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跖骨

  • 一期延長與漸進性延長治療先天性跖骨短小癥的療效比較
    362000)跖骨短小癥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足畸形,大多出現在第4跖骨[1]。跖骨短小癥除在外觀上會對患者心理造成影響外,由于跖骨短小,足前部的應力分布與正常足迥異,也可導致久站或運動后出現前足的疼痛。同時該畸形也經常出現足趾向背側翹起,導致穿鞋時摩擦疼痛,這也是患者要求手術的主要原因之一[2]。臨床上矯正跖骨短小的主要術式包括一期跖骨植骨延長術和外固定架漸進性跖骨延長術,但由于該疾病發病率較低,國內外的文獻多為個案報道,對兩種術式的優缺點進行比較的文獻較

    實用骨科雜志 2023年2期2023-02-28

  • 自制管形抗生素骨水泥假體治療跖骨慢性骨髓炎1例
    斷:① 左足第四跖骨骨髓炎;② 左足感染性潰瘍;③ 左足第四跖骨骨折。于2019年6月2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足骨髓炎清創+病灶清除+潰瘍修復+抗生素骨水泥假體置入術。術中探查見左足背第四、五趾蹼間有長約1.5 cm的傷口,內有竇道向深部延伸達跖骨骨質。沿原竇道口做長約6 cm的手術切口,切開至第四跖骨骨質,可見右足第四跖骨完全潰爛,僅遠近端關節面軟骨尚存留完好,周圍軟組織腐爛,無明顯膿性分泌物。將第四跖骨完全去除后制作骨水泥跖骨假體:將萬古霉素1.0 g+

    臨床骨科雜志 2022年2期2022-11-24

  • 跖骨皮質指數在跖骨應力性骨折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的承重部位,其中跖骨應力性骨折的發生率高達25%,常見于第二和第三跖骨[2]。臨床上,跖骨應力性骨折發病隱匿,缺乏早期診斷的有效方法,誤診和漏診率高,一旦延誤治療時機,對患者的預后影響較大[3]。既往研究發現,皮質厚度較薄和骨內膜適應性擴張會導致骨骼具有脆性傾向,但其是否會增加應力性骨折的風險尚未明晰[4]。同時,Spross等[5]研究提出,在肩部手術領域,三角肌粗隆指數(皮質厚度/骨內膜厚度)可用作評估局部骨質量的工具。因此,我們提出新的放射學指標跖骨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22年21期2022-11-15

  • 腳趾固定器對跖痛癥的療效研究
    跖痛癥被認為是跖骨頭反復應力負荷過大所致。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理治療、足底矯形器、跖骨墊和鞋類改良等保守治療可緩解跖痛癥。本研究比較了腳趾固定器(FTD)與傳統固定帶(ST)的療效。這項橫斷面研究在西班牙馬德里的一家足踝診所進行。受試者為24名無足底疼痛的成年人。主要的結局指標為動態足底壓力檢測的最大足底壓力。試驗在四種不同情況下進行,包括裸足、第二和第三足趾的ST、有跖骨墊的FTD(FTD-W)和無跖骨墊的FTD (FTD-W/O)。與裸足相比,足底壓力在

    中國康復 2022年9期2022-09-30

  • 第二趾短伸趾肌腱轉位加強拇內收肌止點重建治療拇外翻
    切口內向腓側第2跖骨遠端顯露第二趾長、短伸趾肌腱,將短伸趾肌腱從中節趾骨止點切斷,向近端游離后從第2跖骨足底轉向第1跖骨頭腓側待用。③ 加強拇內收肌在第1跖骨頸止點重建:在第1跖骨頭腓側近端約5 mm處,用鉆頭在跖骨軸線偏上處將腓側皮質骨打磨穿透后形成5 mm的毛糙肌腱重建止點,用? 1.5 mm克氏針經止點向對側穿過皮質造2個縫線通道用于穿縫合線。采用Kessler法用肌腱縫合線分別縫合拇內收肌肌腱和第二趾短伸趾肌腱端頭,將縫合線穿過跖骨頭部縫合線通道后

    臨床骨科雜志 2022年1期2022-02-28

  • Scarf截骨術治療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療效
    外側半脫位,第1跖骨頭內側骨贅增生以及籽骨向外側移位[1],可采用骨性截骨術或軟組織松解術等方式治療。一般認為,第1跖骨遠端的截骨術用于輕、中度拇外翻畸形,第1跖骨近端的截骨術用于重度拇外翻畸形[2]。Scarf截骨術是第1跖骨干的Z形截骨,對于中、重度拇外翻畸形均可使用,臨床適用范圍廣[2-3]。2014年9月~2015年7月,我科采用Scarf截骨術治療29例中、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效果良好,報道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病例資料本組29例(34足)

    臨床骨科雜志 2022年1期2022-02-28

  • 中老年人謹防跖痛癥
    刺激而引起的前足跖骨干及跖骨頭跖面(即前足底部)的疼痛,臨床上分松弛性和壓迫性。松弛性跖痛癥主要由于第一跖骨先天發育異常導致橫弓慢性損傷之故,為原發性跖骨內翻癥和跖骨過度活動癥。跖痛癥是一種常見的腳病,在各種疼痛中“名列前茅”,是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高發病。本病多發于30~50 歲中老年婦女,和足部狹瘦松弛者,大多為單側。此外,穿鞋不當比如穿超細跟高跟鞋,也容易得上此病。人類的每一只腳掌,除了足趾外,共有12 塊小骨,統稱為跗骨。它們由韌帶、肌肉聯結

