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林高校計算機教育發展現狀與課程體系規劃

2006-08-01 06:59楊仁剛
計算機教育 2006年6期
關鍵詞:農林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

楊仁剛 張 莉 吳 平

摘要: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在各學科領域應用的滲透,國內外農林高校結合學科專業應用加大了計算機技術教育。教育部一直要求計算機教育應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做到學習期間不斷線。農林類高校涉及學科領域多,專業設置范圍廣,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必須按學科性質分層次、按類型進行規劃與實施。

關鍵詞: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計算機教育不斷線農業信息化

1 引言

隨著計算機信息化技術在各學科領域應用的不斷滲透,并向縱深發展,社會各行各業信息化進程不斷加速,各種專業背景的信息化人才需求與日俱增,加大了高校各學科專業領域結合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教育需求。我國是農業大國,國家對農業信息化非常重視,對農林類高校的計算機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農林類高校計算機教育分層規劃

農林類高校涉及學科領域多,專業設置范圍很廣,計算機技術應用涉及到農、林、牧、副、漁各業中宏觀與微觀諸多領域,如農業經濟、生物工程、動物遺傳與繁殖、微生物學、食品科學、生物環境與能源、海洋生態科學等各個領域。顯然,計算機教育按學科應用的類型增多、人才信息化綜合技能需求增多,相應計算機課程門類也就會增多,不同專業學科的應用層次也同樣會增多。例如,中國農業大學目前所設主要學科專業,如表1所示。

其中不少學科專業屬國家級重點學科。目前中國農業大學年均本科入學人數3500左右,高錄取分的是一些熱門專業,近年有不少專業錄取分線高于清華、北大并呈逐年上升趨勢;錄取分線較低的是少數民族班,但入學時也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與許多高校類似,新生入學時不劃分專業,一般按學科大類以院招生,入學后第二年第二學期才開始按成績和志愿分專業學習。學生在校期間四年的培養計劃由各個學院按學科專業要求制定,其中基礎課有數學、英語、計算機等課程;在計算機信息化教育方面,可選擇合理規范的計算機課程體系方案中系列課程中的一部分,納入培養方案。

隨著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規劃和教學大綱的制訂與落實,中小學計算機教育逐步進入正軌,高校新生入學時計算機應用水平也逐年提高,合理構建適合本校學科特點的課程體系,使學生按專業需要和能力有所選擇。對學生個體來說,在校期間的計算機教育系列課程學習不斷線,學校應設有必修課、選修課,還有輔修專業供選擇修分。學生選課是一種針對個人專業應用的需要和興趣能力等特點,循序漸進、分層遞進,按要求修得學分,并掌握綜合應用技能的自我建設與提高的過程,學校教務處會在選課前上網公布給予一定的指導,并在開課后允許學生試聽,學生可在聽課后兩周內確定選課修分,決定是否參加該課程的學習和考試。

鑒于各個農林類高校不僅重點學科特色有所不同,在師資、生源、學時分配、實驗技術條件等教學資源方面也會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所高校,為了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求,也都根據實際條件,趨于多學科綜合性辦學模式,學科專業之間各有差異。所以,農林類高校計算機教學需要按學科性質、專業特點和要求,分層次、按類型、多要求統一進行規劃。

各農林高校均可根據學科群或專業培養目標的特點,采用分層式教學方案,注重培養和提高在校學生應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計算機技術作為學科專業應用滲透與結合的工具,其教學一定要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分層教學課程體系方案可以用圖1示意。

各應用層次之間的課程既有前導與后續、承接與提高的關系,也有因學科專業培養方案不同而可以有所選擇的關系。主要涉及計算機應用知識領域中原理性概念和技術方法,涉及計算機技術多領域應用所必需的基礎性理論、通用性概念、技術實現和操作方法,要求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相關技術知識的同時,提高專業領域技術應用綜合技能。

農林類計算機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現,實際上就是為了完成在校學生總體培養目標、面向各種學科專業的應用、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技能,而針對計算機應用一系列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因此,高?!胺怯嬎銠C專業的計算機教育”是一系列課程體系的研究,而非幾門課程本身的研究。

實際上,目前不少學科的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很接近計算機專業應用邊緣,各高校需要把握的是:即使其中一些課程與計算專業課程名稱一樣,教學目標也不是按計算機專業培養的要求進行規劃設計,而是基于學科應用層面的要求計劃實施。合理構建符合學科建設需求與個人發展相結合的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才能有效做到在校學習期間計算機教育不斷線。這也是教育部對國內高校一直有所要求的。

