議由六省一市體外循環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本次由山東省體外循環專業委員會承辦,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協辦,大會的舉辦還得到了山東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中國體外循環學會主任委員黑飛龍教授,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兼山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9年3期2019-01-04

  • 醫學模擬培訓在體外循環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村,黑飛龍體外循環作為大多數心血管外科手術的必要輔助手段,是術中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其安全與否直接影響手術的成功及患者的預后。同時,體外循環是一個高度集約化、高風險的專業,步驟復雜,細節繁多,往往一個細小的環節可造成重大的事故。因此,體外循環醫師不但要具備扎實的醫學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術,還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判斷力、準確的應急能力及豐富的臨床經驗,能夠迅速有效地處理各種意外。年輕醫師往往是體外循環意外發生的高危群體,針對年輕醫師體外循環臨床教學,尤其是安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8年3期2018-09-20

  • 緊跟時代步伐促進體外循環學科發展
    代人的努力,體外循環學科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在心血管手術、一些非心臟手術以及危重癥患者的救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隨著非體外循環手術的增加、危重患者手術適應證的拓寬、高齡和新生兒手術年齡極限的不斷突破,體外循環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醫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體外循環的專業技術人員要想有所作為,就應緊跟時代的步伐,順應時代的需求,不斷推進體外循環學科的發展。1 重視體外循環臨床,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體外循環臨床工作是體外循環專業的根本,任何時候都必須給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8年1期2018-01-14

  • 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術后神經系統并發癥臨床特點探討
    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術后神經系統并發癥臨床特點探討史芳濤 楊書強安陽市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河南 安陽 455000目的 探討先天性心臟病(CHD)體外循環術后神經系統并發癥的臨床特點,并分析危險因素,為臨床預防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2013-08—2016-08在安陽市人民醫院心外科行CHD體外循環術后并發神經系統疾病的22例患者為研究組,未并發神經系統疾病的21例患者為對照組。分析2組臨床資料。結果 22例CHD患者體外循環術后并發神經系統疾病不同,患者臨床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7年17期2017-10-12

  • 2017全國體外循環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2017全國體外循環學術大會圓滿落幕2017年 8 月 25 日至 27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ChSECC)主辦的“2017全國體外循環學術大會”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北省武漢隆重召開,來自國內外近600名代表參加了本次大會。本次學術會議一如既往地傳承全國體外循環學術大會的主題演講和國際交流,邀請國內外權威專家作學術報告。2個分會場分別舉辦了青年優秀論文評選、熱點追蹤、疑難病例討論等專題討論,為與會代表充分交流、相互借鑒、會場氣氛活躍熱烈。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7年4期2017-01-12

  •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2016年學術會議及培訓計劃
    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2016年學術會議及培訓計劃1.2016年8月19日至21日在湖南長沙召開體外循環學術會議暨青年論壇;2.2016年舉辦四期ECMO模擬培訓班:2016第1期:2016年3月(上海);2016第2期:2016年5月(北京);2016第3期:2016年9月(廣州);2016第4期:2016年11月(北京);3.2016年舉辦兩期體外循環模擬培訓班:第1期:2016年8月-北京;第2期2016年12月-上海。具體內容和聯系方法見中國體外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6年1期2016-01-24

  • 體外循環不停跳與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在老年患者中的應用比較
    體外循環不停跳與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在老年患者中的應用比較王新寬尤濤閻慧婷丁凡(甘肅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甘肅蘭州730000)摘要〔〕目的探討非體外循環不停跳與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在老年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該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CHD)患者97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根據手術方式分組。將接受非體外循環不停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治療的45例患者納入非體外循環組,接受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治療的52例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年10期2015-12-29

  • 老年女性患者體外循環和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近遠期預后對比
    老年女性患者體外循環和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近遠期預后對比張繼強,張恒,杜俊喆,鳳瑋目的:比較老年女性患者在體外循環和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后的近遠期臨床預后。方法:分析1999-01至2008-12于阜外醫院接受單純CABG的763例65歲以上老年女性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手術方式,將患者分為體外循環下CABG組(體外循環組,n=331)和非體外循環下CABG組(非體外循環組,n=432),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0天死亡率、住院期間

    中國循環雜志 2015年12期2015-12-08

  • 冠狀動脈搭橋體外循環濕備的技術改良
    1 引 言非體外循環心臟跳動下冠脈旁路移植術(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由于避免了體外循環可能帶來的并發癥,到90年代中后期逐漸被更多的心血管外科醫生所接受。盡管這樣,部分患者由于手術期間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需要轉為體外循環輔助下的不停跳冠脈搭橋。因此,手術期間也要求做好體外循環方面的準備。目前,非體外循環心臟跳動下冠脈旁路移植術體外循環的準備形式有床旁待命(stand by)、干備(裝機不預充)和濕備(裝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 2015年2期2015-10-18