    養生月刊 2021年4期2021-12-01

  • 微創截骨結合Ilizarov技術治療先天性第4跖骨短小癥
    0041)先天性跖骨短小癥是一種罕見的足部畸形,以跖骨骨骺板過早閉合為最常見的病因[1]。該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發病率為萬分之二至萬分之五[2-4],也可繼發于創傷;可累及任何跖骨,其中以第4 跖骨最常見;單雙側均可發病,雙側發病率高達75%[5];女性發病率高,男女比為1∶25[4]?;甲闵下N的短小足趾妨礙穿鞋,足底痛性胼胝形成通常是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手術目的在于改善足趾外觀、緩解疼痛及恢復跖骨頭連線拋物線形態[6]。手術方法大致分為:跖骨即時延長術

    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 2021年6期2021-09-27

  • 慢跑技術動作的足底壓力分布特征研究
    跟(H2)、第1跖骨頭(M1)、第2跖骨頭(M2)、第3跖骨頭(M3)、第4跖骨頭(M4)、第5跖骨頭(M5)和大拇趾(T1)。分析指標主要有:計算腳底 8 個區域的壓強峰值、絕對沖量(平均壓力×著地時間);到達最大壓強的時間、各個區觸地瞬間時間、各個區離地瞬間時間、總觸地時間(TFC)、足最初觸地時間(IFC)、第一跖骨觸地時間(IMC)、前腳掌觸地時間(FFF)、足跟離地瞬間時間(HO)、足離地瞬間時間(LFC)。通常我們把整個支撐過程劃分為4個階段(

    體育科學研究 2021年3期2021-07-12

  • 微創截骨單臂架骨延長術治療先天性跖骨短小癥
    見骨延長的部位是跖骨[1_7],常用于治療先天性跖骨短小癥。先天性跖骨短小癥是一種罕見畸形,發病率為0.02%~0.05%[8],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女性多發[4_6,9],單側或雙側均可受累。Córdo_ba_Fernández等[10]的綜述中統計了407例病人行跖骨延長的既往發表資料,共計690足,47%的病人是雙側受累,女性和男性比例為10.5∶1。跖骨短小癥多累及第四跖骨,其次為第一跖骨,常見原因為跖骨骨骺自發性早閉,畸形在出生后就可能出現,隨著

    骨科 2021年3期2021-06-05

  • Akin截骨聯合第1跖骨截骨治療拇外翻的療效
    in截骨聯合第1跖骨截骨治療27例拇外翻患者,臨床療效滿意,報道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病例資料本組27例(27足),均為女性,年齡47~64歲,病程8~17個月。臨床癥狀:拇外翻拇囊炎,前足疼痛,穿鞋受限。Akin截骨聯合Chevron截骨19例,Akin截骨聯合Scarf截骨6例,Akin截骨聯合Juvara截骨2例。1.2 手術方法腰硬聯合麻醉。步驟:① 軟組織松解術:在第1、2跖骨頭間做長2 cm的縱行切口,暴露并切斷收肌止點,縱行切開第1跖趾

    臨床骨科雜志 2021年1期2021-03-08

  • 第一跖骨基底閉合楔形截骨聯合遠端軟組織平衡手術治療中重度外翻25例
    AOFAS)第一跖骨、趾骨及跖趾關節、趾間關節功能評分標準評定功能[2]。包括疼痛(最高45分)、功能(最高45分)、對位對線(最高15分),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功能越理想,評分越低功能障礙越嚴重。其中疼痛參考視覺模擬評分表(VAS)評定。分別于術后1,2,3,6個月及以后每隔3~6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并攝X線片。末次隨訪時再次按照AOFAS第一跖骨、趾骨及跖趾關節、趾間關節功能評分標準評定功能。2.5 統計學方法3 結果表1 中重度外翻手術前后HAA,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2021年2期2021-02-23

  • 超聲檢查對診斷疲勞性跖骨骨折的價值分析
    在日常運動期間,跖骨需要承受較大的應力作用,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跖骨疲勞,增加跖骨骨折風險。疲勞性跖骨骨折發生后會引起腫脹疼痛,造成患者活動功能受限[1]。鑒于疲勞性跖骨骨折在臨床有較高的發病率,早期明確診斷有助于盡早實施治療。目前疲勞性跖骨骨折診斷方面可采用的方法較多,比如X線檢查、CT檢查、超聲檢查等[2]。為明確超聲在疲勞性跖骨骨折診斷方面的應用價值,進而為該病的臨床診斷提供參考,本文結合我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期間收治的100例疲勞性跖骨

    中國傷殘醫學 2020年17期2021-01-11

  • 跖骨多發上皮樣血管瘤1例
    體:左足第2、3跖骨輕微腫脹,壓痛(+)。足部X線正位片及CT平掃示左足第2、3跖骨不規則膨脹性骨質破壞,邊界清晰、硬化,達關節面下,與跖骨長軸平行,內見多發分隔及殘存骨嵴,局部骨皮質連續性存在(圖1A)。MRI:左足第2、3跖骨膨脹性骨質破壞,平掃T1WI呈不均勻低信號、T2WI及脂肪抑制T2WI呈不均勻高信號,可見輕度骨膜反應(圖1B),第2跖骨病變外側緣及第3跖骨病變內側緣病變周圍脂肪間隙稍顯模糊;肌間隙內見斑片狀長T2信號增強后病變不均勻強化,(圖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20年11期2021-01-04

