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禹州鈞瓷的今昔研究

2009-05-21 05:31張玄笑
魅力中國 2009年9期
關鍵詞:鈞窯窯變制作

張玄笑

中圖分類號:K87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3—057—02

摘要:中國曾以陶瓷之國聞名于世。瓷器的發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意義,特別是鈞瓷的出現,它改寫了青瓷和白瓷統一天下的歷史,使世界陶瓷行業的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輝煌時期。鈞窯在唐代就有所燒制,在宋徽宗在位的25年間,是鈞瓷生產的鼎盛時期。金、元時期的鈞瓷制作,從某種意義上講,還是對宋代鈞窯工藝的繼承和延續?,F代鈞瓷主要是指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鈞瓷藝術品。在中國漫長的對外交往中,瓷器充當了中國的名片。瓷器成為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文明的藝術明珠。

關鍵詞:鈞窯;造型;制作;釉;燒制;窯變;發展

瓷器最早產于中國,在英文單詞中CHINA也是瓷器的意思,也就是說瓷器在國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了中國的代名詞。瓷器最早出現于商代,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瓷器到宋代達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出現了“鈞、官、汝、定、哥”這五大名窯,其中以鈞窯的窯變最具特色,以及它傲人的色彩和神韻名冠五大鈞瓷之首。鈞瓷是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后鎮,是因那特有的自然資源,如泥土,各種微量元素等。

一、古鈞瓷

(一)宋代鈞瓷

鈞窯在唐代就有所燒制,但宋徽宗在位的25年間,是鈞瓷生產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盛柴燒的鈞瓷是在民窯天青釉和紫紅斑釉的基礎上創造性的燒制出青、紫、藍、紅相互滲透變化的窯變釉。北宋早期燒制的都是一種釉色,俗稱“青一色”,到后來主要是采用紅紫色的釉上在瓷器外部,青藍釉施于器外,即所謂的“內青外紫”,也有的是在里里外外都上有上青藍釉。官窯鈞瓷青藍色釉不是像早期宋代鈞瓷釉色那么單一,而是在一個很深的藍色背景上彌漫著帶有月白色汗珠狀的流紋即淚痕紋,幾少數燒制工藝水平高的則是遍布蟠回曲折的蚯蚓走泥紋,或者是在一個紫色是背景上彌漫著藍白色的流紋,也就是有些文獻所說:宋鈞之紫汗漫全體,青蔥紫倩蠟淚之成堆。但又不像宋早期燒制的那么單一,從釉色的風格上來看,和早期的宋鈞有很大不同之處,從發掘出來的遺址中的鈞窯碎片也能看出,官鈞追求的釉色是像瑪瑙一樣的花,或是像大自然中的松林、海浪、雪花等具有這些特殊肌理的效果,釉色很豐富,總體上分為紅和青兩大類,紅的如葡萄紫、火焰紅、海棠紅等,青的如天藍、天青、米黃等。

鈞瓷有“窯變無雙、鈞瓷無對、意境無窮”和“鈞與玉比、似玉非玉勝似玉”這樣的美稱,就是因為鈞窯釉的那種晶瑩剔透,渾濁細膩的感覺,像是巖洞里的鐘乳石。這個時期的窯變藝術已經趨于完善,有巧奪天工之勢。

在這個時期的鈞窯燒制的品種很多,比如爐、瓶、盆、洗、尊、鼎、盒、枕、盞、杯等十余種,其中花盆最為居多,如葵花式、蓮花式、海棠式、主角式、方形和長方形等。器表有片紋,器底呈褐色。鈞臺窯燒制時在工藝上十分苛求,根本不計較成本,不是屬于商業性的,因為燒制出來的上品全部入選宮中,其他的次品全部銷毀,根本就不允許在民間流傳,所以鈞臺窯極少而且價極高。在金、元時期,鈞窯的燒制一定程度上都還是宋代的繼承和延伸,但不可避免的留下時代的烙印和本民族的特色,并在與宋鈞工藝特征上有很大差異。

(二)金代鈞瓷

金代的鈞瓷在造型上基本上是沿用了宋代的風格,但也燒制出具有特色的藝術作品,有些瓶、碗、爐等不僅造型別致講究而且窯變很有特色。在開封市文物商店里珍藏的一件金代鈞瓷窯變罐,可以被認為是金代燒制出的瓷器中的上上品,這個罐子大致有三種色調,中心是草綠色,外層朱紅,最外是玫瑰紅,內外釉面上有十七處窯變的花紋,色澤鮮艷。造型上是鼓腹、小口、圈足。這個是比較典型的金代鈞瓷,再者金代燒制的碗、盤基本也是沿用宋代造型,器形逐漸變大。

