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寫浮華背后落定的塵埃

2009-04-19 03:43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09年6期

張 春

回顧30年來的小小說發展歷程,城市敘事作品異軍突起,大有趕超鄉土小小說之勢,雖然研究者介入頗少,但繁榮景象耐人尋味。爬梳小小說城市敘事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作品不僅書寫著城里人之間的日常故事或是某些城里人回望鄉土的尋根情懷,同時還觀照著與城市保持若即若離的“進城鄉下人”的生活狀態、人生理想與價值追求。究其根本,乃在于小小說作家們充分意識到,“城市”并非城鎮居民的城市,而是屬于整個社會大眾。因此,小小說城市敘事里的時空范疇是“存在于城市”,主人公乃是“正存在或曾經存在于城市中的人”。

其實,小小說的城市敘事,重點關注著城里人的三種現實狀態,即不斷拼搏、不停煩惱和不時搖擺。當然這三種狀態又對應著三種城市觀:第一種認為城市是一所可以永遠相伴的幸福之都,第二種認為城市是一所搖搖欲墜的失衡之都,第三種認為城市是一所難以把握的游離之都。不論是人們所認為的哪一種解釋,小小說作家“所指向的往往都是關于人的生存的最根本問題,這里既有關于自我認識的追問,也有關于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思考,還有關于人的處境的探索”,暗示著每個都市中人,對“城市”這一生存背景的復雜體驗,以及傳達出如何在城市中真正實現自我的獨特意蘊。

一、幸福之都:“幸福在自己手心里”

“城市標志著一種更高的物質文明,一種更高的生活層面,充滿著誘人的氣息和無限的欲望”。能夠在繁華都市里立足并快樂生活是大多數人的奮斗目標。為了使身心真正地駛向幸福海洋,人們有的忍辱負重不斷拼搏,有的感悟真情享受日常,有的懷揣希望不折不饒。所有這些都正面傳達出一份讓人感動的豁朗精神,切實地凸顯著鮮活城市變遷中個人理想的實現軌跡。

夢想的實現需要拼搏,沒有拼搏,理想終究會是空中樓閣。小小說作品表現主人公的拼搏,主要集中于兩類群體:一類是城鄉二元對立解構后的“進城鄉下人”群體。他們背井離鄉來到期望中的城市,在度過了短暫的不適之后,終于在城市里如魚得水。如沈祖連《美人魚飯店》里的“美人魚”,堅守自身卻又不失聰明;司玉笙《高等教育》里的強,踏實做事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吳富明《感謝父親》里的水生,通過努力獲得廠方贊許。另一類是20世紀90年代機構改革后下崗的國企職工。如金光《王發開店》里的王發,下崗后終于從米皮店子里學到了做生意的竅門;劉建超《中鋒》里的大祝,在賣菜的妻子的鼓勵下通過販菜發財完成了組建籃球隊的多年夙愿。但無論是關注哪一類群體,作品的意旨都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對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給予贊賞,對不斷拼搏獲得的幸福給予宣揚,對符合道德的個人理想實現路徑與符合發展規律的城市現代化進程給予充分肯定。

眾所周知,真正的幸福不應該只看重于結果,而更應當注重享受其追求過程。鐵凝《長街短夢》里的同學面對老人的求助,明白了人生于世的價值;陳建功《天道》里丁囡囡“紅衛兵奶奶”脾性的轉變,暗示人生之路將會因豁達越走越寬;畢淑敏《紫色人形》里燒傷住院的年輕夫婦,疼痛過程中保持的一份淡定顯示著真愛;劉心武《第八棵饅頭柳》里通過夫妻分別后的牽掛,表現無聲勝有聲的默默溫情;楊曉敏《限度》里軍人與姑娘在電車上的一次風波,表達出陌生人之間學會忍讓那將會是別樣的大度;賈大山《蓮池老人》里看管鐘樓的楊蓮池不理外界的紛紜,透露出一份難得的淡定;鄧洪衛《初戀》里秦皮聽了妻子小蘇醉酒后的道白,明曉了身邊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夢想的實現又需要在追求過程中隨時點燃希望,沒有希望作支撐,追求與拼搏或將成為無源之水。許行《白雪雕像》里的男人,為了不使自己的咳嗽聲影響兒子做作業,天寒地凍地躲在屋外,寄予了對子女和家庭的無限希望;安勇《花匠老丁》里失去雙腿的老丁還苦心經營著花圃,秋風中搖曳的花朵延續著他的夢;凌鼎年《再年輕一次》里礦長陶也明喪妻后耳聞自己與手下黃杏紅的謠言,既有無奈又有著某些憧憬;李世民《幸福倒計時》里塑造了民工三元們艱辛的幸福,暗示著他們掙錢回家的希望能夠成真;歐湘林在《沒有約會的初戀》里詩意地為我們傳達出一份真愛的幸?!@或許就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至愛境界,隱喻著人生歷程中彼此呵護是世俗男女能夠長久幸福的法寶,同時也蘊藉著幸福之都里對愛拼才會贏的人們的默默祝福。

