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模式應順應農村經濟社會的幾個發展趨勢

2009-06-08 03:19王杜春
活力 2009年18期
關鍵詞:職工基本城鎮養老保險

吳 濤 王杜春

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根據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做出了按照“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原則,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部署和要求。本文擬從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幾個趨勢入手,就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模式的選擇,談談筆者的一點淺見。

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模式應順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模式的選擇上,既要保證基金基本保持自我平衡,又要考慮農民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既要照顧多數農村收入水平較低的現實,又要為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在較高水平上起步留有制度空間;既要考慮現實條件廣覆蓋、?;?又要著眼長遠盡量避免給今后的發展和完善設置障礙;既要滿足近期為農村老年人口基本養老保障的需要,又要為逐步提高農村社會養老待遇水平創造條件。因此,制度模式的設計上,應該充分考慮目前可以預見的幾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一)農村合作經濟發展趨勢??紤]到農村合作經濟發展趨勢,以及許多地方已經率先通過合作經營實現了富裕的實際,因此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上,應該為已經加入到合作經濟組織和已在農村企業就業的人員留出空間。一是應規定有集體經濟組織的參保人員需要集體和個人同時繳費,沒有集體經濟組織的參保人員全部由個人繳費,同時對繳費集體和參保人員個人政府給予適當補貼,以起到鼓勵集體為員工參保繳費、幫助農村參保人員個人繳費的目的。二是對于具備一定經濟條件的集體和個人應允許按照高標準繳費,以體現出效率原則,使先行富裕起來的農村居民在年老后能夠享受到高一些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二)城鄉一體化發展趨勢。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公共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取消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等等,都在加速我國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進程。這個過程既可以通過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實現,也可以通過農村城鎮化改造來實現,其結果都是大量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直至消除城鄉差別。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一方面將消除人員流動障礙,逐步實現人員在城鄉間的自由流動,因此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制度模式的選擇上,應盡量與現已基本完善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靠攏,為兩種制度間的順利銜接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將消除人員身份限制,但是考慮到城鄉收入差別在短時間內還難以消除,因此應該以長期居住地來區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對農村居民近階段還是應該堅持?;镜脑瓌t,繳費、發放應維持在低一些的水平上運轉。

(三)消滅城鄉剪刀差發展趨勢。解決“剪刀差”的努力一刻沒有停止過,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城鄉統籌重大戰略思想,對解決“三農”問題具有里程碑意義;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黨的十七大強調,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等。目前部分地方的農村居民收入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消除城鄉剪刀差已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為此,在農村養老保險的制度設計上,應該充分體現出效率的原則,除個人賬戶資金外,應該參照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計發辦法,將使用統籌基金發放養老金的標準與繳費多少掛鉤,鼓勵參保人員多繳費,在制度模式上不留障礙,以期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步消除城鄉參保人員在繳費和基本養老待遇水平上的差距。

(四)統一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發展趨勢。從長遠看,建立全國統一模式的全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必然的趨勢,因此,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必須順應這一發展趨勢,不能再犯原有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錯誤。同時,為加快建立全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進程,建議對現行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使其具有更強的包容性,在同一制度模式下能夠接納不同的群體,并為將來接納其他養老保險制度做好準備。此外,建議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取消人員身份限制,允許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有條件的農村居民自愿參加,以利用現有的制度不斷擴大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模式中長期探討

為適應以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要求,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上,建議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模式為基礎,同時根據農村社會實際情況對個別政策進行微調,使其更具有包容性。其主要框架應該包括:

(一)繳費基數。繳費基數為參保人員所在統籌地區上一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這一點與城鎮企業養老保險相同,但起點較低,符合農村社會現實發展實際。在此基礎上,對有條件的集體組織和個人,可以擇高于該基數的繳費基數,同時應放開最高不該超過基數3倍的限制,鼓勵多繳費、多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二)繳費比例。參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對于個體工商戶和個體人員參保繳費的辦法,將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統一定為20%。其中:有集體經濟組織的參保人員,由集體經濟組織繳納12%,個人繳納8%;沒有集體經濟組織的參保人員,20%全部由個人繳納。

(三)基金管理。按照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管理,繳費的12%記入統籌基金,8%記入個人賬戶。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基金混合使用,按照部分積累的模式實行代際供養,當期征繳基金用于當期已達到退休年齡人員基本養老金發放,同時可以視具體情況將按照征繳金額一定比例的基金單獨存儲,預留用以緩解未來老齡化趨勢帶來的基金支付壓力。

(四)養老金發放。已經達到退休年齡(60周歲)的農村居民,養老金由兩部分構成:一是養老補貼,資金由統籌基金負擔;二是按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計發辦法計發的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分別由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負擔。其中,基礎養老金計發基數和繳費工資指數的計算基數,均采用參保人員所在統籌地區上一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

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與完善畢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西方社會已經具有了上百年的經驗,而我國目前相對比較完善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發展至今也僅有不到20年的時間。而且我國人口眾多,地域廣大,建立一項全國統一的制度相對難度要大很多。在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做一些必要的鋪墊,然而只要穩妥起步,在制度模式上不留有先天缺陷,經過一段探索實踐過程,必將會不斷發展完善并逐步趨于成熟?!?/p>

(編輯/穆楊)

猜你喜歡
職工基本城鎮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精算的分析與風險管理的研究
養老保險精算的分析與風險管理的研究
達退休年齡時,養老保險繳費不滿15年怎么辦
養老保險政策
我們如何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能否通過一次性補繳方式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看點
繳納兩份社??赏瑫r享受兩份養老金嗎
退休后可以從職工養老保險轉為居民養老保險嗎
城鎮建設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和探討
在鐘鼓樓上回望——賓川縣州城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