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接新的挑戰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2008-02-05 10:21徐冠華
中國高??萍寂c產業化 2008年12期
關鍵詞:服務業科技國家

徐冠華

世界未來的發展及其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在科學技術的引領和推動下,21世紀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正在經歷著重大的歷史性變革。日益表現出三個新的重要特征。

新時期的三個發展特征

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知識的積累和創造將成為國家財富增長的主要途徑和方式。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科學的相互交叉和滲透正在推動著知識的融合發展,成為新的知識源泉。而知識的融合又推動產業領域甚至經濟社會層面的融合,信息和生物科技為代表的高科技將推動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高技術和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產業。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為各個行業領域的創新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

全球化的國際環境。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化。資本、信息和人才等要素的流動不僅將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展開,而且也將不斷改變各要素的配置方式,加快流動和配置的速度。在這一大趨勢當中,各個國家將不可避免地融入到全球化進程之中??萍紕撔履芰Q定著一國的綜合國力、產業競爭力,在全球化過程中,缺乏科技創新能力的國家將會面臨產業落單化、經濟邊緣化的危險。同時科技創新能力也決定著一個國家對經濟危機的抵抗能力。

可持續發展的增長方式。上世紀聯合國環發大會的21世紀議程現在已經為絕大多數國家所接受??沙掷m發展不再是一個國家達到某個發達階段后的自然轉變過程,而將成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各個國家的必要選擇??沙掷m發展是人類在21世紀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許多國家經濟社會都要向可持續發展方向轉變,在人類轉變發展模式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新興產業,包括環保產業、生態修復產業、循環經濟以及相關的服務業等等,加快用信息化、智能化、節約型、清潔型、環保型等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的步伐。

新時期的三個挑戰

本世紀三個新的發展特征將在帶給人類新的發展機會的同時也帶來諸多難題和挑戰。

科學技術是雙刃劍,一方面引發人類經濟社會的巨大進步,另一方面又帶來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問題。面對能源資源緊缺的約束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科學倫理等諸多問題的困擾,人類社會需要做出共同努力,尋求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新途徑。

全球化已經不再是個別地方、個別領域的局部性的問題而是成為影響全局性的問題,如能源、淡水、生態、健康、生物多樣性、食品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等等,很多時候事情的突發性、影響的廣泛性和解決的迫切性讓我們彼此差異的制度、文化、基礎條件和科研能力都難以適應。面對共同的挑戰人類還需要做出很多努力。

可持續發展已經迫使我們必須把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統籌考慮,平衡發展。在很多時候急功近利的意識。解決當前矛盾的迫切性。解決問題知識和工具的缺乏又常常使一些當事者有意無意忽略長遠利益。人類要建立長期發展優先的原則。不僅需要解放思想、開拓思路、提高境界,還要付出很多實踐甚至還要面對許多挫折。

總之,21世紀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新的特征既是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同時也對科技進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帶來了很多新的甚至意想不到的發展機會,也意味著許多新的更重大的責任。人類社會需要共同努力尋求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

堅定不移地走中國自主創新道路

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在經過了30年的改革開放所帶來的高速發展之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也已邁進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同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新的問題和矛盾開始凸現,隨著勞動力成本的逐步提高。傳統的比較優勢將逐步弱化。我國越來越難以從單純的勞動力比較優勢當中獲得更多的利益。由于缺乏核心技術,我國企業不得不將相當大部分的利潤付給國外專利的持有者。產品利潤率過低,勞動者的工資水平也很難得到提高。從而使得擴大內需,促進現代服務業等國家重大戰略難以實現。

另外一些產業領域正在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對外技術依賴。大到飛機、汽車、制造設備,小到服裝、日化用品,國外品牌和技術主導的格局日益顯現。同時資源短缺正成為困擾中國持續發展的瓶頸。經濟結構不合理,產業層次低。增長質量較差,經濟的粗放型增長使得生態環境惡化的壓力日益加大。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矛盾更加突出,可以預計在新的發展階段,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沿用傳統的外延性粗放式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難以支撐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中國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轉變理念和模式,走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帶動和支撐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走資源節約、環境保護,以信息化帶動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這就是當前中國政府一直所強調的科學發展觀,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取向。

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上眾多國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努力尋求實現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道路,有些國家主要依靠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來增加國家財富。另一些國家主要依靠外部的資本、市場和技術,還有一些國家把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從而大幅度提高了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的市場競爭優勢。我們把后一類國家稱之為創新型國家,中國政府從當今世界科技和經濟發展態勢著眼,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確立為國家面向未來、面向全球化的科技發展戰略,并且提出了自主創新支撐發展、重點跨越、引領未來的戰略指導方針。這是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實力的關鍵。

