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與中國文學

2008-08-11 08:32王鼎鈞
時代中國 2008年7期
關鍵詞:佛經原型女孩子

王鼎鈞

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非常大。佛教大概是漢明帝時代傳進來的吧,到了唐宋,中國的文學作品起了很大的變化,觀察這些變化的人指出來,到處可以發現佛教的成分。

胡適寫《白話文學史》,他說中國文學一向是白話文學,從詩經開始就是白話文學,白話文學是中國文學的正統。我現在談的是中國現代的白話文學,也就是文學革命、白話文學運動以后的文學,中國文學受了歐風美雨的影響,又起了一次很大的變化,這時候,佛教已經成為中國人思想觀念的一部分,中國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文學革命家沒辦法把它革掉,佛教也就成了新文學內容的一部分,有時候也是文學形式的一部分。

佛教對中國現代白話文學的影響

佛教對中國現代白話文學的影響,我至少可以舉出三點來:

一、佛典使文學語言更豐富

增加詞匯:如世界、演說、究竟、因果、律師、道具等等。

增加成語:如單刀直入、一絲不掛、聚沙成塔、作繭自縛等。

二、增加作家的想象力

如輪回、無量世界、緣起不滅、真空妙有等。

三、增加文學作品的原型

古典的故事框架,供后世作家變奏或重新詮釋。

先說語言,中文翻譯的佛經給中文增加了很多新詞,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句法,我搜集了一部分,很多名詞、很多成語,我們經常使用,也許認為這是中國的土產,現在一看,發現是取經取來的,是進口貨。

詞匯增加、句法增加,也就增加了中文的表現力,增加了文學作品的文采。

佛經偉大的想象力

我要贊嘆佛經偉大的想象力,它說宇宙無限大,除了咱們大千世界,還有三千世界、無量世界。過去有無量劫,未來有無量劫,無始無終。它規畫出地獄、西方樂土的具體面貌,有大量的細部描寫。它的神話是那樣的豐富壯麗!文學創作非常需要想象,中國作家閱讀佛典,進一步釋放了想象力,發展了想象力。

有一次,釋迦牟尼和他的學生對話。老師問:“恒河里的沙是不是很多?”學生說:“是的,很多?!崩蠋熣f:“如果恒河里的每一粒沙都變成一條恒河,所有恒河里的沙加在一起,是不是很多?”學生說:“是的,很多?!崩蠋熣f:“如果每一粒沙都變成一尊佛……”那一段對話,聽起來好像是文學創作的教室里對想象力的訓練。

佛典以它非常的想象力重新設計萬事萬物之間的關系。咱們中國,儒家注意人與人的關系,忽略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道家似乎相反,注意人與自然的關系,忽略人與人的關系。不管人與人的關系也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也好,他們也都看得太簡單。至于人與超自然的關系,儒家、道家好像都沒有認真面對,這對詩歌小說戲劇的創作都不利。

因果關系對文學的影響

佛家強調因果,強調“法不孤起”、緣起不滅」,他又設計了三世輪回,人跟人的關系突然緊密起來、復雜起來,人和人緊緊糾纏在一起,大家是拴在一根在線的螞蚱。

這個發現對作家的誘惑太大了,作家筆下的情節,也就有了無窮的變化。老天不下雨,一棵絳珠草快要枯萎了,一個男孩子來給它澆水,因生果、果又生因,居然發展出一部《紅樓夢》來。一個農夫捉到一條蛇,一個男孩子買了這條蛇,帶到野外放生,因生果、果又生因,居然發展出一部《白蛇傳》來。牛郎織女眉來眼去,因果相生沒完沒了,居然做了七世夫妻。學者說,幸虧有白話文,小說才可以寫得那么長,他的話很對,不過白話畢竟是工具,咱們還得加一句:幸虧有佛教,小說家才有那么多情節可以寫。

增加文學作品的原型

文學有個術語叫「原型」。中國古代有一個神話,它說有一個人,一個巨人,一個大力士,他跟太陽賽跑,幾乎追上太陽,可是終于追不上,他累死了,渴死了,他倒下去的時候,整個大地都震動,這是一個原型。后來作家描寫英雄人物。寫他本領很大,意志堅強,一定要怎樣怎樣,可是形勢比人強,人不能勝天,后來還是驚天動地的失敗了,這就是使用那個追太陽的原型。原型是非常重要的文學遺產。

佛經給中國作家提供了很多原型。釋迦牟尼出來散步,看見人生的痛苦,他就出家了,這是一個原型,現在證嚴法師成立功德會,是因為看見一灘血;圣嚴法師出家,是因為看見天災,可以說都出于這個原型。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就是天河,沿著黃河一直往上游走,找到黃河發源的地方,也就找到天國。有一個人去找天河源,他花了好幾年的功夫,千辛萬苦,最后到了河水的盡頭,那地方天有多大地有多大,一眼看不到邊際,但是一片荒涼,河道也不見了,到處是水。他迷了路,找來找去看見有個女孩子在洗衣服,他上去問路,洗衣服的女孩子不說話,舉起洗衣服用的棒槌來,劈頭給他一棒。他睜眼一看,已經回到家鄉,回到原來出發的地方。這個故事的原型,應該是「當頭棒喝」。

有一個女孩子對她的丈夫不滿意,心里煩悶,到酒吧里去喝酒,正好碰見從前的男朋友也在那兒喝酒。女孩子向他訴苦,男人聽了半天,叫酒保開香檳,香檳用冰鎮過,很冷。男人拿整瓶香檳澆在女孩子頭頂上,女孩子一動不動,兩個人好像有默契。香檳酒從她頭上流下來,流到臉上,流過脖子,流進襯衫里,她承受了這瓶香檳以后,臉上露出笑容,愁云慘霧一掃而空。這個情節的原型,應該就是「醍醐灌頂」。

釋迦牟尼佛講過一個故事:森林起了大火,飛禽走獸都逃走了,有一只鳥飛出來,找到一條小河,牠用河水把羽毛弄濕了,飛回去,把身上的水抖落下來救火,牠不停的這樣做,要把大火撲滅。中國古代也有一個故事,有一只鳥,用牠的小嘴銜一塊小石子,丟進海里,牠來回不停的這樣做,立下志愿要把大海填平。到了現代,有一個作家說,他的痛苦像一座山,這座山是一粒米、一粒米堆成的,他埋在這座「米山」底下,他也努力把自己從痛苦中解救出來,他的努力不過像一只飛鳥從「米山」銜走一粒米。這三件作品彼此之間有沒有甚么因緣?我不能說先出現的是后出現的原型,我們談論原型,可以把它們一起擺出來。

結語

佛經里到底有多少原型?中國的白話文作家用過幾個?不知道哪位學者做過研究?「舍身飼虎」、「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也都是原型,有人估計總數大約有一千個,中國作家用得著的很少。

猜你喜歡
佛經原型女孩子
一起來探案
美麗的佛經故事
包裹的一切
女孩子間的友誼有多奇妙呢
女孩子的錢都是怎么花光的
人人敬愛的圣人成為了 傳說人物的原型
貴在堅持
語法總結:祈使句
左手右手
推銷有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