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述陳虻自己的故事

2009-02-19 10:04
時代先鋒 2009年2期
關鍵詞:生活空間遺體

沙 瑩

中國電視紀錄片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中國著名電視欄目《東方時空》的創辦人之一、中央電視臺高級記者陳虻同志,在與胃癌抗爭9個月后,于2008年12月23日0時21分,與世長辭,年僅47歲。

“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陳虻是創意人,“把正在發生的歷史還給普通人”,他也是這一理念在央視的引領者。他說:“(紀錄片)表達的是對每一個人的尊重,是那種需要以真切、平等才能體現的尊重?!?/p>

陳虻1961年8月30日出生于北京,原名陳小兵,先后求學于北京西板橋小學、北京161中學,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

親歷八寶山

2008年12月27日的北京,薄云遮日,空氣中彌漫著離別的味道。上午,陳虻的追悼會在八寶山公墓舉行。8點鐘,趕到公墓,發現自發前來哀悼的人已排起了長長的人龍。每人手捧白菊,面容哀傷。

天空越來越陰沉,烏云越聚越多,北風呼號,天公仿佛也在為中國失去了陳虻這么一位優秀的電視人而感到痛苦。前來哀悼的群眾越來越多,漸漸擠滿了整個院子。有的人在低聲交談著陳虻生前的故事,更多的人低頭默哀。偌大的院子,鴉雀無聲。靈堂門口的簽到簿已經簽滿了厚厚的一摞,不少人用只言片語表達哀思,更多的人悲傷到無語,只能勉強簽下一個名字。

8點半,追悼會正式開始,人龍開始緩緩移動,次序進入告別廳。在央視同事的維持下,現場秩序井然。每十個人站成兩排,進入靈堂后,先向陳虻同志的遺體三鞠躬,獻花,繞遺體一周,與陳虻的家人握手。告別廳內人頭攢動,但是秩序井然,現場只有哀樂低回。我們的心上好像壓了塊大石頭,無比沉重。即使與陳虻素昧平生的我們,在這種場景中也難以抑制奪眶而出的淚水。

陳虻曾經說他是個閑不住的人,有事情忙才高興,所以,在央視的15年,他把所有的熱情與干勁全奉獻了出來?,F在,這個閑不住的人終于可以放個無限期的長假了。鮮花簇擁中的陳虻,平和安詳,以前那標志性的長發被剪短,仿佛老了幾歲。長期被胃癌折磨的他面容消瘦而蒼白,總是炯炯有神的眼睛終于閉上了。

遺體告別儀式沒有用普通的哀樂,而是一首哀婉低回的女中音詠嘆調。陳虻的家人,似乎還沒能從親人離世的打擊中恢復。陳虻的妻子撲在花壇上,痛哭著:“來世我們再做夫妻?!标愹惦x世之時,她已經數次哭昏過去,現在,她面色憔悴,向每一位來哀悼丈夫的來賓說著“謝謝”,而我們能做的,僅僅是有力地握住她的手,說一句“節哀”。陳虻的兒子才只有11歲,他能理解父親永遠離去對他意味著什么嗎?每個人哀悼的時間不超過1分鐘,但成千上萬個1分鐘匯聚成哀傷的洪流。

崔永元、敬一丹、白巖松、柴靜、張泉靈、張羽等這些他的昔日同事,以及百余位電視界幕后的同行悉數出現,一同為陳虻送行?!澳憧此?,永遠是個青年的樣子?!卑讕r松握著陳虻親屬的手,一直傾聽著她斷斷續續的訴說。當對方提及陳虻生前對電視事業的熱愛時,白巖松流著淚肯定地說:“他一直都那么累?!?/p>

一旁的崔永元也早已是聲淚俱下,他默默站立在貴賓室的門口,看著長長的送行隊伍一言不發。大約十幾分鐘后,他回到痛哭的家屬面前,遞上一杯水?!昂赛c兒吧,嗓子都啞了?!贝抻涝f出話,聲音也是哽咽的。

