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大學生當村官”的思考

2009-04-08 08:37焦艷茹
西部大開發·中旬刊 2009年10期
關鍵詞:村官政策農村

焦艷茹

摘要:“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實施對于提高農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促進城鄉人才的合理流動,擴太大學生就業渠道,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大意叉和實踐價值。然而在操作和實踐過程中,他們缺乏經驗,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主要是由于政策制定不明細,選拔機制、保障機制、培訓機制等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完善大學生村官政策就要明確政策制定,完善培訓機制、選拔機制和保障機制。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新農村建設政策

一、“大學生村官”政策解讀

1政策回顧

大學生村官,是近兩年比較關注的詞匯,并引發了人們的討論和思考。但是,這個政策從部分地區試行到具體在全國推行,也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階段,大學生村官政策在中國的實施,符合中國的實際國情。1995年,江蘇省率先開始招聘大學生擔任農村基層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學生村官計劃”。2000年3月,廣州市天河區公開招聘52名大學生村官。從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遼寧、貴州、陜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肅、寧夏、內蒙古、云南等省市區先后啟動“大學生村官計劃”。截至2008年2月底,全國共有28個省市區啟動“大學生村官計劃”,其中17個省市區啟動了“村村有大學生村官計劃”。經中央同意,中組部等有關部門決定,從2008年開始,用5年時間招聘10萬名至20萬名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大學生村官工作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2必要性分析

有人認為,村官必須熟悉農村工作,對農民的疾苦有相當多的了解,對農村的發展,有足夠的構思,能夠被村民所信賴。而大學生往往不具備這些條件,所以選拔大學生當村官并不可取。

表面上來看,這樣的觀點似乎合情合理,但卻失之偏頗。固然,大學生有諸如不熟悉農村工作之類的不足,但是從農村現實的需要來看,選拔大學生當村官將是必然的趨勢。

首先,選拔大學生當村官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需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多轉移向城市,留在農村的青壯年越來越少。同時,由于農村基層組織職能弱化、人們的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化等原因,農村基層組織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尷尬,急需新鮮血液來補充。就中國的基本情況來看,全國廣大農村村干部中,年齡老齡化嚴重,村內主要領導人年齡超過40歲的比例超過了50%,有正式大專院校教育背景的更是少之又少,村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專業結構都遠遠不能滿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踐需要。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國部分地區也采取過一些措施,比如開展了“雙強”(帶頭致富能力強、帶民共富能力強)村干部隊伍建設、村干部”兩推一選”、選派大學生當村官等一系列活動,都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從長遠來看,只有選拔大學生當村官是村干部隊伍建設的源頭活水,可以比較圓滿地解決村干部來源匱乏的難題。

其次,選拔大學生當村官是拓展選人用人渠道的需要。長期以來,村級組織都是培養鍛煉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的重要陣地,有很多干部就是從村干部的崗位上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村官由于年紀輕、文化層次高,悟性好、接受能力比較強,經過農村工作艱苦環境、復雜矛盾的磨練,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掌握的文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成長為適應發展需要的現代農村干部,可以說是一支拉得出、打得響的隊伍。由于出色的表現和較強的適應能力以及對農村情況的熟悉,一些機關和事業單位(主要是鄉鎮一級)在補充人員的時候,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這些大學生村官。而從較早實行這一政策的江蘇省的大學生村官中,幾乎一半人進入鄉鎮機關和事業單位。大學生村官已經成為鄉鎮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儲備干部資源的一種重要手段。

再次,選拔大學生當村官是解決社會就業矛盾的需要。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兩年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在70%左右,這就意味著每年還有近60萬畢業生未能在當年就業。與此同時,廣大農村迫切需要各類建設人才,到處拋出橄欖枝卻無人問津。在這樣的背景下,選拔大學生村官不但可以緩解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而且可以樹立大學生就業的新觀念,逐漸把大學生就業的眼光引向廣闊的農村舞臺,為解決當前的社會就業矛盾開辟一條新路。

二、對“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幾點思考

1“大學生村官”應為理性下的選擇。

在當前嚴酷就業環境下,大學生村官似乎已成為學生的現實選擇。這種選擇也許是出于充滿激情的沖動,但更多的只是權宜之計,是退而求其次的無奈選擇。相對優厚的待遇和一系列優惠政策使有限的職位成為“香餑餑”,各種專業的畢業生爭相參與到競爭中去。然而,在真正投身農村之后,很多大學生就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他們普遍認為農村工作中人際關系太復雜,在工作中提出的建議不能被接受,覺得自己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同時,農村文化水平的相對匱乏使他們頗感精神上的孤獨。他們中很多人,在釋放完激情后,帶著所期望的優待政策重新踏上城市的旅途,尋找真正想要的生活。

由此不難看出,”大學生村官”們的迷茫,最主要的是價值判斷上的問題。他們當中眾多人的選擇,并不是出自內心價值的驅動、不是出自對農村的熱愛和責任,而是受到服務期滿后能夠享受到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吸引和誘惑。如果在最初選擇時能理性一些,更多地注重自身的興趣和愛好,注重價值需求,而不是隨波逐流、迫名圖利,或許能夠避免不適和迷茫,對社會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力資源浪費。