當然,情節相對簡單的小小說,關于城市幸福的表達,永遠不可能像中長篇小說那樣盡情鋪陳,但就是一個很小的故事內核,一些簡單的細節刻畫,都預示正在城市放飛夢想的人們,如果緊緊拽住希望之索,都終將收獲屬于自己的幸福。而在收獲幸福的過程中,關于城市形象的感悟,自然也就覺得親切與可愛,奮斗之都自然也就成為了幸福之都。,

二、失衡之都:“失衡在人性根底處”

現代化都市奠基著人們幸福生活的同時,也給人們精神價值的拷問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每一個人在城市都有不同的際遇,對城市有著不同的體驗和印象”。因此,如何使自己在世態生活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的有機結合,值得每個人認真思考?!爱敶鐣赖聽顩r和社會風氣的惡性轉變,也是小小說所關注的焦點”,因此,面對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失衡現象,小小說作家們沒有回避,而是在作品中重點關注三個方面,即揭露世態炎涼、拷問內在靈魂和探尋丑惡本原,并發出了失衡之源到底是來自于城市本身還是人本身的追問。

對世間“真”情是否有虛假這一問題,很多作家都給予了肯定而無奈的回答。不論是聶鑫森《珠光寶氣》里因渴望黃昏之戀而墜入感情圈套的北闕云,還是白小易《客廳里的爆炸》中面對朋友家突然爆炸的暖瓶說是自己過錯的父女,抑或是寇云峰《小葉》里隨意答應給小葉做介紹而耽擱了姑娘青春的汪廠長,都著實讓人可氣可嘆。類似凸現著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虛假的還有劉建超《朋友,你在哪里》中不見面時熱情高漲,真正要見面了卻東躲西藏的朋友;李永康《老板不知道的》里責罵“我”的一片忠心,對那些內外不一的主管卻給予重任的老板;滕剛《姓名》里被朋友邀去參加宴會卻自始至終扮演著端茶遞水角色的張三;等等。

如果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都能經??絾栕约旱撵`魂,那么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美好。然而現實生活并非如此,許多人學會了自私和偽裝。梁曉聲在《大兵》里通過暴風雪中大兵的犧牲拷問著客車上的每個人;劉國芳在《黑蝴蝶》里拷問著諸多花心的男人,一旦妻離子散后也許人生將不能回首;陳敏在《失去記憶的日子》里描述了白小凡失憶與記憶中的苦惱,昭示煩惱其實都來自內心的防備;羅治臺在《裸行記》里通過選擇裸行來討薪的阿發,周游一圈的經歷暗示世態炎涼。如果每個人都能時刻拷問自己的言行,那么也就不會出現沈祖連《著名歌手》常弘那樣得不到觀眾認可的情形、吳金良《船工》里王四那樣的

尷尬、劉衛平《愛情測謊儀》里蘇淺月通過測謊儀測出真正的痛苦、龍會吟《谷雨茶》里精明過頭的林景未來的迷茫、劉吾?!犊赡堋防飪鹤尤舾商幨酪巹t的尷尬、楊蔚然《好使的槍》里蒙太奇手法營造下龍總致命的囂張、湯國基《官相》里“我”因長得胖被家鄉人誤認為做了大官的無奈。

霍桑關于人性有過這樣一句話:人的本性中決無行善或作惡的所謂堅定不移的決心,除非在斷頭臺上??梢娙诵缘纳苹驉焊緹o須宣揚或者遮掩,日常行為的展示足以讓人看出其內心的真假。張記書在《棋道》里剖析了老謀深算的小Y對殘疾姑娘的所有好感僅僅因為她是縣長的女兒;劉國芳在《又見麥子》里探究了作為二奶后的麥子從此找不到自己的彷徨;司玉笙在《書法家》里刻畫了高局長只會簽“同意”二字的官僚作風;周波在《頭條新聞》里抨擊了深悉炒作新聞的“我”和善于在領導面前表演的縣長……昌松橋在《迷人的?!防锝衣读四承┗鶎痈刹康目鄲?;蔣文鋒在《挨打》里道出了為官者不為民做主的可憐下場;李性亮在《剪彩》里刻畫了某些官僚的腐??;鄒當榮在《火車上的旅客》里刻畫了作為旅行者的眾生相;莫美在《提案》里道出了某些基層組織不健全帶來的悲哀;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如非魚在《荒》里通過民對城市的希望與毀滅,解釋了城市諸多問題的真正原因在于人性根底的某些丑惡。

