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拓創新,再接再厲,努力推進縣域教育現代化發展

2009-04-08 08:37劉荃信梁朝陽呂銀芳
西部大開發·中旬刊 2009年10期
關鍵詞:縣域全縣教研

劉荃信 梁朝陽 呂銀芳

摘要:陜西省第一個教育強縣——眉縣,他們不居功。不驕傲,再接再厲,不斷開創縣域教育持續發展的新局面。努力向更高的教育發展目標——縣域教育現代化邁進。其經驗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關鍵詞:開拓創新努力推進縣城教育現代化

眉縣始終堅持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更加突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政府行為落實到位,薄弱學校改造和學校布局調整進展快,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學設施配置水準較高:現代技術教育發展快,教育信息化程度高;“兩基”鞏固提高成效顯著;教育管理規范,教育質量繼續連年攀升;教育科研網絡體系健全,教育創新成效顯著;職業教育發展迅猛,各類教育基本做到均衡發展,教育為經濟社會服務的功能得到較好發揮。眉縣正在向縣域教育現代化邁進,并取得顯著成效。

一、基本情況

眉縣總面積863平方公里,轄9鎮1鄉,123個行政村,兩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0.55萬。2006年,全縣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4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48.5元。全縣現有中小學133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職業高中3所,初級中學13所,小學114所;縣辦幼兒園1所。全縣學校在校學生57021人,其中小學21648人,初中18761人,職業中學7240人,普通高中9372人。全縣教職工3492人。全縣有農技校133所,其中鄉鎮10所,村級123所,有農技校專兼職教師326人。

教育強縣命名幾年來,眉縣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教育事業擺在突出位置優先發展,縣第十四次黨代會確立了“科教立本”的興縣戰略,提出了創建西部教育強縣、實現縣域教育現代化的奮斗目標,繼續堅持教育創新,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調整教育結構和中小學校點布局,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努力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擴大職業教育規模,加快高中教育和學前三年教育的普及步伐,不斷提高教師素質,狠抓教學管理和教育科研,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縣教育基礎設施顯著改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加強,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教育整體水平明顯提升,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質量多年來一直處于全省前列。2004年以來,先后接待全國各地縣級以上考察團體300多個,2300余人次,教育部部長周濟連續三次來眉縣視察、調研。2005年6月,眉縣承擔了教育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聯合召開的“全國縣級職教中心發展與改革現場會”唯一參觀現場并作了經驗介紹。2007年5月,眉縣作為陜西省“兩基”工作代表縣之一,接受了國家對我省的“兩基”工作驗收,得到國家“兩基”督導檢查組好評。

二、做法及成效

1、突出教育優先發展地位,適度超前確立教育發展目標。

獲得教育強縣稱號之后,眉縣把教育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優先發展。把”科教立本”放在興縣富民四大戰略首位,提出了“創建西部教育強縣,實現眉縣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目標,明確提出了“建設西部教育強縣。實現縣域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和“超前性思考、創造性工作,搶抓新機遇,謀求新發展,實現新跨越”的工作要求。確立了以創建現代化學校為抓手,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工作思路,先后制定出臺了《眉縣教育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眉縣中小學布局調整五年規劃>、《眉縣創建教育現代化學校實施意見>等文件,堅持把教育工作列為縣、鄉政府任期目標,作為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縣人大和縣政協對教育工作督查視察等,切實保障了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截止2006年底,全縣共創建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1所,省級標準化高中2所、示范初中3所、示范小學3所、示范農技校6所、教育強鎮6個,省級教育強鎮已占鄉鎮數的60%。大幅度提高了全縣中小學辦學層次和水平。

2、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推動各類教育均衡協調發展。

一是合理調整中小學校布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眉縣制定了《眉縣中小學布局調整實施規劃》。2003年以來,全縣已撤并小學42所。計劃到“十一五”末,全縣保留80所小學,達到1個鄉鎮1所初中。

二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優化中等教育結構。眉縣采取多種措施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學校招生數逐年增長,已達到與普通高中大體相當,縣域中等教育結構基本合理。