  • 踇外翻病因學及發病機制研究進展*
    峰值會向第二、三跖骨頭轉移。這與臨床中常見第二、三跖骨痛和疼痛性胼胝相吻合。這是由于當全腳掌著地足部完全負重時,第一跖趾關節背伸的范圍約為20°,趾骨背伸每增加1°則需要跖骨沉降3°,而第一序列的抬高限制了這一運動范圍。跖骨抬高導致足底的應力向外側轉移,但是旋前和內翻力矩會導致趾內側負荷增加。這就造成第一跖趾關節向內側突出,而足底應力向外側轉移。Zhang等[8]通過對比重度外翻患者和非外翻者發現外翻患者足底應力的峰值會向外側轉移。外翻發展至重度時第一跖骨

    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 2020年7期2020-12-20

  • 經皮空心螺釘固定治療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定治療25例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療效良好,報道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病例資料本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齡25~54歲。術前均攝DR片或行CT檢查,確診為新鮮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傷后至手術時間12~24 h。1.2 治療方法全身麻醉下手術?;颊哐雠P位。用點式復位鉗鉗夾第5跖骨轉子和跖骨干復位,C臂機透視確認復位滿意。由外踝尖向足外側皮膚紅-白交接線做垂線,其交點作為空心螺釘導針首次穿針點。C臂機透視下將導針尖經由第5跖骨尖穿入髓腔內,選擇?

    臨床骨科雜志 2020年5期2020-12-12

  • 改良McBride手術聯合跖骨雙截骨術治療青少年踇外翻的生物力學分析
    以軟組織松解術和跖骨截骨術為主[4]。改良McBride 手術是軟組織松解的代表性手術,該術式將足踇收肌腱移至第1 跖趾關節外側,同時清除跖骨和籽骨上突出的骨贅。McBride 手術不僅消除外翻畸形的因素,而且避免第1 跖骨過度偏斜[5-6]。截骨術則通過減少跖趾關節的立體容量,消除跖外側攣縮,改變跖趾關節的負重功能,該術式在矯正畸形的同時,還可減輕患者的疼痛[7]。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結果表明,與改良McBride 手術相比,改良McBride 手術聯合跖骨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20年22期2020-12-08

  • Scarf聯合Akin手術治療中重度拇外翻的療效
    A)增大,第1 跖骨逐漸內收,第1 跖趾關節(metatarsophalangeal,MTP)半脫位,并出現骨關節炎。Scarf 截骨是第1 跖骨干部截骨手術方法,能夠在不同維度進行矯正[1],尤其對拇外翻第1、2 跖骨間角(intermetatarsal angle ,IMA)增大有很好的矯正效果。Akin截骨術是通過糾正遠側關節固有角(distalarticularsetangle,DASA)來改善拇趾外翻角(HVA)的手術方法。Scarf 聯合Aki

    實用醫學雜志 2020年20期2020-11-10

  • Scarf截骨聯合Akin截骨治療拇外翻
    疼痛可來源于第1跖骨頭內側拇囊,也可由脫位籽骨引起。目前有100多種手術方式治療拇外翻,手術方式的選擇主要是依據拇外翻的嚴重程度以及術者的熟練程度。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采用Scarf截骨聯合Akin截骨手術治療20例拇外翻患者(22足),療效滿意,報道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病例資料納入標準:① 拇外翻角(HVA)≥20°,第1、2跖骨間夾角(IMA)≥13°(中重度);② 第1跖趾關節內側拇囊疼痛和(或)轉移性跖骨痛經治療無效;③

    臨床骨科雜志 2020年5期2020-11-03

  • 閉合復位組合式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療多發跖骨頸骨折
    尚學紅 魏世雋跖骨骨折是前足常見的骨折類型,約占足部骨折的35%[1],高能量損傷導致的多發跖骨頸骨折盡管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但常合并比較嚴重的軟組織損傷,目前治療仍然存在一定的難度[1-3]。跖骨頸骨折的治療目的是恢復跖骨頭的對線和跖趾關節的對位[4],石膏或支具外固定難以維持跖骨頭的解剖位置,可能遺留成角移位導致后期負重行走時出現前足疼痛。而切開復位微型接骨板內固定對局部軟組織騷擾相對較多,存在并發深部感染、跖骨頭血供損害等較嚴重并發癥的可能性。目前對

    骨科 2020年5期2020-10-12

  • 閉合復位克氏針橫行支撐固定治療新鮮跖骨骨折
    456400)跖骨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足部損傷,約占足部骨折的35%。如復位不良導致畸形愈合,將帶來不良后果,如跖痛癥、神經瘤、創傷性關節炎、平足癥外翻等[1]。雖然傳統的克氏針縱向髓腔內固定取得了滿意的療效[2-4],但對關節的早期活動產生干擾是其不足。2014年3月-2017年10月,我科采用閉合復位克氏針橫行支撐固定治療新鮮跖骨骨折21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齡18~64歲,平均36歲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20年2期2020-07-03