中國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的目標,把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大國帶入比較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艱巨和龐大的社會進步工程。決定了中國必須走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道路,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的根本轉變。在發展目標上,中國的執政黨對人民莊嚴承諾,要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特定發展目標決定了中國只能走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道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人均能源、水資源等重要資源的占有量嚴重不足。生態環境脆弱,面臨日益緊迫的瓶頸約束。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和解決這些問題的復雜性是世界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特定的資源環境制約也決定了中國必須走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當前中國未來的發展面臨許多挑戰,許多難題,也面臨著不確定性的國際發展環境,但不管全球經濟如何風云變幻,不管在提高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方面面臨多大的挑戰,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中國具有數量居世界前列的科技人力資源,建立了大多數國家尚不具備的比較完整的學科布局,具備了一定的創新能力,在生物、納米、信息、航天等重要領域研究開發能力已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同時中國具有獨特的傳統文化優勢,這些都是中國走創新型國家道路的基礎,相信通過十幾年的艱苦奮斗,中國完全可以進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2006年中國政府頒布實施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從2006年到2020年,在自主創新的基點之上依托自身特定的國情,適應自身的戰略需求,選擇自己的科技發展方向和道路,確立自己的戰略目標。對未來中國15年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全面部署。這里我想強調六個方面的措施:

實施重大專項,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大戰略產品和工程

國際經驗表明,重大戰略產品和工程事關國家長遠和戰略利益,一項重大戰略產品計劃的成功實施不僅能夠有效帶動相關學科、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能夠充分體現國家意愿。提升國際地位。振奮民族精神。法國、歐洲、韓國、印度都把組織實施重大科學計劃作為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措施。中國和其他國家有著更特殊的條件,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中國的科技資源相對匱乏,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只相當于美國的4%左右,人均科研經費只相當于日本的1/12和韓國的1/8,最近兩三年這些數字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有限的科技資源和多樣化的科技需求決定了我國科技發展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進入世界前沿,必須突出重點,遵循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上世紀50年代中國舉全國之力實施兩彈一星工程以及近年來的載人航天工程都是成功的典范??偨Y歷史經驗,在今后15年中中國將在關系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的重點領域組織實施重大戰略產品和工程專項計劃,對關系到全局,對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科技自身發展具有重大帶動作用和影響,能充分體現我國的優勢和特色,反映世界科技發展趨勢。促進重點領域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技術、重大產品和新興產業給予重點支持,務求突破。

加快攻克一批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難題,超前部署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

在科技發展規劃中我們首先把發展能源、水資源和環境保護技術放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優先位置,下決心解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其次,大幅度提高對信息、生物技術、通信技術、海洋技術研發和支持的力度,提高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以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的集成創新為核心,用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重大裝備和產品制造的自主創新能力。

加強多種技術的綜合集成,發展城市和城鎮化技術,現代綜合交通技術、公共安全、預測、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技術,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保證工作安全。規劃方案特別提出,我們要堅持穩定基礎和超前部署前沿科學和高技術的研究,在穩定發展基礎學科的同時高度關注和重點發展交叉學科,重視科學的長遠價值,實現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協調發展。在加大力度,支持前沿高技術研究的同時也要加強產業化和技術傳播等方面的工作,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使高新技術真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

系統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國家創新體系是進行高效科技創新的制度保障,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條件下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必須遵循當代的科技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科技資源的作用。這是同其他國家共有的特點。中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強化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地位,圍繞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產學研的結合;二加強軍民科技結合,建立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科技創新體制和機制;三是加強高校、中國科學院和地方科研機構科研力量的有機結合,推動現代院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四是大力發展科技發展中介服務體系;五是引導各地方建立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和網絡,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整體合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加強企業自身能力建設

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核心和突破口,是自主創新方針成功與否的一個關鍵。通過市場化機制和政策的鼓勵,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確立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推動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增加研發收入,引導企業形成創新主導的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依托具有較強技術開發和較強輻射能力的科研機構和大型企業,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繼續推動在若干重點領域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同時加強科技和金融的緊密結合,加快構建支持企業活動多層次多元化的資本市場。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服務業在中國產業結構中比例低,非常不利于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為此中國政府把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目標。首先要從戰略高度上提升認識,將現代服務業作為一個戰略產業予以重視。緊緊抓住服務業轉移的機遇。依靠科技創新,走出一條中國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之路,特別是引導大城市將戰略重點逐漸轉向現代服務業,通過輻射帶動推動城鎮化建設和城鄉經濟的發展。在統籌現代服務發展的問題上,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抓好科技服務業的發展。重點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知識型服務業,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的發展以及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按照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的方向著力創造良好的環境。包括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繼續推進各類高新區以及多種形式的科技園區的快速發展

目前中國有54個國家高新區,他們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2007年54個國家高新區加上輻射工業園,營業總收入達到5.58萬億元,工業總產值4600億元,工業增加值1.13萬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到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近10%。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學科技園已經成為高新技術園區發展的有生力量,成為高新區產業技術化的源泉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將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做出更大的貢獻。將來高新區的發展將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確立高新區的法律地位和功能作用,推動以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二次創業,加強對國家高新區規范管理和宏觀指導,加強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和平臺的建設,促進產學研創新聯盟和產業化人才隊伍建設,促進金融創新,完善投融資體系,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的聚集、引領和輻射作用,使高新區在整個國家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猜你喜歡
服務業科技國家
2019長三角服務業企業100強
2018上海民營服務業企業100強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2014上海民營服務業50強
2014上海服務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