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美為線索 執教杜甫《絕句》

2009-05-07 05:48樊裔華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 2009年4期
關鍵詞:窗框黃鸝白鷺

樊裔華

教材簡析及教學建議:

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絕句》是杜甫《絕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內容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詩描寫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了作者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整首詩雖只用28個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妙的畫,一幅春天的畫,一幅有聲有色的畫,一幅動靜結合的畫。字里行間洋溢著韻味無窮的美。執教本課,以美為線索。

★感受顏色美

詩人展開語言的調色板,選用繽紛的色彩,將眼前的景物描繪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黃鸝、白鷺、翠柳、青天,四種景物四種顏色,黃綠相間,白藍輝映,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顏色的美。尤其是“青”這種顏色,表達方式與現代文有一定的差異,我們不能直白地告訴學生“青”就是指藍,而要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發揮知識的遷移作用,感受到“青天”是湛藍的、瓦藍的、藍瑩瑩的、一碧如洗的……由此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

★體會意境美

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由近及遠,由低及高,寫的是動景。草堂周圍翠綠的柳樹上成對的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由遠及近,寫的是靜景。作者身在草堂憑窗遠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積雪,低頭瞥見門外停著的來自萬里之外的東吳的船只,不禁喜上心頭。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動靜交錯。色彩明麗,有條不紊,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悅的情感。教學中可以通過反復誦讀來體會這樣一種美好的情感。

最具韻味的是一個“含”字。讓學生讀讀詩句,從中體會作者是站在哪兒在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引著孩子透過窗子去看一看外面的美景,發現這窗外美景就仿佛是鑲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畫,讓人賞心悅目。再帶著這種感覺回歸文本,“含”字就迎刃而解了!

★意會結構美

詩中數字的運用非常巧妙。第一句“兩個”黃鸝,寫“點”,是近寫;第二句“一行”白鷺,寫“線”,是遠寫;第三句“千秋”雪,寫“面”,表明了時間;第四句“萬里”船,展現了空間。簡短四句詩,點、線、面相互交織;遠、近、時、空彼此對照,構成了詩歌內在的結構美,耐人尋味。

這樣的結構美,我們不能跟學生去講,但我們可以在理解詩意的過程中有機滲透,讓學生有所感受。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我們要通過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對詩歌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感知,建立一種意象,感受意境的美。而對其深層的東西應該允許學生存有疑問,“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到一定的時間、一定的環境中他自然就能理解,就能體會。

★實踐對仗美

全詩四句,兩兩相對,剛好組成兩副對子。這兩副對子所寫的景色遠近交錯,形成一個完整的、遼闊的、有聲有色的畫面。

教學中,先帶著學生回憶原來學過的對聯“春回大地,福滿人間”、“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再聯系詩句充分感受對聯的特點,然后嘗試著自己做對聯詩。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反復誦讀詩歌,讀準字音,讀懂詩意,進而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全詩。

2.咀嚼并體會詩句蘊含的深意,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有聲有色”、“動靜結合”,受到美的熏陶與潤澤。

3.在對詩歌的細細體悟中,初步感受對聯的特點,并緊扣文本,在與伙伴的交流合作中嘗試對聯詩句的創作,升華對詩歌意蘊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1.今天這堂課我們要學習的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一首詩《絕句》,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詩,注意詩中的生字與多音字,把字音給讀準了。(生自由朗讀詩歌)

2.(板書全詩)請一名學生朗讀《絕句》。

要求全體同學注意傾聽,集體正音。

3.學習生字:

(1)出示詩中兩個多音字——行、泊。

先讀準這兩個字在詩句中的讀音:一行[háng]白鷺上青天。門泊[bó]東吳萬里船。

再讀它們的另外一個音——行xíng、泊pō,給它們分別組個詞。

師總結:碰到多音字,我們要學會辨別,在不同的句子中讀準它們的音。再來讀這兩句詩,把字音給讀準了。

(2)教學生字:絕。(觀察生字的結構、偏旁,說說書寫注意點。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學生一起書空、描紅)

4.請大家自己把詩讀上兩遍,感受一下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5.讀到這兒為止,這首詩在你腦海中留下了些什么呢?(生自由表達)

二、 展開想象,讀懂詩意

1.咱們還沒細細品讀就已經感受到了畫面的美。咱們不妨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師配樂范讀)

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顏色呀?(預設:黃、翠、白、青。多媒體重點標注)

理解“翠”:“翠”是指——綠。

理解“青”:同學們,我們剛學過《拉薩的天空》這篇課文,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拉薩天空的顏色?!拔邓{、瓦藍、湛藍”,是啊,詩人生活的那個時代天空就像拉薩的天空這么藍。在詩人的筆下,這樣的天空就叫作青天。感受青天的美,一起讀這個詞!

