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論孔乙己悲劇形成的原因

2009-06-03 03:14王英珍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3期
關鍵詞:孔乙己悲劇

摘 要:孔乙己是魯迅先生小說《孔乙己》中的悲劇人物。造成其悲劇的直接原因應該是教育,即封建思想教育對其思想的侵蝕,學校和家庭教育的誤導影響其人生觀的形成,社會教育摧殘其身心,所以孔乙己的悲劇是教育的悲劇。

關鍵詞:孔乙己 悲劇 原因

孔乙己是魯迅小說《孔乙己》中的悲劇人物,關于其悲劇的原因,歸根于科舉制度,無可非議。但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直接原因并非是科舉考試,而應該是當時的教育,希望通過對其悲劇形成的直接原因的分析,能給今天的教育者帶來一些啟示。

一、腐敗的封建思想教育決定了孔乙己的思想定位

清朝的封建教育嚴重侵蝕了孔乙己這些讀書人的思想,這還得從科舉與教育的關系說起??婆e起于隋朝,其功能是保證公平取仕,曾經在唐宋兩朝使封建社會出現過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而教育自古有之,其功能是為社會培養各方面的人才??婆e本是選官制度,通過科舉考試使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仕,給百姓入仕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利于形成高素質的文官隊伍??婆e本與教育無關,但由于封建統治者要培養忠于朝廷之仕,需要封建理論去規范讀書人的思想行為,于是逐漸從教育入手,從學習上引導他們。尤其是“清王朝實行文化專制主義,提倡理學和宗教;推行科舉制度,廣泛羈縻知識分子;大興文字獄,實行思想恐怖統治”。用八股取士,誘使知識分子走科舉做官的道路,借以鉗制臣民思想和收買封建文人。

到了18世紀,封建教育只為科舉服務所形成的危機已經瀕臨絕境??滓壹壕褪沁@種特殊教育背景下的讀書人。所以,他從小深受封建思想文化的熏陶,置身于“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浸染中,形成了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狹隘思想,而這種思想則是通過讀書做官來體現的。再說孔乙己本是一個窮苦人,想要改變自己貧窮的命運,惟有走讀書考“文憑”這個獨木橋。于是不惜一切把青春浪費在一年又一年考“八股文”的考場上,而且執迷不悟,可見封建思想教育對他的影響是何等的根深蒂固。這種影響危害的不僅是孔乙己,而是大批的讀書人,也因此導致了封建社會后期人才貧乏。洋務運動最大的教育家張之洞曾說:“中國不貧于財而貧于人才,不弱于兵而弱于志氣。人才之貧由于見聞不廣,學業不實?!币会樢娧刂赋隽水敃r的教育思想所造成的惡果。

二、學校和家庭教育的誤導嚴重影響了孔乙己人生觀的形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苯逃幌瘛按悼芬娒住蹦菢涌焖僖娦?,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育依附科舉的時代,教育內容和教育思想相應地限制了讀書人。使當時眾多的讀書人讀死書,鉆牛角尖,嚴重脫離社會和民生。

1.教育環境誤導孔乙己樹立了錯誤的志向

立志是成事之本,但只有確立正確的志向,才有可能真正獲得成功。一個人的立志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讀書人主要受家庭、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

首先,孔乙己的的立志受清朝封建家長制的影響?!胺饨议L不僅是在物質生活、經濟活動中實行專職,而且在精神生活中,對家族成員的思想也實行專制,就是要家庭成員必須以家長的意志為意志,以家長的是非為是非,家庭成員不能有個人獨立的意志、思想?!奔易逯心硞€成員在政治、經濟和道德名譽上的升降榮辱,直接關系到整個家族的利益。因此,孔乙己的立志在家庭的早期教育中已有雛形,而且是家長思想和愿望的體現,即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達到光宗耀祖的目的。