敬一丹自始至終流著淚。她數次從告別的大廳回到貴賓室看望悲痛中的親屬,又數次踱步回到遺體前。遺體即將入棺的最后一刻,敬一丹抑制不住地哭出聲來。

遺體被送走后,柴靜、張泉靈還默默站在遺像前,久久不肯離去。

我最好的兄弟沒了

崔永元

二十分鐘前我沖進急救室沖他大喊:“兄弟,你挺??!吸幾口氧氣就好了!”他看著我,沒有表情,沒有眼神。我們看見,那條顯示他年輕心臟活力的曲線慢慢直了。

我站在陳虻的遺體旁,扶著他的肩,盯著他的臉,感覺他咧嘴笑了一下,又感覺他胸口喘了一下。我想和身邊的李倫核實一下,忽然想起,五分鐘前太平間的兩位工人當著我們的面,熟練地為他套上西褲,系好西裝上衣的扣子,又忽然想起,二十分鐘前我沖進急救室沖他大喊:“兄弟,你挺??!吸幾口氧氣就好了!”他看著我,沒有表情,沒有眼神。

我們看見,那條顯示他年輕心臟活力的曲線慢慢直了。你相信嗎?這個好人走了。

這一晚,很多人無法入睡,他們無法接受,他們公認的一個好人走了,他們好得不分彼此,卻不一定知道他只有47歲。

好人陳虻是學理工科的,陰差陽錯干上了電視,大多數人知道他,是從《生活空間——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開始的。在他接手之前,《生活空間》是《東方時空》的一個軟肋。他讓高深莫測的紀錄片成了一個日播節目,每天看到一個和你差不多的人的故事,外行看上去很熱鬧也很親切,內行也不一定明白那些平頭百姓為什么在鏡頭前那樣松弛,仿佛攝像機不存在一樣。

陳虻試圖把這種工作方式總結成切實可循的經驗,其實那里面無技巧可言,完全是個吃苦受累的活兒,我相信,他有限的心血就是從那時開始過度消耗的。

陳虻不裝,說話隨和也隨意,但做節目較真兒,他對節目的要求遠比領導和觀眾對節目的要求更苛刻。我們同在新聞評論部時,你總覺得這個表面隨和的人暗地里用節目和你較勁,如果你喜歡這樣一個對手,你就不敢松懈。

后來,他做了我的領導,開始審我的片子,嚴是真嚴,但準許你爭辯,他說讓改的地方,我去和他商榷,有時候也就算了。我說,領導審片,是不是政策上把把關就行了,藝術創作上怎么能沒點個性呢?他好商量,是因為他是從基層干起的,懂得普通編導的艱辛,還有一點,他敢擔責任。當官與創作,他知道哪個更重要。

2002年,我在云南住院,他代表臺里去看我,哄著我高興,從此,我的病落在了他的心里。他最愛說:“你最近身體怎么樣?”他去世前三天還對我說:“哥們兒,你保重??!”我挺好的,可我的領導沒了,我的同事沒了,我最好的兄弟沒了,說沒就沒了。

陳虻識貨,我精耕細作的《電影傳奇》,別人也會順勢夸兩句好,可他說:“兄弟,這是作品,這是一年只能做十集的,你把他做成了周播節目,了不起!”我愛聽這樣的評價,我和我們年輕的編導說,你們干的是作品,別拿著當個活兒干,別想著編一集掙幾千塊錢,咱們要對藝術負責,要對自己的良心負責。 我學會了,懂了,也認了,一個人學著干點寂寞但有意義的事情,別天天想著干點什么來換點什么,別天天想著取悅誰,討誰高興。

已經兩夜了,我睡不著。我忽然覺得一個人死了,可能只是一個說法,可能他換了個活法。陳虻一定還在我們旁邊,我們看不見他的身影,聽不到他的笑聲和說話聲。他不用吃飯,只是悄悄地盯著我們,看我們做人與做事。你做錯了,他也不會怪你,他等著你良心發現和懺悔,那樣你會收獲更大。

我只想用干凈來形容他

敬一丹

我一直佩服業務領袖,佩服那種具有船長氣質的人。陳虻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本人是那樣一個干凈而浪漫的人,對人的態度、對人