而對于大學生村官的選擇上,外界人士和部門也同樣存在著一些曲解,有些人片面的認為找到了化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新平臺。那么實際情況果真像他們認為的那樣嗎,我們看一組數據,據統計,全國共有行政村約68萬個,而近五年(2005年至2009年)大學生畢業人數總計為2500萬左右,即使按“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配備,也只能解決其中的2.7%,可謂杯水車薪。

因此,大學村官,不管是個人還是招聘主體地方政府部門,都需要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使大學生村官真正能發揮出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2大學生村官遭遇身份之惑。

作為一項新政策,“大學生村官”在法律層面與現實層面都遇到了困難。首先,在法律層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到農村當村官的大學生不是本村村民,在村委會選舉中不能擔任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委員?;诜梢幎ǖ倪@一限制,一般來說,這些大學生村官只在農村擔任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助理,支部副書記,而村委會“主任助理”一職則引起許多人質疑,因為村委會組織法沒有這一職位的規定。根據依法自治原則,“主任助理”名不正言不順。其次,在現實層面,村民往往缺乏對大學生村官的身份認同。在多數村民看來,大學生村官是“飛鴿牌”干部,“上任”時間較短,而且大多兩三年就可能離開,給予他們實權不利于相關工作的開展。

因此,大學生服務農村多是以“助理”相待卻并沒有實權,每天的工作也就集中在為領導打打字、寫寫報告,教領導使用電腦,幫辦公室整理整理文件、檔案這樣一些瑣碎之事上,這樣其實并沒有在實質上推進農村建設的進程。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建立一種長期的激勵機制,使大學生真正能長期投身于農村建設中去,不僅要使村村有大學生,而且更要使村村有參與本村政治組織建設的大學生。

3“大學生村官”計劃的決策之困。

首先,缺乏對政策適用性的正確認識?!按髮W生村官”計劃是中央的導向性政策,地方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行,慎重對待,并靈活制定相應的政策。個別地方政府把它當作一種政績工程,不顧自身條件,盲目實施,把大學生村官當擺設,不僅浪費了大量財力物力,而且由于承諾不能落實受到質疑。其次,決策方案不健全。大學生村官計劃本來是讓大學生做村官,但是有一些地方,大學生掛職還沒有結束,領導卻將其調到別的崗位。另外,一些政策制定者沒有充分考慮大學生期滿后的安置問題,制定出的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和切實可行性。比如,一些地方規定選擇“村官”的大學生可以轉入公務員體制。但該規定本身就與最新的公務員法相沖突。

三、做好大學生村官的政策獻言

第一,建立健全大學生村官權利保障制度。要保證大學生村官職位的穩定,確保他們在掛職期間職位不會出現變更。通過繼續完善轉移支付體制,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規范轉移支付的程序,同時也需要完善各級政府按比例承擔大學生村官工資福利的有關政策,提高大學生的物質待遇,政府也要制定優惠政策,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第二,完善大學生村官的選拔和任用機制。完善的選拔體制,耍有合理化和科學化的選拔標準,不能帶有歧視性要求,又要保障選拔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選拔要以“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通過嚴肅、嚴格的程序,選出真才實學的優秀大學生到基層服務,以保證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要加強選拔過程的透明度,向公民公開選拔流程、經過和結果,加強群眾和媒體的監督。另外,各級政府應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不能只讓大學生們停留在配角和附屬地位,要重視對他們的培養,使其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第三,建立健全大學生村官的后續政策。對大學生掛職期滿后要有通盤考慮,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將會嚴重挫傷大學生村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北京市的經驗值得借鑒。北京市規定3年合同期滿后,如果工作需要,且本人愿意,可以續簽合同,繼續留在村里工作;如果本人希望到其他地方發展,也可以自愿進入人才市場自主擇業。

第四,娶加強對大學生村官任用的監督評價。一是分期評估,循序漸進。大學生融八到基層實踐工作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應該在其工作的適應前期、成熟中期及其發展后期進行相應的效績評估監督。二是注重過程和成果的綜合考評。一套完備的評估體系不僅只是重視其計劃實施的結果,也包括在其具體工作過程中根據計劃實施中存在的缺點或錯誤,適時改進,不斷充實和完善。因此,“大學生村官計劃”在各地實行過程中,地方政府應根據各自實施的情況。對原有的政策措施作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三是政策透明,群眾監督。大學生村官的工作應從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并積極傾聽和采納群眾的建議和意見。堅持以群眾的監督評估為客觀標準,實現政策的透明化、公開化和科學化。

猜你喜歡
村官政策農村
“三提高”“兩保障”: “雙減”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國出臺三孩政策
股指沖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監管者的責任哪里去了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我只是個村官
鄂倫春自治旗完善管育機制,搭建創業載體,助推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