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大敘事在當下文學藝術中的價值和意義

2009-04-19 03:43池笑琳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09年6期
關鍵詞:文學藝術現實民族

池笑琳

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隨著《建國大業》、《解放》等一批全景式表現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劇的熱播,藝術作品的宏大敘事成為了人們議論的話題,也進入了評論者的視野。近年來出現了不少宏大敘事的長篇小說,引起了讀者的共鳴,有評論認為,“當下中國文學的創作思潮,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對宏大敘事的旗幟鮮明的追求”。這些現象啟示我們,宏大敘事在當下文學藝術創作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人們對宏大敘事的作品充滿著欣賞的熱情和期待。

何謂宏大敘事?評論界存在多種闡釋,沒有固定的表述?!昂甏髷⑹隆币辉~來自于法國后現代哲學家利奧塔,但作為文學藝術上的一種敘事方式,并非后現代思潮之后才出現的,而是早已有之。它主要是指西方啟蒙運動以來現代理性基礎上所構建的一種關于整個世界和人類社會的理性主義的敘事立場和方式,追求敘事的總體性、普遍性和本質性。人們一般認為“‘宏大敘事是指以其宏大的建制表現宏大的歷史、現實內容,由此給定歷史與現實存在的形式和內在意義,是一種追求完整性和目的性的現代性敘述方式”。

在中國的文學藝術史上,特別是近代以來,宏大敘事的作品在展現重大歷史事件,表達國家和民族命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無論是變革思潮的啟蒙主題,還是抗戰爆發后的救亡主題以及后來的“革命主題”,文學藝術創作始終圍繞國家與民族的命運展開敘事。文學、影視、音樂、繪畫等藝術形態都出現了經典的宏大敘事的作品。茅盾的《子夜》全景式地展現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都市和農村社會面貌,揭示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成為宏大敘事的經典文本??箲饡r期的《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松花江上》等音樂作品唱出了中華民族不愿做亡國奴的呼聲,表達了偉大的民族魂魄。建國后十七年中,更是出現了一批紅色經典的文學作品,以宏大的歷史事件,史詩的品格,描繪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這些宏大敘事的作品都以厚重的歷史感、深刻的藝術表現力以及強烈的愛國情懷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激勵和影響了幾代人。

然而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全球化語境下,隨著西方后現代思潮的進入,國內的文藝創作和批評出現了一股顛覆、消解宏大敘事,熱捧個人化敘事、私人化敘事,以庸常生活為美的思潮。有人認為,“宏大敘事的時代早已時過境遷”,現在是“個人敘事”的時代,或者干脆直接宣布宏大敘事已經“解體”;有的把宏大敘事作品當作政治的附庸,是藝術充當政治工具的手段,認為“反映現實社會矛盾的宏大敘事作品,往往不是在生活的表面行走,就是作家主體意識的陷落”;甚至說宏大敘事對文學藝術貽害無窮,“對所謂‘宏大敘事的偏好,多年來對許多學者影響甚大。很久以來,我們習慣于空疏浮夸的‘學風,喜歡徒托空言,大發議論”。

在解構宏大敘事思潮影響下,文學藝術創作隔斷了與社會、歷史的聯系,放棄對重大現實、歷史題材的書寫,或是沉溺于庸常的生活世界,對生活瑣事及兒女情長喋喋不休;或是專注私人隱秘生活,在個人體驗的封閉式空間進行自戀式的自言自語;還有的甚至淪落為滿足于身體敘事、欲望敘事,賣弄身體的“隱私”,將文學藝術簡化為欲望的宣泄,使其徹底失去了人文關懷的精神光芒。正如有的論者所說“私人化寫作中的身體書寫脫離了‘民族、‘國家、‘階級、‘意識形態、‘理性、‘啟蒙等宏大敘事,轉而關注與表現女性的私人經驗,特別是性經驗”。即使一些歷史題材的創作,也要消解歷史的本質,拋卻重大歷史事件,專事一些瑣碎小事和欲望的展示?!八麄兊淖龇ㄊ腔乇芎拖鈿v史的本質和主流,追尋和拓展微小敘事的空間,從野史、稗史、逸史中尋覓素材,注重描寫宗族史、家族史、村落史、家庭史以及個人的命運史、心靈史、性愛史和欲望史,虛構和編織帶有非理性主義色彩的灰暗、奇異和狹窄的故事”。