  • Lapidus手術治療外翻的療效分析
    拍攝X線片,測量跖骨夾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遠端關節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等角度。術前常規凝血功能、尿酸、血糖、類風濕等檢查,排除手術禁忌證。1.3 手術方法 采用硬腰聯合麻醉,患者仰臥位,術區消毒、鋪巾,在第1、2趾蹼間隙做切口,顯露第1跖趾關節囊,1.4 術后處理 術后72 h內使用抗生素預防感

    實用骨科雜志 2020年4期2020-05-06

  • 未受傷也會發生骨折
    來,他右足的第二跖骨頸骨折了。沒有受過傷,怎么會骨折呢?其實,趙老先生的骨折叫疲勞性骨折。容易出現在不服老,經常堅持大運動量行走鍛煉的中老年人中。足的縱弓受長時間反復的、超常負荷的下垂應力作用,加上跖骨頸本身在解剖上先天處于較薄弱地位,一旦身體及隨身附帶物的重力,以及向地面的應力,超過足部跖骨的承受能力,就極易使第二、三跖骨的骨組織結構漸漸發生退變,最終導致跖骨骨折。疲勞骨折往往被認為是長途跋涉后難免的一般性足部不適。待到足部隱隱疼痛不斷加重時,才引起重視

    養生保健指南 2019年2期2019-12-16

  • 微型外固定架牽張成骨術治療先天性跖骨短小癥
    6000)先天性跖骨短小癥俗稱短趾癥,是一種相對少見的跖骨發育畸形??衫奂叭魏?span class="hl">跖骨,可發生單側或雙側,以第4 跖骨最常見,其發生率為1/4 586~1/1 820[1]。女性發病率較高,男女比例為1:25[2]。其病因以先天性最為常見,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也可伴有 Down 綜合征、Turner 綜合征、Larsen 綜合征、Albright 綜合征、侏儒癥及假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3]。目前利用Ilizarov 技術進行牽張成骨術,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手術方式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19年3期2019-09-23

  • 長時間站立、走路引起跖骨頭壞死
    上寫著:右足第二跖骨頭密度增高,骨骺消失,考慮是Freiberg病。爸爸、媽媽文化水平低,字都認不全,紅英認得這些字,可不知其中意思,于是一起向醫生請教。見一家三口都流露出不解的眼神,醫生拿起X光照片給他們講解。Freiberg病的中文名稱叫跖骨頭壞死,或跖骨頭缺血性壞死,或無菌性壞死。此外,還有幼年畸形性跖骨頭骨軟骨炎、跖骨頭骨軟骨病等名稱。絕大多數發生在第二跖骨頭,有時發生在第三跖骨頭。跖骨是腳趾后面的骨頭,共有5根。拇趾后面是第一根,一直數到五,每個

    家庭醫學 2019年3期2019-06-10

  • Chevron聯合Akin截骨與Scarf聯合Akin截骨治療中度外翻的臨床療效對比
    DMAA)、第一跖骨長度、脛側籽骨位置、美國足踝外科協會(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詳見表1。三、手術方法本次研究所有病人均采用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成功后,病人取仰臥位,常規消毒下肢手術視野,使用止血帶。表1 術前兩組病人一般情況比較(一)Chevron組手術方法取第一跖趾關節內側縱行切口,長約為5 cm,“L”型切開關節囊,注意避免損

    骨科 2019年3期2019-06-05

  • 三平面截骨術矯正第一跖骨遠端關節面固有角增大型外翻畸形*
    近節趾骨基底部至跖骨干基底長約7~8 cm,暴露第一跖趾關節囊內側面,梭形切除3~4 mm關節囊,暴露第一跖骨頭內側骨贅及第一跖楔關節,注意避免過度剝離第一跖骨遠端跖側及背側軟組織,保護遠端血供。術中多見第一跖骨頭內側骨贅明顯增生、關節面向外側嚴重傾斜及跖骨頭跖側、內側關節軟骨明顯剝脫。在冠狀溝內側約1~2 mm沿著第一跖骨內側緣方向切除骨贅,注意保護跖側籽骨溝。在第一趾蹼背側切長約1 cm 切口,常規進行第一跖骨遠端外側軟組織的松解。最后行第一跖列三平面

    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 2019年8期2019-03-30

  • 拇外翻矯形術后并發癥及其預防分析
    一趾骨相對于第一跖骨外翻畸形,二是第一跖骨相對于足縱軸線內翻畸形,常伴發錘狀趾、骨關節炎、疼痛性胼胝等[1]。拇外翻的病因較為復雜,扁平足、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肌肉病變、遺傳等因素均是造成拇指外翻內在因素,長時間穿不合適的鞋子如尖頭高跟皮鞋等是外在因素。目前,臨床治療拇外翻的方案較多,包括理療、熱敷、推拿、拇外翻矯正墊等保守療法,Keller手術、Chevron截骨術等手術療法,但保守療法適用于輕度外翻的年輕患者,手術療法雖然可矯正拇外翻,但其術后并發癥的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19年24期2019-03-27

  • 超聲檢查在疲勞性跖骨骨折中的診斷價值
    0034)疲勞性跖骨骨折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主要是因為力度較小的應力在跖骨上反復作用,引發跖骨的骨小梁不斷經歷斷裂與愈合,長期輕度的損傷不斷積累導致機體自我修復能力下降,進而使跖骨出現骨折[1]。疲勞性跖骨骨折常出現在軍人、運動員以及舞蹈人員中,此類人群由于長時間的訓練,導致跖骨需要承受的應力較大,特別是是第1,2跖骨[2]。由于疲勞性跖骨骨折屬于慢性疾病,通常為隱匿性骨折,患者早期無任何不適感,病情發展速度較慢,足部沒有顯著的外傷,很容易被忽略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18年4期2019-01-03

