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2008年日本美國新加坡的丁玲研究

2009-04-19 03:43趙煥亭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09年6期
關鍵詞:阿毛丁玲研究

趙煥亭

丁玲以其豐富的人生體驗、鮮明的藝術特色為世人矚目。她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國外的丁玲研究自丁玲20世紀30年代成名以來從來就沒有間斷過。丁玲的作品先后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文學界享有盛名。隨著其作品被翻譯,丁玲研究也逐漸深入開展起來。丁玲研究比較活躍的國家有:新加坡、美國、日本、蘇聯、德國、法國、保加利亞等。關于國外的丁玲研究狀況,孫瑞珍、王中忱早在1985年就出版了《丁玲研究在國外》一書,較為詳細地介紹了1985年以前國外的丁玲研究狀況。近年來,又有邊冬梅的《丁玲研究在日本》發表在《美與時代》(2004年5月(下>)雜志上;王蘭的《80年代以來日本的丁玲研究》發表于《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蘇永延的《新時期以來海外丁玲研究掃描》載于《丁玲百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年),在同一本集子上,有文學武的《丁玲研究述評(1929-2003)》。邊冬梅所用的距今最近的資料來自2000年2月第624號《中國研究月刊》。在該刊同一期上發表有秋山洋子的《<我在霞村的時候>再考》和田畑佐和子的《晚年的丁玲——第八次丁玲學會報告》。王蘭所用的距今最近的資料來自2001年8月第65號的《野草》,該期發表了的《丁玲(我在霞村的時候)小考——排他性關系論》。由上述考察可以知道:邊冬梅和王蘭的文章基本上梳理了2001年以前日本的丁玲研究狀況;蘇永延的文章主要描述了1979年-2001年間海外的丁玲研究狀況;文學武的文章則囊括了2003年之前國內、國外的丁玲研究狀況。截止2003年之前,關于丁玲研究的海外情況,因為已有上述文章存在,所以,本文只就2004-2008年間丁玲研究的海外情況做簡單描述。由于資料所限,這種描述只能局限在新加坡、美國和日本,很可能是掛一漏萬。但是,事實上,近年來丁玲研究較為活躍的地方正是在東南亞、歐美和日本,因此這種選擇性的研究還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以下從丁玲創作思想、丁玲人格、丁玲作品的分析、丁玲的成就與不足、丁玲研究感想五個方面來考察2004-2008年間新加坡、美國、日本關于丁玲的研究狀況。

丁玲創作思想研究

丁玲創作思想研究大致分為兩個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其創作思想受現實生活中親人、朋友言行影響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其創作思想受當時社會文化環境影響的研究。

對第一方面進行研究的是日本的前山加奈子。前山加奈子對丁玲的研究長達幾十年。早在1986年,她就發表了《新生活的新荊棘——丁玲(在醫院中>研究》。2007年8月她提交第十次丁玲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是《三位女性與作家丁玲的誕生》。該文探討了王劍虹、向警予、余曼貞三位女性對丁玲心路歷程的影響。文章認為,堅強、熱烈、雄辯、銳利的王劍虹對丁玲早期的思想影響較大,這些影響包括對社會主義的追求、對人生的狂想、對世俗的鄙視等。向警予這位早期共產黨人勸丁玲主動思考革命,并溫和地注視著丁玲,保護著丁玲。作為丁玲母親的余曼貞具有改革社會的理想,她期待丁玲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王劍虹的去世使丁玲感到怨恨和孤獨、向警予的犧牲使丁玲感到痛恨和焦慮、余曼貞的期待使丁玲奮起,這一切的情緒糾纏在一起,要求她不得不描寫自身和她周圍人的內心世界。于是,女作家丁玲誕生了。前山加奈子綜合了三位女性對丁玲的影響因素,并認為這些因素促成了丁玲的早期創作。這種從本源上探究作家創作心理形成過程的研究方法值得借鑒。更值得注意的是,前山加奈子從眾多影響丁玲創作的人中篩選了三位女性來作為考察對象,這本身就是一種女性主義的研究視角。