三是堅持農科教結合,大面積提高公民素質。眉縣積極實施”一網兩工程”,充分發揮以縣職教中心為龍頭的大職教網絡體系作用,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培訓活動。2004年以來,采用公辦民辦結合、長班短班結合、技術培訓與項目推廣結合等形式,對全縣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職工和農民進行科技文化培訓。全縣共培訓干部、職工7241人次,每年培訓農民5萬多人次,勞務輸出7萬多人次。

3、狠抓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眉縣狠抓新課改,出臺了《眉縣中小學素質教育實施方案》和《評估指標體系》??h教育局、縣政府教育督導室、縣教學研究室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堅持開展創新成果展示活動,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深入貫徹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積極開展體育、藝術、勞科技教育,全縣學生整體素質不斷得到提高。教育質量穩步攀升。4年間,共為高等院校輸送新生1.2萬名,向社會輸送職業學校畢業生6000多名。

4、強化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眉縣認真落實上級有關政策規定,對校長、教師全部實行了教育行政部門歸口管理,全面實行了校長、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和崗位聘任制,逐步清退了代課教師,優化了教師結構。建立完善了以校本培訓為主的校長、教師培訓機制,實施了“1256”(即培養100名學科帶頭人、200名教學能手、500名骨干、600名教學新秀)和“雙高雙名”(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高素質的教育教學管理隊伍,地方名師和名校長群體)教師培養工程。全縣已擁有國家、省、市級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校長32名,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教學能手、教學新秀668名。

5、堅持教育創新,積極推進縣域教育現代化。

一是以生態創生教育理念推動縣域教育現代化。眉縣立足教育思想現代化,全面探索教育生態資源的優化整合策略和農村教育適度超前發展的途徑,于2001年啟動: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生態刨生模式教育研究。經過數年的成功探索實踐,已基本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創生教育模式,全面推動了眉縣教育改革的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推動了縣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先后出版《生態創生模式教育研究》、《縣域教育資源開發與生態創生模式教育實踐研究》等4部專著,發表論文(市級以上)362篇,教研經驗在全省推廣。眉縣被確立為國家級課題基地縣、全國校本教研制度建設基地縣。

二是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眉縣積極實施了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戰略,狠抓教育手段現代化。2004年以來,眉縣投入2670多萬元進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裝備建設,開展全員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技能培訓,通過“信息技術應用年”等活動強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

應用,已有近70%的教師取得信息技術等級培訓臺格證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率達50%以上。全縣中小學信息技術課開設率100%。提前5年實現了教育部提出的在中西部地區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有力地加快了縣域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三是以創建現代化學校為抓手,穩步推進縣域教育現代化。眉縣制定了(眉縣創建教育現代化學校實施意見》和《眉縣現代化學校評估標準》,從2005年開始培植苗子,指導創建,現已初顯成效。全縣中小學辦學條件大幅度提升,學校建設呈現園林化、生態化趨勢,管理日趨規范科學,學?,F代化氣息愈來愈濃。目前,已有槐芽中學、縣職教中心等學校申報驗收。

三、幾點啟示

1、領導重視,政府部門協作是縣域教育發展的前提

領導重視是一切事業發展的前提條件。在獲得教育強縣稱號之后,眉縣縣委、縣政府把教育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優先發展,及時明確提出了”建設西部教育強縣,實現縣域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和“超前性思考、創造性工作,搶抓新機遇,謀求新發展,實現新跨越”的工作要求,確立了以創建現代化學校為抓手,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工作思路,先后制定出臺了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和要求。實行縣政府領導下,實行教育局牽頭,財政、科技、建設、農業、水電、公安、文化、衛生等政府部門統籌協調機制,分工負責,積極配合,全力以赴,提升縣域教育發展水平。堅持把教育工作列為縣、鄉政府任期目標,作為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縣人大和縣政協對教育工作督查視察等,切實保障了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這一切都說明,領導的重視程度和政府部門協作的程度決定著縣域教育發展的速度極水平。

