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的“無”和“有”

2009-01-14 09:35
黨政干部參考 2009年12期
關鍵詞:輪子老子月亮

王 蒙

編者按:老子是中華民族智慧的一個高峰。他的《道德經》在世界上千種譯本,是全部中華典籍中翻譯得最多的。但他兩千多年前的語言現在看起來比較繞。王蒙先生在此做的就是努力與老子起一個互證的作用:讓我們互相證明一下,用我們今人的經歷、經驗、思想、知識觀念對老子進行考量。

當然是無中生有

老子的“道”的一個觀念是關于“無”和“有”。

這個無和有,老子一上來就講“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他就是把有和無作為最概括的觀念來描述,除去“道”以外,幾乎找不著別的觀念像“有”和“無”這樣,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事情了?!盁o中生有”就是老子提出來的:他說,“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這本來不是貶義的話,是后來在流傳中,被接受的人理解成壞話了。老子發現世界上每一件具體的事、每一個具體的物、每一個具體的存在都不是永遠的,而都是從無變成了有,從有又變成了無。

我們先來引用一下老子關于“無”和“有”對于人的作用、關系的理解,他說的是最普通的事例,但是他的思想絕了,別人不可能那么想的事他就想到了。我在很年輕、十幾歲的時候讀任繼愈教授用白話文翻譯做了注解的《老子》,有很為之驚嘆的一句話:老子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他說的是車輪,我想古時候可能是木頭輪子,不會有現在的膠皮轱轆,有支架的那種叫輻,可能他說有三十輻在一個輪上,就像自行車輻條有三十輻,但是輪子不可能都是打死了的,打死了它太重,還有輪子放軸的地方,自行車叫軸碗的地方必須是“無”的,如果那要是一個死膛的輪子就不轉了,只有它是“無”的,然后有一個軸在里頭——老子那時候可能沒有滾珠軸承,但是起碼他懂得抹上一點油減少摩擦它就好轉了,只有這個輪子的正中間是一個空白的東西、是“無”的時候輪子才能轉,才能用。如果那個地方也“有”,它就成了一個死木頭片或者死木頭疙瘩,只有輪子的形狀而不能實現輪子的功用了。

無才有用

然后他又說“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埏”指的是陶器陶罐這一類的東西,或者是土罐,罐子你必須得留下口,另外你還得留下膛,如果罐子沒有口又沒有膛,那拿它干什么呢?那成磚頭、成了一塊實的東西了。它的用途的大小就看這個膛有多大,不是看這個皮有多厚,皮多厚也許跟視覺的觀感有關系、也許跟它的堅固有關系,但是用途——要看它膛有多大、口有多大,有不同的用途,有一些東西需要有闊口瓶,有些瓶子瓶塞小一點便于保存。

他又說“鑿戶牖以為室”——就是辦公室的“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彼@里說的主題就是蓋出房來也不能是死膛,房子的用途恰恰是因為它的“無”、有很大的一塊“無”,如果那些地方不是墻就是堆的建筑材料垃圾什么的,里頭全都填死了,你不是也沒法用了嘛!

房子得空出來,說房子都占滿了堆滿了垃圾了,那房子還能用嗎?不能用,這是廢話!可是你想想這是老子說得多么偉大的一個哲學的命題!原因在于他把這些平淡無奇的事理,上升到哲學的角度,上升到有與無的關系的角度來分析、來體悟。

老子的哲學是對于生活的發現

他底下就做了一個結論,他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就是你有的那一部分東西是給你提供的便利、提供的條件,比如說一個房子你必須得“有”,你什么都“無”,那空場就不叫房子了,最多叫野地。你必須得有墻,得有頂子、地面,你得稍微修理修理,修理得當然越漂亮越好,你得有窗戶得有照明,還得有門你得能進去,你得有很多的東西,但是只要你使用這個房間,那個就是“無”,就是提供給你由你自己來決定你怎么使用的“無”的那一部分。

這可是老子的一大發現啊,這個不得了啊!這給人一個什么啟發呢?就是說哲學真理它不是脫離生活的、它不是從概念到概念的產物,相反,就是在我們每天的日常的生活里都有真理、都有道理、都有“道”、都有“無”和“有”的關系。