  • 體外循環期凝血功能保護的研究進展
    50101圍體外循環期凝血功能保護的研究進展向利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外科,云南昆明 650101體外循環技術是臨床心臟外科手術中常用的一種方式,雖然此種技術的應用使得心臟手術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但是機體圍體外循環期很容易發生復雜且較為嚴重的病理生理改變,其中對凝血功能的影響較為顯著。為此,該研究就針對體外循環引起的凝血功能異常的機制及保護措施進行綜述。體外循環;凝血功能;進展研究隨著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體外循環技術的應用與發展,體外循環術后病死率現

    中外醫療 2015年7期2015-08-29

  • 體外循環及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患者急性胃腸功能損傷的對比研究
    家?·論著·體外循環及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患者急性胃腸功能損傷的對比研究吳昆鵬,陳 瑩,言彩紅,張鳳文,李 方,黃治家目的 比較體外循環及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患者急性胃腸功能損傷的發生情況。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536例,根據手術方式分為體外循環組412例,非體外循環組124例。觀察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基礎疾病、超聲心動圖結果、術后血流動力學、血管活性藥物總

    中國全科醫學 2015年24期2015-02-24

  • 老年患者體外循環和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對比研究進展
    審校老年患者體外循環和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對比研究進展張繼強綜述 , 鳳瑋審校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高及其心血管疾病的高患病率,使接受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的患者越來越趨于老齡化。同時,老年患者較低的生理功能儲備且多合并伴隨疾病使這類患者在接受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死亡率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因此,在此類患者中,不使用體外循環且避免過多主動脈操作的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老年患者能否從中獲益更多?既往的報道顯示,高

    中國循環雜志 2015年6期2015-01-24

  • 第七屆全國體外循環學術交流會在西安順利召開
    第七屆全國體外循環學術交流會于2015年8月20~22日在西安召開,共有600多位同仁參會。本次會議內容以貼近臨床為特點,形式多樣。不僅有常見的專家論壇,優秀論文評選,病例討論環節,還組織了主題辯論,CPB模擬培訓展示等環節。會議期間,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還完成了換屆改選工作,黑飛龍教授正式接替朱德明教授成為分會現任主任委員。本屆大會為安貞醫院的龔慶成教授頒發了“杰出貢獻獎”,表彰其為我國體外循環事業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此外,會前還舉行了中國體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5年3期2015-01-22

  • 不停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中緊急建立體外循環的實施體會
    術中緊急建立體外循環的實施體會李雪蓮,韓 波,戴炳光目的總結不停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PCAB)體外循環的準備及術中緊急轉機完成手術的體會。方法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14年7月共完成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243例,其中OPCAB 197例,干備12例,濕備16例,常備169例。因術中病情突變,藥物無法控制或除顫無效緊急轉機13例。結果13例緊急體外循環,平均體外循環時間(144.40±61.97)min,平均住院(17.38±7.16)d治愈出院,1例術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5年1期2015-01-21

  • 老年冠心病患者在體外循環與非體外循環下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臨床療效及近期心功能變化的對比研究
    冠心病患者在體外循環與非體外循環下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臨床療效及近期心功能變化的對比研究任建立,張義和,劉 虎,藺亞莉目的 比較老年冠心病患者在體外循環與非體外循環下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臨床療效及近期心功能變化。方法 選取2012年6月—2015年3月在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接受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8例,按是否在體外循環下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分為體外循環組(n=35)與非體外循環組(n=63)。兩組患者術前均常規全身麻醉,體外循環組患者在體外循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5年11期2015-01-05

  • 比較不停跳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與傳統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對S100β、MMSE的影響
    暉比較不停跳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與傳統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對S100β、MMSE的影響李春暉目的 研究分析不停跳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與傳統體外循環下心內直手術對患者S100β、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MSE)的不同影響。方法 100例心功能Ⅱ ~Ⅲ級冠心病的成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將這100例患者分為治療A組(50例)與治療B組(50例), 其中治療A組的患者采用不停跳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治療, 治療B組采用傳統的體外循環下心內直視手術治療。通