對第二個方面展開研究的是日本的江上幸子教授和秋山洋子教授。江上幸子的《現代中國的“新婦女”話語與作為“摩登女郎”代言人的丁玲》(2006年)一文認為,清末至日中全面戰爭之前的“新婦女”話語可分為五個時期:賢妻良母時期、“娜拉”時期、職業婦女時期、摩登女郎時期、勞動婦女時期。丁玲早期即“左轉”之前的作品如《夢珂》、《莎菲女士的日記》、《暑假中》、《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自殺日記》、《野草》等所描寫的多是現代中國“新婦女”的苦惱,更準確地說,就是“摩登女郎”的苦惱,這些苦惱集中在職業和戀愛兩個方面。雖然新感覺派的小說也描寫了“摩登女郎”,但其形象是由男性視角創造出來的,而且主要著墨在外表上,并沒有挖掘到她們的內心。而早期的丁玲自己就是一個“摩登女郎”,她對摩登女郎的苦惱有體貼入微的體驗并在創作上給予更富同情的表現。所以,丁玲是“摩登女郎”的極少數代言人。這篇論文在“新婦女”的話語系統中考察丁玲早期作品中“摩登女郎”們的苦悶,并把丁玲的小說與新感覺派的小說區分開來,顯示了日本學者廣闊的學術視野、深厚的學術功底、獨特的學術視角,填補了丁玲研究上的一個空白。由此可見,日本的丁玲研究在不斷深化中。

江上幸子的另一篇文章《對現代的希求與抗拒——從丁玲小說<夢柯>中的人體模特事件談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了近代中國引進西洋繪畫的過程和期間遭受的挫折,并考察女性對其挑戰的意味及其結果。第二部分通過《夢珂》中所描述的人體模特事件,以及夢珂在職業與戀愛這兩條道路上的探索和苦惱這樣的事實,主要從性別的角度來探討丁玲對現代中國的希求與抗拒。文章指出,小說中的夢珂就美術學校中男教師對女人體模特的侮辱行為提出抗議,周圍的男學生卻表現冷淡毫無伸出援手之意,于是她憤而帶著女模特一起離開學校。這一行為象征著作者丁玲對于現代中國男性精英不斷建構起來的性別結構所發起的反抗。江上幸子教授的分析有理有據,令人信服。這篇文章從近代中國的裸體畫與女性西畫家談起,涉及到上海美專的創辦者劉海粟的藝術思想、當年上海美專的人體模特事件、知名女性西畫家潘玉良、蔡威廉的遭遇等,史料特別翔實,是一篇學理性很強的論文。它與《現代中國的“新婦女”話語與作為“摩登女郎”代言人的丁玲》有著共同的特點,都是把丁玲研究放在深廣的時代背景中去考察,都是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去研究,都是通過分析丁玲早期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喻示意義來探究丁玲的創作思想。

秋山洋子的《柯倫泰的戀愛觀及其影響——丁玲早期創作的一個背景》一文詳細介紹了柯倫泰戀愛觀的由來,并認為,柯倫泰的戀愛觀是丁玲早年在上海時的一個創作背景??聜愄┦嵌韲锩?,1920年代末,她的關于性與戀愛的幾部著作在日本、中國等地引起爭論,其中,以《三代的戀愛》一書引發的“戀愛游戲觀”的爭論最為激烈。文章認為,丁玲在1928-1930年間,創作的《自殺日記》、《韋護》、《1930年春上?!返刃≌f的重要主題之一是“革命與戀愛”。雖然沒有證據證明當時的丁玲受到了柯倫泰戀愛觀的影

響,但革命與戀愛是她們共同探討的領域。況且,丁玲在《紅黑》雜志上為胡也頻的小說《到莫斯科去》寫了一篇宣傳性的文章《介紹“到M城去”》,而《到莫斯科去》中有一個情節是大家熱烈地談論柯倫泰的戀愛觀。由此可見,柯倫泰的戀愛觀已經在當時的中國知識青年中,成為流行的話題。既然這樣,柯倫泰的戀愛觀很可能是丁玲早期創作的一個背景。文章進一步論證了隨著柯倫泰戀愛觀被貼上“一杯水主義”的標簽而遭到否定之后,丁玲的作品主題也發生了轉向,從《水》之后,再沒有把戀愛作為創作的主題。

秋山洋子的這篇文章與江上幸子的《對現代的希求與抗拒——從丁玲小說(夢柯)中的人體模特事件談起》一文的研究方法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都是從文學作品中的一個細節中發現問題,進行考據,引出作品的時代背景。江上幸子從《夢柯》中的人體模特事件引出了使用人體模特在中國美術界引起極大騷動的歷史背景。秋山洋子則從胡也頻小說中青年人討論的一個“性解放”話題引出了柯倫泰戀愛觀對中國產生影響的歷史背景。兩位研究者都把歷史背景作為理解丁玲小說的重要線索,給以深入細致的闡發。這種溯源法的研究把讀者帶回到歷史現場,在對歷史知識的領略中感受經典的魅力。