2.在詩人眼里,這真是一幅黃綠相間、青白暉映的畫。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自己讀讀這兩句詩。

(1)指名讀詩句。

(2)聽著聽者,你的耳畔仿佛還聽到了——(黃鸝叫聲);咦,這黃鸝嘰嘰喳喳的叫著,好像在說些什么呀?(學生想象說話)

3.短短的兩句詩,我們看到了這么多的顏色,還聽懂了黃鸝歡樂的鳴叫,這么動聽的叫聲,這么美的顏色,用一個成語來說就是——有聲有色。(板書)

4.你能通過你有聲有色的朗讀來表達這樣一種情趣嗎?

指名讀,推薦一名同學讀,配上音樂齊讀。

5.美麗的景色讓人陶醉,那第三、第四句詩大家是不是自己讀讀看,多讀幾遍,邊讀邊想,看看能讀懂些什么?

(1)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3)質疑、討論。

(在交流過程中理解:千秋雪、萬里船、窗含、門泊等詞語的意思,在此基礎上整體理解詩句的意思。)

千秋:(一年一個秋,這個“秋”就指代“年”。引導學生理解“千秋”虛指時間長,讀好“千秋”。)

窗含:要想理解這兩個字啊,我們不妨來體會體會作者是站在哪兒在看外面的世界。(生:窗前。)

①(師拉開窗簾)我們透過窗兒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孩子們,瞇起眼睛向遠處眺望,你透過窗子看到了什么?(生根據自己所見表達)

②真是一幅美麗的畫,這幅畫還有畫框呢!這畫框是什么呀?(窗框)

[體會:這美妙的景色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畫。]

③孩子們,做個生活的有心人,經常去看看窗外千變萬化世界,你會看到很多美好的畫面。(教師出示三幅鑲嵌在窗框中的美景)

④(出示窗框中雪景)這樣說來,這岷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就像是鑲嵌在草堂窗框中的一幅畫。誰來讀一讀,讓我們感受到畫面的美。

“萬里”——路途遙遠。(結合“千秋”來理解)

泊:停泊、泊船靠岸。

6.指名吟誦詩句。

詩人向遠處眺望,看到山嶺上終年不化的積雪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畫,一低頭,又看到門前的岷江上停泊著千里迢迢從東吳駛來的船。他心情特別激動,詩興大發,寫下了這句詩,誰來學著杜甫的樣兒吟誦吟誦。

7.一齊吟誦。

這春天的景色是看不完也寫不完。而詩人只用短短四句詩,28個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此美妙的畫,一幅春天的畫,一幅有聲有色的畫,一幅動靜結合的畫。這不僅在于他會選取景物,更重要的是他能緊緊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來,拿起書,一起吟誦。

8.背誦詩歌。

真美啊,我們一起欣賞著美麗的畫面,和著動人的音樂,走進詩人快樂的內心,一起背誦古詩。(課件出示畫面、配樂、背誦全詩)

三、 作詩吟對,升華詩情

1.理解“絕句”,給詩歌取個恰當的題目。

(1)聯系課前背誦的古詩理解“絕句”這種詩歌體裁的特點,進而理解“五言絕句”和 “七言絕句”。

(2)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詩是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杜甫即興寫成的,沒來得及取其他的題目,所以就用絕句這種詩的體裁來作為題目。我建議大家再默默地讀讀這首詩,揣摩揣摩,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試著給這首《絕句》另外再取個題目。

(3)自己擬題;全班交流。

2.引導學生發現并揭示對聯詩的特點。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首詩,看看你能發現些什么。(課件出示詩歌——一一對應出現,顯示對聯特點)(生發現:一一對應,非常工整……)

3.男女生配合讀對聯,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

4.回想以前學過的對聯,全班交流。

5.嘗試創作對聯詩句

黃鸝鳴白鷺__________________

黃鸝歡歌白鷺__________________

黃鸝翠柳間歡歌白鷺__________________

枝頭黃鸝雙雙鳴白鷺__________________

窗外黃鸝叫詩人__________________

窗外黃鸝唱__________________

(在學生思考、創作、交流的過程中,適當提醒學生注意字數相等、詞性相對、押韻等對聯的要求。)

6.課堂小結:同學們,古詩之所以能千百年流傳下來,成為咱們中華民族經典文化的瑰寶,是因為我們能感受到詩歌所描繪的畫面美,能從詩中讀到這樣一種韻律美。還有很多古詩啊,和《絕句》一樣,希望大家用心去閱讀古詩,走進我們中華民族的經典文化。

板書設計: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有聲有色

窗含西嶺千秋雪,動靜結合

門泊東吳萬里船。

責任編輯:孫海燕

猜你喜歡
窗框黃鸝白鷺
好的作風從哪里來
春天的小精靈
兩只黃鸝
問黃鸝
一種可排水的外開窗
一種平行外開鋁合金窗
找不同
簡筆畫白鷺
吃小魚
探究組合矩形面積的最大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