2、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加強教育經費的科學使用和管理是縣域教育發展的基本保證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充足的教育經費加上有效的使用和科學的管理,使縣域教育維系、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保證。眉縣是農業經濟縣,地方經濟發展有限的情況下,優先對教育加大投八力度,為其縣域教育邁上新臺階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證。2004~r---2006年,眉縣地方財政經常性收八分別為3550萬元、3828萬元、4003萬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0 3%、7.8%、4 6%。預算內教育撥款分別為4799萬元、5979萬元、6599萬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3.8%、24.6%、10.4%;三年生均教育事業費,小學分別為737元、906元、1050元。初中分別為679元、926元、1144元,均逐年增長;全-縣新增財力分別為874萬元、2165萬元、1146萬元,用于教育分別為583萬元、1 1 80萬元、620萬元,達到了20%以上用于教育的政策要求;三年應征城市教育費附加按照實際征收額足撥付教育。

r

3、“三教統籌”協調發展是教育為縣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2004年以來,眉縣多方籌措資金2200多萬元,為職業學校新建樓房4棟,新建實習實訓室侶個,添置數控機床等內部設施1000多萬元??h職教中心為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國家重點建設示范性職業學校、陜西省緊缺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陜西省職教興農示范校,開設旅游、計算機應用、機械類等16個專業,其中,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數控技術、計算機、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為省級骨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三年均為100%。

眉縣不斷健全完善以職教中心為龍頭的“一中心(縣職教中心)、九分校(縣級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辦的9個職成教育學校、培訓機構)、一個興農基地(金果園藝場)”的大職教網絡,充分發揮其管理、教育、培訓l、技術推廣、社會服務和勞務輸出等為農服務功能。2004年以來,共開展干部職工、村委會主任、農技員和未升學初中畢業生等各類培訓11 196人次。眉縣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的做法得到國務院的重視和肯定,2006年11月,縣職教中心校長高軍民應邀參加了溫家寶總理召開的國務院職業教育座談會。從而提高了當地勞動力的素質,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4、信息技術教育是縣域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翅膀

眉縣全面實施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覆蓋面達100%??h上基本建起了教育信息中心,全縣所有初中都擁有電子備課室、計算機網絡教室和多媒體教室。高中學校均建起了規范的交互式校園網,所有中學均連通互聯網,全部擁有能基本滿足教學需要的軟件信息庫。1所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計算機網絡信息站示范校,2所學校被確定為省級信息技術教育實驗校,6所學校列入省級朝陽計劃項目?!,F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天網、地網、英特網,為農村及偏遠地方提供了最新最前沿的教育信息資源,使農村學校師生享受到與城市學校師生基本同等的教育信息資源,是農村教育騰飛的翅膀。

5、校本教研是提高縣域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眉縣教育質量逐年攀升得力于眉縣教育科研工作的大發展,眉縣把校本教研網絡建設作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大力推廣優秀教研成果,從而總體提高了縣域教育質量。他們以縣教學研究室和教育信息中心牽頭,全縣組建了“三級兩類”教研隊伍,構建了覆蓋全縣的“三區四級”聯片互動教研網絡,堅持“研訓、研修、研習齊創新,學校、教師、學生同成長”的校本教研策略,打造區域課題研究集團,突顯縣域生態化教育科研特色,形成了校校有實驗,教師人人有課題的教育科研格局。2004年以來,眉縣先后承擔國家級課題7個,省級22個,市級19個,30%以上的教師承擔有縣級及其以上教研課題。全縣教師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教研論文1400余篇。眉縣被教育部確立為全國“以校為本教研制度建設基地縣”,基礎教育科研工作經驗多次在國、省會議上交流推廣,縣教研室被評為陜西省先進教研室、全國科技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和全國目標教學研究管理先進單位。以研究開發教育要素,提升教育素質,實現縣域教育自主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刨生模式教育研究”成果得到專家的肯定和贊賞。研究制定的《眉縣創建教育現代化學校實施意見》和《眉縣現代化學校評估標準》,聚集了教育思想現代化、師資隊伍現代化、辦學條件現代化。教育管理現代化、教學體系現代化和教育水平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和創造性,促使眉縣教育跨上了新的發展臺階。

猜你喜歡
縣域全縣教研
論提升縣域環境質量的現狀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體環境的縣域媒體技術創新
縣域高中文科數學生態課堂的“三味”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問題指向:學校教研品質提升的實踐轉向——以福建省尤溪縣教研實踐為例
四十年巨變數字看發展
關注教研活動提升教研能力
國家十項舉措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
金沙縣召開2014年全縣關工委工作推進會
妙筆生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