以上三位日本學者都關注了丁玲早期創作的歷史背景。這種研究的共同特點是:細致入微地鉤沉史料;小心謹慎地引經據典;邏輯嚴密地演繹推理;大膽勇敢地作出判斷;措辭嚴謹地表達觀點。用這種方法得出的研究結論往往新穎而可信。這種大膽質疑、小心求證的治學風格是日本學者的一貫作風。日本已故著名漢學家中島碧在給中國學者陳平原的一封信中說:“中國人對于日本學者的著作覺得‘枯燥,日本人對于中國學者的(當前的)著作有時覺得缺乏客觀、實地的調查、考察,缺乏“考據”,反而感情、感性上的因素過多。覺得不是學術著作,而是一種‘文學創作?!敝袓u碧的這段話恰恰道出了日本學術研究的優良傳統:注重考據,以史料說話,不妄加判斷。這是一種科學主義的治學方法和態度。日本學者往往在一個看似微小的歷史背景上精耕細作,從中窺見研究對象的某種特征。這種方法比那種直奔主題、就事論事的印象式批評要深刻得多。

丁玲人格研究

關注丁玲人格研究的外國學者和作家有新加坡的駱明、周穎南,美國舊金山“旅美華人作家協會”會長賀朗、副會長施業榮等。駱明在《她就是丁玲》一文中,首先肯定了成立“丁玲研究會”、出版《丁玲研究》、多次召開丁玲研討會的深遠意義。其次,對丁玲的創作和丁玲的人格進行了全面的肯定。特別評價了《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指出了丁玲的杰出貢獻。文章認為,丁玲的一生是悲苦的,也是幸福的。丁玲早期的寫作是較為潑辣強悍的,她的文章直率,有社會性、挑戰性,與同時期女作家廬隱、馮沅君、冰心等的作品相比,有很明顯的分野?!短栒赵谏8珊由稀肥且徊坑袝r代意義的作品。這種作品很難從想象中去描寫,很難閉門造車。這種作品必須要身臨其境才能寫得出來。今天,只要談到土地改革,只要談到與地主斗爭,很自然地就會馬上想起這個大部頭作品。此外,駱明指出,丁玲從北大荒回來后,原諒了那些對不起她的人,丁玲在國外沒有批評中國的一些人和事。丁玲對人類、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做出了貢獻,她是偉大的。

周穎南的《從“文小姐”到“武將軍”》主要講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丁玲在上海初登文壇時的耀眼以及胡也頻犧牲后丁玲毅然加入共產黨的行為。文章認為,丁玲傳奇一生的本身就是一本煌煌巨著,她在上海的人生經驗,是這部大書中燦爛輝煌的章回。在這篇文章里,周穎南寫到:“丁玲正是一個風起云涌的年代里涌現出的時代弄潮兒。她的作品、她的人生經歷,無不打下深刻的時代烙印?!薄八龑幙申P在亭子間里寫點東西,也不愿意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上海灘浮華奢靡、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同流合污?!薄皞€性剛強、愛憎鮮明、憂國憂民的丁玲,在自己慘痛經驗的教育下,徹底完成了從‘文小姐到‘武將軍,的心路歷程,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武裝推翻國民黨統治的革命道路,成為紅軍隊伍中的一員”??傊?,周穎南就丁玲上海的一段經歷予以高度贊賞,稱丁玲是革命時代的弄潮兒,具有偉大的人格。

賀朗是當年中央文學研究所第一期第二班的學員,是丁玲當年任文學所所長時的學生。賀朗和施業榮合寫的《作家的偉大胸懷——記丁玲二三事》記述和評價了丁玲與《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有關的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是,1953年丁玲寫信給文學研究所第一期第一班的學員,誠懇地請求同學們幫助修改《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一書中的語言錯誤。賀朗和施業榮認為,身為知名作家、文學研究所所長,卻不計個人得失,公開將自己的獲獎作品進行自我剖析,請學員找錯誤,這表明了丁玲寬廣的偉大胸懷。第二件事是,《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初稿完成之后,丁玲征求周揚的意見,周揚認為寫黑妮漂亮就是美化地主。丁玲便把黑妮改寫成一個孤兒,她雖是地主的侄女,卻是被壓迫的人物。稿子修改后,周揚不再當面發表意見,卻向有關領導打小報告,說這部小說有地富思想,不能出版。后來,丁玲在艾思奇、任弼時的支持下,使這部書于1948年9月最先在大連東北光華書店出版了。作者認為,這件事表現了丁玲在逆境中所具有的大無畏的革命勇氣和偉大精神。周揚所謂的“寫黑妮漂亮”就是美化地主是主觀主義、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是違反科學的。