的眼神,都讓人覺得干凈。他做的事,無論動機還是方式都是干凈的。有才華的人很多,有才華又干凈的人很少。這兩種氣質混雜在一起,很動人。在我心里他是知識分子。不是念過大學就能稱為知識分子的,有的人就是拿到博士學位也不算知識分子。

我特別喜歡他的眼神。那種干干凈凈,像兄弟姐妹那樣,又透著聰明,讓人很有信任感的眼神。

為電視而狂

水均益

陳虻是我們這個團隊標志性的人物,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精神。

我們是同一年到評論部的,一晃15年了?!稏|方時空》初創的年代,真的是一個充滿激情、才華,甚至是有點狂妄的年代?!稏|方時空》的成功離不開每一個子欄目,當然更離不開《生活空間》。陳虻是非??駸岬募o錄片推崇者,追求非常民生的、非常純粹的、真實記錄生活的那樣一種表達。他講話、看片子或是評論片子,既充滿激情,又具有哲理。我們都非常佩服他,心悅誠服。

那個時候我們天天比著干。陳虻組里的《生活空間》有好東西了,那不行,我們《焦點時刻》就得往外沖,就得曝光監督,《東方之子》就得提供人生精華。我們整天都有一種開創者的自豪和熱情。

我也得過胃病,胃跟心情跟情緒關聯特別大。陳虻又不喝酒,就抽個煙,按說不至于發展到胃癌。這跟他長久以來的郁結有關系。

他第一次出院后,我跟他有過一兩次比較長的交談。我感覺他心里不太痛快,有委屈。有很多事情對他也確實不公平,包括他干的這些工作。他實際上是一個業務人才,你把他扔去做片子,絕對好手??赡芤彩鞘艿街匾?,讓他做行政領導,他一天到晚審片子,太疲勞了。他是做紀錄片出身,就特別熱衷于審《社會紀錄》、《紀事》這些欄目。我下班時經??吹剿谀莾簩徠?,房間里圍著一堆人,小青年、新來的編導,豎著耳朵,畢恭畢敬聽他論道,聲音很大,隔著樓道你都能聽見。他侃侃而談,眉飛色舞,一個10分鐘的片子他能說一個小時,基本沒有停頓。

我們最后一次長談是他這次住院前,談了兩三個小時,非常真誠投機。我們兩個中年人,像懵懂的少年一樣,在那兒談人生,談理想,談逝去的歲月,也談到了生死。到這個年紀,死亡會近距離地發生在我們身邊,發生在我們的親人、朋友身上,人對生死的這種思考變得更加具體了。

有時候不太愿意談,或者不太敢談,可是同齡人坐在一塊兒談一談,有時也是一種鼓勵、一種安慰。我們聊得挺投機,我覺得他是一個很坦率的人,聰明、敏感,他對待死亡的態度非常坦然。

我勸過他,身體已經發出預警信號了,你得換一個活法!首先要把這種非常強的競爭心態往下平一平,其次是飲食、煙酒這些東西都要控制了。他不怎么喝酒,煙癮很大。他還真是有毅力,后來基本上就不怎么抽了。但生活還是沒有規律,有時候晚上八九點鐘了,才跑到食堂吃兩口。

陳虻對電視非常非常執著。他是為電視而生,為電視而狂,可能也是為電視而走。他的很多想法沒實現,走得不愉快,是個悲劇人物。離開那天,時而昏迷時而清醒的交替中,他對一直照看他的好朋友、《社會紀錄》的制片人李倫說了一句:“話語空間?!崩顐惛嬖V我的時候,我心里就像涌起滔天巨浪,一下就被打蒙了。他病了兩年了,怎么最后還想著這樣一句話。

一想到他走了,我心里就涼涼的。突然間身邊的戰友倒了一個,讓人害怕深想這意味著什么。這是你不愿意,不相信,甚至不敢去面對的東西。跟一個朋友打電話,其實他跟陳虻并沒有多么熟,但說著說著,一個大男人就在電話里泣不成聲了。