其次,是受學校教育的影響。封建教育是直接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由于科舉和教育的雙重影響,大部分讀書人在教育者的指引下,繼續接受“學而優則仕”影響,即堅信通過取得功名可以享受高官厚祿,而樹立了錯誤志向。就連中華民族的杰出人物、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最先的志向也跟當時的讀書人一樣,希望考場上一舉成名,但是,從16歲一直考到31歲,連秀才也沒考到,他曾絕望地說:“我的日子不久了……我將不能一舉成名以顯揚父母了!”這說明他受當時教育思想的毒害之深。幸運的是他有機會接觸《勸世良言》,思想有所動搖,后來又因受鴉片戰爭和廣大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影響,確立了革命的志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滓壹阂膊焕?,他跟洪秀全同是貧窮人家的孩子,接受同樣的學校教育,當然樹立的志向跟洪秀全最先的志向一樣,也是為了追求個人名利而“考試做官”,不同的是他對自己樹立的錯誤志向堅信不疑,盲目追求,所以一旦失敗,只能是命如草芥。

再次,是受社會教育的影響。封建社會嚴重的等級、尊卑現象無不與權利和地位相關,而決定權大和位高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與科舉考試的成功有著密切的關系,從秀才——舉人——進士的依次地位,猶如“身登青云梯”步步高升,而且是“一人得勢,雞犬升天”。相反無權無勢者只能遭受歧視,只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所以,追求權利和地位是當時的普遍現象,孔乙己耳濡目染這些社會現象而深受影響,使他對本已形成的考官志向更加執著和堅定。

2.教育空白使孔乙己壞毛病滋生

“人之初,性本善”,“教化之本,出于學?!?。所以一個人的壞毛病不是生而有之,它一定與后天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在封建家長制下,一方面有著不可侵犯的父權。另一方面男尊女卑的社會現實使父母溺愛、包庇男孩,也是一種普遍現象。學校教育在統治者大興文字獄、被科舉束縛的情況下,形成了僵化的傳授形式。由于封建社會的教育者是封建文化教育最得力的實施者和傳播者,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在當時都有著絕對的權威性,而且這種教育都是長期性和經常性的,所以其教育宗旨和教育手段直接影響受教育者人生觀的形成。

清朝以后的科舉考試內容完全限制和阻礙了教育的發展,當時的教育宗旨無疑是引領讀書人走進科舉的牢籠,其教育手段自然是典型的應試教育。當然孔乙己也像大部分讀書人一樣,在“一張試卷決定命運”的科舉時代,只為“追求功名”,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樣的讀書人養成很多的壞毛病,不足為奇。無論是一舉成名的丁舉人,還是名落孫山的孔乙己,都說明了當時教育的慘重失敗??紙錾铣晒Φ亩∨e人橫行霸道、兇狠、殘忍,對孔乙己這樣的讀書人也不會放過,盡管孔乙己已寫了認罪書,還是被打斷了腿。而考場上失敗的孔乙己,卻淪落到社會最低層,身上帶有不少的壞毛病。他讀書不少,卻不會營生,窮得“將要討飯了”;身材高大,卻四體不勤,好逸惡勞,穿得又臟又破,花白胡子亂蓬蓬的;好吃懶做,雖能寫一手好字,也沒能謀生;游手好閑,還養成偷東西的惡習;有喝酒的壞習慣,連生命的盡頭,還貪杯解讒;迂腐不堪,再破的長衫也不愿意脫,滿口文言,認為讀書人“竊書不算偷”?!氨鶅鋈?,非一日之寒?!绷钊瞬焕斫獾氖?,當時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是非常嚴格的,比如因背不了書被體罰是普遍現象。然而他們兩個都接受了一生的封建文化教育,卻沒有學會如何做人。教育者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所以,孔乙己壞毛病的形成與教育者的教育有著直接的關系。

3.畸形的教育使孔乙己的心理嚴重扭曲

在教育腐敗的時代,像孔乙己這樣心理扭曲的讀書人不乏其例,如《范進中舉》(吳敬梓寫于18世紀中葉)中的范進,中舉前受盡社會擠壓,表現出懦弱猥瑣、甘受屈辱、自卑自賤和虛偽的性格,中舉后驚喜之極,一反常態,壓抑的心理經不起刺激,突然像火山似的噴發而導致發瘋。而孔乙己是名落孫山,那種失落、壓抑,與面臨的社會現實發生激烈的矛盾沖突時,卻無力應對,所以心理疾病自然進一步惡化,形成了清高、迂腐、愚懦和自欺的怪習性,表現出種種怪異的言行。如滿口“之乎者也”,長衫再臟也不愿脫掉,爭辯“君子固窮”,竊書是“讀書人的事”,仍極力擺出一副讀書人的樣子;面對不同的嘲笑,一味地畏縮和害怕;被別人揭傷疤時,只會極力辯解護短,自欺欺人。他跟范進的考試結果完全不同,但心理扭曲卻有諸多的相似之處。他們都是醉心于科舉考試而受過教育的正常人,卻表現出很不正常的言行,這不是用一句“死讀書,讀死書”就能說明問題的。如此嚴重的心理疾病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有一個漫長的醞釀過程,而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也說明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不正常。

