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周大新盆地小說中女性命運的悲劇意識

2009-06-03 03:14王勝曉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3期
關鍵詞:悲劇意識女性

摘 要:作為南陽盆地的守望者,由軍營走上文壇的盆地之子周大新用他的盆地文化系列小說給讀者展示了一幅幅盆地子民真實生存狀態和真切生命體驗的畫卷。在他的一些盆地小說中,通過對女性命運悲劇的展示與剖析,以理性的眼光觀照與審視傳統文化與現代意識的矛盾沖突,這就使得周大新的盆地文化系列小說在帶上濃郁悲劇色彩的同時也擔當了重建傳統文化中民族素質的重任。

關鍵詞:周大新 盆地小說 女性 悲劇意識

由軍營走上文壇的盆地之子周大新,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他的創作就呈現出一種“向后轉”的態勢,由軍營回望故土,把藝術的視角投向故鄉熱土,從不同的角度描繪“豫西南小盆地”中盆地子民真實的生存狀態和真切的生命體驗,誠如周大新自己所說:“在這塊古老而新奇、貧窮而豐饒的土地上,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文學道路?!盵1]家鄉的風土人情、鄉野人心成了他創作的興奮點,通過《銀飾》、《伏?!?、《向上的臺階》、《香油塘畔香油坊》等眾多的作品,周大新向我們講述著一個個淳樸深邃、極富哲理而又帶有鮮明地域文化色彩的盆地子民的故事。在這些林林總總的故事中,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恐怕就是作品中浸透著的那種濃厚的女性命運的悲劇色彩了。

周大新曾毫不諱言地說自己喜歡看悲劇,希望把由悲劇而產生痛苦的一極定格在他的小說世界中,在周大新看來,“只寫歡樂反會讓人生出一種恐懼,因為歡樂過后就是痛苦;寫出痛苦才會讓人感到無憂,因為痛苦過后就是歡樂”。這可以說是周大新“人為”制造悲劇的根源。[2]因此,他就常常以一種把歡樂印在痛苦的文字背后的方式打造出一部部含有悲劇意味的盆地小說,而在這些小說中,對女性愛情、婚姻悲劇的關注與揭示占據著不容忽視的地位。

中篇小說《銀飾》講述的是一個古老的“男女偷情”的故事,表現的也是一個并不怎么新鮮的“禮教殺人”的主題。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碧蘭年輕貌美,是安陽知府呂敬仁的長媳,因其丈夫呂道景的怪異行為和不正常心理而陷入一種禮教與人性尖銳對立的兩難境地。為了恪守正統的封建道德,她曾用“在被子下用那條細繩把兩個大腿綁在一起”的自抑,用“一根白色的細鵝毛”促使自己借助“干嘔和嘔吐所急劇帶來的胸部、腹部和頭部的難受”[3]來忘掉對少恒思念的自殘,甚至用自殺的方法來遏止作為一個已婚女人正常的青春激流的涌動。但是,在強烈的自然生命渴求面前,她所采用的這種種方法又是那么的蒼白無力,終于,她無法忍受這種非人的生活而與小銀匠鄭少恒傾心相愛了,而這又與封建禮教水火不容,掙扎著沖破了封建禮教束縛的碧蘭也最終在公公呂敬仁一手策劃的陰謀及連鎖發生的慘禍中成了封建祭壇上可憐的祭品!在《銀飾》中,周大新力圖表現的就是這種森嚴的禮法和畸形的環境所造成的女主人公碧蘭正常人性得不到滿足的悲劇??梢哉f,森嚴的禮法和畸形的環境是造成碧蘭悲劇性格和命運的深刻根源,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女人,碧蘭最大的愿望只不過是要做一個真正男人的妻子,但現實的殘酷使她連這一點點對所有女人來說最起碼的合理要求都不能滿足,丈夫呂道景的怪異甚至可以說是變態心理使她陷入一種深深的、無法擺脫又難以言說的痛苦之中,而當她掙扎著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剛剛邁出人生里程的第一步,剛剛品嘗到生命愉悅的甘甜之際,封建禮教的屠刀就斬絕了這微茫的希望。碧蘭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命運的悲劇。更是社會歷史的悲劇,可以試想,假如當初呂敬仁不是為了名聲而強迫兒子娶碧蘭為妻,假如他不是擔心家丑外揚而及早為兒子治病,假如他體諒兒子苦衷并從其所請,假如他真如表面上那樣平靜忘掉碧蘭的“越軌”,假如他不暗設毒計害死少恒,假如碧蘭享有自由戀愛、結婚、改嫁的權利,假如她有足以改變自己命運并左右環境的力量,假如她的正常要求能夠得到像今天這樣道德和法律的保護……假如這其中的任何一個“假如”成立,那么,碧蘭的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然而,她所處時代的歷史道德決定了她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同情和關愛。因此,只要她有一點點鮮活的生命意識,就使她不能不毀滅,也不該不毀滅,從這一角度上來說,碧蘭的悲劇命運不單是令人同情的生活世相,而且也是封建時代千千萬萬婦女命運的縮影。