    中國實用醫藥 2014年22期2014-09-05

  • 70歲及以上老年患者體外循環與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對比研究
    路移植術分為體外循環和非體外循環兩種術式,二者各有特點,由于樣本量及手術相關因素等的客觀限制,對于其優劣的分析也一直存在爭議[3]。本研究旨在通過觀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體外循環與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治療效果,探討兩者的區別,為臨床選擇更為合適的手術方法提供參考依據。1 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6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心臟外科收治的單純接受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6例。納入標準為:經冠狀

    中國全科醫學 2014年17期2014-02-08

  • 體外循環及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術后早期對心肌和腎臟損傷對比觀察
    73058)體外循環及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術后早期對心肌和腎臟損傷對比觀察李廷武(河南省南陽市醫專第一附屬醫院心外科 473058)目的探討體外循環與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后早期對心肌、腎臟的損傷情況。方法選擇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該院行冠狀動脈搭橋術的80例患者,平均分為體外循環組與非體外循環組。在手術結束后24h內觀察兩組患者的肌鈣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BUN)、肌酐(SCr)、N-乙酰-β-D-葡萄糖

    重慶醫學 2014年14期2014-01-26

  • 關于普胸外科中急診體外循環的臨床應用分析
    胸外科中急診體外循環的臨床應用分析張躍東目的 探討急診體外循環 (ECPB)在普胸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及發展。方法 急診體外循環搶救普胸外科患者 5 例 , 術中實施緊急插管、建立體外循環 , 對患者進行搶救。結果 5 例患者均成功搶救 , 術后恢復良好 , 可進行簡單日?;顒?。其中 2 例 1 年內死于癌復發 , 2 例 2 年內死于癌復發。結論 急診體外循環作為普胸外科危重患者搶救手段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 , 對惡性腫瘤患者的搶救有重要意義 , 但限于目前醫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年16期2014-01-23

  • 體外循環教育和人材培養
    ·專家論壇·體外循環教育和人材培養章曉華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體外循環誕生以來,體外循環為心臟外科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體外循環相關設備、裝置改進,以及對體外循環患者的病理生理認識不斷深化,體外循環技術及其應用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心臟直視手術之外,體外循環在循環和呼吸輔助、心肺復蘇、局部組織灌注、全身熱療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作用。體外循環因其由人工心肺機的電子機械設備和人工裝置構成,其過程因可能出現各種醫療意外而具有較高的風險性;現有的體外循環條件和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4年1期2014-01-22

  • 中國體外循環教育的現狀和思考
    家論壇·中國體外循環教育的現狀和思考黑飛龍,龍 村1 體外循環專業的職業特點和人員狀況體外循環專業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具有專業性強、專業面窄、涉及的專業知識跨度大等特點。從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多掛靠在外科、麻醉、危重癥和護理等專業。但體外循環專業作為一門特殊的專業技術,具有其自身的特點,風險性較高,從業人員技術水平的差異嚴重影響患者的診治療效。隨著心臟外科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手術的指征不斷放寬,高齡和低齡患者、危重患者及各種復雜病例越來越多,心臟手術的完成對體外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4年1期2014-01-22

  • 完善體外循環繼續教育與培訓體系
    家論壇·完善體外循環繼續教育與培訓體系侯曉彤本文從我國心臟外科與體外循環專業發展嚴重失衡出發,分析目前體外循環從業人員現狀,提出對體外循環專業從業人員繼續教育與培訓的必要性。充分肯定目前體外循環繼續教育與培訓所積累的經驗和取得的成績,并進一步提出從明確目標、開辟新途徑、逐步完善考核機制等方面,完善體外循環繼續教育與培訓體系。1 中國體外循環從業人員現狀1953年Gibbon醫生使用自己發明的人工心肺機首次成功進行了房間隔缺損修補術,拉開了世界心臟外科發展的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4年1期2014-01-22

  • 問渠哪得清如許 ——記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體外循環教育
    心血管病醫院體外循環教育李景文,龍 村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為了培養出具有醫德高尚、專業技術過硬、既有臨床經驗、又有科研能力的優秀體外循環人才,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體外循環科著手從新入科的醫生、進修醫生、徐州醫學院本科生、研究生等幾個方面狠抓體外循環專業基礎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 體外循環教育的過去阜外醫院由過去的部隊醫院轉為地方醫院,在幾任科室主任的帶領下狠抓體外循環基礎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教育資源及場地的限制,僅有短期的進修醫生教育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4年1期2014-01-22