賀朗的另一篇文章《偉大的文學家——丁玲》總結了丁玲的文學成就,重點回憶了丁玲創辦新中國文學教育,擔任中央文學研究所所長時教育學生如何當好編輯的事跡。文章講到:1951年1月正式開學的中央文學研究所是丁玲親自領導的中國新型的文學教育學校。第一期第二班主要是培養文藝編輯,丁玲親自上課,傳授編輯經驗。該班畢業的學員走上工作崗位之后,都取得了極大的成績,如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龍世輝、《詩刊》的白婉晴、《人民文學》的張保真、《文藝學習》的毛憲文等,在各自的出版、編輯領域都受到了高度評價。此外,文學研究所在培養作家方面也功不可沒,如知名作家馬烽、徐光耀、陳登科、張學新、瑪拉沁夫等都是文學研究所培養出來的??傊?,丁玲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文學編輯和作家。賀朗主要以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歷史事件來說明丁玲在編輯學、文學教育方面的貢獻,稱贊丁玲的高風亮節和寬廣胸懷。文章實事求是,不夸大事實,也不隱瞞自己的觀點,敢于仗義執言,有史料價值,也有學術品位。

綜上所述,駱明的《她就是丁玲》、周穎南的《從“文小姐”到“武將軍”》、賀朗和施業榮合寫的《作家的偉大胸懷——記丁玲二三事》、賀朗的《偉大的文學家——丁玲》都從人格方面評價了丁玲,認為丁玲人格高尚,具有獨特的歷史貢獻。這種“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批評方法打開了研究思路,找到了探幽抉微的窗口,拓深了丁玲研究。

丁玲作品的文本分析研究

對丁玲作品進行文本分析的外國學者和作家主要是新加坡的君盈綠和高凡。君盈綠的《丁玲的小說(水>獨具一格》論述了《水》這篇小說在題材、藝術構思及表現手法上的獨特性。文章認為,《水》在題材選擇方面,與丁玲抒寫小資產階級女性知識分子個人苦悶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它再現了農民在遭受自然災害與深重的階級壓迫后,終于逐漸覺醒而奮起抗爭的過程。在藝術構思方面,《水》不同于一般小說通過一兩個人物的活動展開故事、反映生活,而是以“水”為主角,即以無所不能的大自然貫穿全篇。作品中的人是“水”的配角,都是圍繞“水”展開活動的。在配角塑造上頗有幾個比較立體的人物,如三爺、李塌鼻、黑臉漢子、老外婆等。在表現手法上,《水》在氣氛營造方面很有特色,丁玲在通過月光、風聲、水等來描寫自然之時,無形中給小說意境增添了氣氛營造。這篇小說在氣氛營造上是絕對成功的,比如小說開頭那種山雨欲來時的靜謐,自然而然地讓人心慌?!端返恼Z言表達也十分傳神,往往文字才躍人眼簾,馬上就可以勾勒出一個十分清晰的畫面。

由此可見,君盈綠對《水》做了較為全面的分析,而且獨具慧眼地指出《水》以“水”為主角,以“人”為配角的藝術特征?!端分袥]有特別鮮明的人物形象,多數人物沒有姓名。對這樣一個事實,國內評論者認為《水》塑造了人物群像,這未免有些溢美,而君盈綠直截了當地指出《水》的主角就是“水”,這種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對國內學者很有啟發價值。鑒于目前國內對于《水》的研究,多沿用早期馮雪峰和茅盾的經典性評價,突破性的創新評論很少,所以,君盈綠對《水》的評價有新的開拓意義,她對《水》的這種評價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對丁玲左翼經典小說《水》的研究。

