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中西方愛情觀

2009-05-13 06:00姜吉峰
群文天地 2009年21期
關鍵詞:梁山伯祝英臺朱麗葉

《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梁山伯與祝英臺》因為在題材上的相似性,常被研究者用以比較。有把《羅密歐與朱麗葉》稱作是西方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當然也有把《梁山伯與祝英臺》稱作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其實,由于兩個文本在誕生時間上和空間上的不同,滲透在其中的東西文化觀念有著極大的差異,尤其是和情節緊密相連的愛情觀更具代表性。通過兩者異同的比較,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有趣的結論。

一、熱情似火和沉靜如水的愛情

我們誰也無法說出羅密歐和朱麗葉之間的愛情與梁山伯和祝英臺之間的愛情哪個更加動人。確實,兩對年輕人都是愛情最忠實的追隨者,但是,在愛情觀上,雙方有著截然相反的看法。如果說,羅密歐和朱麗葉之間的愛情是熱情的火焰的話,那么梁山伯和祝英臺之間的愛情顯然要用深沉寧靜的海水來形容了。

首先來看愛情的產生。羅密歐和朱麗葉之間是再典型不過的一見鐘情了。在改變兩人命運的化妝舞會上,蒙太古家的羅密歐和凱普萊特家的朱麗葉一見傾心。其實,在兩人見面之前,羅密歐喜歡的是城中名嬡羅瑟琳,而朱麗葉也已經在考慮帕里斯的求婚了??墒且坏┡龅阶约合矚g的人之后,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愛情之火越燃越旺。而梁山伯和祝英臺之間就遠沒有這么“浪漫”了。為了求學,祝英臺女扮男裝進入學堂學習,在交往中慢慢愛上了窮書生梁山伯。而這個過程中,梁山伯并不知曉祝英臺的真實身份,因此,他對英臺的感情只是出于一種“兄弟”之間的友誼。這種單方面產生的愛情顯然是不可能熱烈的。更何況,祝英臺并沒有想一開始就泄露自己的真實性別,所以對梁山伯一瞞就是三年。直到梁山伯得知英臺是女兒身之后,欣喜不已,發誓非祝英臺不娶,這才開始了兩人兩情相悅的階段。這之間的時間跨度之長不可謂不“慢熱”啊。

細究其中的原因,我們不難發現背后隱藏的文化差異。西方人更注重外在的美,即人性中“欲”的一面。羅密歐和朱麗葉一見鐘情是建立在雙方的美貌上的,他們并沒有過于深入的交流,僅憑著對對方長相的印象來做出自己的判斷。而東方人更注重內在的美,即人性中“情”的一面。梁山伯和祝英臺之間有相當長時間的交流機會:三年的同窗共讀。在日常的交往中,祝英臺愛上了梁山伯的才華和內涵,把一顆芳心許給了他。

其次來看愛情的表達。在舞會結束之后,羅密歐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顧不得危險,徑自來到心上人家的花園里,看到朱麗葉的側影之后,吟誦出了那段著名的臺詞:“輕聲!那邊窗子里亮起來的是什么光?那就是東方,朱麗葉就是太陽!起來吧,美麗的太陽……”而朱麗葉坐在窗口也抒發了自己對羅密歐的感情:“羅密歐啊,羅密歐!為什么你偏偏是羅密歐呢?否認你的父親,拋棄你的姓名吧;也許你不愿意這樣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愛人,我也不愿姓凱普萊特了?!敝髢扇嘶ピV衷腸,彼此明白了各自的心意,更進一步地升華了感情。而梁山伯和祝英臺之間就遠沒有這么直接而奔放了。祝英臺對梁山伯表達愛情最集中的體現在“十八相送”這一段。祝英臺一邊走,一邊拼命給梁山伯以暗示。通過鴛鴦、牛郎織女等意象來說明自己的心意。甚至杜撰出一個“小九妹”出來。但梁山伯卻是“呆頭鵝”一只,絲毫沒有聽出祝英臺的話外之音。雖然在觀眾看來,祝英臺的暗示已經足夠明顯,但是無奈梁山伯的遲鈍,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直到兩人分開還是沒有挑明祝英臺的身份。這樣如溫開水的表白可稱得上經典了。