毋庸諱言,宏大敘事在當代文學藝術創作中確實走過一段彎路,一些創作者懷抱崇高的政治激情,急于將歷史敘事納入到文學敘事中,生硬地將一些政治觀念和政策目標滲透到小說情節和人物語言中,忽視了對人的個體命運的關注和人物個性化的塑造。但我們并不能以此來否定宏大敘事本身,不能拋棄它內在的合理性。宏大敘事不僅是一種敘事方式,更是一種敘事立場,它包含著對現代性的強烈追求和熱情表達,包含著啟蒙、理想和崇高等人類的深度精神價值。宏大敘事表現的是一種對人的社會性的關注,對人的社會屬性的表達。它通過對重大歷史、現實事件的描寫,為讀者展現的是國家、民族波瀾壯闊的場景,描繪的是雄壯、陽剛的人生形式。文學藝術的創作素材、創作對象存在于大的社會和政治背景中,創作者在藝術創作中必然要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歷史和社會的現實,表現社會的理想,使作品所表現的情感世界充滿著厚實的社會內容和深遠的社會意境。單純地表達封閉的私人化心理,放棄宏大的歷史、社會現實,創作就會缺乏豐厚而深刻的內涵,難以引起讀者共鳴。

當今構建文學藝術的宏大敘事具有多重意義和價值。首先我們的時代正在經歷著深刻的社會變革,改革開放30年來的變革,為宏大敘事提供著豐富的素材。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是緊扣時代,揭示時代本質的,在這個氣勢磅礴的歷史時代,我們的文學藝術創作不能無動于衷,有責任用宏大敘事去反映這一偉大實踐,反映廣大人民現代化建設的理想和激情,從而創作出具有思想穿透力的作品。同時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現實中人們也遭遇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生態的急劇惡化問題,人性欲望的極度擴張問題,社會階層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拉大問題等,這些都是關乎國家和民族前途的大問題,需要創作者站在現代性的精神制高點上,滿懷憂患意識,用宏大敘事來表現現實問題,讓讀者通過作品來觀察、思考中國當代的歷史現實?!笆聦嵣?,任何國家、民族、地域和群體,都有自己的宏大敘事。特別是在時代演進、歷史變革和社會轉型時期,往往會出現決定國家以至人類命運的重大事件,而個人的命運總是以各種方式同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聯系在一起……當代中國社會正處在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作家藝術家們,應當自覺地表現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推動和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這正是當代中國的‘宏大敘事?!?/p>

其次,文學藝術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的規定性,也需要宏大敘事的敘事方式。文學藝術在藝術追求的同時,還有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中國的文學藝術自古就有“文以載道”的傳統,具有精神擔當的品格,在藝術作品中蘊含深沉的歷史使命,濃厚的家國情懷,表達對社會人生的精神關懷。而且從社會功能來看,文學藝術既有娛樂消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認識和教育功能。讓讀者從作品中看到人們在一定的社會歷史環境中的生產勞動、理想信念和社會盛衰、時代變遷,進而認識社會,了解歷史,豐富對生活的感受,加深

對社會規律和自然人生的理解。這就要求文學藝術必須表現現實生活中的重大題材,重大主題,關注廣大人民的生活狀況,關懷社會的公共問題,塑造出具有時代特點的杰出人物形象,弘揚社會理想和正氣,否則,文學將是單調而蒼白的。宏大敘事對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高揚在當下同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當今消費主義文化影響下,英雄主義精神越來越讓人感到隔膜,英雄形象也逐漸遠離人們的審美視線,出現在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個個精神委頓、低迷,任憑欲望支配和擺布。英雄人物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文化價值的核心體現,在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今天,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無論是從民族精神的構建與彰顯,還是從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堅守與弘揚來講,都是文藝創作者不可回避的責任。