  • WONCA研究論文摘要匯編 ——非體外循環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效果對照研究
    臟跳動中(非體外循環)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和心肺轉流(體外循環)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術后30 d在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腦卒中和需透析新發腎衰竭在內的主要復合終點上無顯著差異?,F在,我們將報告術后1年生活質量、認知功能及臨床結局方面的發現。方法將4 752例冠狀動脈病并準備做CABG的患者隨機分入非體外循環組和體外循環手術組。入選患者源于19個國家的79個醫療中心。我們對患者在出院時、術后30 d和術后1年的生活質量和認知功能及術后1年的臨床結局

    中國全科醫學 2013年18期2013-01-25

  • 第一批體外循環專業培訓基地結業學員參加體外循環專業技術人員合格證考試紀實
    日第6屆全國體外循環學術會議暨首屆亞太體外生命支持學術年會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會議前期,學會組織了4個全國體外循環培訓基地結業的學員參加了第一次體外循環專業技術人員合格證考試。本次應參加考試人員42人,病假2人,共有40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考試,考試采取閉卷方式??碱}為100道單選題,60分合格。參加考試的專業技術人員積極認真答題,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90~100分4人、80~90分26人、70~80分9人60~70分1人。參加考試人員均都獲得了合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3年4期2013-01-22

  •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學會重要通知
    需重新注冊“體外循環專業技術合格證”時必須在6年內至少參加1次全國性的本專業學術年會(2011年、2013年及2015年)。因此,參加體外循環學術年會將是2015年需要重新注冊的唯一依據。2.第6屆全國體外循環學術會議暨首屆亞太體外生命支持學術會議為電子學分證書,必須按要求填寫本人信息返回給體外循環分會秘書處郵箱(twxhfh@163.com)。3.會議日程及參會注冊表請登錄體外循環分會網站:www.chinacpb.com在資料下載其他-欄中查找,下載。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3年3期2013-01-21

  • 第六屆山東省體外循環學術會議在山東省萊蕪市召開
    第六屆山東省體外循環學術會議在山東省萊蕪市召開為了更進一步增強山東省體外循環專業的交流與發展,2013年6月21日至6月23日,由山東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專業委員會主辦,萊蕪市人民醫院承辦的第六屆山東省體外循環學術會議在山東省萊蕪市萊蕪賓館召開,來自山東省體外循環、心臟外科和麻醉界各個醫院的近百人參加會議。中國體外循環分會前任主任委員龍村教授、中國體外循環分會主任委員朱德明教授、中國體外循環分會副主任委員李佳春教授、中國體外循環分會副主任委員侯曉彤教授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3年3期2013-01-21

  • 體外循環分會2012年學術活動通知
    續舉辦“全國體外循環理論培訓班”,時間8月,為期5~7天,地點:阜外醫院。2012年6月召開“環渤海體外循環學術會議暨第一屆體外循環青年論壇”。會期1天,地點:暫定北戴河。以上學術活動的具體時間,請大家關注體外循環網站及自己的郵箱,并請相互通知。聯系電話:010-68315943 E-mail:twxhfh@163.com 聯系人:體外循環分會楊舒婭 電話:13641151344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1年4期2011-02-09

  • 臨床體外循環安全:借鑒與關注
    ,開創了臨床體外循環事業,在隨后的幾十年中,臨床體外循環經歷了眾多的變革。體外循環設備的設計和制造水平的不斷提高,外科技術的不斷進步,灌注師教育和體外循環管理理念的日益更新使得臨床體外循環越來越安全。作為體外循環醫療行為的提供者,灌注(醫)師的責任是盡可能規避醫療行為本身對患者的風險。為了盡可能減少或部分消除醫療差錯的風險,我們必須研究醫療差錯如何被發現,為何發生,以及一旦發生后應該如何正確應對?,F代體外循環安全的概念包括兩層意義[1]:一是患者相關的體外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0年4期2010-11-02

  • 消息
    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第三次全體委員會議2010年10月28日在北京第十屆中華胸心外科年會期間召開了第二屆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第三次全體委員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來自全國的全體體外循環委員和部分榮譽委員。會議由主任委員龍村主持。首先介紹了2010年10月15日在上海召開的第二屆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第八次常委會的內容,宣布經常委會討論決定北京的楊璟、內蒙古的杜雪江、云南的李梅增補為體外循環分會委員,陜西的金振曉補為體外循環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0年4期2010-02-09

  •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通知
    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定于 2010年8月6日~11日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舉辦“第十三期全國體外循環理論培訓班”。鑒于全國手術量逐年增多,臨床工作繁重,人員緊張等原因,為了不影響臨床工作,我們決定將以前兩周培訓的時間縮短為一周,并利用周末上課,授課內容基本不變。詳細通知請登陸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網站(www.chinacpb.com)。

    中國體外循環雜志 2010年1期2010-02-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