高凡的《美麗的陷阱》一文對丁玲的小說《阿毛姑娘》給予了認真分析。文章認為,通過《阿毛姑娘》,我們能清楚看到丁玲對改革社會過程中種種苦澀的感受。如何從普通人的生活和命運中、從有血有肉的個體生命運動中去展示文化內容,使矛盾的解決方案最終寄托在政治變革上,《阿毛姑娘》的啟蒙意義和文學價值就在于此?!栋⒚媚铩肥且徊坷佑袝r代印記的小說。它以阿毛可悲的遭遇為中心線索展開,反映了中國農民在強大勢力面前的無能為力和精神苦悶。作家通過阿毛以個人反抗的手段,來表示其對腐朽社會的強烈不滿,作品深刻而細致的內心剖析感人肺腑,必將給歷史提供深刻的思考?!栋⒚媚铩访乐胁蛔愕牡胤绞侵魅斯詈蟛扇∠麡O的自殺手段,無助于引導人們走出一條斗爭的道路。丁玲為我們提供的這扇藝術窗口,是一個文化的經驗,一個美麗的陷阱。

發表于1928年7月的《阿毛姑娘》由于受到《莎菲女士的日記》光環的遮蔽而長期被忽視。其實,從敘事技巧、主題內涵來看,它比《莎菲女士的日記》更為成熟。作為作家的高凡非常有眼光地選取了《阿毛姑娘》作為研究對象。她用“美麗的陷阱”來概括自己對作品的整體理解,應該說是獨特而準確的。但唯一遺憾的是,高凡在她的論文中始終沒有對美麗的陷阱做一個簡練的解釋,我們只能從她的全文敘述中來理解這一詞語的含義:美麗的陷阱是指繁華都市的現代化生活方式。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勾起了阿毛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新的欲望和追求,這種現代化的誘惑對于身居鄉間的新媳婦阿毛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能是一個美麗但殘酷的陷l阱,它最終導致了阿毛的遁世。此外,高凡認為《阿毛姑娘》啟示人們婦女解放的道路最終應寄托在政治變革上。這種解讀有些過度闡釋,丁玲的作品本身似乎沒有指出婦女解放的道路。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國內對《阿毛姑娘》研究不足,但是近年來,很多學者對《阿毛姑娘》的研究已相當深入。例如,曹秦波的《從阿毛姑娘到杜晚香》把阿毛、貞貞、杜晚香三個工農女性形象串聯在一起,梳理出丁玲筆下工農女性從覺醒、探索到成熟的艱辛歷程;蔣純的《一個姑娘的追求與幻滅》,運用系統論的理論對阿毛的覺醒、追求與幻滅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把阿毛與莎菲、愛瑪進行比較,認為《阿毛姑娘》譴責了落后的傳統觀念對婦女人格的漠視和人性的摧殘;翟永明的《城鄉抉擇的焦慮及其想象性解決》注意到了作品敘述姿態的搖擺是文本歧義叢生的主要原因。其它如牛笑冰的《丁玲女性意識下的(阿毛姑娘>》、陳智慧的《欲望之花的凋落》等對《阿毛姑娘》都做了深度解讀。因此,相對于國內《阿毛姑娘》的研究來說,高凡的研究仍屬于較基礎的研究。

君盈綠的《丁玲的小說(水>獨具一格》和高凡的《美麗的陷阱》均從分析丁玲的單篇作品人手,研究文學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并從中透視了丁玲的價值取向。這種盛行于20世紀80年代的文本細讀的研究方法盡管不是一種新鮮的方式,但是,它能夠避免某些帶有政治偏見的武斷性結論,基本上能夠保證評價的客觀公正性。