再來看對愛情的捍衛。兩對年輕人的愛情都遇到了難以逾越的障礙:蒙太古和凱普萊特兩大家族世代為敵,想讓兩人結合簡直比登天還難。而生于員外郎家的祝英臺和窮書生梁山伯顯然屬于門不當戶不對,為了家族的發展,祝員外把祝英臺許配給了馬文才,兩人不能遂愿。那么想對愛情有進一步的追求,就必須做出自己的抗爭。兩對年輕人的表現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羅密歐和朱麗葉先是勇敢地自主結合,找到了仁慈的神父為自己主持了婚禮??梢哉f自己主宰了命運。當劇情突轉之后,羅密歐被發配他鄉,為了自己的終身幸福,兩人又想出了相應的計策。雖然最終以雙雙殉情而告終,但是畢竟兩人勇敢地為自己的愛情做出了自己的抗爭,悲劇性的結局不能不說是命運的安排。而梁山伯和祝英臺則沒有這個勇氣來挑戰自己的父母和整個社會的觀念。梁山伯通過正常途徑沒有辦法得到祝英臺,就只能自怨自艾,絲毫沒有想到要自己主動出擊來抗爭,最后落得抑郁而死的結局。而祝英臺也只能用自殺來捍衛愛情。同樣是殉情,梁祝的愛情少了一種悲壯之美,梁山伯的表現更是只能用窩囊來形容。所以,梁祝的悲劇性的結局只能歸于是兩人性格弱點所導致的。

這種抗爭力度的差異,顯然和故事創作的時間和空間有著必然的聯系?!读_密歐與朱麗葉》誕生的時間正是西方影響深遠的文藝復興時期。這一階段,人文主義思想開始深入人心,對人陛的高揚成了這個時代的主題。西方人更為注重人性的意義。而且英國作為一個島國,更具有憂患意識和抗爭精神。所以,羅密歐和朱麗葉兩人如此激烈的抗爭是必然的。而梁祝所處的時代,是封建制度占絕對優勢的時期。儒家的倫理綱常深深烙印在了中國人的骨子里,對于家庭的絕對尊崇、對于個性的壓抑,是這個時代必然的結果。所以,梁祝反抗的軟弱也是很好理解的。

當然,兩者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彰顯愛情的價值是兩個故事的主旨。兩對年輕人都把愛情看作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寧愿死也不愿意背叛愛情。這是導致悲劇結局的原因,也是他們震撼世人的力量來源。在這一點上,東西方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

二、死亡的表現和超越

作為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梁山伯與祝英臺》都著重展現了有情人遭到毀滅的情節,因此,死亡是這兩部作品跳不過去的話題。愛情觀的差異同樣影響到了對死亡的看法。

首先來看死亡的產生。羅密歐和朱麗葉之間的悲劇完全是由于生在世仇家庭所導致的。換句話說,如果兩個人的出身剝離互為世仇的這個前提的話,那么他們的結合在我們看來完全是幸福的——兩情相悅,門當戶對。朱麗葉可以讓羅密歐上門提親,而憑借蒙太古家的勢力,凱普萊特家族當然不會放過這個聯姻的大好機會。所以,他們死亡的原因是家庭的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并沒有觸犯到社會的倫理道德規范。而梁祝的悲劇則完全不一樣。他們的愛情注定是被整個社會所否定的。首先,中國傳統社會提倡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梁祝自由戀愛顯然得不到尊重,甚至祝英臺還會因此背上“輕浮”的罵名。其次,梁祝之間“門不當,戶不對”,也是封建社會所完全不能容忍的。作為江南富戶,祝家當然想讓自己的女兒有個好歸屬,而不是跟著一個酸溜溜的窮書生吃苦。梁山伯想娶祝英臺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或許是屬于“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典型。所以,無論兩人怎么抗爭,最終也無法取得勝利,因為他們的對立面是整個中國封建社會,而梁祝所處的時代,是完全沒