欲望都市的喧囂與浮華配合著都市人失衡心態的盡情演繹,張牙舞爪地“毒害”著一批又一批的后繼者。但造就人類丑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還是在城市人際交往中“磨礪”出來的?小小說作家們在構架利益沖突的情節時給予了回答。在名利至上成為某些人生存法則的背景下,城市這樣一個比鄉村更為復雜的空間里,帶給人們的感覺也許就少了一份溫情,而多了一絲無奈、狡黠甚至殘酷。

三、游離之都:“游離于人生選擇中”

隨著“都市化進程的加快,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掙扎的現代人已日益喪失了聆聽神性呼喚的耳朵”??梢?,無論是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敘事文本中,還是我們的現實體驗,城市其實往往被認為是一鍋溫開水,大多數人都以為在這個器皿里能找尋到夢中家園或者說是成功之所在,歷經百般苦難也在所不惜。但意氣風發并獲得了暫時的安定后,又開始不滿足于“一地雞毛”式的無奈、空虛、煩悶和無所適從,都不約而同地歸咎為無根的困惑:疲倦成了人生的代名詞,碌碌無為成了共同的話語。此種狀況之下,人們會選擇繼續追尋,還是繼續煩惱?或許,經?;赝墓释良覉@,真會成為身心疲憊后的休憩之地嗎?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煩惱,而城市生活的人們的煩惱好像更多。雨瑞《斷弦》里破鏡重圓后夫妻的生活依然是煩躁復煩躁;鞏高峰《陽光》里的“我”為了生活拿著高樓補償款選擇了沉默;蔣玉珊《喜歡女人》里的胡喜離婚后四處流浪其實是一種空虛與寂寞;周忠應《城市恐懼癥》里的鐘君受不了生活的壓抑他無處可逃;閔凡利《小麥的幸?!防锏男←溤诔鞘性蠼洺;貞浶r候簡單滿足后的幸福,其實她除了回憶真的會選擇離開都市嗎?答案是否定的?;赝释梁土粼诔鞘械挠纬梢粚娏业拿?。

追憶過去的歲月,檢討自身的過失,營造美好的未來,也是諸多城市題材小小說所要傳達出的思想。林斤瀾在《驚樹》里對城市化進程中的某些人為過失進行了反省,道出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秦俑在《化妝》里對誤解陸小璐的姐妹們,選擇享受已有幸福來追憶同學和屬于自己的青春;李利君在《熱鬧》里對張太的思索,明白了真正的快樂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宋以柱在《偷食》里通過張里的思想變遷告訴大家平凡是真;莫美在《耽擱》里告訴人們怨天尤人只會永遠地停滯不前;段淑芳在《禮貌》里告訴天下父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蔣正潔《愛情的砝碼》告訴世人沒有主見的愛情失去的并不只是愛情;孫春平《深入》里的夏伯舟在真正深入基層后終于懂得了為官為文的道理。

如果在城市里遭遇了尷尬或者是不幸,選擇離開回到原點也許是最好的出路。滕剛《蝶戀花》里的向梅心甘情愿地成了“我”的情人后,“我”的離走是最好的結果;陳毓《名角》里的陸小藝自始至終都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快樂,她的尋夢而死也許是最好的解脫方式;申永霞《都市女子》里的土露在與舞廳經理的愛情破滅后選擇黯然離開;李永康《酒干倘賣嘸》里的他耗盡錢財回收空酒瓶卻被人誤解無比心酸……而陳永林《半小時的故事》里的何猛、謝應龍《太陽是火》里的四叔閨女、蔡楠《馬濤魚館》里的馬濤,都在城市轉了一圈后回到了農村,在生養自己的地方,他們或許才能真正開啟燦爛生活。

綜上所述,不論是依然存在于城市的人,還是繼續游離于城市的人,或者以及逃避城市的人,要想在城市中扎穩腳跟,漂泊必將習以為常,流浪或成家常便飯。只不過關于根在哪里的問題,他們或將不再去追尋,即使偶爾為之也找不到準確的答案。因為可以持續相依的精神家園只在內心。但不管怎么,即使現實中頭破血流或無處安身,人們依然需要時刻對自己保持清醒認識,無論是生活在都市還是鄉村,這或許是小小說城市敘事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