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商幫之龍游商幫

2009-02-16 02:32
同行致富經 2009年1期
關鍵詞:龍游商幫經商

妙 心

商幫的形成,是商業社會結構的形成,是商業文明初具現代化因子的一種標志。當徽商、晉商在商場爭雄的時候,在浙江中西南部冷不防地崛起了一個頗具影響的商幫。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十大商幫中,其中又有七大商幫是圍繞這個商幫的所在地成橢圓形分布,并以此為中心向外輻射發展。這個商幫在歷史上被人們稱作“龍游商幫”,他們所在的地方就是衢州府。據史料記載,衢州府曾固為以龍游縣商人人數最多而改為龍游府。那么龍游商幫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商幫呢?

龍游出世

龍游商幫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它產生于南宋時期,活躍在明朝中葉,到清乾隆年間發展到鼎盛時期。

宋室南遷后,在杭州建都,為了方便同長江沿岸抗金前線的聯系,官府修建了東起京城杭州,西接湘贛的官道。這條官道在龍游和壽昌交界的梅嶺關入龍游境,龍游商見此大好商機,就把木材運到杭州銷售。也有大商人到浙江外地經商致富,如龍游韋塘人朱世榮,“流寓常州致巨富,置產亙常州三縣之半,后歸衢江古碼里,復大置產,當時以為財雄衢常二府?!钡搅嗣鞒?,一個以龍游商人為中心,帶動整個衢州地區商人們的流域性商業團體閃亮登場,他們在金衢盆地崛起,逐鹿中原,遠征邊關,漂洋出海,以“遍地龍游”的氣勢被人們稱為“龍游幫”。據史料記載:明萬歷年間,“龍丘之民,往往糊口于四方,誦讀之外,農賈相半”。明天啟年間,“龍游之民,多向天涯海角,遠行商賈,幾空縣之半?!比缟倘送薮ㄔ诩尉改觊g至宣府大同做邊貿生意,“一往返旬月,獲利必倍,歲得數萬金,自是兄弟更相往來,垂20余年,遂成大賈?!敝燎迩∧觊g童氏家族“多行賈四方,其居家土著者,不過十之三四耳?!碑敃r的龍游商幫,以龍游商人為主體,涵蓋了周圍衢州諸縣的商家。

儒商之道

龍游商幫,實際上是衢州府(包括江山、常山、開化縣)的商人集團,其中因為龍游縣的商人人數最多,經商手段也最為高明,所以人們將他們命名為“龍游商幫”。

徽商經營文房四寶(歙硯、徽墨、宣紙、湖筆),大致可以推斷出很多讀書人由自用開始經商,很自然地完成了商人與讀書人之間的角色轉化,而成為人們通常所說的儒商。龍游商幫大多經營珠寶業、墾拓業、造紙業和印書業。因為經營造紙業和印書業的緣故,使他們與讀書人有廣泛的接觸。當時全省有11家著名的刻書坊,而衢州就有7家,加上龍游一家,居然占全省除杭州之外的80%。加之歷史上的南孔文化的影響,讓龍游商幫有了近水樓臺先得月之機緣,龍游就成為最早從南孔文化傳播中獲益的地方。讀書人開始經商,使原先的商人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商人形象也由此改變。他們亦賈亦儒,注重誠信,信泰的商業原則是“義中取利”,而這正是南孔思想中的精髓。

龍游商幫中最具代表性的儒商應該是童佩。童佩(1524~1578)字子鳴,以字行是完全儒化的書商,或者可說是典型的賈儒相兼的儒商。祖父童永良“貿易閩廣,遂成富有?!逼涓?、叔亦“往來閩粵吳中,多財善賈?!备竿瘡┣迨且晃弧叭逖拧睍?。童佩從小即隨父販書船往來于吳中,吳晗《江浙藏書家史略》將童佩列為藏書家,“獨以詩文游公卿間”,家藏書達25000卷。童佩完全靠勤奮自學成才,詩詞“清韻”,作文“亦工亦善”,深得大學問家歸有光的器重,曰:“子鳴于書蓋歷能誦之?!苯浰种畷矊僬渖票菊?,則不惜代價即收藏之。因藏書多,成為集收藏、鑒賞、考證、校讎印刻、賑銷于一身的明代儒商。

儒學氛圍中崛起的龍游商幫,有著較高的文化水準,這是與當時眾多商幫的最大區別。明代與唐寅(伯虎)、文征明齊名的一代名士李維楨,即專為龍游商人李汝衡立傳,題為《贈李汝衡序》;龍游商人童佩、胡貿也與一代名士王世貞、歸有光等成莫逆之交。龍游商人能與這些清高自許的名士結交,若非氣質相近是很難解釋的。龍游商人“賈而好儒”之風可見一斑。