三、社會教育摧殘孔乙己的身心

社會是個大家庭,其影響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同樣的重要。當今社會能給失敗者提供一個傾訴、咨詢的平臺和獲得救助的機會。但孔乙己生活的年代是統一的封建國家面臨沒落、崩潰,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階段。當時的封建統治階級進行垂死掙扎,社會黑暗,官場腐敗,世態炎涼??滓壹簲D不上官場又不會營生,又不可能得到傾訴、咨詢和救助的機會,所以當他考試屢次失敗,帶著心理傷痕踏入社會時,隨之而來的是社會的無情的打擊和摧毀,使他完全失去了僅有的人格和尊嚴。

首先,是心靈上遭受嚴重摧殘??滓壹鹤钭员暗氖锹浒?,最在乎的是那份讀書人的自尊和清高,而偏偏受損害就從這開始。因為他直到花白胡子也沒撈到個秀才,所以唯一的理想破滅而精神被徹底擊垮。但他不僅沒有得到人們的同情和安慰,反遭蔑視和奚落。在顧客本應是上帝的酒店里,孔乙己卻遭受人們的冷嘲熱諷,從酒店掌柜、小伙計到顧客對孔乙己都是冷酷無情,喜歡在他的傷口上撒鹽。比如嘲笑他“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看到他立刻顯出頹唐不安的模樣,說些之乎者也的話,“眾人也都哄堂大笑”。尤其是被打斷了雙腿后,一向嚴肅的掌柜帶頭嘲笑,回擊懇求的孔乙己,“取笑?要是不偷,怎會打斷腿?”面對無情的臉和陣陣的嘲笑,他心理上的渴求與社會現實在無情地撞擊,心在痛苦中煎熬,再次發生錯位。所以,孔乙己猥瑣,從極力狡辯到無力爭辯。

其次,是身體上遭到摧殘??滓壹航洺T馐芏敬?,所以“青白臉上的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比如因偷書被何家吊著打,還有一次被丁舉人家打折腿,成了殘廢,但人們絲毫沒有責備兇手,反而以揭他的心靈傷疤為樂,連喝酒的短衣幫也同樣取笑他。一個自認為不同于短衣幫的讀書人,本來有些清高的心理受到如此傷害,他僅剩的維護自己還是讀書人的力氣已經被這些無情的人給摧毀了。人人敬畏權勢,欺負弱者,社會從沒有給孔乙己立足之地,也沒給予同情,而是肆無忌憚地傷害他的肉體和心理,使他失去人格和尊嚴,從而一步一步地墮落。所以他對生活更加絕望,只能帶著傷痕累累的身體和心理,盤著兩腿,用手走路,一直走到人生的盡頭,這是必然的結果。

無論是哪個朝代,教育都直接影響著人的身心發展??滓壹旱谋瘎∫呀涀C實了這個問題。如果不是封建思想教育的腐敗,孔已己也許不只為考官而讀書,也不會淪落為窮書生;如果不是當時教育的誤導,他不至于不會營生,也許不會養成這么多的惡習;如果不是社會教育的影響,他的身心疾病也不會繼續惡化,更不會悲慘地消失??滓壹鹤鳛榭婆e考試的失敗者,正是那個時代教育危機的有力見證。

參考文獻:

[1]王玉波.歷史上的家長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7-48.

[2]孫達人.中華民族杰出人物傳[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5:209-226.

[3]程小銘.中國古代文學[下][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246.

(王英珍 貴州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 553003)

猜你喜歡
孔乙己悲劇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連環悲劇
《孔乙己》中冷漠的“小伙計”與溫情的“我”
《孔乙己》“讀寫結合”教學設計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畫家的悲劇
腫頭龍的悲劇
腫頭龍的悲劇
近視的悲劇
不希望歷史“悲劇”重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