  • Chevron截骨聯合Akin截骨的雙截骨手術治療中重度踇外翻合并轉移性跖骨痛的療效分析
    力增高,導致外側跖骨頭下產生疼痛[2-3]。踇外翻手術治療方法較多[3],合并趾骨痛的手術一般選擇較長的跖骨進行短縮,也往往不能取得十分滿意得效果。鑒于目前拇外翻合并轉移性跖骨痛是否需行相應外側跖骨短縮術還存在爭議。我院采用改良Chevron截骨聯合Akin截骨治療踇外翻合并轉移性跖骨痛患者取得較好的效果,對此進行了回顧研究,內容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踇外翻合并轉移性跖骨痛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9年34期2019-01-03

  • High-frequency ultrasonic screening method and characters of plantar metatarsal levelin normal adults
    剖構造相近,足底跖骨水平與手掌部相當,是人體活動、運動最多的部位。足底疼痛及腫物在臨床上較常見,尤其是足底筋膜炎[1],既往主要依靠臨床及MR檢查[2]。本研究應用高頻二維超聲檢查40名正常成人足底跖骨水平解剖結構,旨在討論足底跖骨水平的超聲掃查方法、解剖結構聲像圖特點及臨床意義。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健康志愿者40名,男20名,女20名,年齡18~46歲,中位33.5歲;男性身高150~180 cm、體質量45~80 kg,女性身高145~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8年6期2018-06-25

  • 第1跖骨遠端斜行截骨術治療僵硬的回顧分析
    病因是否存在第1跖骨過長和抬高、手術是否需要改變跖骨長度和高度尚存在爭論。目前國內外最常采用第1跖骨關節唇切除術治療僵硬,但該術式并不能很好的治療僵硬的癥狀,并且有很多患者需要二次行跖趾關節融合術。為了保留第1跖趾關節活動、改善其功能,本研究回顧性分析行第1跖骨遠端斜行截骨術治療13例15足僵硬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2015年1 月至2016年5月行第1跖骨遠端斜行截骨術治療僵硬患者13例15足。男3例,女10例;年齡3

    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 2018年2期2018-05-31

  • 疲勞性跖骨骨折的超聲診斷價值
    7000)疲勞性跖骨骨折,又被稱之為趾骨應力骨折或者是跖骨行軍骨折,之所以會引起疲勞性跖骨骨折是由于在運動員訓練或者是軍事訓練中,其跖骨頭,尤其是第一跖骨頭和第二跖骨頭會產生比較大的應力,而人體的第二、第三以及第四跖骨頭相對比較薄弱,從而容易導致跖骨骨折[1]。疲勞性跖骨骨折比較常見于人體足部,這是由于跖骨是組成足部的重要部分,而足部對于幫助人體完成各種運動以及幫助人體直立行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旦跖骨骨折就會嚴重影響患者直立行走的能力[2]。本

    中國醫藥指南 2018年6期2018-03-23

  • 拇外翻,亦輕亦重?
    趾近節趾骨與第1跖骨成角大于15度,就可以診斷為拇外翻。這個角稱作拇外翻角(HAV)。拇外翻可以分為:輕度拇外翻。拇外翻角小于30度,跖骨間夾角小于13度。關節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間拇外翻引起。中度拇外翻。拇外翻角30~40度,跖骨間夾角13~20度。跖趾關節常不匹配半脫位,拇趾旋前并常對第二趾造成壓迫。重度拇外翻。拇外翻角大于40度,跖骨間夾角20度或更大。拇趾旋前并常常重疊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跖趾關節不匹配。第二跖骨頭下時常有轉移性疼痛,可能有關節

    益壽寶典 2018年12期2018-01-26

  • Scarf截骨治療外翻
    ±2.4;第一二跖骨間角術前為16.7±3.2,術后7.8±1.9;第一跖骨遠端關節角術前10.1±2.2,術后5.9±1.4;術前籽骨I度脫位13例,II度脫位22例,III度脫位29例,術后籽骨均獲得復位;AOFAS評分術前44.6±7.4分,術后86.5±3.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沒有復發患者。結論 Scarf截骨具有自身穩定性強,并發癥少,手術效果好,可做為中、重度踇外翻矯形手術的首選方法。踇外翻;scarf截骨;踇外翻角(HVA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53期2017-11-01

  • 某部新兵跖骨行軍骨折風險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論 著·某部新兵跖骨行軍骨折風險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范志剛,夏巍巍,潘森鑫,劉美霞目的探討新兵戰士跖骨行軍骨折的風險因素,為部隊建立新兵戰士健康預警機制和防治提供依據。方法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法對東部戰區某部新兵戰士身高、體重、訓練時間、跖骨長度、跖骨寬度、跖骨密度、足弓高度、骨齡等風險因素進行逐層篩選分析。結果跖骨寬度、跖骨密度、足弓高度、骨齡為跖骨行軍骨折的消極因素。而訓練時間、跖骨長度為跖骨行軍骨折的積極因素。進一步的結果顯示訓