敢為人先

在明中葉嘉靖、萬歷年間(1522~1620),十大商幫中最活躍的是洞庭商、徽商和龍游商,當時社會上流傳著“遍地龍游商”這樣一句諺語。龍游歷史上為姑篾文化發祥地,更是“入闌要道”、“金衢處徽之沖”,為古代重要鹽道餉道,“通浙孔道,饋餉之所必系”之地,又是浙、皖、閩、贛4省的交通樞紐。龍游人在農耕之外,借交通之便利,又把經商當作一種謀生的重要手段,加之龍游社會上素有不賤商的理念,使得頭腦活絡的人多選擇了經商之路。龍游有豐富的資源,這也為他們經商提供了物質條件。龍游多以山林、竹木和茶、漆、糧油為主,這些土特產品就成為龍游商當時最重要的外貿商品。龍游商幫雖地處偏僻,卻有著開放的心態,在觀念上也比較新潮。在投資上,龍游商幫表現得最為突出的,就是敢為人先驅的精神。龍游商幫不像晉商手握巨資、經營票號,在金融市場上顯山露水;也不像徽商壟斷鹽鹺、聲名顯赫。龍游商幫的顯著特點是:埋頭苦干、不露聲色,卻在珠寶、古董業中獨占鰲頭;又在印書、刻書、販書業中從事于文化傳播。不僅如此,他們還在海外貿易中插了一手,成為頗具實力的一大商幫。

明清時期,許多商人將經營商業所賺得的資金用來購買土地或者經營典當、借貸業,以求有穩定的收入。而龍游商敏銳地意識到,要獲得更多的利潤,必須轉向手工業生產和工礦產業。他們果斷地投入于紙業、礦業的商品生產,或者直接參與商品生產,使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給當時封建社會注入了帶有雇傭關系的新生產關系。

海納百川

龍游商人從不排斥外地商幫對本鄉的滲透,并且和他們友善相處,吸收外地商人于己幫,有利地推進了龍游商幫的發展。

明清時期,有許多外籍商人紛紛奔赴龍游經商,有的還寓居于龍游,加入龍游商幫的行列,并把各自的經商經驗帶入到了龍游商幫中。如徽商程廷柱,在康熙年間曾率眾在龍游經營典業和田莊;汪文俊,在龍游經營有鹽業。又如贛商周學錦,在康熙年間從江西撫州趨利業商于龍游,并定居于此。還如閩商“三元”戴馮氏、黃靜齋、池明英等,都先后經商于龍游。清末至民國時期,龍游縣籍商人漸少,客籍居多,他們大多來自浙江的遂昌、蘭溪、義烏、紹興、寧波和徽州府所屬各縣,以及江西、福建等省。由此可見,龍游商幫商人群體融合了徽商、粵商、蘇商、浙商、閩商和贛商等外地商幫商人。龍游商幫的形成基于血緣、地緣關系,本質上具有排他性,但他們卻能容納其他商幫的商人的融人,足可見其胸襟的寬大。

誠信重義

龍游商人在經商活動中,歷來看重“財自道生,利緣義取”、“以儒術飾賈事”。主張以誠信為本,堅守以義取利,是龍游商幫一貫的儒商品格,也使其獲得了良好的市場信譽。從根本意義上說,將誠信作為經商從賈的道德規范,正是龍游商幫獲得成功的要訣。