3 農林類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實施方案

農林類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制定,應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須符合現代高等教育教學理念;要針對各個學校教學資源的可利用性和本學校學科領域及專業特點有計劃地設置和開設。根據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需求,本科生教育中一項重要的指標就是應考慮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綜合能力的培養,而計算機教育本身最能體現培養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拓展實際應用的綜合技能。就每一種學科專業而言,必修和選修課可以由各院按學科專業需要列入培養方案,輔修專業則由學生按自己的需要自行選擇修分,完成類似計算機應用專業培養的學習。

分層教學所設課程一般包括計算機基礎性和通用性的理論概念、技術方法及相關應用。比如高校新生入學第一門課,就可以分兩個層次實施教學。第一門課針對新生入學前已完成中學會考,并具備了一定的應用操作技能,應按大學教育要求建立系統性和完整性的教學方案。其中層次一主要是注重實驗課教學,借助于網絡輔助教學,將工具性、操作性的內容放到實驗課完成,重點針對現代計算機軟件系統應用操作綜合技能方面的訓練,以此建立現代軟件系統應用基本方法和使用技能;層次二是在實驗課的基礎上,學習掌握計算機技術系統應用的基本理論和系統應用方法、提高綜合應用技能。兩個層次學時分配各有側重,可以二選一作為必修課。部分課程設置見表2所示。

計算機輔修專業在中國農業大學已開設多年,是為非計算機專業所開設的專業之外可以選修的第二專業。輔修專業與計算機專業培養的主要區別是沒有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總教學培養學時少于計算機專業總學時。輔修專業雖然接近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但偏重于技術應用。即使是相似名稱的課程,其授課內容、學時要求、實驗作業及考試要求都有所不同。分層分類教學將有利于有效利用現有教學資源,避免不應有的不同課程內容重疊或交叉現象的出現,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整體教學質量。

有關具體課程體系實施方案,可參考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教育課程體系2006》藍皮書。兩類課程均設計了兩個層次的教學大綱,供各校選擇和參考。

4 發揮計算機專業教學資源優勢

高校計算機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應用基本理論及技術方法,能夠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本專業領域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教育部一直要求計算機教育應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做到學習期間不斷線。目前國內高校一般都有計算機專業,而計算機基礎教育自1997年教育部155號文件執行以來,多年來也都形成了專門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師資梯隊。以往一般主要集中在各個學校計算中心等獨立機構,連同學校機房一起管理。這樣,單就教學職能方面來說,基礎教學與計算機專業教學聯系就不會很多,也就像教育部計算機基礎教指分委2005白皮書所提到的“基本上處于分離狀態”。這種情況非常不利于高?,F代計算機教育的發展和需要,不僅有礙基礎課教師在專業學科領域中的發展,也會在計算機教育教學發展的過程中,不能使計算機專業教師在全校計算機教育課程建設方面有效發揮作用。因此,近年來也是由于各高校教學編制定崗定編的需要,一些學校已把原計算中心、網管中心的所有教學師資力量全部并入到了計算機學院或計算機系,留下實驗教輔人員管理公共機房,目前很多高校都是類似改革。這樣,從高校計算機教育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既拓展了基礎課教師的發展空間,也很好地發揮了專業教師的作用。實際上,現在高校計算機教育實施的課程體系方案中,計算機課程系列中不少后續課就是計算機專業課或專業基礎課,現由專業課老師來上非常得力。按教育部的要求,大學計算機教育不斷線,要在教學管理上讓講授專業課的老師參與非專業不同層次課程教學研究,有助于課程體系的建設、發展和完善,特別是教育部也有要求的輔修專業教學設置,更需要組織專業教師參與建設、制定實施辦法,以滿足高校計算機教育不斷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2006.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George Beekmen. Computer Confluence: Exploring Tomorrows Technology.Pearson Education(計算機通論_探索明天的技術).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7.

[3]教育部計算機基礎教指分委.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2005白皮書).

猜你喜歡
農林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
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究
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
三維視角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中職計算機專業產教融合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
“藝養教育”凝練與藝美課程體系建設
《雜草學報》中國農林核心期刊收錄證書
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農林技術人員職業培訓策略研究
計算機專業中外合作辦學中引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淺析農林經濟管理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