丁玲文學創作得失研究

對丁玲文學創作的成績與不足進行研究的主要是美國的查爾斯·J·艾勃。查爾斯是一位頗有建樹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家,對魯迅研究情有獨鐘。他的《她確實應該得到充分的榮譽》肯定了外國作品以及魯迅作品對丁玲早期創作的影響。查爾斯認為:丁玲那些根據個人生活經歷寫作的故事是很獨特的,有著明確的自我解放的需要,無疑對年輕一代有吸引力。丁玲剛到延安時延續了“五四”運動的寫作風格,寫出了《我在霞村的時候》、《在醫院中》、《我們需要雜文》、《三八節有感》等作品,顯示了作家的誠實和勇氣。同魯迅一樣,她保持了一種逆潮流而行的習慣。因此,總體上考察丁玲文化遺產的價值時,丁玲早期那些作品即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前的作品,是可以經得住時間考驗的。就這一方面來說,丁玲確實應該得到充分的榮譽。查爾斯的文章剖析了丁玲早期的作品,肯定了其時代意義,并把丁玲的雜文與魯迅的雜文相提并論,他在文章中說:“她(丁玲)的作品也許比魯迅寫得更含蓄,但這些文章分析得很清楚,并且滲透了作家信念的力量?!边@樣的評價是對丁玲雜文價值的極大贊賞。同時,文章把丁玲的早期作品放在時代的廣闊背景下來評估,認為在那個舊的價值觀念瓦解、西方思想的影響強制每個人用自己的道德指南針來指導自己的時代,那個非??嚯y的時代,那個充滿了非凡勇氣的時代,丁玲的早期著作與魯迅和其他“五四”運動期間的主要作家的作品一樣,有著極高的價值。查爾斯使用這種比較研究的方法大大拓寬了丁玲研究的空間。

查爾斯在指出丁玲文學創作成就的同時,也指出了不足。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學者,查爾斯對丁玲后期的大部分作品如《田保霖》、《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杜晚香》進行了毫不客氣的質疑;他認為,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后,丁玲寫的《田保霖》、《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以及她晚年創作的《杜晚香》都顯得過度單純化,人物形象失真。查爾斯寫到:“馮雪

峰及其他人把丁玲的代表作《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形容為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無論是否是真的難以判斷,坦白地說,我很難把小說或者創作小說的技巧視為某種‘現實主義——尤其是在這部小說的結局更近于浪漫主義的條件下?!薄岸唐≌f《杜晚香》(1979)——據說讓作家自己很感滿意——墮落為一部只是沉溺于情感之中的作品。跟田保霖一樣,這位毫無瑕疵的勞動英雄簡直缺乏可信度——果戈理的‘笑中帶淚對我來說卻更有說服力一些,確實是比全然地否定人類的悲劇來得更可信,雖然沒有什么事情發生。如果我們尋找這偉大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的最優秀的思想,那么當然這樣粗糙的、過度簡單化的思想不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或者作為人或者作為文學評論家?!辈闋査箞詻Q否認《太陽照在桑干河山》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嚴厲批評《杜晚香》塑造人物的簡單化。

關于丁玲研究的感想

美籍華裔學者丁淑芳教授在《文化心理學視角下的丁玲》一文中,詳細談了自己走上丁玲研究的經過、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作者說自己首次知道丁玲并對丁玲發生興趣是在1981年年底丁玲女士應邀到斯坦福大學演講的時候。當時,在座的聽眾對于丁玲極力擁護共產黨的思想很感疑惑。此后,作者運用社會心理學的方法,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從而寫出了《丁玲和她的母親》這部著作,意在讓西方世界了解丁玲,理解丁玲對共產黨深懷感情的心理原因。同時,也讓西方了解中國女性是有獨立性和創造性的,是堅強和勇敢的,而不是被動和軟弱的。

田煙佐和子在2007年出席丁玲第十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前夕,出版了翻譯著作《丁玲自傳》,并在大會上做了《翻譯(丁玲自傳)所感》的報告。報告回顧了1957年中國對“丁、陳反黨集團”的批判在日本引起的反響。文章說,當時日本文藝界對于丁玲遭批判既吃驚又費解。在那些對中國友好的人們面前,“丁玲批判”成了一個難題。田煙佐和子說,當時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漸漸地對中國文學失去興趣,離開了中國文學研究室。近年來,隨著“丁玲批判”事實的真相大白,自己又回到了當代中國文學世界,并翻譯了不少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如丁玲的《牛棚小品》,魯彥周的《天云山傳奇》等。報告還說,丁玲《魍魎世界》、《風雪人間》所描述的生活細節令人感動。50年前丁玲批判的具體情況近年來漸漸清楚,這令人高興。當事人李之璉的回憶文章有很高價值。丁玲是個堅強的人,最終也是個幸運的人?!翱傊?,越看新的小說,我越了解老百姓和知識分子的苦難,了解‘反右到‘文革的真相。越知道這些,我越理解和接近丁玲?!碧锂x佐和子的這些感想非常真實。她以自己的親身感受述說了日本學者所經歷的丁玲研究的沉浮和悲歡。