明清時期,龍游商幫之所以能在與實力雄厚的徽商、晉商等競爭中獨樹一幟,在珠寶業、墾拓業、造紙業和印書業中立于不敗之地,除了它有開拓進取、不怕艱苦的精

神和善于經營管理之外,就是它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

龍游商人傅家來開設傅立宗紙號,非常注重產品的質量,精益求精,所造之紙,堅韌白凈,均勻齊整,比其他家的紙,在同一件紙號中重十多斤。造紙是多工序的生產流程,他為了保證質量,層層把關,嚴格檢驗,次品決不出售,產品暢銷大江南北,經久不衰。為了表示對用戶負責和維持良好的信譽,他的產品都統一加印“西山傅立宗”印記。姜益大棉布店以信譽著稱,冠為金(華)衢(州)嚴(州)三府第一家。自從胡筱漁接管以來,非常重視信譽,以誠實守信教育每一位職工,多次提出要薄利多銷,童叟無欺,決不二價。為了防止流通中有銀元摻假損害顧客利益,特聘請了三位有經驗的驗銀工,嚴格檢驗,凡經過他店的銀幣加以“姜益大”印記,讓顧客放心。胡筱漁在經營中目光遠大,不以短期行為來賺錢,為了信譽,寧愿承擔暫時的損失。有一次,他在海寧訂購了7500匹石門布,價值6萬銀元,在運輸過程中遭劫,這本不關姜益大店的事,海寧布商亦立即派人來龍游處理此事,主動承擔損失,胡筱漁重義疏財,當場償付了對方6萬元布款,還再訂購了7500匹棉布,并熱情款待海寧布商。由于這一義舉,姜益大布店信譽大增,遐邇聞名,在以后的經商活動中,凡碰到貨物緊俏時,海寧等地布商都首先滿足他的貨源需求,全力支持他渡過難關。他對職工也以禮相待,以誠相待,從不刻薄,職工中年長者,以叔伯相稱,同輩以兄弟、晚輩以弟侄相呼,平等待人;年終還發“紅利壓歲錢”,春節賞每一職工一匹布代價的獎勵金。以心比心,誠摯待人,職工受感動,工作就更負責,保證了姜益大的良好運作。

西部先驅

龍游商幫與同時代其他商幫相比,它最大特色和優點乃是富于開拓精神,不畏艱險,勇敢地邁出家門,走出山區,投向廣闊的天地,在闖蕩市場中,逐漸地揚棄了“安土重遷”、“骨肉相附”的情結。他們是明清時代最早走向西部開發的商壇勁旅。大批離開土地的農民加入商賈行列,也有大批合儒從商之人,他們“挾資以出,守為恒業,即秦晉蜀滇萬里,視若比臺,俗有遍地龍游之諺?!?/p>

明清時期,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是長江三角洲(江南)和珠江三角洲一帶,秦晉滇蜀西邦地區相對來說較為落后,而龍游商幫不嫌西部經濟不發達,生活艱苦,路途遙遠,行程險阻,以豪邁的氣概,視天涯海角為若比鄰,無遠而不屆,誠為天涯賈客。龍游商人李汝衡,攜絲綢經商于蜀楚。李維楨記:“李十二汝衡者,越之龍游人也。自其父鶴汀賈江陵,迄今人與年蓋兩世矣。父子饒心計,趨時不失累。至汝衡而資益拓,所居積綺,遍四方之珍異,挽舟轉轂以百數,所冠帶衣履,遍楚之十五郡。而善與時低昂,人或就之貰貸無所靳?!蓖薮ㄙ善涞苁⒋ㄓ诩尉搁g,在“宣府大同貿易邊庭,……厥后子若侄嗣其業,資利益饒?!蓖蠑荡谛笞鲞吔缳Q易致巨富。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是龍游商人群體挺進大西南滇省姚安等地區開發。在明清時代交通條件下,攜妻帶子千萬里跋涉至西南決非易事,非得有數月始可抵達。因為在江南、華南、中原等地商業中競爭已不容易,施展才能的空間畢竟也有限,他們獲悉滇省尚有大發展的前景,所以毅然前往,足見龍游商幫對商業信息還是靈通的。

明代成化元年就有大批龍游商人偕同江右商人(江西安福)在云南邊陲姚安等府經商,即今楚雄彝族自治州一帶。他們雖然語言不通,生活習俗也不同,還有水土不服的困難,但是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準備長期生存下去,求得發展。他們不是流民,而是有眼光有氣魄的商賈。他們初到云南時,見那里山多田少,不通舟車,近年雨水不調,五谷少收,米糧涌貴,過活艱難。龍游等縣客商人不下三五萬人在這偏僻城市、鄉村屯堡安歇,生放錢債,利上生利,收債米谷,賤買貴賣,娶妻生子,置買奴仆,游食無度,二三十年不回原籍。

此外,龍游商人還具有先進的經營理念,他們將土地作為生息資本來經營,以先進技術提高生產力,采取農業雇傭制來經營經濟作物,把收成的農產品作為商品再投放市場,他們運用這種新式的經營方式,把商業資本轉化為農業產業資本。這是一大變革,具有轉型的意義,標志著新的生產方式的萌芽。從龍游商人開發大西南的實例來看,人們不能不注意到他們的創造。龍游商幫等開發西南,對融洽民族關系,開發邊疆地區的經濟具很大的意義。在近代歷史(明清)上是個了不起的超前行動,表現了龍游商幫的前衛意識和對西部開發的貢獻,可以說它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走向西部開發的先驅者。

責任編輯:妙心

猜你喜歡
龍游商幫經商
視界
給古麗的一封信
淺談溫州商幫文化特點
西灣村采風
改革開放后的全民經商
商幫沉浮錄
四川: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經商
“平民式貴族”
龍游幫:曾是大商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