    東南國防醫藥 2017年5期2017-10-18

  • 第1跖骨基底Chevron截骨矯形治療中重度外翻
    冰目的 評估第1跖骨基底Chevron截骨平移旋轉矯形治療中、重度外翻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中、重度外翻畸形16例(16足),均為女性,平均年齡(43.2±6.6)歲。術前排除第1跖趾關節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第1跖楔關節松弛、骨質疏松癥及其他足部畸形。手術進行第1跖骨基底Chevron截骨,將跖骨基底內移、外旋嵌插,應用鋼板固定截骨端。記錄每足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比較術前、末次隨訪外翻角(HVA)、第1、2跖骨間角(I

    浙江臨床醫學 2017年7期2017-09-15

  • 跖骨遠端Chevron截骨結合關節囊松解治療輕、中度拇外翻
    志江·臨床論著·跖骨遠端Chevron截骨結合關節囊松解治療輕、中度拇外翻趙志江目的 探討跖骨遠端Chevron截骨結合關節囊松解治療輕、中度拇外翻的臨床效果。 方法 對32例患者(48足)行Chevron截骨手術治療,測量手術前后拇趾外翻角(HVA),第1、2跖骨間夾角(IMA)的變化,評估足部疼痛及關節活動恢復情況。結果 29例(44足)獲得隨訪,時間12~16(14.5±4.1)個月;3例(4足)失訪?;颊邔πg后臨床效果滿意,截骨部位愈合時間為4~6

    臨床骨科雜志 2017年4期2017-09-03

  • Ludloff截骨治療小趾內翻畸形并小趾囊炎的療效分析
    俊回顧性分析第5跖骨Ludloff截骨治療小趾內翻畸形并小趾囊炎的方法及療效。方法 采用第5跖骨Ludloff截骨方法治療小趾內翻合并小趾囊炎8例;患足均于手術前、后拍攝負重位正側位X線片,并測量相關解剖角度;應用拇趾一跖趾一趾間關節評分系統(AOFAS)對患者在治療前后進行臨床評估。結果 本組所有患者手術順利,手術時間40~90 min,平均60 min;術后隨訪5~12個月,平均10個月;第4、5跖骨間角,小趾內翻角,改良第4、5跖骨間角,第5跖骨外翻

    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 2017年1期2017-07-01

  • 第1、2跖骨頭間捆綁術治療成人輕中度足母外翻
    500)第1、2跖骨頭間捆綁術治療成人輕中度足母外翻周躍江,包洪衛,程彥驍(江蘇省靖江市人民醫院骨科,江蘇 靖江 214500)目的 探討第1、2跖骨頭間捆綁術治療成人輕中度足母外翻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第1、2跖骨頭間捆綁術治療的成人輕中度足母外翻病例18 例30 足,手術前后均攝X片,通過美國足踝外科協會(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Maryland

    實用骨科雜志 2016年12期2017-01-09

  • 跖骨近端Z形截骨短縮手術治療成人癥狀性Morton趾
    陽110016)跖骨近端Z形截骨短縮手術治療成人癥狀性Morton趾解冰張昊楊超 薛海鵬周大鵬田競*(沈陽軍區總醫院骨科,沈陽110016)背景:采用跖骨近端Z形截骨短縮手術治療癥狀性Morton趾,并評價其初期療效。方法:臨床上癥狀性Morton趾較為少見,目前國內外鮮有關于其手術治療方面的報道。目的: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對6例(10足)Morton趾患者實施相對較長跖骨的近端Z形截骨短縮手術,評價患足手術前后影像學改變及美國足踝外科協會(

    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 2016年4期2016-10-17

  • 順行彈性髓內固定第2,3,4跖骨干、頸骨折的臨床觀察
    我院對9例13處跖骨干、跖骨頸骨折移位患者行經預彎克氏針順行彈性髓內固定治療,療效滿意,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組9例13處骨折,男7例,女2例;年齡19~56歲。致傷原因:碾軋傷2例,車禍撞傷2例,重物砸傷5例。開放性骨折3例,閉合性骨折6例。單發跖骨骨折6例,多發跖骨骨折3例,其中2根跖骨骨折2例,3根跖骨骨折1例。橫行骨折3處,短斜行骨折7處,粉碎性骨折3處。跖骨干骨折9處,跖骨頸骨折4處。急診手術5例,擇期手術4例。1.2 手術方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16年4期2016-06-13

  • 跖骨Jacoby截骨術治療早期跖骨頭骨軟骨病
    京100029)跖骨Jacoby截骨術治療早期跖骨頭骨軟骨病陳兆軍*吳俊德 祁印澤 馬玉峰 馬占華 李昕宇 王正義(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手足骨科,北京100029)背景:跖骨頭骨軟骨病,又稱跖骨頭骨壞死,對于跖骨頭關節面出現塌陷的晚期患者目前大都主張手術治療,早期患者主張保守治療。但對于疼痛嚴重的早期患者的治療則存在爭議。目的:探討Jacoby截骨術治療早期跖骨頭骨軟骨病的臨床療效,從而為臨床上更加合理有效地治療跖骨頭骨軟骨病提供方法和依據。方法:2

