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桃花源

1998-03-31 09:03解黎晴
知識窗 1998年7期
關鍵詞:袁宏道武陵桃花源

解黎晴

武陵百丈高,沅江千里長。桃花源“捕魚為業”的武陵漁川,將峰谷的寧靜、山崖的沉思、鳥獸的啼鳴和森林的綠色之眾美集于一身,從水溪到夷望溪,江中有十螺綠洲,嘯傲急流;險崖有斜陽古道,楚山樵客;絕南(山)(獻)有蠻煙瘴海,秦廟鐘鼓;峭壁有望江亭榭,漢代懸棺;洞穴有風泉吞吐,晉唐文章……永遠閃耀著歷史和文化的光芒。歷代著名的文豪武將如涉江的屈原、征蠻的馬援、訪祖的陶潛、流放的李白、謫守的王昌齡、貶官的劉禹錫、宦游的袁宏道、尋源的李漁……撫孤松而盤桓,臨清流而賦詩。這一連串日夜奔涌著的自然歷史和文化遺跡無不增添了她的凝重。沅水兩岸那極富湘西民居特色的吊腳木樓是憩息的家園,怎不令人心曠神怡,超然物外!

春暖花開時節,在水溪的黃聞磯,乘坐“漁父”號游船溯江而上,探訪伏波將軍南征的遺跡,別有一番情趣。

“武陵丹霞”營盤洲沉浮在遠遠的船頭。洲與欽山十二峰隔江對峙。洲四面環水,形勢險要。東漢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1年)盛夏,馬援征“五溪蠻”途中曾在此安營扎寨。

站在船頭,但見沅江北岸絕壁星布許多方形石洞,傳說懸棺所葬為馬援征“蠻”得瘟病而死的伏波將士。眺望保存較好的尚有8窟,據說還遺有幾根森森白骨,精神與武陵同在,靈魂與沅江長流……

船過懸棺崖。仙蛙石半露于急流漩渦中,每逢江水暴漲,浪遏其巖,響似輕雷,聲如蛙鼓。又形似一只巨型青蛙,昂首鼓睛,勢欲遠眺捕捉飛蟲,又像是在回憶悠悠歲月。

遠遠望見馬援石室高懸在“千佛頭”山腰。鑿在懸崖峭壁上的兩處石窟,離地高2米,深3米,寬1.5米。洞口上方鑿有人字形導水溝。簡練,凝韻?!毒庞蛑尽份d:“桃源欽山有馬援所鑿二石室”,即此,為馬將軍避暑遺跡?!捌咝恰毕衿哳w星星鑲嵌在馬援石室東北崖壁上,曲徑如垂,形勢險峻。馬援駐軍營盤洲,黑夜于洞間點燈以迷惑對方?,F存六窟保存完好。

船抵穿石。即古松梁山。又名白壁灣,也叫空舲峽,景名“穿石繚青”,為馬援渡軍之處。洞高150米,寬30余米。巖腰南北洞穿,半含天日?!霸萍创┦?,水復穿石出”,其上風籟傳空,下則泉流不斷。三面臨江,雙峰峭立。舟行峰下,勢欲傾壓。明人袁宏道在《由水溪至水心崖》中激賞“山水如在鏡面,繚青縈白,千里一規?!逼湫纹渚蔼q勝漓江象鼻山。

船泊夷望山下。山高約150米,扼守在夷望溪與沅水交匯處。孤竦中流,四圍峻絕。外望屏蔽群峰,內看構成雙峽,巖腰分為兩峰,如菡萏并蒂,聳峙千仞,入骨空清。巖紋斑駁,月光碧影。袁宏道贊:“環石皆水,環水皆山,周遭映帶,以相逼而奇?!?/p>

在砥柱的水心寨下汲匯烹茶。待小酌時,船已回程數十里。游船順流繞了幾個大水灣后,遠遠地望見桃源山頭倚崖而筑、臨淵羨魚之“武陵漁郎客舍”平面屋頂上——典雅大氣的風雨亭壁立千仞之上,馬蹄形的連廊臨江設置可憑可依欄桿、靠背欄桿及可坐可憩通長坐板也依稀可辨。遙想游客站在觀日臺上欣賞瀟湘八景之一白鰱洲頭高懸的一輪秋陽,還有洲尾形似牛軛之水灣及洲外沅江中流各浮的一輪漁村夕照,既可欣賞被譽為“沅江三日浮”的天象景觀,又可回味江總書記1995年3月24日視察桃花源蒞臨瀟湘第一閣——水府閣所作“遼闊”之評價。當別有一番風味吧?

水府閣下就是問津亭。也許,在進入桃花源之時對尋訪仙源有一番“問津”的意愿,在人生旅途中對前景諸事也會要來一番“問津”的感悟吧?其中蘊含的深刻寓意,卻總是耐人咀嚼,給人以挖掘不盡的啟迪。

(責任編輯/韓春萌)

猜你喜歡
袁宏道武陵桃花源
菊與星
茶山道上
《桃花源記》
武陵酒
武陵民族地區產業扶貧研究
從“柳浪再仕”看袁宏道的羈官情由
袁宏道吏吳期間交游考述
你心中的桃花源
武陵晨曦
虛構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虛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