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裝讀書和草橋結拜

2009-04-21 05:17段懷清
百家講壇 2009年1期
關鍵詞:梁山伯祝英臺書童

段懷清

在中國,一談到蝴蝶,人們就會想到梁山伯與祝英臺,甚至民間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的說法。那么,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東晉時的某一天,浙江上虞大戶人家祝公遠正在為一件事發愁:16歲的女兒祝英臺提出了外出讀書的要求。中國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祝英臺為什么要外出讀書呢?

東晉距著名才女蔡文姬和大辭賦家班昭生活的時代不遠,據此可以推想當時的男女關系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封閉和保守,所以祝英臺外出讀書的要求也不是十分出格的事情。但是對祝英臺的父母而言,這一要求還是難以接受,因為即使有女子讀書,也都是在家里師從父兄或家塾,女子到外面學堂讀書還是前所未有的。

祝英臺外出讀書,古往今來有不同的解釋,有的說她是為了躲避朝廷在民間的選秀活動,也有的說是為了避婚,更有說她是慕博學多聞的周士章之名前去求師的,但也可能只是出于青春期小女孩正常的心理需求,她只是想離開父母出去長長見識。

不管出于什么樣的原因,祝英臺的要求,無疑在祝家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那么,祝英臺的父母是如何阻止,祝英臺又是怎樣應對的呢?

祝公遠說:“天下讀書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孔子設杏壇授三千弟子,有女弟子嗎?”祝英臺反駁說:“孔夫子自己又沒說過,你怎么知道沒有女弟子呢?”接著,祝公遠大講女子讀書無用論,說:“朝中多少男兒漢,未聞女子去封侯?!标P于英臺的反駁,張恨水在小說《梁山伯與祝英臺》里這樣寫道:“現在朝廷正是用人時候,我出去讀書就是為了有一天報效朝廷?!弊9h聞聽此言,當即無話可說。

父母之所以反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祝英臺是女子,女子在外拋頭露面是當時社會所不容的。祝英臺為了說服父母,大膽地提出r女扮男裝的想法,她的父母會同意嗎?

他們當然不會同意,說女孩子穿男裝違背了男女有別的古禮,祝公遠甚至用封建倫理道德壓制她,但沒有效果。祝英臺開始哭鬧甚至以絕食威脅,萬般無奈之下,祝公遠只好同意了她外出讀書的請求,但同時也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著男裝不能露出破綻;第二,一旦家書到必須馬上回家,不得有誤;第三,求學歸來,必須保持清白女兒身。

在封建社會,女子丟了處女之身比丟了性命都要可怕。因此,祝英臺完全理解父母的擔心,為了能夠外出,也為了讓父母對自己放心,她不但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三個條件,而且還到佛堂里許愿,保證自己讀完書回家后,一定是一個清白女兒身。

祝英臺就這樣女扮男裝離開了家,為什么她穿了男裝別人就認不出來,后世的文獻都沒有記載,但這也為后來的傳說提供了多種可能,四折雜劇《祝梁怨》中就這樣記載:“奴家英臺是也,雙親無子,自幼命奴男裝以慰膝下?!辈还茉鯓?,貌美的祝英臺著上了男兒裝,正式踏上了夢寐以求的求學之路。

從上虞到杭州,有一二百罩的路程,行至中途,忽遇大雨,祝英臺和丫鬟便趕到草橋亭中躲雨。二人正在惶恐無助之際,梁山伯和書童也恰至此避雨,為了避免尷尬的局面,兩位書童率先打破沉默聊了起來,交談中才發現原來梁山伯和祝英臺不但是同鄉,而且都是前往杭州奔周士章先生求學的。他鄉遇故知,又同為讀書人,二人備感親切,于是開始閑談學藝。談必正濃時,祝英臺對女子的不平等地位大為不滿,說出了“男兒固須經書讀,女孩讀書也應該”的憤激之詞。不料,梁山伯非但沒有異議,還附和說:“妙哉高論,仁兄宏論令人敬,志同道合稱我心,男女同是父母生,女孩兒也該讀書求學問?!焙髞?,二人同聊詩詞歌,他們不但都喜歡曹植的濤,還同時欣賞他感慨人生的雅意和悲憫民生的胸懷。如此志同道合、情誼相通,祝英臺不免對梁山伯產生了好感。兩人雖初次見面,卻一見如故,慮及杭州路途迢迢,在兩個書童的攛掇下,二人當即在草橋亭中撮土為香,結為兄弟。

驟雨初歇,四人結伴同行,前往西湖邊鳳凰山周士章先生的書館,開始了同窗三載的求學生涯,也開始了這段千古之戀的序曲。

猜你喜歡
梁山伯祝英臺書童
漢字大變臉等
漢字加減等
飾演“梁山伯”人物淺析
從舞蹈本體出發的老題新作
音樂劇《蝶》中“祝英臺”音樂形象表現分析
一副謎聯
不屈的靈魂,失敗的抗爭
梁山伯與祝英臺賞析
JOKES
尋找梁山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