    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 2015年4期2015-12-14

  • 第五跖骨基底永存骨骺1例報告
    ·骨肌疾病·第五跖骨基底永存骨骺1例報告廣東省佛山市桂洲醫院骨科 (廣東 佛山 528305)徐自強 郝沛勇第五跖骨;永存骨骺1 臨床資料患者女性,55歲。因“反復右足扭傷6個月”就診,自述近1年來體重有較明顯增加(約10%)。體格檢查:右足第五跖骨基底部腫脹,局部壓痛,無軸向叩擊痛,無明顯假關節活動,踝關節負重跖屈位疼痛加重。X線平片見第五跖骨基底部有一橫行線狀透亮影,邊緣光滑整齊(圖1,圖2)。臨床診斷為:右第五跖骨基底永存骨骺,足扭傷。行局部制動,中

    罕少疾病雜志 2015年5期2015-06-22

  • 改良第一跖骨基底旋轉截骨治療重度拇外翻
    3年9月采用第一跖骨基底截骨聯合楔形植骨的方法, 治療拇外翻患者23例(34足), 取得滿意療效。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23例(34足), 男2例(2足), 女19例(32足), 年齡:35~80歲, 平均52歲, 其中拇囊炎患者19例(22足), 錘狀趾患者8例(10足), 胼胝體患者15例(20足),根據X線測量結果將畸形的嚴重程度進行分級, 輕度:拇外翻角≤19°, 第l、2跖骨間角≤13°;中度:拇外翻角20°~40°。第1、2跖骨

    中國實用醫藥 2014年3期2014-11-15

  • 切開解剖復位內固定法治療跖骨骨折的療效分析
    224700)跖骨位于足的前部,其基底部與楔骨、骰骨組成跖跗關節,跖骨頭是負重區域。任何損傷造成跖骨骨折,如不能解剖復位,可能發生嚴重并發癥。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方式對病人來說將是非常重要的。為了進一步分析跖骨骨折的臨床治療方法,對在某院診治的19例切開復位內固定法治療跖骨骨折病人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匯報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間診治的19例切開復位內固定法治療跖骨骨折病人,其中男性13名,女性

    吉林醫藥學院學報 2014年6期2014-04-15

  • 跖骨緩慢延長植骨治療嚴重跖骨短小畸形
    actice .跖骨緩慢延長植骨治療嚴重跖骨短小畸形陳匯浩 趙良瑜 郭興峰 尹剛 雷德橋 侯春林目的探討跖骨緩慢延長植骨治療嚴重跖骨短小癥的效果,并介紹該手術方法的優點。方法2006 年至 2012 年,共治療10 例14 根跖骨短小,其中雙側第四跖骨短縮4 例,單側第四跖骨短縮5 例,第一跖骨短縮1 例,女9 例,男1 例,年齡13~30 歲。納入標準:跖骨短縮>20 mm。術前跖骨 X 線測量:短縮2.0~2.7 cm,平均2.3 cm。本組10 例中

    中國骨與關節雜志 2014年7期2014-02-13

  • 足母外翻的術后并發癥分析
    足母趾外翻、第一跖骨內翻及第一跖骨頭內側的足母囊炎,常伴發疼痛性胼胝、錘狀趾及骨關節炎等。足母外翻實際上包含兩部分概念:a)第一趾骨相對于第一跖骨的外翻畸形;b)第一跖骨相對于足縱軸線的內翻畸形。足母外翻的病因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在因素包括扁平足、第一跖骨內翻、類風濕性關節炎、膠原及神經肌肉病變,第一跖趾關節不穩定以及遺傳因素。而穿高跟尖頭鞋是導致足母外翻發生的外在因素。足母外翻畸形一旦形成后,一般無法自行矯正[1]。足母外翻保守治療一般適用于輕度外翻、年輕

    實用骨科雜志 2013年1期2013-04-07

  • 觀察跖骨遠端截骨聯合Herbert釘內固定術治療(拇)外翻的療效
    34000)觀察跖骨遠端截骨聯合Herbert釘內固定術治療(拇)外翻的療效姚桂昌(江西省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骨科,江西 上饒 334000)目的 觀察跖骨遠端截骨聯合Herbert釘內固定術治療拇外翻的療效。方法 選取在我院進行跖骨遠端截骨聯合Herbert釘內固定術的患者50例,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確定手術方法,截骨矯形后運用Herbert釘內固定。結果 術后切口均1期愈合,截骨骨遠端無不良反應,切口在12周內愈合,跖骨遠端內側疼痛均緩解或消失。結論 跖骨

    中國醫藥指南 2013年26期2013-01-25

  • 高校新生軍訓期間跖骨疲勞骨折14例臨床分析
    高校新生軍訓期間跖骨疲勞骨折14例臨床分析吉林大學前衛校區醫院 (吉林 長春130012) 張立夏,張偉川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吉林 長春130033) 于保東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2012年吉林大學前衛校區醫院新生軍訓期間就診經計算機平片攝影 (computed radiography,CR)確診的跖骨疲勞骨折的大學新生14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1例,年齡17~19歲。1.2 檢查方法及診斷標準 本組14例患者均攝CR平片,顯示

    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2年6期2012-08-15

  • 側位距骨第一跖骨角研究進展
    校)側位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s angle)指側位X線片上距骨線和第一跖骨線的夾角,反映前足和后足的對線關系,為一種直接測量足部矢狀面畸形的方法,常用來評價足部內側足弓畸形,其交點可用來確定中足塌陷的部位,目前已用于評價多種足部疾病,如扁平足、平足癥、高弓足、馬蹄內翻足、脛后肌腱功能不全等。因此,側位距骨第一跖骨角是足部X線測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測量側位距骨第一跖骨角對于評估足部功能、選擇治療方式及評估疾病預后非常重要。側位距骨第一跖骨角已廣泛用于臨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2年7期2012-06-05

