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問的境界

2009-05-22 03:38季羨林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2期
關鍵詞:大志王國維西風

季羨林

研究學問的三個境界。王國維在他著的《人間詞話》里說了一段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氨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又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盡管王國維同我們在思想上有天淵之別,他之所謂“大學問”、“大事業”,也跟我們了解的不完全一樣。但是這一段話的基本精神,我們是可以同意的。

現在我就根據自己一些經驗和體會來解釋一下王國維的這一段話?!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币馑际牵涸谇锾炖?,夜里吹起了西風,碧綠的樹木都凋謝了。樹葉子一落,一切都顯得特別空闊。一個人登上高樓,看到一條漫長的路,一直引到天邊,不知道究竟有多么長。王國維引用這幾句詞,形象地說明了一個人立志做一件事情時的情景。志雖然已經立定,但是前路漫漫,還看不到什么具體的東西。說明第二個境界的那幾句詞引自歐陽修的蝶戀花。王國維只是借用那兩句話來說明:在工作進行中,一定要努力奮斗,刻苦鉆研,日夜不停,堅持不懈,以致身體瘦削,連衣裳的帶子都顯得松了。但是,他(她)并不后悔,仍然是勇往直前,不顧自己的憔悴。在三個境界中,這可以說是關鍵。根據我自己的體會,立志做一件事情以后,必須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成功。無論是在對自然的斗爭中,還是在階級斗爭中,要想找出規律,來進一步推動工作,都是十分艱巨的事情。就拿我們從事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的人來說吧,搞自然科學的,既要進行細致深入的實驗,又要積累資料。搞社會科學的,必須積累極其豐富的資料,并加以細致的分析和研究。在工作中,會遇到層出不窮的意想不到的困難,我們一定要堅忍不拔,百折不回,決不容許有任何僥幸求成的想法,也不容許徘徊猶豫。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最后的成功。

工作是艱苦的,工作的動力是什么呢?對王國維來說,工作的動力也許只是個人的名山事業。但是,對我們來說,動力應該是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所以,我們今天的工作動力同王國維時代比起來,真有天淵之別了。所謂不顧身體的瘦削,只是形象的說法,我們決不能照辦。在王國維時代,這樣說是可以的。但是到了今天,我們既要刻苦鉆研,同時又要鍛煉身體。一馬萬馬的關系必須正確處理。

此外,我們既要自己鉆研,同時也要兢兢業業地向老師學習。打一個不太確切的比喻,老師和學生一教一學,就好像是接力賽跑,一棒傳一棒,跑下去,最后達到目的地。我們之所以要尊師,就是因為老師在一定意義上是跑前一棒的人。一方面,我們要從他手里接棒;另一方面,我們一定會比他跑得遠,這就是所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說明第三個境界的詞引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意思是:到處找他(她),也不知道找了幾百遍幾千遍,只是找不到。猛一回頭,那人原來就在燈火不太亮的地方。中國舊小說常見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王國維引用這幾句詞,來說明獲得成功的情形。一個人既然立下大志做一件事情,于是就苦干、實干、巧干。但是什么時候才能成功呢?對于這個問題大可以不必過分考慮。只要努力干下去,而方法又對頭,干得火候夠了,成功自然就會到你身邊來。

這三個境界,一般地說起來,是與實際情況相符的。就王國維所處的時代來說,他在科學研究方面所獲得的成績是極其輝煌的。他這一番話,完全出自親自的體會和經驗,因此才這樣具體而生動。

到了今天,社會大大地進步了,我們的學習條件大大地改善了,我們的學習動力也完全不一樣了;我們都應該立下雄心大志,一定要艱苦奮斗,攀登科學的高峰。

猜你喜歡
大志王國維西風
寫作竅門
有情況
妻子的網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
西風辭
王國維:不能接受他們的歡迎
王國維??《人間詞話》??李敬偉書
Blending East and West
依然愛你
西風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