中國文學藝術具有宏大敘事的傳統。中國遠古時代的文學敘事是和歷史敘事交融在一起的,最早的文學作品很多就是歷史著作,直到宋代話本小說出現以前,中國的文學敘事依然依附于歷史敘事,比如具有很強文學性的《左傳》、《史記》、《漢書》都是歷史文本。而歷史敘事的特點就是它宏大的場景和英雄人物的記述,“歷史敘事多半總是以大人物、以帝王將相為主角……總是以政治、軍事的大事件為中心,它們往往不注意日常生活,也不太注意細節描寫”。中國古代文學與史學的交融滲透,奠定了后世文學宏大敘事的傳統?,F代以來,在中華民族飽受欺凌和內憂外患的交迫下,文學藝術繼承了宏大敘事的傳統,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注進一步增強。新時期“傷痕”、“反思”、“改革”等文學創作,通過宏大敘事反思歷史、展現時代、憧憬未來。同時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精神,也成就了中國文學藝術對國家、民族命運的熱情。在這種歷史和傳統的影響下,可以說,“宏大敘事”已經內化成了中國文學藝術的精神傳統。由此我們也不難理解,華人歷史學家黃仁宇的著述和創作,像寫小說一樣寫歷史,把歷史寫得比小說還精彩,如他的《萬歷十五年》。而他的小說《長沙白茉莉》,在“大歷史觀”影響下,通過宏大敘事又讓人們看到了20世紀30年代舊上海廣闊的社會風貌。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開闊的文化品格,熏陶了讀者重視公眾生活,關注重大社會現象,將人物的命運與社會、歷史、政治聯系起來的閱讀期待。對那些穿越時空、縱橫捭闔的氣勢,壯美的美學品格存在偏愛,而對那些碎片化、庸俗化甚至怪異化的書寫并不欣賞。特別是我們這樣一個具有漫長、曲折歷史的民族,強烈的國家意識和民族復興發展的渴望,更容易與宏大敘事的作品產生共鳴。它可以將觀眾帶入一種宏闊的境界,一種厚重的氛圍,在回昧中體會歷史與現實的偉大,在娛樂中展開對民族過去、現在及未來命運的思考。

正是以上這種時代、創作主體以及大眾閱讀心理等方面的內在吁求,所以宏大敘事的作品,在當今仍然不斷涌現,除了影視藝術作品,一些長篇小說的創作更是以深刻的理性思索,表達著壯闊的歷史和社會現實,鐵凝的《笨花》、賈平凹的《秦腔》、劉醒龍的《圣天門口》等都在構建著民族、國家的“寓言”。我們說當今文學藝術仍然需要宏大敘事,并不是說要固守已有的模式,僵化不變,宏大敘事作為敘事立場和敘事方式,也是在不斷在豐富和創新之中。當今的宏大敘事,應該融入新的思想觀念和新的表現方法。堅持以“人”為中心,將宏大的政治歷史、現實場景與人生場景結合,與日常生活的關注結合,將歷史事件融進生命表達,在歷史敘事中凸顯人性關懷。像一些論者闡釋的那樣,“必須意識到‘宏大、‘意識形態并非只是冷冰冰的政治符號的表達專利,它還有人的理想、情感體驗等寓于其中。只有尊重個體自由和發展的人類社會構想才是理性和完美的,才會贏得最廣大人群的自覺認同;只有真實鮮活的人性書寫才能激活宏偉的歷史和現實畫面,才能展示時空大背景下飽滿的文學審美張力?!币驗槿说纳鼩v程是具體的,每個人的悲歡離合無法脫離國家、民族命運的起伏,透過人物的命運就能觀察出國家、民族的歷史。在表達社會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外部關系的同時,應注重深入人的內心。正如有的論者所勾勒的那樣,“在宏大的藝術建構中以開闊深邃的歷史眼光思考人在歷史現實中的價值、理想和希望,探討人在不斷變化的歷史長河中如何建立自己適當的生存方式、態度和情懷?!碑斀褚慌耙曌髌吩谶@方面已經進行了可喜的探索和創新,它們“將重大歷史落腳在個體感受的細部上來表現,人間煙火的親近感明顯濃厚”。電視劇《闖關東》將“家族史”與“社會史”融合,用主人公朱開山一家跌宕起伏的百年傳奇,輝映偉大的民族精神。而電影《建國大業》中領袖人物的表達更人性化,他們慶祝勝利,也是一醉方休,一醉之后互相挽著胳膊,放聲高歌“英特納雄耐爾”。

同時宏大敘事的文學藝術創作,還要注意將全景展示和細節再現結合。無論是人物性格的塑造,還是故事情節的展開,典型環境的描繪都離不開細節。生動的細節能把人物或事物本質的性狀鮮明而又逼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從而增強作品的真實感和藝術感染力。細節看起來是細小分散的,但一個個細節累積在一起,就可以影響一個重大的歷史,和現實事件。任何重大歷史和現實事件,都是由細節組成的,所以,文學藝術作品要真實地表現重大的歷史和現實事件,都必須從細節這一事件“最小的組成單位”著手,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表現,使宏大敘事更加豐滿、生動、鮮活,從而為讀者提供一部真實、形象的宏大歷史和現實文本。

猜你喜歡
文學藝術現實民族
MINORITY REPORT
漫畫:現實背后(上)
漫畫:現實背后(下)
脫下工裝 你也可以是詩人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導向
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技巧分析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
傳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當黑客技術照進現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