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松貨幣政策下我國經濟矛盾問題研究

2009-02-03 04:23
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 2009年11期
關鍵詞:建議

江 凱 鄒 煒 郭 凱

【摘 要】為減緩全球危機對我國宏觀經濟沖擊,政府出臺4萬億投資計劃,但我國經濟復蘇進程中出現經濟指標背離,引發了市場對當前經濟復蘇的擔憂,經濟指標背離現象隱藏的經濟深層次根源值得關注。

【關鍵詞】經濟矛盾 矛盾根源 建議

【中途分類號】F23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09(2009)11-0-01

1 寬松政策下經濟矛盾

1.1 投資大幅增長與工業利潤下滑

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去年下半年政府出臺了4萬億刺激計劃,從當前效果來看,我國投資拉動經濟效應逐步顯現,國內呈現旺盛的投資需求,但最能反映我國企業整體盈利水平的工業利潤卻出現大幅下滑。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321億元,同比增長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個百分點。與此形成對比的是,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僅實現利潤8502億元,同比下降22.9%,表明當前經濟復蘇跡象更大程度上是政策性復蘇,而非市場自發性復蘇。

1.2 資產價格攀升與物價萎縮

自今年年初以來,我國貨幣供應量快速上升,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不僅已遠高出今年年初制定的17%的目標,而且高出名義GDP增速20個百分點以上。但在當前寬松貨幣政策的背景下,近期資產價格同CPI等物價走勢呈現出明顯背離現象。CPI與PPI已持續數月萎縮,上半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1.1%;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5.9%。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房地產價格和股票市場卻重拾升勢,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0.2%,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這些現象表明寬松貨幣政策釋放出的資金更多可能流向了資本市場,而對緩解目前實體經濟通縮局面的效果有限。

1.3 儲蓄率過高和消費者信心不足

盡管近期我國經濟已出現回暖跡象,但當前國內經濟增長的復蘇更多是依賴于大規模的政府投資計劃,特別是基礎建設投資來保增長,而與此對應的居民消費仍然持續低迷,社會消費增長僅有34%來自于居民消費的貢獻。同時,我國儲蓄率依然處于高位,這與當前消費者信心持續低迷形成鮮明對比。居民消費不振導致政府刺激消費政策效果在短期內難以顯現。今年上半年各月我國儲蓄存款增速均超過28%,然而,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已持續數月低于90分水領。

1.4 新增信貸快速增長與中小企業融資不足

為配合國家4萬億元投資計劃,當前我國信貸增長創有統計以來新高,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7.4萬億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已遠超過年初制定的全年新增貸款預期目標。然而,寬松信貸政策在日常實施過程中更多地偏向資源、航空、鋼鐵、公路等具有國企背景規模較大企業,并沒有大量流入和有效解決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融資壓力,當前私營企業貸款占比顯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2 經濟矛盾下深層次根源

2.1 國內有效消費不足

經濟結構調整是全球經濟危機深層原因之一,經濟危機的爆發導致美國居民收入下降以及過度消費方式的改變,使中美此前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維持的早期平衡模式被打破。這種轉變迫使中國此前賴以增長的出口導向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選擇。自去年下半年中央政府出臺4萬元億經濟刺激計劃以來,雖然各項經濟刺激措施有效遏制國內經濟過快下滑勢頭,但在國內消費持續低迷情況下,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國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今年上半年我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達33.6%,比去年同期加快6.8個百分點;然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去年同期回落6.4個百分點。如果目前高速增長的投資水平所形成的產能不能被國內消費增長所消化,則未來中國經濟將面臨更加嚴重產能過剩風險。

2.2 二元經濟結構矛盾

近幾年我國GDP增速每年以近10%的速度快速上升,經濟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分投資過熱部門推動,這些部門主要涉及推動地方政府GDP政績的投資、提高地方稅收相關的部門,如鋼鐵、水電、房地產等,這些部門投資占比超過了一半,而長期陷入經營困境的民營制造業則陷入投資較冷局面,最終導致社會最終消費總額僅占到35%左右。此外,大量外貿順差造成的外匯儲備迫使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進一步打擊以民營經濟為主的經濟較冷部門。雖然當前國家提出前所未有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但是大部分資金的投向仍傾向于基建、鋼鐵等過熱部門,而民營經濟部門的投資并沒有得到改善。

2.3 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少突出問題都與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有關,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導致社會矛盾有所加劇、內需不足以及居民消費下降。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相對于資本所得呈現不斷上升態勢,勞動實際所得有所下降。收入分配結構的傾斜,導致投資和消費結構失衡。對于收入較高的部門,其消費傾向相對較低,增加的收入大多轉變為資產投資;而對于收入較低的部門,消費傾向相對較高,但缺乏消費能力,導致其消費行為受限。目前我國最終消費占GDP 比重從80年代的62%下降到2008年的48.6%,貧富差距也有所擴大。

3 建議

3.1 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當前我國政策調整方向應堅持以產業結構和產業升級為主,促使國家的產業結構由原先的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轉變。在當前國家經濟尚未完全復蘇之際,過量的資金和資源流入鋼鐵、房地產企業會造成較嚴重產能過剩,以及對于陷入融資困境的中小企業勢必產生排擠效應,所以政策調整方向應注重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變。

3.2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政府應繼續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擴大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以及增加我國財政在民生方面支出力度。當前我國國內實際有效消費仍然不足,只有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擴大財政在民生投資力度,促進居民實際收入增長,居民的消費能力才會充分顯現出來,有效吸收和消化日益快速增長的產品供應。

猜你喜歡
建議
別人打你一拳,為什么不建議你還手
為什么點外賣建議你點湘菜?
我建議,你也想我一下
過剩的建議
建議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三代人的建議
Making Suggestions
FO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