我們的痛苦和感傷不僅僅因為失去了這樣一個好哥們兒、好同事、好朋友,而是他的離去,忽然把生活叫停,讓我們停下來追憶。怎么說呢,就感覺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也遠去了。

他是一個寂寞的聰明人

白巖松

那天晚上我趕到醫院的時候,我猜我的表情既不是哭也不是笑,但可能更像笑。一路上我都覺得荒唐,時代、生命、別的什么……

他太寂寞了。以前我當制片人的時候,每個月都會把我喜歡的書、讀過的書選個兩三本給組里的人買,也會留幾本給他。每次他都會跟我交流,他一直在看。后來我辭去制片人的職務,他常跟我開玩笑:“哎,怎么不送書了?”我一笑。其實后來我挺后悔的。他要的是書嗎?我這幾天一直在想他跟我說話時的表情。那是一個非常寂寞的靈魂,他希望交流,他有太多的想法了。

你想想,他能夠讓《生活空間》橫空出世。1998年5月1日的《讀書》雜志,第一篇文章就是講《生活空間》的,當時給了我們很大的振奮。突然你看到電視除了娛樂功能、影響力外,還有社會和文化的價值?!稏|方時空》之前,電視是有收視率、有影響力的,但很少會贏得這么大的尊重?,F在回頭看,那個時代當然值得懷念。有的時候我跟他們開玩笑:“可能那個時候是不正常的,現在才是正常的。我們很慶幸趕上過一段不正常的時候?!?/p>

我在這個院里跟他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你怎么還沒吃飯??!”我經常見到他中午一兩點了還在那兒跟人家講節目。我就著急,“你怎么還不吃???”偶爾,中午兩三點了,在食堂看到他,永遠坐角落那張桌子,吃一盤餃子,周圍有一堆人。他是愛思考的人,講話非常有趣,任何時候都精彩而絕無重復。拿錄音筆錄下,整理出來,就是一篇好文章。

一直和陳虻較勁

柴靜

這是八年來,我第一次與他如此親近。很久以前,陳虻對我說過,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沒有了記憶,或者沒有人來印證你的記憶,那等于死亡。

2000年,我第一次與陳虻見面時,他坐我對面,翹著二郎腿,我也翹著?!澳銓π侣劯信d趣的是什么?”“新聞當中的人?!笨赡苁沁@一句,讓他最終接受了我,但就從這一天開始,我跟陳虻開始了無休止的較勁?!安还苣愕搅耸裁锤叨?,你都是一只網球,我就是球拍,我永遠都比你高出一毫米?!彼詈笳f。

他待人律已的嚴苛誰都知道,我剛做新聞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懵的,他在南院吃飯,大家從電視上正好看見我的節目,他立刻打電話給我:“有人說,這樣的人還是陳虻招的???你可別讓我丟臉?!焙髞硭次业拇_很吃力,每天在工作上花很長時間想著怎么問,但是連自信也沒了,倒是對我耐心點了:“你得找到你的欲望?!薄拔也恢涝趺凑?!”他說:“你要忘掉自己,才能找到欲望?!蔽覕Q巴著:“怎么才能忘掉自己?”“你回家問你的父母, 你每天做的新聞,他們感不感興趣,他們想知道什么?他們的未知就是你的起點?!彼囊馑际亲屛一氐匠WR中去,別一坐在主持臺上就不是人了。

我真是一期一期問我媽和妹妹,后來直到我去了現場,塵土滿面坐在地震的廢墟上采訪災民,新聞像一盆水從頭澆下, 我才理解了他說的“ 忘我”和“欲望”是什么。

我曾經問他:“做節目什么最重要?”“邏輯?!边壿嬘惺裁戳瞬黄??我在心里翻白眼?!澳阏J識事物的方法又單

猜你喜歡
生活空間遺體
空間生產:移動短視頻空間生產實踐探析
智己AIRO 流動的藝術品
中緬邊境城鎮緬甸籍人員生計方式與生活空間
各界群眾參加陳忠實遺體告別儀式
年年有魚
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淺談教育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法航29具遇難者遺體被打撈
表錯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