比起碧蘭,姁姁、蕎蕎和環環則顯得比較“幸運”,因為于她們而言,起碼她們生命中的男人是正常的,但即便如此,她們身上仍充滿著濃厚的悲劇因素。中篇小說《向上的臺階》展示了一個權力崇拜狂廖懷寶人格喪失的靈魂悲劇。作品中溫柔漂亮、心地純潔的姁姁成了廖懷寶政治升遷路途中的障礙,在面臨是娶姁姁還是當副鎮長的矛盾選擇中,廖懷寶在他父親廖老七“有些東西丟了永遠不可得,有的東西今兒丟了明兒還會有”[4]的提醒下選擇了自己政治上的滿足,于是,姁姁就成了她所愛著并為之獻出了貞潔的廖懷寶權欲中的犧牲品,在自己的愛情歷程中留下了慘痛的一筆。小說《伏?!分v述了一個類似于“三角戀愛”的悲劇故事。在主人公周照進、西蘭、蕎蕎三人的愛情角逐中展開愛與恨交織往復的故事情節,作品中承載了較多悲劇因子的人物無疑是啞巴女蕎蕎。在小說中,蕎蕎雖然憑著當村大隊長的父親劉冠山的權勢得到了既體面又輕閑的管理隊上的牛料倉庫的工作,并如愿以償地嫁給了自己傾慕的對象周照進,表面上看,這個不幸的啞巴女是幸運而又幸福的,是眾人羨慕的對象,可事實上呢,她和周照進的婚姻是有名無實,父親權利旁落之后她在周家地位的下降乃至最后為了救下從來沒有愛過她的所謂名義上的丈夫而慘死在牛角之下,這無一不詮釋著她那短暫的充滿悲劇的一生?!断阌吞僚舷阌头弧吩忈尩氖芹┡c環環婆媳兩代女性的凄美命運。作品中純潔善良的少女環環是被一個瘋子墩墩的母親郜二嫂設計以一萬五千元的高價買回來的,不平等的婚姻本身就決定了環環婚姻的慘劇,即使最后得到被自己的善良感化了的婆婆準許與墩墩離婚的允諾,她仍然不可能找到自己真正的所愛和幸福,漫長社會的習俗和偏見早已決定了這個已經遭受身心殘害的不幸女性不會有更好的出路和前程。

不同于以上兩類不幸女性的悲劇命運,郜二嫂可以說是有著善與惡兩面性的人物。在《香油塘畔香油坊》中,只有幾歲年齡的郜二嫂就被父母以一袋包谷、一疊錢的價格賣到了郜家,成了長她七歲、生下來就是一條腿、只能在煙酒中討生活的郜二東的童養媳,十三歲時又慘遭郜二東粗暴、殘忍手段的非禮與占有。非人的遭遇使她也曾拉開門向融匯了世世代代香魂女青春血淚的香魂塘跑來,但最終由于二東媽尾隨著趕來拖住她而沒能跳進水味苦澀的池塘。茍活在現實社會中的郜二嫂不得不強壓著眼中的淚水和心頭的仇恨,裝出一副賢妻良母的樣子去蒙騙別人。社會的習俗告訴她,為了面子,為了名聲,為了維系生存,女人不管怎樣,必須要有一個夫,有一個家,哪怕是形式上的夫、徒有其表的家。這不能不說是傳統男權文化帶給郜二嫂婚姻上的悲劇,而另一方面,正是這個封建買辦婚姻的受害者、情感生活極度不幸的郜二嫂,在她經營香油坊成功之后處心積慮利用金錢構架的權勢制造新一輪悲劇,為了讓本村最漂亮的姑娘環環嫁給她的傻兒子墩墩,她先是設計把環環與她的情人拆散,然后又慫恿信用社到她家催款逼債,借助金錢的力量親手制造了另一樁買賣婚姻的悲劇。在她親手設計制造環環的婚姻悲劇中,郜二嫂自覺不自覺地認同了漫長社會文明的禮法,以環環的婚姻慘劇來化解自己當初婚姻慘劇的痛苦,借別人的不幸來證明自己的不幸,是天下所有人必不可免的不幸,于是,達到自己心理上的平衡與滿足,這是強者出于自己的私欲去傷害弱者的行為的全部動因和心理根據,也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精神扭曲的悲劇。

可以說,對女性心靈的探索、命運的展示、苦難的剖析已經成為周大新觀察與把握社會、歷史、文化、人性等并進入文學創作的一個視角和切入點,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對女性愛情、婚姻悲劇的揭示不僅僅具有文學意義上的價值,更是在對傳統文化剖析審視的同時兼具了社會的、歷史的乃至人學意義上的價值。

注釋:

[1]白萬獻,張書恒:《南陽當代作家評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2]周大新:《圓形盆地》,解放軍文藝,1988年,第6期。

[3]周大新:《銀飾》,花城,1993年,第5期。

[4]周大新:《向上的臺階》,中篇小說選刊,1994年,第3期。

(王勝曉 鄭州經貿職業學院大學語文教研室 450006)

猜你喜歡
悲劇意識女性
從悲劇前知識淺析雅斯貝爾斯的悲劇理論
生命的映像
論童年經驗對張愛玲文學創作的影響
21世紀以來被拐賣女性文學中的典型形象
《閑情偶寄》中的中國女性之美
論女性的可持續發展
淺談《紅樓夢》女性外貌美描寫中的“隱含比較”修辭手法
女性與權力
海明威作品中悲劇式英雄主義解讀
古典美學思想建構下的張愛玲批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