有打破這種制度的可能的,因此他們的死亡是必然的。

其次來看對死亡的表現??梢哉f,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死亡的血腥和恐怖隨處可見。赤裸裸的死亡場面被直接呈現在舞臺上面。羅密歐殺死提伯爾特的場景直接在觀眾面前呈現,刀光劍影,最后血灑舞臺。朱麗葉進入到墳墓中的時候,說道:“……那死亡的長夜的恐怖,那古墓中陰森的氣象,幾百年來,我祖先的尸骨都堆積在那里,入土未久的提伯爾特蒙著他的殮衾,正在那里腐爛?!蓖ㄟ^這段獨自,一下子把觀眾帶入了陰森森的場景。為后面更為恐怖的死亡營造了氛圍。這種現象的產生和西方文藝理論所強調的“逼真”是分不開的。通過對殘酷死亡的直接表現,來讓觀眾體驗所謂的“卡塔西斯”效應。這種觀點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悲劇傳統。而《梁山伯與朱麗葉》則完全沒有這么血腥。梁山伯的病死并沒有直接在舞臺上展現,而是通過祝英臺的“吊孝哭靈”來告知觀眾。而結尾“化蝶”的段落,更是對兩人死亡的浪漫化展現,觀眾絲毫不會感覺到死亡的陰影。這和中國的樂感文化有著直接的關系。長期以來,中國的觀眾一直不習慣在舞臺上看到死亡,或者說是不愿意在舞臺上看到死亡。整個中華民族都有一種希望大團圓的心理,加上這個安慰性的結局,大大減弱了主人公死亡所帶來的痛感。

最后來看對死亡的超越。主人公的死亡或者毀滅當然不是作者的最終目的。通過表現死亡來超越死亡才是作品的終極意義所在?!读_密歐與朱麗葉》中兩位年輕人的死亡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結仇多年的冤家握手言和??吹搅怂涝谝黄鸬牧_密歐與朱麗葉,凱普萊特公爵終于被感化:“啊,蒙太古大哥!把你的手給我;這就是你給我女兒的一份聘禮,我不能再做更大的要求了?!绷_密歐與朱麗葉用自己的死換來了兩家人的和解,這種超越更多的表現在對社會的意義。兩個人的全金塑像將永遠地矗立在維洛那的城市中心,大膽追求愛情的形象將永恒。而對于羅密歐與朱麗葉來說,卻留下了永遠的遺憾。而《梁山伯與祝英臺》則相反,死亡對于他們自己的意義大于對社會的意義?!盎敝?,兩人終于達成了相伴相隨的夙愿。雖然說梁祝的死同樣起到了樹立大膽追求愛情榜樣的作用,但是那只是間接的,最為直接的超越還是對于他們個人的意義。這種不同層面的超越其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兩者死亡意義的差異。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死最終使仇恨轉化成了愛,人文主義精神的光芒顯得格外耀眼。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死只是為后世提供了無限悲憫的素材,他們只是封建制度可悲的犧牲品,并沒有對這種制度產生根本的影響。

《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梁山伯與祝英臺》都是浪漫與哀傷、喜悅和痛苦并存的經典文本。兩者都反映了人類對純真愛情的向往和渴望?!坝星槿私K成眷屬”的訴求永遠也不會過時。而不同的地理環境、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注定了這兩個偉大的文本會在觀念上顯示出各自的特點來。人文主義作為莎士比亞那個時代思想界的主旋律,已經明顯體現出它的優勢來,對人性的張揚和追求讓壓抑了幾千年的愛欲得到了充分的表達,這種積極的進步意義讓人激動。而梁祝所處的時代依然被籠罩在封建主義的沉重帷幕之下,但是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了這種制度叛逆者的出現。祝英臺男扮女裝上學其實已經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觀念做出了挑戰,而后的浪漫殉情也是用自己的生命做出了血淚控訴。從這個角度看,看似牢不可破的封建制度也終會有它的掘墓人的。而創造這個故事的中國人民其實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這種禁錮思想和身體的制度的厭惡,無論這種厭惡是刻意還是無意的。

綜上所述,對兩個文本觀念的比較,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時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對當時人們所造成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又反過來造就了后來的時代和文化。

(作者簡介:姜吉峰,武漢大學藝術學系藝術學專業200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傳播學。)

猜你喜歡
梁山伯祝英臺朱麗葉
愛情至上的朱麗葉
漢字加減等
飾演“梁山伯”人物淺析
從舞蹈本體出發的老題新作
音樂劇《蝶》中“祝英臺”音樂形象表現分析
羅密歐與朱麗葉(節選)
不屈的靈魂,失敗的抗爭
你的星光耀世界
意大利朱麗葉銅像被塞滿情書和同心鎖
尋找梁山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