  • 足母外翻的臨床病理改變與術后并發癥的分析
    月,采用小切口、跖骨頸梯形截骨致嵌插骨折、輔以軟性外固定治療足母外翻 106例(182足 )本文對患者的臨床病理變化及術后并發癥作回顧性分析。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 106例 (182足),均為女性;年齡18~50歲 ,平均 42歲。負重位 X線檢查:足母外翻 (hallux abductor valgus,HAV)角 20°~40°,平均 28.6°;第 1、 2跖骨間(intermetatarsal angle,IM)角 9°~15°,

    實用骨科雜志 2012年6期2012-04-12

  • B-POP矯形鋼板內固定結合截骨治療重度足母外翻
    18例 2.3跖骨頭跖面同時有疼痛性胼胝形成,8例第2跖骨頭跖面有疼痛性胼胝形成,1例合并2.3并趾畸形,3例合并小趾內翻畸形,15例有不同程度的第2趾交叉趾畸形。1.2 手術方法 腰麻。仰臥位,常規使用充氣式止血帶。在第一跖骨干中近段背內側作一縱形手術切口長約5.0cm,依層切開,保護皮神經,充分暴露第一跖骨中近段,沿切口方向切開骨膜向兩側少量剝離,在離跖楔關節面約1.5cm處從內側開始垂直于跖骨干截斷第一跖骨干,但應保留外側皮質不斷,用手法在第一跖骨

    浙江實用醫學 2012年4期2012-02-27

  • 常見跖骨畸形的外科治療
    內收限定為前足(跖骨)在橫斷面上異常的內收變化,而后足正?;蜉p度外翻的前足畸形。跖內翻是指前足在相對后足向內側偏移的情況下又有旋后為特征的足部畸形;后足正?;虬橛休p度內翻。這兩種情況下,足的外側邊界凸起并向第五跖骨基底部突出(圖1)。圖1 跖內收外形1. 1 兒童跖內收跖內收又稱內收跖,多見于兒童,常引起兒童足趾向內側傾斜的步態。該病幾乎均為先天性,文獻報道,發病率0.1%~12%。在大童或成年人中,除個別僵硬型未能自行矯正或未行治療而殘留畸形外,還可見于

    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 2012年4期2012-01-17

  • 跖骨頭壞死截骨筋膜瓣包裹治療跖骨頭無菌性壞死19例
    收治19例23趾跖骨頭壞死手術治療患者,女14例,男5例;年齡16~56歲,主要年齡段為16~21歲;第2跖骨頭壞死18趾,均采用跖骨頭壞死截骨筋膜瓣包裹,形成假關節,治療跖骨頭無菌性壞死,取得良好效果。術后疼痛即消失,隨訪11例癥狀無復發,X線檢查截骨面血運良好,正常行走無癥狀,長跑時腳底不適2例。該術式操作簡單,術后假關節血運良好,愈合快,癥狀無復發,遠期效果好,值得借鑒。2 手術操作①切口:在足背側以跖骨頭為中心作長約4~5 cm縱弧形切口。②顯露病

    中國療養醫學 2011年6期2011-02-10

  • 站立負重位足跖骨的應變分析
    負重和應力緩沖。跖骨作為中前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足部應力傳導及負重緩沖方面至關重要。本研究模擬站立負重位的足部生物力學模型,通過電阻應變片法檢測跖骨的應力變化,并比較各跖骨應變值的差異,從而為跖骨應力性骨折的發病機制提供生物力學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實驗材料與設備 由同濟大學醫學院解剖教研室提供6具正常成人新鮮尸體足標本;CCS-44010電子萬能試驗機:長春試驗機研究所;DH-3818電阻應力儀:靖江華東測試技術公司;BE120-2CA微型箔式電阻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0年3期2010-11-27

  • 第五跖骨底和粗隆分離引起足痛1例
    生物,雙足掌第五跖骨底部有紅腫,局部壓痛較明顯。X線片:雙足正位片顯示跖骨粗隆與第五跖骨底出現對稱性分離而獨立存在,診斷為罕見的雙側第五跖骨底與跖骨粗隆分離。給予如下治療措施:①減少運動,抬高雙足休息;②局部理療熱敷,不少于20 min/d,10 d一療程;③功能鍛煉,加強足部力量,盡量培養多用足跟走路習慣;④增強防護意識,足掌外側墊高0.5 cm,負重力向內側偏移,對減輕足痛有幫助。人體的第五跖骨骨骺融合大多在16~19歲時完成,正常情況下第五跖骨底與粗

    實用醫藥雜志 2010年11期2010-04-13

  • 小鳥在電線上睡覺會倒下來嗎
    會彎曲脛跗骨和跗跖骨,然后蹲伏在樹枝上。這個時候,它們的體重全集中在跗跖骨上,拉緊了跗跖骨的韌帶,以及跖骨上的彎曲韌帶,所以腳趾能夠自然彎曲,緊緊抓住樹枝。即使是睡著了,它的體重也會壓在腳趾上,緊緊抓住樹枝,直到立起身子,腳趾的尖端才會伸展開來。小知識:鳥類的小腦在鳥腦中所占的比例較大,所以鳥不僅善于飛行,在調節運動和視覺方面的能力也很強。

    小星星·閱讀100分(低年級) 2009年2期2009-02-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