無的優越性

我們順著這個“無”和“有”的關系往下想,就覺得這里邊學問大了,首先我們都知道共產黨最經典的文件是《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就提出來說:無產階級失去的是鎖鏈,得到的是全世界。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個話也是家喻戶曉的,這可以說是非常富有動員性的、也是非常富有文學性的一句話。當年,一八四八年馬克思、恩格斯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上寫上了這樣一句話,這就是“無”的優越性了,因為它是無產階級,所以它在當時的馬恩所設想的世界工人運動當中、在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當中,失去的只有鎖鏈,得到的是全世界。就是說無產階級因為“無”所以它不會失去什么東西。無產階級因為“無”,所以它非常歡迎一場蓬勃的歷史的暴風雨。無產階級因為它“無”,所以它不懼怕社會繼續向前發展。這是根據當時馬恩的理論,是一無所有,成就了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與優越性。

有一種音樂很容易被理解,就是它能夠跟具象的東西連接起來,比如說流水,《漁舟唱晚》的這一段是表達水聲,那一段是表達漁夫的心情,這樣的音樂當然很好,但另外也可以有無標題的音樂或者無題的詩。李商隱寫了很多詩,實際他的詩包括各方面,包括政論詩、包括詠史詩,但是李商隱最令人感動的、令人千古傳誦不已的是他的那些無題詩,像“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像“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還有以詩中頭兩個字命名的其實也是無題詩,例如《錦瑟》。而且很奇怪,這些無題詩一方面是大家在那里爭,好像并無定解——“詩無達詁”,另外一方面又是家喻戶曉、人人喜愛。你說他不懂,他喜愛,你說他喜愛,他又解釋不清楚,越是眾說紛紜他越喜愛越如醉如癡,越是喜愛就越是作出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解釋。所以說正是這個《無題》本身給你提供了感受和思考的空間。

舒伯特還有一部《未完成交響曲》,這個“未完成交響曲”標題本身就對人有極大的吸引力。同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認為《紅樓夢》也是一部“未完成交響曲”,正因為《紅樓夢》后四十回原稿不可考了,現在大多數人考證出來的結果是:后四十回是高鶚續作的。對高鶚的續作雖然有高低不同的評價,但是這后四十回成了一個謎,成了牽心動肺的事情。在某種意義上正是因為這個“無”,還有一系列的缺失——無,如缺少作者的有關記錄與檔案、缺少寫作情況的記載、缺少編輯出版閱讀接受等方面情況的記錄檔案,這才有了紅學。

所以說,對人來說有的時候需要一點無知或者是未知,這讓我又想起著名的雕塑愛神維納斯,她也是缺臂的,有無數的雕塑家試圖想把這個——就是覺得她缺點兒什么還是不太好——老嘗試著把這個斷臂給她復原、給她安上。這樣的姿勢那樣的姿勢真的是應有盡有、各種各樣的,但都覺得還不如沒有呢。所以這個“無”的用處還是非常大的。

無是想象浪漫的前提

文學藝術里這一類的事情特別的多,比如說中國的國畫特別講究留白,就是要留下很大的一塊空白的地方,不能弄得這么滿。一個人做事、講話都不應該太滿,都應該留下“無”的部分。有時候人爭取的是“有”,當然啦,比如說我沒有工作我當然希望有工作,我沒有學歷我希望有學歷,我沒有工資我希望有工資,我比較缺錢我希望我更富裕,我沒有對象沒有情人馬上又過情人節了我也非常希望有一個情人。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可不能一味地“無”。但是我們想一想“無”是不是對人就一定是不利的呢?許多情況下這個“無”呢,恰恰是對人最有利的,為什么呢?要和成年人相比,青年人無地位、無資金、無可以特別說出來的成就,但是青年人他這三個“無”成就了他一個“有”,他有前途、有明天、有選擇的可能性、有無窮的可能性,叫做大有希望。

而且“無”給人帶來浪漫,中國人最喜歡在自己的詩里歌頌月亮、懷念月亮、想象月亮,連毛澤東主席詩里都是“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然后“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他說的也是月亮,因為中國人太喜歡月亮了。

相反地說,美國人一項偉大的成就是登月,月亮上很多細沙,傳來了許多照片,上面沒有桂花樹沒有桂花酒也沒有吳剛也沒有兔兒爺也沒有兔奶奶更沒有嫦娥,一下子把那些浪漫都弄沒了。但甭著急,因為今天的世界上永遠有大量的東西你還是無知的,所以“無”不但帶來了可能性、帶來了前途、帶來了使用的價值,它還帶來了浪漫。對一件事無結論,這種情況之下有最好的討論,有定論已有結論那你照辦就完了,你反而沒法討論了。所以“無”可以帶來許多好處。

(摘自《老子十八講》,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10月版)

猜你喜歡
輪子老子月亮
輪子
夢想一只轉動的輪子
漫畫
月亮滿不在乎地發胖
與月亮來個親密接觸
智者老子
砸月亮
香噴噴的輪子
尋找老子【三】
老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