由以上橫向考察可以看出,2004-2008年新加坡、美國、日本的丁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績。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丁玲創作思想研究、丁玲人格研究、丁玲作品的文本分析研究、丁玲文學創作得失研究等方面。從研究內容上來講,不僅有對文學內部的研究,還有對文學外部環境的考察。在研究方法上,涉及到文本細讀法、知人論世法、文化心理分析法、溯源法等。研究視野的開闊、研究方法的多樣,顯示了海外學者關于丁玲研究的比較高的總體水平。就三個國家研究情況的比較來看,新加坡的研究既有對單篇作品的分析,也有對丁玲人格的整體論述;美國的研究更多地從人性的角度評價丁玲的作品和人品;日本的研究側重從丁玲作品所涉及的背景性話題切入,同時側重從女性主義視角探究丁玲作品的價值。這種研究現狀與各國原有的文化底蘊、研究基礎、研究風格有著極大的關系。相對來講,日本的研究更為精深。此外,從研究情況看來,各國的研究基本上不受政治標準的影響,屬于較為純正的學術研究。

盡管新加坡、美國、日本的丁玲研究在各自的基礎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與中國國內的丁玲研究相比,還是有一段距離的。特別是新加坡、美國的丁玲研究基本上處于初期階段。這主要表現在關于丁玲的比較研究較少、專著很少、交游研究幾乎沒有。而中國國內的丁玲研究近年來在丁玲與國內外作家的比較研究、丁玲交游考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方面的成果如丁玲小說與蘇聯的肖洛霍夫、朝鮮的姜敬愛以及國內廬隱、張潔、衛慧等作家小說的比較研究,丁玲與國外的波伏娃、聶華苓等以及與毛澤東、彭德懷、秦邦憲、魯迅、宋慶齡、瞿秋白、胡風、周揚、馮雪峰、蕭軍等人的交往研究。近年來國內丁玲研究的專著很多,如《丁玲年譜長編》、《丁玲的最后37年》等,僅“丁玲傳”就有好幾個版本。國內外丁玲研究的差異主要是因為研究環境、研究基礎不同。國外學者進行研究時,在語言、資料等方面都要克服許多困難。

就歷史縱向的角度來考察新加坡、美國、日本近年來的丁玲研究,可以發現,這些研究與他們各自國家前些年的研究相比,無論是研究者的人數、身份,還是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新加坡的丁玲研究近年來多受惠于以廈門大學為中心的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基地。這個基地從1987年召開首次研討會以來,已經培養了一大批海內外華文文學的研究生,出版了東南亞華文文學叢書等,在推動丁玲研究方面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目前,新加坡的丁玲研究者多是作家,他們從丁玲作品和丁玲人格的研究上切人的較多,屬于基礎研究階段。如駱明、周穎南等人的丁玲人格研究,高凡、君盈綠的丁玲作品分析研究等。美國的丁玲研究歷史比較悠久,從上世紀30年代中后期開始,一直到現在,美國最初的丁玲研究主要體現在對丁玲作品的翻譯、介紹以及對丁玲本人的描述上,這些工作主要是由當時來到中國陜北的記者來完成的,如埃德加·斯諾、安娜·路易斯、史沫萊特、尼姆威爾斯等;后來發展到對丁玲作品的分析及對丁玲人格的評價;到今天,美國的丁玲研究開始出現專著,如丁淑芳教授的《丁玲和她的母親——人文心理學研究》等。美國的丁玲研究內容廣泛,但只有少數研究者做得較為深入,其它多數屬于介紹性質的,深入程度不夠,而且長期堅持從事丁玲研究的學者幾乎沒有。日本的丁玲研究是最為扎實深入的。從小林二男、德水直、奧野信太郎、多田乾一,到岡崎俊夫、小田切秀雄、竹內實、尾板德司、中川俊、檢山久雄、中島碧,到田畑佐和子、江上幸子、秋山洋子、前山加奈子,研究者眾多而且他們的身份從翻譯家、編輯到大學教授。研究內容逐漸深入,從翻譯介紹、編輯整理到論文寫作、專著出版??梢?,日本不乏較為職業化的、穩定的丁玲研究隊伍,成果的學術性、學理性也很強。

總之,2004-2008年新加坡、美國、日本的丁玲研究各自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推進。

猜你喜歡
阿毛丁玲研究
阿毛故事
“大吃一井”的阿毛
賊不打,三年自招
百姓生活(2020年12期)2020-05-06
丁玲的主要作品
丁玲噩夢一場
她同時與兩個男人同居,一生經歷四個男人,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