金代鈞瓷總體是對宋代鈞瓷的一個恢復過程,當時鈞瓷是為了在滿足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并又在民窯的基礎上建起來,金代的鈞瓷主要特點是在它的實用性上,并不主要是在造型和釉色上,對胎釉要求不高,制作也不怎么精細,成本不大。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燒制出的瓷器產量高,質量差,胎料一般比較粗糙,釉色不純不正。金代的鈞瓷才釉色自然流動產生的變化單一,沒有宋代鈞瓷釉色流動豐富自然。綜上所述金代鈞瓷的特點就是工藝粗糙,這也當時戰亂時期后對鈞瓷制作的影響。

(三)元代鈞瓷

元代是鈞瓷瓷器史上發展很快是急速時期,鈞窯瓷器在這一歷史時期已經成為人民大眾非常主要的生活用具之一。當時窯場到處都是。這樣的需求量很自然的刺激著鈞瓷的生產,但也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以至于當時一味的只追求鈞瓷的產量而嚴重的忽視它的質量和工藝特性。較之宋、元時期燒制的瓷器,元代燒制的大都是器物造型偏大,品種單一,感覺很笨重,比如說胎體不規整,釉厚而不均勻,流下的釉一滴一滴的感覺,燒成后釉里含有氣泡,光澤度也不好。釉色單一,以月白和天藍居多,其窯變不如宋代的自然,好像是人為而成的。

元代的鈞瓷較之宋、金時期大了很多,而且在造型上也有很多獨到的地方,比如元代在器物上采用的堆雕等裝飾方法在宋、金時期燒制的鈞瓷是很少見的。

二、現代鈞瓷的發展

現代鈞瓷指的是20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燒制的鈞瓷,現代鈞瓷的發展以全面恢復“宋鈞”和全面提高完善傳統工藝,而帶動了鈞瓷行業的快速發展時代,在悠久的瓷器歷史文化中,鈞瓷曾被欽定為宮用珍品,其品位是不言而喻的,經過現代鈞窯人不斷的探索和堅持不懈的研究,經過一次次的配制釉料,并在不斷的失敗過程中總結經驗教訓,使一件件色彩斑斕,晶瑩剔透的鈞瓷出爐。鈞瓷的釉色等都獲得了突破。

在以前都是用傳統的煤燒,勞動強度太大,燒制時間長,并且污染嚴重。成品率低資源太浪費等等各種問題,就好比是煤燒取代柴燒,新的燃料取代煤燒也是發展的需要。用液化氣作燃料是鈞瓷的發展迎來是又一次革命。在造型上,傳統的鈞瓷造型大致是盆、瓶、尊、爐、洗等,而鈞瓷都是有時代特征的。到了現今,鈞瓷的審美應當符合現代人。為此,他們打破了千古不變的模式,在造型上大膽的引用了動物、人物和其他現代造型,其中偉人尊是現在的傳世之作。

宋鈞器體上的紫紅色窯變布滿鈞瓷整個器身:元鈞是在器身上面聚集成塊狀和片狀,宋鈞釉色無論是濃是淡是深是淺都是一體的,元鈞釉色則是濃的地方會出現斑彩或者是條紋。淺是地方依然可以看見水浪斑:現代鈞瓷是即有宋代器體上的紫紅窯變彌漫全體也有元代釉濃處起斑彩或條紋,淺處仍見水浪斑的特點??v觀整個鈞瓷的生產史,數量都較之宋金時期有發展和提高,在造型和裝飾藝術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進,為鈞瓷藝術增添了新發內容,充分體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及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即英語中的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在中國漫長的對外交往中,瓷器充當了中國的名片。瓷器成為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文明的藝術明珠。史學家把名瓷林立的北宋時期看作中國封建王朝政治、經濟、文化的極盛時期,金、元則是對宋代鈞瓷的復古和延續,現代鈞瓷也是在繼承和延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且為了滿足當代人是審美需求在不斷的創新。中國瓷器技術的創造和發明,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與發展,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是引以自豪的。

猜你喜歡
鈞窯窯變制作
窯變刻瓷,工巧合一
敏行篇之窯變·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窯變·釉上粉彩作品2
孔家鈞窯 國禮精品鈞瓷作品
鈞窯手拉坯技藝初探
《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設計與制作實踐
應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淺談建水紫陶工藝之窯變 紫陶“變形記”
國博藏鈞窯及仿鈞瓷器
鈞窯的民用瓷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